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1.参考答案:(1) 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 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13 题20 分,第14 题30 分,共50 分)13.参考答案:(1)C。

A 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 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 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 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证明:铁>铜、银;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溶液无变化.证明:铜>银。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客观题答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客观题答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参考答案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

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

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参考答案(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 【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5559)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5559)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参考答案:(1)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13.参考答案:(1)C。

A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证明:铁>铜、银;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溶液无变化.证明:铜>银。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

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新三中心”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管理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赞可夫的理论观点。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

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倡导教学与发展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C项正确。

A项: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 B生产性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題共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 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 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3.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4.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6. 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7. 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8. 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9.“-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0.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试题答案完整版

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试题答案完整版

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试题答案完整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第二部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参考答案:(1)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

(2)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质了。

12.参考答案: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13.参考答案:(1)C。

A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上全国教资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9上半年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答案】A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答案】C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答案】A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D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是指( )。

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答案】C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答案】B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答案】A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答案】B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答案】D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 项。

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共21道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 )
11.参考答案:
(1)模型使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原子结构本在是肉眼无法观察的,容易在学生学习过
程中形成阻碍。

引入一个模型,学生就能直观地对其观察、分析,使其形象化、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思
维负担。

(2)模型能揭示微观现象。

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能揭示微观的现象。

学生会就抛去表象,而抓住学科的本
质了。

12.参考答案:
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

观察所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是理性方法所
赖以进行的基础与依据。

在“经纬网”这一课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经
纬网的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到的信息归纳分析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得出划分东西
半球的经线。

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结论的必要手段。

教师借助观察法能及时获得学生对
教学情况的反馈,有效地验证结论。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调整教学。

同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结论,如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等。

所以,观察法是科学教学中必不
可少的教学方法。

三、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13 题 20 分,第 14 题 30 分,共 50 分 )
13.参考答案:
(1)C 。

A 项,只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银,无法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和铜、银的关系;B 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要有氧气、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所以题目中的实验装置无法验证磷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C 项,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所给实验装置能证明木炭燃
烧生成二氧化碳;D 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
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2)①取适量三种金属分别加适量硫酸溶液,反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铁会反应消失,溶液变成浅黄色;铜、银无变化 . 证明:铁 >铜、银 ;
②取适量银丝放入硫酸铜溶液里, 会发现不能置换出铜, 溶液无变化 . 证明:铜 >银。

(3)这是一道分析实验装置来验证实验目的的题目,只能逐个分析选项,逐个判断。

A项,实验目的是探究三者之间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要有两两之间的比较。

如果借助氢,就需要得
出分别与氢的比较。

B项,探究磷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其一有氧气能燃烧,其二无氧气不能燃烧。

D 项,如果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比例,就需要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右瓶中使用的液体不能和生成物反应。

14.参考答案: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2)青菜 ( 生产者 )? 青虫 ( 初级消费者 )? 青蛙 ( 二级消费者 )? 蛇 ( 三级消费者 )? 鹰 ( 四级消费者 )
(3)①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时通过师生互动,不断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②教学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

教学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
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预设
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
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
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案例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出示不同生物的图
片,让同学说出“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教学生成和预设相符,学生通过讨论说出生物间吃与被吃
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进一步展开。

另外,教师本来要讲解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但是却临时改变教
学计划,提出问题“把狼消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弄清食物链中不同生物在的重要作用。

而学生的反应正好如教师预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呼声”,教师借此让学生共同探讨,明白了不同生物
在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设计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15 题 10 分,第 16 题 30 分,共 40 分 )
15.参考答案:
(1)教科书中“常见的酸”这一插图集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于一体,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而使之产生较强的阅读愿望,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对于“酸”这一概念,学生比
较陌生,通过这一卡通图,学生能够轻松掌握“酸”的概念,即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

因此,借助于卡通图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片段如下:
( 一 )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导入提问】教师请大家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吃没有成熟的葡萄、桔子感觉怎么样?
【学生】很酸( 有酸味 )
【教师引导】物质有酸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 酸,含有酸的溶液就会显酸性。

引出本节课题- 酸。

( 二 ) 观察图片,学习新知
【提问】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或在化学课中,接触或听说过哪些酸。

【交流、讨论】醋,柠檬,可乐,盐酸、碳酸等。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棒,学生们的回答都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请大家回去再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酸。

16.参考答案:
(1)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

(2)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摩擦起电的本质是自由电子的转移。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

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

指代电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情感与态度: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微观原理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提问:日常生活中,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身上穿化纤贸易,晚上脱衣服,有时会发生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答:静电现象,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那么带电的物体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我们今天就详细学习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2)进行新课①物体带电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的演示实验:
用梳子梳头发,然后把梳子靠近纸屑,观察现象。

将文具盒的塑料尺、圆珠笔先靠近纸屑,并注意观察现象,然后再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
近小纸屑,并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自主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体会摩擦起电,了解相关概念。

总结讨论:
是什么原因使小纸片吸附在塑料梳子上?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经过摩擦后的绝缘题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②讨论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拓展
提问:带电体除了能吸引轻小物体,他们之间会不会有相互的作用呢?各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或接触所带上的电有没有什么差异呢?如何设计实验研究这些问题呢?
设计意图:为“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做铺垫。

(4)总结:
交流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脱毛衣时的劈啪声闪电等。

利用静电: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

避免静电:避雷针、油罐车的尾巴、严禁用塑料桶运载汽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回顾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