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悼三部曲

合集下载

论《悲悼》三部曲中克莉斯丁的创伤体验

论《悲悼》三部曲中克莉斯丁的创伤体验
f u l 8 l l 妇 . e r e r o f d i s t o r t e d s p i i r t u a l n a ur t e . ‘
Ke y wo r d s : t r a u ma ; p s y c h o a n ly a s i s ; P u r i t a n i s m
齐 齐哈 尔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论《 悲悼》 三部 曲中克莉斯 丁的创伤体验
李 丹
( 洛阳理T学院外语系 。 河南 洛 阳 4 7 1 0 0 0)
摘 要: 《 悲悼》 三部 曲取材于著名 希腊 悲剧剧 作家埃斯库 罗斯的悲剧三部 曲《 俄瑞斯忒亚》 。 从 始至终 ,
奥尼 尔都致 力于告诉我们这是 一部 由过去的影响力和 个人的黑暗 内心所主宰的一部人 类悲剧 。 本文运
2 0 1 3 年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o H e g a 1 . No . 1 3 1
( 总第 1 3 1 期)
The Ana l ys i s o f Chr i s t i ne’ S Tr a u m a t i c Ex pe r i e nc e i n M our n i ng Be c o me s El e c t r a
L I Da n
( L u o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L u o y a n g H e n a n 4 7 1 0 0 0, C h i n a 】
引 言

论《悲悼》三部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论《悲悼》三部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2021.03真情 教育探索7论《悲悼》三部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高苗苗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十分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的剧作家。

本文将分析奥尼尔晚期的经典作品——《悲悼》三部曲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从《悲悼》中的道家思想和《悲悼》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意象两大角度出发探讨。

关键词:奥尼尔;《悲悼》;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意象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上第一位获得诺奖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和中国文化颇有渊源的作家,对奥尼尔的讨论几乎都离不开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奥尼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养分,他的剧作又在大半个世纪中对我国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奥尼尔是无形中促进了中美文化深层次交流和融汇的杰出使者。

”[1]一、《悲悼》三部曲中的道家思想《悲悼》三部曲作为奥尼尔晚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孟南家三代人之间互相仇恨和伤害,最终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道家思想的体现是《悲悼》三部曲的一大重要特点。

(一)循环往复“道无始终,周行不殆”,道家哲学中有许多关于“循环”的解释和阐述。

在道家看来,世间万物都处在循环之中,人的命运亦是如此,而《悲悼》三部曲则是体现了“循环”“周复”的典型作品。

首先,剧本开头的舞台提示写到,头一幕是住宅外的场景,次一幕是住宅内的场景,人们从第一幕到次一幕,其实就是路径上的循环,舞台布局在形式上就奠定了这部戏剧“循环”的基调。

其次,这部戏剧的主线是孟南家三代人之间罪与罚的传递和循环,也是“循环”思想的集中体现。

孟南家的祖辈,兄弟两人艾比·孟南和戴维德·孟南都爱上了女仆玛丽,戴维德和玛丽结合,心怀嫉妒的艾比借机将两人赶出家门,并强行收购了戴维德的家业,使其一蹶不振,烂醉度日,最后上吊自杀,留下玛丽和她的儿子亚当姆·卜兰特相依为命。

这是孟南家内部仇恨的源头。

奥尼尔的《悲悼》

奥尼尔的《悲悼》

《悲悼》:奥尼尔的模仿与超越钟伟华摘要:《悲悼》是奥尼尔模仿古希腊悲剧《俄瑞斯特亚》创作的一部现代悲剧,他在剧中用现代社会学、生物遗传学、心理学的观点阐释人的命运,表达他对悲剧人生的感悟和体验。

关键词:三部曲;悲剧观;命运;清教徒;赎罪从1921年开始,奥尼尔就对古希腊戏剧十分着迷,他决定要模仿古希腊的戏剧形式,写一部现代的悲剧,表达他独特命运观念。

在奥尼尔的1921——1931年的笔记本中,记录了他对《悲悼》片断性的构思:弗吉尼亚姑娘、海上未标明的海岛、房子、埃斯库罗斯、人的悲剧……1931年10月26日,《悲悼》在纽约同人剧团剧院成功上演,令奥尼尔十分欣慰,因为这是他与妻子卡洛塔结合后写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无论在规模还是技巧上都超过了他以前的作品。

“《悲悼》像一幅刻意经营的镶嵌图,奥尼尔不知不觉地又在图画中嵌进了一块一块‘自我’”,①解读《悲悼》,对把握奥尼尔作品的深刻意蕴,理解这位伟大的戏剧家诚挚而强烈的悲剧情怀有重要的作用。

一《悲悼》利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厄勒克特拉》的情节来描写一个现代悲剧。

剧中背景用美国的南北战争与特洛亚战争相对应,地点在美国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海港。

孟南家族在当地很有名望,“将近两百年来,一直是这一带的头号人物”,他们都是北美的清教徒,狂热地保护着家族的声誉。

艾斯拉的父亲艾比·孟南爱上了家里的保姆玛丽亚,可是玛丽亚却怀上了他的弟弟戴维德的孩子,艾比因嫉妒而疯狂地将戴维德和玛丽亚赶出家门,他还烧掉了原来的房子,在它的废墟上建了一座奇形怪状的房子以纪念他内心的憎恨。

戴维德和玛丽亚过着穷困的生活,不久戴维德自杀了,玛丽亚含辛茹苦地将儿子卜兰特养大,她为了生活曾经向艾斯拉求助,但被残酷地拒绝了,最后玛丽亚也含恨死去,于是卜兰特发誓要为母亲报仇,他与艾斯拉的妻子克里斯汀有了私情。

《厄勒克特拉》三部曲叙述了阿特柔斯家族的悲剧,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为了能出征特洛亚,曾经用大女儿做牺牲品祭祀月神,他的妻子克吕泰墨尼斯特拉因此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丈夫,她与阿伽门农的堂弟埃癸斯托斯私通,在阿伽门农从特洛伊归来的当天晚上,将他谋杀在床上。

浅析《悲悼》中莱维妮亚的“恋父情结”

浅析《悲悼》中莱维妮亚的“恋父情结”

浅析《悲悼》中莱维妮亚的“恋父情结”关键词:《悲悼》;恋父情结;悲剧一、引言尤金?奥尼尔(Eugene O Neill)在美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一生共四次获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凭借《天边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曾坦言“多年来,我一直怀揣着一个创作构思,就是以一则古希腊悲剧的神话故事为基础创作一部现代心理剧。

”(2015:133)奥尼尔多年的酝酿构思造就了《悲悼》三部曲。

在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官方致辞中,佩尔?哈尔斯特龙盛赞《悲悼》是“一部堪称恢宏巨作的真正悲剧”(奥尼尔,2015:7),同时总结评论到该作品中所反应的宿命元素手法既有遗传学的依据,也有弗洛伊德流派思想的影响。

(2015:8)《悲悼》的人物心理刻画细致,人性欲望冲突复杂,人物心理活动及行为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切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本文以弗洛伊德理论思想中的“恋父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莱维妮亚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表现,指出莱维妮亚对其父有违伦理道德的爱是其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借鉴古希腊神话传说,取材于阿伽门农的传说,弗洛伊德用“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用于描述女孩与父母的关系。

阿伽门农凯旋归来,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伙同她的情人杀死。

阿伽门农的女儿厄勒克特拉为父报仇,怂恿弟弟欧瑞斯提兹杀死母亲。

他谈到:“她与父亲产生情感依恋,想要除掉母亲并取而代之,有时还仿效成年妇女的撒娇─这只会使我们感到她可爱,尤其是对于小女孩来说,这使我们忘记潜藏于这种婴儿情境背后的严重后果。

”(2014:272)在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悲悼》中,女主角莱维妮亚仇恨母亲,为父报仇,伙同弟弟谋杀母亲的情夫。

她的的言行有恋父情结的特征。

二、莱维妮亚“恋父情结”的体现《悲悼》中的莱维妮亚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她对父亲异常的爱。

其二是她对母亲的嫉妒与仇视,意欲取代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

莱维妮亚对其父的爱超过了正常伦理范围,表现出了极强的恋父情结。

浅析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悲剧性

浅析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悲剧性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父亲是爱尔兰人。其父因收入所迫,一生专演《基督山伯爵》,虚耗了才华。奥尼尔少年时期随父亲到各地演出,走遍了全国的大城市。1906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一年后因犯校规即被开除。此后到各处去自谋生路,1909年至1911年期间,奥尼尔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过金,当过水手、小职员、无业游民。 1911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剧团里当临时演员。父亲不满意他的演出,他却不满意剧团的传统剧目。他学习亨利克•易卜生和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学选读戏剧技巧方面的课程,并开始了创作。早期生活的颠沛流离,定无居所,诸多的不如意对奥尼尔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较大,进而影响他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悲剧色彩在他的剧作中无所不在。
古希腊悲剧表现人同命运的搏斗,奥尼尔则表现人同生活环境的斗争。他企图用生活环境解释古代希腊人的命运观念。奥尼尔对悲剧的偏爱是因为他认为悲剧的意义就像希腊人所理解的那样。悲剧使他们变得高尚, 使他们生活得愈来愈充满生机。悲剧赋予他们对事物深刻的精神感受, 摆脱日常生活琐碎的贪欲。
奥尼尔从一开始就认定, 人生意味着一场悲剧, 他关注的焦点正是这种悲剧命运和它蕴含的精神价值。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难逃悲剧结局, 除了《啊, 荒野! 》这部轻喜剧以外, 奥尼尔的所有剧作几乎都是悲剧性的。
戏剧以一个普通美国农庄兄弟俩以及与他们都有一些瓜葛的女人的故事构成了主体,通过三个人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戏剧的开头恰当的给安排在一条大路上,这条路“像一条灰色的缎带婉蜒曲折的通向天”。这样的场景布置已与剧名浑然一体 ,暗示了人物对天边外的梦幻追求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在这部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有希望,有憧憬,但他们的希望和憧憬都在天边外, 是无法获得的。他们都放弃了自己真正熟悉和喜爱的,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一、奥尼尔生平与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戏剧家。

他是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戏剧家。

曾获得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自幼随父旅行演出,体验了美国各大城市的生活。

他曾进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但因闹事而辍学。

离开学校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到洪都拉斯勘探过金矿,在阿根廷和南非等地干过各种杂活,在英国和美国的邮船上当过水手。

这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1912年他患肺结核,在治病期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

两年内,写了八个独幕剧和两个多幕剧。

1914年至1915年,他又回到哈佛大学贝克教授门下学习写戏。

1916年,他到一个剧团和剧作家合办的普洛文斯剧团当编剧。

这里为他提供很有利的条件,成了他显示才华的舞台。

1918年,他写了《天边外》,20年代,他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剧,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30年代,奥尼尔依然精力旺盛,笔耕不止,写出了三部曲《悲悼》等重要作品。

1936年,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美国20世纪唯一获得该奖的剧作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获得殊荣之后又写出了两部经典力作,《送冰人来了》和《长夜漫漫路迢迢》,前者1956年创下连演565场的记录,而后者则于同年为作者赢得了第4个普利策奖。

1953年1月27日,这位美国现代戏剧大师在波士顿的一家旅馆中病逝,享年65岁。

奥尼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其中不少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20世纪美国剧坛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奥尼尔也是英美现代戏剧革新运动的先驱。

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奥尼尔在20年代充分体现了对新潮艺术的热切追求,并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实验精神的剧本。

他及时地将欧洲舞台的表现主义技巧运用于戏剧创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常奥尼尔采用丰富的形象来描写现实的本质,并借助灯光、布景和音响的特效来表现人物骚动不安的自我。

畸形爱恋与生命终极之舞——《俄狄浦斯王》与《悲悼》主题、人物及悲剧结局之比较

畸形爱恋与生命终极之舞——《俄狄浦斯王》与《悲悼》主题、人物及悲剧结局之比较

作者: 周娜
作者机构: 通化师范学院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3-1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4期
主题词: 畸形 《俄狄浦斯王》 《悲悼》
摘要:尤金·奥尼尔,美国现代戏剧的真正开创者,却有着深厚的欧洲古典文化的基因。

他的博采众长和融会贯通,使得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古典与现代碰撞与融合的魅力。

《悲悼》三部曲即是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文化继承的典范之作,又体现了他对古希腊悲剧的重新思考和创新,因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对现代人性与命运形态的深切洞察和体悟,从而真实的呈现出一幅现代人在痛苦中挣扎的画卷,唱出一曲人类在罪与罚的永恒轮回中直面人生的哀歌,值得世人深思和警醒。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一、奥尼尔生平与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戏剧家。

他是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戏剧家。

曾获得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自幼随父旅行演出,体验了美国各大城市的生活。

他曾进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但因闹事而辍学。

离开学校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到洪都拉斯勘探过金矿,在阿根廷和南非等地干过各种杂活,在英国和美国的邮船上当过水手。

这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1912年他患肺结核,在治病期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

两年内,写了八个独幕剧和两个多幕剧。

1914年至1915年,他又回到哈佛大学贝克教授门下学习写戏。

1916年,他到一个剧团和剧作家合办的普洛文斯剧团当编剧。

这里为他提供很有利的条件,成了他显示才华的舞台。

1918年,他写了《天边外》,20年代,他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剧,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30年代,奥尼尔依然精力旺盛,笔耕不止,写出了三部曲《悲悼》等重要作品。

1936年,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美国20世纪唯一获得该奖的剧作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获得殊荣之后又写出了两部经典力作,《送冰人来了》和《长夜漫漫路迢迢》,前者1956年创下连演565场的记录,而后者则于同年为作者赢得了第4个普利策奖。

1953年1月27日,这位美国现代戏剧大师在波士顿的一家旅馆中病逝,享年65岁。

奥尼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其中不少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20世纪美国剧坛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奥尼尔也是英美现代戏剧革新运动的先驱。

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奥尼尔在20年代充分体现了对新潮艺术的热切追求,并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实验精神的剧本。

他及时地将欧洲舞台的表现主义技巧运用于戏剧创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常奥尼尔采用丰富的形象来描写现实的本质,并借助灯光、布景和音响的特效来表现人物骚动不安的自我。

从莱维尼亚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继承与发展

从莱维尼亚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继承与发展

从莱维尼亚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继承与发展摘要:表现主义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通过自己的剧作,真实反映了20世纪美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迷惘和追求,揭示他们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其中最能体现古希腊悲剧韵味的是《悲悼》三部曲。

该剧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将戏剧创作作为探索人类心灵的重要武器,莱维尼亚即为该剧的女主人公,她成为奥尼尔“在荒野中的探索和呐喊”的直接表现者,即现代的厄勒克特拉。

关键词:莱维尼亚现代悲剧悲剧英雄情欲冲动古希腊悲剧主人公因从失败中寻求胜利和在肉体苦难中追求灵魂升华而受到颂扬,《悲悼》女主人公则由于承认并正视注定要失败的结局并从中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胜利而受到称颂;前者由于违背了神的意志而遭受苦难,后者却由于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而遭受折磨;前者能从苦难中获得精神上的胜利,而《悲悼》女主人公通过遭受的折磨来显示她对命运的反抗。

[1]1、继承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复仇母题奥尼尔取材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特斯》创作了《悲悼》,前者以希腊神话中阿特柔斯家族世代仇杀的悲剧故事为描写对象: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的军事领袖阿伽门农为了平息神怒,以利行军,被迫杀女祭神,因此引起妻子克吕泰美斯特拉的仇恨,在他凯旋后被妻子及其情夫杀害。

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特斯在姐姐厄勒克特拉的配合下,杀死了母亲及其情夫替父报仇。

为此,俄瑞斯特斯受到了复仇女神的追逐。

《悲悼》借用了《俄瑞斯特斯》的基本故事原型:阿伽门农是艾斯拉·孟南准将,克吕泰美斯特拉是孟南的妻子克莉斯汀,他们的儿子奥林就是俄瑞斯特斯,女儿莱维妮亚就是厄勒克特拉。

故事背景特洛伊城陷落变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孟南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就被克里斯汀毒死,莱维妮亚说服了弟弟奥林替父报仇,杀死了母亲的情夫卜兰特,又逼她自杀。

《悲悼》的人物和情节与《俄瑞斯特斯》相对应,正体现了古希腊悲剧复仇母体对奥尼尔悲剧的影响,而莱维妮娅坚定的复仇意志,则是厄勒克特拉复仇精神的现代回响。

《悲悼》三部曲中的道家思想

《悲悼》三部曲中的道家思想

vr t X ’n7 0 6 , hn ) ei s y( ia 1 0 2 C ia .He sac c ss nWet ci .E i xg aaz@1 3 c r r eerhf ue s r f t n ma :iuh oi 6 .o r o o e i o n l n
尤金 ・ 尼 尔是 美 国现 代 剧 坛 的 奠基 人 , 奥 曾 于 13 获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身 为 西 方剧 作 家 96年
的重 要代 表 , 金 ・ 尼 尔却 是 东 方 思 想 文化 的 尤 奥 崇拜 者 与爱 好 者 。他 曾 自言 : 老 庄 的 神 秘 主 义 “ 比任 何别 的 东 方 思 想 更 能 引 起 我 的 兴 趣 ” 转 引 ( 自罗宾 森 2 ) 4 。尽 管 12 9 8年 的 中 国之旅 令 他 深 感 “ 实 中 的 东 方 如 此 辜 负 了他 罗 曼 蒂 克 的 期 现 待 ” 罗宾 森 10 , 他 仍 然 坚 持 认 为 自己 的心 ( 7 )但 灵 魂 魄在东 方思 想 的洗 礼 中得 到 了 净化 与 深 化 。
名字 的 问题 , 且 是一 种 确 认 了 的生 活方 式 和 人 而 生态 度 , 者说 是 他 为 自己 的灵 魂 寻 找 的一 个 归 或 宿 ” 刘 海平 朱栋 霖 2 ) ( 0 。可 见 , 东 方 神秘 主义 “ 对 时间对人 性 对终 极 实 在 的态 度 , 刻 而微 地 影 深 响 了奥尼尔 的视 野识 见 ” 罗宾森 3 ) ( 2 。创作 于奥
t e n t r lsa e i a im ,al h s b e u l x li e n t e t lg fMo r i g Be o s Elcr I e h au a t t n T os l a e n f ly e p an d i r o y o u n n c me e ta. n t h i h p s i o re tlt i k n uru t fo na n i g,0’ i ’ rf u d t i k n n u e tc c r n hu n n t r lo r f cs i i h Ne l S p oo n h n i g a d a t n i a e o ma au e a s e e t n l h l t e ry fTa im ,t sg vn e d rs me e ih e i n f a e h a so os hu ii g r a e o nl t n sg i c nc . g i Ke r y wo ds:Mo r i g Be o sElcr Ta im cr u a o h u n c m e ta n e os ic lr t ug t h Au h r:Che ha i sg a ae fCo a a ie L t rt r n o l ie a u e i ha x r lUn — to n S n Sa po tr du t so mp rtv ie au ea d W rd L t r tr n S n iNo ma i

凤凰涅桨,虽死犹生-——《悲悼三部曲》中主人公形象浅析

凤凰涅桨,虽死犹生-——《悲悼三部曲》中主人公形象浅析

追求着快乐 , 来越有人性 , 她越 彻底变成 了生 活的热爱 者 , 甚 她 至说“ 凡是生长的单纯的 东西, 着太阳 向上 长的 , 对 一切 正 直的
而且 坚强的 东西我都爱 !我憎恨 那种怪癖 的、 害 自己的、 阴 残 在 影里枯萎一世 的 东西”( 荒芜 18 :5 )但是现实 往往与愿 望 90 16
莱维尼娅是典型的孟 南家族 的成 员 , 南家族 的个性特 征 孟 都淋漓尽致地在她身上一一展现 。她 的祖 父艾比 ・ 南和父亲 孟 艾斯拉 一孟南都是 自高 自大、 目空一切 的伪君 子。为了维护 孟 南家的名声 , 艾比将 弟弟和新婚妻子赶 出了家 门 , 因为弟媳 妇 只 的身份是女佣。孟 南们都是贪得 无厌而且极其冷血 的。正是在 这样的家庭环 境下 , 莱维 尼娅成长成为一个冷血 、 自私而 又多欲 的典型孟南人。因为对父 亲的 崇拜 以及 爱恋 , 痛恨 母亲。她 她 认为是母亲夺 走 了父 亲对 她 的爱 , 也夺走 了普 兰特 对她 的情 。
背道而驰。有恋母情结 的弟弟奥林在 母亲死后 , 将注意 力转移
到越来越酷似母亲 的姐姐身上来 , 于是用家族 的秘密来 逼迫姐 姐 。但是莱维尼娅已经深深沉浸在 由个性 解放 所带来的欢愉之
中了。她冲破一切禁忌 , 忍地逼迫 已经濒临 崩溃 的奥 林 自杀。 残 尤金 ・ 奥尼尔是美 国戏剧史 上最有影 响力 的剧 作家之 一 , 他创作的美国现 代悲剧 受到了 古希腊悲 剧的影响 , 但又 有一定 的突破和发展 , 主要 反映 了平 凡生活 中小人物 的悲 剧。在 他的
她一心想置母亲于死地 , 当母亲冲进房 愧疚 , 反而有点 幸灾乐祸 的感觉 : 报应 , “ 这 就是你的惩罚。 ( 芜 18 : 5)她真 正爱着 的是其实 爱着她 ”荒 901 2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

奥尼尔与《悲悼》三部曲评介一、奥尼尔生平与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戏剧家。

他是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戏剧家。

曾获得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尼尔出生于纽约一个演员家庭,自幼随父旅行演出,体验了美国各大城市的生活。

他曾进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但因闹事而辍学。

离开学校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到洪都拉斯勘探过金矿,在阿根廷和南非等地干过各种杂活,在英国和美国的邮船上当过水手。

这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有取之不尽的源泉。

1912年他患肺结核,在治病期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

两年内,写了八个独幕剧和两个多幕剧。

1914年至1915年,他又回到哈佛大学贝克教授门下学习写戏。

1916年,他到一个剧团和剧作家合办的普洛文斯剧团当编剧。

这里为他提供很有利的条件,成了他显示才华的舞台。

1918年,他写了《天边外》,20年代,他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剧,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界的地位。

30年代,奥尼尔依然精力旺盛,笔耕不止,写出了三部曲《悲悼》等重要作品。

1936年,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美国20世纪唯一获得该奖的剧作家。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获得殊荣之后又写出了两部经典力作,《送冰人来了》和《长夜漫漫路迢迢》,前者1956年创下连演565场的记录,而后者则于同年为作者赢得了第4个普利策奖。

1953年1月27日,这位美国现代戏剧大师在波士顿的一家旅馆中病逝,享年65岁。

奥尼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戏剧,其中不少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20世纪美国剧坛无可争议的领袖人物,奥尼尔也是英美现代戏剧革新运动的先驱。

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奥尼尔在20年代充分体现了对新潮艺术的热切追求,并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实验精神的剧本。

他及时地将欧洲舞台的表现主义技巧运用于戏剧创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常奥尼尔采用丰富的形象来描写现实的本质,并借助灯光、布景和音响的特效来表现人物骚动不安的自我。

论尤金·奥尼尔在《悲悼》中对清教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论尤金·奥尼尔在《悲悼》中对清教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反思当中。本文试探讨其在 《 悲悼 》三部 曲中对清教主
义 的批 评 和 反 思 。

义等许多方面 : 它漠视精神生活 、 “ 美学价值和人的想象
力 ;它压制新思想、性解放 和个人 自由 ;它反对饮酒 、 自由诗和心理分析。它代表了一切罪恶和一切文化反叛
者 不 喜 欢 的东 西 。 ”
殖先民的文化传统。1 世纪 中叶 , 6 一些英 国教徒认为无
论是靠罗 马教会 ,还是靠英 国教会都进入不 了天堂 ,就
创办 了自己的教会组织 ,人们称他们 为清 教徒 。清教徒
不愿遭受宗教迫害 ,于是就背井 离乡。当英 国的清教徒 们乘着 “ 五月花”号轮船远涉重洋来 到美洲新大陆 ,他
论尤金 ・ 奥尼尔在 《 悲悼》中对清教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肖 启 芬 ( 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 衡阳 4 10 ) 衡 2 0 8

要 :尤金 ・ 奥尼 尔在其 中期代表作 《 悲悼 》三部 曲 中以欲 望的揭示、道德 的剖析和情感 的展现 ,直指人 类
心灵深处的罪恶,表现 了其 对清教 主义的强烈批判 。然 而在该剧 中通过描 述妇女们对清教主 义的反叛 、对不幸命 运 的抗争,奥尼 尔融进 了一种 对清教 为代表 的传统观念与新 时代 生活理想之 间的整合与思考 ,肯定 了它作 为传统文化
了母 亲生存的最后希望 。为了不让弟弟玷污家族荣誉 ,
莱维妮娅把他关在房子里面 ,紧紧地控制他,她对奥林说
道 “ 你不应该活着 ,你要不是懦夫 ,你会 自尽 的……。 ”柳 精神崩溃的奥林用枪 自杀 了。莱维妮娅不 自觉地再一次 充当了家族罪恶与诅咒及 “ 清教意识 ”的维护者 。 生活中需要的是美好 的爱情 、温暖的亲情 ,特别是

19秋《外国文学史》作业_1234

19秋《外国文学史》作业_1234
D.犀利、明快、生动、朴素
E.简洁、清楚
2.下面哪些作品是契诃夫创作的?()
A.《小公务员之死》
B.《变色龙》
C.《万卡》
D.《第六病室》
3.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4.下面哪些作品是雪莱创作的?()
A.《西风颂》
D.《东方叙事诗》
E.《西风颂》
4.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
A.神话传说
B.教会文学
C.骑士文学
D.英雄史诗和民谣
E.城市文学
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
A.莫里哀
B.高乃依
C.拉辛
D.拉封丹
E.布瓦洛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远离尘嚣》集中体现了哈代悲剧小说的特点。
A.阿喀琉斯的愤怒
B.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C.阿喀琉斯重上战场
D.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
答案:A
9.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作是()。
A.西方现代派文学先驱
B.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拓者
C.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
D.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文宗
答案:D
10.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同情妇女,为妇女鸣不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批判的希腊悲剧是()。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俄狄浦斯王》
C.《美狄亚》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A.彼特拉克
B.但丁

清教下的欲望——奥尼尔清教剧代表作中的对立象征

清教下的欲望——奥尼尔清教剧代表作中的对立象征
绿 荫正浓。树阴下那栋素色 的农舍被夕 照和绿荫衬托得格 外 醒 目……客厅 的百 叶窗 自始至终关着” 。这里的清教氛围 暗藏着 股隐秘的欲望 ,石头房子则 隐含 象征清教束缚着人
性。
部典型反 清教戏 剧《 榆树下 的欲望 》 和《 悲 悼三部 曲》 , 重点
分析贯穿这两部剧 的两组相 对象 征。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3 ) 1 2 — 0 1 2 5 — 0 2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清教主义对踏上美洲 大陆的早 期移 民者产生 了深远影响。清教 主义 主要包含五大信条 , 即 性恶说 、 上帝选 民说 、 有限的赎罪 、 不可抗拒 的恩典 和“ 坚持 不懈” 的圣徒。随着 1 9世纪 中晚期清教 主义的衰落与现代
D e e . 2 0 1 3
清教下 的欲 望
奥尼 尔清教剧代表作 中的对立象征
陶婷婷
( 福 州教 育 学 院 外语 系 ,福 建

福州 3 5 0 0 0 0 )
要 :《 榆树下的欲望》 和《 悲悼三部曲》 是奥尼 尔进入创作成熟期的 两部重要的反清教戏剧。在这 两部剧 中, 奥尼 尔巧
像画、 歌 曲“ S h e n a n d a h ” 等。在这 两部剧 中, 他成功创作了两 组 重要 的对立象 征 , 即: 石头房子 与榆树 , 孟南大 宅与 幸福
岛屿。
二、 《 榆 树 下 的欲 望 》 里 的 对 立 象征 — — 石 头 房 子 与 榆

意识 的发展 , 许 多现代 作家 把反 清教思 想融 人其 创作之
第3 4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神话音乐循环回归——论《悲悼》叙事艺术的内在张力

神话音乐循环回归——论《悲悼》叙事艺术的内在张力
的 圆形 结 构 , 从 而 使 这 部 现代 悲 剧 具 有 独 特 的 内 在 张力 。


现代悲剧 的神话 隐喻
通 过现 代 人类 学 与心 理 学研 究 对 文 学 的介 入 , 人们 发 现 很 多伟 大 的作 家有 意或无 意地 把 自己 的 灵感 和 想 象 揉进 古 代 神 话 的格 式 里 。加 拿 大 文 艺 批 评 家诺 斯 罗普 ・ 弗 莱 认 为 几 乎 所有 的文 学 的各

L e c t u r e r a t S c h o o l o f Li t e r a t u r e nd a J o u ma l i s m, L e s h a n T e a c h e r s Co l l e g e , Le s h n , a Ch i n a . Th e i r ma i n r e s e rc a h i f e l d i s E n g l i s h
2 . 文学 理 沦及技巧 研究
神话
— —
音乐
循环
回归
论《 悲悼》 叙事艺术的内在张力 Nhomakorabea詹
虎 赵 学斌
内容 摘要 : 奥尼 尔 戏剧《 悲悼 》 借用 了古希腊 悲剧 作家 埃斯 库 罗斯《 俄瑞 斯 忒亚 》 三部 曲的基本 故事框 架 , 从 而在 寓 意上达 到某 种深 刻 的互 文性效 果 。神话 、 音乐 、 循环 三种 叙述 技 巧相 互 融合 , 使 该 剧 既映射 了古希 腊 悲剧《 俄 瑞 斯 忒亚》复仇 式神 话 的古老 意蕴 , 又体 现 出这 部 现代 悲剧 深邃 的诗 意 与 内在 张力 。
my t h , mu s i c a n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wh i c h ma k e he t t r a g e d y n o t o n l y r e le f c t he t c l a s s i c a l r e v e n g e ra t g e d i c i mp l i c a t i o n o f Or e s t e i ab u t

外国写一个家族的巨著

外国写一个家族的巨著

外国写一个家族的巨著1、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为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四个儿子:米卡、伊凡、阿辽沙,以及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

一家人矛盾重重,父子冲突不断升级,后来私生子把父亲谋杀,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弑父案。

2、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这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史诗性小说巨著,写了好几个贵族之家,主要人物有皮埃尔、安德烈公爵、罗斯托夫等。

托翁着力将各个人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广阔的关系网,因而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角色。

3、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成名作,也是他的早期作品,出版时他才26岁,而此书还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小说的副标题为“一个家庭的没落”,这已经说明了小说的全部内容:书中叙述的正是布登勃洛克这个家族走向没落的过程。

4、尤金·奥尼尔:《悲悼三部曲》《悲悼三部曲》是美国作家奥尼尔的剧作,包括《归家》、《猎》、《祟》,戏剧的氛围压抑阴森,甚至带有一丝恐怖的气息。

里面写了孟南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充满罪恶,并且罪恶在一代代沉积,最终把整个家族埋葬。

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喧哗与骚动》按时间分为四部分,总的来说,就是写了康普生一家子,并集中在昆丁、凯蒂、杰生、班吉明这几个兄弟姐妹身上。

福克纳充分利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塑造了这几个“圆形人物”。

6、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马贡多的布恩地亚这个家族七代人的传奇历史,写他们从搬迁到这个地方发展到人口兴旺再到衰亡的过程。

《百年孤独》翻译到中国后,对莫言、陈忠实等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肖霍洛夫:《静静的顿河》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群像。

莱维尼娅的悲剧形象

莱维尼娅的悲剧形象

莱维尼娅的悲剧形象—《悲悼》三部曲缩编、导演浅记O赵之成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九三表干班,在九四年九月-r--旬,开始把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名著(悲悼李三部曲((归家》、(追猎),(作祟》,荒芜译本)进行了缩编、导。

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学院“黑匣子”小剧场,做了教学实习演出。

演出得到学院各级领导、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普通观众的大力支持,热情鼓励和赞扬。

厉时两个月,作为编剧、导演和表演教师,我颇有听得,现归纳成文,以供同行共享一、缩演由来选定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作为专修班的教学材料,井进行了缩编、导、演的工作(概称缩演),是从下面几点考虑的(一)教学任务决定的我所带的表干班进.入第三学期。

它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掌握创造完整人物形象的表演技巧”、限据这祥的教学任务就决定教材最’l.-要具有的圣件是:1,多幕戏中人物的完整性这个条件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学的就在多幕剧中创造完整故事人物的技巧。

你选的教材就应该有它的完整天地,否则师生都难以完成任务,而且最好剧本中创造的完整人物形象要多一些,不要仅仅一个,这样会对更多的学生有好处。

2、剧中人物形象的高难度选择教材要有一定的高难度。

太容易的剧本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不起他的创作欲望、热情和积极投入。

而这点,对学生能否学好技巧、增强修养、提高认识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太复杂太困难的剧本也不行.困难到他经过刻苦努力最后没能尝到创造完整人物形象成功的喜悦,也不行,也没达到教学目的。

怎么才适度?我认为关键是你对所教学生水平的J 解和掌握。

犹如带学生爬山,你说北京市内的景山高不高?它对一两岁的幼儿来说.就是生平第一高山了,但对中小学生来说,那根本不算山,失去兴致.懒得去爬了,。

带中学生过队日要选择远郊的妙峰山、盘山,他们就会很乐意去攀登用句老话就是“因材施教”,池这块材料已经到达什么程度?掌握了多少技巧了还缺乏汁么东西宁……剧本的选择要难到学生能产生兴趣,决心全身心投入,付出艰辛劳动,经过“用力、用脑、用心”去“够”了,最后又“够着了”,即创造出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来,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才为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悼三部曲》读书笔记
《悲悼三部曲》是奥尼尔在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改编的现代心理剧,主要围绕莱维尼亚情欲扭曲下的恋父,颠覆母亲,逼弟自杀展开剧情。

《悲悼三部曲》是奥尼尔创作的唯一一部三部曲,该剧在古希腊悲剧人物俄瑞斯忒亚’厄勒克特拉为父报仇的故事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现代心理悲剧。

《悲悼三部曲》分为《归家》、《猎》、《祟》,全剧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5年至1866年春夏之间,地点是新英格兰某市镇。

《归家》主要写的是孟南将军归家后被妻子毒害;《猎》写的是莱维尼亚为父报仇,设计借弟弟之手,杀死母亲的情人,逼母亲自杀;《祟》说的是众人怀疑孟南家族死去的阴魂不散,在房子里作祟,直到莱维尼亚逼弟自杀,自我惩罚活埋自己,家族罪恶才被清算完毕。

《悲悼》全剧似乎是围绕着复仇主题而属开的。

其实,奥尼尔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象贯穿在《奥瑞斯提亚》三部曲中的血族复仇和命运观念这样一些原型要素,他着意要表现的是孟南家族中爱情与死亡的冲突,并通过诸人物之间强烈欲念的冲击和性格搏斗的表现对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从精神上和美学上作哲理性的探索。

可以说奥尼尔独特的悲剧思想在《悲悼》中是以一个完美的布美模式加以休现的。

孟南是大家长,他冷酷严峻,南北战争之前他进过西点军校,当过法官和市长;他事业上成绩显著,但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但他也有人性的一面,只是这人性隐藏在他的情感深处。

战争的严酷和生命的毁灭唤起了孟南对新的生活和真正爱情的渴望。

在《归家》中他对妻子说:“克莉斯丁,我梦想着回到你的身边来!……我回家来向你投降一一从内心归顺你。

我爱你,从前我爱你,中间这些年我爱你,现在我还是爱你。

”然而,孟南的真实情感换来的只是克莉斯丁的冷漠和厌恶。

悲绝之中,他大谈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爱情的渴望化成死亡的阴影。

克莉斯丁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性。

孟南的虚伪和自私,女儿的妒恨以及心爱的儿子的离家参战使她觉得孤独无依。

她盼望着心灵上的沟通,呼唤着理解和相知。

就在这时她遇上了卜兰特。

她深深地爱上了他。

她对卜兰特的爱掺有对孟南的恨和报复的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对真挚爱情的渴望。

她甚至公开对女儿说“我自己出丑又有什么关系?至少我会获得我所爱的人。

”而卜兰特爱上克莉斯
丁几乎是出于和她同样的动机。

这一对情人不由自主地从恨中发出来的爱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结合。

克莉斯丁爱得大胆、热烈、执着,但也爱得苛刻,缺乏理智。

她希望卜兰特能有自己心爱的船,能和她结婚去度密月。

但她女性的占有欲又极强,不许卜兰特爱上任何划的女人。

这种执拗的念头使她视卜兰特为自己的一切;丈夫的归家自然使她从编.心上不能忍受,她走向极端,最终毒死了孟南。

莱维尼亚一出生就被母亲克里斯丁放逐,得不到母爱,直到自我埋葬的那一天,她都在为得到爱而抗争和奋力厮杀。

为得到爱,她和母亲进行较量;因为恨,她和母亲争夺父亲和弟弟的爱,极力想要颠覆母亲的压制和权威;直到发现母亲的秘密,她终于找到正式宣战的理由。

莱维尼亚打着正义的为父报仇的旗号,实施的却是自身嫉恨的报复行为她渴望的是排斥母亲,独自占有父亲的爱。

莱维尼亚不仅恋父,也暗恋着和父亲是同宗血脉的卜兰特,却因为他们都爱的是母亲,而占有不得,于是才转化为嫉恨。

莱维尼亚对母亲的嫉恨,对父亲的隐秘的热恋表现的极端明显,正是其情欲扭曲,人性异化的结果。

在得不到母亲爱的情况下,莱维尼亚把占有父亲的爱作为生命的意义来争取,因此,母亲毒杀父亲孟南,最痛苦的莫过于莱维尼亚。

莱维尼亚为追求爱而勇敢’热情’坚定,也因为这种变态的情欲,异化的人性而冷酷’残忍’刻板’狡诈。

奥林和莱维妮亚在矛盾冲突中同样也经历着情感的折磨。

和母亲的重逢使奥林减轻了对生活的幻灭感,他激动、喜悦,急切地想得到母亲的爱抚;“恋母情结”使他把母亲看成自己“唯一的爱人”。

但是莱维妮亚对母亲奸情的揭露以及亲眼目睹的事实又使他陷入痛苦的深渊。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由怀疑和踌躇转变为仇恨和疯狂。

杀死卜兰特以后,他在母亲面前先表现为残忍后又表现为忏悔,祈求母亲的宽恕。

他把母亲的自杀看成是自己逼迫的结果,痛苦的自责和沉重的负罪感使他走上了绝路。

读尤金·奥尼尔的剧作,总是让我产生一种恐怖地震撼。

在他的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被人性的欲望、占有、贪婪、冷漠所替代,深深地投射着一种彻骨的冰冷。

他那裹挟着古希腊悲剧幽魂的名作《悲悼》,把复仇主题置换成现代的弗洛伊德情结,塑造了“恋父情结”的莱维尼亚和“恋母情结”的奥林,在他们各自情欲的趋势下,终使孟南家族几乎全部死于相互之间的残杀,只留下莱
维尼亚终老在如地狱一般的宅子中。

欲望,就像一张大网,交织着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情愁,悲剧和死亡也随之接踵而至。

剧中多次强调孟南家族男人们女人们的相似之处。

克莉斯丁与拉维妮亚的“面貌的酷似是非常触目的”,拉维妮亚和克莉斯丁又非常像卜兰特的妈妈玛丽亚。

这三个女人都有相同颜色的头发,都有一副面具似的脸孔。

所有孟南家的男人也“都带有同样的面具性质”。

不仅如此,他们的性格也是相似的,奥林像他的爸爸艾斯拉,卜兰特像他的爸爸戴维德,卜兰特恨艾斯拉,正像他爸爸戴维德恨艾斯拉的爸爸老艾比,他们都显得优柔寡断,在爱与恨的心灵搏击中一个个跌进了死亡之渊。

女人们也是如此,拉维妮亚与母亲克莉斯丁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卜兰特,在剧烈的情感争夺中表现出相同的仇恨心理,而他们的追求同样落空。

《悲悼》的语言是个性化的,适应人物性格而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

克莉斯丁和奥林的语言,就更有感情,带有活泼的生气。

奥林甚至在温柔的带有梦幻的诗意的语言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爱,对幸福的幻想。

作家用表现主义戏剧常用的干燥简短的电报式的语言来刻划艾斯拉和莱维妮亚的性格,用得恰到好处。

艾斯拉的语言简短、枯燥、僵硬,表现了一种刻板、冷酷的性格和矫饰虚伪的作风。

莱维妮亚的语言则永远是强硬的、命令式的,带着别人必须服从的严厉,鲜明地表现了冷酷的、进攻的性格特征。

如在发现母亲和卜兰特的私情后对母亲说:“我告诉过你,我有话跟你说。

”“你这一『贱的—你是无耻的、恶毒的!”“我现在要知道,你是不是照我说的去做:”这种个性化的语言,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悲悼》之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还得力于它的现实主义戏剧的结构原则。

这个戏冲突集中,结构紧凑,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理成章,同时又不枝不蔓,高度集中,围绕中心矛盾写人,写心理,写灵魂,写性格。

《悲悼》中多种表现手法的融汇运用,在虚幻而又深沉的氛围中,揭开了一个大家庭毁灭的秘密。

在好象烟雾迷漾的背景上,那样清晰逼真地刻划出孟家人们的不同性格、他们的命运和同归于尽的结局,有着一种奇异的真实感和惊人的力量。

从《悲悼》可以看出奥尼尔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保持了现实主义注重人物性格刻划的长处,又对其他各种艺术手法兼收并用,把它们水乳交融地结合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奥尼尔曾说:“如果我有足够的火力的话,就把它们r指各种表现
手法—引者)溶化到我自己的技巧中去。

”他的确是毕生都在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创作实践“成为一座溶沪”,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这也许正是奥尼尔的剧作对我们的创作最有意义的启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