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等价核的名词解释
HNMR-2解析
![HNMR-2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c9f9bfd0a79563d1e720a.png)
能量差
磁性核的自旋取向表明
它在外加磁场中的取向 它的某个特定能级状态(用 磁量子数ms表示)。取值为 –I … 0 … +I。
即:每一个取向都代表一个能级状态,有一个ms 。 如:1H核:∵ I=1/2 ∴ ms为 -1/2 和 +1/2
ν= γ H0 高能态 H' ms = _ 1/2 外 场 H' ms = + 1/2
2π E = hν H0
γ — 磁旋比(物质的特征常数)
E = hν = γ
h H0 2π
低能态
自旋核的电荷分布——球形 高能级自旋态(Eb) 1 磁级自旋态(Ea) 磁量子数 m= + 1 2
E
BO=△E=Eb-Ea
结论:
1H受到一定频率(v)的电磁辐射,且提供的能量
CH3CH2OCH2CH3
CH3CH2CH2CH2OH
CH3OCH2CH2CH3
例3. 预测下列化合物有几个NMR信号及裂分情 况,能否用NMR区分
O
三组峰
五重峰
CH2 CH2
CH2 三重峰 O
CH3CH
三重峰 十二重峰
CH2
二重峰
CH3CH2OCH2CH3
二组峰
CH3CH2CH2CH2OH
五组峰
-CH2I, =3.0 ~ 3.5,
-O-H, 大 低场
-C-H, 小 高场
• 电负性影响的规律: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质子核外电子密度降低, 屏蔽效应减弱,质子的吸收峰就移向低场。 给电子诱导效应使质子核外电子密度增 加, 屏蔽效应增加,质子的吸收峰就移向高场。
2、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H'
1
H'
NMR
![NMR](https://img.taocdn.com/s3/m/a2d06fd52cc58bd63186bdcc.png)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发生核自旋能级分裂,当吸收适当的电磁辐射(无线电波)后,核自旋能级发生跃迁。
1H-NMR谱给出的结构信息1)质子类型及所处的化学环境-CH3、-CH2-、-CH-、=CH2、≡CH、Ar-H、CHO、-OH…2)氢分布情况3)核间的关系缺点1)无H的结构无法给出信号;2)对于长链的烷烃,H谱谱线多重叠。
13C-NMR谱给出的结构信息2)碳的类型1)含碳的个数3)区分伯、仲、叔、季碳C的数目与13C谱的峰面积不成比例质量数原子序数自旋量子数I 有无自旋偶偶0 无126C,168O,3216S偶奇 1 有 21H,147N奇奇1/2 有 11H,199F,3115P,157N3/2 有115B,7935Br,3517Cl奇偶1/2 有136C3/2 有3316S自旋量子数不为0的原子核为都有磁矩,核磁矩的方向服从右手法则空间量子化:核磁矩在外磁场空间的取向不是任意的,是量子化的现象核自旋取向有2 I + 1个取向顺磁场,能量低逆磁场,能量高进动(precession):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轴绕回旋轴以一定夹角θ旋转共振吸收的条件:υ0=υ(射频频率vo和进动频率v相等)跃迁选律:跃迁只能发生在两个相邻能级间产生核磁共振条件:(1) 核有自旋(磁性核)(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等于进动频率(4) Δm=±1 如:m=1, 0, -1处于低能态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至高能态,这种现象叫做核磁共振现象。
实现核磁共振就是改变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一满足式(3)自旋弛豫:激发到高能态的核通过非辐射途径释放其能量到周围环境中去,回到低能态的过程自旋-晶格弛豫T1:又称纵向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将其能量传递给周围环境(晶格或溶剂),自己回到低能态的过程。
驰豫过程所需时间用半衰期为T1表示,T1越小,驰豫效率越高。
波谱解析复习——名词解析
![波谱解析复习——名词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6d31787e21af45b307a83f.png)
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紫外光谱1.助色团:通常把那些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吸收带不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将含有未公用电子对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2.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3.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4.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5.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
红外光谱红外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照射被研究物质的分子,若辐射能等于振动基态的能级与第一振动激发态的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则分子可吸收能量,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
IR选律: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振动,即在振动过程中∆μ≠0时,才会产生红外吸收。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
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 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质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真空条件下受电子流的“轰击”或强电场等其他方法的作用,电离成离子,同时发生某些化学键有规律的断裂,生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带正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被收集记录的谱。
波谱名解
![波谱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ba0f34af45b307e87197ed.png)
核磁共振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量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表示。
3、NOE效应:在观测1H-NMR时,使用第二射频场照射某一核,使其饱和,则空间上与之相近的另一核信号将增强,次作用称为NOE效应。
4、n+1规律: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
这就是n+1规律。
5、饱和:核连续吸收电磁波,原来过剩的低能态逐渐减少,吸收信号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现象称为“饱和”。
6、弛豫:在外部磁场中,低能态的核一般要比高能态的多一些。
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迁移到高能态的核会经过非辐射的途径释放能量而回到原来的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之为“弛豫”。
7、自旋偶合;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自旋偶合。
8、化学位移等价:分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称为化学位移等价。
9、磁等价: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也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称为磁等价原子核。
10、屏蔽效应:氢核周围不断运动的电子影响,在外场的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11、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如果由电子组成的化学键在空间形成小的磁场,与化学键不对称,则产生了磁各向异性,与外场相反,消弱了外场,屏蔽作用“+”,化学位移变小。
与外场相同,去屏蔽作用。
12、去偶法:用第一个振荡器扫描Ha时,用第二个振荡器扫描Hb使他发生共振,hb在两种自旋之间迅速变化,Hb对Ha的两种影响被抵消掉,这样Ha就等于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去偶。
13、核的NOE效应:当两个人(组)不同类型的质子位于相近的空间距离时,照射其中的一个会使另一个质子的信号增强。
14、碳谱的特点耦合常数大:1H-1H耦合常数0-20Hz.碳原子常与氢原子连接,它们可以互相耦合,这种13C-1H 一键耦合常数的数值很大,一般在125-250 Hz。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https://img.taocdn.com/s3/m/dcef868048d7c1c709a14574.png)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0.01 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0.01 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e394f410a6f524ccbf85f3.png)
名词解释指示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疲则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类电极.参比电极:一种电极的电位不受溶液组成变化的影响,其电位值基本固定不变的电极.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
钠差:在PH>9的溶液中,普通玻璃电极对Na+也有响应,因而求得的H+活度高于真实值,即PH读数低于真实值,产生负误差。
酸差:在PH<1的溶液PH值相等时,普通玻璃电极测得的PH值高于真实值,产生正误差。
直接电位法:根据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试样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然后根据NERST方程式电极电位(实为电池电动势)与有关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关系,求出造就则组分含量的方法。
电位滴定法:在用标准溶液滴下待测物容液的滴定过程中,借助监测待测物(或滴定剂)批示电极的电位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法。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观看吸光度。
百分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1CM的吸光度。
助色团: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
生色团(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或跃迁的基团。
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刘改变等。
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紫移):当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济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若振动能及由基态(V=O)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V=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特征峰:凡是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
不饱和度:分子结构中距离达到饱和时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
局部抗磁屏蔽:由于原子核外电子云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出一个对抗外磁场的次级磁场,这种对抗对外磁场的作用,就称为局部抗磁屏蔽。
谱图分析课件第2章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谱图分析课件第2章化学等价和磁等价](https://img.taocdn.com/s3/m/cb5f3b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2.png)
在某些无机化合物中,磁等价指的是某些原子或离子由于具有相同的磁性特征, 因此在谱图上表现出相同的化学位移。例如,在铁酸盐晶体中,铁离子可以表现 出不同的磁性特征,因此在谱图上表现出不同的化学位移。
实例三:生物分子的谱图分析
生物分子中的化学等价
在生物分子中,化学等价通常指的是分子中的相同类型的原子或基团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例如,在 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个碱基都是化学等价的,因为它们都与周围的其他碱基以相同的方式相互作用 。
概念
由于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和环境因 素,同一分子内的相同原子或基 团在磁场中的进动频率可能不同 ,表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信号。
判断方法
观察NMR谱图
分子对称性分析
通过观察NMR谱图上相同原子或基团 的信号位置,判断它们是否重合或分 离,从而确定磁等价性。
根据分子对称性分析,判断分子内部 是否存在对称操作,如旋转、反演、 镜面对称等,从而确定磁等价性。
谱图分析课件第2章:化 学等价和磁等价
• 化学等价 • 磁等价 • 化学等价与磁等价的联系与区别 • 谱图分析化学等价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化学等价是指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原 子或分子在分子结构中的等效替代。
概念
化学等价的概念基于分子结构的对称 性和相似性,相同类型的原子或分子 在分子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 变分子的化学性质。
判断方法
01
02
03
几何形状
通过比较分子中原子或分 子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 判断是否具有对称性或重 复性。
化学键
检查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否 相同,以及键的连接方式 和电子分布情况。
物理性质
比较分子的物理性质,如 熔点、沸点、密度等,相 似的物理性质可能表明分 子具有化学等价性。
生物药物分析
![生物药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800715ff00bed5b9f31d6f.png)
题库一1、什么是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3、什么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题库二1、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核磁共振波谱法之偶合常数
![核磁共振波谱法之偶合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e1a304264b73f242336c5fe9.png)
Hb
Hb Ha Hc C C C Br Hb Ha Hc
Ha裂分为多少重峰?
4
3
2
1
0
Jba Jca
Jca Jba
Ha裂分峰:(5+1)=6 强度比近似为:1:5:10:10:5:1
' n (2)偶合常数不等:则呈现(n+1) ( +1)…个子峰。
Ha、Hb及Hc三个氢偶合, 但Jab≠Jbc≠Jac。在220兆赫的 仪器上测试,每个氢都被一 个相邻的氢分裂为二重峰, 再被另一个氢分裂,得双二 重峰,峰高比为1:1:1:1, 双二重峰不是一般的四重峰 (1:3:3:1),不要混淆。 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n+1律 的广义形式。
二、偶合常数
1.偶合常数:单位为Hz,对简单偶合而言,峰裂距即偶合常 数。高级偶合(Δν/J<10),n+1律不再适用,其偶合常数需通 n s 过计算才能求出。偶合常数的符号为 J c,n表示偶合核 间隔键数,S表示结构关系,C表示相互偶合核。
2.偶合的分类:按偶合核间隔键数,可分为偕偶、邻偶及 远程偶合。按核的种类可分为H—H偶合及13C一H偶合等, 相应的偶合常数用JH-H及J13C—H等表示。 3.偶合常数的影响因素:可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偶合核 间距离、角度及电子云密度等。由于峰分裂距决定于偶合 核的局部磁场强度,因此,偶合常数与外磁场强度H0无关。
2、磁等价: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相同)与分 子中的其它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称 为磁等价核。
磁等价核特点:①组内核化学位移相等。②与组外核偶 合的偶合常数相等。③在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虽有偶 合,但不分裂。
例1:在室温下测定碘乙烷(CH3CH2I) NMR,甲基3 个1H有相同化学移(δ1.84),亚甲基两个1H对甲基质 子偶合时,偶合常数相等(7.45Hz),产生裂距相等三 重峰,甲基三个1H是磁等价的。同样,亚甲基的2个 1H也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δ3.13)与甲基3个1H偶合, 偶合常数相等,产生裂距相等的四重峰,亚甲基的2 个1H也是磁等价的。
核磁共振波谱法课后习题
![核磁共振波谱法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93d84a168884868762d6bb.png)
核磁共振波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解释下列各词(1)屏蔽效应和去屏蔽效应 (2)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3)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 (4)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1)屏蔽效应: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在外加磁场B 0作用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次级磁场,造成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
去屏蔽效应:烯烃、醛、芳环中,π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环流,使氢原子周围产生感应磁场,如果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即增加了外加磁场,所以在外加磁场还没有达到Bo 时,就发生能级的跃迁,称为去屏蔽效应,该区域称为去屏蔽区。
(2)自旋偶合:相邻核自旋产生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相互作用的现象。
自旋裂分:由自旋偶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现象。
(3)化学位移:在一定的辐射频率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有机化合物中的自旋核,产生核磁共振的磁场强度或共振吸收频率不同的现象。
偶合常数:多重峰的峰间距;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
(4)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完全相同的核。
磁等价核:分子中的一组化学等价核,若它们对组外任何一个核都是以相同的大小偶合,则这一组核为磁等价核。
2.下列哪一组原子核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为什么?21H 、147N 199F 、126C 126C 、11H 126C 、168O并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是因为具有核自旋,其自旋量子数不等于0。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由此,126C、168O这一组原子核都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3.为什么强射频波照射样品,会使NMR 信号消失,而UV 与IR 吸收光谱法则不消失?自旋核在磁场作用下,能级发生分裂,处在低能态核和处于高能态核的分布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定律,当B 0 = 1.409 T ,温度为300K 时,高能态和低能态的1H 核数之比为处于低能级的核数比高能态核数多十万分之一,而NMR 信号就是靠这极弱过量的低能态核产生的。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41b97caf1ffc4ffe47ac94.png)
1.强带:吸光系数大于10000的吸收峰2.弱带:吸光系数小于1000的吸收峰3.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4.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其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红移,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5.红移:亦称长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6.蓝移:亦称短移。
当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影响,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7.增色效应:浓色效应。
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吸收强度增加。
8.减色效应:淡色效应。
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吸收强度减弱。
9.B带:苯环的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出现区域为230-270nm,吸光系数约为220,中心在258nm. 10.E带:苯环烯键π电子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E1带吸收峰出现在184nm,强吸收,E2带为共轭烯键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吸收峰出现在203nm.中等强度。
11.波长极限:紫外中使用溶剂时的最低波长限度,低于此波长,溶剂有吸收。
1.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引起的吸收峰。
2.倍频峰:从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时所引起的吸收峰。
3.红外光谱中峰数少于基本振动数目的原因:(1)振动过程不发生瞬间偶极矩变化;(2)频率相同,互相兼并;(3)强峰覆盖弱峰;(4)吸收峰落在中红外区外(4000-400);(5)峰强太弱,无法测定。
4.振动耦合: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的很近,其相应的特征吸收峰常发生裂分,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做振动耦合。
5.费米共振:当倍频峰(或组频峰)位于某强的基频峰附近时,倍频峰的吸收强度常被大大强化(或发生峰带裂分),这种倍频与基频之间发生的振动耦合称为费米共振。
三、核磁共振1.饱和:低能级核全部向高能级跃迁,不再吸收能量,核磁共振信号逐渐衰退,直至完全消失,这种状态叫做饱和。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1acb9dc5da50e2524d7fd5.png)
边缘效应:殿宇同意薄层的同一物质的斑点,在色谱展开过程中,靠薄层边缘处斑点的Rf值大于中心区域斑点的Rf值有所不同百分吸光系数E1%1cm:指浓度为1%(即1g/100L),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保留时间t 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极大点所需要的时间磁全同/磁等价:化学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以相同的大小耦合),则称这组核为磁等价的核弛豫:高能态的核经过非辐射途径而恢复低能态的过程称为~磁等价:化学位移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相同的大小耦合)参比电极:电极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恒定不变,仅提供Φ位测量来表示的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浓度的比值,用K 表示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两组份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费米共振:当泛频峰位于某一强基频峰附近时,原来较弱的泛频峰的吸收强度被明显强化,有时还发生谱带裂分.这种泛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的振动耦合合称~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集团,如C=C,C=0,N=N,-NO2,C=S等,或能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产生吸收的原子团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值与两组分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用以衡量两组分的分离程度分子离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而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称~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简称键合相化学位移:质子或其他种类的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共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外非活性振动:当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距不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红外光的吸收.化学等价: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称它们化学等价,即化学位移相等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简称键合相进动:核除绕自旋轴作自旋外,还要在垂直于外磁场的平面上作旋进运动,这种旋转称为~基频峰:是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线后,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检测限D:又称敏感度,是以检测器恰能产生3倍噪音信号时,单位时间引入检测器的组分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组分量来表示的简并: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在红外光谱中重叠,这种现象简称~交联度:表示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的含量,通常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交换容量:指每克干树脂中真正参加交换反应的基团数空白试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分析同样的操作和条件进行试验.蓝移(紫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lamben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收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A=ε•C•l)灵敏度s:又称响应值或应和值,是用来评价检测器质量和其他类型检测器相比较的重要指标麦氏重排:当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C=X(X为O、N、S、C)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渡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β键发生断裂脱掉一个中性分子摩尔吸光系数ε:指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浓色效应和淡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浓色效应或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淡色效应或减色效应.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作用下,核磁距按一定方向排列,不同取向的核磁距的能级差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此现象称~N律:凡不含N或含偶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偶数,含奇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奇数n+1律:某基团的H核与n个相邻的H核耦合时,将被分裂为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H核数无关耦合常数J:在简单耦合中,由自旋耦合产生的谱线间的距离称~屏蔽效应: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不同于外加磁场强度,稍有降低或增加的现象瑞利光/拉曼光:物质分子的电极与激发光光子相互作用时,分子受到瞬时变形,上升到非量子化能量区.在极短时间内,该分子向各个方向发射和激光相同的光,而回到原来能级,发射比激发光波长较长或较短的光.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组分在达到平衡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用K表示溶剂的极限波长:在某波长下,溶剂对光吸收,在此波长以上则无吸收,即溶液时透明的,该波长称~Rf比移值: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RDA裂解:一个六元环烯化合物裂解一般都产生共轭二烯离子和一个中性分子,伸缩振动:指原子间的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调整保留时间t R↗: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波长λ(nm)为横标,以吸收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曲线,称~弯曲振动:指原子间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即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的运动选择因子α:指难分离物质对的调整保留值之比.亚稳离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裂解的碎片离子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OR,-SH,-X等.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组分浓度改变而变化,其值大小以指示待测组分浓度的电极振动耦合: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基团靠的很近或者连接在同一个原子上时,由于其基本频率相同,形成振动相互作用,结果使频率发生改变,并使谱带分裂成双峰,其中一个高于原来的频率,另一个低于原来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耦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距间的相互干扰称作~自旋-自旋分裂:由自旋耦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的现象称~。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eafc3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5.png)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叫物理分析。
2.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3.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4.发色团:是指能在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助色团: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强加的原子或原子团。
6.吸光度:溶液吸收光的强度,等于透光率的负对数。
7.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来确定待测原子浓度的方法,简称为峰值吸收。
8.长移和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称为篮移(或紫移或称短移),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长移。
9.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0.试剂空白: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或溶剂所得到的空白溶液。
11.共振吸收线:如果吸收的辐射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1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13.倍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4.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与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5.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互称为相关吸收峰。
16.红外活性振动:振动周期内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17.自旋偶合:分子中邻近的自旋核的核磁矩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
有机化学核磁共振
![有机化学核磁共振](https://img.taocdn.com/s3/m/f9ed2c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3.png)
原子核是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并带有电荷的微粒。 当其质量和原子序数有一个是奇数时,它就会象陀螺一
样,绕轴作自旋运动,即自旋量子数I≠0 ,从而产 生磁矩 。这是核磁共振的基础。 对于有机物,常见1H,13C,其中1H NMR尤为重要。
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 固定外磁场强度B改变电磁射频—扫频。 固定电磁波射频ν改变外磁场强度—扫场。
(乙)常见的各种1H的化学位移
质子类型
RCH3 R2CH2 R3CH R2NCH3 RCH2I RCH2Br RCH2Cl RCH2F ROCH3 RCH2OH, RCH2OR RCOOCH3 RCOCH3,
化学位 移
0.9 1.2 1.5 2.2 3.2 3.5 3.7 4.4 3.4 3.6 3.7 2.1
酚氢
4.0-12.0
羧酸
10.5-12.0
一般有机物在TMS的低场(左边)出峰,δ>0 。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CHCl3与TMS间 吸收频率之差为437Hz,则CHCl3中1H的化学 位移为:
d 样品- 标样 106= 437 106=7.28
0
60 106
质子的共振频率与其结构(化学环境)有关。
在不同分辨率下,吸收峰发生变化。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 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化学位移,偶合与裂分,积分面积等 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
(乙) 解析实例 :
指出C6H5CH2CH2OCOCH3的NMR谱图中各峰的归属。
(苯氢)
O
CH2CH2O C CH3
bc
d
a
(与氧原子相连 的亚甲基氢)
(与羰基相连 的甲基氢)
CH3CH2CH2Br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59f4be680203d8ce2f24f0.png)
+
H σH0
峰左移
苯环
+
正屏蔽区(+):次级磁场磁 力线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实受H降低,屏蔽效应↑,δ↓, 右移。
负/去屏蔽区(-):次级磁 场磁力线与外加磁场方向相 同,实受H增强,屏蔽效应↓, δ↑,左移。
2)双键(C=O及C=C)
双键上下方形成正屏蔽区,
h E Z H 0 m H0 2
(一)核自旋能级分裂
不同取向的核具有不同的能级, I = 1/2: m =1/2 的μz 顺磁场,能量低;
m =-1/2的 µ z 逆磁场,能量高。
E
E Z H 0 m
m=-1/2
2 2 22 0 2 2 H0=0 1 1h h E 1 h H 0 H 1 E E11 2 H0 0 2 2 2 m=1/2 2 2 h h E E E1E h H0H 0 H0 2 E E E E2 2 E1 1 22 H0 0 2 hh 在外加磁场中,自旋核发能级分裂,能级差和 H0成正比 E m H h 0 E m m 2 H H0 E
③-COOH 11~12 > -RCHO 9~10 > ArOH 4~5 > ROH 0.5~5 RNH2 0.5~5
-OCH3 3.3~4.0; -OCH2- 4.0~4.3; -CO-CH3 1.9~2.6; -CO-CH2 2.0~2.4; -CO-CH2-CO 3.6
ArCH3 2.3~2.5; ArCH2 2.5~3.1;
② ↑, ↑
共振吸收与弛豫
②m=1, 跃迁只能发生在两个相邻能级间
天然药物化学和结构解析-研究生
![天然药物化学和结构解析-研究生](https://img.taocdn.com/s3/m/6c092c96168884868762d6fa.png)
化学等价质子与化学不等价质子的判断
Cl
Ha
CC
Cl
Hb
A
Ha
O
Hb
Br
Br
E
Cl
Ha
CC
Hc
Hb
I
Cl
Ha
C
Cl
Hb
B
O
H3C a
CH 3 b
C
H3C Cl
Ha
Cl
CH 3 Hb D
Br
Ha
C
Cl
Hb
F
a CH 3 b H3C C OCH 3 CH 3
J
Hb CH 3
Ha CH 3
G
NO 2
Ha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初步推断化合物类型
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同位素丰度比法 HR-MS
• U=IV-I/2+III/2+1
确定官能团或结构片断或基本骨架
UV、IR、MS、NMR
CD、ORD、NOE、2DNMR、X-ray……
推断并确定分子平面结构 文献
推断并确定分子的主体结构
• αβ和βα两种状态产生的磁场恰好相互抵消,不影 响甲基的质子共振峰。
• αα状态磁矩与外磁场一致,相当于-CH3上H处于 去屏蔽区,发生共振时所需磁场比①小,出现在 较低场。
• ββ状态磁矩与外磁场相反,相当于-CH3上H处于 屏蔽区,发生共振时所需磁场比①大,出现在较 高场。
因此,-CH2的两个1H产生的三种不同的局部磁场,使邻近的甲 基质子分裂为三重峰。
点
TMS
化学位移用表示,以前也用表示, 与的关系为:
= 10 -
核磁3
![核磁3](https://img.taocdn.com/s3/m/f8ed295777232f60ddcca18e.png)
4. AMX 系统
----- 一级谱
(a)在AMX系统中任何两核之间的化学位移之
差都应远大于它们之间的偶合常数。 ∆ AM 远大
于JAM, ∆ AX 远大于JAX, ∆ MX 远大于JMX
。AMX系统有12条线,其中A、M、X各占4条
,四条谱线强度相等。
HB C C HC
HA CN
(b)十二条谱线有三种裂距,分别对应为JAM、 JAX、JMX。每个质子的四条谱线有两种裂距,分别 为该原子与其他两个原子的偶合常数。
例如:
CH3CH2OH
13CH 2F2
A3M2X
AM2X2
Cl
H H H H
Cl
AA’BB’
3.6.3 图谱分类
核磁共振氢谱可分为一级图谱和二级图谱 一级图谱:
J > 10 为 A 、 M、 X自旋系统
AMX 自旋系统: 分子中化学位移不相近(相差较大)的核发生 偶合
二级图谱:
J < 10 为 A 、 B、 C自旋系 统
CH3CH2X中—CH3上的三个质子是化学等价 的,也是磁等价的; 对-硝基氟苯中,Ha与Hb为化学等价,但不是 磁等价(4Jac 5Jbc)。
F Ha Hb NO2
Hc
Hd
3.6.2 自旋体系:
通过自旋-自旋偶合联系起来的若干组核,构 成一个自旋体系。
弱偶合: Δν/J>10,(Δν为核之间的化学位 移差)
(c)每组四重峰的中点为该核的化学位移。
VA
VM
VX
JAX JAM
JMX JAM
JAX
画法I
JM X
VM
VA
VX
JA M
磁等价名词解释
![磁等价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68507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a.png)
磁等价名词解释
磁等价是指在同一化合物中,不同原子的磁性质相同的现象。
通俗点解释就是,不同原子在同一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磁性质相同。
这个概念主要是在磁性材料的研究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因为在研究磁性材料时,我们需要了解材料中各种原子的磁性质,来研究材料的磁性行为。
磁性质的分类主要有顺磁性和反磁性。
顺磁性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原子磁矩和外场方向相同,导致原子内部电子自旋和轨道磁矩的相加所致的一种现象;反磁性则是指原子磁矩和外场方向相反的现象,导致原子内部电子自旋和轨道磁矩的相减所致的一种现象。
而在同一化合物中,如果不同原子表现出的磁性质相同,就可以称之为磁等价。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磁化强度的测定和磁化率的计算来确定。
磁等价的概念在磁性材料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磁性行为,也为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等价核,这个看似深奥的名词,其实是指一组在分子中具有特殊性质的原子核。
这些原子核在化学上被视为等价的,意味着它们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拥有相同强度的偶合。
这种等价性并非偶然,而是由于它们在分子中的位置和电子分布的对称性所决定的。
磁等价核具有一种特殊的磁学性质,使得分子在磁场中的行为变得复杂而有趣。
这种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磁等价核的性质来探测分子的结构和动态。
深入理解磁等价核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分子的磁学行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