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3年高三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完整版)
2023年高三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完整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
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王位。
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官,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
这说明殷商(D)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2.《哈佛中国史》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成为大一统需要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
”这种制度是(C)A.文官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皇帝制度D.郡县制度3.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
”材料说明(B)A.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C.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D.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王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
由此可知(C)A.格物致知才能发现天理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理想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5.如图所示,蒙古各部经过休养生息,已成明朝边患。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寻衅发兵进攻大明,太监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解析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政治、经济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出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重民思想。下列观点中符合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
A.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拉美,最早而且可能是最关键的对现代化的抵制来自乡村。在19世纪前半叶,政治混乱和不便的交通运输使土地价格维持在低水平。19世纪中期以后,自由主义者力图打造一个小农阶级,他们相信,这个小农经济将能仿效英格兰和美国榜样形成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两者的基础。但他们打碎天主教教会地产和土著村社共有土地的努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因为这些财产的很大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最终被政客和大地主所获得。一些国家特别是阿根廷和墨西哥,将公有土地赠送给有密切政治关系的人,这进一步提高了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人人都接受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好事的观念,除了对侵扰地方特有权利的中央政权极端不信任外,还存在一系列其他抵制现代化的原因。在许多场合,乡村居民用暴力反抗现代化。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民主革命家?A. 孙中山B. 刘备C. 项羽D. 曹操答案:A. 孙中山2.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A. 商朝B. 唐朝C. 汉朝D. 清朝答案:B. 唐朝3.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朝鲜半岛问题B. 台湾问题C. 边疆纠纷D. 鸦片战争遗留问题答案:A. 朝鲜半岛问题4.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什么?A. 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C. 封建制度的终结D. 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哪一年在上海召开?A. 1920B. 1921C. 1923D. 1925答案:B. 1921二、填空题1. 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的鸦片战争签订的《****》割地赔款答案:《南京条约》2.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提出的“****”答案:三民主义3.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答案:封建4.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革命****的组织答案:群众5. 共产国际代表****于1921年传达了第一次国际的指示答案:斯大林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是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一次爱国运动发端,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答: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持续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对于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保卫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所有以上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增强了社会流动性C. 强化了皇权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A. 海禁政策B. 郑和下西洋C. 丝绸之路贸易D. 朝贡体系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法战争D. 甲午战争5.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7.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______的兴起。
8.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9.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与欧洲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出口的商品是______。
10.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12.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5.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且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更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4. A5. D二、填空题6. 李渊7. 纸币8. 锦衣卫9. 瓷器、茶叶 10. 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的主要措施包括: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征服匈奴等。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2. 唐朝盛世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由检答案:C4. 清朝末年,哪场战争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文言文D. 倡导科学和民主答案:C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A. 没收地主土地B. 分配给农民土地C. 地主保留土地D. 土地公有化答案:C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9年9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0年9月1日答案:A10.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阐述一下长征的历史意义。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XXX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XXX,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XXX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XXX曾对XXX 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
”上述现象说明宋代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这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科技最为发达。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
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
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
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
此画旨在说明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
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在中国,自由平等观念的普及与推广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平等课税等措施。
这些观念逐渐渗透到广大民众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
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在维新变法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女性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女子解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推行,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D。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
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历史试卷(附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1为二里头三期南方地区遗址分布及扩张路线,图2为其中的遗址点7与遗址点11的对比,综合两图可反映当时A.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B.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D.早期文明的交流融合2、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
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亲汉时期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3. “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是唐人对贞观立法活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唐太宗贞观年间死刑减免总数为163条,大效接近汉武帝朝大辟409条的一半。
这体现出唐律A.礼法并用、高度融合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C.酌量古今、用刑持平D.语言精练、技术高超4.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
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
南宋时期“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
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5. 在中国古代社会,湛运起到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漕运始终是京城安定和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下表为清代不同时期政府对每只漕船除运载漕粮外准许附带“土宜”(货物)的数量规定,据此可知C.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D.工商皆本观念逐渐流行6. 下表为晚清时期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七省各州县农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C.农民农业收入持续减少D.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7. 孙中山曾说:“前清专制⋯⋯屡牺牲我民族之权利,与各国立不平等条的⋯⋯歌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木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平等。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4.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建立后,统治者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收纳逃亡。
这一做法A.否定了商朝的正统地位B.掩盖了商灭亡的真实原因C.蕴含着民贵君轻的思想D.彰显了西周建立的合法性2.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的秩品,他的权力却很重,监察二千石守相而无所顾忌。
但是他对于郡国守相的举劾必须通过年终回京师向中央汇报,并经三公审核以后才能作出处理。
由此可知,刺史的设立A.限制了郡国守相的行政权力B.保障了地方长治久安C.提高了对地方监察的有效性D.导致了三公权力膨胀3.表 1 是部分唐诗摘录。
这些诗句都表 1A.属于浪漫主义风格B.关注劳动人民C.反映社会和谐局面D.体现经济繁荣4.图1是宋元时期明州(今宁波)城市布局示意图。
该图可说明此时期图 1A.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C.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D.外交机构已趋向专业化5.魏源在编撰图书中,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的四条原则。
由此可见,魏源主张A.中体西用B.经世致用C.政治革新D.师夷制夷6.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先后开展了建立补习学校、设立合作社、组织农会、办理民团等活动,有效配合了国民大革命。
这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C.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7.全面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去”成为许多热血青年的选择。
三明市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三明市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
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2.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4.观察下图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A.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C.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等级体系决定6.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原创模拟历史试卷【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A.侧重经济交流B.崇尚和平交往C.凸显对外开放D.强调多元互鉴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魏晋时期游牧民族大量南迁,建立众多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4.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
这种变化反映出()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5.明朝江南地区有诸多士大夫在家族设置义田,赡族救贫。
士大夫们还制定义田管理条规,将义田的土地册上报户部钤印下发府县确认,以为凭据,以期“家法之永赖国法”。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A.强化政府的基层治理B.保障宗族救助的落实C.弘扬耕读传家的精神D.营造和睦的宗族关系6.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
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学者指出秦汉时期的“徙民政策”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是强干弱枝,另一是实边。
下列反映汉朝“实边”的是()A.“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B.“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C.“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D.“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2.唐朝初年,孙思邈著《千金方》等书,总结唐以前的医药学成果,兼及养生方法,对道教医药学做出很大贡献;成玄英为老庄作注疏,结合老庄,吸收佛教学说,将《老子》中的“玄之又玄”解释为“重玄”。
上述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唐朝初年()A.思想文化兼收并蓄B.儒、佛、道“三教合归儒”C.中外文明交流繁盛D.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完善3.有笔记载:“端、刚纵匪,西太后听其所为,致酿成此辱国赔款之举,则割台澎以后又一国耻也。
”其所评论的是()A.鸦片战争的战败B.《北京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二十一条”的提出4.为纪念不幸牺牲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江西东固六渡坳和瑞金叶坪修建了公略亭,红军步兵学校亦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并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了公略县。
这些举措旨在()A.夺取长征胜利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C.赓续革命精神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5.1917年4月,大约3000名华工先到济南,然后从青岛启程,坐船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温哥华,再从温哥华乘坐汽车抵达哈利法克斯。
随后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大西洋到达英国利物浦,再转向法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以工代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B.华工被运往美洲、欧洲,形成苦力贸易C.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致使航程增加D.中国对德、奥宣战,收回山东主权6.1951年,劳动部长李立三在谈到《劳动保险条例草案》的适用范围时指出:“草案第一条规定劳动保险的对象,是包括所有雇佣劳动者。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A.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B.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2.西汉初年,谋士贾谊提出两方面治国措施:其一曰:割地定制,即“众(分)建诸侯而少其力、地尽而止”;其二曰:定礼制,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礼制来标示其等级尊卑。
这些措施A.希望重建西周制度B.意图放弃无为而治C.意在加强中央权威D.利于诸侯巩固统治**3.宋代司马光罢相时,市人为之叹息,他再次当政时,市人为之额手;后来金人入侵,李纲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
这反映出宋代A.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B.传统社会秩序已被打破**C.市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 D.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4.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
"这一主张A.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5.1896年,谭嗣同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既然君可以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这表明谭嗣同宣扬变法的依据是A.对国家起源的认识B.传统民本主义的思想***C.西方民主共和理论*** D.解决民族危机的教训6.下表展示的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由该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7.1925年,中共四大《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
精品解析: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A.改变中国产业结构不平衡现状B.促进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C.顺应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需要D.保存长期抗战的物质基础
【答案】D
6.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倭寇和西方势力,明清两朝不主动加强海防,而是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设立水师战船也只是为了捕盗缉奸,由此可见传统的陆地主导意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两朝海防意识不足,A项正确;民间贸易已被禁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种措施不能有效抵制列强侵犯,排除C项;明清两朝缺乏海防意识,不是守疆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罗马)。据材料“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任何女性都要受一个男性亲属或伴侣的监护……且丈夫死后,即可免除监护”,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时期对任何女性都要进行监护,但到帝国时期,满足条件,即可免除监护,这样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升,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对于习惯法的继承和保留,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主权在民的思想,排除C项;罗马法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全体妇女,排除D项。故选B项。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下列哪个国家得到应用?– A. 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爆发在哪一年?– B. 1916– C. 1918– D. 19203.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A. 1912– B. 1919– C. 1925– D. 19494.以下哪个国家加入了二战?– A. 中国– C. 德国– D. 美国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获得国家政权?– A. 五一口号– B. 北京协议– C. 中共一大– D. 解放战争第二部分:主观题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得到应用,对中国有何影响?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4.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5.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2. A3. B4. B5. D第二部分:主观题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应用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与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相吻合,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
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几个大国地位下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冷战。
此外,二战导致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了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
二战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世界秩序的建立,为后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高峰,也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8)一、选择题1.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
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
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民间信俗B.等级制度C.分封制度D.乡土历史2.“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3.《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
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4.下列选项中,反映南宋手工业状况的是()A.采用焦炭冶铁B.广泛使用脚踏三锭纺车C.进入彩瓷生产时期D.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5.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
材料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A.战国B.西汉C.宋代D.元代6.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7.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
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A.《诗经》B.《春望》C.《念奴娇•赤壁怀古》D.《西游记》8.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9.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10.下图为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截图该同学查找的资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A.“五四运动对上海服装演变的影响”B.“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运动”C.“五四运动时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D.“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关系”11.新中国的成立是一次通过革命而产生的政府变动。
根据国际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举措与这一理论相符的有()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不结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2.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巨大作用B.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科学认识D.后者都对前者进行继承与发展14.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
”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C.轮番而治D.认识你自己15.《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16.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17.《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叙述的是()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景18.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以太”“光速”“宇宙”“质能”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达尔文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19.2011年9月,随着利比亚开始从冲突中复苏,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提供长期贷款,可以提供该贷款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20.1963年,法国戴高乐将军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A.法国与美国关系走向彻底破裂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法美关系调整C.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21.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两极格局结束及多极化趋势加强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22.2011年4月8日上午10时26分,上海迪士尼乐园(如下图)项目正式开工,它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
这反映了()A.中美分歧已经基本消除B.经济全球化正加速发展C.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心D.美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23.下列美术作品所属的流派是()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24.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二、非选择题25.(14分)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目的。
(4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如何调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法律的共同作用。
(4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部宪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并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两方面比较两部宪法的不同之处?(6分)26.(13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各有其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商办和官办工厂统计表(1895年前)业别资本数(千元)合计人数合计商办官办商办官办棉纺织1738 4200 5938 10000 12200 22200 缫丝1659 -1659 22894 -22894 化学1600 450 2050 3171 400 3571 食品2016 -2016 328 -328 机械和五金218 20400 20618 457 4000 4457 冶炼-25000 25000 -3000 3000铸钱-5000 5000 -647 647军械-120000 120000 -27000 27000 ——《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材料一中的“商办”、“官办”工厂分别为何种中国近代经济成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4分)材料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
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哪些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的主张相似?简要概括苏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
(4分)材料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项目平均增长速度(%)1979-2009 2001-2009 2004-2009 2006-2009投资总额22.0 21.7 27.1 28.3国有经济19.8 20.6 26.5 31.6集体经济16.5 21.5 26.5 37.3私营个体经济23.3 29.5 38.6 40.9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14.0 16.4 14.4——《福建统计年鉴(2010年)》(3)指出材料三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福建改革开放的具体史实,分析其原因。
(5分)27.(12分)文字的演变与思想观念联系密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铜鼎铭文中的“國”字写成“或”字。
“或,邦也。
从囗从戈,以守一。
一,地也。
”(许慎:《说文解字》)“國之初字,从囗,一为地区之通象,合之为有疆界之地区之意为通象,故为象意而属指事符。
”“國”的简体字形“国”,大约到宋朝才开始出现……《广韵•烛韵》称:“玉,《说文》本作王,隶加点以别王字。
”……《尔雅•释诂》曰:“王,君也。
”——李华兴等《索我理想之中华》(1)材料一图片中铭文的字体是什么?从“國”到“国”的字形演变体现了“国家”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材料二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