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
或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传递及遗传信息表达和进化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过程。
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2,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
(1)用进废退: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于不用,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进化,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
每一世代中由于用于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即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能遗传。
3,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
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4,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
(1)两个阶段:遗传学分为孟德尔以前(1900年以前)和孟德尔以后(1900以后)
(2)三个水平:遗传学分为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3)四个时期:
遗传学诞生前期;
细胞遗传学时期;
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
分子遗传学时期。
作业——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二价体:由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这种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3、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分。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
白组成。
4、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
5、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
象
二、唾线染色体的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2、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3、有横纹结构:深色部位一带纹区,浅色部分一间带区。
4、多线性
5、染色中心和5条臂
三、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
是两者都不发生?
有丝分裂: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减数分裂:3、染色体联会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两者都有:2、染色体复制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7、着丝点分裂
四、某植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是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
(2)
(3)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3.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
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答:设这两对基因为A,B,紫茎对绿茎(aa)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bb)为显性
(1)AaBb×aaBb
(2)AaBb×Aabb
(3)AABb×aaBb
(4)AaBB×aabb
(5)Aabb×aaBb
4.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试问:
(1)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P=1/4
(2)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P=1/2
(3)AaBb×AaB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P=1/16
(4)aabb×AAB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P=0
(5)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9/16
(6)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1
(7)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1/4
8.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C-R-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
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个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答:(1)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A-C-有1个是杂合的。
(2)A-C-R-╳aaCCrr获得25%(1/4)有色籽粒;说明A-R-均为杂合。
(3)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只有1对基因杂合就是R-。
所以:这个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CCRr
作业——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显性致死:显性致死是杂合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
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
条件显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单位性状,位于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以上的一组等位基因。
二、为什么说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答:因为显性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条件显性之分。
完全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不完全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镶嵌显性(嵌镶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
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共显性是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条件显性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显隐性关系也随判定标准而改变,所以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三、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后代分离比?
答: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
(1)互补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7
(2)积加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6:1
(3)重叠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5:1
(4)上位作用包括
①显性上位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2:3:1
②隐性上位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3:4
(5)抑制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3:3
四、输血的后果主要看什么?
答:输血的后果主要看输入的供血者红血球是否被受血者血清中抗体凝集。
若受血者的血清中无供血者红血球相应的抗体或不产生凝集,则可以正常输血,否则不能输血。
第四章伴性遗传
一,名词解释
性反转:个体从原来的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
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角的遗传。
限性遗传:是指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
这类性状多数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二,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型、ZW型、XO型、ZO型、由x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性染色体多态性
2、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
a性指数决定性别
b染色体组倍性决定性别
c环境决定性别-后螠的性决定
d基因决定性别
三、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视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亲是色盲,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
答:人类色盲是伴隐性遗传,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该女子父亲是色盲得出:他父亲的基因型为XbY,该女基因型为XBXb.该男子色觉正常其基因型为XBY.
所以她们子女中,男的有1/2正常.1/2色盲.女的也有1/2正常.1/2为携带者.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一、名词解释
1、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2、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3、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也叫交换值。
4、相引组(相):杂交的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5、相斥组(相):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个是相对应的
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6、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
7、干涉(干扰,交叉干涉;I):同源染色体间一个位置上的交换对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8、并发率(并发系数;符合系数;C):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
9、连锁群(基因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
连锁群数目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
10、连锁图(遗传学图;连锁遗传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
11、着丝粒作图:把着丝粒作为一个作为(相当一个基因),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12、顺序四分子:每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子 (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个子囊中,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
又叫顺序四分子
13、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
14、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
二、填空
1、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发现。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将产生两条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
3、每1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发生1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
重组值的范围0—50%之间,重组值(越大),基因之间连锁程度(越小)。
4、负干扰是指一个单交换发生,可(提高)另一单交换发生的频率,I(≺0)。
三、判断题
(√)1、I越小,C越大。
(×)2、链孢霉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等于交换型子囊数占子囊总数的百分比。
(×)3、测交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的Rf值的计算。
(×)4、自交法适合异花授粉植物的重组值计算。
(×)5、符合系数越大,干涉越大。
四、问答题
1、三点测交与两点测交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三点测交优点:省时省工,精确简便,测试背景一致,严格可靠。
无论单交换还是双交换都能测出。
2、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的主要区别?
两点测交是以两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3次杂交和3次测交,来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三点测交是以三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五、计算题
1、小麦中,基因S 、O 、H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
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体的F 1,用三隐性纯合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解:(1)根据最少类型是双交换类型,最多的类型是亲本类型可知,基因在第十染色体上的顺序是:HSO (OSH )
(2) 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H/++H (H++/H++);+SO/+SO (OS+/OS+)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用基因之间交换值(重组值)去掉百分号,加上单位厘摩来表示。
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H-S=(292+8+252+8)/4546×100%=12.3%
H-S 之间图距12.3cM
S-O=(8+384+440+8)/4546×100%=18.5%
S-O 之间图距18.5cM H-O=12.3%+18.5%=30.8% H-O 之间图距30.8cM
2、A 对a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两个位点间相距25cM.基因型为Ad/aD 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哪些基因型和表型,他们的比例如何?如果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比例又如何?
(1)这三个基因在第八染色体上的顺
序如何? (2) 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解:Ad/aD 的植株自交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d,aD,AD,ad,由于两者的位点间相距为25cM,所以重组值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25%(1/4。
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 =ad=1/8 。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aD=3/8。
所以Ad : aD : AD :ad=3:3:1:1.她们的基因型比例为:
AADD :AADd :AaDD :AAdd :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1: 6: 6:9:20: 9:6: 6:1,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 :aaD-:aadd=33:15:15:1
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 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aD =1/8 。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 =ad =3/8。
其配子基因型例为AAdd :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 aadd =1: 6: 6:9:20: 9:6:6:1
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 :aaD-:aadd=41:7:7:9
3、玉米种子的有色(C )与无色(c ),非蜡质(Wx )与蜡质(wx )胚乳,饱满(Sh )与皱粒(sh )是3对等位基因,这个3个基因杂合的植株用三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下面的结果:
(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
答:当全部是紫色时,四种表型之间的比例为不满足1:1:1:1所以连锁,其他同此,所以他们之间都连锁,
(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答: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且测交后代中亲本所占比例应大很多,所以亲本类型为无色,蜡质,饱满和有色,非蜡质,皱粒 .基因型为cShwx/cShwx 和CshWx/CshWx
(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不考虑颜色,Wx 和Sh 的重组率Rf=(974+20+951+15)/6708*100%=29.2%
不考虑蜡质还是非蜡质,C 和Sh 的重组率Rf=(84+20+99+15)/6708*100%=3.24%
不考虑饱满还是皱粒C 和Wx 的重组率Rf=(84+974+951+99)/6708*100%=32.44%
(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画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实际双交换值为=(15+20)/6708*100%=0.52%;
理论双交换值=3.25%*29.2%=0.93%,存在干扰。
所以干扰值=1-C=1-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0.5%/(3.25%*29.2%)=0.44
4、桃子中,离肉(M)对粘肉(m)为显性,溶质(F)对不溶质(f )为显性,某种离肉溶质桃与粘肉不溶质桃杂交的后代如下:离肉不溶质92,粘肉溶质81,离肉溶质7,粘肉不溶质8。
问(1)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2)F与M之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答:已知亲本为M-F-和mmff杂交
离肉不溶质,粘肉溶质占的比例大,所以Mf和mF为亲本配子,
(1)亲本的基因型为:Mf/mF和 mf/mf
(2)离肉溶质,粘肉不溶质为重组型:
所以F与M之间的重组值Rf=(8+7)/(92+81+7+8)*100%=7.98%
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一、名词解释
1、菌落: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噬菌体:指侵染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病毒。
包括温和、烈性两种,单一核酸分子(DNA 或RNA)称为基因带或染色体。
3、中断杂交技术: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4、重组作图:指根据基因之间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作图方法。
5、性导:F-细菌通过获得F′因子而改变遗传性状的过程。
6、F′因子(F′质粒):当F因子从主染色体切除出来时,如果不是以原来的位置切除,而是将供体菌(Hfr)的主染色体上的个别基因切除,成为F因子的一部分,这种质粒称F′因子。
7、F′菌株:含有F′因子的菌株。
8、双重感染(混合感染、复感染):是指用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
9、溶源性细菌:细菌体内已含有噬菌体,但噬菌体并不裂解细菌的菌株,又称溶源菌。
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
10、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所携带的无感染能力的噬菌体。
有2种存在方式:一种是游离状态,一种是整合状态。
11、合子诱导:带有原噬菌体的Hfr菌株与敏感性的F-菌株杂交后,由于噬菌体在受体菌中随即复制,诱导受体菌裂解,这种现象称合子诱导。
12、转导: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供体)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细菌(受体),中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叫转导。
13、共转导(并发转导):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往往可以一起被转导,这种结合转导现象叫共转导。
14、流产转导:转导DNA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与受体基因组交换,也不进行DNA复制,稳定独立存在与细胞中。
使后代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具有转导DNA,其他细胞不含转导DNA ,后代细胞发生分离。
15、附加体: 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成为附加体
16、转导噬菌体:携带了供体DNA(遗传物质)、并且能把它转移到受体中的噬菌体。
二、填空
1、一个噬菌斑通常含有(107——108)个噬菌体。
一个噬菌斑是由(1)个噬菌体引起的,
所以,一个噬菌斑中的噬菌体在遗传上是均一的,相当于一个(克隆)。
2、(温和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使细菌很快裂解,而是存活或潜伏较长的时期。
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细菌裂解。
如有(紫外线照射或温度)刺激,就可使原来(温和性噬菌体)改变成(烈性噬菌体),使细菌裂解。
3、F因子的结构是由(原点)(可育基因(性伞毛基因群))(复制区DNA复制酶基因)(重组区(插入序列;插入区))组成。
4、Hfr细菌又称(高频重组菌株),其细菌含有(F)因子,并且(F)因子通过交换整合到(主染色体)上,在细菌杂交中相当于(雄)性。
三、选择填空
1、下列(A)因子属于附加体。
A F因子B col因子C R因子 D 分解因子
2、F+与F-杂交,F因子通过(B)进入F-。
A 接触
B 接合管
C 性伞毛
D 复制
3、F+与F-杂交,F因子通过(C)复制方式进行复制。
A 半保留复制
B δ型复制
C 滚环式复制
D θ型复制
4、hr+即能感染B和B/2菌株产生(D)的噬菌斑。
A 半透明,大
B 透明,大
C 半透明,小
D 透明,小
5、F因子与细菌主染色体交换整合时,F因子IS与主染色体的IS配对,由于主染色体的IS有(D ),使主染色体具有了极性。
A 1个
B 2个
C 5个
D 多个
三、问答题
1、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都是以噬菌体为媒介,把共体DNA片段转移到受体中
(2)都可使受体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
不同点:局限性转导只能转移部分共体DNA片段
普遍性转导能转移所有共体DNA片段进入受体。
2、质粒的性质有哪些?
(1)复制作用:质粒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复制时DNA必须附着于细胞膜上的唯一接触点。
(2)与染色体的结合作用: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称为附加体。
(3)质粒的不配合性:通常含有相同基因的质粒(具有相当同源性的两个质粒)不能稳定地存在于一个细菌中。
(4)消失作用:质粒在寄主细胞内,有时会自行消失。
这种现象有时还受环境影响。
吖黄素处理可使F+变成F-
(5)质粒可以在同种个体间移动(F因子),也可以在种间转移(R因子)
(6)每个质粒的结构中都含有与自主复制有关的区域。
可转移的质粒具有与转移有关的基因。
3、说明Hfr与F′、Hfr与F+之间的关系?
(1)H fr与F′可以相互转化,当Hfr中的F因子,非原位脱离染色体就变成 F′,F′中的F′因子整合到主染色体中,就使F′菌株变成Hfr菌株。
(2)Hfr与F+可以相互转化,Hfr菌株中F因子原位脱离主染色体后变成F+, F+菌株中F 因子整合到主染色体中就形成Hfr。
(用图示也可以如下)
1、用T4噬菌体的2个毒株感染大肠杆菌,其中一个毒株为小菌落(m),速溶性(r),混浊噬菌斑(tu),另一毒株的这3个标记基因都是野生型.将感染后的裂解产物涂布到细菌平板上并进行分类.在10342个噬菌斑中,各类基因型及其数目如下:
m r tu 3467 m + + 520
+ + + 3729 + r tu 474
m r + 853 + r + 172
m + tu 162 + + tu 965
(1)确定m和r以及r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
(2)这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如何?
(3)计算并发系数,这个数字说明了说明?
解:(1)答: m和r之间重组值Rf=重组噬菌斑/ 总噬菌斑数=(162+520+474+172)/ 10342*100%=12.8% m和r之间的连锁距离12.8厘摩(cM)
r和tu之间的重组值Rf=(853+162+172+965)/ 10342*100%=20.8%
r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20.8厘摩(cM)
(2)双交换值=(162+172)/10342*100%=3.22%
m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为:(853+520+474+965)/ 10342*100%=27.2+2双交换值
=27.2+2×3.22%=33.64厘摩(cM)
所以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为
12.8 20.8
m r tu
(3)并发系数 C=3.22%/(12.8%×20.8% )=1.2
I=1-1.21= -0.21, I<0, 说明基因之间发生负干扰.
2、有4个大肠杆菌的Hfr菌株按一下顺序转移其标记基因:
菌株基因转移顺序
1M Z X W C
2L A N C W
3 A L B R U
4Z M U R B
上述所以有Hfr菌株都衍生于同一F+菌株。
这些基因在原始F+菌株的环状染色体上排列顺序如何?
答:顺序如下:
3、在以P1噬菌体进行普遍性转导系统中,供体菌株的基因型为pur+,nad+,pdx-,受体为pur-,nad-,pdx+.转导后,首先选择供体等位基因pur+,然后针对其他等位基因对其中50个pur+转导子进行筛选,其结果如下:问(1).pur和nad基因的并发转导频率是多少? (2)pur 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是多少? (3)在其他2个座位中哪一个距pur最近?
基因型菌落数
nad+ pdx+ 3
nad+ pdx- 10
nad- pdx+ 24
nad- pdx- 13
解:
(1)pur和nad基因并发频率=(3+10)/(3+10+24+13)=26%
(2)pur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10+13)/ (3+10+24+13)=46%
(3)pur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比pur和nad基因的并发转导频率高,所以pdx离pur近.
第七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工程也称遗传操作,从广义上讲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它包括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的遗传操作。
即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器工程、基因工程等。
狭义的遗传工程就是指基因工程。
2、可移动基因(跳跃基因、转座因子、移动基因):能在染色体上移动、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细菌、酵母,果蝇、玉米中均有。
3、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的现象。
其中一个基因可以完全包在另一个基因中或共用一部分。
4、断裂基因(间隔基因、隔裂基因):真核生物普遍存在,原核生物部分存在。
即在DNA 分子结构内,既含有能翻译的区段—外显子,也含有不翻译的区段—内含子(间插顺序),
这类基因叫断裂基因。
5、顺反子:1959年本泽从分子水平提出顺反子学说:认为一个顺反子相当于一个基因,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
6、基因:是指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它具有可分性,在其内部存在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并且基因存在重叠、间隔、移动等现象。
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7、基因文库:把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成适当大小,分别与载体组合,导入微生物细胞,形成克隆。
8、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填空
1、操纵子组成是由(启动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组成。
2、经典遗传学中基因“三位一体”的概念,是指基因是(功能)单位,(重组)的结构单位,(突变)的结构单位。
3、互补试验用来确定(同一表型效应)的突变型是等位基因内突变,还是非等位基因间突变,同一顺反子中不同突变位点,顺式排列(),反式排列()。
4、基因工程的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选)取)(重组DNA(基因)的构建)(导(转入)及表达)(筛选)。
5、调节基因位于启动基因(上游),其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作用于(操纵基因),调节(结构基因)的表达。
6、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HGP,继美英日法德后(第六个)参与国。
主要研究基因组多样性和疾病基因的识别。
(1999年)被批准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并承担(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约(30Mb)长度的测序工作,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三、问答题
1、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可转移:能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2)可插入:外源DNA可以插入其中,
(3)可复制:载体能在受体细胞中分裂、复制、增殖,
(4)可酶切:有多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酶切后不损坏载体的复制能力,
(5)具标记:载体上应该有选择性遗传标记基因,便于知道载体是否进入宿主。
2、转化,转染,转导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