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3、古诗两首练习一6、西湖练习 2教学要求: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 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用字词句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本店铺)3.通过本店铺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本店铺找到确切的解释吗?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和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真挚友情。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插图,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友爱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2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古诗,去感受古代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3、导入:这节课,先学第一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分句指名读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学习诗中生字新词。

4、强调多音字舍。

5、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感悟。

(1)联系注解,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2)诗人是在什么季节里送元二使安西的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3)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题目的意思:(诗人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春天送别的诗句,指名说意思,谈感受。

(3)表示友谊的诗句,看图,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牵挂。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书写生字1、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3、书写生字。

28、古诗二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评议。

2、齐背古诗。

3、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描写送别的古诗,去感受另一番的送别情景。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古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5、了解古诗大意:这首古诗是写谁送别谁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提纲导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熟悉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精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相互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沟通,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2)沟通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索吗?(依据学生质疑,板书)(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沟通。

教师相机引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古诗二首古诗二首教课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领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收集描绘秋景或表达想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沟通资料,认识背景1、学生沟通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朝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季,他走开家乡,单独在外。

一个夜晚,他出门漫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形,请大家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第1页/共5页1、自由朗诵:放声朗诵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修业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相互评论、相互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说明或联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讲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同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领会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涌现画面:诗歌描述了一幅如何的情形?2、小组沟通,组内成员相互增补。

(要发散学生的思想)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指引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领会感情:若是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单独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形,你会产生如何的心情?(依据讲堂状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诵: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诵古诗。

经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兴趣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第2页/共5页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光景,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边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古诗二首》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三年级语文教案1.通过预习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

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1.自主识字写字。

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前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

1.拼读生字。

2.生字正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生字。

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教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

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观察后: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6.师生共同评议。

1.读一读会写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诗文。

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

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默读两首古诗。

2.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教师指引。

5.引导相互读好感慨句和问句。

6.诵读比赛。

背诵诗文。

1.思考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4.把相对应的句子结合起来理解。

5.将读文和看图结合,想象图中人物对话、语言。

6.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小组比;男女生比……1.交流古人惜时的故事或让学生诵读其他惜时的名言警句。

2.联系自己的时间观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1.为自己设计一张合理支配时间的学习方案。

2.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已经调查的可以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21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21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1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一、导入1.老师出示《望天门山》这首古诗,并简单介绍XXX这位著名的唐代诗人。

2.老师让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天门山的景象。

二、呈现1.老师朗读《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让学生跟读。

2.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理解1.老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相讨论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方式。

2.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字典等工具,深入理解古诗。

四、体会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XXX的“夸张”表达方法,让学生了解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

2.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门山的美景。

五、总结1.老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古诗的意境和XXX的表达方法。

2.老师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作业1.让学生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诗的意思。

2.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天门山景象。

首先,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活动1【讲授】第一部分1、研究古诗《望天门山》的方法:读通古诗,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查字典理解古诗的意思。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抽取几个小组读,带节奏读,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同学们可以邀请XXX成为你们的组员,帮助你们解决问题。

4、小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诗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齐读。

5、通过想象理解诗所表达的意境。

想象“断”和“开”所表现的景象。

6、重点理解“回”。

汹涌的江水流经两山间狭窄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7、提示研究古诗的方法:通过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8、走进古诗描述的情景中,品味古诗,将带给你更加深刻的感受。

活动2【活动】第二部分1、研究夸张的表达方式,例如:他气得火冒三丈。

2、用夸张的方式描述一个人酒量小、很瘦等特征。

3、研究带有夸张的成语,例如:一步登天、怒发冲冠、震耳欲聋等。

4、用成语改写成夸张句,例如:广场上人山人海、雷雨来了,雷声震耳欲聋。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望庐山瀑布》教案-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和默写古诗的能力,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绘画和讨论活动,加深了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美的感悟带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和创造美。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意境描绘: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的句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挂前川”等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引申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体诗意中的重要性。
-诗文的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和表达中。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方面。首先,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对于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文朗读的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指导和示范。
其次,通过分析诗句意境,我发现学生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认识到,在讲解类似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的句子时,需要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领悟。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山行》《赠刘景文》。

2.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

3.能找到古诗中关键诗句的景象,想象画面,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一、篇章页1.上个单元我们穿越了时间、空间感受了不一样的学校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二单元...2.出示篇章页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多美的景象,请你美美的读一读观察插图结合单元导语你发现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金色的秋天)4.出示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本单元安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那让我们就带着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走进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去感受吧二、初读古诗,学会理解难懂的词语整体感知:分别有哪几首古诗呢?为什么要放在一起?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意向:一切景语皆情语1.情境导入:学习之前,黄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

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

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板书。

齐读课题。

2.谁来猜一猜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行——彳——行走3.一读:读准字音。

(抽生读、齐读)你有哪些要提醒同学们的?4.二读:读好停顿。

(抽生读、齐读)5.三读:知大意。

我们之前学过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请出一个新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1)什么是注释?(2)为什么要用注释?帮助理解词语(3)怎样使用好注释?根据序号找到对应词语和词语的意思(4)在诗句中勾画出你觉得难懂的词6.交流分享(1)寒山:结合注释(2)径——彳——道路(3)斜:生活中有什么是斜的?山路弯弯曲曲(借助插图、联系生活)远上寒山石径斜(4)生:结合注释白云生处有人家:出示课文插图,从远处看去,我们可以看到白云缭绕的样子,那里住的人家真是为这寒山增添了几分暖意。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一)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一)

古诗二首(一)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字典。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诗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还有印象吗?(有印象的试着背一背。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古诗,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意思。

●二、自学《登鹳雀楼》:1、提出自学要求:(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欲穷(困)(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a、看注释知道“鹳雀楼”在哪,“依”“尽”“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穷”有四个意思,取“尽”的意思。

(根据课文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c、“白日”是什么意思?(指傍晚的太阳,即落日。

)(3)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课题与教学内容 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时 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认识促、忆、异、等 7 个生字。

会写促、深等 10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情感。

过程方法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情感情感态度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学札记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说说我们心中的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1、自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互学,读通古诗,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他们在秋天里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呢?二、课堂交流、了解大意。

小结:1 / 3两首古诗都是书写秋天里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三、学习夜书所见 1、分享学会的新字词萧萧梧叶促织、忆异乡逢佳节倍插茱萸 2、分享学会的诗句 3、提出不懂的问题。

1、指名读, 然后矫正字音:书声情促织篱落明等的读音要提示读准.2、默读, 画出诗人夜书时所见的景物[梧叶秋风]说说景物之间的联系[秋风吹动梧叶] 想象画面, 诗人此时此刻听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萧萧 4、指导朗读, 反复吟诵. 前两句语速舒缓后两句较明快一些. 让有的孩子表演, 有的孩子吟诵感受优美的意韵。

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感情. 5、说说这首诗的特点(1) 四句每行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二四句末尾字韵母相同. (2) 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6、说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卡片等。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 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家结合课文后的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 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2.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问题探讨】1、古诗语句含蓄凝练,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冲谈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呢?【参考资料】。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品味课文,明白得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赏析诗歌。

2,体会作者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赏析。

3,学习柳宗元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培养超越功利的审美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在对具体词句、段落的品读中,理清作者赏赏析诗歌的差不多思路。

难点: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域。

【词语积存】自食其力同流合污纤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平淡无奇精雕细刻空灵剔透超然物外清高孤傲不动声色画龙点睛精雕细琢可望不可即【朗读课文】【课文分析】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确实是从文本动身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

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画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明白得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重点是学习第四段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

本文篇幅较长,要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同时,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明白得,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教学过程】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联想、想象部分为叙述。

评析部分为议论。

)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关键段落。

(第1段是总起,最后1段是总结;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差不多上中心句。

)3,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其重点是什么?(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本文是从“人物形象、诗歌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的。

其重点是艺术特色。

)4,什么是“押仄韵”?(“押仄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即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三年级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三年级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

12《古诗二首》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以及赞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过程:●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

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

自学3个生字。

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第二课时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

自读。

交流讨论,朗读品味。

●五、作业。

最新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2.

最新小学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2.
2.刚才在大家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我们有好多同学对于诗的朗读把握的还是不够好,大家现在把书放下来回想一下,我们在以往学习古诗的时候强调在朗诵古诗时应注意什么了?
3.对要有停顿、有升降、有重读,这样诗读起来才有节奏有韵律,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录音中是如何来朗读这首诗的。(放录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诗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回家也预习过,那现在大家就快速的把诗再朗读一遍,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前后桌说一说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呢?
教学重点
1.会认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笼”,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古典乐曲
3.小组比赛背,同桌互背。
1.自学观察本课会写字的结构特点,小组内说说应注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川似盖饮晴浓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申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的第二首,同学们想读读第一首吗?
什么。
2.展示优秀作品,强调硬笔书写的要求。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首美丽的诗。下面
1.仔细观察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出来。猜一猜画里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齐读课题。
1.自读古诗,要求正确,读通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大家就根据文中的注音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低声吟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通、读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要发散学生的思维)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

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

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
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七、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慎行)、《泊船瓜洲》(宋·安石)、《杂诗》(唐·维)三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