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焦山瘗鹤铭》
大字无过《瘗鹤铭》
大字无过《瘗鹤铭》京口(即今江苏镇江)三山中,最吸引人的当数焦山。
焦山之胜,不仅在于山水,还因为有着《瘗鹤铭》摩崖石刻。
宋晁公武《游焦山诗》曰:“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模《瘗鹤铭》。
”即是明证。
瘗鹤铭残石《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临江崖石上,后因山崩,堕入长江,常年没于水中,唯霜降后水枯,俟落潮时,方可得见。
由于残碑覆压于乱石间,离地甚近,故须仰卧其下,方能辨读、摹拓,并且每次摹拓,亦仅得数字而已。
至宋代,又在西崖根据拓本重刻。
重刻本价值不高,明代已被人凿去半段另行题诗。
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丹阳郡文学马子严曾请州将发卒,从江中挽出两石,明洪武年间,复堕江中。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3),苏州太守陈鹏年旅居镇江,摹工挽出原石五块,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
1960年政府在焦山改建碑林,将此五石按前人考订位置嵌镶,立于宝墨轩大碑亭内,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瘗鹤铭》刻石。
瘗鹤铭残石《瘗鹤铭》,楷书,十二行,行字二十三至二十五字不等。
书写顺序由左向右,与传统规则相反。
字形因石势而施,大小欹侧不一。
铭前有序,序内用干支“甲午”而无年号,序前载“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均为别号。
此碑宋以前未见著录。
自宋欧阳修起近千年间,有关此碑的时代与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东晋王羲之书。
《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见《集古录》),黄庭坚主此说最力,其《书遗教经后》说:“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乃不可名貌。
”又说:“若《瘗鹤铭》,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
”其《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句。
苏舜钦《宝墨亭诗》:“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今存《瘗鹤铭》。
”也以为是王羲之书。
而同时代的蔡襄,欧阳修则认为该铭笔法不类王羲之。
而后,黄伯思《东观余论》、董逌《广川书跋》,以甲午岁王羲之仅三十二岁,又未离开会稽来朱方(今镇江),华阳非其望族,绝无自称“华阳真逸”之可能,南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以铭文中“雷门击鼓”之典故,发生在王羲之死后多年,从而彻底否定了此说。
《焦山瘗鹤铭》
《焦山瘗鹤铭》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江苏镇江焦山的《瘗鹤铭》,《瘗鹤铭》被称为“大字之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能看到的书法真迹。
明代的文人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中说:“一日放舟焦山,山更纡谲可喜。
江曲涡山下,水望澄明,渊无潜甲。
海猪、海马,投饭起食,驯扰如豢鱼。
看水晶殿,寻瘗鹤铭,山无人杂,静若太古。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摩崖石刻和碑林陈列组成。
摩崖石刻环焦山西侧峭壁,绵延二百余米,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真、草、隶、篆,各具风采。
历代书法家尊称“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原址,即在于此。
摩崖现存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壮观亭址瘗鹤铭》、《米芾题名,题刻》,《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
一切文化不管是现代文化,还是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需要物质的载体,文字是这种物质载体的最基本元素。
文字如每天一日三餐一样,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就是大文盲最起码也知道人民币上的字,字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
一个人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或者钢笔字那是令人羡慕的,以至于有人们把书法看成能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如毛主席的草书大气磅礴、胸纳宇宙,书法如同领袖伟大的政治情怀一样;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书法,人们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禅意,你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饭馆小商店招牌上的字,立刻就有一种圆滑世故、搔首卖弄的匠气。
“字如其人”是大众普遍认同的看法,其实也不尽然,人的思想构成是极其复杂,用此词来概括显失简陋和偏颇,比如《水浒传》中奸相太师蔡京,他的书法很不错,军师吴用让人摹写他的笔迹救宋江,说明当时就很流行蔡京的字体,可惜在图章上出了破绽才引出江洲劫法场的故事。
还有杀害岳飞的南宋大奸贼秦桧,秦桧是南宋状元及第,其书法也是第一流的,他的书法至今我们还在沿用,现在大家熟知的“仿宋体”据说这其中主要是秦桧的秦体字,因为秦桧的恶名太臭了,于是人们巧妙的改称“仿宋”体。
【名帖】陶弘景《瘗鹤铭》1.0版已收录9篇
【名帖】陶弘景《瘗鹤铭》1.0版已收录9篇
《书法全集》
《瘗鹤铭书法全集》1.0版新增陶弘景等历代书法家9篇高清图文;2篇书法展;3篇书法课堂等内容。
我们力争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遗漏与错误恳请帖友补充与指正!已整理的全部《书法全集》请点击文章最下面的“阅读原文”查看。
《瘗鹤铭》刻于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
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
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20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70余字。
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共90余字。
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
《瘗鹤铭》石刻崩坏落水后,原文内容至今无法考证,目前流传较广的版本是《金山唐人抄本》。
提示:点击蓝色文字可浏览查阅
┣ 字体、字库 ---------
《瘗鹤铭》水前拓本
《瘗鹤铭》鹤州零拓本《瘗鹤铭》拓本一《瘗鹤铭》拓本二《瘗鹤铭》潘宁本《瘗鹤铭》原石---启功《瘗鹤铭》诗颜体《双鹤铭》楷书习字帖
颜升《瘗琴铭》三种
┣ 书法展(及赏析)---陶弘景《瘗鹤铭》的悬念黄庭坚从《瘗鹤铭》学到了什么
┣ 书法课堂 ----------课堂 | 大字之祖《瘗鹤铭》凄美的葬鹤铭文教程|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瘗鹤铭》第29讲教程| 楷书的地位、笔法、流派说明白
【终】。
《瘗鹤铭》:领冠古今之作,尘封千年的神秘传说!
《瘗鹤铭》:领冠古今之作,尘封千年的神秘传说!学习更多诗词!《瘗鹤铭》部分文字拓片《瘗鹤铭》的悬念1937年12月8日下午,侵华日军第13师团天谷、安达两部队用大炮轰开镇江南门,置古城于水火之中。
与此同时,一艘悬挂太阳旗的快艇隐身在硝烟中,直扑孤悬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的焦山岛。
别看鬼子数量不多,但他们却是日本“金百合计划”专家组成员,受天皇密令,专为掠夺中国文物而来。
此行目标是搜寻一块垂涎已久的书法瑰宝《瘗鹤铭》残碑。
日文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古代日本的书法家无不是靠临写中国碑帖成长起来的。
如平安时代(794-1192)书界第一高手空海,被誉为“日本王羲之”;书法家嵯峨天皇承袭的是唐代欧阳询书体;江户时代(1603-1867)晩期越后国(今新潟县)光昭寺法师大愚良宽,正是因为研习推广《瘗鹤铭》才得以成为书界一代宗师。
此时,日本人要用野蛮对付文明,变窥视为公开抢劫了。
可令他们失望的是,即便把收藏残碑的定慧寺翻了个底朝天,始终一无所获。
其实,早在前一天,定慧寺群僧在雪烦法师的指挥下,把《瘗鹤铭》残石推倒,埋藏在焦山脚下隐僻之处,方才逃过此劫。
这里有你想看的!热门内容即达《瘗鹤铭》五石整拓本,清中期拓。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现于焦山瘗鹤铭亭中的五方《瘗鹤铭》原石瘗鹤铭亭“瘗”读yì,作“埋葬”解,古文中常用,如称殉葬的金玉器物为“瘗藏”;美人离世被喻作“瘗玉埋香”等等。
用现代语言来解释,所谓《瘗鹤铭》不过是一篇埋葬家鹤的祭文,但是,这块立于焦山西麓峭壁上的摩崖石刻,在书法史上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扑朔迷离的“身世”以及跌宕多舛的命运,一直是历代方家高堂书斋之议题,升斗小民街头巷尾之谈资。
领冠古今之作引无数名家折腰据宋代著名书法家黄长睿考证,《瘗鹤铭》镌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
内容虽不出奇,但书法却非同一般:落笔超逸,点画灵动;宽绰舒隽,恬淡冲融;古拙奇峭,飞逸伟雄;超凡脱俗,道骨仙风。
国图拓本《瘞鹤铭》鉴藏
国图拓本《瘞鹤铭》鉴藏瘞鹤铭瘞鹤铭瘞鹤铭—魏晋南北朝·华阳真逸撰(上)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曾有一处摩崖石刻,石刻内容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华阳真逸的隐士,在华亭得到一只仙鹤,仙鹤随他四处云游,不料在镇江死去,仙鹤死后,鹤主人非常伤心,悲痛过后将它埋葬在镇江的焦山下,并在葬鹤的土丘家中养有鹤,鹤死后将它埋葬,并写了这篇《瘗鹤铭》表达纪念之情。
成文之后,隐士便雇工匠刻在焦山石壁上。
这便是著名的《瘗鹤铭》。
这篇看似普普通通的铭文,在历经沧桑后,留下的不过百十个残字,但自从它为人发现后,其书法便以惊世的艺术魅力,为历代书法家们奉为经典。
该铭文中没有署真名,史料中也没有确切完整的记载,所以它像谜一样存在着,历代书法家和学者们莫衷一是,各持己见。
首先,关于《瘗鹤铭》书者的归属问题,有代表性的几种推断,如王羲之说、陶弘景说、王瓒说。
一为东晋王羲之说。
王羲之的妻子是镇江人,并且王羲之一生特别喜欢饲养仙鹤,并设有“鹅池”,据说他喜欢从鹤的身姿中汲取灵感,并用于书法艺术。
持这一观点的有唐代孙处元和宋代黄庭坚。
黄庭坚甚至认为《瘗鹤铭》就是王羲之书法的标准,可以用来对有疑问的其他王字作验证。
他说:“右军(王羲之)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
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是说。
”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清代乾隆皇帝,他曾临写过《瘗鹤铭》,并说:“非晋人不能”。
二为南朝道教首领陶弘景说。
此说以北宋学者、书法家黄伯思的《东观余论》最有影响。
黄伯思认为陶弘景隐居茅山时,晚年自号“华阳真逸”,铭文含有道教口气,此说宋代即得到大批学者认可,明清也有许多学者。
但是所有相关论证,都只是提出了“可能”是陶弘景,并没有举出更为直接、有力的证据。
三为唐朝的王瓒说。
“王瓒说”最早出自于北宋蔡佑《杂记》:“其侧复有兵司参军王瓒题名,小字数十,与瘗鹤铭字画一同。
”宋张邦基在《黑庄漫录》云:“……观铭之侧,复有唐王瓒刻诗一篇,字画差小于《鹤铭》,而笔法乃与瘗鹤极相类,意其王瓒所书”。
书法名作《瘗鹤铭》鉴赏
书法名作《瘗鹤铭》鉴赏瘗鹤铭,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无年月可考。
世传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所刻。
其石旧在镇江焦山西麓之石壁,中唐以后始有著录。
北宋时,长江水位增高,春夏水涨时其刻几乎淹没,秋冬水落方可捶拓,而宋元人拓此铭不求全,故往往有数十字即称难得。
然字虽少,却精满神足,跃然纸墨之间。
北宋末南宋初,其刻遭山崩而坠入江中,石碎为五、其中一石向下俯卧,捶拓虽极不易,但因受江水冲刷较少,笔道清晰,宛如真迹,较其它诸石为胜。
其时所拓者,后世谓之“水拓本”或“仰石本”,又以宋擦墨传拓本为罕见精品。
南宋淳熙间(1174—1189),水中刻石被取出一块,凡20余字。
清康熙十二年(1673)陈鹏举又募工将剩余四石粘合为一,移置至焦山定慧寺壁,尚可得字凡90余,其拓本(出水之初拓本)亦即今日所说的“五石本”或“旧拓本”。
另有一“填拓本”,系清末焦山寺僧人鹤洲(一称六舟、鹤舟)所为,盖字口用小扑包任意拓成,笔道虽较清晰,然与旧拓相较,不啻天渊之别。
今焦山残石尚存,但因久浸水中,字多漫漶,加之后人剖剔,笔道更显臃肿,较之水前精拓,已不可同日而语。
关于瘗鹤铭的时代及书楷者,千余年来,聚讼纷纭。
唐孙处元、宋黄庭坚、苏舜钦以为晋王羲之书;以为唐顾况书;亦有主陶弘景、颜真卿、王瓒、皮日休为书撰者,众口异辞,莫衷一是。
北宋末李石续博物志卷八载:“陶隐居(弘景)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焦山下瘗鹤铭皆其遗迹。
”自此以后,历代著述,从南宋黄伯思以至清末康有为凡数十家,皆景从其说。
如清人汪鉴曰:“焦山瘗鹤铭书撰者姓氏自宋迄今纷无定论,然指为陶隐居者十之七。
”钱大昕潜文堂文集更断为:“自黄伯思定此铭为陶贞白(弘景)书,后世罕有异论。
”但宋董逌书黄学士瘗鹤铭后、明安世凤墨林快事及孙书〈画跋〉跋则载有辨异,亦甚有见地。
故瘗鹤铭究为何人所为,至今仍不能定论。
瘗鹤铭铭文系就摩崖而书,字之大小悬殊,行间布白呈纵放疏宕之势,向为书家所重。
大字之祖陶弘景《瘗鹤铭》
大字之祖陶弘景《瘗鹤铭》大字之祖《瘗鹤铭》上大学的时候,很向往古代那种叫做辟雍的学校,居然建在一座四面环水的岛上。
学生们生活在那里,一定忧愁寂寞,但也是一种美丽的生活,景色美丽,人心美丽,孤寂而高洁的美丽。
这次到镇江,游了焦山。
焦山就是梦幻中的水中小岛,四面环绕的是长江之坐上轮渡,望着眼前的江水,飘浮的水汽按摩着毛孔,滋润着皮肤,就觉得“焦山这个名字有些“火”气,和这宽广的水域有些格格不入。
为什么不起一个朗润些的名字?当然,“焦山”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
东汉末年,一个叫焦光的人曾经在这里隐居,汉献帝三次下诏让他出山,他都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了。
焦光还算是个明白人、那种自身不保的皇帝,下一百次诏都不应该去的。
到了宋代,另外一个亡国之君宋徽宗,不知为什么对焦光感兴趣了,为了纪念他,把这座四面环水的岛屿赐名为“焦山”。
皇帝赐名,就有些小题大做;让这样一座美丽的、带有浓浓水汽的岛屿姓“焦”,简直是糊涂和轻率了。
舍舟登岸,迎面而来的是定慧寺。
使焦山名扬天下的,不是这座寺院,而是岛上的碑林。
西安碑林最著名,曲阜孔庙碑林最大,再往下,就数得上焦山碑林了。
如果单从书法角度而言,焦山碑林恐怕比孔庙碑林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有一件宝贝。
这件宝贝,是几块刻了字的碎石头——《瘗鹤铭》。
对焦山来说,是镇山之宝;对碑林来讲,为碑中之王;对书法而言,是大字之祖。
焦山西麓,临江是陡岩峭壁。
峭壁上,有千百年来历代名人的题刻。
《瘗鹤铭》是这些题刻中较早的一种,是古人为了悼念死去的仙鹤而写的一篇铭文。
据说,碑刻高八尺,有一百七十个字。
文人墨客喜欢在石头上题字,大概认为石头万年不毁,诗文也可以万古流传。
但是,偏偏《瘗鹤铭》多灾多难。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题刻着《瘗鹤铭》的岩石,竟然崩裂滑坡,坠入长江。
为什么会这样?一说是因为山体遭到了雷击:一说是因为岩石长期受水汽和风雨的侵袭所致。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大概是在冬季的枯水季节,其中的一块石碑露出水面,有人把它从江中捞出来,树立在碑刻的崩裂之处。
“大字之祖”《瘗鹤铭》呈谁的杰作?
[键入文字]“大字之祖”《瘗鹤铭》呈谁的杰作?镇江焦山景色秀丽,自古为文人墨客流连之胜地。
山岩现存历代名人题记刻石,以《瘗(yì)鹤铭》名震中外,被誉为“大字之祖”、“书家之雄”。
此铭原刻在焦山之足,不知何时崩裂。
因常年淹没波涛之中,人们只能伺冬春之交水落时,于石隙间摹拓而传之。
金石学者以所得字,补全原文。
铭文称:“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
言壬辰岁于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得一鹤,甲午岁天折於朱方(今江苏镇江市),养鹤人把它埋葬并撰铭勒石。
由于撰书者没有披露姓氏而托名仙侣,没有披露年代而只记有干支,因此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考据者众说纷坛,几成讼事,而争议至今仍无定论。
一说书者为王羲之。
《瘗鹤铭》着录入书最早为唐孙处玄所撰《润州图经》,此书南宋时失传。
据欧阳修《集古录》引:“按《润州图经》,昔传为王羲之书。
”但欧阳修并不信此说,他紧接上文道:“然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颜鲁公,不知何人书也。
”黄庭坚则特别赞赏此铭:“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
”(《题〈瘗鹤铭〉后》)北宋苏子美、南宋赵溍、元郝经伯、明袁中道,清圣祖、清高宗、吴云、钱升诸人都持此说,其原因大抵如袁中道所称:“鲁直於书学极深,似有可凭,近世名士以为据。
”对王羲之书持异议者有三,一是蔡襄:“瘗鹤文非逸少字,……自隋平陈中,国多以楷隶相参,瘗鹤文有楷隶笔,当是隋代书”(《忠惠集》);是黄伯思,以王羲之经历与铭文中干支相对照,晋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羲之年方32 岁,不应自称真逸。
三是鹤铭中“雷门去鼓”的典故出自《临海记》:“昔有鹤晨飞人会稽雷门鼓中,于鼓声闻洛阳,孙恩砍鼓,鹤乃飞去”。
刘昌诗引此典故,以为“恩起兵攻会稽,杀逸少之子凝之,盖在隆安三年,砍鼓必在此时,岂复有羲之,谁肯遽取以为引证哉?”(《芦浦笔1。
楷书摩崖《瘗鹤铭》鹤州零拓本
楷书摩崖《瘗鹤铭》鹤州零拓本
《瘗鹤铭》是六朝著名的摩崖石刻,刻在江苏镇江焦山断崖石上。
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
书家题名为上皇山樵,刻石年代历来众说不一。
该碑铭为楷书摩崖,存90余字。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被尊奉为“大字之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传世名迹,与《石门铭》齐名,被称为南北二铭。
《瘗鹤铭》无论是书风还是记述习惯,都迥异于中国书法的传统。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对其极为推崇,作诗盛誉《瘗鹤铭》为“大字之祖”,宋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
《瘗鹤铭》自宋代至21世纪的千年间得到无数赞誉,被认为是南碑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成为“碑中之王”。
1915年春,梁启超游历至镇江焦山定慧寺,见到宛转遒逸、如仙鹤振翅般的《瘗鹤铭》,76岁的高僧鹤洲见梁启超如此钟爱,用日本雁皮纸零拓法拓成《瘗鹤铭》相赠。
梁启超说:鹤洲所赠《瘗鹤铭》拓本,为“出水后第一精本”。
摩崖石刻|《瘗鹤铭》
【7】化于
-开卷有益‧欢迎分享-。
顾况与书法名品《瘗鹤铭》-【考证鹤铭】-鹤铭论坛最具地域特色的书法论坛-...
顾况与书法名品《瘗鹤铭》-【考证鹤铭】-鹤铭论坛最具地域特色的书法论坛-...顾况与书法名品《瘗鹤铭》王羲之, 瘗鹤铭, 工作者, 皮日休, 欧阳修镇江焦山书法名品《瘗鹤铭》为历代史家、书家不断推崇。
当今媒体曾热切关注《瘗鹤铭》残石的打捞。
据说在晚唐以后,石碑因故坠入江中。
《瘗鹤铭》的作者究竟是谁也就成为一直困扰书法界的千年之谜。
千百年来,书家、学者始终争论不休,宋代曾有欧阳修、沈括等人认为是唐朝诗人顾况所为。
也有牵强附会地说成王羲之的,其次还有王瓒说、皮日休说、陶弘景说,等等,但目前都还缺乏证据。
在此,文史工作者张云鹏历经数月考证,欲破译千古之谜——东山顾况宅门背景:名动天下的书法名品《瘗鹤铭》镇江焦山《瘗鹤铭》石刻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但在中国书法史上却有着很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即被书家誉为“大字之祖”(黄庭坚语)、“书家冠冕”(曹士冕语)。
“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南北二铭在中国书法史上流传已久。
“瘗”意为埋葬,顾名思义,《瘗鹤铭》就是为葬鹤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相传在我国古代,一个名号叫做“华阳真逸”的隐士,在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得到一只仙鹤,仙鹤伴随他四处云游,想不到两年之后在朱方(今江苏镇江市)时竟意外死去。
仙鹤的死去让与它朝夕相处的隐士很是伤心难过,倍感生命的无常和深深的寂寞与空虚,哀痛之余,他用一块深黄色的丝绸包裹了鹤的遗骸,将之埋葬在长江边的焦山下,并在葬鹤时写下了一百多字的《瘗鹤铭》以示纪念。
成文之后,隐士一位精于书法名号为“上皇山樵”的朋友用他如椽之大笔书写了《瘗鹤铭》全文,并请工匠镌刻于焦山石壁上,遂成摩崖石刻,伴随着日起月落和江潮的洗礼不知多少岁月。
大约在唐代晚期或者稍迟的时候,因为雷击或者崖壁塌方的缘故,《瘗鹤铭》石刻坠入长江裂为数段,直至北宋时被镇江太守钱子高在疏通河道时发现两块残碑,惊为天书,并立亭保护,后经历代史家、书家的不断推崇,自此名扬天下。
《瘗鹤铭》原文应在180字左右,现存的残石共有5块,总共93字,其中有11个字不全。
“大字无过《瘗鹤铭》”
享有 “ 书法之 山”之 誉 的 镇江 焦 山 ( 见 图一 ),除 了拥 有 r - 聚 千年 古刻 的 焦
山碑林外,还有被称为 “ 大字之祖”的 瘗 鹤铭 》 《 瘗 鹤铭 原刻 于焦山西麓
石 壁上 ,后遭 雷击崩 坠江 中 宋代 淳熙年 间 ,石碑 露 出水 面 ,于是 便从 江 中捞起 ,
仍 竖 立 原处 ,许 多 人 前 来观 擘摹 拓 ( 见 图二 ) 自此 以 来 ,历代 评 价 极 高 黄 庭 坚评 曰: “ 瘗 鹤铭 者 ,大字之祖 也 ”并 有诗 云 : “ 大字无过 瘗 鹤铭 ”
宋人 曾士 笼认 为 : “ 焦山 瘗 鹤铭 笔 法之 妙 , 为书 家冠 冕 ” 宋代 以后 . 又遭
一
”一南
宋
捐 瘪
麓
铭
霉 品
题
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二
图四
.
■—r■・
| 一一 一一 三
・
崩 坠
瘗 鹤铭 原 文 应在 1 6 1 ) 字左 右 (见图三 ) 清 康 熙五 十二 年 ,打捞 出 瘗
鹤铭 残石,共9 3 字 ,尚有很 多缺失 清刘熙载 《 艺概 》: “《 瘗鹤铭 》剥蚀 已
甚 ,然 存 字 虽少 ,其 举 止利 落 、气势 宏 逸 ,令 人味 之 不尽 j” 此 铭 究 竞是 何 人 所 书?历 来就 有争议 一说 为梁代 陶弘景 所 书 ,另一说 为 东晋 大 书法 家王 羲之 所书 , 也有说 为唐 代人 所 作 ,均 无 确据 “ 北 有 石 门铭 j ,南 有 l 瘗鹤铭 北 ,各领 风骚 《 瘗 鹤 铭 残石 ,今 陈 列于碑 亭 中 ( 见 图四 )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及鉴赏
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士禛《焦山题名记》原文及鉴赏【导语】:〔清〕王士禛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清〕王士禛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全文
《瘗鹤铭》全文
《瘗鹤铭》全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瘗鹤铭》
《瘗鹤铭》焦山摩崖《瘞鶴銘》是南朝摩崖書法藝術的瑰寶,通篇書法充盈文士氣息,結字率真自然,蕭疏澹遠,簡約古拙,浑朴厚重,沉毅中含逸致,雍容處顯蒼茫。
原書依崖而作,随形就勢,故字大小不一,参差錯落,意態别致,饒有奇趣。
雖是楷書书筆貫篆隸,點劃映帶處張顯行書意韵,舉重若輕,寬博郁昂,方圓并用,極盡變幻。
前人稱其為“大字之祖”,“其勝乃不可貌”,“大字無過《瘞鶴銘》” 。
清劉熙載《藝概》曰:“《瘞鶴銘》剝蝕已甚,然存字雖少,其舉止歷落,氣體宏逸,令人味之不盡” 。
《瘞鶴銘》原文大略如此: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扵華亭,甲午歲化扵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奪余仙鶴之遽也。
乃褁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無隱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隂降迹,華表留聲。
西竹法理,幸丹歲辰。
真唯仿佛,事亦微冥。
鳴語化解,仙鶴去莘,左取曹國,右割荆門,後蕩洪流,前固重局,余欲無言,尔也何朙?宜直示之,惟將進寧,爰集真侣,瘗尔作銘。
镇江历史文化在六朝时期发展到新高峰,其中以“大字之祖”——《瘗鹤铭》石刻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中的宝贵实物资料。
《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栈道崖壁之上,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铭文,约在唐代后期坠落江中。
清康熙五十二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
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
书者是谁已成千年之谜“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由来已久,被称作“南北二铭”。
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雄视书史千余年,历代书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论辩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瘗(音yì),乃埋葬之意。
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
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为哀悼友人所送一对仙鹤而书。
乾隆当年登焦山观《瘗鹤铭》时,曾说“非晋人不能”。
珍稀碑帖:《瘗鹤铭》
套着金项圈的宝贝儿
我实在是您的
眼中钉肉中刺儿
给小鞋穿四周一团漆黑一无是处
动则获咎好像没了半点儿转机
在日琢月磨里我狼狈地捍卫着自身
您厌弃我如厌弃一块心病
某一日您终于把我
淘汰出局排挤出围
您长舒一口大气
有说不出的舒服
我是一粒被您轻贱的沙子
靠着自强不息才长成颗珠子
我梦见我的前身是只丹顶鹤
我渴盼着一飞冲天重生的日子
据介绍,认定《瘗鹤铭》残石残字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原位,即在古碑坠江处打捞;原石,即4块残石的石花和现存焦山碑刻博物馆内清代陈鹏年打捞出水的5块残石基本一致;原文,初步确认的4个字均在明清《瘗鹤铭》考定文章中出现,而且跟原文能衔接。
“大字之祖”《瘗鹤铭》
据丁超馆长介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是中华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次考古发现对瘗鹤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验证了前人对瘗鹤铭的考证,而且对今后瘗鹤铭书法价值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新发现的四个字,可以为《瘗鹤铭》原文考证提供更多素材。
不朽的艺术价值
《瘗鹤铭》通篇书法充盈文士气息,结字率真自然,萧疏淡远,简约古拙,浑朴厚重,沉毅中含逸致,雍容处显苍茫。《瘗鹤铭》石刻自左向右竖写,一反古碑刻自右向左的常例。原书依崖而作,随形就势,故字大小不一、参差错落,意态别致,饶有奇趣。虽是楷书而笔贯篆隶,点画映带处彰显行书意韵,历代文士不乏赞誉。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莫学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南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朴奇峭,雄伟飞扬,固书家之雄。”清刘熙载《艺概》曰:“《瘗鹤铭》剥蚀已甚,然存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令人味之不尽。”
焦山《瘗鹤铭》与摩崖石刻
焦山《瘗鹤铭》与摩崖石刻
丁超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一、瘗鹤铭长江下游有一座著名的“书法之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角屹立于大江中流的焦山。
其中最负胜名的是刻于焦山西麓崖壁上的《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一篇铭文,不知何时山崩坠入江中.至北宋初始为人所知,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题瘗鹤铭》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往往只得其数字云’鹤寿不知其纪’而已,世以其难得尤以为奇.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也……”(按:瘗鹤铭全文不过二百余宇,六百余字应是六十余字之笔误。
)碑无年月.撰书者只列道号不书姓名.【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丁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大字无过瘗鹤铭——2007·中国镇江·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 [J], 潘美云;
2.王羲之与瘗鹤铭——《瘗鹤铭》作者归属的重新审视 [J], 潘美云;刘建国
3.镇江焦山《瘗鹤铭》碑刻发掘简报 [J], 镇江博物馆;焦山碑刻博物馆
4.大字之祖书家冠冕──浅论焦山《瘗鹤铭》 [J], 王同顺
5.焦山《瘗鹤铭》 [J], 翁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大千临《瘗鹤铭》
张大千临《瘗鹤铭》
《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
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
《瘗鹤铭》书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内容是一位隐士为一只死去的鹤所作的纪念文字。
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
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
铭书自左而右,与碑不同,刻字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且方圆并用,无论笔画或结字,章法都富于变化,形成萧疏淡远、沉毅华美之韵致。
有“大字之祖”称誉的《瘗鹤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能与《兰亭序》比肩的高峰。
虽为无名氏或传为陶弘景所书,但自北宋初年露出水面以来,声名极盛。
黄山谷称“大字无过《瘗鹤铭》”,翁方纲赞扬“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兼赅上下数千年之字学”。
历朝以来,学《瘗鹤铭》的书家众多,其中杰出的有黄庭坚、米芾、陆游、八大山人等。
晚清以降,由于碑学兴盛,《瘗鹤铭》更是受到金石考据学家和书法家的青睐,明显受此碑影响的书家有高凤翰、郑板桥、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曾熙、李瑞清、徐悲鸿、张大千等。
<END>
且疑且行
且行且问
得人教我
有以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焦山瘗鹤铭》
《焦山瘗鹤铭》
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江苏镇江焦山的《瘗鹤铭》,《瘗鹤铭》被称为“大字之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能看到的书法真迹。
明代的文人张岱在他的《陶庵梦忆》中说:“一日放舟焦山,山更纡谲可喜。
江曲涡山下,水望澄明,渊无潜甲。
海猪、海马,投饭起食,驯扰如豢鱼。
看水晶殿,寻瘗鹤铭,山无人杂,静若太古。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摩崖石刻和碑林陈列组成。
摩崖石刻环焦山西侧峭壁,绵延二百余米,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真、草、隶、篆,各具风采。
历代书法家尊称“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原址,即在于此。
摩崖现存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壮观亭址瘗鹤铭》、《米芾题名,题刻》,《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
一切文化不管是现代文化,还是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需要物质的载体,文字是这种物质载体的最基本元素。
文字如每天一日三餐一样,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就是大文盲最起码也知道人民币上的字,字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
一个人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或者钢笔字那是令人羡慕的,以至于有人们把书法看成能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如毛主席的草书大气磅礴、胸纳宇宙,书法如同领袖伟大的政治情怀一样;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书法,人们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禅意,你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饭馆小商店招牌上的字,立刻就有一种圆滑世故、搔首卖弄的匠气。
“字如其人”是大众普遍认同的看法,其实也不尽然,人的思想构成是极其复杂,用此词来概括显失简陋和偏颇,比如《水浒传》中奸相太师蔡京,他的书法很
不错,军师吴用让人摹写他的笔迹救宋江,说明当时就很流行蔡京的字体,可惜在图章上出了破绽才引出江洲劫法场的故事。
还有杀害岳飞的南宋大奸贼秦桧,秦桧是南宋状元及第,其书法也是第一流的,他的书法至今我们还在沿用,现在大家熟知的“仿宋体” 据说这其中主要是秦桧的秦体字,因为秦桧的恶名太臭了,于是人们巧妙的改称“仿宋”体。
书法相当不错的还有明朝的奸相严嵩。
可见把书法对提升为文化人格甚至政治人格那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已,关键是看“字”这种文化载体所在的内容,我们参观红军长征展览时看到的那些老红军战士,他们在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便条上写的字歪歪扭扭,但是每个字都无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激荡人们的情怀,折射出革命先烈高尚品质和伟大胸怀。
《瘗鹤铭》是一方悼念仙鹤的碑刻,原刻于焦山西麓摩崖石刻雷轰岩上,后因山崩,坠入江中。
宋代有人发现残石,后又陷入江中,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陈鹏年募工从江中捞起五块残石,移至焦山西南观音庵。
1962年移入碑林。
现真迹只存五石计93字,其中残缺者12字,全字81字。
1937年冬,日寇侵占镇江之前夕,焦山寺爱国僧人雪烦法师将此刻石藏匿于瓦砾堆中,才免于日本侵略者的劫掠。
抗日战争胜利后取出,石刻重见天日,被镶嵌在焦山碑林碑亭内。
《瘗鹤铭》摩崖石刻被人尊为“大字之祖”,这不仅是因为人们从此刻石中学习,把握到楷书创作的各种基本、必须的法则,而且能够使人领略和感受到楷书震撼人心的无限魅力。
《瘗鹤铭》刻石书写时运笔藏锋,行笔沉着、含蓄、稳健,笔意从篆、隶中演化而出,古意盎然,简淡有致,点画流动,潇洒自然,又透出行书意态。
其结字更具独到之处,核心凝稳,体势开张,基本取宽绰态势。
字的的横、撇、捺尽情的向四周外扩伸展,所谓“扩
四周而紧中宫”的处理方法。
《瘗鹤铭》铭文,不列朝代,只书其号,不写真名。
铭文托仙侣华阳真逸
撰,未著撰书年代。
对于作者有四种说法:一是东晋王羲之;二是梁朝陶弘景;三是唐代顾况;四是唐代的皮袭美。
至今也无定论,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书法在古代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今天书写工具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并不意味古老的书法就废弃了,有条件还是要写上几笔,古代留下的碑帖都是前人文化思想艺术的结晶,古代书法艺术遗传密码通过摩崖石刻储存下来,学习书法是塑造一个健康完整人格必不可少的材料。
人太浮躁了,就需要沉淀,要想沉淀,最好学一学书法,那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对于书法的学习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书法是祖先遗传我们的基因,中国人本来就是黑头发黑眼珠,这是祖先基因密码不可更改的,黑头发可以染成黄头发,但是黑眼珠却染不成黄眼珠。
学习书法也是一种责任,别出现这样情况,若干年后外国人向中国出售中国的书法专利,我们再花重金购买,这样的事例已经发生不少了,但愿不要有这样的悲剧。
《瘗鹤铭》全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
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
西竹法理~幸丹岁辰。
真唯仿佛~事亦微冥。
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简介
《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
《瘗鹤铭》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挽出一石二十余字,康熙五十二年又挽出五石七十余字。
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
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
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
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欠”和“无”二字,但仍残缺很多。
2008年10月8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
此次打捞工程主要由镇江水利局水投公司、省交通工程公司实施,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全程介入,动用一艘打捞船、一艘挖泥船、两条小工作艇,利用现代化的打捞技术,包括GPS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及潜水等,对焦山西麓江滩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打捞考古作业。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
”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
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弘景所书。
陶弘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
另一说,
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
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
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
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由于书法绝妙,后被
人镌刻在焦山后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轰崩而坠江中。
至宋代淳熙年间(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仍在原处竖立起来,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来研究它,因而远近闻名。
不意数十年后,其碑又坠入江中。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再度从江中捞出,粘
合为一,仅存残字九十余个,移置焦山观音庵。
现在,在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
”叙述了这段经过。
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
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
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为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
《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
”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
此碑的拓本及字贴久传国际,名震海内外,是研究书法艺术之代表。
它既是成熟的楷书,而又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