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

一、文学类文章的基本特征

文学类文章的体裁类型主要有散文和小说。

散文的基本特征:一是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二是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是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根据内容和性质可分为:(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2)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基本特征是:①人物性格刻画丰富、细致;②情节构造完整、复杂;③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文学类文章阅读前指导

1.学会以文解文。问题从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文中。解题时要时刻记住从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索答案。切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2.尽量从原文中抽取词句组织答案。即使有一些题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对文段中有关词句进行组合或转化。

3.重视文段阅读。文章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表述。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许多考题就是针对文段设置的。要能够抓住文段中心句,尤其是段首、段尾句。

4.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题干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阅读区间、解题思路、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好思考角度,不能文不对题,答不对问。

5.列出答题要点。例如解答“品味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收到了什么效果。

三、考点突破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词义、句意理解题

1.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了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

(2)运用了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2.理解句子含意

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指这几种: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眼句、行文思路句等。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表层含意、深层含意、警策含意。体会语句的含意,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1)句内三看:①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有多重意义的词语,理解句意首先要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②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要把该对象由具体抽象为一般、个体扩大为类型,明白句子的表层含意。③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2)句外三看:①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②看相邻句。联系语境,句子的含意就会相对明朗。③看段、章的中心句。联系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弄清其深层含意。有时句子还有警策意义(类似于名言),注意提炼概括。

(二)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段落)作用题

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分析语句的作用,要注意它本身的作用以及它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联系,并且注意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提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能使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且丰富或深化主旨。

2.人称作用题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在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中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3.标题作用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的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触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5)双关。使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含蓄或形象地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7)引起读者兴趣。

4.景物描写作用题

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如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的作用。

(2)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3)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的某种特征。

(4)象征、暗示作用。

5.写作内容作用题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作用。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