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实验(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周次
章节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实验药品
分组
演示
教材页码
2
1.1
水到哪里去了
玻璃杯、塑料薄膜、橡皮筋、水

4
3
1.2
水沸腾了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红液温度计、塑料袋、洞斗、石棉网、水

6
4
1.3
水结冰了
试管、烧杯、食盐、红液温度计、水、碎冰
食盐

8
7
1.4
冰融化了
试管、烧杯、热水、冰,

20
13
2.2
空气能占据空间
水槽、塑料杯、纸团、打气简
✓2614来自2.3压缩空气注射器、水

28
l5
2.4
空气有质量
间易天平、皮球、豆子、打气筒、桶

3l
16
2.5
—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商易天平、皮球豆子、打气筒、桶、回形针、绿豆

33
17
2.6
我们来做“热气球”
塑料袋、纸倒、蜡烛

35

13
8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玻璃杯、食盐、小苏打、水、 搅抨棒
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

14
9
1.6
加快溶解
烧杯、食盐、热水、冷水、搅拌棒
相同质量的4份食盐

16
10
1.7
|混合与分离
烧杯、酒精灯、三脚鲲、搅 抨棒、滤布、食盐、沙、蒸 发皿
混有细沙的食盐

18
12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橡皮泥、纸、水

2024年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科学与探究探究的特点和步骤科学工具的使用2. 植物的世界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动物的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的属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物质性质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物质性质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实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

例如:讲解植物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例如:分析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学会分类动物。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形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科学与探究:流程图、探究步骤、科学工具。

2. 植物的世界:植物结构图、生长周期。

3. 动物的世界:动物分类图、生态系统。

4. 物质的性质:物质变化图、属性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调查身边的动物,分类并描述其特征。

完成物质性质实验报告。

2. 答案:植物生长过程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动物分类描述: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物质性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植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24篇】

2020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24篇】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版)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版)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 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 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 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 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 以怎么做实验?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另一个不盖。
4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5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1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2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1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现象
怎么解 释
依据
1).说明了什么呢?
2).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水沸腾了
水 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 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Io(TC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教研组长审签 教导处月查审签
教案序号:_4・
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三、研讨
1.实验一: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1).出示:(活动手册表格)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时间O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
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变化
2)・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要实验设计第一单元实验一:实验名称:水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2个、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6.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第二单元实验一:实验名称:感受空气实验材料:大塑料袋,实验步骤:1.选择装空气的合适工具大塑料袋2.吹起塑料袋,扎紧袋口,感受空气,观察空气。

3.用眼睛和鼻子观察空气。

4.用手挤有塑料袋,发现袋子鼓起瘪下,发现空气能流动,容易被挤压。

5.抛气球,感受空气很轻。

6.松开袋口,发现空气容易泄露。

实验二:实验名称: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实验材料:水槽一个,矿泉水瓶改装透明水杯一个,矿泉水瓶盖两个(其中一个带孔),双面胶,面巾纸一些,打气筒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橡皮泥一团,吸管两根,适量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装入适量的水,放入一些大块漂浮的泡沫,塑料杯底粘住一个纸团。

将没孔杯子缓慢竖直的倒扣,完全按进水中,观察水位的变化,观察纸巾湿了吗。

2.将盖子换成有带孔的,用手按住洞口,缓慢竖直的倒扣进水中。

松开手指观察孔及纸巾的情况。

3.将打气筒连接瓶盖,往里打入空气,观察水位变化4.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水,淹没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往吸管里吹气,不能尝里面的液体,另一根吸管的出水口用水槽接住水。

我的解释:实验三: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材料::容量为30ml的注射器两个,橡皮擦,水适量。

实验步骤:1.学习注射器上的刻度。

2.将两个注射器分别吸入15ml的水和空气(达到相同的刻度)3.用橡皮擦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往下压,记录刻度。

(实验前可以将猜测画下来)。

5.松手,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6.慢慢用力往上拉活塞,然后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7.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课堂活动记录画出注射器的活塞位置实验现象说明:实验四:实验名称:空气有质量吗实验材料:天平,半截矿泉水瓶,排球,瓶盖,打气筒,绿豆若干实验步骤:1.在天平两端分别放一个冲了些气的瘪排球及砝码,瓶盖,让天平达到平衡。

教科版3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教科版3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3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一单元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18个)实验名称:1.2水沸腾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石膏上2、点燃酒精灯,把酒精灯移的外焰燃烧石棉网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谷种现象。

4、沸水的烧杯上套袋子,观察袋子的变化实验记录: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化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水烧杯上套的袋子鼓涨起来。

实验结论:我认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加热。

实验名称:1.3水结冰了实验器材:碎冰、试管、温度计、烧杯、记号笔、食盐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41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实验记录:1、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2、水结冰后变高了,说明体积变大了。

实验结论:水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实验名称:1.4水融化了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温度计、冰块、观察皿、吸管实验步骤:1、取冰块放在观察皿上,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

2、试管装水结冰,在冰面处做标记,把试管浸入烧杯的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等冰完全融化后,观察水面与记录的冰面距离。

实验记录:1、冰块在融化。

吹气的地方融化快。

2、试管里的冰慢慢在融化,完全融化后,水面比冰面低。

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实验名称: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器材: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实验步骤:1、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A
19
金鱼
观察金鱼
金鱼、鱼食、红色食用色素、滴管
A
20
观察金鱼的捕食
A
21
观察金鱼的呼吸
B
22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C
23
寻找常见的材料
C
24
哪种材料硬
比较硬度
木头、卡纸、铁钉、塑料尺,小刀、金属制品若干、鎯头、开水等
A
25
认识金属
A
26
比较韧性
哪种材料更韧
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棒、卡纸条、铁片、塑料棒和重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A代表分组实验;B代表演示实验;C表示搜集整理实验;D表示过程性实验。
序号
课题
实践活动名称
实践器材、药品(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
实验类别
1
我们看到了什么
观察真正的大树
大树、放大镜
A
2
校园的树木
观察、记录树的不同形状
记录本
A
3
拓印树皮
白纸、蜡笔或粗铅笔
A
4
大树和小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
A
27
认识塑料
塑料制品、电路检测器等
A
28
它们吸水吗
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滴管、水、木片、白纸、金属片、塑料片、废纸、毛巾
A
29
纸的观察
A
30
造一张纸
A/B
3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常见物品在水中的沉浮
木头、塑料、金属等实心物品;水槽、木筷、开水、电路检测器、
A
32认识木头A来自33砖和陶瓷观察砖瓦、陶瓷和瓷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三章《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章《水的世界》,第五章《地球上的变化》,第六章《星空探索》。

详细内容涵盖:1. 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光合作用等;2. 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的方式;3. 空气的成分、作用、污染及保护;4. 水的形态、循环、用途及保护;5.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形地貌、气候等;6. 星星、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空气、水、地球及星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适应性、空气与水的污染与保护、地球与星空的探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实验器材,地球仪,星空图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工具,画图材料,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3. 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2)调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方式;(3)分析空气和水污染的原因,提出保护措施;(4)绘制地球仪,标注重要的地形地貌;(5)观察星空,记录星星的位置和特点。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三年级上册(湖南科技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三年级上册(湖南科技版)

小学科学试验教案〔三年级上册〕1、试验名称:土壤里有什么试验目的:了解土壤有哪些组成局部试验材料:烧杯酒精灯滴管铁盘石棉网试管夹土壤水玻璃棒水槽玻璃片三角架试验过程: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看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静置后观看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烧干后观看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试验现象: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冒出。

2、静置后,觉察土壤分层,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3、水烧干后,觉察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

4、把土壤在铁盘里加热,先看到由气体冒出,闻一闻没有气味;连续加热冒烟,闻一闻有糊焦味。

试验结论:土壤里含有空气、沙、黏土、空气、腐殖质及溶入水的物质,如:盐类等2、试验名称: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试验目的:想方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试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试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2、把土壤渐渐倒入水中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4、静置一会儿,观看水中的土壤试验现象:土壤分成了两层试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3、试验名称:生疏水试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试验材料:烧杯、水试验步骤:1、观看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

试验现象: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亮的液体。

试验结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亮的液体。

留意事项:在教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4、试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试验目的:学会使用量筒。

试验材料:量筒、水、滴管试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需选用适宜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课题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单元2 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 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吸管吹气把瓶子里的水吹出来,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 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重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聚焦问题: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

假如把纸团粘在杯 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 吗?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一些基本 的认识教师引导:通常情况下,纸遇到水会变湿。

如果有物质占据了 水和纸团之间的空间,使水不能接触到纸团,那么 纸团就不会变湿。

学生猜测答案,并给出解释。

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索1:压杯入水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不会湿?试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实验步骤:① 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② 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③ 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学生准备实验 工具与材料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观看视频并没有切身体会,通过自己动手实 验探索,真实感受探索纸团没有变湿的原因。

水面淹没杯底为止。

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实验现象:纸团并没有湿这是为什么?教师点拨: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不会湿。

二、探索2:扎孔观察把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重复探索1的步骤,纸团会不会湿?实验步骤: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里,把手放在小孔上面,感受一下,观看杯子中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杯子里的纸团变湿了。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实验材料
- 一杯水
- 一块冰
- 一个塑料袋
- 一小袋食用盐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杯子中,确保杯子装满水。

2. 将冰块放入另一个杯子中。

3. 用塑料袋将一小袋食用盐封好。

4. 将封好的食用盐小袋放入冰块杯子中。

5. 观察两个杯子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
1. 随着时间的推移,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 冰块开始慢慢融化,变成了水。

3. 放入食用盐的杯子中的冰块融化得更快,比没有放盐的冰块
快得多。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常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 冰块在常温下会慢慢融化成水。

3. 食用盐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和冰的特性以及食用盐对冰的影响。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很重要。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砂糖、小苏打等,观察它们对
冰的融化速度是否有影响。

2. 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比如将冰块放在冰箱中观察变化。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整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材料: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

(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2.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材料: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

水要圆一些,
张力大一点。

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3.实验名称: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材料: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步骤: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4.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5.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材料:2支注射器、纯净水
步骤:
1、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
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
3、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
4、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
5、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

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6.实验名称:空气的重量
材料: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2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实验一:
1、在一根细木条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系上一根细绳。

2、再在细木条两端固定点上拴上细线;
3、在木条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
4、调整木条,使木条达到平衡。

(可以在木条的两端加橡皮筋泥调整平衡,或调整木条中心的细线。


5、将木条一端的气球充气后再系回细线,另一端的气球不充气;
6、观察现象。

步骤
1、称量未充气的皮球的重量;
2、称量充气后的皮球的重量;
3、比较皮球充气前后的重量差;
(注:称量时注意托盘天平的“左物右码”的原则。

)结论:
1、空气里有一定的重量。

2、空气的重量很轻。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