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古诗文诵读的十大好处.
![古诗文诵读的十大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84db5dc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7.png)
古诗文诵读的十大好处.1、增强记忆力。
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3、扩大知识面。
能熟背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4、培养学习兴趣。
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北京一所小学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在一次参加全市的活动时,一位以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诵—首比较简单的古诗,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换一首较难的。
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变化,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
5、提高审美能力。
因为孩子的审美能力是在小时候就可以培养起来的,孩子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
6、增强自信心。
参加“古文诵读”,活动以后,他现在已经能背300多篇,成为学校的诵读尖子。
学习成绩成为全年级前10名,而且性格变得非常开朗,他的家长觉得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在最近一次河南省举行的古文诵读表演活动中,一个专家现场点篇目,连续点了十多篇古诗文,他非常准确而流利地全部背诵出来,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孩子的自信心更强了。
7、培养耐性和长性。
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
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我们在全国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家长的认同有两个原因:—个原因是家长认为这些都是真正的精华,希望孩子们从小能多读;一是家长自己也可以参与,同孩子一起背,从此后,这位家长与孩厂共同来诵读古诗文。
在不长的时间里,孩子已经能背诵儿十篇古诗文,而且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种活动形式在港台地区被叫做“亲子活动”。
9、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7a3fe2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7.png)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少儿读诗词的益处
![少儿读诗词的益处](https://img.taocdn.com/s3/m/0cf07d4ae518964bcf847c1c.png)
诵读诗词的好处1、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经典诗文中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都蕴藏其中。
开展诵读活动,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发酵,升华,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
2、增强儿童的语言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感叹道:“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十分有利于小学生精美句段的积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切实地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论语》中就有许多句子可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的———“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所谓“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熟读成诵,在说写时便能信手拈来,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
3、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
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到13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
根据“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 王财贵博士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 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 传承祖国优秀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be7f11a76e58fafab00350.png)
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越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词的诵读.我从小就让儿子诵读古诗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
它能引导孩子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争做胸怀传统美德的新时代小公民和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另一方面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孩子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背出的第一首唐诗是《草》。
他的“生”字落了地,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因为我的宝贝居然已经会背唐诗了!平时,我时不时地给他读读唐诗,看他高兴了,就让他也跟着读一遍,他没有耐心,就让他玩自己的。
就是在这样的闲散当中,他居然记下了一整首诗。
而后,他陆陆续续地迸出了《静夜思》、《咏鹅》、《悯农》……在潜移默化中儿子慢慢地爱上了古诗词,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了我们伟大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种子,随着他的长大,生根、发芽。
如今儿子能大量熟背经典诗文,所背古诗上自先秦,下至晚清,有诗有词、有歌有赋,,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长期的古诗词诵读,直接提高了儿子的诵读能力、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记得有一天,我带着一年级的儿子漫步在东湖的怡心园。
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他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儿子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被宝贝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
这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古诗词诵读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749a0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
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2000年11月29日的谈话语)紧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
再紧接着,下发的今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今年高考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
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
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
诵读经典古诗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诵读经典古诗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https://img.taocdn.com/s3/m/a1a8292d6294dd88d1d26b47.png)
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审美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GH18B308 承担单位: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课题负责人:李爱秀课题组成员:白艳范晓华安雅琼强强王强强婷婷经典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其语言生动凝练,内涵博大精深。
如果仅靠纯翻译、满堂灌是汲取不到古诗文的精华的。
为了更好地内化古诗的语言,获得美的感悟,我们在指导古诗文的阅读时,要有意识地以积累、感悟和运用及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方向,从读入手,让学生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放眼中华历史文化,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灿如繁星,宛如瑰宝,艳似百花,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怒哀乐。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烙印。
因此,只有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才有可能看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抒发的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情怀,诗风以浪漫飘逸为特色。
而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际,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因而在他诗中多抒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老病孤愁,风格多沉郁顿挫。
(二)抓住注释,提取信息课文注释有时很短,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的理解课文。
这些注释,有的给我们介绍了诗人的写作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指诗人的情感基调。
这些注释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解读古诗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三)按照停顿规律,合理断句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中华美德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中华美德](https://img.taocdn.com/s3/m/684f3d5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7.png)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中华美德【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关键词】诵读古诗弘扬美德【正文】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
学校因此提出建设“书香校园”,这也坚定了我们搞一个古诗文教学研究的决心。
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小学古诗文诵读研究。
1课题研究两年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果两年多来,我校经典诵读在课题组教师引领努力下,从个别班级开始到全校实施,逐步壮大深入。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和中华古诗文读本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和中华古诗文读本](https://img.taocdn.com/s3/m/9ae8bd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2.png)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与中华古诗文读本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1. 古诗词的魅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源远流长,其魅力令人向往。
从古至今,无论是学者、文人还是普通大众,都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情有独钟。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其音韵美更是让人倾心。
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感受语言的美感,更可以领略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历史背景,从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熏陶。
2. 文言文的表达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中,文言文是重要的阅读对象。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正式书面语言,以其精炼、简练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诵读文言文,可以感受到古代我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文风格,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文言文的诵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3. 诵读的意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通过诵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流动。
诵读古诗文也有助于加深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使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二、中华古诗文读本1. 读本的特点中华古诗文读本是对古诗文经典进行整理、选编,并加以解读和注释的专业读物。
在读本中,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同时也能够得到专家学者对古诗文的深入解读和评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精髓。
2. 阅读的方式读本的阅读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能力水平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古诗词入手,通过阅读一些著名的诗词作品,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于喜欢挑战的读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通过读本中的解说和注释,逐步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
3. 读本的意义中华古诗文读本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古诗文的传统价值在当代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通过阅读古诗文读本,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对优美文学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0a9cd2a58da0116c174928.png)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李知郿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
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
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
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
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
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84046e7fd5360cba1adb40.png)
大学语文课堂上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摘要: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典名篇诵读,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其锻造坚强意志,二是有利于其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有利于其磨砺健康品质,四是有利于其提高智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健全人格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升学竞争、评优竞争、考研竞争、就业竞争、升迁竞争等等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甚至造成大学生人格的缺陷,比如离家出走、自闭家门、离群索居等等,更有极端者像马加爵那样杀害同学,像药家鑫那样视人命如草芥,而且跳楼、服毒、上吊等自杀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何使学生个体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一代青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老师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要尽量引导大学生努力钻研并诵读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留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经典,这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经典诵读,有利于锻造大学生坚强的意志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而留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经典既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又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既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又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还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诵读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能够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上,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学生增强语文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开发记忆潜能,培养好学精神;陶治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开拓心胸志趣,锻铸坚强意志。
笔者认为,意志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现代教育内容之一。
中国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儒家教育,是教人成人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面向人生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
而儒学的先祖孔子认为,完美人格就是表里和谐,智、仁、勇兼顾。
君子、成人就是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孔子倡导的人格教育,在我国历史上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民风、民气。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9f9f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0.png)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1.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1篇一、经典诵读的意义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
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
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语文教研组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现将实施方案计划如下:二、活动计划1、读书明理。
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三、活动方案(一)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二)时间①每天早晨,晨读经典10分钟,班级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或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诵读。
②每周1节经典诵读课用于学生诵读经典佳作。
③每天回家让学生复习晨读的经典10分钟,并和家长齐诵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④每周1节写字课上,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过的诗句,做到读写相结合,通过书写,既练习了书法,又加强了记忆。
⑤另外,也可利用中午一些时间,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一种课外生活中的乐事。
小学语文新课标诵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6e19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f.png)
小学语文新课标诵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诵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诵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通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课标对诵读的要求1. 诵读内容的选择:新课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诵读技巧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诵读的技巧训练,包括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3. 诵读习惯的养成:新课标倡导学生养成每日诵读的习惯,通过持续的诵读练习,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诵读教学的策略1. 创设诵读氛围: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诵读环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 教授诵读技巧: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发音、语速等。
3. 组织诵读活动:学校和教师应定期组织诵读比赛、诵读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诵读能力的平台。
四、诵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诵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诵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写作教学提供素材。
3. 诵读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五、诵读的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诵读的过程,评价学生的诵读态度、技巧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诵读比赛、诵读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诵读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六、诵读的实践与创新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诵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77aac3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2.png)
综合2016·5语文·教研引领[摘要]经典诗文如同浩瀚的海洋,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淀。
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对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经典诗文诵读积淀潜移默化[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5-006经典诗文如同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一、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诵读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一个重要方法。
著名作家金庸说过:“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应在情与理之间。
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国学经典所蕴涵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国学经典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学生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爱国的经典名句,是塑造学生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在反反复复的吟诵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诵读经典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他们美好的感情世界,激发了他们心底的善良。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b81665647d27284b73517b.png)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关键词〕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意义;方法〔〕G623.2 〔〕 A 〔〕 1004―0463(xx)09(A)―0038―01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
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
而笔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
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
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5e870f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b.png)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1. 引言1.1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的重要性"歌诀乐读法”指的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诵读经典古诗,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韵律感和语感。
诵读经典古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采用“歌诀乐读法”可以让古诗更加生动动人,使诵读的过程更加愉悦,激发我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和真谛。
因此,“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慢脚步,感受诗意人生,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和充实。
2. 正文2.1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的具体方法“歌诀乐读法”是指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诵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具体来说,要使用“歌诀乐读法”来诵读经典古诗,首先要选取一首适合的古诗。
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来配合古诗的韵律,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在练习时,可以将古诗词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并加以串联,逐渐完整地诵读整首古诗。
还可以通过打拍子、唱和音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亲近感。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诀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唱或演唱,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2 “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的效果“歌诀乐读法”是一种特殊的诵读方式,通过歌唱的形式来朗诵古诗,使得古诗在朗诵中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种方式在诵读经典古诗时可以产生许多积极的效果。
采用“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古诗可以增强人们对古诗的记忆力。
积累古诗词诵读经典的好处
![积累古诗词诵读经典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0cc159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b.png)
积累古诗词诵读经典的好处
1.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所用的汉字和词语不同于现代汉语,通过学习和诵读能丰富词汇量和用词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培养审美情趣: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使人的生活更有品位。
3. 增强文化底蕴: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学习和诵读能够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4. 提高艺术修养: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学习和诵读能够提高人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培养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5. 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古诗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学习和诵读能够增加与人交往时的话题和表达方式,更好地与人沟通。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赜
![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赜](https://img.taocdn.com/s3/m/26e393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8.png)
2020年8月·第22期(总第650期)作者简介:杨桂秀(1971-),女,甘肃天祝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国学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在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活动中,本校全体师生的文化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视野更加开阔,真善美价值取向更加明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爱、融洽。
一、诵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国学经典诗文意境深远、韵味悠长,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源头,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及凛然正气。
从小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是传承民族文化、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头等大事。
本校紧跟教育步伐,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经典诗文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与经典同行。
从仓颉造字,到诸子百家,再到范仲淹、梁启超等杰出人才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无不给学生带来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精神财富,教师应重视诵读的艺术。
诵读可以借助场景道具及音乐、角色扮演等再现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让诵读者以声音的抑扬顿挫表现情感,营造视觉和听觉的审美氛围,让诵读的作品入脑入心。
如在诵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叱咤疆场、屡建奇功的千古名篇《木兰诗》时,诵读者扮演花木兰的形象,有声有色地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演绎得活灵活现,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那一刻被激活,被升华。
活动后,学生们学习《木兰诗》的热情更加高涨。
由此看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经典诗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必然选择。
二、诵读经典,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重视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
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那么他有再多的知识也可能徒劳无益,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1521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1.png)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中华子孙的血脉,又如一美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诵读中华经典,不但能通晓人生智慧,更能提升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那么如何“在诵读经典诗词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
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了春天百花盛开,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不过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水平。
平。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所以很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fdc3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5.png)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什么是国学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国学经典有哪些书籍呢?如何学习国学经典?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重要性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及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的深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君子远小人。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
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
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2000年11月29日的谈话语)紧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
再紧接着,下发的今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今年高考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
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
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
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二)、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了解古诗文作者融化在其间的情感和意思,自然要经历一个识别符号和还原以及转译的过程,为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
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阶段,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二、课内诵读诗文的方法对语文教学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
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两多”(教师问得多,说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
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
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
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
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正如俞平伯先生所指的那样:“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那么,课内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呢?(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
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二)、熟读古诗、自悟自得我们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
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
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
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
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
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
有的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
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
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
(三)、适度讲解诵读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
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结束《古风》的教学时,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
作者李绅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四)、展开想像、悟意明理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悟意明理,再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或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适当延伸拓展诵读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
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如教学《古风》做总结时,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所学的《锄禾》也是李绅所作,也名《悯农》。
《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悯农》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三、课外诵读诗文的途径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提高诵读兴趣让他们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
(一)、“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
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不排斥了。
所以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为提高。
为此,我们把大纲后面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印成小册子,让学生利用早读每天读一首。
首次诵读要点燃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必须注意发挥教师对同学们的控制作用,保证好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
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养成诵读的习惯。
早晨一到学校,他们就会拿出小册子大声地读起来。
(二)、“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兴趣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
到后来有些家长不但有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三)、“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古诗文。
因此,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诵读以强化,可以开展“诵读争星”等活动,维系诵读兴趣。
(四)、“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五)、“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
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
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六)、“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记点数(盖章或发卡)而给奖,奖品可以是一颗五星、一张卡片、一个本子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读一首古诗,教师就要给其鼓励,学生诵读的兴趣才会持久。
(七)、提供机会多念多背由老师来教读古诗文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起来。
因此,可以在全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也可以在班级进行“名诗鉴赏”。
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读,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不过,最好是每天早读课利用几分钟,一天读一首,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古诗文之乐。
特别是现在的家庭作业,大体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对于部分学生,有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浪费掉了。
鉴于此,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让这些孩子以“背古诗文”代替写作业,这样就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诵读机会。
我想,现在的孩子如果能做到平均每天背诵一首,坚持几年,将会终身受益。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
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