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地缘地图册

合集下载

中国春秋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春秋地图及其说明

中国春秋地图及其说明张书林编辑1.全图2.秦晋3.郑宋卫4.齐鲁5.燕6.吴楚越春秋时期图说周幽王被杀后太子继立,是为平王,在晋秦郑卫等诸侯护送下,前770年东迁洛邑;此后历史即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前后二期。

春秋本指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所载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近今史学界将此一时期上展起自平王东迁,下延止于敬王之末年,即前770至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皆作为“春秋”,本图亦以此为上下断限。

春秋时王室衰微,周天子但居共主之虚名,诸侯专政,齐、晋、秦、楚迭起称霸,继之以僻在东南之吴。

《史记》在《三代世表》下表列共和元年以后至敬王末年周王及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诸侯国,凡十四格,而以《十二诸侯年表》为名。

十二诸侯始为春秋中叶以前泛指诸主要诸侯之惯称,但计自鲁、至燕十二国,而后起之吴尚未计入。

十三国中,姬姓八国:鲁为武王弟周公之子伯禽之后;晋为武王子唐叔虞之后;卫为武王弟康叔封之后;蔡为武王弟叔度之后;曹为武王弟叔振铎之后;郑为厉王子友之后;燕为周同姓召公奭之后;吴为太王子仲雍之后。

异姓五国:齐为文王武王师太公吕尚之后,姜姓;宋为商纣庶兄微子启之后,子姓;陈为舜后胡公之后,妫姓;楚为蛮夷部落熊绎之后,芈姓;秦为西戎部落非子之后,嬴姓。

见于春秋时记载的大小诸侯共有一百四十多个,此外又有蛮夷戎狄部族三十余。

本图限于比例尺,未能全部画出。

国名除标注于国都符号旁外,大国在其疆域范围内另用隶体字标出。

诸国族曾经迁徙者,尽可能—一画出,用数字标注其先后次序。

大国注出其国都名,如晋之绛、新田,秦之西犬丘、平阳、雍,齐之临淄,鲁之曲阜,宋之商丘,郑之新郑,楚之郢、若,燕之蓟、临易,卫之沫、曹、楚丘、帝丘。

其时边远之夷狄东北有山戎、东胡、肃慎,西北有羌、林胡、楼烦,南有百濮、扬越,东有东莱、淮夷、东夷。

西与诸夏错处,中原者又有赤狄潞氏等种在太行山南段东西二麓,今山西、河南北境;白狄在今陕北;白狄别种鲜虞、肥鼓等在今河北中部,又有扬拒、泉皋、伊雒之戎、陆浑之戎处伊洛间,茅戎在今山西平陆,戎蛮在今河南临汝,皆因无法见图,从略。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管⼦》有《地图》篇。

开篇就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地图记录的信息,包括⼭川、地貌、植被、道路、聚落、⽥地等等。

⽽地图绝不仅仅⽤于军事。

《周礼》告诉我们,地图也直接服务于⾏政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疆域变幻⽆常,将当时的地图资料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对后来的学史⼈意义重⼤。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个过渡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向⽡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制都⾛向了崩溃。

⽽根据局势的变化,⼜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

本⽂通过地图的变化来介绍春秋战国局势的演变。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标志着春秋时代开始。

在这个时代,周王的权威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当时全国有⼤⼤⼩⼩诸侯国数不胜数。

中原的郑、卫、宋、陈、鲁等陷⼊了混战之中。

由于周王的体系崩溃,周边的民族开始⼊侵。

西边的戎族占据关中许多地⽅,秦国与之不断⽃争;北⽅有孤⽵、北狄等⼊侵,⽽南⽅的楚国早已称王,不承认周王的统治,并且不断⼊侵“汉阳诸姬”,也就是江汉之间的分封国。

为了抵御蛮夷⼊侵,齐国经过管仲改⾰后,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进⾏称霸活动。

另外晋国也不断兼并附近诸侯,⾛向强⼤。

春秋初期的局势地图齐国称霸之后,春秋进⼊了晋楚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晋⽂公带领晋国强⼤了起来,⽽楚国也在楚成王、楚庄王等的带领下⾛向了强⼤,将势⼒范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

双⽅围绕黄河⼀线的郑、宋等发动了⼏次⼤规模的战争,但是总体上势均⼒敌。

除了两超之外,该时期还有齐、秦量⼤强国,他们虽然⽆⼒争霸,但是却在暗中积蓄⼒量,兼并周边的国家。

秦国秦穆公的带领下基本统⼀了关中平原,⽽齐国则灭莱国等,基本统⼀⼭东半岛北部。

春秋中期的局势地图春秋后期,局势发⽣了转变。

晋楚长期对峙,加剧了国内⽭盾。

春秋战国详细地图

春秋战国详细地图

春秋战国地图(战国)■i鼻语彊疋-I - r.:- H .虚电港Z.HIJ •豐嚥也1T' II白万” -Z战形势常丿中5-即K**•”穴d留乘I•:is;>V?锻加:材4一-前453 帶严C山%-弼I.E9战国形势公元前453年三孜灭智分晋L弃fi.i义J前361 帖子附 图:-ftL訓越回义IE1*黔中齐13战公元前4刃年秦城南郑ttL3L*中齐势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61年魏赵易地魏迁大梁秦灭原 樂鮭曲郑U 7.吧」A / 一•| 3■ \ ♦■ y r Y 1 1 I\-z ~II^c?5 jfi■f><1 ■ J —前279 帖子附图:r卜亦'■Jr齐帖子附图处元闫巧d年龍市命整艾地奉辻郁dHI前277 帖子附图:tt齐L2 J公元前叫9年汗】看赵会滿池秦攻楚,濯鄢公元前右?年泰定楚之巫黔中/LJ•胡齐楚前262092 W前249 帖子附图:-ftL w a躺齐战公元前260年毒歼赵军于坟平宠取齐暮前230 帖子附图:L齐y-4TF%jrA■"KJ—<7]黔)处兀冃号?議蟲瓷东周'u二川岁LJl"■黔)砌齐公元前里旳年秦灭韩战国末期帖子附图:J。

春秋左传精读试读版-地图

春秋左传精读试读版-地图

图册目录西周 (3)知图六 (5)隐公 (7)隐图一 (9)隐图二 (11)隐图三 (13)隐图四 (15)隐图五 (17)桓公 (19)桓图一 (21)桓图二 (23)桓图三 (25)桓图四 (27)桓图五 (29)庄公、闵公 (31)庄闵图一 (33)庄闵图二 (35)庄闵图三 (37)庄闵图四 (39)庄闵图五 (41)僖公 (43)僖图一 (45)僖图二 (47)僖图三 (49)僖图四 (51)僖图五 (53)文公 (55)文图一 (57)文图二 (59)文图三 (61)文图四 (63)文图五 (65)宣公 (67)宣图一 (69)宣图二 (71)宣图三 (73)宣图四 (75)宣图五 (77)成公 (79)成图一 (81)成图二 (83)成图三 (85)成图四 (87)成图五 (89)襄公 (91)襄图一 (93)襄图二 (95)襄图三 (97)襄图四 (99)襄图五 (101)昭公 (103)昭图一 (105)昭图二 (107)昭图三 (109)昭图四 (111)昭图五 (113)定公 (115)定图一 (117)定图二 (119)定图三 (121)定图四 (123)定图五 (125)哀公 (127)哀图一 (129)哀图二 (131)哀图三 (133)哀图四 (135)哀图五 (137)西周知图图六隐公隐图图一隐图图二隐图图三隐图图四隐图图五桓公桓图图一桓图图二桓图图三桓图图四桓图图五。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最精彩的一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一幅幅激荡人心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辛拒纳谏言,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至于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大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大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戈溃败,纣王见大势已去,于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臣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力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心,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大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方国,胜利班师。

犬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犬戎逐渐强盛,而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无比,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人一笑,玩出烽火戏诸侯闹剧。

而且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申侯大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立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无力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力,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通过地图了解春秋战国550年的战争

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通过地图了解春秋战国550年的战争

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通过地图了解春秋战国550年的战争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过渡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走向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田制都走向了崩溃。

而根据局势的变化,又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

我们就以地图为脉络,简单展示春秋战国的形势发展,以及秦国统一的历程。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开始。

东迁之后,周王权威一落千丈,各国已经不听号令。

当时全国大约有诸侯国120多个,大家不断混战。

与此同时,北方犬戎、北狄不断入侵中原,占领了河北的大片土地。

当时各国的面积都很小,谁也没有能力重组诸侯。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分封秦国经过几十年的混战,这些诸侯国中开始出现一些较大的国家,例如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中间的宋国等。

不过,这个时期在政坛上最得意的还是郑国。

在郑庄公的领导下,郑国兼并周边的许多小国,占据了最肥沃的土地。

郑庄公还击败了周桓王的军队,有“小霸”之称。

不过,郑国并没有将这种强大的势头保持下去,由于地处四战之地,郑国很快就被战争拖垮了,成为了周边强国争夺的棋子。

前707年:强国开始出现,郑国小霸郑国衰落之后,全国性的争霸活动拉开序幕了。

当时北狄、西戎、山戎、南蛮(楚国)对中原各国的侵略达到了一个高潮,邢国和卫国被北狄攻占,郑国、晋国也正被北狄入侵,而西戎横行于关中地区,威胁洛阳,山戎则威胁燕国,“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伊、洛,往往有戎”。

南方的楚国则不断吞并“汉阳诸姬”,并一度进攻在郑国。

当时的情景就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各国希望一个大国能够带领大家抵御蛮夷入侵。

恰好此时,经过管仲改革的齐国崛起,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国,成为了春秋的第一位霸主。

前645年:南夷与北狄交侵,齐国崛起齐国通过南征,最终让楚国答应不再扩张,但是这个平衡没有持续多久。

《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二目《春秋》 总第五回 秦人牧马

《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二目《春秋》  总第五回  秦人牧马

《地缘看中国》之历史篇第二目《春秋》总第五回秦人牧马第五回秦人牧马在西周时期,能够晋升为主要地缘政治区的地区并非只有江汉平原一处。

在渭河平原的西侧,有一片黄色的土地也逐渐开始体现出它的地缘力量。

如果按照西周时期的称谓,这片土地被称之为“秦地”,汉之后则被称之为“陇右”,现在则划归甘肃所辖(甘肃南部)。

附:陇右——关中地缘关系示意图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一直将视线集中在渭河平原以东地区。

这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东西两大部族的争夺焦点,在黄土高原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那些在古典时期被定义为边缘地区的地方(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域),这个时候好象被隐身了一样。

附:古典时期亚洲文明分布图事实上那些边缘地区同样在发生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只是由于技术的原因,他们暂时还无法和东亚核心地区的“农耕文明区”发生正面的对抗。

不过这一切在我们所论述的这个时空中将有机会得到改变,而技术力量之源就是一种动物——马。

关于马被人类训化的时间一般被认定为是4000年前,不过最先做到这点的并不是亚洲人。

欧洲的游牧民族要更早拥有这种机动力量。

商人是我们已知最早使用马匹的东亚民族。

当然,在他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马”都是和“车”组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力量的标志。

能够战胜武力强大的“商人”,周人显然也具备了使用马车的技术力量。

在整个古典时期,能够多大程度得到“马”的帮助,甚至会成为一个帝国成败的关键。

我们并无法精确统计出,在后世当中“马”曾经多少次成为了“关键先生”。

但最早“借马成事”的殊荣应当被授予一个叫“秦非子”的人。

与其他被分封的诸侯相比,“秦非子”的出身显得并不那么高贵。

与那些“姬”姓贵族继承了高贵的血统相比,他继承的则是祖传的养马之术。

在马的作用日益重大的时候,这种本领还是足以获得周王的常识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会造火箭的专家)。

不过在重视血统的周人看来,养马的本领再大,也不能为秦非子带来一个“诸侯”的封号。

春秋时期各国历史与地理环境分析

春秋时期各国历史与地理环境分析

春秋时期各国历史与地理环境分析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开始至结束跨越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在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战争,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本文将从历史和地理环境两方面来对春秋时期各国进行分析。

一、历史架构春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仅各国之间互相争斗,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变化也非常迅速。

战争方面,春秋时期是各国之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时期。

其中,万邦陆续崛起,诸侯之间争霸,主要集中在楚、齐、晋、鲁、韩、魏、燕七个大国之间。

这些大国之间的争斗不仅刺激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也对社会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方面,春秋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变革的时期。

当时,诸侯之间进行的战争导致了各国政治的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那就是诸侯国的国君。

一方面,这些国君号召子民打仗,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加强自己的行政和军事力量来控制各地。

文化方面,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重发展时期。

为了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国家的繁荣和自信,各国之间不仅进行了大量的文化交流,也联手编写了各自的文化史。

此外,春秋时期还是各种文化元素和宗教风貌交融的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二、地理环境分析春秋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各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中国大地的自然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北方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干燥,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春秋时期的北方各国,如晋、燕、齐等,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较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体系。

山区地带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区域之一。

这些山区大多数地区山高坡陡,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林业、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这也促成了当时山区国家的形成,例如楚国和宋国就是山区国家的代表。

南方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稻谷、水稻等水田农作物。

同时,这些地区还有广泛的水运渠道,方便交通运输。

春秋地缘地图册

春秋地缘地图册

四维地图——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地图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的文字。

记得多年前,顿悟到地理和地图可以帮助自己拨开迷雾,更准确的观察过往世界时,曾经遍寻图书馆、书店,希望能够找到心中所想。

也许是自己找的地方还不够多,这个愿望并未能实现,于是便有了《地缘看世界》这个帖子。

《地缘看世界》一贴是2009年7月12日在天涯国际观察版块开的贴,到今天已经整整8年了,自制地图算是它的一大特色。

说起做图这事来,还要感谢自己过往的无聊。

年少时数码照片刚开始流行,看见街头有人设摊,将客户所拍之面部特写,用电脑拼接到婚纱照上打印出来,觉得煞是神奇。

问过方知是用的photoshop软件所做,便去往书店选了本价钱最低的工具书(至今记得是十块钱)自学。

不想当时的无聊之举,后来会用在做地图上。

初写这帖子时,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地图。

明确的只有两点:首先是必得用地形图;其次是需色彩分明、对比强烈。

这不仅仅是个视觉冲击力的问题,更是唯有如此,才能明确表达出地形的差异,并透过这些差异,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地理的力量。

随着图越做越多,自己对地图的理解也比之前更深刻了些,同时欣喜的看到,网上有越来越多以图载文的文章甚至平台出现。

有些在底图的选用上,还会与自己以往做的图趋同(不敢说是向我借鉴的)。

只是看过后觉得,有些地图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另外通过这些年的写作,包括这次出书,也有机会和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交流,发觉专业领域已感觉到了读者对“地图”的渴望,但地图要怎么做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其实也是有困惑的。

古人云“文以载道”,其实地图又何尝不能做到“图以载道”呢?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一张能够承载丰富信息的地图胜过千言万语。

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模型来告诉我们,一张好的地图应该承载哪些类型的信息。

今天在这里分享的,便是自己归纳的一点心得。

一如标题所写的那样,我心中的好地图应该是一张“四维地图”。

既然推出了“四维地图”的概念,自然前面还会有三个层次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维地图——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地图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的文字。

记得多年前,顿悟到地理和地图可以帮助自己拨开迷雾,更准确的观察过往世界时,曾经遍寻图书馆、书店,希望能够找到心中所想。

也许是自己找的地方还不够多,这个愿望并未能实现,于是便有了《地缘看世界》这个帖子。

《地缘看世界》一贴是2009年7月12日在天涯国际观察版块开的贴,到今天已经整整8年了,自制地图算是它的一大特色。

说起做图这事来,还要感谢自己过往的无聊。

年少时数码照片刚开始流行,看见街头有人设摊,将客户所拍之面部特写,用电脑拼接到婚纱照上打印出来,觉得煞是神奇。

问过方知是用的photoshop软件所做,便去往书店选了本价钱最低的工具书(至今记得是十块钱)自学。

不想当时的无聊之举,后来会用在做地图上。

初写这帖子时,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地图。

明确的只有两点:首先是必得用地形图;其次是需色彩分明、对比强烈。

这不仅仅是个视觉冲击力的问题,更是唯有如此,才能明确表达出地形的差异,并透过这些差异,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地理的力量。

随着图越做越多,自己对地图的理解也比之前更深刻了些,同时欣喜的看到,网上有越来越多以图载文的文章甚至平台出现。

有些在底图的选用上,还会与自己以往做的图趋同(不敢说是向我借鉴的)。

只是看过后觉得,有些地图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另外通过这些年的写作,包括这次出书,也有机会和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交流,发觉专业领域已感觉到了读者对“地图”的渴望,但地图要怎么做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其实也是有困惑的。

古人云“文以载道”,其实地图又何尝不能做到“图以载道”呢?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一张能够承载丰富信息的地图胜过千言万语。

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模型来告诉我们,一张好的地图应该承载哪些类型的信息。

今天在这里分享的,便是自己归纳的一点心得。

一如标题所写的那样,我心中的好地图应该是一张“四维地图”。

既然推出了“四维地图”的概念,自然前面还会有三个层次了。

所谓“一维地图”,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最通常所见的平面地图了。

此类地图最关注的,是各类地名、行政边界的标定,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位置感需求。

然而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并非是平面的,对于平均身高不到200公分的人类来说,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造成巨大影响。

如果一张地图不能显示地形的话,它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往往会让人非常的困惑。

比如说在平面地图上,你根本无法感受到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的心情。

因此,如果把“一维地图”上升到“二维地图”的层次,就必须采用地形图做底图,将山脉、重要山口/通道标定清晰,并把“一维地图”中处在龙套地位的河流走向、流域突出(包括注名)。

再以山脉、流域为边界,切割出一个个地理单元,以彰显山形水势对人类的影响。

以地形图为底图的做法,无疑极大的提升了地图的品质。

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毕竟影响世界的,不仅仅只有山形水势,还包含气候、植被、矿藏等诸多自然因素,以及种族、宗教、民族、语言等人文因素。

就像如果不考虑降水和温度的问题,就无法理解长城实际上是一条基于古代农业技术条件,自然博弈而成的一条“农耕线”的本质一样;不明白法、德、意三国主体民族的渊源,就难以厘清西欧复杂的历史。

现在我们明白了,想要更好的通过地图了解这个世界,需要进一步的添加能说明问题的自然、人文信息,将之升级为“三维地图”。

当然,并不是说要一股脑的把各种信息都堆进去,这样只会让地图失去焦点而变成一个大杂绘,而是应该根据制作地图的目的,包括所服务文字的内容有所选择。

 “地缘”(而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是我这8年来一直在推广的一个概念。

以图载道的话,能做到“三维地图”的程度,即以地形图为基础,加入所要表达的自然、人文信息后,便可被称之为“地缘地图”了。

如果再升华一点的话,我们需要再给脑海中已经构筑的三维地图中,加入一条“时间线”。

“时间”对于地缘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半个世纪,或者一甲子是考察地缘结构变化的最小单位,我们可称之为“地缘量变期”。

历史的跨度越长,可供研究比较的 “地缘量变期”就越多。

有鉴于此,在大历史的框架内,研究每一片土地的历史、了解人/地关系变迁,是地缘研究的重要手段。

具体到以图载道的问题上来说,加入“时间”信息的方式,除了在地图上标注特定时期的地名、政治边界、战争路线等信息以外,还可以在空白处进行文字加注,以帮助读者的思维进入特定时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加入了“时间”概念后的“四维地图”,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历史地图。

就像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沿着时间轴,一步步的推进全球各板块的解读工作,本质并不是在重塑历史一样。

“时间” 和“历史”在这里只是一个工具,一个验证平台。

为的是总结、验证理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写到这里,忽而想起小时候经常在评书里听到的,对军师级人物的一句评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

其实对于地缘研究,对于地图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一秒即是未来。

一张能够将自然、人文、历史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图,不管你是叫它“四维地图”还是“地缘地图”,应该都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附注:《地缘看世界》一贴写了8年,有读者统计前后做了400余张地图,我自己倒是没有计过数。

其中最为耗费心力的,当属在写西汉部分时所做的《汉·西域全图》。

边写边做,写完西域部分后还停更三月整合。

甚至因为太大,不得以切割成两半来做。

相信以后也不会有精力做这样的图了。

尽管这次在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的帮助下,有幸出版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谁在世界中心》,但想要把这些年所做之地图,尤其是这张西域大图出版,可能性应该还是很低的。

另外很多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谁在世界中心》一书并没有把中国周边板块解读完。

这是因为它的整理原则,是以解读“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方向的。

其它的北亚、中亚,乃至西亚、东欧板块,则应是放在后续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推出。

不过前一本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才获出版,后一本涉及到更多敏感地区的文字,我个人很可能不会再有精力去整理了。

其实出不出版这事,向来不是我关心的。

我们每个人都从互联网,从这个变革的时代得到了很多。

一定要在出版和在网上分享中做出选择的话,我的选择一定是在网上分享。

温骏轩中国地缘结构图 (6)原始华夏文明地缘结构图 (7)涿鹿之战示意图 (7)华北平原岸线变迁示意图 (8)黄河故道图 (8)辽西战略位置示意图 (9)炎黄初始聚落区示意图 (10)崤函通道示意图 (10)山西地形图 (11)历史黄泛区示意图 (12)原始羌夷冲突爆发地点分析图 (13)夏商周三代地缘关系示意图 (14)黄河、长江中下游主要平原示意图 (15)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地缘结构图 (16)秦周地缘关系示意图 (17)犬戎破周.主要诸侯地缘关系图 (17)晋.地缘结构图(西周) (18)晋河东扩张路线图 (18)晋曲沃代翼示意图 (19)春秋初年地缘形势图 (20)河洛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春秋) (21)新郑控制区域示意图 (21)郑国扩张路线图 (22)卫国核心区域示意图 (23)周公七子分封示意图 (24)黄河下游主要诸候国分布图(春秋) (25)齐鲁地缘关系示意图 (26)齐.地缘结构图(西周——春秋 (26)山东半岛地形图 (27)胶莱运河示意图 (28)胶莱运河环流示意图 (29)黄海——渤海地缘关系示意图 (29)春秋沿海地区地形图 (30)春秋时期主要地理单元示意图 (31)鲁国地缘位置示意图.................................... (32)费国控制区示意图 (33)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归国路线图....................................... 33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缘结构图(春秋) (34)太湖——长江地理关系图 (34)江东平原地理结构图(一) (35)江东平原地理结构图(二) (36)吴楚地缘结构图 (37)昭关位置示意图 (37)吴楚地缘结构图 (38)长江北北岸成陆示意图 (40)大禹会稽诸侯地点考 (40)吴越地缘结构图 (41)吴楚〈柏举之战〉示意图 (42)宁绍平原地理结构图 (42)江苏——安徽地缘结构图 (43)吴楚〈柏举之战〉战役要点示意图 (44)姚江河谷地理结构图 (44)大禹治水示意图 (45)龙门位置示意图 (46)钱塘江口——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46)越国迁移路线图(至越王勾践止) (47)吴越〈夫椒之战〉示意图 (48)吴国开发主要运河示意图(春秋) (49)吴.称霸伐齐路线图 (50)艾陵之战示意图 (51)夫差增封越国土地示意图 (52)晋假假虞灭虢地缘关系示意图 (52)越国地缘结构图 (53)湘赣核心区地缘结构图 (54)越国控制范围示意图(争霸之前) (55)秦晋地缘关系示意图 (56)城濮之战晋军行军路线示意图 (56)宋地缘位置示意图(泓水之战) (57)城濮之战示意图 (57)崤之战示意图 (58)白狄迁移路线图 (58)平型关位置示意图 (59)崤-函地理关系示意图 (60)秦霸西戎地缘示意图 (62)鄂湘赣行政地理图 (64)目 录中国地缘结构图原始华夏文明地缘结构图涿鹿之战示意图华北平原岸线变迁示意图黄河故道图辽西战略位置示意图炎黄初始聚落区示意图历史黄泛区示意图原始羌夷冲突爆发地点分析图夏商周三代地缘关系示意图黄河、长江中下游主要平原示意图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地缘结构图秦周地缘关系示意图犬戎破周·主要诸侯地缘关系图晋·地缘结构图(西周)晋曲沃代翼示意图2021春秋初年地缘形势图河洛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春秋)新郑控制区域示意图2223郑国扩张路线图卫国核心区域示意图2425周公七子分封示意图黄河下游主要诸候国分布图(春秋)2627齐鲁地缘关系示意图齐·地缘结构图(西周——春秋)山东半岛地形图2829胶莱运河示意图胶莱运河环流示意图黄海——渤海地缘关系示意图3031春秋沿海地区地形图春秋时期主要地理单元示意图3233鲁国地缘位置示意图费国控制区示意图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归国路线图3435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缘结构图(春秋)江东平原地理结构图(一)太湖——长江地理关系图3637江东平原地理结构图(二)昭关位置示意图吴楚地缘结构图3839吴楚地缘结构图4041长江北北岸成陆示意图大禹会稽诸侯地点考吴越地缘结构图4243吴楚〈柏举之战〉示意图宁绍平原地理结构图江苏——安徽地缘结构图4445吴楚〈柏举之战〉战役要点示意图姚江河谷地理结构图大禹治水示意图4647龙门位置示意图钱塘江口——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越国迁移路线图(至越王勾践止)4849吴越〈夫椒之战〉示意图吴国开发主要运河示意图(春秋)5051吴·称霸伐齐路线图艾陵之战示意图53夫差增封越国土地示意图晋假假虞灭虢地缘关系示意图越国地缘结构图525455湘赣核心区地缘结构图越国控制范围示意图(争霸之前)5657秦晋地缘关系示意图〈城濮之战〉晋军行军路线示意图 城濮之战示意图 宋地缘位置示意图(泓水之战)5859 崤之战示意图白狄迁移路线图平型关位置示意图崤-函地理关系示意图60616263秦霸西戎地缘示意图鄂湘赣行政地理图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