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竹枝词刘禹锡刘禹锡写的竹枝词的意思
竹枝词刘禹锡刘禹锡写的竹枝词的意思刘禹锡写的竹枝词的意思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解答:竹枝词的特色【诗文欣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文解释】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词语解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诗文赏析】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蹲鸱,即芋头.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第二首云: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枝考》).拗体,即指不按律、绝体的平仄规范的诗体.清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云:“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也说:“竹枝,人多作拗体”.可见,竹枝词的拗体特色,成为与七绝诗体的重要区别之一.竹枝词的这种特色,给了它广泛流传发展的便利条件.由于格律较自由,束缚较少,作者易于掌握,有广大的写作队伍.这里特别应提及的是,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相反,从刘、白以来,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如苏轼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词,有平有仄.如咏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阗、原、年押平声韵.其咏项羽一首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事、涕、地皆为仄声韵.从诗式上看,竹枝词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但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三)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勃,昔人所云善戏谑而不为虐也”(《秣陵竹枝歌》序).清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序中也说:“思竹枝取义,必于嬉笑之语,隐寓箴规,游戏之谈,默存讽谏”.的确如此.好的竹枝词往往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当人们阅读时,直感妙笔生花,常常在诙谐解颐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竹枝词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得历代读者的喜爱,并给予高度评价.比如,《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六国饭店的.该饭店即今北京饭店前身,清末建造.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红顶花翎指清代官吏,诗中说这座外国风味的饭店,珍馐异馔,都叫不出名字.然而外国客人却来得很少,清廷大吏们倒天天来.辛辣地讽刺清廷的腐败.庚子,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廷大吏们纷纷携眷逃出城外,有一首竹枝词写了这种场面: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桔奴.都道相公移眷属,原来小事不糊涂.大事不糊涂改成“小事不糊涂”,就把只顾家不顾百姓,只想个人安危,不管国家兴亡的清廷官吏嘴脸,刻画得一览无余.还有一首借傀儡戏而痛骂清代统治阶级的竹枝词:朽木难雕从古说,添些粪土捏成坯.自经妙手施丹垭,尽属封侯拜将材.这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全然不着一个脏字,却把清代腐朽的 *们骂个痛快淋漓.竹枝词反映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有不少写得极有风趣.《西湖竹枝词》有一首写男女恋情的: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诗中以姑娘的口吻问自己心爱的人说:“你不是说芙蓉比我漂亮么,那为什么昨天经过这里时,你只瞧着我而不看芙蓉呢!”芙蓉,即荷花.两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态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极有风趣.《北京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致美斋的风味小吃的: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把致美斋馄饨之好,写得有滋有味,幽默俏皮,令人垂涎.竹枝词诙谐风趣的风格,成为它与律、绝体诗的区别标志之一.古人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竹枝词正是在诙谐风趣之中,化精深入平淡,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从而使它独具魅力,成为历代诗人所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所谓竹枝词的“味道”,往往就体现在这里.(四)广为记事,以诗存史.诗与史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可以认为,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同时,也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在这里特别应提到竹枝词一向有注文的传统.每首诗后加小注,用简明的文字注释诗的内容,既可加深对诗的理解,也是对诗的补充.历史学、社会学研究者们,常常发现在正史里记载简略,或没有记载的,却往往从竹枝词里找到重要史料.那些简明注文与优美的诗歌,相互印证,相互呼应,达到相得益彰的地步.比如,《清代北京竹枝词》里有一组《都门纪变百咏》,是当时住在北京的两个外地人目睹义和团进京和八国联军侵略京城的情形而写出的.《纪变百咏》每首诗后都有注文、文字简洁,生动具体,实为一组庚子京师目睹记,成为史料翔实的历史见证.初起山东多义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惊辇下纷纷遍,真似神仙会驾云.诗后小注云:“团民起于山东,直隶接壤之处,延及保定、天津,今年三月间,流入京师,胁从益众,踪迹飘忽,相传有驾云之术”.玉府门前大纛高,黄巾夹路怒提刀.神仙符箓无凭准,误把京官当二毛. 义和团进京后,据注云,在诸王贝勒府第,设立神坛,门前高建大纛,上书“替天行道,奉旨义和团”等字样.有某京官,携眷逃出城,被团众发现,误当二毛子,拥至坛前,烧香焚表,才得获免.才过杨村半日程,一千精锐泰西兵.赴援无计通前路,陷入重围不放行.外国借口义和团反“洋教”,烧天主堂,派一千精兵从天津登陆欲占北京,行至杨村被义和团包围不能前进,被迫返回天津.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义和团在北京一律取消洋名、洋文、洋书.《都门纪变百咏》以诗史相结合,详细记述了这次事变的全过程,精心雕镌一些重要细节,有日有时,有人有地,写之凿凿,读之唏嘘,慨叹不止.又如,清末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四月,长沙出现枪米风潮.当时由于米价暴涨,百姓齐集巡抚衙门要求平抑粮价,官军开枪,死伤多人,愤怒群众放火烧了衙门,湖南巡抚逃跑.这次风潮,对濒临危亡的清政府给予很大打击,第二年辛亥革命,满清政府垮台.近人杨世骥编《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中收入了当时人写的七十四首竹枝词记其事.其中一首云:鸿飞中泽起哀鸣,抚慰无言粜不平.百姓只缘官逼乱,新军弹压动枪声.诗后注云:“军队抽枪上刺刀,戮伤数十人,众拆照墙砖块抛掷,岑抚下令开枪.一时哭声震天”.作者愤怒地道出这次事变是 * .清末苏曼殊在他的小说《断鸿零雁记》里留下七首《捐官竹枝词》、是揭露清廷腐败吏制的.清末有一种制度,凡是为赈灾、河工、军需捐款的都可给官做,谁捐的钱多,谁就可以做大官.实际上所捐的银钱都饱入上级官吏的私囊.如有一首写道:工赈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同知,是知府的辅佐官员,司马是对同知的尊称.得了同知,可在家门外的照壁上画狮子一以做标示.《捐官竹枝词》中还有:“便宜此日称观察,五百光洋买得来.”“一万白银能报效,灯笼马上换京卿.”等等.以数字入诗,在纪事竹枝词里常见,有的成为珍贵的科技历史数据.《竹枝词》是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的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表达恋人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气,东边出太阳西边还在下雨,说不是晴天吧,可还是有晴天,真是无晴又有晴,暗指恋人们似有情,又似无情,让人捉摸不定.这首诗借眼前景,用谐音双关语含蓄地表现了恋人微妙的感情.刘禹锡诗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 (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词释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牵牛织女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堤上行》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刘禹锡写的古诗有哪些?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xx-10-16 08:00 满意回答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堤上行酒旗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杨柳枝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1]秋风引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翻译: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是踏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是唐朝人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内容仅供参考。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翻译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文解释】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唱:一说“踏”。
唱歌声,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
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
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
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诗文赏析】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声调宛转动人。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个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个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所以,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翻译赏析《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前言】《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翻译】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
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鉴赏】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
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
一、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
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
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
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
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
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
从第一首开始: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
“”出自刘禹锡的诗歌《竹枝词二首·其一》。
全诗如下:《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1、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2、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感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感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十分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述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感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述青年男女感情的歌。
它描述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述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述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情绪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婉曲修辞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运用
婉曲修辞在中国古诗词中的运用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注释:这句诗用“晴”与“情”谐音双关,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是在表达女子对情郎那种含蓄又微妙的情感。
翻译:东边出着太阳,西边却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天。
赏析:以天气的阴晴不定来比喻恋人之间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的情感,构思巧妙,婉曲生动!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注释:“丝”与“思”谐音,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翻译:春蚕直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赏析:诗人借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用极其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婉转深沉!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3.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注释:“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委婉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相隔一水却无法交流的痛苦。
翻译: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赏析:通过简洁而含蓄的描写,展现出有情人被银河阻隔的无奈和哀伤,婉曲动人!作者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4.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自金昌绪《春怨》)注释:表面写女子驱赶黄莺,实则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翻译: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啼叫。
它啼叫的时候会惊醒我的好梦,那样我就不能在梦里去到辽西了。
赏析:以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委婉地传达出思妇内心的愁苦,构思新奇!作者介绍:金昌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5.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出自杜甫《月夜》)注释:从妻子独自望月的角度,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翻译:今夜鄜州的月亮,只有在闺中的妻子独自观看。
道是无晴却有晴深层含义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意思是“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
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这首诗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女子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单单意思是表达天气现象,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东边晴西边雨,不能说晴也不能说雨。
如果这句话用在男女感情方面,代表一方对另一方的感情的具有不确定,看似没意思,却又似乎有意思。
《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浪淘沙·其一唐朝·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其一》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注释解释北池:或称北潭、潭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金瓯:金属酒器。
病酒:沉醉,饮酒过量。
创作背景庆历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将范仲淹和韩琦解职,庆历新政失败。
词人于当年正月权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为范、韩辩护于八月再贬滁州。
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怀之作。
当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浪淘沙·其一》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出典] 刘禹锡《竹枝词》注:1、《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注释]1、竹枝:巴渝一带民歌,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扬袖而舞。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唱:一作“踏”,踏歌,指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 晴:谐为“情”为双关隐语。
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3、译文1: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译文2:江边垂柳,绿意盎然;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突然她听到了江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哎,我心中的人儿啊,就像这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东边却还挂着太阳。
他对我像是无情又像是有情,真让人捉摸不定。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及赏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
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竹枝词二首·其一》作者:刘禹锡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1、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人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2、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3、唱:也作“踏”,唱歌时用脚踏地,作为节拍。
诗意:江岸杨柳青青,江面水平如镜,江上传来情郎踏着节拍的歌声。
东边太阳高照,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没有天晴,却也还是天晴。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译文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
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
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
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
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
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竹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竹枝词明朝何景明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竹枝词》注释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意思及赏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诗意思及赏析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
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
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
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
)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的的,明朗貌。
由豫,迟疑貌。
芙蓉也就是莲花。
见莲,双关见怜。
)《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
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
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