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三部曲
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性观
摘要作为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下的一名典型文人,林语堂的思想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影响。
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林语堂对现代中国完美女性应有的品格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种完美女性观在其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本文对《京华烟云》中包括主人公姚木兰在内的性格各异的几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作为内心坚守,并拥有现代思想中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以道家自然逍遥的思想关注内心,利用儒家的道德操守和生存智慧面对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定义。
而姚木兰正是林语堂这种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的集大成者,是作者心中女性的完人,而且对于理想中国人的品格塑造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语堂;京华烟云;完美女性;中体西用;儒道结合AbstractAs a typical writer from the old era scholar, Lin Yutang’s thought performed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usion of two cultures. It included classical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ical and intellectual life, but also by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human thought. For this embracing thought, Mr. Lin had a unique perspective about the modern Chinese perfect woman of his character. In his masterpiece “Moment in Peking”, this concept of the perfect woman had been a great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In this paper, “Moment in Peking” included the heroine Yao Mulan’s several different characters, including female imag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 can conclude: philosoph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inner stick, and owned modern ideas of free personality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Happy thoughts to Taoist inner focus, using Confucian ethics and living wisdom to face life, and this was the quality of Lin’s definition of the perfect woman. And Yao Mulan was Lin’s west, but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the unity of a master of feminism, was the author of the perfect woman in his mi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the ideal shape.Key words:Lin Yutang;moment in Peking;perfect female image;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combin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序言 (1)一、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概括——中体西用,儒道合一 (2)1.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完美女性观 (2)2.“西学东渐”中的女性解放思想 (2)3.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内涵 (2)二、《京华烟云》中不够完美的女性——对完美理想的衬托 (3)1.莫愁——富贵荣华,不及姚家莫愁 (3)2.曼娘——“顺从”是她一生悲剧的根源 (5)3.红玉——现代的启蒙不应只是爱情 (6)4.素云——她只是个被命运捉弄的骄傲女子 (8)三、林语堂理想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姚木兰 (9)1.现代思想与传统美德的理想组合 (9)2.世俗智慧与超然思想的辩证统一 (10)四、结论与启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林语堂学贯中西,思想受到西方影响极大,因此,与同时期的中国作家相比,林语堂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妇女思想解放的现代性命题。
林语堂作品名录
著作书目:《剪拂集》(杂文集)1928,北新《新的文评》(评论集)1930,北新《语言学论丛》1932,开明《欧风美语》(散文集)1933,人间《大荒集》(杂文集)1934,生活《我的话》(第1卷,杂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时代《我的话》(第2卷,杂文集,又名《拙荆集》),1936,时代《林语堂幽默文选》1936.万象《生活的发见》1938,东京创元社《新生的中国》1939,林氏出版社《俚语集》(杂文集)1940,上海朔风书店《第一流》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语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中国圣人》1941,上海朔风书店《中国文化精神》1941,上海国风书店《讽颂集》蒋旗译,1941,国华编译社《爱与刺》1941,明日出版社《锦秀集》1941,上海朔风书店《生活的艺术》1941,上海西风社《有不斋文集》(杂文集)1941,人文书店《雅人雅事》(杂文集)1941,上海一流书店《语堂随笔》1941,上海人间出版社《拨荆集》(杂文集)1941,香港光华出版社《瞬息京华》(长篇小说,又名《京华烟云》)张振玉译,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文人画像》1947,上海金屋书店《啼笑皆非》1947(5版),商务《林语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无所不谈》(1一2集,杂文集)1969,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开明《平心论高鄂》(杂文集)1966,文星书局《语堂文集》1978,开明《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1986,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1986,重庆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杂文集)1988,浙江人民《赖柏英》(长篇小说)1988,湖南文艺《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艺。
林语堂的三部曲
林语堂的三部曲之情感美摘要:林语堂,我们国家的一代大师,无论你是读过他的作品,我们都听过这么一个作家。
他的文笔轻松幽默,语言简练,把生活描绘的很美满,富有生活哲理,常常显出大智慧。
他的作品有他的独特情感的魅力,林语堂的三部曲《朱门》、《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林语堂的作品的经典代表,其中的情感丰富,我就那其中打动我的美丽情感分析这三本书中的各一种情感。
关键词:林语堂三部曲小说情感林语堂在1936年移民美国,用英语创造了大量的以中国为原型的小说作品,并在美国畅销,在赢得美国人的喜爱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三本,他自己认为这虽然是三本分开的小说,但是三者有着内在的精髓联系,都在寄托着文化理想和精神理想,主要表达了虽《朱门》的童话美、《京华烟云》的超然美、《风声鹤唳》的佛理美,这些主干情感,道出了人世间最美的向往和追求。
《朱门》的童话美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呢。
这是无比残忍的诗句,《朱门》本就是含着残酷现实的题目,可是里面的情感却带着童话的味道。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位西安人——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
我很喜欢他用朴素的白话文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情感。
故事发生在时局动荡的战乱年代,这就为本来已经一波三折的家族命运和纠结不清的情感起伏,最终的美好结局实在不易,就像灰姑娘一波三折被王子寻找到,白雪公主历经千难万险获得自己的幸福。
在战火连天的动荡岁月,身怀六甲的杜柔安,千里迢迢赶到兰州去营救李飞,在经历战争和苦难的磨砺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没有想起灰姑娘最后和王子在一起的美好结局?这本书的爱情随让一波三折,在看的过程中有着不断的期待,期待他俩在一起,但是没有最终的障碍,。
这本书看着不虐心,爱情是美满的,好人都得到了幸福,宣扬着:美好希望的主题。
在这本书里,范文博却才是我最钦佩与敬爱的,他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就一定尽心去做,以身犯险救遏云,在柔安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他带来了最大的帮助,三岔驿救春梅,也许可以说救春梅有一点他的私心在,可是对待朋友的未婚妻柔安的困难,他也是倾尽一切多能来提供帮助。
[指南]老婆与姬妾_林语堂三部曲_人物论之二
学术交流 1998年 第2期妻子与姬妾———《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二朱东宇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华人家庭文化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妻子与姬妾(情妇),认为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中西互补、“二重组合”式的复合性思想个性与文化品格。
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与艺术审美特征。
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观。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妇女观、婚恋观与家庭文化观。
关键词 儒道融合 中西互补 哲理性 象征性 理想性 女性观 家庭文化作者朱东宇,1938年9月生,现为黑龙江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一林语堂一向认为,一种文化的优劣高下,不在它的“艺术、哲学、文化和实际生存”有何种成就,而在“它能产生何种形式的夫妻父母”①。
能够产生幸福家庭和优良的夫妻、父母等人伦关系的文明,才是人类理想的文明。
林语堂在他的文化家庭小说中,从不同文化视角,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家庭,以及生长于这些家庭的各类人物,以展示东方文化的优长和中西互补的文化理想。
林语堂在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中,在讨论“家庭之乐”时说:“文明的其他一切成就都可被认为是促进产生优良夫妻父母的方法。
……而婚姻和家庭确是人类生活中最亲密的部分,所以能产生优良夫妻父母的文明,实造成一种较快乐的人类生活,因此,也就是一种较高级的文明。
”②《林语堂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作为文化家庭小说,作者以极大的热诚与富有才情的笔墨,描写了一群妻子与姬妾(情妇)等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具有怎样的文化品格?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妇女观、婚姻观让我们在下文中对此展开讨论与分析。
《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妻子型,一是姬妾(情妇)型。
妻子,兼有女儿、妻子、母亲的品格;姬妾,兼有侍女、情妇、妓女、艺人的多种品格。
这两类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东方女性的文化品格。
论林语堂的_小说三部曲_
论林语堂的“小说三部曲”郭海燕(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是林语堂最为钟爱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既各自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文化取向代表了林语堂心目中的理想人生模式。
关键词:林语堂;小说;三部曲;文化取向 中图分类号:I2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444(2001)0420538205收稿日期:2000208203作者简介:郭海燕(19732),女,山东济宁人,南京审计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一用汉语之外的语言从事写作的现代中国作家,如梁宗岱、盛成、叶君健等都曾经在西方读者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
林语堂1936年移居美国后,为了全面地介绍中国文化,用英语写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中国哲人的智慧》等大量著作,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
后来,他认为“诚以论著入人之深,不如小说。
盖欲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超事理,发情感,非借道小说不可”[1](P.253)。
所以他又写了七部小说,发表后又立即畅销美国。
而在小说当中,他最为钟爱自己的小说“三部曲”。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林语堂的小说三部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面向西方读者创作的。
由于中国作家所创作的内容是中国化的,语境也是中国的,所以他们对中国读者的趣味与理解力不必花大力气去判断;而林语堂用英语创作小说给西方读者看,则着实需要对西方读者的趣味与理解力有相当的了解才行。
林语堂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制高点上,非常清楚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亦非常清楚西方文化中的错失。
他在其介绍中国文化的作品中一再强调悠闲的重要,因为他了解西方人,替那些深深被现代文明所异化的现代西方人而苦恼,他认为,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相反者必是互相钦佩的,所以东西文明是可以互补的。
从林的小说发表后的畅销,我们知道林语堂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西方读者的口味。
论林语堂《朱门》的爱情叙事模式
李秋菊
( 大理 大学文 学 院 云 南 大理 6 7 1 0 0 3 )
林语 堂 , 中 国现 代 著 名 学 者 , 1 8 9 5 年 出 生 于 福 建 漳 州 。他 一 生 笔耕 不辍 , 著作 颇丰 , 尤 以小 说成 就最 高 , 长 篇小 说《 京 华烟 云》 、 《 风声 鹤唳》 、 《 朱 门》 是他最为其得 意的三部作 品 , 被合称 为 “ 林 语堂三部 曲” 。 受其西方文 化的熏陶 , 林语堂早期 的许多作 品 中. 就已经流 露出 了西方 的哲 学思想 , 他主张 恋爱 自由, 个性解 放. 这些思想 在他所创 作 的《 红 牡丹》 、 《 赖柏 英》 、 《 朱 门》 等著作 中都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 他 以其 刚健有力的笔触 , 把女性 的爱情 提 升 到 一 定 的 高 度 ,给 读 者 带 来 了不 一 样 的 审 美 体 验 和视 觉感 受。 1相 依 相 偎 的缠 绵 之 爱 在作 品《 朱 门》 中, 香华 、 杜柔安 、 崔遏云 的 内心 深处都 藏有 个不 为人知 的秘 密 ,而这个秘 密都 与爱情有关 。她 们憧 憬爱 情, 渴望 爱情 , 对充满 神秘 色彩 的爱 情抱 有无 限的希冀 , 她 们始 终坚信有一 天会找到那个愿意为 自己倾其 一生 、 倾尽所有 的人 。 崔遏 云抱 着“ 卖 艺不卖身 ” 的大鼓艺人 的身份 出现在 我们的视线 里. 她纯真 、 善 良, 对 于 爱 情 有 着 别 样 的 认 识 与期 盼 。 她 不 愿 嫁 作 商人妇 , 也不愿 成为官夫人 , 但却 常说“ 我宁可做农夫 的妻子 , 我 要早 起烧饭 . 看他荷 锄 出门 , 中午 送午饭 到 田里给 他 , ” 口 ] 在她 的 意识 深处 对富家公 子等类型 的人 藏有一种抵触情 绪。面对富家 公子 蓝如水 的百般追求 , 她果断拒绝 。因得罪 当局政 府 , 崔遏 云 遭 到士兵 的追 捕 . 在逃 亡去兰州 的路 上 , 蓝如水 一直默默地 陪伴 在她 身边 , 帮她排忧解难 , 听她诉 说衷肠 , 她虽然心存感激 , 但仍 然犹 豫不决 , 她知道一旦 嫁给 了蓝 如水 这样 的有钱人 , 就再也没 有 机会做 自己想做 的事 情了。经过范文博的一番点拨 , 她终 于如 梦初 醒接受 了蓝 如水 。和蓝如水在一起的每一天 , 崔遏 云都 是开 心的 . 他们 没有谈论婚 期 . 但在 遏云 的心 中 , 其 实早 已把 蓝如水 当作 自己的未婚夫 了。 沉 醉 于 爱 情 中 的 杜 柔 安 觉 得 自 己 是 这 个 世 界 上 最 幸 福 的 人. 确 认 恋 爱 关 系后 , 她 便 迫 不 及 待 地 想 要 带 李 飞 去 拜 见 自己 的 父 亲 。经 过 大 学 者 杜 忠 的层 层 考 验 .李 飞成 了杜 忠 最 中意 的 女 婿。 原 以为他俩 的爱情就 能这 样一路顺 风顺水 的走下去 , 可结果 却不 尽人意 。杜忠突发疾病 死亡后 , 柔安发现 自己怀孕 了, 她的 叔叔杜范林 以她不守妇 道 、败坏家 门为 由剥 夺了她 的财产 继承 权, 将 她赶 出了家门 , 身 怀六 甲的她 踏上了千里寻夫 的道 路。新 疆 动乱 , 李飞被误 以为间谍而进 了监 狱 , 为了寻找营救李飞 的线 索, 她动用 各种人脉 与关 系 , 为 了能 让李飞 在狱 中衣 食温饱 , 她 省吃俭用兼职养 家。她的坚强和无私赢得 了李家 的尊重 和肯定 . 最 终 她 不 负 众 望 成 功 地 救 出 了李 飞 。 2一 味 占有 的 自私 之 爱 幸福是建立在爱情基础 上的 , 没有爱情就无需 言论幸 福。 杨 主席 妻子 的霸道 , 杜范林及其儿子 杜祖仁婚姻 的失败 , 究其 原因 就是缺少付 出 . 他们 一味 的认 为只要拥有对方就是 幸福 , 殊 不知 幸 福 正 在 一 步 步地 走 远 。 杨主席 身材高 大 、 体格魁 梧 , 在人 们的 眼里他威 风凛凛 , 然 而在 他妻子面前 , 他却是个彻头彻尾 的胆小鬼 。为了能躲避 妻子 的监 视 , 他故意搬到离 自己住所很远 的办公 区住 , 精明 的太太却 看穿 了一切 , 也跟着他搬到 了办公 区。 杨 主席喜欢作 战 、 名驹 、 美 酒 和女人 , 然而这其 中的三项嗜好都被 他的妻子给剥夺 了, 他 的 妻 子禁止他喝酒 , 不准他接近年轻 的女子 。 本 以为可 以继续作 战 的, 但悲 哀的是 , 他居住 的地 方没有战事 的发 生。他默默地忍受 着 一切的屈辱 , 听命 于妻子 。面对理 发时还有 四个手举 刺刀 , 害 怕他逃 出妻子视线 的卫兵 , 杨主席不得不 随时保持警 惕。 对 于妻 子 常 常 当 着 部 下 的 面 大 声 斥 骂 他 ,他 习惯 了 ,因 为 他 不 敢 违 背 她, 他唯一 能做 的就是 默默地接受妻子 的指示 。“ 婚姻如一艘雕 刻 的船 , 看你 怎样 去欣赏它 , 又怎样去驾驶它 。” [ 2 I 杨夫人就如 同 掌舵 的船长 , 杨主席就是 船上 的乘 客 , 她 只知 道乘 客的命掌握在
林语堂短篇
林语堂短篇
摘要:
一、林语堂简介
1.林语堂生平介绍
2.林语堂的文学成就
二、林语堂短篇小说的特点
1.独特的讽刺手法
2.关注社会现实
3.语言优美、幽默风趣
三、林语堂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1.《猫城记》
2.《笑话一则》
3.《夜莺与玫瑰》
四、林语堂短篇小说的影响
1.为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贡献
2.对后世作家的启示与影响
正文: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创作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短篇小说。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林语堂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林语堂的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他擅长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
人物和事件的夸张描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其次,林语堂关注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问题。
最后,林语堂的语言优美、幽默风趣,使他的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
在林语堂的短篇小说中,有几部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猫城记》以荒诞的笔法讽刺了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笑话一则》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社会上的伪善和虚伪;《夜莺与玫瑰》则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林语堂的短篇小说对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许多作家都在他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从而推动了我国短篇小说创作的繁荣。
总之,林语堂的短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林语堂的散文
林语堂的散⽂林语堂:《论语》、《⼈间世》、《宇宙风》他认为:⼈要做“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幽默只是⼀种从容不迫的达观态度”“⽂章者,个⼈性灵之体现”。
林语堂的散⽂创作体现出⾮常突出的幽默特征,(这种观念来源于西⽅⽂化背景,尤其是英国⽂化)也可在中国散⽂发展史上找到深刻的⽂化历史原因。
林语堂散⽂不仅受到中、外⼩品⽂的双重影响,还与其政治信仰、⽂学主张相投合。
这种幽默散⽂观,不仅包含了他⼈格与⽂格、⽣活与艺术相融合⽽形成的带有中庸⽂化⾊彩的本质,对⾔志派散⽂批评理论的构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语堂从1924年5⽉23⽇和6⽉9 ⽇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征译散⽂并提倡“幽默”》和《幽默杂话》,到30年代的《论幽默》、《会⼼的微笑》、《答青崖论幽默译名》等,⾮常突出、系统地宣传了他的“幽默”理论。
在林语堂看来:(⼀)“幽默“是⼈的天性,是⼈⽣的⼀部分,甚⽽是⼀种⼈⽣观;(⼆)幽默是作家在评论和表现⼈⽣时,带着温和同情的笑,带着“我佛慈悲”、“悲天悯⼈”、旁观超然淡远的态度;(三)有⼴义和狭义的“幽默”,最⾼的“幽默”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是“⼼灵的光辉和智慧的丰富”,是“会⼼的微笑”;(四)“幽默”与“讽刺”相近,“讽刺”“去其酸辣,⽽达到冲淡⼼境,便成幽默”,“愈是空泛的,笼统的社会讽刺及⼈⽣讽刺,其情调⾃然愈深远,⽽愈近于幽默本⾊”。
郁达夫《中国新⽂学⼤系·散⽂⼆集》“导⾔”:“在现代的中国散⽂⾥,加上⼀点幽默味,使散⽂可以免去板滞的⽑病,使读者可以得⼀个发泄的机会,原是很可欣喜的事情,不过这幽默要使它同时含有破坏⽽兼建设的意味,要使它有左右社会的⼒量,才有将来的希望;否则,空空洞洞,毫⽆⽬的,同⼩丑的登台,结果使观众于⼀笑之后,难免得不感到⼀种⽆聊(Nonsense)的回味,那才是绝路。
”林语堂这⼀时期的创作,既有表现出“闲适”、“性灵”的幽默⼩品。
如《⾔志篇》、《我怎样买⽛刷》、《论西装》、《论避暑之益》、《我的戒烟》等,也不乏寄“愤怒”、“沉痛”于幽默的杂⽂⼩品,如《奉旨不哭不笑》、《论政治病》、《民国廿⼆年吊国庆》、《如何救国⽰威》、《诵经却倭寇》、《等因抵抗歌》、《梳、篦、剃、剥及其他》等。
林语堂最著名的作品
林语堂最著名的作品
林语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翻译家,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文化批评等。
以下是林语堂最著名的作品:
1.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是林语堂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写了人生与爱情的美好与悲哀。
2. 《一片叶子》:这是林语堂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了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人性的善良。
3. 《曾国藩家书》:这是林语堂的著名文化批评作品之一,以曾国藩的家书为素材,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4. 《古文观止》:这是林语堂的翻译代表作之一,将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翻译成英文,使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5. 《中西文化异同》:这是林语堂的著名文化批评作品之一,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阐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林语堂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化界和文学界影响深远,也受到国际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1 -。
林语堂著作及译作总表
Between Tears and Langhter (《啼笑皆非》,时评),1943年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初
版。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ongpo(《苏东坡评传》,传记),1947
年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初版。
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小说),1948年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初版。
海西风社初版英汉对照本,1942年英译本由纽约现代书局出版。
Miss Tu(《杜十娘》,据明·冯梦龙原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译,小说),1950年伦
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初版。
英译汉
《卖花女》(英·萧伯纳原著,剧本),1928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新俄学生日记》(俄·窝格耶夫原著,小说,与张友松合译),1929年6月上海春潮书局
一)著作
中文
《剪拂集》(散文集),1928年1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语言学论丛》(专著),1933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
《大荒集》(散文、剧本、评论集),1934年6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我的话·行素集》(散文·随笔集),1934年8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初版。
《我的话·披荆集》(散文、随笔集),1936年9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初版。
版。
Moment in Peking (《瞬息京华》,一译《京华烟云》),1939年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
初版。
A Leaf in the Storm (《风声鹤唆》,小说),1941年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初版。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 (《中国与印度之智慧》),1942年纽约兰登书屋初版
林语堂英语作品
林语堂英语作品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他的英语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他的英语作品:
1.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这是林语堂最著名的英语作品之一,是一部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散文作品。
2.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的散文作品,阐述了林语堂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3.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国和印度的智慧》):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和印度
哲学和文化的作品,探讨了两国文化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4. "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中国报业与舆论史》):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报业和舆论发展的历史著作,介绍了中国报业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5. "The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这些作品展示了林语堂的文学才华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林语堂及翻译
2.翻译目的
“五四”文化运动前后,林语堂开始了他 的文学翻译活动 林语堂以学贯中西的底蕴,凭借对东西方 文化的熟谙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 青的掌握,翻译了大量的中国优秀作品, 为西方人客观地打开了了解中国一扇窗口。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的智慧》和《老子的智慧》反映中国的古典哲学的 西”,不遗余力地翻译中国文化的优秀代 论著; 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能综合折射出中国历史文 译文本和英文创作的选择都是以中国的历 化和哲学的小说; 史文化为背景
4.翻译作品赏析
林先生对原著者的忠实首先表现在他强调 “传神”,他认为“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 且须以传神为目的。译文须忠实于原文之 字神句气和言外之意”。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After a while, the moon had already arisen from behind the forest, and the breeze was playing about our sleeves, while the moon' s image sparkled in the rippling water, and all worldly cares were banished from our breasts. 句中“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但林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 言功底,选了“play about”和“sparkle”生动地体现 原文的“字神”,特别是“play about”采用拟人的手 法,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风生袖底”,而且还暗示了 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上可以看出林先生虽然反对 “字译”,但他为了忠实于原著者并不反对对于单字的 锤炼
林语堂作品
作品年表:1928:翦拂集上海北新书局1930: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语堂时事述译汇刊)上海开明书店1930:开明英文读本(三册)上海开明书店1930:英文文学读本(二册)上海开明书店1930:开明英文文法(二册)上海开明书店1931:Reading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现代新闻散文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语言学论丛上海开明书店1934:大荒集上海生活书店1934: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5:开明英文讲义(三册)林语堂、林幽合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英文小品甲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Second Series: 1933-1935(英文小品乙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见子南及英文小品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5: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Inc., (A John Day Book)1936:我的话下册(披荆集)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China(中国新闻舆论史)上海别发洋行1936: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Reynal & Hitchcoca, Inc., (A John Day Book)1938: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Random House, The Modern Library1939: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With Love & Irony(讽颂集)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40: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41:语堂文存(第一册)上海林氏出版社初版1942: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国印度之智慧)Random House 1943: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4: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7: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苏东坡传)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48: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48: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Random House1950: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国的智慧)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51: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妇,尼姑与歌妓:英译重编传奇小说)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52: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53:The Vermilion Gate(朱门)A John Day Book Company1955:Looking Beyond(远景)Prentice Hall1957:Lady Wu(武则天传)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58:The Secret Name(匿名)Farrar, Straus and Cudahy1959: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国的生活)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9: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0: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国京华:中国在七个世纪里的景观)Crown Publishers1961:The Red Peony(红牡丹)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2: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羁)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3:Juniper Loa(赖柏英)World Publishing Company1964: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G. P. Putnam\'s Sons 1965:无所不谈一集台北文星1966:平心论高鹗台北文星1967:无所不谈二集台北文星1973: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当代汉英辞典)香港中文大学1974:无所不谈合集台北文星1976:红楼梦人名索引台北华冈1978:《语堂文集》开明1986:《林语堂经典名著》(1— 35卷) 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1986:《文人剪影》(散文集)与人合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人》(杂文集) 浙江人民1988:《赖柏英》(长篇小说) 湖南文艺1988:《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湖南文艺2002:《圣哲的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语堂的英文著作
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包括《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等。
其中,《京华烟云》是他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人物思想评析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人物思想评析【摘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三部曲”之一,而这部长篇小说又分为三部分,即《道家的女儿》、《庭院的悲剧》和《秋之歌》,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也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在林语堂的原著里面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完美女性——姚木兰,她是“儒道互补的结晶,雅俗兼备的精灵,中体西用的产物”,林语堂曾经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作者用心智铸造的一个理想女性形象,值得我们通过文章内容来探究这完美形象背后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京华烟云》写于一九三八年八月至一九三九年八月,那是林语堂离开美国旅居法国,在巴黎动笔,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姚木兰的命运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北平姚、牛、曾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书中穿插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个动乱的时代,一个战争的年代。
当时的中国政府岌岌可危,社会上动乱不安,中国面临着改朝换代的变化,但是,书中从无绝望的笔迹,反而到处都彰显着积极的希望,照射出胜利的光辉。
尤其是在书中结尾处,人们喊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的口号,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热情而结合,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
一个民族其雄伟的力量,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亿万的中国人共同在这伟大的史诗时代奋斗生活着,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京华烟云》中人物众多,姚木兰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作者倾注了很大热情加以刻画。
在小说中,姚木兰的生活变迁为: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林语堂作品全集txt林语堂散文集
林语堂作品全集txt 林语堂散文集林语堂作品全集电子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966年定居台湾。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
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
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1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
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中国人(吾土吾民)简介:《中国人》旧译《吾土吾民》,是林语堂(1895年1976年)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文化等诸方面,写得非常幽默,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所以自1935年由美国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以来,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被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等名士推崇备至,曾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T xt,,小,说,天,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简介:《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林语堂在中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之一,大师以主人翁意识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及其勤劳而朴实的子民,他用特有的手法和笔调广泛而深入地描绘了国人2的生存状态,并从文化、历史、社会和环境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本书将从独特的角度完整呈现华夏大地的风物人文和民族性格。
透过《朱门》和《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的家 境 好 . 在 那个 年 代 , 门 当户 对 是 很重 要 的 。在 家人 的反 对 下 . 杜 柔安 毅 然 决然 地 追 随 李 飞 。 小说 中描 写 杜
忧无 虑 。这 样 的女 子 也 是 很 多 男 子所 不 能 比得 上 的 。 情 人 可 以淡 定 从 容地 去 分 析事 情 的 处理 方 法 .这 种 行
只是 生为 女 儿 身 . 姚木 兰并 没 有 掌 握 自 己的 婚 姻 命 为 是 一般 心 胸 的 人所 做 不 到 的 。这 同 时说 明 她性 格 里 杜柔 安 面 对爱 情 的方 式 和姚 木 兰不 一 样 。 运 的 捉弄 并 没 有 让 她 跟 自己 互 相 欣赏 的孔 立 夫 结 合 . 妥 协 的一 面 。
欢读书 , 学识 非 凡 , 是京 城 有 名 的才 女 。 在 嫁 到 曹 家 之
自己 的爱 情 . 她 把爱 情 放 在婚 姻 之 后 . 这 说 明在 姚 木 兰
前姚 木兰一直帮着爸爸 打理生意 。 读书学 习 . 生 活 无 的 心 中传 统 的婚 姻 观 占据 了主 导地 位 她 面对 丈 夫 的
夫人 的 关 爱 与 照 顾 . 母 爱 的力 量 是 伟 大 的 . 亲 情 的 力 爱 之 心 因此 他 是 一 个 充 满 仁 爱 之 心 的 人 . 他 始 终 是 爱敢 恨 就 是很 好 的写 照 姚木兰 , 作为一名大家闺 , 长相脱俗。容颜之美 ,
无 需 赘 述 。学识 之 美 , 才华横溢 、 英 气 逼 人 。木 兰 自幼 基 于 年 轻 人 的 互 相倾 慕 这 也 为她 后 来 的不 屈 不 挠 的 林 语 堂 笔 下 的 女 性 都 有 着 共 同 的特 点 .如 节 俭 、 量是 无 限 的 . 在爱 的包 围下 长 大 的人 也 会 有 着 一 颗 仁 奋 斗 带 来 了 坚 定 的 力 量 在 歌颂 和称 赞 女 性 。姚 木 兰 的 聪 慧 得 体 、 杜 柔 安 的敢 勤 奋 、 谦虚、 礼让 、 知礼 等 。但 是 作 为 不 同时 代 背 景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的三部曲之情感美
摘要:林语堂,我们国家的一代大师,无论你是读过他的作品,我们都听过这么一个作家。
他的文笔轻松幽默,语言简练,把生活描绘的很美满,富有生活哲理,常常显出大智慧。
他的作品有他的独特情感的魅力,林语堂的三部曲《朱门》、《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这三部小说林语堂的作品的经典代表,其中的情感丰富,我就那其中打动我的美丽情感分析这三本书中的各一种情感。
关键词:林语堂三部曲小说情感
林语堂在1936年移民美国,用英语创造了大量的以中国为原型的小说作品,并在美国畅销,在赢得美国人的喜爱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三本,他自己认为这虽然是三本分开的小说,但是三者有着内在的精髓联系,都在寄托着文化理想和精神理想,主要表达了虽《朱门》的童话美、《京华烟云》的超然美、《风声鹤唳》的佛理美,这些主干情感,道出了人世间最美的向往和追求。
《朱门》的童话美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呢。
这是无比残忍的诗句,《朱门》本就是含着残酷现实的题目,可是里面的情感却带着童话的味道。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位西安人——记者李飞和名门闺秀杜柔安跨越门第界限的爱情传奇。
我很喜欢他用朴素的白话文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含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情感。
故事发生在时局动荡的战乱年代,这就为本来已经一波三折的家族命运和纠结不清的情感起伏,最终的美好结局实在不易,就像灰姑娘一波三折被王子寻找到,白雪公主历经千难万险获得自己的幸福。
在战火连天的动荡岁月,身怀六甲的杜柔安,千里迢迢赶到兰州去营救李飞,在经历战争和苦难的磨砺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没有想起灰姑娘最后和王子在一起的美好结局?这本书的爱情随让一波三折,在看的过程中有着不断的期待,期待他俩在一起,但是没有最终的障碍,。
这本书看着不虐心,爱情是美满的,好人都得到了幸福,宣扬着:美好希望的主题。
在这本书里,范文博却才是我最钦佩与敬爱的,他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就一定尽心去做,以身犯险救遏云,在柔安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他带来了最大的帮助,三岔驿救春梅,也许可以说救春梅有一点他的私心在,可是对待朋友的未婚妻柔安的困难,他也是倾尽一切多能来提供帮助。
他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是以童话般的存在,使得故事发展的更加完美。
在我心里,范文博才是真正的大男子汉,也许林语堂没用过多的笔墨描写他,在林语堂笔下他心思并没有蓝如水细腻,没有一腔的柔情百转,但是他却用他的方式打动了我,也许这也是我的童话情节。
本来世间的故事也是在一遍遍的重复,不同的只是落在的年代罢了,那些美丽的童话说不完的世间真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合上书,却合不上它留下的那一份旧旧的情绪。
《京华烟云》的超然美
记得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哭了的。
很多不确定性让姚木兰很无助,很多事情无法预料,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仗,什么时候会离开,什么时候会死......最后,姚木兰的洒洒脱脱的拥抱人生,浓厚的超然味道感染了我。
“此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
”林语堂的大女儿林如斯这么评价道。
林语堂是个崇尚老庄道学的人,看看题目“烟云”,你不会想到“过眼云烟”吗?突然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人活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就这么活着吧”,本书在最后也是这种淡淡的超脱和淡然吧。
可是最后的那些洒脱却然我觉得凄凉和无奈。
细读《京华烟云》,有些场景你会有种读红楼梦之感,比如里面对大家族的庭院描写,假山河流树木等等的组合形成美丽庭院的画面。
再比如姚木兰的婚礼,写出了木兰丰富的陪嫁,各种珠宝、玉器的名称,让读者眼花缭乱啊!正如《红楼梦》中对秦可卿葬礼的铺排,那是同一种奢华的美感。
但是也隐隐的凸显着本书和《红楼梦》一样的相似情感,在奢华后的败落,在热闹后的冷清,在相聚后的分离,在相爱后的伤害,一切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那种“放手”做铺垫。
最后的贾宝玉剃度出家,姚木兰看开了爱情。
在经历了无数的事情后,这种超然就不自觉的在每个人的身上结果开花。
姚木兰一路走来看淡了荣华富贵,带着一种浓浓的宿命感,读着读着不自觉的为她心痛。
这是林语堂创造出来的“道家的女儿”,老庄思想体现在她的身上,她坚信“万事由天命,我的一生都是这样儿。
”这种无为的思想,讨论它的好坏是没有必要的,最主要的是给了木兰一个逍遥自由的,善于在平淡中获得乐趣的信念,支持她在无奈的命运里一路走来。
所以最后她能超然淡定地一路走来,即使伤痕累累。
林语堂曾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不可否认,姚木兰是飘逸脱俗又通人情世故的,她的大度是我最佩服的,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的,可是呢,姚木兰就能,很巧妙的化解了家庭的矛盾。
姚木兰常说一句话:“人的命运不是在于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在于选择了之后,如何去面对和走这条路。
”这话真的贯穿了她的一生。
就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她处理好了一件又一件的关于家庭纠纷的事。
姚木兰的爱情之路走的亦是无比心酸。
开始,木兰爱的是孔立夫,却奉父母之命嫁给了曾家老三,将立夫当成朋友一样在心里爱着,却又能和曾孙亚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而且还执掌了曾家的家业,一大家子老老少少都要靠着她生活。
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很惋惜为何不能与孔立夫一起,不过看着姚木兰的淡然与超脱,一路下来过关斩将,努力去走好自己选择的路,我也没那么纠结了。
最后,她和曾孙亚在一起,看开了很多事,比如爱情、生活、家庭.....她是爱曾荪亚的,因为她决定爱他,那就是爱一个人就要一辈子的爱,这种爱是专一的,是完整的。
其实。
每每我想起姚木兰,我都会想林语堂写的另一本书《红牡丹》中的牡丹对爱情的追求是那么热烈,那么义无反顾,无数次对爱情叛逆的追求后,她沉淀下来,淡然的去接受平淡的婚姻和爱情。
《风声鹤唳》的佛理美
战火纷飞的年代,求一颗佛心,求的一片心静之处,让爱照亮人间世界。
老彭是一个佛教信徒,他,“神”一样的人物,像菩萨一样“普度众生”,尽一切努力帮助他所遇到的不幸的人,为了拯救更多的的“苦难者”,他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而丹妮正是他无数拯救对象中的一个。
当然丹妮和其它的“苦难者”又有着不同因为她是博雅的爱人,所以他对丹妮就照顾的更加的
“无微不至”因为他觉得这是出于朋友的道义。
老彭应该算战争年代的雷锋,总是以他人的苦难为自己的苦难,急人所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林语堂自己对宗教的理解是:“慈悲,解放人类的苦难,也就是我的宗教。
为什么观音叫做“救苦救难的慈悲娘娘”呢?我们若显出慈悲心,我们就是观音的一部分了。
”无疑,老彭是那风声鹤唳与雪雨腥风中最慈悲的一个人,他与丹妮,一个是文殊菩萨,一个是观音菩萨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在老彭的努力中,大家俨然在乱世里找到了家,身心的愁苦疲惫都渐渐在混乱动荡中得以安顿。
老彭教导丹妮的方法也很特别,他并不跟她讲什么佛理,而是要她走路以及静坐,以此来过滤她的复杂的心思,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又借外界的变化激发她的慈悲心,使她懂得生命更广大的意义。
丹妮与博雅闹着种种误会的时候,老彭为了安抚丹妮的心,答应做丹妮孩子的父亲,给孩子一个姓。
误会消除,博雅前来,老彭便自动退出,他的这种献身与牺牲精神,也是宗教性质的。
博雅死后,因为丹妮有孕在身,木兰为给姚家留下后人,便请丹妮对着博雅的牌位成亲,老彭那时虽然已经接受丹妮的爱情,但仍然尊重丹妮的选择,他并在乎世俗的名分,而是顺从丹妮的意愿。
佛原本也就最懂得观机逗教恒顺众生,众生欢喜,如来欢喜。
林语堂借老彭这个形象塑造了他自己的宗教理想:“人间佛徒人间佛,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无所住,而行一切布施”
这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丹妮,她的蜕变深深的吸引了我。
在那么多困难面前,这个有着美丽容颜和善良心地的女子,非常人喜爱。
她虽有过许多不堪的经历,但是却能一直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每天起床,她有一颗积极向善的心,她总是被先进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她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她有一颗心系苍生的大爱之心。
佛曰:少欲,则少烦。
她就是少求少欲,一直保持这么颗赤子之心。
许多人也许会问到爱情是什么?其实我觉得爱情不是金钱,不是欲望,更加不是肉体,而是两人彼此之间只需要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或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就知道对方想什么,需要什么!我觉得这就是爱情。
在林语堂的《风声鹤唳》里你可以看到一种比爱情更高层次的“爱”,它可以为心爱的人牺牲,也可以为朋友牺牲这也就佛教名言和圣经里面所说的“人间大爱”。
林语堂的白话文言,无疑是他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那样平静的娓娓道来,平淡入水的文字、简单朴素情感慢慢的流入了每位读者的心。
参考文献:
林语堂与《朱门》期刊 1991年05期
《朱门》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京华烟云》林语堂长江文艺出版社
《风声鹤唳》林语堂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林语堂的“小说三部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