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幼儿心理学全套精品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认知发展”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分析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1)讲解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
(2)讲解一道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记忆发展的规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游戏。
(2)让学生针对幼儿记忆发展,提出一个家庭作业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2. 幼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特点3. 感知发展对幼儿认知的重要性例题讲解4. 记忆发展规律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针对幼儿记忆发展,设计一个家庭作业。
2. 答案:(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幼儿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教学内容:感知觉、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3. 教学活动:讲解、实例展示、小组讨论、游戏体验。
三、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情感的种类、表达方式和调节能力。
3. 教学活动:讲解、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情绪体验活动。
四、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关键期。
2. 教学内容: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道德意识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五、第五章:幼儿个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个性特征、性格形成和个性差异。
3. 教学活动: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个性测试。
六、第六章:幼儿的言语发展1. 学习目标:理解幼儿言语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包括发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
2. 教学内容:幼儿言语发展的阶段、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言语障碍的处理。
3. 教学活动:讲解、语音练习、词汇游戏、故事讲述、小组讨论。
七、第七章:幼儿的游戏与发展1. 学习目标:掌握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2. 教学内容:游戏的类型、功能、发展阶段,以及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运用游戏。
3. 教学活动:游戏观察、游戏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设计。
八、第八章:幼儿的教育方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蒙氏教育、华德福教育等。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的理念、教学方法、环境创设,以及教育计划的制定。
3. 教学活动:教学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育计划设计、实地考察。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意志品质的锻炼方法
设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鼓励幼儿参加团队活动,提高其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 。
个性倾向性特点及引导策略
个性倾向性的定义
道德观念形成及行为规范训练
道德观念启蒙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 传递基本的道德观念,如诚实、
善良、尊重等。
行为规范训练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通过示 范、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幼
儿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
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评价,认识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初步的自
律意识。
合作精神培养及团队意识强化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策略
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
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和认知挑战,如多样化 的玩具、图书和活动等,以激发幼儿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望。
引导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尝试错误和解决 问题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其自主学 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师幼互动
家园合作共育
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鼓励教师与幼儿进 行频繁、深入的互动和交流,以促进幼儿 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幼儿营 造良好的认知发展环境,实现家园共育的 目标。
04 情感、意志和个 性发展
情感表达与培养途径
01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情感表达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
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02
情感表达的方式
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等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应关注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2.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幼儿感知与知觉发展第二节:幼儿思维与语言发展3. 第三章: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第一节:幼儿情绪发展第二节:幼儿情感发展4. 第四章: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一节:幼儿个性发展第二节:幼儿社会性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育中关注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在园所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幼儿教育实践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2. 内容: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三章: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第四章: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幼儿教育实践案例,并提出教育建议。
针对幼儿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幼儿心理发展角度分析案例,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幼儿心理学》教案1
《幼儿心理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第一章,主题为“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提高对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心理发展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幼儿整体发展的影响。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心理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2. 理论讲解:(1)幼儿认知发展: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讲解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2)幼儿情感发展:讲解幼儿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如情感表达的简单性、直接性等。
(3)幼儿社会性发展: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阶段,讲解幼儿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发展特点。
(4)幼儿言语发展:讲解幼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方面的进步。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幼儿心理发展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2. 内容:(1)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情感发展:情感表达的简单性、直接性等(3)社会性发展: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4)言语发展:语音、词汇、句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
2. 答案:(1)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言语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详细内容涉及幼儿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幼儿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差异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幼儿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强调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遇到的幼儿认知发展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道关于幼儿想象发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作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感知记忆想象思维2.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答案:(示例)问题:幼儿在记忆汉字时,容易出现忘记字形的情况。
解决措施:1)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字卡、图片等,帮助幼儿建立汉字与事物的联系。
2)教授记忆技巧,如联想、编故事等,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
3)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加强幼儿对汉字的记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环节,学生的表现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论文和案例,提高对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认识,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本我欲望受到 压抑时,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 保护自我,如否认、投射、升华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 务和危机,成功解决危机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整合。
教育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 上的发展。
05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hapter
攻击性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包括身体 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等。
游戏过程中的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 力的发展。
激发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 乐、满足和成就感。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氛围的影响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紧张、
冷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02 0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助 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而专制、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幼 儿依赖、自卑等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优越的经济条件可 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2
主要研究3-6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习特点和教育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情绪与情感”,主要内容有: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的情绪调节以及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情绪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理解幼儿、关爱幼儿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及其调节方法。
重点:情绪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如何理解幼儿的情绪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卡通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情绪失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情绪问题的关注。
2. 知识讲解:讲解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情绪调节的方法以及情绪对幼儿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典型的幼儿情绪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幼儿情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幼儿,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板书设计: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 幼儿情绪的多样性和不稳定2. 幼儿情绪的外露性和易受感染3. 幼儿情绪的逐渐分化和发展情绪调节方法1. 认知调节法2. 情绪表达与沟通3. 情绪释放与调节情绪对幼儿的影响1. 情绪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2. 情绪与幼儿的行为表现3. 情绪与幼儿的社交能力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幼儿情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答案:1. 在日常生活中,我遇到的幼儿情绪问题有: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泣、孩子因为被同学欺负而生气等。
解决方法:对于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哭泣的情况,我可以尝试引导孩子用转移注意力、讲道理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对于孩子因为被同学欺负而生气的情况,我可以教会孩子用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来沟通,比如告诉老师或者和家长反映情况。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一、引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对于教学教研和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特点有:感知能力的逐渐成熟、观念由具象向抽象转变、社会性意识开始形成、情绪由简单向复杂发展、主动行为增加等。
三、幼儿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幼儿期心理发展主要经历了感知期、动作期和符号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四、幼儿游戏与心理发展幼儿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认知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3. 布鲁纳认知发展理论二、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个体差异和阶段性的特点,其中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力等方面。
三、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实践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环境。
第三章: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与教育一、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同伴关系的建立、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等。
二、幼儿社会性认知与教育实践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对于教育实践的影响较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适应幼儿社会性认知发展的教学环境、开展社会性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发展。
第四章:幼儿情感发展与教育一、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经历的多样性、情感经验的转变、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等。
二、幼儿情感发展与教育实践幼儿情感发展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3.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发展3.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的种类、特点和表达方式幼儿情感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发展4. 幼儿行为发展幼儿自我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形成幼儿习惯养成和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矫正5. 幼儿心理发展评估与指导幼儿心理发展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策略和指导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案例,提高教师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模拟幼儿心理发展场景,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和指导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心理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
3. 案例材料: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案例和视频资料。
4. 实践演练道具:模拟幼儿心理发展场景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幼儿及其家长,模拟真实场景,增进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3. 小组研究:分组进行幼儿心理发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4. 案例分享: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分享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的第二章“幼儿发展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情感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详细内容涉及第二章的1.1节“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1.2节“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1.3节“幼儿情感社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生理、认知和情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教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认知和情感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幼儿生理、认知和情感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PPT和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难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板书内容: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情感社会发展特点发展关系及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
(2)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3)举例说明幼儿情感社会发展的特点。
2. 答案:(1)幼儿生理发展特点:生长发育迅速,身体比例变化,动作发展逐渐完善。
(2)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幼儿情感社会发展特点: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同伴关系逐渐建立,具有初步的道德观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培养幼儿教师观察和理解幼儿心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4.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情绪和情感的类型、表达方式和调节机制。
5. 幼儿社会性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心理学的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实践法:安排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实践活动,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幼儿心理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和案例。
3. 视频材料:播放幼儿心理学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4. 幼儿园实践基地:利用幼儿园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4: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课时5-8: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课时9-12:幼儿认知发展课时13-16: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课时17-20:幼儿社会性发展课时21-24:幼儿心理教育的实践应用课时25-28: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课时29-32: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和伦理considerations七、教学活动1.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和观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教学活动: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教案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2. 教学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认知行为,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理解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介绍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教案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道德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节的内容,重点讨论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心理动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 了解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引导幼儿建立积极自我认知的能力。
3. 分析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培养教师有效指导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重点: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日常生活中的视频,让学员观察并思考幼儿在情感、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视频中幼儿的行为表现,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
5. 案例分享:分享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案例,让学员从中学习经验。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情感、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2. 内容:(1)幼儿情感发展(2)幼儿自我认知(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3. 板书结构: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再分述各部分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如何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3)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员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教案一:情绪的认识与表达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本节课主要学习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通过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让幼儿了解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难点:情绪管理,转换负面情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2. 情绪卡片3. 情绪脸谱图4. 贴纸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讲述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引导幼儿认识小兔子的各种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情绪认知(5分钟)出示情绪卡片,让幼儿指出对应的表情。
再拿出情绪脸谱图,让幼儿根据脸谱图,说出图中人的情绪。
3. 情绪表达(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并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出来。
4. 情绪管理(5分钟)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
让幼儿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学会自我调节。
5. 实践练习(5分钟)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给予贴纸奖励,鼓励他们运用情绪管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情绪认知: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情绪表达:语言、表情情绪管理: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情绪卡片游戏,巩固所学情绪认知。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在实践中,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支持。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情绪的传递与影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案二:人际交往与合作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合作等。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幼儿心理学教案第1篇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家、画家5、感觉种类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幼⼉教育⼼理学(全套教案)第⼀篇导论第⼀章幼⼉教育⼼理学概述教学⽬的1、明确幼⼉教育⼼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教育⼼理学的作⽤与意义。
3、掌握幼⼉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幼⼉教育⼼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教育⼼理学的作⽤。
教学⽅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节幼⼉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什么是幼⼉幼⼉⼀般指的是3—6、7岁的⼉童⼆、什么是教育⼴义:教育是造就、培养⼈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亲教你怎样做⼈。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3个⼈”⼈教育⼈成⼈⼈(教师)(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体现做⼈的⼈;使他懂得有尊严的⼈)(家长)(⼦⼥)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学中学⼩学幼⼉园教育等等1、幼⼉教育:幼⼉园教育⁄⾮幼⼉园教育2、幼⼉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园教育3、幼⼉园教育中:幼⼉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主导幼⼉反馈教师四、什么是⼼理学⼼:⼼思、思想、感情理:规则、规律⼼理学——psychology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1、⼼理学——研究⼈的⼼⾥现象及其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理现象(⼼理活动)3、⼼理现象包括的内容⼼理现象:<1>⼼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注:注意伴随整个⼼理过程<2>个性⼼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②个性⼼理特征(能⼒、性格、⽓质)4、⼼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喻成⼀棵⼤树)普通⼼理学:感觉⼼理学知觉⼼理学记忆思维⾔语情感等⼼理学意志⼼理学个性⼼理学等等发展⼼理学:1、⽐较⼼理学:①动物与⼈⽐较⼼理学②动物之间⽐较⼼理学2、年龄及发展⼼理学:①婴⼉、幼⼉(婴幼⼉)⼼理学②⼉童⼼理学③青年⼼理学④成年⼼理学⑤⽼年⼼理学等等应⽤⼼理学:①教育⼼理学②⼯业⼼理学③医学⼼理学④护理⼼理学⑤司法⼼理学⑥艺术⼼理学⑦体育⼼理学⑧军事,商业⼼理学等等五、什么是幼⼉教育⼼理学1、幼⼉教育⼼理学——是研究幼⼉教育系统中,幼⼉⼼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促进幼⼉⼼理健康成长的⼀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教案讲课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讲课教案教案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课时:1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
3.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 培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和评估能力。
教学重点: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
教学难点:1. 幼儿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2. 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和评估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心理学教材。
2. 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案例。
3. 实际观察幼儿心理行为的录像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5分钟)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分享幼儿心理学的实际研究案例。
三、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40分钟)1. 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社会认知发展理论等。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主要任务。
3. 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
四、幼儿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25分钟)1.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 如何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
3. 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五、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和评估能力(30分钟)1. 心理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评估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3. 案例分析和讨论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和评估。
六、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互动讨论课程的收获和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同时,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也能够培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和评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知识。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思维特点、以及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思维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幼儿思维特点、语言能力发展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思维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进行教育引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基本理论2. 幼儿思维特点3. 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2)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说明幼儿思维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 答案:(1)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等。
(2)案例:幼儿在玩积木时,不能完全按照图纸搭建,但可以模仿搭建出类似的形状。
此案例说明幼儿具有模仿思维,教育者应注重引导幼儿发挥模仿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实际案例时,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提高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实习、观察等,加深对幼儿心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
幼儿心理学完整学习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包括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因素。
3. 让学生学会如何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
重点: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黑板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情绪激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兴趣。
2. 讲解:通过PPT和教学卡片,详细讲解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因素,并分享讨论结果。
4. 实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如何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例子,并描述其表现。
答案:高兴、伤心、愤怒。
高兴的表现:笑、跳跃、说话声音高昂;伤心的表现:哭泣、低头、表情沮丧;愤怒的表现:尖叫、踢打、拒绝合作。
2. 请列举三个影响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因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幼儿情绪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描述幼儿的各种情绪和情感。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如何引导和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在幼儿心理学中,情绪和情感的种类和表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种类包括高兴、伤心、愤怒等。
这些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高兴时幼儿可能会笑、跳跃、说话声音高昂;伤心时幼儿可能会哭泣、低头、表情沮丧;愤怒时幼儿可能会尖叫、踢打、拒绝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幼儿心理学全套精品教案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
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
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
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
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
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由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务一和任务二之间是相互联系,任务一阐明学前阶段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告诉我们心理发展“是什么样子的”,即“知其然”。
任务二解释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机制,即“为什么是这样”,也就是“知其所以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第三节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
(四)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也就是问卷的形式。
当面调查可以用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座谈会。
个别访问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而座谈会则有利于集体讨论研究,相互补充情况。
对学前儿童的家长一般采用个别访问法,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则可以用个别访问或座谈法。
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
即使是较好的问卷,也容易流于简单化,其题目也可能被回答者误解。
此外,儿童心理的复杂情况,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也不能过高估价由此得出的统计结论。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
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因此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试验进行。
思考题:1、为什么孩子的父母双休日带孩子“比上班还累”,而幼儿园的老师天天带孩子“不觉得怎么费尽”?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观点总结: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案例分析】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2.最初孩子的情绪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别,后来,逐渐出现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动室东游西荡,无所事事,活动没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子则在活动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
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
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
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
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比如: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
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同时,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
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的前后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天发展的基础,而后天的发展是先天发展的基础;二是指心理的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