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播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纪录片、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了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准确。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2.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资料;3.调查研究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一张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群众生活对比图片,在图片中包含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让同学们就图片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1)经济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总体上却遇到了瓶颈。

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生产和分配的权力由政府垄断,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2)国际环境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紧跟国际潮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社会制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制度属于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后,封闭的社会制度被打破,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接近现代化社会。

2.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农村改革。

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集市等改革措施,打破了公有制垄断的格局,从而鼓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2)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改革、物价变动、金融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从政策上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3)外交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3.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双重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1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1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学设计1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2.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2.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挑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列举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2.1 定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

2.2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25分钟)3.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进行分析。

3.2 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分析该案例的成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 总结和讨论(15分钟)4.1 分析各组案例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 探讨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5. 课堂小结(5分钟)5.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2 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论文或新闻,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

2. 撰写一篇短文,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增加了教学的活跃度。

同时,对于难点和重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支撑,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课主题——经济体制改革。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讲解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困境,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第二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以及这些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展望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如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家地位提升等,探讨未来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案例分析出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启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动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2)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3)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决议: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 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优秀教案

第8课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包括两个内容,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对内实行改革的内容,第八课《经济体制的改革》。

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二、讲授新课1、农村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背景出示材料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

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农民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教师: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情况?学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出示材料1:材料2: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师:结合材料1,听凤阳花鼓词并回答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生活怎样?生: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去卖艺讨生活。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让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解释经济体制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介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影响:展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讲授法: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

第三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介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讲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影响:展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

第四章:国有企业改革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了解相对较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政策法规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直观的感受,但对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板书设计: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板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能够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2)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2)提问:为什么我国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讲解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1)选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步骤;(2)强调改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三)课堂小结, 提炼升华:
展示: 投影: 红手印
教师:当初生死契约18户的红手印, 后来为了纪念这18户农民的创举, 给他们立了雕塑。请大家继续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展示: 投影: 大包干视频
教师:大包干让小岗村的农民告别了饥饿,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丰收的喜悦。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展示: 表格中的一组数据
教师: 由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凤阳县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实现了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由此可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全国各地农民纷纷效仿。在农村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的冠世榴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共同见证榴园新貌。
(二)教师引领, 合作探究:
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 将统一经营改成包产到户, 将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改成按劳分配, 自负盈亏。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因此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1978年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 小岗村的农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图片: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我们枣庄的市花是石榴花, 是因为我们枣庄有让人引以为豪的冠世榴园。2019年贺敬之先生回归故里, 游览冠世榴园时即
作诗一首, 请大家欣赏:
展示: 投影: 贺敬之《田园诗》
教师:目前石榴是我们枣庄最亮丽的经济名片, 然而这张名片却来之不易, 下面让我们共同回到30年以前, 看看30年以前, 我们的冠世榴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985年(解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

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初中历史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初中历史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初中历史
年级:初中
科目:历史
目标:
1. 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3.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3.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主体内容(25分钟)
1. 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包括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2. 分组讨论各个阶段的重要举措和改革成果,让学生们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意义。

三、活动互动(15分钟)
1. 分发相关文章或资料,让学生们自主研读并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们可以就自己所在城市或村庄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探讨经济体制改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们关
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建设。

五、课堂作业
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撰写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并在下节课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
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果,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识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引言: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历史背景、改革目标、改革方向和实施措施等方面,全面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1. 经济体制改革前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竞争不足等。

- 体制内外各种经济形式的不平衡与矛盾。

2. 对外开放的需求:- 支持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

- 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改革目标1.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决定作用。

2. 促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资源配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提高经济体制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改革方向1. 市场化改革:-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推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 企业改革:- 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加大企业优胜劣汰力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3. 政府角色转变:- 由过去的权力主导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

- 健全法治环境,加强公平竞争的监管。

四、实施措施1. 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 推行市场化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

2. 国有企业改革:- 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 加强国资监管,提高国企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农村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 支持农民转移就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收入分配改革:-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

五、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 增强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创新和产业升级。

2. 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农村改革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影响。

然后,PPT展示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或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基本过程新课导入1978年11月24日晚上,XXX小岗村西头XXX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在会上,队长XXX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流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以至是伟大的壮举。

今后掀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没有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形的原因是甚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背景和意义;2. 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3. 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2.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即改革现行经济体制的一系列举措和措施,以解决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经济发展。

2.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20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革等。

详细介绍每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4.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包括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生水平的提升等。

5.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2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等。

6. 思考与讨论(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 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什么?b.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c. 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向学生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和投影仪;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提问;2.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
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
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
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小岗村的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资料
3.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展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的字据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基本形式?
学生活动:包产到户。

教师活动:展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引导学生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农民的责任和利益。

4.小岗村改革成就
教师活动:展示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凤阳花鼓新词、相关图片。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意义: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中国农业大发展;使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5.拓展升华:学生小组讨论
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市的改革(青岛电冰箱厂的故事)
1.原因:工人生产积极性低;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教师活动:展示工人老张老李的烦恼。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国有企业的改革
教师活动:出示自主学习内容: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整理归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后国有企业的变化。

政企分开;企业扩大了自主权;实行按劳分配
教师活动:出示海尔集团发展的图片
学生活动: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三、谈一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教师活动:中国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厉害了,我的国!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五)、课堂练习
1.轻松时刻“接龙游戏”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游戏题目
学生活动:学生接龙完成。

2.勇敢闯关,六选一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闯关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图片、闯关答题。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十一课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和学生阐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运用故事线索教学,课堂思路清晰、体系完整,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丰富了课堂形式,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练习设计新颖,学生积极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