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上唐李氏家谱因先祖信公征南蛮有功于朝庭,而封太尉、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司空。恩准编修金字玉牒族谱,有幸记载了李元婴家族在唐朝的家史,谱中除有上唐李氏家族历代先祖世系之外,还同时记载了各旁系先祖的世系图,主要是居住在江西境内的各旁系先祖,因为在唐、宋时期交通不便、关山远隔,信息不通,故而在省外的很多先祖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希望在今后的岁月能够联系到更多的元婴公在各省的后裔宗亲,让我们重聚首、再相会。下面就把我们家族在唐宋时的家谱记载整理如下:

一世祖:唐高祖李渊。

二世祖:李元婴,

三世祖:元婴公有子十八,除元婴公的第十一子修珽公也就是我們的先祖有譜系之外,就只有元嬰公第十六子修琈公有七八代的世系,其餘的还有十六个儿子没有世系图或只有二三代的世系,其中六个在垂拱中被害,这六个被害的可能就是前面的六个儿子,多是封王封公的,其余的是元婴公另外十二個兒子:(这里说明一下,下面有关宫使的记载是在当时唐代特别的一种称谓:意思是亲王的儿子,代表王子的意思。以后就没有这个称谓。)

這六個被害的可能就是:

长子修琦;薛国公晋长乐王。

次子修珌:長安公。

第三子修瑀:嗣滕王。

第四子修瑤:下邳公。

第五子修璩:蘭陵公生子二,知禮,封金山公,知節封昌寧公。

第六子修珍:臨海公。

第七子修琬:字崇文,后封临淮公夫人王氏生子一,千七宫使,居洪都阁下,千七宫使字环衡,妣王氏生子一,十宫使,讳琛,妣熊氏生子一,猛。居直下南塘。

第八子修顼:字崇章,居不详。

第九子修玘居游江。

第十子修字崇义,居江州。

第十一子修珽字崇禮,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庚申五月生妣吳氏生子六,千宮使、千一宮使、千二宮使、千三宮使、千四宮使、千五宮使、又妣王氏生子三,千六宮使、千七宮使、千八宮使,

第十二修字崇智妣王氏生子二居廣東,

第十三子修琮字崇信,生子一。第十四子,字崇純妣江氏生子二居汴州。

第十五子修理,字崇厚妣王氏生子二居不詳。

第十六子修琈,詳見下面李白家世系。

第十七子修琚字崇慶妣劉氏生子二,居楊州。

第十八子修琂字崇壽夫人王氏生子一,涉本名荗字神龍初嗣滕王開元中授左驍衛將軍子湛然嗣滕王從元宗至蜀擢左金吾將軍。。

附李白家世系,

三世祖:元婴公第十六子,修琈,字崇善妣朱氏生子一,千十宫使。

四世祖:千十宮使,字環妣朱氏生子三,珂、玟、瑺。

五世祖;珂公字玉輔淑人賀氏生子白,公遷蜀,

六世祖:白公行十二字太白,初生時母夢長庚入懷又傳夢吞魚白而生故名白,官供奉翰林

詩文俊逸,世稱仙才唐開元元年癸醜六月十二日寅時生淑人許氏生子二,清、澄。

七世祖:清公,字伯魚妣丁氏生子二,仁雍、仁熙。仁雍公妣吳氏生子二長守中公,妣黃氏生子三居南康府,(今江西省星子县),次守正公妣邱氏生子二,仁熙公妣丁氏生子二。澄公行二,字伯淵。

以上为元婴公儿子辈(三世祖)的谱系,其孙子辈除李白家以外就只有李修珽一家的譜系,

三世祖:元嬰公第十一子,修珽,生子九,

四世祖:

長子千宮使,字环琦居洪都,

次子千一宮使,字环义,入赘抚州东隅桐林岭黄田镇,毛谏议大夫家,生子八,详见上唐李氏家族世系。

三子千二宫使:字环瑜,历官諌议大夫,夫人曾氏生子三,居隆兴,

四子千三宫使:字环玮夫人柳氏生子六俱住洪都阁下分居丰城县湖茫。十二宫使、十三宫使、十四宫使、十六宫使、十七宫使、十八宫使。

五子千四宫使:字环璋,夫人韩氏生子一,珏

六子千五宫使:字环荣,居淞江。

七子千六宫使:字环,居山東。

八子千七宫使:字环瑛,为丞相,生子二。

九子千八宫使字环灿居临川。

这一代在上唐家谱中就只有这些记载,

五世祖:(千一宮使生八子)

一宫使讳珍附有谱系,见后,

二宫使讳珪居抚州。

三宫使讳珠。后裔信息见后。

四宫使讳珩历官右侍郎。后裔信息见后。

五宫使讳居昆山。

六宫使讳珮,居湖广。

七宫使讳斑历相肃宗、代宗,夫人王氏生子二晟、文,(

八宫使讳环字玉甫,见上唐家谱历代先祖世系。

附一宫使系图。

(内有李觏公世系、山甫公世系)

今黎川河塘、南丰有觏公子孙,资溪、广东三柏李为山甫公之子孙,均有家谱。

第五世:一宫使:唐高祖曾孙讳珍,夫人吴氏生子三,恭、岱、俭。分居建昌府北凤凰思贤坊祖,复分新城、泸溪、金溪各县。

第六世:恭公讳惠字庄敬。妣吴氏,生三,五中丞、六府君、七大夫。建昌盱江祖,

第七世:五中丞字执信,妣叶氏,六府君字执义,妣吴氏生子一,十四府君。七大夫不详。第八世:十四府君。字仁妣吴氏生子四,守蕃、守衍、守盛、守大。

第九世:守蕃公妣丁氏生子一,仲长公、

守衍公妣邱氏生子一,仲九。

守盛公,妣王氏生子一,仲厚公

第十世:仲长公,妣黎氏、蔡氏生子三,遇、逵、达。

第十一世:遇公,妣黄氏生子二,三、四。

逵公妣宋氏生子八八公字颜博,妣朱氏、邱氏生子一庆余,

达公行三。

第十二世:三公字彦宽,妣文氏生子一,有余,

第十三世:有余公,行十三,诰赠太学助教,恭人邹氏生子一,盱江贤人。(即李觏)

覯公後裔世系:

今资溪建有泰伯公园,黎川河塘建有李觏纪念馆,还有李氏家庙。

第十四世:盱江贤人,讳觏字泰伯,治五经、博通今古,门多高弟,文章自成一家,天下知名,余靖、范仲淹荐授将仕郎,召除太学助教说书,通州、海门主簿勾管太学年五十一,葬郡北门凤凰冈麓崇祀乡贤祠,恭人尧氏生子一,参鲁

第十五世:参鲁公,字孝儒广东韶州佥判,安人魏氏生子二,国钟、国瑞。

第十六世:国钟公,妣王氏生子二,友行、友方。

国瑞公妣吕氏,生子二,友性、友哲。第十七世:友行公,原有字犯高祖有余公讳恐是讹写故改友字。

友方公无记载。

友性公,南丰龙住祖,清乾隆已未兴修上唐局。

友哲公,新城学前河塘长溪祖清初兴修上唐局。

山甫公后裔世系:

今广东吴川三柏李家族既山甫公后裔,

第十三世:庆余公,行九诰赠工部尚书,夫人丁氏生子二,寺丞、秘书。

第十四世:寺丞,字惟宽,诰封工部尚书,夫人吴氏生子三,山甫、考甫、亚甫。

秘书公,字心传,博学嗜易尧有著述,宋嘉熙元年诏修史除授太史公,安人吴氏生子四,仲甫、庚甫、辰甫、明甫,

第十五世山甫公,字明號龍溪朱皇祐元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西京作坊使,夫人黄氏生子四,司徒、侍禁、解元、钦扬。

第十六世:司徒公,字存忠,夫人王氏生子四:二奉议、三承事、六、九。

侍禁公,字彦回,淑人丁氏生子五,九保议、十参谋、十二知县、十三承信、十四郎。

解元公字师骞,安人丁氏生子三:十一进士、十五总领、十八郎。

附三宫使世系图

崇仁谙元村李氏有家谱、家祠。

今年根据考察,发现崇仁谙元村李氏系滕王后裔,同时又根据其家谱记载,来自于抚州桐林岭,与武、威公同支共派,所以确定他们是千一宫使的孙辈,即某宫使的后裔,而当时因战乱失去联系的只有三宫使和四宫使的后裔,而今宁都李氏李四郎的后裔又可能是四宫使的子孙,所以他们就只能是三宫使的子孙。

附四宫使世系图

今年根据石城客家李氏一书记载,发现石城小松镇李氏家谱中的记载,他们系滕王李元婴的五世孙子渔公的儿子孟威公的后裔,来自于抚州赤南门,又称临南门,赤里,黄田镇。又载他们的先祖为李四郎,在我们家谱中记载四宫使为官右侍郎,四儿子称四郎,四郎因官而称李侍郎也应正常,根据这三条信息推断他们有可能是千一宫使的儿子,在战乱中走失的四宫使的后裔。所以我认为宁都的李氏先祖李四郎应当是李侍郎。

附七宫使世系图

吉安吉水谷村李氏、寧都淋池、東山霸李氏均為西平王晟公後裔。據寧都晟公後裔家譜記載石城李氏大都為淋池李氏後裔。

亦是西平堂晟公世系,今吉水谷村家谱记载有为我们南城上唐六修家谱写序的宗亲元鼎公为其先祖,在序中元鼎公确认晟公为滕藩五世孙,为西平王,与我们上唐李氏家族同宗。第五世:七宫使,讳斑相肃宗代宗二帝,夫人王氏生子二,晟公、文公,

第六世:晟公,字良器,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平乱有功,还朝上劳之日天生李晟为社稷也,官至司徒、太尉,中书令、封西平王,卒谥忠武王,夫人吴氏早卒,赠萧国夫人,郑国夫人,有子十五,其最著者惟愬、願、憲、聽、雲,志、忠、恕。

第七世:愬公,字元直,唐宪宗元和中讨吴元济有功陛左仆射,進封沛國公,夫人周氏生子三,仁允、仁平、仁准,

願公,字元芳,居太行盤谷,韓愈嘉其幽作序送之,

志公,无记载。

忠公,无记载。

恕公,无记载。

憲公,字章武,曆官嶺南節度使,追封定國功臣,加隴西郡公,唐代宗寶應元年壬寅生,文宗太和三年己酉八月卒嶺南官署,壽六十八,葬分宜縣,化金鄉十都,夫人張氏再司馬氏、符氏葬栗山生子三,仁懋、仁達、仁顯,公之子嗣分居嶺南吉安羅田及贛州,寧都、石城等處,至今吉安府之谷村子孫蕃衍。

聽公,官河東節度使,唐文宗謂,付之兵柄不疑置之散地不怨惟聽為能然也。

第八世:仁允公,妣吳氏生子四,

仁平公,无记载。

仁准公,兄弟遷居外郡。

憲公子仁懋公字善長,官太子中允贈司徒,夫人王氏生子一,守先,

仁達公,无记载。

仁顯公,无记载。

第九世:守先公,郡城門樓嶺祖,字承祖,官左武衛羽林將軍,夫人邱氏生子二,培之、輔之。

第十世:培之公,字濨大,官光祿主簿,孺人傅氏生子一,鑑。

第十一世:鑑公,字銓仕,妣劉氏,生子一,濟川

第十二世:濟川公,字作揖,妣饒氏生子一,天植,

第十三世:天植公,字立夫,官廣東韶州二守宜人夏氏生子二,炳如、煥如。

第十四世:炳如公,字雲章,妣上官氏生子二,光祖、啟後。

煥如,无考,

第十五世:光祖公,字繼先,妣甯氏,生子一,芳

第十六世芳,字輝也,由薦舉任湖廣衡州学正,孺人严氏生子一,钦三,

启后,

第十七世:钦三,字文谟,邑庠生,妣颜氏生子一贵,公之孙枢十四,公自吉安罗田游学盱城遂家於盱之门楼岭,八修宗谱合志同修。

附八宫使世系图

第五世:八宫使讳环字玉甫,慈政夫人生子四,武、威、成、戚,後世稱他們為一世祖,下附武公世系,威公详见上唐李氏家谱。成、戚二公后裔居址待考。

附武公家世系:

今宜黄黄陂蛟湖村有其子孙、還有万年县、德興市泗州镇香屯村元婴公子孙也是武公的子孙。现在都有家谱记载。蛟湖村还建有滕王世家牌匾的家祠。

一世:武公:八宫使长子,行三宫使,唐大历五年庚七月初四日辰时生,分居南丰二都梓源,殁葬南丰近察司背,妣程氏生子五,二宫使、六宫使、七宫使、十六宫使、二十一宫使。

二世:二宫使:讳猷字禄父妣上官氏,生子一,钊,原甫字犯祖八宫使之字,因以父字易之,

六宫使:字父,

七宫使:字恭父,

十六宫使:字安父,官户部尚书,葬宜黄硖石,夫人罗氏潘氏俱葬宜黄盆子源段上架上金盆形,生子二,彦宇,彦辅,

二十一宫使:字甯父,妣封氏生子一,彦恭

三世:钊公,官历太守,史著贤声,恭人饶氏生子

四直阁:十六宫使子,字彦宇,妣朱氏俱葬梓源,生子二,守信、守清,

五三直阁:字彦辅妣穆氏生子一四兴。

四世:守宝公,葬宜黄崇十六都上港庄,基屋后白茅头帐上金钩形妣邹氏葬梓源,一子十孙皆极贵显,分南丰抚州及南城万松冈等处祖,清初谱帙万松冈兴修。

守信公,行五妣刘氏生子二。四直阁子

守清公,四直阁子,

四兴公,五三直阁子。

附威公家世系;

威公八宮使次子,後世稱他為一世祖,元嬰公五世孫,生子四,信、習、適、逸。

信公世系详见上唐李氏直系先祖世系图。

習公:

附适公世系:

(威公第三子)今南丰二都水坑尾有其子孙,有家谱、有家祠。还有邵武市肖家坊李氏也是适公后裔。今在永豐龍岡、臨川騰橋紅官也有適公後裔,並都有家譜。

二世:适公,行三,字寄亭,唐十三宫使,历任深州真定府知府,治行详明宦志,调守潞州,士民遮道攀留,有借寇之请,卒葬二十二都下塘源,恭人吴氏生子三,仁让、仁允、仁顺,

三世:仁让公,行十六,讳稠,翩翩裘马,广延结纳,有孟尝君之风,妣吴氏生子二,守心、守性,

仁允公,行十七,讳勤,别号勉齐,妣黎氏又黄氏生子四,守球、守盈、守祥、守瑞,仁顺公行十九讳禄妣王氏,生子二,守锐、守锷,

四世:守心公,一字守则,诰赠右丞相、太子太师,详一统志,后为南丰集贤坊祖,生子二,夫人章氏生子二,仲云、仲雷。

守信公,

守球公,仁允公长子,兄弟子孙多人迁居上党潞州

守盈公,仁允公次子,

守祥公,仁允公三子,

守瑞公,允公公四子,

守锐公,仁顺公长子昆弟入藉上党后,处仲、处耘、崇矩公皆跻贵显。

守锷公,仁顺公次子,

五世:仲云公,诰赠右丞相,太子太师,夫人吴氏生子三,昭、昉、映。昉字明遠,由進士官至司空加封丞相,太子太師致仕,卒諡文正,昉子宗鍔,字昌武由進士官翰林學士,映字明達,由進士官至參政同平章事,映子遵勖,宋真宗時尚憲穆公主,卒諡文和即南豐集賢坊祖,遵勖公四代孫涓公字浩然,任崇陽縣令,後勅贈朝奉大夫諡忠節,仲雷公妣丁氏。

今查南丰水坑尾李氏家谱,李处耘为守性公兒子,李崇矩即仲云公兒子映公。

附逸公世系(威公第四子)今在广昌驿前楮溪有其子孙,也有家谱、家祠。

二世:逸公,行四,字放翁,唐三一宮使,累官中憲大夫,致仕政尚簡靜,令出惟行,士民罔不畏服,每斷獄退獨坐一室,思所以,平反之,告休後,睦族惠鄰,凡遇艱窘無不濟給,故在官有神君之目,居家有长者之称,夫人韩氏生子五,仁善、仁义、仁企、仁闽、仁素。三世:仁善公讳说葬三十三都新丰小公墓边,郭氏生子三,守馀,守律、守宣

仁义公,行二字公路,唐直阁,驽朱氏生子一守

仁企公,行三,唐四直阁,妣王氏,生子二,守全、守,

仁闽公,妣卢氏俱葬二十五都郭边,生子二守才、守异,

仁素公,号仆齐,有古初风,布衣草履,负耒构经,人莫知为贵公子也,妣曾氏生子一,守金,

四世:守馀公,

守律公,妣赵氏,生子一,仲勉,

守宣公,

守全公,仁企公子,国学生考授将仕郎,孺人甯氏,生子三,大郎、二郎、三郎,

守才公,仁闽公子,妣姚氏合葬,生子一,仲谋,

守异公,

守金公,妣冯氏生子一,仲京,

五世:仲勉公,守律公子,妣何氏,生子三,空、实、宝。查实公诰赠右丞相,实公之长子讳迪,号复古,宋景德二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学士,加右丞相,谥文定,迪公之长子柬之公,字公明,任奉政大夫,次子束之,国学生任迪功郎,后为里塔圩祖大郎公,守全公子,讳国柱,贡生考授州同,安人王氏生子二,

二郎公,守全公子,妣周氏生子一,

三郎公,守全公子,讳兆郡,庠生妣孙氏生子一,后为二十五都叶山祖,

仲谋公,妣万氏生子二,中孚、中暠,繼羅氏生子二,永晟、永昇,中孚公由國學考將仕郎,長子元祉公由貢生任渭縣知縣,永昇公之孫六成公應宋寶慶年間賢良詔任崇政殿說書,六成公孫四十五公由國學任迪功郎,後為南城安源堡及瀘溪桑畲桃溪祖,仲京公,守金公子,妣陈氏生子二,中嵩、十七郎,后为新丰及路东又福建邵武前坊琴山祖。

以上谱系就是载明了元婴公儿子的信息,第十一子修珽公兒子的信息,千一宮使兒子的信息,而主要則是上唐李氏家族世系。

附有李白世系、一宮使世系、三宫使世系、四宫使世系、七宮使世系、八宫使世系、武公家世系、威公家世系,信公家世系見上唐家譜,適公家世系、逸公家世系。

現在經過各家族後裔及家譜考證查明的有我們上唐李氏家族信公家世系,李白身世,一宮使后裔李覯、山甫公家世系,七宫使家世系、武公家世系,適公家世系,逸公家世系。還有就是崇仁諳元村家族可能是三宮使的後裔。石城、宁都有可能是四宫使的后裔,这些都基本上是修珽公的兒子千一宮使一家的譜系。其餘的希望元嬰公的子孫都能互相联系尋親認祖,再相聚。

南城上唐李氏后裔李强汉编

二0一一年八月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 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 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 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 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 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第9任夷王姬燮 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 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近代欧洲王室成员遇刺事件实录

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页 ------近代欧洲王室成员遇刺事件实录 兼论行刺事件与欧洲君主制衰落的关系 说起刺客,我们印象中的大概会是一个用黑布蒙住脸,眼神锐利而诡秘,但行动总有些贼头贼脑的家伙吧。事实上,历史上也有人对刺客充满了崇敬,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一个,他专门为刺客作传,于是战国四大刺客的英雄事迹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其中的荆柯刺秦皇现在还被搬上荧屏,又是电影又是电视剧的,实在火了一把。而西方历史上最有名的刺杀则莫过于恺撒之死,他那“突如其来的死亡”的预言给他的遇刺添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对于刺杀行为的价值判断,我认为应该具体行为具体分析,因为行刺的动机相差很大,有的为了钱,有的出于义愤,有的为了政治或宗教理想,有的则仅仅是想作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近来揣摩欧洲近代史,深深为其中其中的行刺事件所震撼,这些事件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它们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就列出其中影响最大,最有探讨意义的若干,与诸位共议。 在王室成员遇刺事件中,遇刺的一方在历史的明处,行刺的一方在历史的暗处。本文主要立足于行刺事件与欧洲君主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因此在明处着墨较多。 最肮脏的刺杀:荷兰国父的悲歌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荷兰当时最大的贵族——威廉.奥伦治(奥伦治亲王)的向背举足轻重,就阶级情感来说,他受过西班牙前国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情感来说,身边荷兰人民的呐喊和鲜血又使他寝食难安。一度摇摆不定的他,最终终于同荷兰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当时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不归路。 从此,他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菲利普二世悬赏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奥伦治亲王领导下的荷兰独立力量在尼德兰北方站稳了脚跟。荷兰各省准备在1584年7月12日拥戴德高望重的他为国王。但在大喜日子到来之前两天,悲剧发生了。 7月10日,奥伦治亲王与雷瓦登市长共进午餐后,正在闲谈中,侍卫上来报告说:“巴尔塔萨已经办好了护照等一切手续,特来领取几封亲王写给法国公使的信件。” 巴尔塔萨是个法国人,职务是为亲王往法国传递信息的驿使,刚刚到亲王身边做事不久。 当奥伦治亲王走下楼梯时,已经隐藏在楼梯口旁一个圆柱后面的巴尔塔萨,突然向亲王猛扑过去,举起手枪开了三枪,枪枪打在亲王的要害处,一代伟人就此倒下,永远没有起来了。 刺客赶忙逃跑,但在门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当场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普二世派来的奸细,刺杀亲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菲利普二世的巨额赏金和爵位。最后,他在受到烙铁、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斩首。 奥伦治亲王的子孙继承了他荷兰执政的位置,最终赢得了荷兰独立,并成为荷兰时代相袭的王室。 最意外的刺杀:整个法兰西在哭泣 16世纪是法国在向一个成熟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纷争之中。在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冲突之中,形势最复杂的是法国,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势均力敌。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罗谬之夜”以来,法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骚乱之中,在此后连续有两个国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阵营,转而同情甚至帮助新教而被一个天主教狂热分子刺杀,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则更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国南部边境一个叫纳瓦拉的小邦的国王,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无嗣而亡,作为后者远亲的亨利四世得以继承王位。当时法国处于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之中,亨利四世亲自上阵厮杀,显示了极好的军事才能。但真正显示亨利四世的伟大人格的是1593年,鉴于法国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现实,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着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新教的信仰自由和应有地位。“南特

我的家族史作文

我的家族史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修家谱(族谱或家史)有何的作用 修家谱有何的作用 (天长市内省堂_朱氏家谱) 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 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 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 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 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 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少代呢?世代 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

的风化,也就失去了立碑的作 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 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 诉你,你是谁? 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 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 万里江水,源起何 处? 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 特别我们 朱氏家族,已有半百年没有修谱了,早我们采方中发现不知道自 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 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

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 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 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 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 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 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 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 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 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 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朱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欧洲王室世系表一

xx王室世系表一 【xx王室世系表】 xxxx xxxx(481-751) 1克洛维一世(466-511.11.27)(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2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3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10)(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4克洛塔尔二世(584.5-629.10.18)(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5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1.1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6克洛维二世(634-657.10)(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7懒王时代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12.16) 3查理马特(688-741.10.22)(注: 私生子) 加xxxx(751-987) 1丕平三世(714-768.9.24)(法兰克王国国王751-768)2查理一世(742.4.2-814.1.28)(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778-840.6.20)(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 814-840)(注: 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裂,下面是德意志的东法兰克王国)

4路易二世(804-876.8.28)(东法兰克国王843-876)5路易三世(830- 882.1.20)(东法兰克国王876-882)6查理三世(839-888.1.13)(东、西法兰克国王,皇帝881-887)(注: xxxx的“秃头”查理为xx) 7阿努夫(?-899.12.8)(东法兰克国王887-899,皇帝896-899)(注: 私生子) 8路易四世(893-911.9.24)(东法兰克国王900-911)第一帝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xxxxxx(911-918) 康拉德一世(?-918.12.23)(德意志国王912-918)萨克森王朝(919-1024) 1亨利一世(876-936.7.2)(德意志国王919-936)2奥托一世(912.11.23- 973.5.7)(德意志国王936-973,罗马帝国皇帝962-973) 3奥托二世(955-983.12.7)(德意志国王961-983,罗马帝国皇帝967-983) 4奥托三世(980.7-1002.1.23)(德意志国王983-1002,罗马帝国皇帝996-1002) 5亨利二世(973.5.6-1024.7.13)(德意志国王1002-1024,罗马帝国皇帝1014-1024) xxxx(1024-1137) 1康拉德二世(?990-1039.6.4)(德意志国王1024-1039,罗马帝国皇帝1027-1039) 2亨利三世(1017.10.28-1056.10.5)(德意志国王1039-1056,罗马帝国皇帝1046-1056) 3亨利四世(1050.11.11-1106.8.7)(德意志国王1056-1106,罗马帝国皇帝1084-1106)

一套完整家谱分为七大部分

第T06版中国家族血脉记忆

2012年12月15日刊号CN21-0001 T06 中国家族血脉记忆2012.12.15 星期六 一套完整家谱分为七大部分 □本报记者/张颖 上世纪70年代,美籍黑人亚力克斯·哈利经过实地寻访和查阅家谱档案,写成了世界名著《根》,掀起了世界性的“寻根热”。由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变得不再可笑。其实,在中国,古人十分热衷于修撰家谱这项工作,依靠家谱所维系的家族血脉也因此更加清晰。在家谱中,中国人往往就能找到“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经过修撰家谱等寻根活动,很多人都会发现,原来本人和悠远的某个地方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一部较完整的家谱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茔、家规家训、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之后一套家谱往往分为七项内容: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艺文著述、家谱图像。而且,家谱的叙述语言非常精炼,往往数百字就记录了人的一生。 家谱要先说明姓氏起源 上海市图书馆研究员、《中国家谱总目》作者王鹤鸣告诉记者,“姓氏源流”是家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木必有本,水必有源,此万古不易

之常道也。不明其始,何以知祖之所出;不晰其流,何以知派之所由分。”王鹤鸣说,“源”是指一个家族的姓氏来源,也就是这个家族的得姓始祖、始祖、始迁祖的相关情况;“流”说的是家族迁徙、分支分流的情况。不过,“姓氏源流”也各不相同。有的说的是家族姓氏起源,有的讲的是家 族的迁徙情况。比如,在《龙池王氏续修宗谱》中,就记载了江西婺源王姓的起源问题,“开元初,柳冲与薛讷复加刊纂,考定二十六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宗,太原琅邪王在焉。王氏之先,出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子孙多贤。”这段家谱中的记载说明,当地王姓的得姓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人,同时也说明了王姓在唐朝具有崇高的地位。 还有家谱在记载姓氏来源的同时,介绍家族的迁徙和分流情况。安徽绩溪的《积庆坊葛氏族谱》就记载了葛氏家族迁徙安徽绩溪的经过。“葛本葛天氏之裔,后以国为姓,相传家江南句容。唐明宗时,名应祥公者,来任绩薄,长子武道公留居杨溪,历十二世至六二公,宋绍兴间迁居邑之西隅积庆坊右,子孙世业至今焉。”王鹤鸣解释说,葛氏这个家族从唐朝以来经历了数次迁徙,唐朝时居住在杨溪,经过十二代之后,宋朝时迁居到邑之西隅积庆坊右这个地方,并一直居住至今。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家族对待自己的祖宗源流的态度都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 堂号是寻根的重要线索 辽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毅告诉记者,在家谱中,堂号是一个家族姓氏的特殊符号,它是一个姓氏或家族的标志和代表。通过它能显示一个家族姓氏的起源地,这也成为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郑毅说,堂号名称以自创居多,多是依据郡号名或依据家族始祖或名人而创立,大多数的堂号体现的是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或地域起源。 用郡号名命名的堂号体现的是家族的地缘关系,是以家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堂号。比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因此,后来遍布各地的诸葛氏,绝大部分都世代沿用“琅琊”作为家族的堂号。以血缘关系命名的堂号,体现的是人们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只要具有血缘关系,不同姓氏之间也会使用同一个堂号。比如,闽粤一带的“六桂堂”就是洪、江、汪、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高祖 刘邦 前 256-前 202-前 195 汉惠 帝 齐悼惠王 刘肥 前 221-前 189 刘盈 前 210前 195前 188 后少 帝 城阳景王 刘章 前 200-前 177 前少帝 ?-前 188-前 184 刘弘 前 192前 184前 180 梁共 城阳恭王 刘喜 ?-前 144 长沙定王 刘发 ?-前 127 汉武帝 刘彻 前 157-前 141前 87 王 刘买 ?-前 136 梁平 王 刘襄 ?-前 96 梁贞 海昏侯 城阳敬王 刘义 ?-前 110 舂陵戴侯 刘熊渠 悼皇考 刘外 刘进 前 113-前 91 刘贺 前 92前 74前 59 王 刘毋 伤 ?-前 85 汉景帝 刘启 前 188-前 157前 141 梁孝 王 刘武 ?-前 144 汉文帝 刘恒 前 202前 180前 157 高后吕雉
昌邑哀 城阳顷王 刘延 ?-前 118 舂陵节侯 刘买 戾太子 刘据 前 128-前 91 王 刘髆 ?-前 86
汉昭帝 刘弗陵 前 94-前 87-前 74

梁敬 城阳惠王 刘武 ?-前 97 刘利 刘回 汉宣帝 刘询 前 91-前 74-前 49 王 刘定 国 ?-前 45 梁夷 汉元帝 城阳荒王 刘顺 刘子张 刘钦 ?-3 刘奭 前 75-前 49-前 33 楚孝王 刘嚣 ?-前 25 东平思王 刘宇 ?-前 20 王 刘遂 ?-前 39
汉成 帝 更始帝 刘玄 ?-23-25 汉光武帝 刘秀 前 6-25-57 刘骜 前 51前 33前7 汉哀帝 刘欣 前 27-前 7前1 严乡侯 广戚侯 刘显 刘信 ?-7 恭皇 刘康 ?-前 23 中山孝王 刘兴 ?-前 8 广戚炀 侯 刘勋 东平炀王 刘云 ?- 前 4
梁荒 王 刘嘉 ?-前 24
式节侯 刘宪
式侯 刘萌
汉明帝 刘庄 28-57-75
汉平帝 刘衎 前 9-前 1-6
梁王 刘立 ?-3
刘盆子 10-25-27?
汉章帝 刘炟 57-75-88
孺子 刘婴 5-6-8-2 5 济北 惠王 刘寿 ? -120 北乡 刘雄 孝崇皇 刘翼 孝元皇 刘淑 孝穆皇 刘开 ?-132
刘永 ? -25-2 7 刘纡
千乘贞王 刘伉 ?-93
孝德皇 刘庆 78-107
汉和帝 刘肇 79-88-10 5
乐安夷王 刘宠 ?-122
汉安帝 刘祜 94-106-12 5 汉顺帝 刘保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侯 刘懿 ? -125
勃海孝王 刘鸿
刘弘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英国王室世袭及年表王朝

一、诺曼王朝 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自己统治20年,死后一个儿子继承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二世(又名“红脸威廉”),威廉二世在位13年,1100年在一次打猎事故中被一箭穿心,可能是谋杀。其四弟亨利继位为亨利一世,亨利一世是第一个能讲流利英语的诺曼朝英王。亨利一世国王唯一的儿子和两个私生子在同一次海难中淹死,亨利在位35年无男性法定继承人,於是做安排要传位给女儿玛蒂尔达Matilda。亨利王忧郁起来,一次大吃鳗鱼结果难以置信地撑死了。贵族会议不愿有女主,挑选了亨利的侄子,征服者威廉的另一个孙子继位,是斯蒂芬一世。亨利王的女儿不满此安排,跟丈夫安茹伯爵带兵打回来,一番争斗双方妥协:斯蒂芬一世继续在位19年,死后由亨利王女儿的儿子继位,此人即亨利一世的外孙,称亨利二世(Henry II Curmantle,因为常穿短披风得了浑号短斗篷王亨利)。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语: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鲁弗斯 (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约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兰国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王位。在狩猎时中流箭身亡,也有说法是被亨利一世暗箭伤害。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 "儒雅王"。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坦什布赖战役中击败竞争对手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征服者威廉的长子),将后者永远监禁。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其女玛蒂尔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遗孀)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外甥布卢瓦伯爵斯蒂芬手中。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兰国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亨利一世死后第一个赶到英格兰宣布继承王位。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继承权,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

姓氏文化与家谱文化的关系

姓氏文化与家谱文化的关系 人有姓氏,血脉不会紊乱;家有谱谍,宗亲才能凝聚。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随着创造它的种族一起淹没在汹涌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国姓氏和家谱文化,历经数千年,始终在延续和发展。姓氏和家谱文化一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一直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和家谱,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姓氏是家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姓氏的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而家谱则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出现在前,家谱出现在后;姓氏区分个体,家谱记载世系。 1、姓氏是家谱之本,家谱因姓氏而生 中华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大量姓氏的产生是在夏商至秦汉这一历史阶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随着大量姓氏的产生和世系的延续,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于是就有了口述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等,而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就是用文字记载一个家族的姓名及关系,因此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实物家谱。 家谱在命名时,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如《张氏家谱》、《李氏家谱》等。姓氏稳定,家谱也就稳定,姓氏的包涵内容发生变化,家谱记载也随之变化。姓氏信息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丰富的历史发展过程,家谱以前侧重于姓氏及关系,随着姓氏所含信息的增加,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也随之增加,续修的家谱通常比始修家谱增加了很多内容和篇章。历史上,姓氏级别的不同,也决定了家谱的叫法不同,如皇帝姓氏的家谱称帝系、玉牒,记载诸侯姓氏的家谱成世本,记载普通姓氏的家谱称家谱或宗谱等。 2、家谱理顺了各姓氏家族横的关系和纵的脉络 作为姓氏文化的表现形式,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历史,联结起了以血脉关系为纽带而繁衍生息的人们。各姓氏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够延续和传承。即使他们的家族分裂成了横向许多新家族,在家谱里面各新家族之间的血脉关系也必须理顺。 姓氏在家谱里排序,从奠基始祖或始迁祖开始,依次排列世系顺序,始祖及始祖母是谁?他们有几个儿子,名字是什么?他们的妻子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不分政治地位,不分富贵贫贱,入谱的姓氏、生卒、婚姻及子孙后代等,纵向一代续一代,中华姓氏几千年来,就这样以垂直方式在各自的家谱里理顺并记载了下来。 3、姓氏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要靠家谱传承下去 家谱既是姓氏的历史读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读本。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族系,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许多人都很想了解关于自己姓氏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渊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家谱,这样自然就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不管怎样说,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亮点,这方面有着最权威的记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第29任子太丁(文丁) 第30任子帝乙 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 第3任康王姬钊 第4任昭王姬瑕 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第6任共王姬翳扈 第7任懿王姬囏 第8任孝王姬辟方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爵位体系各称呼简介

介绍一下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爵位体系,以下按照级别高低排列,括号中为女性成员称谓。 皇帝 国王 下面为各个贵族 1.大公:Grand Duke(Duchess), 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贵族等级,第一个被称为大公的是15世纪时期强盛的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 2.大公:Archduke(Archduchess), 这个头衔和在其他日耳曼贵族家族中用的Grand Duke 明显不同,似乎仅在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中使用。奥地利王室始终保持Archduke的头衔,以显示自己和其他德意志各邦的区别。 3.选侯:Elector (Electress) 神圣罗马帝国选侯.帝国会议最高组织的成员,拥有选举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 4.亲王:Prince(Princess),西班牙葡萄牙称infante Prince 这个头衔在欧洲有很多含义: 1)君主的儿子或王位直系继承人。 2)在继承顺位上的其他王室成员。 3)女王的配偶。 4)中世纪奥地利的一个爵位,级别在公爵和伯爵之间。 5)没有得到王室封爵的平民贵族,但掌握了政权,建立起世袭的君主国,这些国家的君主称亲王,比如今天的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 5.公爵:Duke( Duchess),德国称Hertog,,沙俄对等的爵位称Kniaz。英国的公爵一定是王室成员,第一位英国王室公爵是14世纪的康沃尔公爵黑太子爱德华。在法国,公爵是领主的最高等级。在德国,中世纪早期的五大公爵(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和洛林)是德国贵族的最高头衔。在殖民时代,殖民地的公爵头衔(比如西班牙在美洲的各位总督的公爵头衔),被称为胜利头衔,也就是说是战争胜利的荣誉头衔,不列入正式的贵族头衔系统之中。 6.侯爵:Marquess(Marchioness) 。沙俄对等的爵位称Boyar. 来源于中世纪的德国的头衔Margrve(Margravine),即Mark Graf , 边疆伯爵, 一般认为其头衔的等级在公爵和伯爵之间,唯一的例外是1356年的勃兰登堡边疆伯爵戈登*布尔被认可为神圣罗马帝国选侯,地位大大超过了公爵。 7.伯爵,在英国,英国王室授予的伯爵头衔称Earl, 其他王室授予的头衔称Count。法国称Count(Countess),神圣罗马帝国以及瑞典沙俄称Graf。中世纪挪威称Jarl,是国王之下最高等级的爵位。

家族关系称谓图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爸妈)。男的自称儿子;女的自称女儿。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爷爷奶奶)。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孙子);女的自称孙女。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太爷爷太奶奶)。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对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称姑姑、姑夫。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令叔令伯母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姑姑亦是)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或从孙;女的自称侄孙女或从孙女。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舍字或敝字。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 称别人的兄弟姐妹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兄姐前面加一个家字,弟妹前面加一个舍字。男女自称同理。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妻妻子贤内助,自称夫;女称男谓夫婿,自称妻妻子。 称别人的配偶,对男方可称兄道弟,对女方称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 对自己的子女称儿女儿,自称父或母。

秦汉皇帝历代列表

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 秦朝皇帝列表 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欧洲近古名将传系列】前传:百年战争与法国布艮第公爵世系

【欧洲近古名将传系列】前传:百年战争与法国布艮第公爵世系 大家看电影或者中学历史课本,英法百年战争中,圣女贞德都是最关键的人物,而她最后是被法国内部的布艮第派俘虏并出卖给英国人的。那么这个法国阵营内部的布艮第公爵世系是怎么回事呢? 大致是这样的:最早,古(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从萨伏伊迁来的部落,布艮第人(Burgundii)建立了一个王国,最大的时候包括今天整个法国东南部和瑞士西部。仅仅几十年后,由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朝法兰克王国强大起来,灭亡了这个布艮第第一王国。 我们知道,法兰克王国是现代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共同根源。751年,墨洛温朝宫相矮子丕平(在普瓦提埃战役战胜阿拉伯入侵者的宫相铁锤查理的儿子)篡位,法兰克王国改为加罗林王朝,矮子丕平的儿子,就是查理曼大帝(据说是扑克牌上的老K)。在查理曼手里,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成为法兰克帝国(查理曼由教皇加冕)。这整个时期,布艮第都是在法兰克王国治下。 查理曼死后,其孙子三分帝国(今天法德意三国的雏形),在之后的混乱中,布艮第和普罗旺斯合并,成立了第二个布艮第王国(933年)。这个王国于1034年被并入神圣罗马帝国,但是基本上处於独立状态,而王国在以后的三百年中,也渐渐分裂,1378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把这些领地的拥有权,转让给了法王查理六世。 这两个布艮第王国,跟我们要了解的百年战争中的布艮第公爵关系不大。 百年战争中这个布艮第公爵领地,大致相当于今天法国布艮第地区,在公元877年,就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二世建立了一个公国,所以是跟第二个布艮第王国平行的。到1002年,法国国王罗伯特二世,继承了布艮第公爵爵位,自此,布艮第公国进入法王势力范围。 1364年,瓦罗亚王朝的法国国王约翰二世,把布艮第公国封给了儿子大胆菲立普。这个时候,已经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间了。所以,我们所要了解的布艮第公爵,姓瓦罗亚,跟瓦罗亚王朝的法国国王是父子和表兄弟关系。那么为什么布艮第公爵支持英国反对法国呢?当年,大胆菲立普(还不是布艮第公爵)跟他的父亲,法王约翰二世一起,在1356年Poitiers战役中被英军击败被俘。放回来以后,被封为布艮第公爵。接替法王王位的是他的叔叔查理五世。查理的王位传给儿子法王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年幼,五世制定大胆菲立普为摄政王。 在布艮第公爵大胆菲立普任法国摄政王期间,百年战争已经停下来了,没有战争行动。布艮第公国通过联姻,继承了弗兰德斯等地区,包括现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东部和东北部。法王查理六世亲政以后,发现有精神病,是个疯子。这样,在国王兄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和国王表兄摄政王布艮第公爵之间,就出现了两派权利斗争。这场权利斗争的寿命比这两位公爵还长。布艮第公爵大胆菲立普病死,其子无畏约翰继位(John the Fearless,曾经参加十字军被土耳其俘虏一年),命人刺杀了奥尔良公爵。1411年,两派公开打起了内战,双方都向英国求援,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领兵登陆法国,英法百年战争重起,英军阿金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