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学而不思则罔罔:⑶思而不学则殆殆: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⑸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写出《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各有哪些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6.《论语》八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注意什么?二、《寓言三则》(一)《南辕北辙》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吾欲之楚欲:⑵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虽:⑶吾御者善御:2、翻译句子。
⑴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南辕北辙》这篇短文的寓意是什么?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 《塞翁失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人皆吊之吊:(2)居一年居:(3)此独以跛之故独: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将《塞翁失马》这篇寓言概括为一个成语,并结合课文和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阿豺折箭》1.解释下列词语(1)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俄而:(2)汝曹知否汝曹:2.翻译下例句子。
(1)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
”(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3.《阿豺折箭》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渡者之言》1、解释加点词语。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束:(2)望城二里许.许:(3)渡者熟.视小奚熟:(4)予愠为戏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附参考答案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 ,满分 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 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 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 (4分)[推敲 ]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 / 推敲词句。
[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课外文言文专训王强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5E2RGbCAP【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因为。
p1EanqFDPw二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DXDiTa9E3d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
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RTCrpUDGiT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
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
5PCzVD7HxA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jLBHrnAILg四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xHAQX74J0X【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
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答题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泉水在大地上màn 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磬.,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
立于澄ch è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2.默写。
(8分)①,潭影空人心。
②吴楚东南坼,。
③曲径通幽处,。
④戎马关山北,。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⑥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⑦——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⑧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改正。
(4分)①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
②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
③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
④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4.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行下联:5.用手机短信交流,便捷又时尚。
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
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
三八节来临之际,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妈妈拟发一条温情的短信。
(3分)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杨万里绿杨接叶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过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①这首诗写的是回顾对岸所见景象,从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2分)②“嫩水新生尚露沙”写出了小河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二)文言文阅读(14分)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②。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
D.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因:于是。
G.听:听从。
H.与:给。
I.举:全部。
J.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②帷帐:帐子。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校际联合教学质量调研(期末)试卷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
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固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注释】①太祖:曹操。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闻:报告。
让……听到。
④县:通“悬”。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而为鼠所啮(▲)(2)貌有愁色(▲)(3)世俗以为鼠啮农者(▲)(4)俄而库吏以啮鞍闻(▲)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4分)(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10.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文中括号内填入下列哪个词语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3分)A.惊B.怒C.问D.笑11.曹冲为什么要“以刀穿单衣”?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7.(2分)B8.(4分)(1)咬(2)神色、脸色(3)认为(4)③让……听到,报告9.(4分)(1)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
(2)现在我的单衣被咬坏了,因此忧愁。
10.(3分)选D因为下文从曹操的话可以看出他认为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很正常,而且也没有追责。
11.(2分)为了帮助库吏免于责罚。
曹冲是个善良、聪慧、乐于助人的孩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四川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六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5.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权谓.吕蒙曰谓:对……说,告诉B.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C.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谦 D. 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看轻6.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C. 结友而.别而.钱不湿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于.我如浮云7.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只是应该广泛阅读,了解过去的事罢了。
B.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
C. 尝射于家圃译:尝试着把箭射向家里的园子里。
D.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低下头来。
8. 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和写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 (甲)文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一番娓娓道来的劝说更令人信服。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2019-2020年初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一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默写1 ,山岛竦峙。
2 海日生残夜,。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稻花香里说丰年,。
5 《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是,。
6 《西江月》中侧面写乌云骤起的句子,。
7 《观沧海》中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8 《论语》中写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9《论语》中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
10《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11《观沧海》中采用互文的句子,。
,。
12《次北固山下》中主旨句是,。
1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表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14《西江月》中写暴雨将至的句子是,。
15《天净沙》中主旨句是。
16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17 绿树村边合,。
18 ,禅房花木深。
19 ,但余钟馨音。
20 我寄愁心与明月,。
2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
23 ,。
小园香径独徘徊。
24 ,沉醉不知归路。
25问渠那得清如许,。
26写出古诗词中的对偶句,。
二选择1 选出不成对偶句的一项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B 昂首观之,项为之僵C 观之兴正浓D驱之别院3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故时有物外之趣,春冬之时,B 或千或百或王命急宣C 见二虫斗草间不见曦月D 作青云白鹤观观之兴正浓4选择正确的解释。
A吾日三.省吾身。
(三、⑴多次⑵三次)B学而时.习之,(时⑴按时⑵时候)C温故.而知新(故⑴旧的⑵原因)三解释加点字1能张目对日..之物..2见藐小3 徐.喷以烟4方.出神5驱之..别院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7元方入门不顾.8然.数年恒.不一见9惟危....楼一座10黯然缥缈11见山上人烟市肆....12山岛竦峙13俄而.....雪骤14撒盐空中差可拟1.5尊君在不.1.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7诲汝..知之乎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9学而时习..之20人不知.而不愠.21传.不习乎22果如鹤唳.云端23昂首观.之,项为之...僵24以.丛草为.林四解释句子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
②虚受:虚心接受。
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④空以体道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
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注】①曝:晒。
②拊(伯)掌:拍手。
③搐(chU):抽缩。
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八.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C(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
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docx

2019-2020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试卷含答案解下列加点的。
( 1)学而之,不亦乎?(按)(通“悦”,愉快)..(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气,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3)吾日三省乎吾身。
人而不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自我,反省)(替).....(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乎?(真,)(老授知)..(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通“又”)(独立做事情)(迷惑,疑惑)...( 6)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指不能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能......听得不同意)(越,超)(矩,范)(7)温故而知新(温学的知,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8)学而不思罔., 思而不学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9)一箪食,一瓢,在陋巷,人不堪其(古代盛用的形竹器)(忍受)..( 10)疏食水、曲肱而枕之(吃)(指冷水)(胳膊)...( 11)于我如浮云(,于).(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里指学和事)(代,⋯⋯的人)(喜,....好)(以⋯⋯趣)( 13)三人行,必有我焉;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方面,点)(里指学)....(改正)(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河,河流)(流逝)(,指河水)(舍弃)....(15)匹夫不可志也(普通的人,男子)..(16)博学而志,切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忠,守)(仁德)..《短文两篇》一、解下列加点的。
1.俄而(不久,一会儿)2.雪(,急)3.撒空中差可(大致、差不多)(相比).....4.公欣然(高的子)5.未若柳絮(不如,比不上)6. 因起(凭借)7. 期行(定)......8.期日中(正午分) 9.太丘舍去(离开)10.去后乃至(才)(到).....11.尊君在不(人父的尊称)(通“否”,句末气,表)...12. 相委而去(下、舍弃)(离开)13.君与家君期日中(人称自己的父)....14. 下引之(拉)15.元方入不(回看)..《虽有嘉肴》解下列加点的。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练习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1).docx

2019-2020 年七年级语文练习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1)(一)《咏雪》练习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1、解释下列词(1)内集:(3)拟:( 2)( 4)即:俄而:2、翻译句子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未若柳絮因风起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来。
4、《世说新语》是由____组织编写的。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⑴与友期行(.)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 (.)6、《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_ _7、《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三)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天雨墙坏(.)⑵而邻人之父亦云(.)⑶暮而果大亡.其财()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⑵马无故亡.而入胡()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⑷此独以跛之故(.)14、翻译下面的句子:⑴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部分地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宣城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6题。
(12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
③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1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2019-2020年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题含参考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题含参考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其题材是散文,散文属记叙文体,其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子书之味,史书之味”2.《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音,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短篇小说《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 本文标题语带双关:1、指禀性爱花的爸爸辞世2、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垂落“花”“生命之花”“夹竹桃”行文线索主爸爸爱花[主导作用] 副毕业典礼[烘托、推动、映衬] 3.《丑小鸭》本文体裁童话,作者是(丹麦)作家的安徒生,世界著名童话大师。
1835年开始创作童话共168篇。
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她是一个废物》。
(童话:象征、想象、幻想、夸张)& 丑小鸭的象征意义:身处逆境,但没有沉沦,没有绝望,始终不屈的奋斗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俄国诗人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选自《普希金诗集》,另类诗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诗作所创造形象“多余的人”、“小人物”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美国)弗罗斯特(“桂冠诗人”、“新英格兰农民诗人”、“交替性诗人”),作品《山间》《少年的意志》。
& 关于路的诗句描写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作有诗《泊船瓜州》《梅花》,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习与一个人的重大联系第二单元爱国情操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由冼星海谱曲,作品有八个乐章组成,分别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对口曲》《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怨》《黄河谣》《黄河之水天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滇游日记
明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
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
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1)(2)(3)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
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
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
三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
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
(选自《贞观政要》)
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四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
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
颐:
养。
③衷:思想。
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
(1)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诗云:“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
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
景色也就不吸引人。
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
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
五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
)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
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六、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百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了以我为不信。
(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成语:
这个故事说明了:
七、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3、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八、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槁:枯死。
1、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答案:一:1、(1)D(2)B2、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3、略
二:1、jiàn 2、(1)其(2)以(3)之3、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4、无标准答案。
本题的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感悟明确、符合文意。
思考得当即可。
三:1、(1)(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宽对即可。
示例:(1)艺高胆大,悟空能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1、(1)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
①水之猿,百臂相接。
2、D。
3、可以使我荡涤烦恼,醒悟衷肠。
意思相近即可。
如能
从本文出发、言之有理却可。
(重在感受)
五:1、他们小时候都很聪明2、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情、援笔辄就如素构
六:一(1)天帝任命我做百兽的王(2)如果认为我不诚实(3)看看百兽见我敢不逃跑吗?
二成语:狐假虎威说明了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七:1、本文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3、对屠户持赞扬态度
4、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气馁,而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
极开支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
八:1、“不耘苗者”和“揠苗者”;一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二是过分溺爱、急于求成。
2、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别的事情,都不能仅凭主观愿望,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急
躁,不急功近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