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02幼儿的感知觉

适应两种3.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1)同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例如“月明星稀”明暗同时对比图如图2-1所示。

明暗同时对比图(2)相继对比:当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例如: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都会觉得水很甜。

研究对比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对比现象组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4.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提高,由于职业的训练或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某种感觉作长期、精细的训练,能使感受性大大地提高。

例如:品一口茶,就知道茶的产地、等级、品质等;染色工人可以辨认40多种黑色。

另一方面由于为了代偿某种丧失的感觉能力,会使其他感觉能力得到发展。

如聋哑人视觉特别好,盲人听觉、触觉特别发达。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选择性教师总结解释列举知识点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作知觉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2)对象的活动性,活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举例说明看图学生讨论(3)对象的特征,特征明显的刺激物易被感知。

主观因素包括: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人并不它知觉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图2-4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即为知觉的理解性。

有一天,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同去春游,但是对田野风光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引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认知、情感、社交和言语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制定教学计划、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以及帮助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1 感知和注意力发展学前儿童通过感官器官收集世界各种信息,并通过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感官刺激和活动,如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来促进学前儿童的感知和注意力发展。

例如,可以让儿童触摸不同纹理的物体,听不同声音的乐器,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等。

1.2 认知结构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结构逐渐从操作性思维向符号性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通过语言表达和符号操作来解决问题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认知刺激和挑战,如拼图游戏、积木、颜色分类等,以帮助学前儿童发展符号性思维能力。

1.3 记忆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从简单的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和歌曲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并帮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前儿童情感发展2.1 情绪认知和表达学前儿童逐渐学会认识和表达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恐惧等。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故事和情绪表情练习等活动来帮助学前儿童认识和表达情绪,并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2 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概念,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和提供积极反馈等方式,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

2.3 同伴关系发展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和社交环境中开始建立和发展同伴关系。

教师可以提供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等机会,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同伴关系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语言和沟通发展3.1 语言理解和词汇发展学前儿童逐渐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意义和词汇。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 首页注: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2、讲授课题:章/ 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教学主要内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 次课讲稿【复习旧课】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 )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

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

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

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涉及幼儿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具体包括:幼儿的认知特点,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幼儿的情感发展,如情绪表达、情感调节;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同伴关系、角色扮演;以及幼儿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心理发展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场景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发展领域,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心理学》第二章节教案2. 大纲: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幼儿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识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明幼儿情感调节的方法。

(3)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社会性发展案例。

2. 答案:(1)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情感调节方法:情感表达、情感宣泄、情感转移、情感升华等。

(3)案例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幼儿在同伴关系、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图画书、故事书 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授阅读方法
指导孩子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阅读文字 ,理解文本内容和含义。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孩子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沟通技巧与方法掌握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和文化等因 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 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 塑造儿童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 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测验和调查 等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 评估,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和需求。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思
回顾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分析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的进步和不足。
教师应该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营 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 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其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举办心理健康活动
如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 帮助学生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PART 07
遗忘的规律与特点
探讨学前儿童遗忘的规律及特点,如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前儿童记忆发 展中的应用。
记忆的发展
阐述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如无意识 记忆向有意识记忆的发展、机械记忆 向理解记忆的发展以及形象记忆向抽 象记忆的发展。
思维与想象发展
1 2 3
思维的发展
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如直觉行动思维向具 体形象思维的过渡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一、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2. 研究方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1. 研究方法的运用;2. 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家研究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 讲解研究方法:讲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

5. 分析研究意义:讨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如对教育、心理干预的指导作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3. 心理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1. 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因素及理论。

教学难点:1. 规律的运用;2. 理解不同心理发展理论。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4. 讲解影响因素:讲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5. 介绍心理发展理论:介绍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弗洛伊德、皮亚杰等。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三章认知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

2.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和情绪发展。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技巧。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体格特点,大脑发育情况等。

(2)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特点。

(3)语言发展: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特点。

(4)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合作和竞争等方面的特点。

(5)情绪发展:情绪认同、情绪管理和表达的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0~1岁:感知和运动发展期。

(2)1~2岁:认知和语言发展期。

(3)2~3岁:批判性思考发展期。

(4)3~4岁:批判性思维发展期。

(5)4~6岁:逻辑思维发展期。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

(2)测验法:使用合适的测试工具进行认知、语言和行为方面的测评。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干预技巧(1)启发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

(2)培养语言:通过音乐、游戏和童谣等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社交技能:开展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绪管理:教导学前儿童正确识别和表达情绪,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学前儿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4.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技巧,并汇报给全班。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模拟学前教育中的情境,展示干预技巧的运用。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1.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图片和视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课题:认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课时:4(第二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学生对本节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更倾向于师生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对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性很重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课题: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学目标:掌握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教学重点: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各学派的理论观点课时:4(第三周)教学反思:本部分理论学习结合每个学说所做的实验来讲,发现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很感兴趣,但是对学说的理论部分仍然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课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能力目标:具备根据学前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儿童行为的能力3.德育目标:具备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养教学重、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方法: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课时:2课时(第四周)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些许不足,这也影响到学习兴趣,结合案例教学,学生只对案例感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无法结合理论知识去理解案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要好好的思考。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课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能力目标:具备根据学前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儿童行为的能力3.德育目标:具备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养教学重、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方法: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课时:2课时(第四周)教学反思:观看电影之前,给学生发放课堂任务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

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双基和能力培养




作业
1、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2、3-6岁(学前期)阶段的主要特征。
3、观看视频资料《婴儿日记》






教案纸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
(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
【案例分析】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断增多。
摆弄物体:开始针对物体活动,搬、敲打、摇晃、送往嘴里
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
开始发出各种声音,7个月会用不同声音招呼人;9-10月,能听懂一些词并做动作;近1岁时喜欢咿呀不停,会说极少的词,可教孩子有意发声。
4、依恋关系发展
6月前分离易,近1岁分离困难,会出现分离焦虑,会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
二、1-3岁先学前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观点总结:
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总是在不断变化,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案例分析】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生;1岁半以前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上人类特有的思维;2岁左右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发展的含义探讨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发展掌握感知觉的基本概念分析感知觉发展对儿童认知的重要性2.2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理解记忆的类型和过程探讨记忆发展对儿童学习的影响第三章:学前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3.1 情绪发展解释情绪的基本概念探讨情绪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2 社会性发展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性发展对儿童适应社会的重要性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4.1 语音发展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探讨语音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4.2 词汇和句子发展掌握词汇和句子的基本概念分析词汇和句子发展对儿童语言的重要性第五章:学前儿童人格发展5.1 人格发展理论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探讨人格发展的理论及其差异5.2 自我意识发展掌握自我意识的基本概念分析自我意识发展对儿童人格的重要性第六章:学前儿童身体发展6.1 儿童身体发展概述理解身体发展的基本概念探讨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6.2 儿童运动发展掌握运动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运动发展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影响第七章: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续)7.1 思维与推理发展解释思维与推理的基本概念探讨思维与推理发展对儿童认知的重要性7.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掌握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续)8.1 道德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理解道德发展的基本概念探讨道德发展与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8.2 攻击行为与冲突解决掌握攻击行为与冲突解决的基本概念分析攻击行为与冲突解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九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续)9.1 阅读理解与写作发展解释阅读理解与写作的基本概念探讨阅读理解与写作发展对儿童语言的重要性9.2 语言障碍与特殊需求理解语言障碍与特殊需求的基本概念分析语言障碍与特殊需求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第十章:研究案例与教育实践10.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儿童发展案例,深入理解发展心理学理论通过案例探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方法10.2 教学策略与干预措施掌握针对不同发展问题的教学策略和干预措施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绪论补充和说明:课程介绍部分需要重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学习了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情绪情感的类型、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3. 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4.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2. 认识幼儿情绪情感的类型、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掌握调节幼儿情绪情感的方法;3. 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幼儿的行为和个性特点;4. 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和规律,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幼儿个性的表现和培养,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幼儿的行为和活动,引起学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兴趣和关注;2. 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和特点;3. 例题: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4. 练习: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检验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阶段、规律;2. 幼儿情绪情感:类型、表达方式、影响因素、调节方法;3. 幼儿个性:形成、发展、规律、培养;4. 幼儿社会性发展:内容、过程、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析一个幼儿的行为和发展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幼儿园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2. 理论讲解:(1)介绍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阐述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

(3)分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及其促进策略。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评估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发展促进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内容:(1)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认知发展特点(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发展策略(3)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促进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分析一个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3)谈谈如何抓住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

2. 答案:(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案例分析及促进策略见教材案例集。

(3)抓住关键期,通过丰富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等方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章 电子教案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章,第一,二节授课日期授课类型理论、实践课学时数 2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学难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方法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课程作业或思考题预习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审阅意见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系主任签名:教学后记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备注第二章第一,二节概述Step 1 导入新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一、从简单到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近及远。

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

二、从具体到抽象三、从被动到主动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总之,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是按照从不齐全到基本齐全、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非常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完全被动到最初的主动、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规律进行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关键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

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Step 3 互动环节一、心理测试二、点评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教案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二章,第二,三节授课日期授课类型理论、实践课学时数 2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教学方法授课,图片,讨论, 互动游戏课程作业或思考题预习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完成心理现象解释课后作业审阅意见主讲教师或教学组长签名:系主任签名:教学后记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备注第二章第二,三节概述Step 1 导入新课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Step 2 结合图片,视屏讲解重难点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我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模板(共9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模板(共9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模板(共9篇)仅葬送了孩子应有的许多宝贵品质,还塑造了他们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

(3)宽容型模式。

这一类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干涉,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奖惩不明。

这类父母对教育子女方面持消极态度,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的放任观念。

处于这种养而不教不管的家庭里的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俗话说“不管不教要变坏”。

一旦家庭出现危机或孩子本身发生问题,而父母再来行使职权则已悔之晚矣。

(4)权威—民主型模式。

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所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谆谆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

调查表明,权威——民主型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品格特征。

第三是从家庭物质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来看,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

它们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

(1)收入(体现为经济状况)一般认为,家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语言、适应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均优于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

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紧张事件较前者为多;另外,在这种家庭中,心理和社会交往机会少,子女就象父母一样产生焦虑和抑郁。

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儿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2)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做为构成家庭智力环境的基本因素,对子女智力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不仅通过自身的文化素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对子女教育的形式与投资产生影响,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主要是由其文化程度所决定的。

(3)住房条件住房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1.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儿童心理变化的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2. 理论讲解:详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阶段。

教学细节:结合教材内容,以PPT形式展示,配合实例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的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关键信息,提出问题:“视频中儿童心理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4. 例题讲解:针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细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3.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详细分析,不少于500字。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以及如何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实际,进行论述,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儿童心理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儿童心理发展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应用;3. 儿童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1.3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掌握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普遍性第二章:认知发展2.1 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2.2 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掌握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感知觉和注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2.3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解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语言和思维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第三章:情绪和情感发展3.1 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理论和分类3.2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掌握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探讨儿童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和表达方式3.3 情绪和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情绪和情感对儿童认知、社交和个性发展的作用掌握促进儿童情绪和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第四章:社会性发展4.1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4.2 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掌握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3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理解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道德和价值观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个性发展5.1 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个性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5.2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掌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自我意识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5.3 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理解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性格和行为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六章:儿童发展的评估6.1 儿童发展评估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评估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工具6.2 儿童发展评估的实践操作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发展评估的步骤和技巧探讨儿童发展评估的结果解读和应用6.3 儿童发展评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理解儿童发展评估中存在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掌握解决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家庭因素与儿童发展7.1 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7.2 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掌握家庭环境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3 家庭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家庭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家庭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八章:教育因素与儿童发展8.1 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8.2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教育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教育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教育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九章:心理因素与儿童发展9.1 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9.2 心理健康与儿童发展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9.3 心理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心理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十章:儿童发展的障碍与干预10.1 儿童发展障碍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障碍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儿童发展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表现10.2 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与诊断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和诊断的步骤和技巧探讨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和工具10.3 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与支持理解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和支持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和支持的实践操作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十一章:文化与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1.1 文化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解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1.2 社会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解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1.3 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与支持理解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和支持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和支持的实践操作第十二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12.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需求12.2 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探讨特殊需求儿童的支持系统和资源12.3 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方法和技巧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的实践操作第十三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3.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和应用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应用13.3 研究伦理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解研究伦理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ethical 问题的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4.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概述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作用14.2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法和策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案例14.3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医疗、法律、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应用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第十五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趋势15.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新进展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15.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新领域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应用前景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15.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首页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教学主要内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次课讲稿【复习旧课】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

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

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

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

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

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

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

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派简述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生存,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4、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5、性本能理论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6、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

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

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

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服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因素。

8、评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毁誉参半。

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三)、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华生是把学习理论的原则应用于儿童发展问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当他读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后,开始认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动物,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服从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并致力于儿童情绪的研究。

华生认为婴儿出生时只有三种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

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的刺激产生这些情感反应,因此对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一定是习得的。

例如,华生认为对婴儿来说只有两种无条件刺激可以引起恐惧,一个是突然的声响,一个是失去支持物(如从高空落下),但年龄大点儿的儿童对很多事物,如陌生人、猫、狗、黑暗等都感到恐惧。

对这些事物的恐惧一定是习得的。

如一个小孩对蛇的恐惧是因为当他看到蛇时听到了尖叫声,蛇因而成为了一种条件刺激。

华生等以一个11个月大的小男孩为被试,看能否通过条件作用让他对小白鼠产生恐惧。

实验之初,小孩对小白鼠并不害怕,但经过条件作用后,小孩发生了很大变化。

实验过程如下:在小白鼠出现在小孩面前的同时,在小孩的背后用力击打一个物体发出巨响,引起孩子的惊吓反应。

反复几次后,当只有小白鼠出现时,小孩也表现出害怕、逃避的反应。

几日后,小孩对所有带毛的物体如狗、皮毛大衣等都感到害怕,可见,他的恐惧已经泛化。

华生的研究在实践上一个主要的应用是发展了一套对恐惧进行去条件作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当代来说即是一种行为矫正或称之为系统脱敏法。

这个研究是针对一个叫皮特的三岁小男孩进行的,他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但对兔子等动物感到害怕。

华生等为消除其恐惧采用了如下程序:首先,在皮特喝下午茶时,将关在笼子里的兔子放在距离皮特较远且不会对他产生威胁的地方;第二天,将兔子拿到较近的距离,直到皮特感到一丝不安;接下来的每一天,兔子都被移近一点儿,但在实验者的关照下,并不会给皮特带来太多的麻烦。

终于,皮特可以做到一边吃东西一边与兔子一起玩。

用同样的方法,心理学家消除了皮特对其他物体的恐惧。

基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对养育孩子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拥抱、亲吻婴儿,因为这样做很快就会让婴儿把看见父母与纵容的反应联系起来,就不会学习离开父母独自探索世界。

他主张把孩子当成小大人般对待,用良好的方式训练他们,从而使儿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美国心理学界建树甚丰,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为“现代的多面手”。

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

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在一个经典研究中,班杜拉(196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

在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娃娃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