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合集下载

县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

县医院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

白沙县人民医院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有关制度
重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国家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

医院在提倡科学诊疗的基础上应尊重少数民族患者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尊重人权的体现。

本规定旨在医院范围内进一步改善从事与医疗救护工作相关人员的行为。

一、不同民族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以尊重的权利。

在医疗服务中,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做到:尊重患者的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语言,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二、遇到少数民族患者,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无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三、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家属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医院不得干涉。

当少数民族患者希望医院提供帮助时,医院应积极与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殡葬服务部门取得联系,不强迫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实行火葬。

四、尊重外籍人士的宗教信仰自由。

在特需诊疗部的诊疗过程中,要做到友好、礼貌和谨慎,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病人的稳私,了解和遵守国际礼仪以及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展现中华礼仪之邦医务人员的良好风貌。

五、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民族团结建立在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基础上。

对有意歪曲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人和事,情节严重的医院将追究其责任。

白沙县人民医院
二0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医院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及措施(标准版)

医院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及措施(标准版)

医院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及措施(标准版)医院是一个公共场所,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非常重要。

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对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需求和期望。

医院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提供一个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友好环境。

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不同民族及地域的人群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这些习俗和价值观念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

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基本权利,但不同民族的人在追求健康的方法和理念上有所不同。

一些特有的民族习俗和习惯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二、尊重宗教信仰制度的重要性宗教信仰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观念的来源。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更是人们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不同宗教有着不同的仪式和传统,这些仪式和传统要求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特定的宗教活动。

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遵守宗教信仰制度的规定,如禁食、禁欲、念经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宗教信仰,医院应该提供相应的方便和支持。

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措施1. 提供文化敏感的人员培训:医院应该培养文化敏感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 提供翻译和传统医学服务:医院应聘用专业的翻译人员,以确保语言不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也可以提供传统医学服务,满足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法和草药的需求。

3. 设立文化敏感病区:医院可以根据不同民族的需求设立文化敏感病区,提供特定的食物、住宿和医疗设施。

4. 尊重患者的宗教仪式:医院应为宗教信仰患者提供带有宗教特色的空间,以便他们进行宗教仪式和祈祷。

此外,医院还可以提供对宗教仪式有所要求的特殊饮食等服务。

5. 鼓励医务人员了解和尊重患者的文化习俗:医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认真学习,遵照实施。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化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中化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三甲医院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管理制度为了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权益指患者在就医期间所拥有的而且能够行使的权利和应该享受的利益。

患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人格尊重权、平等医疗权、知情同意权、保密及隐私权、医疗自主选择权、对医疗服务的选择及监督权、监督维护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等。

二、医务人员应当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人格尊重权:(1)凡患者不分性别、国籍、民族、信仰、社会地位和病情轻重,都有权受到礼貌周到、耐心细致、合理连续的诊治;不得歧视、遗弃、侮辱等。

尤其是对严重缺陷、残疾者以及性病、艾滋病患者,更应当注意其人格权的保护。

(2)有权享受安全有效的诊治,凡病情需要,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护理条件都有权获得。

(3)有权要求清洁、安静的医疗环境,并有权知道经管医师及护士的姓名。

(4)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在客观条件允许和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充分配合,尽量满足。

2、平等医疗权:患者在医疗中都享有得到基本的、合理的诊治和护理的权利,在医务人员面前,患者是平等的。

医务人员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

医院不得拒绝患者的求医,并应提供与医院等级相适应的医疗服务;在条件不具备时,医院应依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对患者提供评估、紧急医疗措施及转院。

3、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严格遵守我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有关规定,履行义务。

4、保密及隐私权: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保密及隐私权,严格遵守我院《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履行医务。

5、医疗自主选择权:(1)患者有权自主选择到任何一家合法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

(2)患者在任何医疗处置或治疗前,医师应告知其有关的详情:包括目的、危险性、预后及其它可选择的方法等,以帮助患者做出决定。

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一、宪法保障国家宪法是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最高法律,应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尊重各民族的习惯传统。

同时,宪法还应规定国家各级机关必须遵守和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立法保护国家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益。

这些法律应明确规定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歧视和迫害。

同时,还应保护各民族的习惯传统,禁止破坏、侵犯或歧视任何民族的习俗。

三、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应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宗教管理制度,确保宗教活动在法律框架内开展。

政府应依法管理宗教组织的登记、宗教人士的任命和教职资格的认定等事务,同时保障信教公民的正当权益。

四、保护少数民族习惯传统国家应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的习惯传统,通过立法、行政措施等多种方式,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等习惯传统的传承发展。

五、鼓励宗教交流与融合国家应鼓励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通过开展宗教对话、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增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

六、宗教教育保护国家应加强对宗教教育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宗教教育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府可以设立宗教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宗教教育事务,加强宗教教育师资培训,维护宗教教育的质量和正常开展。

七、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国家应加强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打击,制定相应法律和措施,严禁宗教极端主义组织的存在和活动。

同时,要增强宗教信仰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辨别能力,提高他们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抵制识别能力。

八、加强宗教领域的外交合作综上所述,制定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是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和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些制度和措施应包括立法保护、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少数民族习惯传统、鼓励宗教交流与融合、宗教教育保护、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加强宗教领域的外交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力实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目标,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的相关规定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的相关规定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的相关规定
1.病人入院时,由护士询问病人的宗教信仰和特殊饮食偏好情况,并在护理入院评估单上记录,以体现医院对病人价值观和信仰的尊重。

2.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3.对于有特殊饮食偏好的病人,由医生联系营养师给予相应适当的饮食。

4.医教科备有一份清单,列出可供联系的、能为病人提供一定宗教/精神支持的宗教人士的名单及联系电话,以备必要时联系。

5.当病人及其家属有宗教/精神方面的需求时,护士告知获取宗教服务的方式。

必要时,由护士长联系医教科,由后者安排协助牧师、法师、或其他被授权进行宗教活动的人士、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有关宗教活动。

6.在为病人提供宗教/精神服务时,不影响他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医疗卫生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社会,其人口中会存在来自不同民族和宗教背景的人群。

因此,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必须要建立起一种制度,能够尊重并满足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和照护。

首先,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例如饮食习惯、服饰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在医疗服务中,医护人员应该了解这些习惯并尊重他们。

他们可以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来了解患者的习惯,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饮食方面,一些宗教信仰要求禁食一些食物,医护人员应该尊重这些信仰,并提供合适的饮食选择。

此外,在服饰方面,医疗机构可以考虑提供一些文化适应性的服装供患者选择,以使他们感到舒适和尊重。

此外,建立一个支持和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指南,明确规定医护人员应如何尊重并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包括培训医护人员,使他们了解不同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文化和信仰,并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建立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和关注度。

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仅符合道德伦理,而且也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一个能够尊重并满足患者的需求的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包容和谐的医疗卫生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制度,确保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能够得到尊重和满足。

威信县人民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及措施

威信县人民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及措施

威信县人民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制度及措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因此,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做到:
1、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

对待病人不分民族、职业、外貌、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2、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影响其他患者时应为患者的宗教信仰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

3、入院时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了解有什么忌讳。

4、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

5、关注患者的生活细节,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

6、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向患者了解饮食方面的习惯和要求。

7、尊重病人的丧葬习俗,协助联系有关事宜。

8、医务人员应围绕疾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通过各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患者的诊疗,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的良好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宣传资料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宣传资料

尊重患者的民族习惯及宗教信仰及不同患者的不同习惯1.尊重患者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的语言,忌以患者的身体缺陷当笑料,更不能广为传播。

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需求,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尊重患者的民俗习惯。

如果患者是少数民族,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3.医疗护理过程中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禁忌,基督教病人忌讳星期五和十三,因此在安排特殊治疗或手术日时,应加以考虑。

4.在提倡科学诊疗的基础上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允许和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如:伊斯兰教在祷告期间避免安排治疗与护理。

5.了解并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

比如,佛教规定出家的僧人要吃素,禁食大蒜、大葱、韭菜等有异味的蔬菜和肉蛋等“荤腥”。

伊斯兰教在饮食上忌食自死的动物、动物的血、猪肉和不以安拉名义宰杀的任何可食动物。

基督教也规定不能把动物的血作为食物。

不同患者的不同习惯1、华南地区的饮食特点:华南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及港澳地区。

由于“花草虫鱼,可为上菜;飞禽走兽,皆成佳肴”,所以该地区居民几乎不忌嘴,食性普遍偏杂。

在膳食结构中,每天必食新鲜蔬菜;水产品所占比重较高,尤为喜爱淡水鱼品和生猛海鲜;饮食开支大,烹调审美能力亦强。

由于早起晚睡、午眠和生活节奏紧张,不少人有喝早茶与吃夜宵的习惯,一日三至五餐。

这一带“吃”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意义,是人们调剂生活、社会交际的重要媒介。

它不仅体现人与人之间情感,有时还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2、华北地区的饮食特点:华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民风俭朴,饮食不尚奢华,讲求实惠。

多数地区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小麦与杂粮兼吃,偶有稻米;馒头、面条、玉米粥、烙饼、素饺子、窝窝头,是其常餐。

3、朝鲜族的饮食特点: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

他们喜食米饭,善做米饭。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第一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认真学习,遵照实施。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未能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医院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一)加强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关政策法规、基础知识宣传,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设置相关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专题学习培训。

(二)首诊医师和经治医师病史询问时,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主动询问患者需求,了解生活和饮食禁忌,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三)患者人院时,责任护士询问患者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了解特殊饮食偏好,在院评估单上记录,通知营养科、食堂等提供适宜饮食。

(四)患者在院期间进行国家法律允许的民族和宗教活动,医务人员给予尊重,条件许可时主动提供相应服务,不得围观、嘲笑、歧视。

患者民族和宗教活动如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就医,医务人员耐心劝导,注意方式方法,免简单粗暴,防止引发纠纷问题。

医务人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医务人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医务人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 对待患者不分民族、职业、外貌、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实施医疗行为应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为前提。

2. 患者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

3. 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原则下得到尊重。

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禁忌,询问患者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

4. 医院应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

5. 临床科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知识要点培训,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禁忌。

6. 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不得嘲笑、歧视和在公共场所议论。

7. 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经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应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第一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认真学习,遵照实施。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标准范本

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6239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标准范本In the collective, in order to make all behaviors ha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l people abide by the unified norms, so that each group can play the highest role and create the maximum value.(管理规范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标准范本使用指南:本管理规范文件适合在集体中为使所有行为都有章可偱,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统一的规范,最终创造高效公平公开的的环境,使每个小组发挥的作用最高值与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文件可用word 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第一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认真学习,遵照实施。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

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

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制度为维护患者合法权益,让所有就诊患者诊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诊治,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合法权益在就诊各环节得到体现,根据《医师执业法》、《侵权责任法》、原卫生部《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维护患者享有人格尊重权与平等医疗权(一)患者的人格尊重权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不能因年龄、病种、社会地位、国籍、民族、信仰、病情轻重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受到歧视或不公正待遇,患者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

平等医疗权是指任何患者诊治时都有权得到与就诊医院等级相适应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二)医院对所有患者应提供与二级医院相适应的热情优质的医疗服务。

患者尤其是急诊患者有得到及时医疗救治的权利。

除特殊情况外(如确诊传染病患者),不得拒绝患者的就医。

因设备及技术水平条件所限,无法提供适当医疗的,应向患者或其监护人、近亲属详细说明,并建议转诊。

(三)患者有权利获得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医师应告诉患者有关其出院后或治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如有需要也应告诉患者复诊、复查的具体时间。

(四)医务人员应当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操作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操作前要向患者解释,操作后要感谢患者的配合;医务人员应当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切忌增加患者负担,同时要恪守医德。

(五)在门诊大厅设立:(1)服务台,提供导诊、分诊、预约挂号、轮椅推车及各类咨询服务;(2)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动态公示常用检查项目名称及价格;(3)设立门诊专家及专科门诊时间一览表和患者就诊流程;(4)公布医院投诉电话,诊区指示牌等标示明确,方便患者就医。

各科室应制作比较醒目的医师、护士介绍栏,使患者来院就诊时能得到他们认为最满意的医护人员为自己服务。

二、医师应维护和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一)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医疗费用、疾病诊断、接受的治疗及其效果、特殊检查、使用贵重药品或其他特殊治疗,有权知道全部真实情况。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制度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制度

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制度
一、基本规则
(一)患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应该得到尊重。

(二)不在公共场合或向无关人员谈论患者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等。

(三)保管好患者的病历,除医务人员及医疗质量监管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的病历。

(四)因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病案室同意后方可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五)妥善保管各种实验记录,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患者个人信息。

二、实施办法
(一)坚持开展全院职工的人文教育,切实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尊重患者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做到态度严肃认真、言语得体规范,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
请家属及其他陪客回避,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取得患者理解配合。

不在患者面前讨论与患者无关的病情,或取笑他人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等。

(三)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询问患者的宗教信仰和特殊饮食偏好情况,并在护理入院评估单上记录,以体现医院对患者价值观和信仰的尊重。

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对治疗过程和患者反映的影响。

(四)对于有特殊饮食偏好的患者,由责任护士通知营养科,由后者提供特配饮食。

宗教信仰规定

宗教信仰规定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资料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对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能有所了解(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未能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规定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贯彻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在医疗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诊治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认真学习,遵照实施。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第五十三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条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未能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有下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之一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利用会道门、封建迷信手段,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骗取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七条社会团体包括宗教团体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以尊重的权利。

在医疗服务中,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做到:尊重患者的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的语言,忌以患者的身体缺陷当笑料,更不能广为传播。

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如果患者是少数民族,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风俗习惯,有什么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

二、认识、分析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有益于或无碍于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有益于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

对这样的风俗习惯应当提倡、发扬。

2、没有什么明显的积极或消极作用的风俗习惯。

对这种风俗习惯,只要人民群众热衷喜好,则应听其自然,不加过问。

3、有害于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有碍生产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的,不科学卫生的风俗习惯。

对这类风俗习惯应当对本民族干部群众讲明害处,进行教育,启发他们提高认识后,由他们自己进行改革。

三、医疗活动中注意事项
1、尊重患者的人格,忌用嘲讽、污辱性的语言,忌以患者的身体缺陷当笑料,更不能广为传播。

2、必要时了解患者是否是少数民族,有否宗教信仰。

如果有宗教信仰,或特殊的民族风俗;要详细询问,有什么生活习惯、有什么忌讳,并设法帮助患者安排好每一项检查、治疗。

3、住院患者除必须治疗饮食的,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自由安排饮食。

患者提出特殊饮食要求,由营养科提供服务。

4、患者住院期间可能进行日常宗教仪式,在不影响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和其他病员生活的情况下,允许进行日常宗教仪式。

否则,医院有责任劝说,停止仪式;并重申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5、如果发现扰乱医院医疗秩序、损害其他病员身心健康,要及时上报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