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要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快速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材料: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名称、单位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指标: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指标数据,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标记重要数据:对于关键数据和容易混淆的数据,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以便在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2、计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先计算出商的首位数,从而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估算法: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估算出结果的范围。
特殊值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殊分数,如25%=1/4,50%=1/2 等,可以简化计算。
3、分析技巧观察选项差距:在计算之前,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距大小。
如果差距较大,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如果差距较小,则需要精确计算。
分析数据趋势:通过观察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判断答案的大致范围。
比较大小技巧:对于比较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的方法,将数据化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多少亿元?A 462963B 475000C 480000D 487500【解析】首先,根据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可得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 5000÷(1 + 8%)≈5000÷108 ≈ 462963(亿元),故答案选 A。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及例题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及例题技巧一首数法首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用于加、减、除法中,尤其在除法中最常用。
适用范围:1.计算某一数值时,如果选项中首位数字或者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首数判断正确答案。
2.比较几个分数大小时,如果各个分数的分子位数相同、分母位数也相同,可以根据化为小数时首数最大、最小的分别找出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技巧二尾数法尾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法运算。
适用范围:计算某一具体数值时,如果选项末尾一位或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判断正确答案。
技巧三取整法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取整法,多用于乘除法运算中。
适用范围:当题目选项差距较大且对计算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根据进舍位原则进行取整。
技巧四分子分母比较法分子分母比较法是指通过分别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来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一般只应用于对若干个数据大小进行比较或排序的题型中,通常按照数据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大小的比较。
基本原则: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当两个分数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子化同或近似化同再比较大小;当两个分数的分母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母化同或近似化同再比较大小。
扩展原则:分子分母反向变化比较——两个分数,如果前者的分子大于后者且分母小于后者,那么前者大;同理,如果前者分子小于后者且分母大于后者,那么前者小。
2021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21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6.6%和14.2%,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1.5和3.1个百分点;房产税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
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享

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享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稳定就业的选择之一。
而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认清题目类型在行测备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题目类型。
常见的资料分析题型包括数据分析、表格分析、图表分析、图形分析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技巧,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审题准确对于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目,审题准确是解题的关键。
具体而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资料:仔细阅读给出的资料,理解每一个数据、表格、图表等的含义和关系。
2. 弄清要求:认真阅读题目要求,了解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注意限制条件:在题目中会给出一些限制条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将其考虑在解题过程中。
三、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在行测中,运用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1. 对比法:将不同数据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2. 比较法:将不同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问题所在。
3. 归纳法: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4. 排序法:将数据进行排序,找出大小、高低等顺序关系,从而进行分析解题。
四、注意细节和推理在资料分析解题过程中,细节和推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关注细节:注意数据的单位、时间顺序、百分比等细节,避免因为细节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2. 推理能力: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可以得出一些间接的、隐藏的信息。
考生需要善于发现资料中的线索,推理出潜在的解题信息。
3. 注意逻辑关系:在分析资料时,注意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比例关系、相互影响等。
掌握逻辑关系有助于解题。
五、切忌主观臆断在行测中,切忌主观臆断和带入个人观点。
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需要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不能凭个人意见和主观判断。
资料分析

1.准确解读题干要求判断考查的是哪个具体概念,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定位题干涉及的数据。
2.整合数据关系进行列式,观察列式和选项设置判断是否能够运用计算技巧解题,计算技巧包括首(尾)数法、取整法、分子分母比较法、分子分母差额法、范围限定法等,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
3.注意避免误用计算技巧导致计算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题1】
表中海拔高度位居第三的城市,其最湿月平均降水量约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
A.15.6% B.17.7%
C.18.9% D.31.5%
【名师解析】D。由表可知,海拔高度位居第三位的城市为北京,其最湿月平均降水量约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182÷578,由首数法可知,答案的首数为3,故正确答案为D。
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重要题型,资料分析考核的是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比较,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任何一种考试的复习,采取专项突击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面对公务员考试庞杂的知识体系,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帮助考生总结精华拨出难点,全面突击,避免考生在复习时走弯路,针对考生在考试中集中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在这里通过对资料分析的几方面介绍,一方面加深考生对资料分析的理解,提高综合答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以此为例,向考生传授怎么才能将教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物尽其用,才是明智之举。
2348.79÷(1+46.3%)=2348.79÷=2348.79×=≈
专家提示:这是直除法的第三层,通过上面的演算过程可以看出,第三层此类的计算又回归到第一层的计算形式:被除数2348.79保持不变,除数146.3四舍五入取前三位146,商最后取前两位,16开头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了。
专家提示:上述式子中繁琐的推导过程只是想帮助大家充分理解此题目的计算,考生在实战考试中无需如此麻烦,如果知道某项目的总量是2348.79,又知道这类总量比上年增长46.3%,求上年数量只需用≈16。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对此类问题的程式化、简约化是考生需要做到的。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46.3%这样的比例,前面加一个1变成146.3,如果选项A、B、C、D差距比较大的话,2348.79除以14或者15都是可以的;但如果选项A、B、C、D差距很小很接近的话,2348.79除以前三位146就一定没有问题了。所以在此类计算中,不是我规定除以前两位还是前三位,而是选项之间的差异度决定前两位还是前三位。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好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一.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1.ABR类问题2.比重类问题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一、基期、本期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
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习题演练】【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
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资料分析题型及例题讲解

题型及讲解:资料分析(1)一、题型介绍: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 ~ 5 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
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容易题,这种题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资料中的某一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等难度的题,这类题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断这组判断中的正误。
这样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这一类试题相对来说较难些。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统计图(图形资料)。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各种类型的统计图举例( 一)条形统计图例题:下图是我国历年各类经济类型结构的比较图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 、集体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年份是:A .1952B .1957C .1978D .19852 .没有集体经济的年份A .1952B .1957C .1978D .19853 .1978 年,国营经济比重所占:A .8 .5%B .3 .5%C .8 .5%D .85 %4 .取消个体经济是在哪一年?A .1952B .1957C .1978D .1985解答:正确答案1.D 2.A 3.D 4.C这是一个条形结构图,由于统计图是将统计资料直观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而且部分试题也是依据图形的直观特征来设计的。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1篇分析技巧是利用新思维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除硬算。
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或基期量的题目,当增长率可以用百化分的方式转换成分数后,我们就可以利用份数法来进行计算。
如果增长率R可表示为a/b的分数形式,则基期量为分母b份,增长量为分子a 份,现期量为b±a份(R为负数时减)参考答案:C解题步骤:第一步:增长率R=,可看成1/6第二步:基期量6份,增长量1份,则现期量7份第三步:现期量29144对应7份,则1份=29144/7约等于4200当无法应用份数法(增长率R不能化成熟悉的分数),或选项离得近,份数法误差大时,可利用假设法求增量。
第一步:假设增长量,主要依据四个选项答案并结合着材料中已知的现期量和增长率进行假设第二步:真实的现期量-假设的增长量=假的基期量第三步:假的前期量×增长率=增长量(答案)材料:参考答案:B解题步骤:第一步:假设增长量=第二步:第三步:50000×8%=40001、原理以盐水为例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里边分别装满浓度为30%和浓度为50%的盐水,然后将两杯盐水倒到一起,问倒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一大一小两个的杯子,大的里边装满浓度为30%的盐水,小的里边装满浓度为50%的盐水,问混合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很显然,杯子一模一样,则混合后为平均浓度40%,杯子一大一小,则混合后一定在30%-40%之间。
结论:混合溶液浓度一定在两个溶液浓度之间,且靠近于质量大的溶液浓度2、如何鉴别类浓度资料分析中不会给大家一杯溶液去分析,都是类浓度题。
类浓度题存在两个特征:一是比值,二是总分关系。
例如,增长率R,平均值等参考答案:错误分析过程:增长率R是比值,并且存在总分关系,全国是总,手机移动设备和非手机移动设备是分,根据混合溶液思想,全国的R一定在他们两者之间,即非手机R<<,因此非手机移动设备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R<,没超过2倍对于除法计算,选项设置为区间范围的题目,可以将区间断点的数值与分母相乘再与分子比较,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实现快速秒杀的方法参考答案:B解题过程:根据题意,计算就能得到答案,由于选项都是区间形式,我们可以把区间断点带入验证,例如带入50,用50×发现略小于,说明应该比50略大,因此选B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2篇加减乘除的应试技巧既简单又实用,是提升资料分析计算环节速度的基础。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题型攻略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题型攻略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掌握有效的解题策略至关重要。
资料分析题型通常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统计报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题目涵盖了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多个考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增长率相关的题目。
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的常见考点,计算增长率时,要明确题目所给的数据是现期量和基期量,还是增长量。
如果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那么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如果已知增长量和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 100%。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量级,避免因粗心而出错。
增长量的题目也经常出现。
增长量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增长量=现期量×增长率÷(1 +增长率);如果已知现期量和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对于增长量的比较问题,通常可以先根据现期量和增长率的大小关系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计算来确定具体的增长量大小。
比重问题也是重点之一。
比重指的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比重时,比重=部分值÷整体值 × 100%。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如果是基期比重,需要先根据增长率计算出基期的部分值和整体值,再进行比重的计算。
在比重的变化问题中,要判断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只需要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即可,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平均数的题目也不容忽视。
平均数=总数÷个数。
在计算平均数的增长率时,需要先计算出平均数的现期值和基期值,然后再根据增长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说说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快速阅读材料。
在拿到资料分析题目时,不要急于计算,先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数据的类型和关系。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资料分析备考技巧及考点解读

资料分析备考技巧及考点解读1、高度重视在备考的大部分考生心中,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查找费时、列式复杂、计算繁琐的一类题目,更多考生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直接放弃这部分内容,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资料分析是最容易复习而且相对容易拿分的题目,如果大家能够充分复习,这部分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所以希望广大考生能够高度重视、全面复习。
2、善于总结在资料分析的考试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非常少,一般来说历年的公务员考试基本上涉及的就是增长、比重、百分点、倍数、平均量等简单概念。
增长主要掌握求解增长量、增长率、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以及比较增长量、增长率等。
比重主要掌握比重和整体部分的关系、公式的变形、比重的变化、基期比重等。
百分点要知道如何表示百分点上升和下降。
倍数考察增长率的倍数、是几倍、多几倍。
平均量掌握平均量的求解、单位的换算、平均量变化等。
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善于总结,综合归类。
3、巧用方法当基本概念掌握清楚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快速计算。
一般常用的简单方法就是:首数法(一步除法运算当中运用)、尾数法(加减运算当中运用)、特征数字法(牢记1-11为分母的分数对应的小数值,一般运用在求增长量的计算公式当中)、有效数字法(注意选项间的差距,什么时候保留3位有效数字,一般运用在乘除混合运算当中)、同位比较法(比较大小的题目当中运用)。
大家只要对于这样的几种方法巧妙运用,根据特定的题目多加练习,相信计算能力将会直线上升。
4、综合备战对于资料分析的题目来说,掌握了查找、列式、计算的能力后,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能力加以综合,快速、准确得出答案。
这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的练习中,一定要进行完整资料分析题目的训练,不要再对单一知识点进行单一练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资料分析的综合能力。
资料分析考点解读:资料分析为4段资料共20题,题量不变。
其中有三个图标类的题和一个文字描述类的题目,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资料并不长,数据计算也不存在很大很复杂的情况。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我们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很多考生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常常感到时间紧张,难以准确快速地得出答案。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我们就能在资料分析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包括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
题目类型主要有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计算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比较类题目则需要我们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增减等方面的比较;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涉及对多个选项的判断和分析。
二、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注释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勾画重点:对于重要的数据、关键词、时间节点等进行勾画,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
2、估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除法运算中,可以通过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首位数字来估算商的首位数字。
有效数字法: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3、比较技巧同位比较法:对于分数形式的数据,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增长幅度来判断大小。
差分法:当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且分子分母相差不大时,可以通过差分法来快速判断。
4、特殊值法常用特殊值:如 1/2 = 50%,1/3 ≈ 333%,1/4 = 25%等,将数据转化为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
5、排除法先根据常识和数据特点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三、练习方法1、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题型和技巧,进行专项练习,加深对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集中练习计算类题目,熟练掌握各种估算方法。
2、模拟练习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在模拟练习中,注意总结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资料分析例题及答案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答:资料分析做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浏览材料:- 在开始答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所给的资料,大致了解资料的内容、结构和数据分布。
- 注意资料中的时间、地点、单位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与后面的题目紧密相关。
2.审题要仔细:-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避免因为误解题意而导致答案错误。
-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范围、比较对象、计算方式等细节。
3.定位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在资料中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 可以利用资料中的标题、段落首句、图表标题等来帮助定位。
4.掌握估算和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题目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掌握一些估算和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 例如,可以利用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来简化计算;利用四舍五入、取整等方法来估算结果。
5.注意数据单位和量级:-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量级是否一致,避免因为单位或量级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 如果遇到单位或量级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或量级调整。
6.比较和排除法:- 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利用比较法和排除法来提高答题效率。
- 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差异来缩小答案范围;排除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7.练习和总结:-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资料分析的做题技巧。
-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8.注意时间管理:- 资料分析题目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 如果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解答。
资料分析

测资料分析考前一月冲刺技巧要点一:关键词无论是文字资料、图形资料、表格资料还是综合资料,找关键词是首要且重要的一项工作,其作用是快速查找、定位数据。
关键词要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①材料中的关键词;②题干中的关键词;③选项中的关键词。
一、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阅读是资料分析解题的第一步,在开始答资料分析题目时,可以花20秒左右快速浏览材料,那么在浏览材料的时候,必须快速掌握哪些信息?参见下表。
材料关键词标注要点【示例】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标注分析】由第二、三段中“分活动类型看”、“分执行部门看”,可知第一段与二、三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二、三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快速浏览材料首句可知,关键词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
二、题干中的关键词题干的解读是做资料分析题目的第二步,题干关键词可以反映题干的重要信息。
因此,通过分析题干,确定关键词及考查的重点内容、涉及的重要概念等,根据其中的关键词返回材料可以定位相关数据信息。
(1)题干关键词是与材料中某些关键词相同或者相关的,直接根据关键词定位到材料相关句段,进行判断;(2)题干中的“时间”、“单位”等词也要重点标注;(3)在综合判断题目的题干解读时,要重点标记“正确”、“不正确”、“与材料相符”等词汇,明确考查意图。
【示例】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资料分析题目数据繁多、计算复杂,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却难以保证准确率。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在这一模块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快速解题技巧(一)阅读技巧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三种。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重点关注时间、关键词和段落结构,快速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圈画关键词、总结段落大意等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注释等信息,迅速把握数据的含义和趋势。
对于综合型材料,则需要将文字和图表结合起来阅读,相互印证和补充。
(二)分析技巧1、观察数据特点在计算之前,先观察数据的特点,看是否能通过约分、凑整等方式简化计算。
例如,如果数据中有百分数,可以将其转化为分数,便于计算。
2、运用估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而是通过估算来确定答案的范围。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首数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商的首位数字来快速确定答案;尾数法适用于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尾数来判断结果;特征数字法则是将百分数转化为与其接近的分数进行计算。
(三)计算技巧1、加法运算可以采用凑整法、尾数法等。
例如,计算 234 + 765 + 126 时,可以先将 234 和 126 相加得到 360,再加上 765,计算就会简便很多。
2、减法运算可以采用凑整法、裂项相消法等。
比如,计算 876 345 时,可以将345 凑成 350,先计算 876 350 = 526,再加上 5,得到 531。
3、乘法运算可以采用拆分法、错位相减法等。
例如,计算 25 × 36 时,可以将36 拆分成 4 × 9,先计算 25 × 4 = 100,再乘以 9 得到 900。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先略读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题,了解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数据处理技巧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快速判断选项。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简化计算。
例如,将 25%视为1/4,50%视为 1/2 等。
3、估算技巧截位法: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减少计算量。
可以根据选项差距和数据特点选择截位的位数。
放缩法:在计算过程中,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4、分析选项技巧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题效率。
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快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练习题目及解析【例题 1】2019 年,某地区粮食产量为 12345 万吨,比上年增长56%。
上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多少万吨?A 11691B 11782C 11856D 1192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列式为:12345÷(1 +56%)≈12345÷1056。
可以使用首数法,12345÷1056 的首位数字约为 11,排除 C、D 选项。
然后计算12345÷1056 ≈ 11691,故选 A 选项。
【例题 2】2020 年,某企业销售额为 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利润为 890 万元,同比增长 25%。
资料分析方法(完整)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李委明提示:“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中最大的数是()。
【解析】直接相除:=30+,=30-,=30-,=30-,明显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解析】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李委明提示:即使在使用速算技巧的情况下,少量却有必要的动手计算还是不可避免的。
【例3】6874.32/760.31、3052.18/341.02、4013.98/447.13、2304.83/259.74中最大的数是()。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资料(如文字、图表、数据等)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信息量较大,数据繁多,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很容易在这部分花费过多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和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快速浏览材料在开始做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给定的材料,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结构。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数据单位、统计指标等,为后续解题做好准备。
2、识别题型资料分析的题型通常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在阅读题目时,要迅速判断出题型,以便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3、巧用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善于运用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
例如,对于除法运算,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地转化为整十、整百的数,以方便计算。
同时,要注意结合选项,有时候通过简单的估算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4、观察数据特点在面对数据时,要善于观察其特点。
例如,若数据呈现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或等差数列等,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快速计算。
5、掌握常用公式熟练掌握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公式,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的计算公式,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6、重视选项分析很多时候,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较为粗略的估算;选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或大小关系时,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和排除。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的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10%。
2018 年该地区的 GDP 是多少亿元?A 4500B 4545C 4000D 4400【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计算基期量的题目。
已知现期量为 5000 亿元,增长率为 10%,则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 5000÷(1+ 10%)≈ 5000÷11 ≈ 4545(亿元),答案选择 B 选项。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大分数小分数9/5 7/49-7/5-1=2/1(差分数)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李委明提示: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
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
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A.56.2%B.27.8%C.24%D.29.5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B.200米—500米C.500米—1000米D.1000米以上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B.8.2%C.11.6%D.9.3%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A.我国的拉萨B.南美洲的安第斯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B.27.8%C.72.2%D.29.5%【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A;3.B;4.C;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
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
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
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
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
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
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A.23.8%B.17.6%C.6.2%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弱B.1/2强C.1/4弱D.1/4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A.310.29亿元B.288.29亿元C.32亿元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B.19.7%C.30.3%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B.6495.66亿元C.4592.38亿元D.310.29亿元【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D;4.D;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
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
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
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
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A.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A.2451元B.4954元 C.4594元 D.3728元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A.16.1% B.8.4%C.10.1%D.11.1%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A.50.7% B.26.2%C.34.6%D.42.3%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C;4.A;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
第2题,13445-8491=4954(元)。
第3题,26.2%-16.1%=10.1%。
第4题,26.2%+16.1%+8.4%=50.7%。
第5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第二节统计图分析一、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统计图的种类与组成统计图是运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形象来表示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在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计图的种类有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等,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用。
条形图是资料分析能力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
曲线图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
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
统计图通常由图题、图轴、标目、图形、图注等所组成。
1、图题是统计图的名称,又称标题,位于图下正中处;2、图轴是指在直角坐标上作图的纵横两轴,分别称为纵坐标和横坐标;3、标目是指在纵横两轴上表示间距刻度的各种单位名称;4、图形是指用来说明图中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形线条或颜色的含义;5、图注是指图形或其局部,或其中某一点需要借助文字数字加以补充说明的内容。
(二)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