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

合集下载

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

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

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作者:林浦凤来源:《艺术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它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在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音乐殿堂里,古筝因其典雅的音韵和多彩的风格一枝独秀,绽放光彩。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筝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对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筝艺术创新文化审美古筝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的瑰宝,是我国最独特和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不仅外形柔美、富有诗意,而且演奏效果别具一格,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筝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

一、古筝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古筝艺术的起源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出现在甘肃、陕西一带。

因其出现在当时的秦国,所以也被称为秦筝。

2.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得古筝在外形和演奏以及作曲创作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外观的变化古筝最早只有五弦,到汉代发展成了十二弦,隋唐时期出现十三弦,明代有了十四弦,到了近代已有十六弦,如今,根据演奏的需要,它已发展到了二十一至二十六弦。

(2)演奏技艺以及筝曲创作的变化传统的古筝演奏主要侧重于右手的使用。

旋律的演奏、节奏的掌控都是由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拨弄来完成。

而左手只是负责左侧顺应弦的张力以及弦音变化的控制。

但到了近现代,传统的演奏手法有了创新和突破。

最具影响力的当属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的《庆丰年》,该作品的出现是古筝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新。

它使得左手得到了解放,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的演奏方式是首创。

他的出现对古筝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1965年出现的《站台风》使古筝在演奏技巧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90年代,作曲家们积极进行筝曲创作,打破传统的创作模式,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复杂的调式,为古筝艺术增添了光彩。

曹东扶古筝音乐之创新精神(最终版) (1)

曹东扶古筝音乐之创新精神(最终版) (1)

艺无止境勇于创新——论曹东扶古筝音乐之创新精神摘要:曹东扶的一生是求变创新的一生,尤其是对古筝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大胆创新。

他在古筝艺术方面的创新分别体现在筝曲创作、古筝技法创新和乐器改革三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精神筝曲创作技法创新乐器改革曹东扶(1898—1970),我国杰出的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河南鼓子曲演奏家。

他出身音乐世家,精通曲子演唱艺术和古筝、琵琶、坠胡、三弦等多种乐器演奏方法。

通过丰富民族文化的积累、对民间艺术的刻苦学习以及对艺术的辛勤探索,曹东扶不仅汲取了古筝前辈的艺术精华,而且有所创新并脱颖而出,创立了河南古筝流派,使河南筝派艺术扎根于我国筝界艺术群派之中,为我国古筝艺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束绚丽的奇葩。

通过对他的音像、文字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曹东扶古筝音乐的创新精神是通过筝曲创作、古筝技法创新、乐器改革三方面体现的。

一、老坛装新酒,曲调又弹唱——筝曲创作1954年,曹东扶应河南师范专科学校邀请,在音乐系任教古筝,随后又到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至此,曹东扶的古筝艺术道路由民间化走向了专业化,到高校任教便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成就了他古筝艺术的辉煌。

笔者就此时期将曹东扶古筝音乐作品的创作时期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54年之前的创作称为前期创作,又称民间音乐创作时期,之后称为后期创作,又称专业音乐创作时期。

曹东扶前期创作的古筝音乐作品多以二度创作为主,即根据民间老艺人口传下来的片段旋律及残缺不全的工尺谱,在遵循曲式的基础上通过加花、减花、扩充、紧缩等表现技法即兴填充演奏或深层加工记谱。

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闺中怨》、《打雁》、《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等曲目。

例:《高山流水》从谱例对比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曹东扶的二度创作并不是由原旋律简单变化而来,而且含有大部分创作成分,他在音乐动机发展、旋律走向、和声配置等方面都做了重新订谱,可谓是重新创编。

对于当前保存不完整的曲谱,曹东扶更是注入了大量心血挖掘、整理、创编传统筝乐作品。

从筝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

从筝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

从筝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作者:邓婷来源:《艺海》2011年第04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筝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日渐成为器乐中受人们追捧的乐器之一。

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日益丰富以及学筝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关注古筝曲的创作,因此在作曲艺术意境、技术运用与乐器技巧的发挥上都显得更加精到和专业。

他们在创作上明显受到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在借鉴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重视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赋予古筝新的艺术生命力。

“‘新音乐’因素”这一概念,它所赋予的内涵是对古筝作曲技法的探求,不再局限于古筝的传统定弦,在音乐技法上进入全新的实验时代,不局限于古筝乐器传统的演奏技法,突破传统的音乐创作思维,追求更前卫的艺术意境。

试以“新音乐”因素为立足点,以现代古筝作品中专业作曲家创作的筝曲《林泉》为代表进行全面深入的结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作品背景古筝独奏曲《林泉》是作曲家叶小纲2001年创作并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于当年11月30日首演于香港大会堂剧院,作品曾获得2005年中国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比赛的金奖。

《林泉》的创作是近代中国古筝曲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该曲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秀美和内在特质,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法和美学追求,是我国自二十世纪中后期古筝曲创作以来优秀的古筝独奏曲之一。

乐曲不仅具有深邃的美学思想,而且集中了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同时又有着清新优美的旋律线,丰富多变的节奏形态和多层次的音色。

(二)作品音乐分析这首作品深具现代气息,将中西音乐语言、素材、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相融合。

全曲以汩汩流淌的旋律为“核心”,通过发展、变型处理对乐曲做整体组织或贯穿,具有核心音调意义的音群、节奏型和演奏技术贯穿作品始终,保持了乐曲宏观结构和风格的统一。

从风格上分析,这首乐曲是本土音乐与西方文化的交融而成的作品。

作曲家没有刻意的追求民族音乐的某些元素和西方的技术原则,这也是作曲家创作的风格特点,正如他所谈到的“一直在追求自己一种既不前卫,又不保守;听上去不刺耳,但实际很复杂;最新技术和传统基本功相结合的手段。

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传承——以《四段锦》《林泉》为例

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传承——以《四段锦》《林泉》为例

摘要:传统演奏技法通常以右手弹奏旋律左手揉弦润色,弹奏技巧以“托,劈,挑,抹,剔,勾”等为主,讲究颗粒性。

揉弦技巧以“按,揉,滑,颤”为主,讲究流动性。

当代古筝演奏快速指序技巧的大量运用,左右手渐渐趋于平衡的地位,使古筝演奏有了空前的飞越。

本文将通过分别对比分析传统山东民间筝曲《四段锦》和当代创作筝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音乐形态,在探究当下古筝演奏的突破和革新的同时,认为更加关注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兼容性。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四段锦》;《林泉》传统的古筝筝曲分为四大流派:潮州筝派,浙江筝派,山东筝派和客家筝派。

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有的弹奏技法及旋律特点。

传统筝曲的素材通常来源于戏曲、民间小曲,以传统五声调式为主,听上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旋律琅琅上口。

传统的民族音乐在声部上多采用单旋律,横向旋律较为明显,流畅而又生动。

演奏技法上以右手单旋律为主,用弹奏中层次的对比交替、力度的强弱起伏来展现旋律的音响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筝乐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受西方乐器演奏技法和创作技法的影响,当代古筝演奏技法,不再只是右手三指弹奏,无名指也加入其中,并且由赵曼琴老师开创了古筝快速指序技法的先河。

原本不带义甲基本只在左半边揉弦作韵的左手也得到了解放,同右手一样四指全部佩戴义甲,在琴上演奏。

如此突破性改变丰富了古筝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创作声部上也突破了之前一贯的单旋律,许多现代作品结合了西方的复调创作手法,使音乐的试听有个纵向的效果,和声色彩的加入丰富了乐音,极大地增加了现代创作筝曲的数量,也改变了古筝乐曲一贯单一旋律的视听效果。

一、解析传统筝曲《四段锦》的演奏技法山东筝曲《四段锦》作为山东筝派的代表作之一颇为流传至今,在民间音乐中,常常运用套曲联奏的方式从多方面树立音乐形象。

《四段锦》由赵玉斋先生编配,选用了四首山东大板筝曲,经过改编和加工,将四首民间小曲联奏成套曲。

分别每一首小曲都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

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作者:蔺荣龄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4期摘要:古筝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艺术,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丰厚的艺术魅力。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理应对这门艺术进行全面审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使其在当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鉴于此,本文从创作、演奏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其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当代古筝艺术传承和发展思考和建议一、古筝创作方面古筝作品无疑是古筝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古往今来,先后有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佳作。

而作为当代的筝乐创作来说,则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时代性。

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与之相适应。

筝乐自然也不例外。

古代时期,筝乐为人文士大夫所钟爱,筝乐成为了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感受。

如《寒鸦戏水》《粉红莲》等托物言志类作品,正是最鲜明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全国上下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庆丰年》《丰收锣鼓》等,都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筝乐也明显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风格。

如《黔中赋》《伊犁河畔》《山魅》等,都是该时期的佳作。

也就是说,筝乐创作唯有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并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价值。

所以当代创作者应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多的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佳作,使筝乐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

其次是民族化风格。

筝乐本身就是一门民族器乐艺术,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唯有通过对其民族性的坚守和表现,才能使其真正的走向世界。

所以要求创作者要将创作植根于东方文化传统中,多采用一些传授技法,来表现本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

最后是融合化。

强调创作的民族化,并不是一种固步自封的保守表现。

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

音乐本来就是无国界的,当代文化发展也明显表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古筝艺术不可能置身事外。

林泉 古筝 赏析

林泉 古筝 赏析

林泉古筝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泉,素有才情之地,古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寻找艺术的灵感。

而在这片神秘的山水之间,婉约的古筝声更是令人陶醉。

林泉古筝,是林泉地区的一种特色古乐器,它的声音清脆悦耳,能够让人沉醉感受到林泉的幽静和神秘。

林泉古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在唐代就有人开始制作古筝。

而在林泉地区,古筝更是得到了推崇和传承,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传统乐器。

林泉古筝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采用优质的木材和丝弦,经过数百道工序打磨而成。

林泉古筝不仅外观精美,而且音质纯正,具有独特的韵味。

林泉古筝的演奏方式也颇具特色,常常结合传统的古典乐曲和当地的民俗音乐,使古筝的声音更加多样化和有趣味性。

演奏者常常用手指轻轻触弦,轻灵的旋律如流水潺潺,如山泉涓涓。

听着这样的音乐,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山间林泉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林泉古筝除了具有音乐上的欣赏价值外,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古筝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常被用来抒发情怀和表达思想。

林泉古筝也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一种富有内涵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当下社会,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热爱,林泉古筝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音乐爱好者和艺术家都在学习和演奏林泉古筝,希望能够借此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韵和气息。

而一些专业的音乐团体和演出机构也开始引入林泉古筝,在音乐会和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林泉古筝是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和欣赏林泉古筝,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情和浪漫,体验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希望林泉古筝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为我们的音乐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第二篇示例:林泉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林泉古筝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华夏国音”。

古筝演奏技法的当代流变与反思

古筝演奏技法的当代流变与反思

Yi Shu Ping Jian古筝演奏技法的当代流变与反思席向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古筝演奏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飞跃,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对古筝新技法的挖掘和古筝新声响的探索,将古筝艺术带入新的境界。

然而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下,为追求古筝艺术的表现形式,常有对古筝艺术本质的忽略,结合这一现象,笔者将从坚持技术为艺术服务、坚持以传统为根本、融入人文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古筝演奏技法乃至古筝艺术的发展和演绎之路。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流变发展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36-03文献标识码:A筝,后汉刘熙《释名》一文上曰:“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故因其声响而得名,是我国古老而优美的弹拨乐器。

从历代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古筝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以伴奏、合奏的形式而存在,尤其近代形成的古筝流派中许多代表性乐曲都是从地方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的伴奏中衍变而独立出来,如榆林小曲、山东琴书、河南大调曲子、广东汉剧、潮剧等均是地方传统筝乐的源头。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在自身的乐器构造、演奏技法、乐曲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艺人、民间乐器走进专业院校,为古筝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如今的古筝已成为了家喻户晓、喜闻乐见且广受国际友人青睐的一件民族乐器。

伴随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意识相互碰撞、相互磨合的过程中,古筝演奏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飞跃,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古筝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对古筝新技法的挖掘和古筝新声响的探索,将我国古筝艺术带入新的境界,使古筝艺术散发出极富感染性的魅力,这一发展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当代流变古筝经历过漫漫两千多年历史的流传和演变,一直以来“右手司弹、左手司按”可谓是古筝传统演奏技法特点的总体概括。

从筝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

从筝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
( ) 林 泉 》 的“ 音 乐 ” 素 特 征 三 《 中 新 因
1 人 工 调 式 定 弦 、
作 品在旋 律 写 作 方面 所 体 现 出 的第 二 个特 点 : 旋 律 的 非 声 乐化 倾 向 。在 以 往 的 筝 乐 作 品 中 , 多 在 旋 律 大
的 发 展 上 都 具 有 较 明 显 的 声 乐 化 特 征 ,但 是 在 近 年 来 所 创作 的一些新 作品 中,则表 现 出 了努力 朝着旋 律器
努 力 挖 掘 调 式 扩 展 的 多 种 可 能 性 , 并 且 在 旋 律 音 调 的
进 行 中 , 取 民族 民 间 音 乐 中 的 精 华 , 鉴 西 方 近 现 代 汲 借
乐 语 言 到 曲式 结 构 都 出 现 变 更 。
3、 律 写 作 特 点 旋
作 品在旋 律 写作 方面 所 体 现 出 的第 三 个特 点 : 旋
律 节 奏 的 多 样 化 。 音 高 和 节 奏 是 构 成 旋 律 的 重 要 因 素 。 上 世 纪 中 期 的 筝 乐 创 作 , 乐 曲 中 大 多 数 采 用 同 在
这 种 人 工 合 成 音 阶作 曲 法 使 得 中 国 的 五 声 音 阶 仍 显而 易见 , 一 种 对西 方现 代音 乐技 术 的 “ 土化 ” 是 本 改
造 。这 种 “ 而 易 举 ” 转 调 , 有 让 听 者 的 耳 朵 捕 捉 到 轻 的 没

点 痕 迹 , 着 实 体 现 了作 曲 家 高 超 的作 曲 技 术 。 这

种 节 拍 贯 穿 全 曲 ( 尔 换 几 个 小 节 的 其 它 节 拍 )并 偶 ,
以方正 对称性 的节奏 来创 作 。
4、 声 色 彩 性 和

我国古筝艺术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我国古筝艺术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我国古筝艺术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作者:吴楠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6期摘要:古筝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

虽然在古筝艺术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历代古筝艺术家的坚持奋斗,留下了大量的创作方式和演奏技巧,为当前古筝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的古筝艺术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传统古筝艺术需要长久坚持下去。

关键词:古筝艺术演奏技法传承创新展望一、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一)现代筝乐演奏的初期现代筝乐创作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渔舟唱晚》是二十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创作出来的,是现代古筝创作中最早期的作品了。

有关这首曲子的说法有很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说法认为这首曲子是以明清时期的《归去来》为基础创作出来的改编而成,另一种是认为该曲是由金灼南将山东的传统筝曲《双板》改编而成。

不过对于该曲标题选定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认为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

该曲形象的描绘出一幅在夕阳西下的江南水乡,渔舟归航的美好画面。

该曲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筝乐代表作。

不管作者是谁,该曲都是山东派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该曲在创作完成后便广为流传,不懂年代的古筝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该曲编订演奏曲谱,古筝艺术家门的论释使该曲更加的丰满,最开始流传的是曹正先生所加工编订的版本,在这个版本当中较多的留存了较为传统的古筝韵味,整个风格倾向于传统古筝的风雅之气。

在此之后范上娥女士也曾经为这首曲词重新创作曲谱,这次改动增加了一些现代的气息在其中,通过对装饰音以及附点音的运用,使整首曲子从过去的庄重转向更为活泼的曲风。

《渔舟唱晚》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技法的一种融合,正是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古筝创作的不断创新。

(二)五十年代筝乐创作与演奏的创新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筝曲的创作与演奏技巧都有了一定的创新。

在1952年,潮州变诞生了代表作《春涧流泉》,该曲打破了潮州弦丝乐传统的板式和结构,左手加入了一些刮奏技法,很有创新。

古筝作品的创新与演奏的创新

古筝作品的创新与演奏的创新

谈古筝作品的创新与演奏的创新发表刊物:作者:马媛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古今中外,一切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其根本的秘诀,就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中国的古筝艺术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就是因为它遵循了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艺术规律。

回顾古筝的历史,从五弦到十三弦、十五弦、十八弦、二十一弦等形制上的演变,证明了在古筝形制上的不断创新发展;从弹奏、轧奏、一手弹、滑、揉、按、颤动双手弹、双手摇,快速拨弹等演奏方法上的丰富和变化,证明了在古筝演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发展。

从传统筝曲,到创作筝曲,到反映现实的现代筝曲,到现代派创作技法的筝曲等等,证明了在古筝曲目创作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在古筝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前辈在创新发展上作出的贡献,在众多民族器乐中是首屈一指的。

古筝作品的创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外部环境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融汇与交流。

古筝艺术在这个潮流中实现了更加广阔的横向借鉴,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上都更加有别于传统,而偏重于表现现代音乐概念的作品。

此时,演奏家和作曲家再也不能满足以往古筝只是传统五声音阶定弦,避开束缚,纷纷另辟蹊径,探寻筝曲创新之路。

其特点有二:首先是创新定弦法。

发挥和利用传统二十一弦筝能移柱转调和张力转调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五声音阶定弦法。

重新将二十一弦排列所需要的音列或新的音阶定弦;五声和七声交替,多调衔接、调式特性音及变化音的运用等定弦法;传统五声音阶与其变体的交替与对比定弦;任意排列出各种十二音序列定弦法。

汇集这一时期的筝曲创作,纵览各自不同的定弦法,尽管手法多样,风格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运用改变古筝传统定弦法,以获得音乐语言和技法上的突破。

为此我称此为“新音列派”。

其次,是将西方现代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音调相结合,使筝曲在调性、和声、曲式结构上有明显变化。

这些作品大都采用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表现了浓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底蕴,扩大了筝曲的表现力。

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在现代社会,古筝音乐既要延续传统,又要注入创新的元素,才能够不断地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古筝音乐艺术中来。

因此,本文将对古筝艺术传统和创新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一、古筝的传统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起初是古代乐器中的一种,但是其在唐朝及宋朝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乐器。

古筝在几百年的历史中,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

在古筝的演奏中,艺术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素和细节,如指法、弦音、音色等。

指法是古筝演奏中最基本的技能,不仅需要手指的协调和灵活,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

弦音则涉及到乐器共鸣与音色,需要艺术家有耳闻目睹琴音的敏锐能力。

音色是指演奏者通过技巧和乐器本身的声音产生的神韵,它直接影响着听众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程度。

这些要素和细节正是古筝艺术的传统所在,在不断的演奏和传承中被发扬光大。

同时,在古筝演奏艺术中,曲子的选择和演绎也十分考究。

古筝曲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有的曲子表达了柔美的情感,有的曲子则展现了雄浑的风格。

通过学习和演绎这些古筝曲子,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乐器艺术的独特之处。

乐曲还通过节奏、旋律和和弦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态,使得听众在听音乐时产生特殊的感受。

二、古筝的创新当代古筝艺术家不仅在传承古筝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还将古筝与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深度融合,在推动古筝艺术发展和提高艺术创作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筝的演奏形式上,古筝艺术家已经开始尝试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在视觉效果上实现音乐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丰富了演出的形式。

与此同时,古筝音乐也开始与流行音乐相融合,注入了现代时代的新元素,如“古筝说唱”、“古筝钢琴合奏”等,创造了更具有时代感的古筝艺术。

此外,在古筝音乐教育领域中,古筝艺术家注重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开设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谈王中山对古筝现代技法的创新

谈王中山对古筝现代技法的创新

弹 轮技 术 就是 指 弹奏 和 轮奏 同时在 一只 手 上 的结 合 ,这 一技
术 应该 是 受弹 摇 技术 的 启发 而 来 。弹摇 就 是大 指 摇指 ,其 他 手指 弹 奏 ,因 此大 指摇 指 的音 调 属 于上 声部 ,其 他 手指 的弹奏 处 于 下
音乐 表 现 细腻 、传神 、无 论是 韵 昧独 特 的传 统筝 曲或者 技 巧 复杂 声 部 。一 旦音 乐 需要 下 声部 演 奏长 音 、上 声部 弹 奏 的时 候 ,弹摇 的各 类 现 代筝 曲,均 恰 到 好处 地 体现 出原 曲风 貌 。 即使是 某 些 目 就 无法 解 决 这类 问题 。而弹 轮 技术 便 可 以轻松 地 解 决这 一 问题 , 前几 乎 尚无人 有 能 力涉 足 的用 快速 指 序 技法 创 作 的高难 度 筝 曲 ,
了赵 老师 所 创 立 的 “ 快速 指 序 技法 体 系 ” ,并掌 握 了该 技 法 的精 说 ,有 着 更加 鲜 明 的创新 特 色 ,它 的到 来 ,为 古筝 现代 技 法 增添
髓 。l 9 8 8 年 考 入 中 国音 乐学 院 ,师 从 著 名 古筝 教 育 家 李 婉 芬 教 了一面崭 新 的旗 帜 。 授 ,李 教授 对 于 艺术 的严 谨 思 想和 不 断追 求 ,对 他 也起 着 深远 的 影 响 ,使 得 王 中 山的筝 艺得 到进 一步 的升 华 。 王 中 山的 演奏 技 法娴 熟 、 风格 飘 逸洒 脱 ,音 色 柔美 而 亮丽 ,
轮 学 习 过
琵 琶 的缘 故 ,使 得他 对 古筝 技 法有 着 更加 深层 次 的理 解 。轮 指类
似 与 古筝 原 先 的摇 指 ,而 与摇 指有 着 些许 的 不 同 ,音色 上也 有 区 别 。轮指 有着 颗 粒性 的那种 活 泼 的感 觉 ,而 摇指 适合 长 旋律 ,轮 指 表 现力 更 为灵 活 。 1 9 8 6 年 ,王 中 山首 次运 用 此技 术 ,演奏 了一

浅谈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以《西域随想》为例

浅谈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以《西域随想》为例

浅谈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以《西域随想》为例摘要: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件弹拨乐器,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如今这多元化的时代下,古筝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创作风格、曲式结构、演奏特点等方面不断地变化与创新。

而现如今创作的现代筝曲和以往的传统筝曲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一些作曲家考虑音乐发展趋势,跳出传统筝曲的条条框框,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乐曲增加了新的闪光点。

本文以王建民先生所创作的现代筝曲《西域随想》为例,探究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以及其演奏分析。

关键词:现代筝曲、创作特点、演奏技巧、西域随想“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弹拨类乐器,在秦国时期,“筝”达到了顶峰的时代,我们称它为“秦筝”。

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古筝也流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乃至世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为中华民族乐器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筝曲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从传统筝曲到现代筝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一、现代筝曲发展的历史过程。

传统筝曲是作曲家根据当地民族的文化、民间歌曲为素材创作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曲。

由于每个作曲家的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以及各地环境,生活习惯和音乐风格的差异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各地地方特色及风格的九大流派,如“真秦之声”的陕西古筝、“中州古调”的河南古筝、“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等等。

通过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的筝曲《千声佛》《上楼》的研究,不难看出一些早期的乐曲篇幅较短,旋律较为单一,没有运用和声,演奏技巧也比较简单。

到了中期出现了像《渔舟唱晚》《出水莲》等一下篇幅较长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八度和声,但左手部分更多的还是进行基本的按、揉、颤、滑等作用,并没有进行弹奏。

直到近代,古筝改革为21根琴弦,为现代筝曲的创作带来了便利,也正是在50年代初期,古筝进入了高校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至此之后,出现了一批批优秀好听的现代筝曲,例如1953年赵玉斋创作的《庆丰年》,这首作品打破了常规的右手演奏左手按弦的演奏方法,运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在演奏技巧上大量增加了左手大撮,左手刮奏等左手的弹奏方法。

论中国古筝现代作品演奏心得与分析——叶小纲古筝独奏作品《林泉》

论中国古筝现代作品演奏心得与分析——叶小纲古筝独奏作品《林泉》

文化与探索西部皮革2020年11月论中国古筝现代作品演奏心得与分析叶小纲古筝独奏作品‘林泉“吴雨灵作者简介:吴雨灵(1992.2-),女,汉族,江西上饶,硕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研究方向:古筝演奏㊂(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摘㊀要:作品‘林泉“是2001年叶小纲教授为古筝所创作的一首现代作品独奏曲,叶小纲教授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林泉“一曲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著作㊂此作品于2005年11月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在香港大会堂剧院进行首演㊂同年获得 中国音乐金钟奖 作品奖金奖㊂叶小纲的民族器乐作品不多,而这首为古筝所创作的现代作品得到很高的赞赏,是演奏者们颇为喜爱的一首著作㊂叶小纲的作品一直具有一种唯美的气质,这种气质美妙的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林泉“也不例外㊂关键词:林泉;多调式;现代筝曲;琶音;音乐表现中图分类号:J60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20)22-0000-021㊀作品背景介绍筝是我国最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一弦一音,用中国传统民族的五声调式来定调㊂战国时期就在秦国广泛的流传,故又名秦筝㊂筝在一代代老艺术家的传承下,至今仍然保留很多著作㊂让后来学习古筝的学者很清晰的听到古筝带给我们魅力㊂与此同时,新的演奏家㊁作曲家不断的为古筝的发展做着贡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筝与现代音乐同步,乃至全世界㊂艺术家们打破了原本传统的五声调式,融入了半音㊂在最初的演奏手法上不断的加入新的效果,使演奏手法不断的提高,呈现出来更为丰富和更具有画面感的演奏效果㊂正因为在这些艺术家的努力下,古筝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富有活力㊂‘林泉“这首作品是2001年叶小纲教授为古筝现代作品独奏所创作,叶小纲教授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纲的民族器乐作品不多,而这首为古筝所创作的现代作品得到很高的赞赏,是演奏者们颇为喜爱的一首著作㊂此作品同年11月由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在香港大会堂剧院进行首演㊂2005年获得 中国音乐金钟奖 作品奖金奖㊂叶小纲的作品一直具有一种唯美的气质,这种气质美妙的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林泉“也不例外㊂‘林泉“一曲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著作㊂林泉原意指山泉与泉水,又指隐居之地㊂作者在写作中充分的体现了林泉一词的本意,运用了巧妙的手法和独特的演奏技法向众人呈现了一幅形态不一的泉水样貌,即水始于泉,聚于溪,汇于海的状态㊂‘林泉“的定调在传统的五声音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即保留部分五声音阶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夹杂了半音的效果,使作品呈现出来一种令人说不出微微的隐痛,作者的寓意想必在抒林泉之志㊂所谓的 林泉之志 即向往自然㊁平和散淡㊁天人合一的境界㊂2㊀作品分析‘林泉“定弦不再使用传统五声音阶定调的四组循环,而是把bA 做为宫音按五声音阶进行排序而低音的五根弦进行了小小的变化,从而达到五声音阶之外的音响效果㊂使单一的五声调式变为了多调式㊂‘林泉“的定弦使作品调式更加丰富,听起来更加立体㊂很自然的解决了在古筝这个传统乐器中一弦一音的转调问题㊂使作品更加符合作者的唯美气质㊂与此同时,在整首乐曲中,作者运用了传统的移柱转调,很自然的引出变化的乐音㊂在整首作品中作者大量的运用了大七度㊁增八度㊁增六度等不协和音程以及增三度和弦㊁小大七和弦等等㊂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一种传统的音响效果,让人耳目一新㊂整首作品不断的加入让人出乎意料的音效,使演奏者有极大的空间来发挥对这首作品的理解㊂而整首乐曲最突出的部分也正是大胆的运用了多种和声效果运用了古筝的琶音手法,很清晰的引入主题,音乐开始了横向纵向的发展㊂横向发展的动机,清楚的听到大二度㊁大三度㊁纯四度等等的音效㊂而纵向则可以听到大七度的音程关系㊂乐曲一开始就运用琶音,一是为了突出作品的调式,二是简单明确的表达了作品的中心思想,琶音的掠过就如同山林之间泉水被微风轻抚漾起的样子㊂引子还运用了一次模进的手法,更加让听众感觉身临其近㊂之后乐曲经过了(图4)一小段的连接,图4如下:此连接分为三句话,由演奏者掌握对乐曲理解的程度,充分运用强弱㊁快慢来表达山林之泉在流动时的状态㊂有时平静的流动,有时碰到河流中的石头激起浪花之后随即消失或回到最初的平静状态㊂慢慢把乐曲推到引子的一个高潮㊂在古筝的音高上也很好体现,三句话循序而进的不断提高音区,运用模进的手法㊂来引出下一段的主题㊂这三句话给演奏者在引子段落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㊂也使听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㊂紧接着引子的第二个部分用了五个乐句,通过自由模进,不断的补充㊁扩张㊂每一个乐句都是以一个长音作为结束,在写法上都具有连接上句和引导下句的作用,作者的寓意就在于希望这五个乐句很好的连贯在一起,具有感叹式回旋的特点㊂这五个乐句高音㊁低音从谱面看来都很平稳的在进行,可是整体看来却出现了很大音程跨度,也正因为这一种写法,更加呼应了引子第一段的主题和整首乐曲的主题㊂这样写法就如同泉水在流动中形态不一㊁方向不定的感觉㊂紧接作品进入了主旋律,之后乐曲的段落是以这段旋律为动机不断的2020年11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进行展开和调整㊂作者在创作中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旋律和节奏已经不能满足听众的审美了,所以作者在写曲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变化的节奏,在稳定中变化,在变化中保证原有的节奏和旋律㊂正因为如此,所以在音乐的创作中,不断的形成错落有致的感觉㊂比如慢板开始,每一个小节的重音都在改变,可是六连音的音型却没有改变(图6)㊂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在慢板一开始就和主题再一次的进行了呼应㊂不断的突出音乐的流动感,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山泉的流动画面㊂也正因为这样不断的改变,才使得慢板出来的音乐很有律动感,和主题紧密联系㊂一个旋律和节奏不断重复的出现,在‘林泉“中很容易见到,如慢板后接的一个乐句(图7),是由一个单一的旋律组成,而这些音所形成的旋律并不平淡,因为里面运用到了八度音程,八度的音程可以给音乐带来一个旋律跳跃的感觉㊂一个单一的旋律其实对演奏者来说要求更高,因为这需要演奏者在表现时,用很强的能力来体现出简单旋律中微弱的变化㊂这需要演奏者不断的变化演奏㊂这一个旋律在之后也有重复,但是这一次重复是在此旋律基础上加入了左手的旋律,左手的指法更是运用到了快速指序㊂如图8所示,左手的伴奏就显得右手的旋律更加的和主题融合,在演奏者演奏这一段的时候,都会突出三个字,那就是 颗粒性 ,左手的伴奏加上右手的旋律,就如同栩栩如生的泉水在眼前流动着㊂在整首乐曲的创作中,作曲家不断的在强调传统音乐中古筝的各种音色,比如在传统的古筝乐曲中会出现很多的装饰音,正如作曲家最开始创作这首作品一样,因为古筝的音色而开始的,他用山林之泉这个素材完美的结合了古筝的音色,很自然的创作出来的这部作品㊂因而作曲家没有抛弃古筝最传统的音色,在传统的音色中运用颤音,揉弦等方法来保持古筝的传统音色㊂不仅如此,作曲家还相当强调在演奏者演奏技法上的传统特点,‘林泉“的一大亮点,在于乐曲结尾出,出现了大量快速抹托指法和有规律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出现(图9),并伴有左手的节奏音型㊂形成不间断无穷的快速音流,再次呼应主题山林之泉㊂其难度对于演奏者来说颇高,正因为这样的传统技法加上对乐曲速度的要求,从而使得这首作品也成为国内外大型比赛的必弹曲目之一㊂乐曲的十六分音符出现多次小三度㊁增四度㊁纯五度等等的音程关系,横向的发展使乐曲更加形象的描述出了泉水的不同形态㊂左手的旋律在演奏的时候,要求演奏者突出第一拍第一个重音,从音响效果,第一个重音的突出是为听众呈现出泉水汇入湖海的场景㊂在乐曲结束的尾声部分(图10),采用了双手和弦的演奏,右手始终演奏最高音,每一组通过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改变音高从而造成一种即协和又不协和的音响特点,稳定中有紧迫,紧迫中夹杂着稳定的感觉㊂与此同时,左手也要演奏大七度的跳进,结尾的大段和弦进行,在传统的筝曲里是很少见的㊂在创作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大胆的将钢琴的技巧运用到了古筝上,从气势上看,就像中国的山水泼墨画,落笔大胆㊂从观众的角度看,每个手指都是跳动的,就像泉水汹涌澎湃汇入大海时跳动的样子㊂3㊀作品审美每首乐曲都表达了作曲家的一种精神寄托,或借景抒情,或表达对自然界的美好向往,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而感慨等㊂‘林泉“也不例外,它描写了作曲家想表达对自然界的向往㊂当我一遍遍演奏‘林泉“时,已经慢慢开始考虑作曲家描写此曲的含义㊂演奏者在演奏此曲的时候,应该很清晰的将曲子分成引子㊁慢板㊁快板和最后的引子再现㊂而这四个部分则清楚的表达水始于泉,聚于溪,汇于海的状态㊂作曲家在最后将引子再现,则更加表现出眼前的大海是最初因泉水聚集而成若隐若现的原形写照㊂演奏者在演奏此曲时应该注意演奏技巧的熟练以及平时生活中对小溪,大海等等景象的细致观察,才能表现出每个时期的泉水细致的变化㊂在演奏此曲引子㊁慢板段落时心境一定要静,正如‘林泉“二字,山林中的泉水,是抛开了世俗的喧闹而独立存在的自然美景,所以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静,就如湖面无风一般的平静,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可以感染自己,感染听众㊂4㊀作品技巧分析‘林泉“这首乐曲,因为描绘的是泉水的动态形象,所以要求演奏者双手的配合一定要流畅㊁清晰㊂在强弱力度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应当大量的练习左右手连贯的配合以及强弱的控制,以便更好的表现出泉水的状态㊂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全曲的重音,尤其是在慢板,很多重音不在强拍上,需要演奏者进行二次创作㊂其次,在演奏快板时,比较突出的有技法上要求快速的抹托指法,谱子中有一个乐段都是要求演奏者使用右手抹托指法来完成,同时要求了左手的重音㊂是对演奏者两手练习最大的挑战,在抹托练习时,需要注意大拇指的小关节尽量放松,动作放小,更多的是使用手腕的晃动来带动大拇指的大关节完成㊂在抹托的乐段中,演奏者需要模仿双摇的技巧来进行更多的抹托练习,以便找到让食指㊁大拇指以及手腕放松的感觉㊂5㊀作品总结‘林泉“不论从定调㊁旋律㊁演奏技法上都是很独特的现代古筝作品,乐曲中有一个一直贯穿音乐要素的音,那就是降b这个音,乐曲的每一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个音作为落脚点㊂从而给人一种支柱音的感觉㊂作曲家更是在乐曲的调性上最终回归到了传统,也与乐曲的开头相呼应㊂真正的做到了头为呼应,在乐曲的各个乐段里,不断的加入新的音乐素材,不断的加入对演奏技巧上的难度㊂不论是从演奏者本身还是听众,都会耳目一新,都会眼前一亮㊂在叶小纲的作品中,他的调性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无调性或者多调性,而是真正的把现代和传统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唯美气质㊂参考文献:[1]㊀沈云芳.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的交汇 叶小纲古筝独奏曲‘林泉“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00(003):58-68.[2]㊀杜琰琰.筝曲‘林泉“的文化内涵与演奏分析[D].2018.[3]㊀吉炜.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上) 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J].乐器,2006.。

浅析筝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点

浅析筝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点

浅析筝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点李晶晶郭红喜(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116000)【摘要】摘要:筝曲《林泉》由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作于2001年,受西方音乐的创作思维和观念的影响,在曲式结构和调式调性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在演奏技法、风格特点及音乐结构上都有很大突破。

本文以筝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点的研究为切入点,研究现代筝曲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技巧。

【期刊名称】大众文艺【年(卷),期】2018(000)016【总页数】1【关键词】风格特点;创作技法;演奏筝曲《林泉》是由叶小纲先生应邀作于2001年,其创作灵感来自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专著《林泉高致集》,将山水画的美感和意境用音乐表达出来。

这首曲子是采用人工调式定弦的现代筝曲,大量加入七声音阶的元素,无论从音乐语言、创作意识、表现手法、题材选择等方面都跳出了传统乐曲的表现模式,呈现出音乐功能的多元化,音乐内容、体裁的多样化,音响效果的多层次化。

一、筝曲《林泉》的风格特点(一)《林泉》的音乐结构《林泉》的音乐结构为多段组合的联曲体,有引子和十一个小段落组成,作曲家用不同的速度用语标注在绝大部分段落的开头,以此作为段落的标志,在乐谱上标明了各段的位置。

这一多段组合的联曲体结构,是由乐曲的意境和感情内涵决定的。

乐曲的题目“林泉”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乐曲充满诗意抒情的音乐语言和缤纷斑斓的色彩,对题目“林泉”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在欣赏这首乐曲时,使人身临其境,通过听觉形成视觉上的通感。

这首作品在定弦方面并没有使用传统的D宫五声民族调式音阶定弦,而采用了相邻的两音关系为大二度或者小二度排列组成的音阶的定弦方式,我们称其为特殊的人工调式。

与《幻想曲》、《溟山》等同样使用人工调式定弦的筝曲相同,虽然定弦不是传统五声音阶,但是并未完全脱离民族调式,还是遵循着传统的定弦思维原则。

其定弦音阶如下:(二)《林泉》所采用的主要音乐材料全曲的音乐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各种自由的音型,有流动的华彩,也有多次重复的相对固定的节奏音型,这些音型使得演奏者对筝的演奏技巧进行充分展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曲调,而是注重对色彩和演奏技巧的表达,旋律性不是这类音乐材料主要的表现要素;另一类是旋律性的音型,对于旋律的呈示,曲调线条富于歌唱性,这些歌唱性的旋律在这首乐曲中还具有主题的意义,不过即使是这些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也被作曲家加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色彩。

筝曲《林泉》的民族美感与韵味

筝曲《林泉》的民族美感与韵味

筝曲《林泉》的民族美感与韵味李玮仪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本文研究的作品是叶小纲先生在2001年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林泉》,作品的灵感源于北宋书画家郭熙创作的《林泉高致》。

乐曲的手法新颖,角度独特,通过引入多元作曲手法,使乐曲精妙无比,文化内涵深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从作曲手法、艺术转化、乐曲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分析古筝独奏曲《林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林泉作曲音乐艺术手法古筝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1-0064-03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 乐器之一。

古筝自秦朝被发明,在唐朝得到了巨大的发 展和进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演奏乐器。

古筝经过几 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我国存在时间最长、普及最广、受众最多的乐器O 喜爱弹奏古筝的音乐演奏者和 为古筝这种乐器作曲的作曲家都不在少数,这使筝能 够历经时间长河的淘洗而更加富有活力,因此而获得 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乐器,凝聚了民族音乐文化,它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 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古筝的音 色是富有古韵的、清悦明快的。

在弹奏的时候,委婉含蓄表现了曲子当中的情感和情绪,古典的韵味也体现 出我国刚柔相济、阴阳结合的审美O 古筝的音乐表现非 常丰富生动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场景,也能细致入微 地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变化,它将独奏、伴奏、合奏集于一身。

古筝独奏曲《林泉》创作于2001年,是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先生民族室内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古筝现代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林泉》的创作是当代中国古筝 曲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O 2005年,在笫五届“中国音 乐金钟奖”作品比赛中获得唯一金奖o由于《林泉》这首曲目考察的方面较广,无论在演奏技法、音域上的运用以及表现能力,都能充分体现演奏者的专业水平,故被中央音乐学院选为音乐表演古筝专业本科入学考试的 必选曲目之一。

林泉 古筝 赏析

林泉 古筝 赏析

林泉古筝赏析
《林泉》是一首融合中国传统审美特质与现代技法及美学追求的当代优秀古筝独奏曲。

它以精巧的构思、纯熟的技法、亲切细腻的情感,延展了中国古筝音乐的表达语言。

《林泉》的创作思维、写作手法以及音乐的表达方式、表现意境等方面,将中国传统审美特质与现代技法相融合。

其题名灵感来自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专著《林泉高致集》,作曲家融具象与抽象、写实和写意于一体,以现代技法生动描绘了山中流泉奔流入海的形态,音乐的形式透视出郭熙提出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之境界。

《林泉》作品想要传达的“林泉之志”,是一种向往自然、亲近自然、平和散淡、自由任达、物我两忘,以达天人合一之境的精神世界。

作曲家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其中所渗透出来的那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那份和谐与中国传统文化平淡、中和的审美理想极为契合,是一次“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心情释放”,“灵性释放的旅程”。

作品如同一幅人文画卷,道家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自然山水,融汇儒家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人间温情式的和睦,让人感到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总之,《林泉》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古筝独奏曲,其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特质与现代技法的完美融合。

从现代古筝演奏探究古筝技法的发展——以《林泉》为例

从现代古筝演奏探究古筝技法的发展——以《林泉》为例

——以《林泉》为例〔摘 要〕中国现代筝乐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筝曲的精髓,又在作曲家们新兴的、有突破性的创作思维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高的演奏空间和演奏技法。

古筝弹奏技法由传统的“以韵补声”发展到现今的左右手一起弹奏并伴随多种弹奏方法的现代演奏方式,加之摇指、快速指序等的运用,充分发挥了乐器的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本文以现代筝乐作品《林泉》为立足点,对现今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做出探究,从新兴音乐表演形式、古筝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等方面对古筝演奏技法的推动,来分析现今古筝演奏技法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演奏技法发展;新兴音乐;写意;多元化 / 钱琛从现代古筝演奏探究古筝技法的发展古筝音乐历史悠久,近年来古筝音乐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众多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和大批优秀筝乐作品纷纷涌现,一代代筝人的不断努力使得今天的古筝音乐有了如此辉煌的发展现状。

本文探究了20世纪以来的近代古筝演奏技法发展状况,以具体曲目和演奏技法为标志划分发展时期,从现代古筝的演奏来探究古筝技法的发展,并以叶小纲先生于2001年创作音乐理论音乐世界的作品《林泉》为切入点,分析乐曲,从古筝音乐演奏技法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来分析现代古筝技法的发展。

在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一部部优秀的古筝作品中被展现出来。

作曲家们通过对筝乐作品的大胆创作,使得古筝演奏的新技法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古筝演奏技法发展的研究,从理性上梳理和分析,希望对自身今后的古筝演奏起到帮助作用。

一、20世纪以来古筝技法发展状况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音乐以民间流传的形式繁衍发展,受地理等条件约束,古筝的制作材质、琴弦数目以及形状等都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古筝,以及所弹奏的大部分乐曲,都是在后来一代代古筝制师和演奏者不断坚持下来的成果。

(一)古筝形制的演变与改良早在秦朝年间,古筝就已经出现,外观像瑟;到了隋唐时期,慢慢演变成了“十三弦筝”,被广泛使用于九部乐、十部乐中;到明清时期,古筝的弦数增加,体积增大,发展到了“十四弦筝”“十六弦筝”等;直到20世纪初期,还有不少地方的古筝是十三、十六或是二十三弦筝。

[论文]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

[论文]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

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上)论文内容: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流传至今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且普及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

筝的顽强生命力主要根源于其不断地继承与创新。

回顾筝史,自秦以来,经汉、魏、唐、宋、元、明、清至现代,筝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筝的演奏技法与曲库拓展获得了世人高度赞赏。

这使得筝能够历经时间长河的淘洗而更加富有活力,筝因此而获得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总在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中发展的。

外来文化受到“中国化”的改造,逐步融合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的民族文化本身受其影响而产生局部的变异,至于这种变异是否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繁荣,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

近年来,我国作曲家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音乐作品的新特征。

而古筝的现代作品同样具备这些新特征,并获得较高艺术成就,不仅受到专业演奏者的喜爱,而且在社会上也广为流传。

大多数古筝现代作品,突破了许多传统筝曲的创作形式,广泛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手法,融合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追求音乐上的自我表现,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

学术界对这类古筝现代作品的研究大多是以较为宏观的层面和对比方法对某一阶段的多部同类作品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一位作曲家的多部作品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选择叶小纲先生的《林泉》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针对单一作品的剖析,来探讨古筝现代作品的代表性特征和对演奏技术的影响。

作品创作对乐器演奏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品新的音乐表现手法对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演奏风格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同时乐器演奏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满足作品发展的需要。

作品的发展与创新是演奏技术创新和现代风格形成的基础,而演奏技术的创新又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支持和空间。

所以创作和演奏是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二者在发展创新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为琴生”叶小纲教授的作品《林泉》是于2001年为古筝所创作的具现代风格的独奏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上)
论文内容:
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流传至今已成为我国最受欢迎且普及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

筝的顽强生命力主要根源于其不断地继承与创新。

回顾筝史,自秦以来,经汉、魏、唐、宋、元、明、清至现代,筝在艺术家们的努力下,筝的演奏技法与曲库拓展获得了世人高度赞赏。

这使得筝能够历经时间长河的淘洗而更加富有活力,筝因此而获得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总在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中发展的。

外来文化受到“中国化”的改造,逐步融合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的民族文化本身受其影响而产生局部的变异,至于这种变异是否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繁荣,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

近年来,我国作曲家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音乐作品的新特征。

而古筝的现代作品同样具备这些新特征,并获得较高艺术成就,不仅受到专业演奏者的喜爱,而且在社会上也广为流传。

大多数古筝现代作品,突破了许多传统筝曲的创作形式,广泛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手法,融合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追求音乐上的自我表现,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

学术界对这类古筝现代作品的研究大多是以较为宏观的层面和对比方法对某一阶段的多部同类作品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一位作曲家的多部作品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选择叶小纲先生的《林泉》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针对单一作品的剖析,来探讨古筝现代作品的代表性特征和对演奏技术的影响。

作品创作对乐器演奏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品新的音乐表现手法对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演奏风格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同时乐器演奏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满足作品发展的需要。

作品的发展与创新是演奏技术创新和现代风格形成的基础,而演奏技术的创新又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支持和空间。

所以创作和演奏是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二者在发展创新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为琴生”
叶小纲教授的作品《林泉》是于2001年为古筝所创作的具现代风格的独奏作品。

作者以浓淡相宜的手法为听者展开了一幅形态各异的水的画卷,以音乐语言描绘了水生于泉、聚于溪、汇于海的动静强弱的多变形态。

乐曲一开始描绘了细小的泉水,它被音乐营造出晶莹流淌的形态。

静水随柔和之风而泛起涟漪,变幻的水波倒影仿佛映现眼前。

乐曲接下来使静静的泉水涌动而下,激撞苍石,潆洄成流。

继而随势成溪,带起翻溅的水花,一派浓浓生机。

乐曲最后汇多支溪水潋滟一片,猛然从山涧间飞瀑而下,奔放地穿过急流险滩长啸而去。

至此,乐曲对水的张力的渲染达到顶峰。

整部作品通过对水的形态和内在力量的描绘,阐述了对水之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有力与无力、有色与无色的理解,彰显了作者运用音乐语言表现大自然的功力和内涵。

“音为琴生”。

古筝这件乐器对于水的演绎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作曲家充分发挥古筝乐器的这一特性,较好地创作了这首作品。

在传统乐曲中表现水的作品也有很多,如《高山流水》、《东海渔歌》、《渔舟唱晚》等。

它们表达水的意境,惯用一些固定的演奏技法,如刮奏、扫弦等,在音乐语言的表达上风格也较接近。

而现代作品《林泉》,作曲家也是用古筝这件乐器表现水的意境,不同于以往的是,他更深地挖掘了乐器的特性,发挥了乐器的内在表现力,把水的形态和声音,以及用水来喻意的某种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奏技法的运用也较有突破,作者运用一些现代古筝演奏技法,使乐曲充分描绘了水的千变万化的意境,表现得层
次分明,形态逼真。

巧妙的技术运用使作品张力得到极大发挥,赋予了传统乐器新的魅力。

2
从《林泉》这首乐曲的整体创作来看,作者是运用再现原则进行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体现形式。

这首作品深具现代气息,在曲式结构上受西方传统曲式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形式的控制。

创作手法虽非常自由,但依然具有高度的主题材料统一性和发展的逻辑性,以及十分多样化而生动的形象内容表达。

这首乐曲的创作保留了民族调性的特点,但它的独道之处在于(也是现代派风格筝曲的典型特点之一)不像传统古筝乐曲那样固守于狭窄的地方色彩(古筝传统乐曲的音乐风格流派受地域性影响,并以地方性风格区别分类。

所以传统古筝乐曲的创作风格差异多以不同地方音乐特色为本质)。

由于作品不属于某地方色彩,因此在音乐发展中,音调风格的民族特点就很便于向外延展,并与更为复杂的技艺结合起来,表达出亲切细腻的情感,延展了民族五声音阶的音调。

整首乐曲的风格是统一融合的,是开放的、宽大的,曲式结构体现了一系列独特的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