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摘要: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价值观包含: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内容。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重构的对策是:进行人类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大环保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力度。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价值观;建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1]。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以往生态文明价值观进行反思,自觉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人类本身作为自然生态的组成要素之一,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P.853)世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其所处周边环境的制约,人类生活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地球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人类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自身生活和生产过程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3](P.384)。只有建立在尊重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基础上的发展人类才能改造自然、造福自身。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又影响着自然。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人类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与自然界不协调的状况,以实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存在是生态文明的独特价值

地球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多样性,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4](P.160)近年来的生态危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恩·纳斯(Arne Naess)在《浅层与深层,一个长序的生态运动》中,对“浅生态运动”(The Shallow Ecology Movement)和“深生态运动”(The Deep Ecology Movement)作了区分。他将深生态学的基本价值观念概括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生命物种平等”;“讲究而简单的物质需要(物质的目的为更大的自我实现的目标服务)”;“地球‘供给’有限”;“恰当的技术,‘非主宰’的科学”;“足够使用和再使用(循环利用)”;“尊重少数的传统和生物区域”等。

[5](P.180)深生态学认为,当今社会应对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生态危机,源于我们已经存在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不科学因素。“生态的自我”才是当今社会真正要追求的自我,我们与整个大自然密不可分。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要保护地球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多样性。人与自然应该友好共处,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首先它指的是代内之间人与人的平等,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平等。其次它指的是代际之间发展的平等。所有国家、民族的后代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把单代人利益的满足建立在“自然界赤字”的基础上。人类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构

(一)进行全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生态领域中贯彻实施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以及人们的愚昧无知,以及“人定胜天”等观念的误导,使得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以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重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势在必行。首先,从物质技术角度讲,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的良好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普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其次,从人的因素考虑,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觉意识。

(二)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构建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核算、考核、保障等方面的机制。首先,要改变过去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发展模式,建立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环境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其次,在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设

置上,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再次,建立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决策机制。特别要关注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良性发展问题,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治理污染,以及教育、科技等公用事业方面要大力政策扶持。

(三)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必须通过党政领导部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完成。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必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就是要把注重经济发展和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经济建设中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把高效发展速度与最小资源消耗相结合、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

[4]刘德龙.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4,(5).

[5]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J].转引自新华文摘,2001,(4).

[6]丁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N],人民日报,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