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研究电磁铁极方向与什么有关》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研究电磁铁极方向与什么有关》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研究电磁铁极方向与什么有关》实验标题:研究电磁铁极方向与何种因素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磁铁的极方向与不同因素(例如电流方向、铁芯材料等)之间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器材:1.电磁铁:带有线圈的铁心;2.电池:用于供电;3.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磁铁;4.磁铁(可选):用于检测电磁铁的磁性;5.金属物品:例如铁钉、纸夹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连接电池和电磁铁的导线,确保电磁铁与电池的连接正确、稳定;b.将电磁铁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实验一:电流方向对电磁铁极方向的影响a.将电池的正极和电磁铁的一端连接;b.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c.将电池的正极和电磁铁的另一端连接;d.再次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e.比较两次观察得到的电磁铁极方向变化,并进行分析。

3.实验二:铁芯材料对电磁铁极方向的影响a.将一个铁钉或纸夹放入电磁铁的中心;b.连接电池,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c.将铁钉或纸夹取出,并将其放在电磁铁的一侧;d.再次连接电池,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e.比较两次观察得到的电磁铁极方向的变化,并进行分析。

4.实验三:电流大小对电磁铁极方向的影响a.使用一个电流较小的电池连接电磁铁,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b.更换为一个电流较大的电池连接电磁铁,观察电磁铁的极方向,并记录下来;c.比较两次观察得到的电磁铁极方向变化,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磁铁的极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极方向也随之改变。

2.铁芯材料对电磁铁的极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在电磁铁中加入铁钉或纸夹等铁质物品时,电磁铁的极方向会发生变化。

3.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的极方向同样有影响,电流越大,电磁铁的极方向就可能会有所改变。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电磁铁是由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形成的,并且电磁铁的极方向是与电流的方向相关的。

石家庄市小学科学实验创新设计(《磁铁的磁性》实验设计方案)

石家庄市小学科学实验创新设计(《磁铁的磁性》实验设计方案)

石家庄市小学科学试验创新设计方案学校名称:平山县王坡乡东王坡小学实验题目:磁铁的磁性参评教师姓名:樊素涛指导教师姓名:马素龙赵云国磁铁的磁性一、实验目的:1.科学概念: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体会到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磁铁、大头针、铁丝、曲别针、铁钉、铁夹、纸片、布条、铅笔、塑料尺、订书针,牙签、塑料珠、钢钉、橡皮等物品。

三、实验原理: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磁”单元的第1课,原课题是《磁铁的力量》。

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我设计了这个实验活动: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错误的认识呢?这个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

我首先呈现了大量的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预测其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记录表格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是铁制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四、实验创新点:1、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试验,寻找证据,整个实验过程充满新奇和挑战,在给学生一定自由探索度的同时,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案例分析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观察、推理和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实践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水的沸腾点侦察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侦察水的沸腾点。

案例分析:为了侦察水的沸腾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些扁豆或者其他小颗粒物品,称为“实验物”。

随后,将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烧杯)中,接下来将实验物加入水中。

逐渐加热容器中的水,观察实验物的行为,当实验物在水中呈现大量气泡并且浮于水面时,则说明水已达到沸腾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水的沸腾点是多少度,同时也观察到物质在加热时的变化。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沸腾以及沸腾点的不同因素。

二、案例二: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案例分析:为了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再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其他可漂浮的物品。

将一半容器装满水,然后将玩具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状态。

接下来,用手的掌心轻轻按压在容器的口上方,观察玩具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探究压强对物体浮沉的影响,观察到压强增大时物体的浮力变化。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沉重的物体可能浮起来以及如何利用浮力原理制作让船只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三、案例三:光的折射实验任务描述:设计并进行一个小学科学实验,研究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案例分析:为了研究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杯)并将其中心刻上一个标记。

接下来,在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并将一根笔放在容器中心标记的一侧。

观察到笔的折射现象,当我们从另一侧观察容器时,笔会偏离直线路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可以观察到光线发生折射时的偏离情况。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比赛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2. 科学实验创新设计与实践3. 科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5. 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讨论法: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2. 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 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及其展示效果5. 学生参与比赛的态度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科学实验知识和案例,供学生参考。

3. 比赛场地:布置比赛场地,确保比赛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4. 评分标准: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七、教学进程1. 导言: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3. 实验设计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设计窗帘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设计窗帘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设计窗帘学习目标:研究什么材料最适合做窗帘。

实验简介:学生通过观察布料对光线的阻隔来研究什么材料最适合做窗帘。

前期知识准备:学生应该了解有些材料能透光,而其他材料会阻隔光线。

科学背景知识:与声音不同,光不需要传播媒介(它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然而,有些材料能阻挡光线的传播。

材料可以分为三类:透明材料可以让所有或者绝大多数光线穿过,所以透过它们能清楚地看到物体;半透明的材料能让部分光线通过,但隔着它们是看不清楚物体的;不透明的材料则无法让光线通过。

光线通过材料的具体数量可以用肉眼判断,也可用带光传感器或光探头的数据记录仪更准确地测量。

国家课程对接:■一年级课程:日常材料——根据基本物理属性对各种日常材料进行比较和归类。

■二年级课程:日常材料的使用——识别并比较各种日常材料的用途及其适用性,包括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砖、石、纸和硬纸板等。

■三年级课程:光——认识到人们需要光来看清物体,黑暗就是没有光。

■五年级课程:物质的属性和变化——根据硬度、溶解度、透明度、传导性(导电和导热)、磁性等物理属性,对日常材料进行比较和归类。

■六年级课程:光——解释人们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线从光源折射到眼睛,或者从光源先折射到物体后再折射到眼睛。

所需材料:■挑选不同的纺织物或材料,裁剪成同样大小。

■鞋盒,盒子一端挖个洞。

■手电筒。

■带光传感器的数据记录仪(可选)。

安全及技术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不要用灯光照向任何人的眼睛(包括他们自己的)。

■鞋盒的一端需要挖个洞,跟手电筒口径一样大小。

■纺织材料的大小要能盖住鞋盒上切开的洞。

■实验最好在黑暗的屋子里进行。

实验方法:教师准备工作:准备好鞋盒和实验用的材料。

学生任务:1. 把鞋盒和手电筒放在桌上,把手电和鞋盒对整齐,让光线正好穿过鞋盒上的洞,手电筒尽量贴着鞋盒。

2. 选出你想实验的第一种材料,盖住鞋盒有洞的一端,可能需要透明胶带来固定。

3. 打开手电筒,观察有多少光能透过材料投射到鞋盒另一端。

小学生科学实验项目设计

小学生科学实验项目设计

小学生科学实验项目设计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项目一:水的沸腾温度材料:烧杯、水、温度计步骤:1. 把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在水中放入温度计。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到开始沸腾。

4. 记录下此时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项目二:发酵产生气体的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瓶、面粉、糖、酵母、温水、气球步骤:1. 将面粉、糖、酵母和温水加入塑料瓶中。

2. 用气球套住瓶口。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气球逐渐膨胀。

实验项目三: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只铅笔步骤:1. 把水倒入杯子中,水面离杯口大约有1cm的距离。

2. 把铅笔竖直放入水中,注意不要倾斜。

3. 观察你会发现铅笔在水中显得弯曲了。

实验项目四:静电吸附实验材料:塑料梳、小片纸、水龙头步骤:1. 梳头发,使头发充分带上静电。

2. 将梳子靠近小片纸,你会发现纸会被吸附到梳子上。

3. 打开水龙头,将水流向梳子,观察纸片会被水流带走。

实验项目五: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材料:两片常绿苗木的叶子(如松树叶片)、两个小瓶子、水步骤:1. 将两片叶子放入分别装有水的两个小瓶子中。

2. 将一个小瓶子放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另一个放在阴暗的位置。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在阳光充足的小瓶子里,叶子保持绿色,而在阴暗的小瓶子里,叶子会变黄。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项目,小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希望大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并与老师或家长一起完成这些有趣的实验项目。

祝大家在实验中学到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小火箭”制作与发射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小火箭”制作与发射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小火箭”制作与发射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并制作小火箭,探索火箭的制作与发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思维。

二、实验材料:1.一个空的2升塑料瓶2.纸张3.胶带4.塑料袋5.水6.一小包小苏打粉7.一小杯醋8.尺子9.手电筒三、实验步骤:1.将塑料瓶清洗干净,确保内部没有残留物。

2.将1/4的苏打粉倒入塑料袋中,并将其封口。

3.将封好的塑料袋放入塑料瓶中,并用胶带固定住。

4.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将其折叠成一条长而窄的纸箍,并用胶带固定。

5.将纸箍放在塑料瓶的口部,务必确保箍口严丝合缝,以免气体外泄。

6.将醋倒入塑料瓶中,填满瓶子的大约2/37.快速将塑料瓶翻转过来,确保箍口朝下,将其放置在平整、宽敞的空地上。

8.启动手电筒,并将光束照射到塑料瓶的底部,特别是注入苏打粉的塑料袋区域。

9.观察火箭的发射情况,并记录下来。

10.重复实验多次,以观察不同参数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利用了化学反应来产生气体,并利用气体的压力来推动火箭。

苏打粉和醋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气体在塑料瓶中积累到足够的压力时,会迅速推开纸箍,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推动火箭向上飞行。

五、实验讨论和深入探究:1.尝试改变苏打粉和醋的用量,观察火箭发射高度的变化。

可以尝试增加或减少苏打粉和醋的用量,观察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2.尝试改变纸箍的大小和形状,观察火箭发射高度的变化。

可以尝试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纸箍,观察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3.尝试改变火箭所在的环境,观察火箭发射高度的变化。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4.尝试在火箭中添加其他物质,观察火箭发射高度的变化。

可以尝试添加其他化学物质,如食用碱、柠檬酸等,观察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六、安全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醋和苏打粉进入眼睛或口中。

2.火箭发射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被火箭击中。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计划——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计划——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计划——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案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奥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案,帮助小学生们在实验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一、水的沉浮实验实验材料:一碗水,若干种不同的物体(如纸片、木块、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将碗中装满水。

2.将不同的物体依次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了解物体的密度与其在水中的浮沉关系。

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决定了它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起。

二、空气的存在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空的塑料瓶,一杯水,一张纸片实验步骤:1.将纸片紧紧卷起,放入塑料瓶中。

2.将瓶口紧紧盖上。

3.倒置瓶子,将瓶口浸入杯中的水中。

4.观察纸片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纸片的变化,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压强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原理:瓶子中的空气被水封闭,水压使得纸片无法进入瓶内。

当瓶口浸入水中时,水压增大,纸片被水压挤进瓶内。

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支笔,一张纸实验步骤:1.将杯中装满水。

2.将笔插入杯中,让一部分笔尖露出水面。

3.将纸张放在杯边,使纸的一角贴近水面。

4.观察纸张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纸张的变化,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原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纸张的位置看起来发生了偏移。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小盆植物,一张黑色纸,一张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将黑色纸覆盖在植物的一部分叶子上。

2.用透明塑料袋将整个植物包裹起来。

3.放置数天后,观察植物的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变化,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光能,黑色纸的覆盖会阻止光线进入,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趣味实验设计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趣味实验设计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趣味实验设计小学生年龄处于认知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掌握科学知识对其未来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繁琐的学习内容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趣味实验设计非常有必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爱好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分享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增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求知欲。

实验一:水散热材料:两个空的同型可乐瓶、水步骤:1. 用水将一个瓶子填满,并将其放在室温下。

2. 将另一个瓶子倒上等量的水后,放在冰箱中冷却1小时或更长时间。

3. 将放在冰箱中的瓶子取出,并将两个瓶子放在同一环境中,注意测量室温。

4. 记录每隔5分钟温度的变化。

结果:放在室温下的瓶子的温度比放在冰箱里的瓶子更高;放在冰箱中的瓶子在一定时间内的散热速度比放在室温下的瓶子慢。

分析: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热量的传导,并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了解环境温度对散热速度的影响。

实验二:飞行氢气球材料:氢气球(可在科学实验教材商店或网上购买)、葡萄干和醋步骤:1. 将一小袋葡萄干放进氢气球中。

2. 使用滴管或点滴管将醋滴入氢气球中。

3. 将氢气球放置在桌子上并观察。

结果:氢气球开始逐渐膨胀,然后飞起来!分析: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有非常强的推动力,以及这种力的耗费与影响。

实验三:装有气球的瓶子材料:一个透明的可乐瓶、一个充气的气球、热水步骤:1. 在透明可乐瓶的底部放入一些热水,约1/3的高度即可。

2. 将充气的气球放在瓶口上。

3. 等待几秒钟,观察气球在瓶子里的变化。

结果:气球会开始自吸空气,瓶子内部的气压会逐渐降低,直到气球变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分析: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分子运动与运动受到瓶子的限制会发生的变化。

学生也能学到温度对气压变化的影响。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有趣、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学生们可以探究自然现象和理解科学的逻辑,并增进了解各种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一、实验名称: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二、实验设计思路: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

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

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五、实验操作: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实验结论: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相同的条件:斜面高度、长度不同的条件:小车的正、反面实验结论:小车轮子朝上滑动摩擦力要比轮子朝下滚动时要大得多、因此摩擦力越大小车向下速度越慢,摩擦力越小小车向下速度越快。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 演示: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6. 总结:总结实验创新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科学实验创新的相关课件和实验视频。

3. 参考资料:科学实验创新的案例和经验。

4.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创新的在线教程和讨论区。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空间。

2. 教室:具备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设施。

3. 网络环境:具备上网条件,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进行在线交流。

八、教学安全1. 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实验规程操作。

2. 教师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指导,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普活动,展示实验创新成果。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三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三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范例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5. 拓宽学生的科技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1. 科技实验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如:水的密度实验、静电实验、简单电路实验等。

2. 科技制作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科技小工具。

如:简易风车、纸飞机、简易望远镜等。

3. 小发明制作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的创造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如:自制简易太阳能风扇、自制简易电动小车等。

4. 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机器人竞赛、科学小达人竞赛等。

三、活动安排:每周进行一次科技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2小时。

1. 第一周:科技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的密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原理。

活动步骤:1)给学生展示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2)给学生准备一些纸片、硬纸板等材料,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制作浮标;3)让学生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不同密度的浮标,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4)让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结论。

2. 第二周:科技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纸飞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的纸飞机,并进行飞行测试。

活动步骤:1)给学生展示一些纸飞机的原型和设计图,讲解纸飞机的基本原理;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设计图,使用纸张进行制作;3)让学生进行纸飞机的飞行测试,比较不同设计的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和稳定性;4)让学生思考和总结制作纸飞机的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3. 第三周:小发明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制作自制简易太阳能风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太阳能风扇,并体验太阳能的利用。

小学科技实践教学设计(3篇)

小学科技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我们设计了以下小学科技实践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基本的科技制作方法和操作技能;(3)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3)通过科技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科技事业的热爱;(2)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科技基本知识:介绍科技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 科技制作方法:教授学生基本的科技制作方法,如手工制作、电子制作、模型制作等。

3. 科技实践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的科技实践项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科技产品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科技基本知识(1)教师讲解科技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 教授科技制作方法(1)教师演示基本的科技制作方法,如手工制作、电子制作、模型制作等。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科技实践项目(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的科技实践项目。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科技实践作品,包括作品的创意、实用性、美观性等。

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第一篇: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喷水比赛器材物品:1个空可乐罐、1枚铁钉、胶带、铁锤实验过程:1、用铁钉在可乐罐的中部和靠近底部的地方各钻一个大小一样的小孔。

2、贴上胶带,把小孔堵上,然后把可乐罐罐满水。

3、同时扯掉胶纸,你会发现,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

实验原理:水的压力与深度有关,而与水量的多少、水域的形状无多大关系。

无论是辽阔的大海,还是普通的游泳池、浴缸,在1米深的水下,压力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水越深,压力越大。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扯掉胶纸,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有关水的压力的知识。

实验二实验名称:水下火山器材物品:1个小玻璃瓶、1个广口瓶、1根长线、热水、少许红墨水实验过程:1、在小玻璃瓶里灌满热水,滴进些红墨水将它染红。

2、用线系着小玻璃瓶,把它沉入装有冷水的广口瓶底部。

3、于是,一朵“红云”就会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

实验原理: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变得比冷水轻。

于是,红色的热水上升,冷水下沉,直到掺和均匀为止。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一朵“红云”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的道理。

实验三实验名称:瓶吞鸡蛋器材物品:1个口径适中的玻璃瓶、几个去壳的熟鸡蛋、火柴、纸片实验过程:1、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

2、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看,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

实验原理:玻璃瓶口比鸡蛋小,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由于瓶子受热,空气往外排出,这时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过一会儿,由于瓶里空气收缩压力减少,这时在瓶外的鸡蛋由于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便被推进瓶里。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实验四实验名称:小航船器材物品:几个樟脑丸、1个乒乓球、1把剪刀、1盆水实验过程:1、把乒乓球剪成3份,修剪成小船模样,在船尾剪去一小块,再剪出一条缝。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创意教案(4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创意教案(4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____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小学生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因此,设计一系列有趣且有挑战性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

一、水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柠檬、笔、纸步骤:1. 将柠檬放入水中观察。

2. 绘制一张观察图表,记录柠檬在水中的情况。

3. 分析和总结观察结果,并解释柠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二、磁力实验材料:铁钉、磁铁、纸片、水杯步骤:1. 将纸片沿着铁钉卷成螺旋状。

2. 将铁钉放到水杯中,确保纸片不触碰水面。

3. 使用磁铁将铁钉吸引起来。

4. 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原理。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绿色叶子、透明塑料袋、太阳光步骤:1. 将绿色叶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 封闭塑料袋,确保里面没有空气。

3. 将塑料袋放在阳光下,并观察一段时间。

4. 观察并记录袋子内部的变化,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四、空气压强实验材料:空球、吸管步骤:1. 在空球中插入一根吸管。

2. 吸住吸管,并将吸管口封住。

3. 用手指捏住吸管的封口,然后放松手指。

4. 观察并记录吸管内的现象,并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五、声音的传播实验材料:钟摆、线、空纸箱步骤:1. 将钟摆拉到一定高度,使其振动。

2. 将细线绑在钟摆上,另一端绕过一根大树或固定在其他物体上。

3. 让朋友拉着线快速跑到一定距离,并观察听到钟摆声音的情况。

4.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声音的传播原理。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这些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

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

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摘要:在小学学习的阶段,小学科学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并对实验设计加以创新,切实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探究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光是怎样传播的》引言:创新性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强化其实验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实验设计不仅强调科学知识点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探索科学的旅程中,光的传播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不仅贯穿了历史上的许多伟大发现,而且至今仍然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主题为小学生提供了极佳的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背景,旨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一、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创新性实验设计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创新性实验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亲身实践的经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其次,创新性实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学生可以参与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步骤、观察数据、分析结果等过程,这样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过程能够超越纯粹的知识传递,其更注重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探究和创造。

此外,创新性实验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使学生在小组中分享想法、讨论实验设计,并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学生将来在科学领域或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最后,创新性实验设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提出新的问题,设计独特的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科学领域培养创新精神,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人教版科学实验项目设计

小学人教版科学实验项目设计

小学人教版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小学生科学实验一:漂亮的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1个、小杯子4个、剃须泡沫、食用色素4瓶、滴管(勺子或注射器均可替代)、水实验步骤:1. 稀释食用色素。

小杯子中装少量清水,让孩子往杯里滴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 在玻璃杯里倒入2/3的清水,在杯顶挤上大量剃须泡沫,做出云朵的形状。

3. 用滴管依次吸取有色液体滴到云朵上,看它变成彩虹雨慢慢落在杯子里。

解密时刻:这个实验与密度有关,因为刮胡泡沫由大量小气泡组成,密度低于水,所以是浮在上面的,跟木头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是一个原理。

滴入色素后,色素迅速渗过泡沫到达水面,色素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当色素到水面时,就能以较快地速度向密度更低的水中扩散,形成“彩虹雨滴”的现象。

小学生科学实验二:漂浮的硬币实验材料:一次性杯子、曲别针、硬币、水实验步骤:1. 将一次性杯子装满水。

2. 用手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到水面,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3. 将曲别针折成L状小工具,托住曲别针或硬币,再次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解密时刻:没有使用工具,曲别针或硬币在入水时难以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被破坏,于是曲别针或硬币沉入水中。

当使用曲别针制作的小工具时,比较利于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托住了曲别针,于是就漂浮在水面。

小学生科学实验三:拉不开的两本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 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 然后尝试和孩子拉开它们,但你们会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

解密时刻: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会产生摩擦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或接触面较光滑时,就能分开两个物体。

当拉力小于摩擦力时,两个物体就难以分开了。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旧式助听筒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旧式助听筒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旧式助听筒学习目标:研究旧式助听筒的最佳设计。

实验简介:通过自制旧式助听筒和进行公平测试,学生研究助听筒的最佳大小和形状。

前期知识准备:学生应该知道耳朵使得我们有听觉,声音通过振动经由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

科学背景知识:声音是一种能量,物体振动时产生声音,这种振动激发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

声音以振动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最终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被听觉神经转化为电脉冲,并传输到大脑。

助听筒能改善人的听力,它通过收集或“汇集”声的振动进入耳内,增加了对鼓膜的振动,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助听筒的喇叭端越大,收集的声振动越多。

在现代助听器发明以前,听力有障碍的人士使用的是旧式喇叭形助听筒。

国家课程对接:■关键阶段1(5~7岁的儿童):动物,包括人类——认识人类身体的基本部位,说出名称,画出图形并进行标记,说出哪个部位和哪种感官相关。

■四年级课程:声音——了解声音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到耳朵。

所需材料:■大块硬纸板或者其他类型的纸,例如报纸、包糖纸、厚包装纸,用来制作助听筒。

■发声的物体,例如面鼓、木琴等。

■透明胶带。

■剪刀。

■直尺。

■现代助听器的照片(可选)。

安全及技术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不要互相朝耳朵大声喊叫或制造大的噪音。

■告诉学生不要把助听筒的细端直接插入耳洞,只需靠近耳朵拿着即可。

教师准备工作: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助听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纸卷成圆锥形,用透明胶带固定,助听筒的大小可以通过纸卷的松紧来调节。

学生任务:1. 通过公平的测试找出助听筒的最佳设计。

学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纸做助听筒或者做大小不同的助听筒,材料和大小这两个变量,选择一个进行实验。

2. 确定还需要什么变量来保持实验的公平性,做好实验计划。

3. 做好助听筒,按实验计划进行测试,记住要做的事,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4. 向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如何?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5. 测试完所有的助听筒,选出你认为最好的设计,看看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迷你火箭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迷你火箭

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意实验——制作迷你火箭学习目标:设计制作一个迷你火箭。

实验简介:学生用胶卷筒制作一个微型火箭,水和“我可舒适”牌泡腾片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让“火箭”升空。

前期知识准备:学生应该了解气体中的粒子是如何排列的。

科学背景知识:本实验的工作原理来自水和泡腾片发生的反应。

泡腾片溶于水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封闭的胶卷筒中聚集,最终填满筒内的所有空间。

继续产生的气体会使胶卷筒内压力增加,最后,胶卷筒内部压力太大而推开筒盖,在气体的推动力下使火箭升空。

这个现象的发生是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个作用力都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气体向下的推动力导致火箭向上发射。

如果想把胶卷筒改进一下,做得更像火箭,可以把它卷在硬纸筒里,再加上尾翼部分,这些改动也有助于火箭的飞行。

为了火箭最终着陆,可以在顶部增加一个降落伞。

国家课程对接:■五年级课程:物质的属性与变化——对金属、木头和塑料等日常材料进行对比和公平测试,分析其用途及原因。

——解释有些物质的变化会生成新物质(这种改变通常是不可逆的),这些变化包括燃烧反应和酸碱反应等。

■五年级课程:力——没有支撑的物体会掉落地面,这是因为地球和物体之间存在重力作用。

——认识空气阻力、水的阻力和摩擦力在移动的物体表面之间的作用。

所需材料:■空的胶卷筒。

■“我可舒适”牌泡腾片。

■水。

■硬纸板。

■透明胶带。

■制作降落伞的材料,例如小的食品袋、绳子、棉纸(可选)。

■计时器。

安全及技术注意事项:■确保胶卷筒盖子朝下放在地面上。

■盖子必须盖紧,否则气体会泄露,火箭无法升空。

■火箭升空时,让学生站到至少两米开外。

■不允许学生靠近还没发射的火箭,靠近前等待至少1分钟。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当洗手。

■提醒学生不要喝实验用水。

实验方法:教师准备工作:选择一个合适的火箭发射地点,地点应该选在室外平地上,远离一切可能被乱飞的火箭碰坏的物体。

学生任务:1. 为你的火箭画一张草图,对设计感到满意后,再挑选你所需要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空气实验设计
江门市陈白沙小学袁亦文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活动4《压缩空气》的内容。

在学生认识了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定是存在的,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的基础上,对空气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本实验是本节核心和难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课程安排的实验是拍皮球,给皮球充气,在实际实验中,小学生往往很容易一想到:皮球弹跳是由于橡皮胶的原因。

实验不能直观的观察、感知弹跳是由于压缩空气的作用。

另一实验中用注射器压缩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在实验中,多次使用的塑料注射器容易产生漏气,实验效果差。

如用玻璃注射器,大力拍打活塞会出现玻璃炸裂,出现安全事故。

同时在教学中,仅这两项实验体验还是不够的。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
压缩空气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本实验设计做了大胆尝试,利用打气筒、可乐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可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本实验坚持“简单”的课堂,慎重选用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

为了保证安全,实验用一根约2米长的棉绳,把可乐瓶与固定物连在一起,可乐瓶不会飞出安全范围,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

四、实验器材
一个可乐瓶、一条两米长的棉绳、一支打气筒、控制空气进出的阀门与架子、喷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阀门固定在架子上,阀门的开关通过拉手控制。

通过喷嘴与阀门控制,在打开阀门前,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用打气筒把气压进可乐瓶里。

(2)用2米长的棉绳把一头系在可乐瓶颈,另一头系在架子上,以保证瓶子不会飞出安全区域,确保实验的安全。

六、实验过程:
(1)用棉绳把瓶子与控制架子连起来,棉绳一端系在瓶颈上,另一端系在控制架子上。

(2)把喷嘴拧紧在可乐瓶口,然后装在阀门架子上。

(3)先让学生感受打气筒压出的气,把打气筒接上阀门后,往可乐瓶打气。

(4)在打气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几次挤压可乐瓶,感受到由于压进了空气越来越多,瓶身越来越坚硬。

(5)压进一定量的气体后,打开阀门,可乐瓶飞出去,棉绳把瓶子拉回地下。

七、实验效果
本实验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开放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八、实验拓展
本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的科技探究活动《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