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程标准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学生应能理解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以及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的地貌类型:学生应能掌握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河谷等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3. 理解地貌发育的过程:学生应能理解地貌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地貌演化等。
4. 学习地貌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应能学习和掌握地貌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地貌描述、测量、制图、分析等。
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生应能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6.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得塑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类型成因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1.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2.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必是沉积岩。
4.外动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2.2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褶皱——褶皱山(1)褶皱:岩层因地壳运动,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发生弯曲,叫褶曲(山岭和谷地);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向斜产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特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地形上——“背斜成山”地形上——“向斜成谷”侵蚀后地貌(地形倒置)“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背斜、向斜判别背上拱,成山岭;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山谷。
(精品)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提示: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 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 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 成峡湾。
【解法分析】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地貌示意图
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判断干湿区域,进而确 立主导性外力作用的类 型;根据地貌特征判断
考 向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分析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
常用解题方法
该地质构造的成因是 依据岩层和地貌的基本
地质构造示意图
什么
形态判断
考 向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板块构造及其影响
2.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 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 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 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解题需知:
1、河流上下游河段主要的外 力作用及其影响;
2、通常,湿润半湿润地区以 流水作用为主。
考 向 海浪作用地貌判断
【2017浙江】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解3、题4需题知。:
3.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明河流入海口
①地壳运动;(一般不考虑) ②全球变暖;③河流;④海浪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答案
【解法分析】
地表形态的塑造
(3)岩石圈以下是熔融的软流层,板块在软
流层上滑动,板块运动的结果产生了大陆漂 移的现象。
(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
运动的活跃地带,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
或碰撞形成了不同的地表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运动 对地表影响 举 例
东非大裂谷
板块张裂 ( )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析。
[答案]
(1)流水
岩浆岩(或花岗岩、
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2)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 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 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 江中上游防护林。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 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 游地区植树种草。
变质岩
片理构造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②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 成沉积岩 ③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 成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花岗岩:我国的 黄山、华山、衡 山等都是花岗岩 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 东北的五大连池
间和空间内有 主次之分。 从全球范围 看,以水平运 动为主,垂直 运动为辅
垂 直 运 动
隆起 和 凹陷
地势 起伏 和 海陆 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上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
些构造带如巨大断裂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
板块。
(2)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主导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分析2021全国甲,T9—11【综合思维】以某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变化为主线,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域认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判断地质地貌景观图,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022浙江1月,T42021湖南,T15—16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成因2020全国Ⅰ,T37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2022江苏,T10—12命题分析预测以热点地区为铺垫,结合图文材料,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过程备考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课堂并要求能用词精准、科学,理解地质地貌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结合实例分析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考点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1]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作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2]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
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3]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4]火山地貌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汶川地震后形成滑坡、堰塞湖等情境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宽缓河谷形成于该地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四角度分析应庐
乓总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1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分析地层有无缺失,如上面例题为背斜,背
【例3] ® 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 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次,
【解析】图1景观的形成是花岗岩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而成,属外力的风化作用。读图2分析可 知,甲是沉积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喷出岩;成条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 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④表示上升冷却凝固。故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①。
原醯
依据
岩层封闭,
常有储油
构造”,
最上为燃 然气,中
为石油,
下为水
天然
拱〜
,稳定
且不
易储
水
发育,岩 石破碎易 开采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承受静水压力
渺隙水易沿断层
'线出露;岩石破
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 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 诱发断裂活动破 坏工程;水库易
【技能方法练一练】
1.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而形成?
【答案】1.B 2. A
【例4】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o
谿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 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冲积扇形成过程:
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 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 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逐 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 冲积扇。
2、三角洲形成过程:
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在入 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 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 形成三角洲。
3、(1)背斜成山的原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 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 (2)向斜成山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 成山地。 (3)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 形成谷地。 (4)向斜成谷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 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其中,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被称为地形倒置,主要是外力作用。
15、黄河三角洲生长迅速,解释其原因? (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向海洋输 沙量大; (2)入海口处水下坡度较缓,海水较浅; (3)潮汐和洋流弱。
16、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1)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沿海地区有洋流流经; (2)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刚果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 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 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11 、 火 山 喷 发 的 利 与 弊: 利:丰富的地热、温 泉、肥沃的土壤,旅 游和疗养胜地 弊: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资源破坏 等,给人类带来灾难
12、(1)山区交通方式: 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2)山区交通线选址:地 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 河谷地带。 (3)山区交通线往往需要 迂回前进,呈“之”字形 弯曲。 (4)在等高线图上,交通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尽量少穿过等高线。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和形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涉及地理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进行知识点归纳,具体如下:一、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构造运动:地震、地块运动等地壳构造的变动,能够形成山脉、断裂带等地表形态特征。
2. 地热作用:地下岩浆的喷发、火山爆发等地热活动,能够形成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
3. 抬升和沉降:地壳的垂直运动,涉及到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可以形成高原、盆地等地表形态。
二、水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侵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冰川侵蚀等,能够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特征。
2. 沉积作用:河流、海浪等水体的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口三角洲、海岸平原等地表形态。
三、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风蚀作用:风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例如沙漠中的沙丘、风化造成的石漠、沙尘暴等。
2. 风积作用:风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例如风成沉积、黄土高原等地表形态。
四、冰雪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冰蚀作用:冰川的侵蚀和磨蚀作用,可以形成冰碛、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2. 冰积作用:冰川的冰积作用,可以形成冰川三角洲、冰碛平原等地表形态。
五、生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植被侵蚀:植被根系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物质组成,形成土壤侵蚀。
2. 动物活动:动物的挖掘、穿越等活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例如土壤改良、土壤腐蚀等。
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城市建设:人类的城市建设活动,包括建筑物、道路、河道的改造,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采矿活动:矿山的开采活动,可以形成矿山、采空区等地表形态特征。
3. 农业活动:农田的耕种、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改变地表的利用方式和形态。
综上所述,地表形态的塑造涉及到地壳运动、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冰雪作用、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变化,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等各种形态。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球长期地质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
以下将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文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层抬升等作用。
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发生突然位移所引起的震动,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地震会产生断层和地震带,造成地表形态突然变化,如地震断裂、地震滑坡、地震洪泛等。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显著影响。
由于火山的喷发、喷发物的堆积和岩浆的挤压,地表形态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例如,火山爆发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石、熔岩流和火山灰等。
地层抬升是指地球表面地层的垂直位移和挤压作用,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
地层抬升一般是由海底扩张、地壳压缩、地震等作用引起的,会产生山脉、高原、峡谷、盆地等地形特征。
二、气候变化气候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很大的贡献。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风、温度、日照等多种因素。
例如,降水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因素,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明显的影响。
大雨会引起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地表形态严重变化。
在旱季,地表水流受到限制,往往会形成干流和支流的分枝结构;而在雨季,逐渐集水形成干流,形态平直、植被茂盛。
风也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因素,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很大的贡献。
风会扫走地表的细沙和土壤,形成风蚀作用,形成沙漠、沙丘、荒漠等地貌特征。
此外,温度和日照等气候因素也同样会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产生影响。
如常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会形成热带雨林,而较干燥的气候环境则会形成沙漠和荒漠。
三、水文系统水文系统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水文系统包括水文循环、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
例如,河流和湖泊是水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水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地表形态的塑造
侵 蚀
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海浪侵蚀 搬运
堆 积
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风力堆积
三角洲、冲积扇、 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沙丘、 沙丘、黄土高原 冰碛丘陵 沙滩 沉积岩
冰川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海浪堆积 固结成岩
A 风化 C 搬运 D 沉积
凹岸 a
凸岸 b
a
b
思考: 思考: 凹岸与凸岸相比, 凹岸与凸岸相比, 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凹岸
③成熟期: 成熟期: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槽 型 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洪积一冲积平原 1.洪积一冲积平原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B 侵蚀
E 固结成岩
瀑布 谷
流水侵蚀作用 喀 斯 特 地 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柱
冰川侵蚀作用
冲积平原 冲积扇 B
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
冰碛丘陵
概念(作用力) 概念(作用力) 岩层变形状况
褶 皱
实例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
垂直于地 垂直于地 球表面
岩层隆 岩层隆 起或凹 陷
喜马拉 雅山脉、 雅山脉、 东非大 裂谷、 裂谷、 同时存在、 大西洋 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影响、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台湾 相互渗透 海陆变迁 海峡
外力作用 风化
对地貌的影响 花岗岩球状风化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 风蚀蘑菇 冰斗、角锋、 型谷 冰斗、角锋、U型谷 海蚀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川因为体积庞大而流 动速度慢,冰的切割力强, 因此冰川流过的地区,就 会留下谷坡陡峭的U型谷。
三、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浆 岩
重 融 冷 凝
岩浆 沉积 岩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 岩
山岳有多种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褶皱
断层
四、褶皱山
• 褶曲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类型 (一般形态) 背斜 地 貌 岩层新 老关系 中老 翼新 中新 翼老
水平运动
垂 直 运 动
二者关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 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 十米,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米
世界山脉地形图
落基 山脉 阿尔卑斯 山脉
喜马拉 雅山脉
安第斯 山脉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火山的规模
规模大小不等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 顶部平 代表: 长白山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问题探究]: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 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 闻,火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沉积地貌
①山前形成冲积 扇②河流中下游 形成冲积平原和 河口三角洲
风 风蚀沟谷、风 ①搬走地表 力 蚀洼地 、戈壁、 沙尘、碎屑 作 裸岩荒漠 ②风速降低, 用 泥沙逐渐沉 积
①风沙堆积,形 成沙丘、沙垄 ②沙漠外缘黄土 堆积,如黄土高 原
高山冰川的源头通常都 是一个半圆形的洼地,这 种被冰川切割出来的地形, 称为冰斗。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力
地球 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出现高低起 伏,形成高 山、盆地
外力 太阳能
风化、侵蚀、 削低高山、 搬运、沉积、 填平洼地, 固结成岩作 使地表趋于 用。 平坦
先单击空白处6次 再单击返回按钮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有快有慢 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四)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修筑公路的原则: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复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 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山路十八弯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构造顶部缺失, 上覆岩层,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 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提示:先判 断背斜和向斜,再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 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3、作用速度 4、形成地貌
5、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挤压 ——巨大的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
地 壳 运 动
(主导因素) 张裂 ——裂谷或海洋
单击
抬升
垂直运动
高低起伏 海陆变迁
下沉
先单击箭头 再单击空白处6 次 后单击返回
地壳运动
分类
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岛弧;水 平断裂,形成裂 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实 例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东非大裂谷 华山 台湾海峡 汾河谷地
* 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
而成的锥形体。
侵蚀
搬运 堆积
冰川
生物
先单击空白处7 次 再单击箭头和链接字 单击下一页
四种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侵蚀地貌
流 水 作 用 ①冲刷坡面, 形成沟谷,例 如造成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 地貌②瀑布、 峡谷是最强烈 的表现
搬运与沉积
①搬运侵蚀 后的产物 ②流速降低, 泥沙逐渐沉 积
形态
地垒 岩体相对上升
地形
山岭或 高地 谷地或 低地
典型例子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渭 河平原
地堑
岩体相对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判断断层的依据: 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是否 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盆地的统称
常见形态: 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 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 (1)外貌景观的区别(2)地质构造的差异
比较褶皱与断层
构造 受力 名称 情况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图解
波状弯曲 高大的 岩层连续完 褶皱 挤压力 变形 褶皱山脉 整 挤压力 破裂并沿 岩层失去了 断层 或 破裂面有 块状山地 连续完整性 拉张力 明显位移
原始地貌 侵蚀地貌 山
谷
向上拱起
岭
地
谷
地
向斜
向下弯曲
山
岭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 、 断 块 山
华 山
垂直断层
水平断层
断层的基本形态 判断依据 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2、作用形式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外力减弱 或遇到障 碍物
沉积作用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 物质搬到低处堆积起来。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
动力 分类
风力
流水
风化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在水、冰川、空气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 等作用下,可从一地移到另一地方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