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d28ed74f77232f60dccca103.png)
古代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 古巴比伦、古印度。
长城
泰姬陵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古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整体像 个三角形。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古印度北 部。它是世界 上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南 麓是肥沃的恒河 河谷。 恒河以南是德干 高原。高原内部 多山且干燥。
印度是显著的 季风性气候。
印度的传统装
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 服,据传,纱丽已有五千多年 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 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 象。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 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 妇女的普通装束。“纱丽”是 一块长约6米、宽近2米的布料, 穿时配有叫“贝蒂果尔”的衬 裙和叫做“杰默帕尔”的紧身 胸衣裹在身上,露出两臂和腰 部。纱丽有各种质料,有纯棉、 化纤、真丝等。
夏季,季风从 西南带来潮湿 的空气,形成 降雨。 冬季,季风从 西北带来干燥 的冷空气。
古印度文明也发源于大河流域
像中国和埃及一样,印度 文明的发源地也在大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影响极 大,从喜马拉雅山脉一直绵延 到到阿拉伯海沿岸。古代印度 文明也称“印度河文明”。
印度的传统男装
印度南部男性着装以白色为主。 传统的男子服装上身为肥大过膝的长衫 “古尔达”,下穿“托蒂”,实际上就 是一块缠在腰间的布,通常为三四米长 的白棉布,也有麻质或丝质的,围裹在 腰间,下垂至膝或脚背,有的带滚边。 男子在家一般都穿这种传统服装,在部 分农村地区,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 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围住上身, 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 头上包头巾,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 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 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 毛。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与影响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4c2b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f.png)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与影响古印度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之一,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哲学和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在古印度的历史长河中,该文明经历了多次辉煌和衰败的循环,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
一、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印度文明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文明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城市文明之一,拥有精密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以及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
然而,由于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入侵的影响,哈拉帕文明逐渐衰落。
在哈拉帕文明之后,古印度出现了古代王国的崛起。
其中,摩揭陀王国是古印度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之一,它奠定了古印度的社会制度和行政管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王国诸如马哈拉斯特拉王国、弥勒园王国等相继兴起,古印度的文明逐渐发展。
二、古印度文明的影响1. 宗教与哲学古印度文明发展了众多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是古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它们的教义和信仰在印度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地的宗教和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文学与艺术古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成就而闻名。
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被视为印度文学的巅峰之作,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古印度还发展了精美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形式。
3. 数学和科学古印度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数书九章》是世界数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原理和方法,对后世的数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古印度还在天文学、医学和农业等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4. 社会体系与行政管理古印度的社会体系和行政管理结构对世界各地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印度社会的结构和秩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在印度及周边地区长期存在,并对后来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影响。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b1ea6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6.png)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即已开始在印度生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文明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文明介绍公元前3500年之后,农业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
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出现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先民开始使用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时代开始。
印度文明的中心渐次由西向东推进到恒河流域。
其后数百年间《梨俱吠陀》和其他吠陀经典问世,成为印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
吠陀文明为后来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学说并起纷呈,佛教和耆那教应运而生。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公元3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科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婆罗门教在这一时期经过改革演化为印度教。
公元10世纪之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并建立政权,印度古典文明开始衰落。
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国力臻于鼎盛。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
1947年8月15日,印度获得独立。
古老文明获得新生。
印度古代文明最显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
历史上,宗教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块。
印度教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伊斯兰教在建筑和绘画方面,都分别创造了众多传世艺术珍品。
因此,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古印度文明序言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奥而神奇,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
世界古代的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的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706a0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9.png)
世界古代的印度文明古老而辉煌的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绵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科学、艺术、文学和社会制度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等方面来探讨世界古代的印度文明。
一、历史印度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哈拉帕文明时期。
哈拉帕文明是古代印度最早的城市文明,其遗址发现于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边界附近。
哈拉帕人善于城市规划和建筑,他们建造了许多庞大的城市和精美的宫殿。
此外,他们还开发了先进的排水系统和街道布局,这些创新为后世的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
随着哈拉帕文明的衰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移居印度次大陆。
雅利安人是印欧语系的民族,他们带来了新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也为印度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雅利安人时期,印度的宗教思想和社会制度开始形成,并为后来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印度文化是世界上最多元化和古老的文化之一。
印度人民以热情好客和宗教信仰为标志,他们尊重各种宗教和信仰,建立了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
宗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等众多宗教信仰在印度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印度的宗教文化影响了整个南亚地区,甚至扩展到东南亚和其他地区。
印度文学也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古代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等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三、宗教印度是诞生佛教和印度教的重要地方。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一种宗教思想,它以释迦牟尼(佛陀)为中心,强调人的个人修行和达到解脱的境地。
佛教对印度以及全球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是印度社会和文化的核心。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信徒通常会通过奉献、祷告和修行来追求解脱和达到内心的平静。
四、艺术印度艺术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
印度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建筑都因其独特的形式和主题而闻名于世。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83d6f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c.png)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方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制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概述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哈拉帕文明,它是印度次大陆最早的城市化文明。
古印度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二、政治制度古印度社会主要由各个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相对独立,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主要形式。
君主是古印度社会的最高权威,但国家的治理也有赖于各级官员的协助。
古印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与官员共同管理,体现了相对分权的思想。
三、经济发展古印度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其粮食产量世界上屈指可数。
同时,古印度也是亚洲最早的贸易国家之一,与其他古代文明展开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古印度还以手工业和纺织业著称,出口的棉布在世界上广受欢迎。
四、社会结构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阶层,也被称为“吠舍罗”制度。
最高阶层是婆罗门,他们负责宗教和学问;其次是刹帝利,是统治者和军事精英;再次是维沙,居于中产阶级;最低阶层是苏达拉,主要是从事劳动的阶层。
吠舍罗制度对古印度社会的组织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宗教与哲学古印度特色鲜明的宗教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教和佛教是古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对世界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命运和个人责任的观念,佛教则强调慈悲、禅修和超越个人欲望。
六、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首先,古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他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零”的概念,并在几世纪前就掌握了高度精确的天文学知识。
这些对后世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古印度的文化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印度教和佛教传播到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信仰。
印度的文学、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古印度文明具体都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具体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3268f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f.png)
古印度文明具体都有哪些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那么该文明的具体体现都有哪些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印度文明,希望大家喜欢!古印度文明:畜耕施肥灌溉古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养活众多的人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印度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也正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
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繁荣的农业经济。
其实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居民就已经开始了种植业。
在哈拉巴文化时期,农牧业生产都很发达。
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城镇遗址中,发现了规模不小的谷仓。
那时人们已经发明畜耕,人们饲养了水牛、耕牛、山羊、绵羊、猪、狗和象等动物。
而且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造的锄头和镰刀。
农作物品种也非常丰富,有小麦、大麦、水稻、豌豆、甜瓜、枣椰、棉花和胡麻等。
在吠陀时代,他们懂得了畜耕、人工灌溉和施肥。
到了吠陀时代后期,铁器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相对统一的孔雀王朝,政府设有高级官吏管理全国的水利事业,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到封建社会以后,即曷利沙帝国时期,古印度农业生产的水平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封建社会过于漫长,古印度虽然造了成熟的自然农业经济,最终也没有从内部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到后来,印度农业发展越来越缓慢,变得越来越落后了。
但是,古印度的农业仍然构成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古印度文明:千年铁柱在哈拉巴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广泛地使用铜或青铜制造的斧、锯、凿、锄、鱼钩、剑、矛头、匕首、箭镞等工具和兵器。
大量出土的兵器和生产工具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锻打、铸造和焊接等技术,而且可能已经应用了熔模铸法(一种精密铸造工艺)。
到了吠陀时代,古印度人已经能炼钢了,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还向亚历山大出口过约3吨的钢材。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692457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b.png)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
1700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头足动物时代:
此阶段又称为早古代文明,特征是古印度人以游牧为主,囤积粮食、
畜牧业发达,世居在河流谷地,发现了第一把石斧。
随后,印度马雅文明
开始出现,其文明以马雅河流、活动棚居、民俗活动为主,建立了复杂的
社会制度,发明了早期的铜器、石镐、刻痕陶瓷等,如公元前2600至公
元前1800年的马雅文明时期以及河谷文明时期,它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古婆罗门时代:
此时期,古印度文明出现了社会分层特征,印度社会出现婆罗门、梵
文等社会宗教,出现有记载的语言文字,如梵文,同时也出现了相对完善
的政治体系,如梵帝国、摩尼王朝等。
此阶段,古印度文明又称为印度文
明的先导时期,古印度文明的精神世界被梵经、摩尼经所构成,梵文把印
度文明教义写成书本,成为比较完善的社会、宗教、历史知识的记录体系。
三、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20年:秦代与摩尼王朝时代:
此阶段,古印度又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指的是恒河流域与比婆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aa79904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8.png)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西汉时称之为“身毒”,东汉时称之为“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以后始称之为印度。
从地理上说,古代印度与现在说的印度次大陆相当,包括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发源于中国境内冈底斯山脉的印度河,在众多的支流汇聚中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越巴基斯坦的领土,注入阿拉伯海;这里气候干燥,在河谷不远处就有沙漠。
东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丛中,它的条条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次大陆东北部,在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和恒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印度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已形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
这种文明的遗址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哈拉巴,故称之为“哈拉巴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在公元前7000年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那两座城市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根据考证得知,哈拉巴文明自那以后便一面向内陆,一面在阿拉伯海沿岸传播开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垦贫瘠的平原,并构筑河堤来保护城市,用以抵挡捉摸不定的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
作为存在着强大中央政府的明显证据,哈拉巴的城镇都是按照同一种周密设计用城墙围成的居住区,城内有整齐的街道和街区、粮仓、下水道,以及所有其他的文明设施。
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
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
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
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e256934bcd126fff7050bc5.png)
四、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 背景: 前6世纪社会成员的分化与新旧势力
的消长,导致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进 而形成诸多思想流派抑或思潮,其共同 倾向是挑战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和婆罗门 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神圣地位。 ◎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约前563-486年), 尼泊尔,刹帝利种姓, 29岁出家,36岁得道成佛, 80岁进入涅磐。
六、成道
太子于菩提树下 摄心端坐,勇猛 精进,终于第四 十九日之上半夜 悟四谛理,中半 夜悟十二因缘, 下半夜目睹明星, 证无上正等正觉
七、说法
世尊感于众生迷失 本觉,沉沦苦海, 故于成道后,游历 四方,化导群伦,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 回归本觉、离苦得 乐。 终其一生,说 法四十九年,谈经 三百余会,所度有 情,其数无量。
印度苦行僧在菩提树下修行 /泡在恒河里
印度苦行僧常以“苦行”的方式来追求“真知”。印度苦行僧 头发20年不剪 意味为信仰献身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 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僧侣贵族),双臂变为刹帝利(王族官吏、 双腿变为吠舍(一般公社成员),两脚则变为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种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历史上,为什么 国家难于统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种姓制度是重要原 因之一。
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具有超稳定性,因为职业是固定的, 等级是固定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是固定的,经济关系也是 固定的。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改朝换代和外族入侵 的事件,但都未能触动种姓制度。
印度北部与中亚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 间的相互影响。
文化的统一性,在这块地域上产生了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的 文化,十分独特,也十分有生命力。
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进程和遗产
![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进程和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f63cb85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d.png)
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进程和遗产古代印度文明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它的历史进程虽然漫长复杂,但却极具观赏性和思考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进程和遗产。
一、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进程1. 印度教文明的兴起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地区兴起一种新的文化,即维达文化。
这也标志着古代印度文明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和哲学著作,如《吠舍经》、《奥义书》等,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吠舍经典”。
它们构成了印度教的经典,成为了印度人信仰和生活的指南。
2. 孟加拉古国的崛起公元前6世纪,孟加拉地区的迦毗罗卫国崛起,开始了孟加拉地区的主宰时代。
在这个时期,孟加拉的文化和艺术也开始繁荣发展,如雕塑、绘画、音乐等。
此外,在这个时期,孟加拉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孟加拉的经济特色。
3. 婆罗门王朝的建立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灭亡后,一支名为马利雅的民族开始在印度南部崛起。
在这个时期,婆罗门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印度南部的统一。
在婆罗门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南部的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4. 佛教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出生在印度尼泊尔地区。
公元前5世纪,佛教开始在印度本土流传。
佛教的兴起,为印度的文化和宗教思想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它推崇的是心灵的清净和道德的修养。
5. 克罗沙战争公元前4世纪后期,克罗沙国王阿历山大一世入侵印度,发生了克罗沙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发扬了其极为出色的军事和技术能力,同时,对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印度文明的遗产1. 印度教文化印度教文化是印度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它凝聚了印度人民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它强调生命的神圣性,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内在的自由和尊严,提倡“八苦”,即正道、问题、群集、师傅、地位、得罪、痛苦和死亡,以帮助人们获得更高的生命境界。
2. 孟加拉文化孟加拉文化是印度古代文明的又一重要遗产,其中包括了音乐、雕塑、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品,还有孟加拉地区独特的技术和手艺,如植绒、手绣、手工编织等。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大全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0f85f7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2.png)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大全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它创造了丰富神奇又辉煌灿烂的文明,并对亚洲各国或多或少都产生过影响。
此外,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诞生于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古印度文明到底起源何处?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希望你喜欢。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
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印度文明的特点经济以农为主,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工商业比较发达。
政治德里苏丹国之前的各个阶段,国家政体都是中央集权制,上古时期的共和制小邦到笈多帝国时已不存在。
南印度的朱罗王国有较完备的行政制度和税收机关,各行政区还存在人民会议。
德里苏丹国时,苏丹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他是国家首脑和伊斯兰教教长,也是国家武装的最高统帅,是君权和神权二位一体。
苏丹在名义上仍奉阿拉伯哈里发为宗主,继位后要得到哈里发的封号,发行的货币要铸上哈里发的名字,但实际上完全独立,不受节制。
苏丹有一支以骑兵为骨干的庞大常备军。
中央设部,各部有大臣,大臣之上为首席大臣,称维齐尔(宰相),辅佐苏丹。
全国设23个行省,苏丹任命总督统治各省。
公社仍为基层政权组织,村长大多由印度教徒担任。
上层人物都是伊斯兰教教徒,出身于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军事贵族家族,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务均由他们充任。
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做低级官吏。
莫卧尔时的文武百官实行统一的军衔制度,竟多达33个级别。
封建制度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印度,农村公社仍然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但奴隶制已走到尽头,出现了早期封建关系的萌芽。
笈多王朝的国王无条件地将土地、民户和耕牛封赠给官僚、贵族、僧侣和寺院,并发给铜牌赐地证书,受封者成为封建主,而被封赐给贵族和寺院的民户,则成了封建依附农民,他们必须向封建主交纳租税并服劳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b2df8a7201f69e31433294de.png)
• 5)佛教的传播
返回
•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 • 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 ,又传入缅甸 、泰国 、 柬埔寨、 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 老挝等国。——小乘佛教为主,南传佛教 老挝等国。 小乘佛教为主, 小乘佛教为主 • 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 再由中国传入朝鲜、 日本 、 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 越南等国。——大乘佛教为主,北传佛教。 越南等国。 大乘佛教为主,北传佛教。 大乘佛教为主
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600-400年 亦称早期佛教时代。中心东移恒河流域, 前600-400年。亦称早期佛教时代。中心东移恒河流域,可能与波斯 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而形成的压力有关。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 16国 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而形成的压力有关。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国,类 似于春秋战国时代。 似于春秋战国时代。 至前5世纪,亚欧大陆的“轴心时代”——希腊 中国、 希腊、 前6至前5世纪,亚欧大陆的“轴心时代”——希腊、中国、波斯和印 思想异常活跃,群雄角逐,异说纷呈,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度,思想异常活跃,群雄角逐,异说纷呈,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 治家、哲学家,为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治家、哲学家,为人类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中世纪的印度王朝:笈多王朝—戒日帝国—德里苏 中世纪的印度王朝:笈多王朝—戒日帝国— 丹—莫卧儿帝国
• 2、孔雀帝国的制度——考底利耶:《政事论》 • 3、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 1)第一次结集,阿难口诵负的教义和戒律。 第一次结集,阿难口诵负的教义和戒律。 • 2)佛祖创立佛教一百年后,第二次结集,讨论如 佛祖创立佛教一百年后,第二次结集, 何遵守戒律的问题,发生分裂,分为“上座部” 何遵守戒律的问题,发生分裂,分为“上座部”和 大众部” 称为“部派佛教” “大众部”,称为“部派佛教”。 • 3)阿育王弘扬圣法,皈依佛教(pp.217-218)。 阿育王弘扬圣法,皈依佛教(pp.217-218)。 • 第三次结集,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戒律, 第三次结集,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戒律, 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说。 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说。 • 向中亚四国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向中亚四国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bb5500f0f61fb7360b4c6592.png)
婆罗门教
• 是印度古代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 “吠陀”有知识、学问的意思。他们认为, 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出于神的意志,是天 经地义的。主张“轮回报业”说,人生是 一种轮回转世的循环。宣扬凡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者来生可以升为较高种姓,否则 比将降为较低等级的种姓,甚至畜生。 • 教义:要人们忍受人世间的一切痛苦,逆 来顺受,不做反抗,从而成为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工具。
圣牛之印
• 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也是古印度 进入文明的标志,这种文字刻在陶器和金 属制品上。在第一枚印章文字于19世纪中 叶在哈帕拉出土之后,相机又在哈帕拉和 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了近3万枚类似的印章。 • “圣牛之印”印章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遗址, 上面刻有一头公牛。今天,牛在印度被视 为圣牛。
佛教
• • • • • • •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基本教义:四谛说 苦谛:世界上充满着痛苦 集谛:探讨造成痛苦的原因 灭谛: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 道谛:阐明进入理想的无苦境界所应遵循 的方法和途径
佛教在古代印度所起到的作用
• 积极:主张众生平等,提倡各个种姓都可 以参加宗教活动,这对把首陀罗排除在外 的婆罗门教具有进步意义,其作用是积极 的。 • 消极:佛教所说的平等绝非世俗生活上的 平等,其指的是在宗教领域内的平等,它 引导人们脱离现实社会,打到虚无缥缈的 涅槃境界,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要他 们安于现状,不去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 迫,起了麻醉人民斗志的消极作用。 • 其实质是代表了统治阶级利益。
种姓制度
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思为颜色、 品质。 它是在雅利安人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 产生的,雅利安人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称 为“达萨”意思为“敌人”也指奴隶。根 据肤色划分居民等级是种姓制度的起源。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 段,随着社会经济与劳动分工的发展,雅 利安人内部出现贫富分化,出现了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瓦尔那集团,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cd0011a5dd3383c4bb4cd26b.png)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8月印度 独立。
文明孕育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南亚次大 陆、印度半岛位于赤道以北,北回归线以 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森林气候区 。这里终年气温偏高,雨量充沛,北部地 区河流交错,灌溉出无比广阔肥沃的土地 。这里,各种热带植物丛生,花繁果茂,大 部分地区宜于谷物生长。良好的农耕自 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印 度河流域文明在这基础上产生了。在公 元前30世纪上半叶,这里的居民创造出丝 毫不逊色于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的南亚 次大陆早期文明。
: 舞 王 湿 婆 ( 青 铜 雕 像 )
印度历史上最混乱 的群雄割据时代
◆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1757) 伊斯兰教文化的入 侵,遭到印度教文 化的顽强抗拒 次大陆的矛盾复杂 化,社会发展受到 阻碍
左图: 莫卧儿帝国在印度的扩张
18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
17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
印度文明(南亚地形图)
2、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
◆印度河文明 ◆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 元7世纪 )。又称吠陀文明。 ◆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206年) ◆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年-1757年) ——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
◆印度河文明
前3000年-前1800年, 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 1922年发现,遗址 200多处。盛期:250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帕 古代世界面积 最广阔的青铜文化
◆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
1400年-公元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纪 )
该文明是雅利安入
侵者的文化和印度 ◆ 土著文化的混合 为印度文明的发展 定下结构性的基调
4.古代印度文明
![4.古代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138c7b233169a4517723a3de.png)
第一节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主要历史线索:公元前1500年上溯为哈拉巴文化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次大陆,种姓制度逐渐形成。
公元前300年左右,孔雀王朝建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佛教盛行开来。
公元300年左右,笈多帝国建立,到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代,笈多王朝势力一度达到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达腊和爪哇等地。
11世纪时,伊斯兰开始对印度的征服,1206年,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德里苏丹国。
公元1500年左右,蒙古人后裔的莫卧尔王朝建立。
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登陆印度,标志着欧洲人染指印度次大陆的开始。
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一)主要知识点1、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
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2、目前大体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
(二)名词解释1、哈拉巴文化:南亚次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1700年),1921年由考古学家最早发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而得名。
以后又在其他地区陆续发现250多处类似文化,通称为“哈拉巴文化”。
该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
城市是该文化的重要特色,已发现的有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等,估计已形成城市国家。
该文化的创造者尚不清楚,可能是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居民达罗毗荼人。
对于该文化衰亡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尚待进一步解决。
2、摩亨佐·达罗:古印度哈拉巴文化遗迹之一,位于现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是哈拉巴文化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从中可以了解到哈拉巴文化城市结构的特征,城市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城市规划良好;现代学者估计其人口约为35 000人,从城市建筑物的大小推断当时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差异;应该已经形成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农村组合而成的城市国家。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3b9f2e8bb9d528ea81c779e1.png)
3、种姓制度构成 四大种姓制度的阶级构成与各自的权利、义务。 人祖布鲁沙 祭祀牺牲
4、 种姓的差异(最主要特征): 婚姻(内婚制) 职业(世袭)。 高级种姓为保持纯洁而不接受低级种姓的“不洁”的食物。 对于四种姓而言, 贱民则是极度污秽的“不可接触者”。 据《佛本生经》,婆罗门种姓一人在旅行时因饥饿难忍而接 受贱民的食物, 后悔恨而死。
⑶评早期佛教 1、佛教的社会基础。城市市民中以大商人 吠舍为代表的新兴富有阶级,他们是支持 佛教的最积极力量;其次是刹帝利种姓为 代表的新兴官职贵族,他们是支持佛教的 最有力力量。 2、早期佛教的积极作用。 早期佛教在反 对婆罗门教和反对婆罗门种姓享有特权以 ⑶ 及反对旧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 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11岁费尔干纳小国,1分钟5个敌人2天飞驰160英里
莫卧尔王朝是最伟大的一个王朝,它开创了印度次大陆政治统一和 封建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四、种姓制度 1、 起源 征服与种族的对立。 雅利安人种姓/达萨种姓。 (早期吠陀时代肤色的差异) 2、 演变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源于内部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工) (后期吠陀时代的诸多差异) →亚种姓(阇提)与贱民(旃 荼罗)。 (孔雀王朝)
三、衰落 印度河文明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彻底衰落了。 哈拉巴文明衰落后,印度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三、古代印度的历史 1、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 ◎ 雅利安人的到来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南俄草 原→中亚→印度, 属于印欧语系。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 年(1100年)。雅利安人来到了印 度河流域,定居于今天的巴基斯 坦和印度西北部,创造了以吠陀 为经典的吠陀文化。
消极影响: 1、巩固婆罗门教祭司在国家事务中的统治地位; 2、维护种姓制度和特权阶层的利益。
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fb8ca6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4.png)
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印度是拥有世界上最悠久历史和文明之一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这个古老的国家承载着许多世界级的古代文明遗址,见证了它丰富多样的文化、哲学和宗教传统。
本文将带领读者了解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探索其独特之处。
一、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当时印度次大陆上居住着一系列不同的部落。
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著名的哈拉帕文明和莫亚文明,这些文明中的杰出城市如哈拉帕和莫亚,以其精细的城市规划和先进的排水系统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代城市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文明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古代印度的历史王朝在古代印度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伟大的王朝和帝国。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莫卧儿帝国、孔雀王朝、玛扎布王朝等。
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例如,莫卧儿帝国的创建者巴布尔将波斯和印度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莫卧儿文化,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印度是世界上几大宗教的起源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有印度教和佛教。
印度教主要崇拜多神,信奉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的概念。
佛教则由佛陀创立,倡导戒律、慈悲和智慧。
这两个宗教对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印度社会的典范。
四、印度古代文学与艺术印度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学和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古代,梵文成为印度的主要文学语言,一些重要的经典文献如《摩诃婆罗多》、《古兰经》等问世。
印度的古代建筑也非常壮观,著名的吉尔吉特金寺、泰姬陵等便是印度古代建筑杰作的典范。
五、现代印度的文化传承尽管印度在历史上经历了数个王朝和帝国的更迭,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仍对现代印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印度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文化习俗,如印度教祭祀、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
另外,印度的电影产业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剧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印度文化的重要象征。
古印度文明发展
![古印度文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2c85d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3.png)
古印度宗教与哲学
1 古印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宗教和 哲学的多样性
2 印度教是古印度文明的主要宗教,其信 仰体系包括吠陀经、摩尼经等
3 此外,古印度哲学也具有多样性,包括 佛教、耆那教等不同的哲学体系
4 这些宗教和哲学思想对印度的文化和社 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印度科学与技 术
PART 5
它不仅影响了印度次大陆的历 史和文化,也对世界文明产生 了重要影响
然而,尽管如此,古印度文明 的影响仍然深远
例如,古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 想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而 古印度的数学和医学思想也对 现代科学和技术产生了影响
7
结论
PART 7
结论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人类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汇报人:XXXX
度河流域
2
3
古印度文明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文明,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古印度文明的起 源与背景
PART 2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背景
1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
明
2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始发 展农业,并逐渐形成了复
杂的城市文明
3
古印度文明的背景还包括 宗教、哲学、数学、医学 和天文学等方面的早期发
尽管古印度文明已经衰落,但 其影响仍然深远
通过对古印度文明的研究,我 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和 文化的多样性,并从中汲取智 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8
古印度文明的遗 产
PART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印度文明的遗产
古印度文明留下了丰富 的遗产,包括建筑、雕 塑、绘画和手工艺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吠陀
❖ 四大吠陀:《梨俱吠陀》《耶柔吠陀》 《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
❖ 吠陀时代的神: 因陀罗、苏利耶、阿耆尼、伐由、苏摩…
创世颂:种姓的源头与宇宙的创造
婆罗门是他的嘴, 两臂成为罗舍尼耶, 他的两腿就是吠舍, 从两足生出首陀罗。
月亮由其心意产生, 太阳由两眼产生,
由嘴生出因陀罗和阿耆尼, 由呼吸产生风。
印度传统中把《摩》称为“历史”, 称《罗》为“最初的诗”。
❖ 作者:《摩诃婆罗多》作者相传是毗耶娑,意译 为广博仙人;又名岛生黑仙人。《罗摩衍那》相 传作者是跋弥(瓦尔米基),意译为蚁垤仙人。
• 诗体:输洛迦体。每颂即一节诗,共32个音节, 分两行排列,作四句吟唱。
• 篇幅:《摩》10万颂,即20万行;《罗》2.4万 颂,即4.8万行。 《摩》和《罗》的篇幅是荷马史诗的8倍, 《圣经》的3倍。《摩》是世界上已有完整写本 的最长的史诗 。
《罗摩衍那》- “罗摩的漫游”
十车王、罗摩、悉多、婆 罗多、 罗什曼那、王妃 吉迦伊、十首魔王罗波那、 神猴哈努曼
王位之争,森林流放, 悉多被劫,神猴相助, 楞伽大战,凯旋回国。
少
罗
年
摩
罗
与
摩
悉
降
多
妖
驼背女奴进谗言
哈
奴
悉
曼
多
拜
被
见
劫
罗
摩
成就与地位
恢宏的结构与绚烂的想象
印度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印度宗教与哲学经典
古印度文明
❖ 2500BC,印度河文明成熟,达罗毗荼人创 制象形文字,但其文化湮没不闻。
1500BC,中亚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雅利安文化与 达罗毗荼文化融合,成就了目前我们所知的古印 度文化与文学。
北欧日耳曼人 西欧凯尔特人
雅利安人
南欧 希腊、拉丁人
西亚伊朗人
南亚印度人
阿育王
(约前273—前232)
《摩诃婆罗多》 “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 般度族 :般度五子(坚战、怖军、 阿周那、无种、偕天)
• 俱卢族 :持国百子(长子难敌)
王位之争,国土分裂,赌博骗局, 森林流放,俱卢大战,解脱升天。
般
阿周那
度
五
子
被
流
放
黑公主受辱
插话故事
❖ 《薄伽梵歌》 ❖ 《那罗传》 ❖ 《莎维德丽》 ❖ 《沙恭达罗》
象老鹰向天上飞起, 两翅膀对大地扑腾; 我照样扑住你的心,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象太阳环着天和地, 迅速绕着走不停; 我也环绕你的心,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史诗时代三大神
毗湿奴
大梵天
湿婆
• 时代:《摩诃婆罗多》1000BC出现雏形,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之 间。《罗摩衍那》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至公元2世纪之间。
由脐生出了太空, 由头出现了天。 地由两足,四方由耳, 这样造出了世界。
因陀罗颂
这聪颖的首席神刚一出世, 就以强力胜超众神; 在他英勇无畏的威慑力前, 天地两界震颤,他就是因陀罗神。
谁使颤动的大地稳固, 谁使晃动的山岳宁静, 谁测量了广阔的空界, 支撑了苍天,他就是因陀罗神。
相思咒
象藤萝环抱大树, 把大树抱得紧紧; 要你照样紧抱我, 要你爱我,永不离分。
天பைடு நூலகம்
核心思想
神 与
阿
修
瑜伽
罗 的
战
正法与非法的斗争
斗
最高精神追求:梵我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