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建设生态文明,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文着重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构建生态文明,共筑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建国伊始,饱经战乱的中华民族从战争的疮痍中走了出来,国民开始了崭新的征程,孕育新生命,萌生新希望,一个崭新的大国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经历了沉潜与积淀的新中国,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改革开放,此番变革,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复苏,使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国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环境温暖和谐。

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却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前进而深受影响,社会风气浮躁,贫富差距变大,国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价值导向发生扭曲,自私贪婪的人性索求,拜金享乐主义的滋生,无不是对国民的道德意识与个人修养产生了巨大的拷问,对国家和谐社会构建的极大不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渐行渐远。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不良风气的盛行?既是得到后的膨胀,也是未得到的扭曲。

从国外角度分析。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的传播,对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和霸权主义文化盲目的追崇,对我国青少年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严重变形;其次,西方市场经济的影响,西方经济的稳步提升,对我国政府及企业的冲击,盲目追求GDP的追赶与反超,一味追球发展,却不考量政策可实施度,从而导致国家步伐加快,区域政策不一,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分配不均;另外,西方物质文化的诱惑,对我国学生及青少年群体的物质欲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追求外在物质的满足,使得国民攀比心理加剧,人心想法各异,社会矛盾加重,形成畸形世界观。

从国内角度探究。

第一,国民生活节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快,公民生活层面的改善,生活的满足,一切向西看齐,忘却自己的起点,漠视传统文化,只思向前迈进,不知停留反省,将社会主义建设抛之脑后;第二,网络信息对国民的冲击,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但网络法律不完善及监管不力,使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实施诈骗,网络谣言,低俗淫秽等虚拟信息大量传播,极大的影响国民身心健康,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法治,打击网络犯罪,就成了复兴中华民族之必然举措;第三,非良性竞争加重,相互攀比模仿,侵犯他人隐私,恶性诽谤,诚信缺失,是非不明,使得社会风气浮躁不安。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极进 行 生态文明建设 的 自然价值 观 、 社会 价值观 和发展 价值观 的建构 。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 生态文明; 价值观建构 [ 中图分类号】 O O D- [ 文献标志码】 A
科学 发展观 的重要 内容 之一 , 是强 调经 济社 就
性 和不 可侵犯 性 , 对 自然 的 作 用力 极 小 , 自然 人 大
样性的《 里约热内卢宣言》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得到 , 了国际社会 最 广 泛 、 高级 别 的承诺 , 由理 论 变 最 并 为各 国的行 动纲领 和行动计 划 。2 世 纪初 , 1 学者 们
在 深 化 已有 理 论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断 总 结 实 践 经 不 验 , 成 了一 套 包 括 生 态 生 产 力 及 生 态 文 明 哲 学 形 观、 价值观 、 理 观 等在 内 的 比较完 整 的生 态 文 明 伦 理论 体系 , 多 国家进行 了生 态文 明的实践 探索 。 许
基 本特征是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 与 人 的和 谐 、 与 人 人 社 会的和谐 。生 态 文 明 的实 现是 建 立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处关 系的新的文 明发展进 程 , 是对 工业 文 明的
时, 贫富差距拉大 、 传统美德缺失 、 信用危机、 恐怖 主义猖獗等一系列社会危机也随之出现。在此背
V0 l N . LO o3
20 09年 6月
J n2 0 u 0 9
[ 文章编号 】09—32 (09 0 00 o 10 79 20 ) 3- O3一 4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林世 选 郝 现 军 ,
(. 1 郑州轻工 业学 院,河 南 郑 州 400 ; 502 2 河南师 范大学 科 技 与社会 研 究所 ,河南 新 乡 4 30 ) . 5 07 [ 摘 妻】 生态文 明建设 是人 类文明 演进 的 必然趋势 , 我 国当前亟待 解 决的 重要 问题 之 一。 以人 是 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确立 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社会发展 问题 的关 系及 其在整 个社会发展 中的地 位和作 用。 生态文 明建设 的首要 任 务就 是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 积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与价值观塑造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与价值观塑造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7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与价值观塑造文/陶雯馨 郜丽娜摘要:21世纪,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险阻,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本文从自然观、道德观、社会观和国际观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关键词:生态文明;价值观;大学生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生物病毒扩散、极端主义抬头,这不仅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还给公众的思想,尤其是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带来了重大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们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场公共事件,更是一段段饱含道德温暖和国家情怀的成人仪式,这必将成为他们心理成长和思想成熟的人生标记。

对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塑造,将会直接助推生态保护和国家发展。

1 生态文明意识和价值观生态文明,简而言之,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的社会形态。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

特别指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法治等方面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其对美好环境的需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意义和作用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

它是人们认定事物、明辨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进而指引并推动人们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骨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态价值观重构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价值观重构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始 文 明时期 以恐惧 为 主导 的敬 畏 。以农 耕 和畜牧 为 主的人 类生 产方 式 ,决定 了农 业 文 明时期 人类
二 、 生 态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和 谐 型 生 态
价 值 观
2 0世 纪 以 来 ,面 对 日益 沉 重 的 生 态 危 机 ,
西方 许 多绿 色理论 和 环境 学家 都对 传统 生态 价值 观进 行 了反 思 ,并提 出 了一些 解决 方案 。如 依赖
来 愈成 为人 类 的迫 切需要 。
统” ,尽 管原 始 生态 价 值 观 曾是 “ 人 与 自然 环 境 融 为一体 互 利互 助 的典 范 ” ,但 无 法 适 应 和 应 对 当今 “ 开放 的 、生产 力 高度发 达 而又 以对 自然 界 的强 度开 发 ” 的科 学 文化 阶段 。 _ 2 ] 其二 ,以半依 附 自然 为特 征 的利用 性 迁徙 生 态价 值观 _ - — 使用 自然 、利用 自然 。农 业 文 明时 期 ,人类 对 自然虽 然依 旧停 留在敬 畏 自然规 律 的 阶段 ,正 如孔 子说 : “ 天 何 言 哉 ,四时 行 焉 ,万 物生 焉 ,天何 言哉 ! ”( 《 论 语 ・阳货 》 ) 但是 ,这 已包 涵着 一种 发 自内心 的尊重 与热 爱 ,不 同于原
期 ,伴 随着 近 代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开启 了人类 大
规 模 作用 于 自然 的时代 。在 商业 性 逐利 生态 价值
观 和人 类 中心 主义 价值 观指 引 下 ,人 类 加快 了对 自然 的 索 取 ,把 能 否 获 利 、是 否 有 利 于 发 展 经
济 、增 加 物质 财 富作 为判 断 自身行 为是 否合 理 的
其 三 ,以掠夺 自然 为特 征 的商业 性 逐利 生态 价 值 观—— 征 服 自然 、改 造 自然 。工 业 文 明 时

生态文明观念与价值体系建构

生态文明观念与价值体系建构

生态文明观念与价值体系建构一、引言生态文明观念与价值体系建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价值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观念的内涵、价值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生态文明观念的内涵1.1 生态文明概述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兴概念,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它强调人类应该以一种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1.2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观念中,保护自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等。

只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稳定状态。

只有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确保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发展。

三、价值体系建构的必要性2.1 生态文明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往往强调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责任。

这种价值观念与生态文明观念存在冲突,导致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建构一个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新价值体系是必要的。

2.2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新价值体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新价值体系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识,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

四、价值体系建构的实施策略3.1 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构建一个符合生态文明观念的新价值体系的重要策略。

通过教育引导,可以培养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视意识,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思考,它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而造成的一系列资源和环境破坏所进行反思的结果。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但却带来了资源的高生产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而进一步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反思人类长期以来的对待自然界的一切态度和做法,尤其是应该对人类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就坚持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作一个合理的评价,以吸取经验教训,对自然界持更为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更为理性的价值观。

一、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理性人类中心主义1.辩证地分析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内在价值论从批判传统的价值观入手,进而批判人类长期以来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自然内在价值论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绝对的主体,自然是绝对的客体,将人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置于主宰一切的中心位置,仅仅把“满足主体需要”确定为价值的依据,在评价价值关系时容易夸大价值主体的作用,人类时时从自我出发,常常以自然征服者自居,忽视价值客体的存在,从而导致了各种环境问题的凸现,陷入前所未有的现实生态困境。

我们认为,自然内在价值完全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首先,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在客观上是人的存在和活动所特有的、普遍的事实。

用“自然界是否先于人类”之类的存在判断来直接肯定或否定“人类中心”观念,在逻辑上都是难以成立的。

另外,倡导自然内在价值,要求人的行为服从自然物的利益,那么“主体尺度和意志”如何体现和把握、伦理道德标准从何而来、谁能充当它的真正执行者和“代言人”?自然内在价值论者“设定”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的观点有泛道德主义、万物有灵论的倾向,其科学性是令人怀疑的。

其次,无论自然物具有何种价值,其价值主体必定是人,而且只能是人,与人无关的自然物并不具有所谓的“内在价值”。

生物的需要是出于本能、而不是出于有意识的主体理性的有目的的选择。

把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本能需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进化类比成社会中人类的利益需求、主动选择,从而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缺乏可操作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不仅关乎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更与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和转变紧密相连。

生态文明建设,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而这些变革的背后,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支撑。

社会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的基本看法和判断标准。

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中一些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代价的观念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过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自然资源视为无限可获取的,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生态平衡。

这种短视的价值观导致了过度开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大规模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随意排放污水和废气,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而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社会价值观,强调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自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更在于其自身的存在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我们应该将自然视为人类生存的根基和伙伴,而不是征服和掠夺的对象。

当社会价值观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转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消费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减少对一次性用品和高能耗产品的依赖。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压力,还能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创新。

在生产领域,企业也会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清洁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符合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竞争。

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助于培养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观。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与教学实践教案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与教学实践教案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与教学实践教案导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需要我们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通过个人、家庭、组织、社区、国家等多个层面的努力来推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而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纳入到教育中,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以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教学实践内容,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一、生态文明的价值观1、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和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截然不同。

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依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种新的生存模式,需要我们调整我们的价值观。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可以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也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它们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它要求我们通过科技、人才、产业等多种手段,建立和发展环保、低碳、安全的生产环境,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开发绿色科技创新产品等一个系统的措施,来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出发,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相关教育活动和教案。

下面将以地理学科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1、设计教学主题地理学科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相近,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态层面有关的主题,如“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等。

2、采用场景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场景式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状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考察,让他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如河流、海洋、森林、草原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生态文明建设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1主题名称: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活动目的: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活动重点: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起乐——《春天在哪里》)亲爱的同学们:122活力中队“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主题队会现在开始!二、生态要文明,环保须先行。

请欣赏《环保拍手歌》。

三、环境保护是一个响亮的口号,环境保护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请欣赏三句半:《说环保》。

四、你们了解环保吗?你想知道有关环保的知识吗?请你积极参加环保知识问答。

五、马儿在草原上奔驰,小朋友在校园里赛跑。

让我们策马扬鞭、齐头并进,共同发扬“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

请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六、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是怎样做到节约能耗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同学门的做法都很好。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变废为宝,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2一、知识和潜力目标1、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xx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2、明确生态礼貌的内涵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礼貌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2、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三、过程和方法目标讨论、交流四、生态目标为共建爽爽的xx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五、德育目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礼貌作出贡献六、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爽爽的xx》,老师和学生共唱。

生态文明建构思想汇报3篇

生态文明建构思想汇报3篇

生态文明建构思想汇报3篇生态文明建构思想汇报第1篇编者按:社会整体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态之一。

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其他文明形式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

重视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要人类消极地向自然回归,而是要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

尊敬的**农林科技大学党组织:我是环境法专业的学生,关注我国的环境问题是我会自觉做的事,这不仅让我更加的了解我国的环境变化,特别是环境的改善,也帮助我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

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已经不是一般的环境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国际政治关系。

但我们始终没有改变环境问题仍在恶化的趋势。

实践证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有效遏制环境问题。

社会整体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ONDOC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树立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应该树立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倡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践行的行动。

五、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应该在教育、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六、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等途径,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让这些意识深入人心。

七、提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出行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方面之一。

我们应该提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高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摘 要 : 确 的 生 态文 明 价值 观是 科 学发 展 观 的 重 要 内容 。 生 态 文 明价 值 观 包含 : 态环 境 以及 生 物 多样 性 存 在 ; 正 生 人 与 自然之 间 的 和谐 ; 实现 可 持 续发 展 -A  ̄ 内容 。进 行 生 态 文 明价 值 观 重 构 的 对 策 是 : 行 人 类 生 态 文 明教 育 ; - 进 建
21 0 0年 第 0 1期 ( 总第 12期 ) 9
世 纪桥
No O 2 0 。 l,01
Sii i hJQa o
( e ea N .9 ) G n r o 12 l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价 值 观 建 构
周 兆 娟
( 首都 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北京 10 4 ) 0 0 8
和谐
裕、 生态 良好 的文 明发 展 道路 , 保证 一代 接 一代 地 永 续 发
人 类生 存发 展依 赖 于 自然 , 同时又 影响 着 自 。人类 展。 首先它指的是代内之间人与人的平等 , 然 ” 所有民族和 为了 自身 的发展 , 走一 条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的可 持续 必须 发展道 路 , 改变 人类 因片面 追求经 济增 长而 导致 的 资源短
载, 人类难 以获 得长 足的发 展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共处 是人 学”“ ;足够使用和再使用 ( 循环利用) ;尊重少数的传统 ”“
类 自身生活 和生 产过程顺 利 实现 的重 要前 提。 “ 以人 为本 ” 的科 学发 展观 , 指 自 生态环境 要 以 不是 然 人 的意志 为转移 。正 如恩格斯 所说 ,我们统 治 自然界 , “ 决 不像征 服者 统治 异族人那 样 , 是像 站在 自 界 以外 的 决不 然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重要概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1.定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进步的过程。

2.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

这些原则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在各个领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利用,可以保证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同时避免环境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3.增强国家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际形势的要求,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国家,不仅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还能提高其国际话语权和形象。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1.加快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这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强环境监管等。

2.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行水土保持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等。

3.塑造良好生态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弘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可以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行动。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指在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塞罕坝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片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其生态环境脆弱,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塞罕坝已经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在这一过程中,塞罕坝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首先,在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核心价值观。

塞罕坝以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为前提,推动了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塞罕坝,人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塞罕坝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并且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

其次,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价值观。

在塞罕坝,人们秉持着“扎根草原、奉献塞罕坝”的信念,共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们平等互助,形成了团结一心的集体意识。

在这里,人们注重公益性事业,注重社会责任,始终以人为本,关爱他人,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塞罕坝是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地区,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塞罕坝人民把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财富,保护和弘扬了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生态智慧。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塞罕坝人民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塞罕坝成为了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总之,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以生态优先、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在塞罕坝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和推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未来,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塞罕坝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程。

它意味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文明,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我们要摒弃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推动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管,确保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损害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公民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符合环保标准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

我们应该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

同时,加大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度,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等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和城市发展走绿色、可持续的道路。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改变发展思路和方式。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和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最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企业、公众等各个主体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政府要加强协调,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

企业要加强自律,将环保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供应链建设。

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来,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建构
摘要: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价值观包含: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内容。

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重构的对策是:进行人类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大环保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力度。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价值观;建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1]。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以往生态文明价值观进行反思,自觉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

一、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人类本身作为自然生态的组成要素之一,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P.853)世界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其所处周边环境的制约,人类生活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

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没有地球多样性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人类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自身生活和生产过程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3](P.384)。

只有建立在尊重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基础上的发展人类才能改造自然、造福自身。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又影响着自然。

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人类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与自然界不协调的状况,以实现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存在是生态文明的独特价值
地球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多样性,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4](P.160)近年来的生态危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恩·纳斯(Arne Naess)在《浅层与深层,一个长序的生态运动》中,对“浅生态运动”(The Shallow Ecology Movement)和“深生态运动”(The Deep Ecology Movement)作了区分。

他将深生态学的基本价值观念概括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生命物种平等”;“讲究而简单的物质需要(物质的目的为更大的自我实现的目标服务)”;“地球‘供给’有限”;“恰当的技术,‘非主宰’的科学”;“足够使用和再使用(循环利用)”;“尊重少数的传统和生物区域”等。

[5](P.180)深生态学认为,当今社会应对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生态危机,源于我们已经存在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不科学因素。

“生态的自我”才是当今社会真正要追求的自我,我们与整个大自然密不可分。

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要保护地球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多样性。

人与自然应该友好共处,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首先它指的是代内之间人与人的平等,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平等。

其次它指的是代际之间发展的平等。

所有国家、民族的后代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把单代人利益的满足建立在“自然界赤字”的基础上。

人类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构
(一)进行全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在生态领域中贯彻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以及人们的愚昧无知,以及“人定胜天”等观念的误导,使得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以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重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势在必行。

首先,从物质技术角度讲,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的良好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普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其次,从人的因素考虑,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觉意识。

(二)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构建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核算、考核、保障等方面的机制。

首先,要改变过去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发展模式,建立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环境效益、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其次,在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设
置上,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再次,建立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决策机制。

特别要关注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的良性发展问题,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治理污染,以及教育、科技等公用事业方面要大力政策扶持。

(三)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必须通过党政领导部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完成。

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必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就是要把注重经济发展和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把经济建设中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把高效发展速度与最小资源消耗相结合、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95.
[4]刘德龙.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2004,(5).
[5]王正平.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J].转引自新华文摘,2001,(4).
[6]丁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N],人民日报,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