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开国大典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开国大典笔记
![课文开国大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e3c57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6.png)
《开国大典》笔记
课文简介:
《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盛况。
重点句子:
1.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
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大典就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
城楼下面三座白石桥和一排石质的盾牌三里多长,用来标明主席台的位置。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3.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迅速地驶过天安门
广场。
4.接着是一个骑兵师,以连为单位,整齐地通过了广场,他们每个人手中握着一
杆枪,肩上背着一个袋子,马蹄无声地落在地上。
5.当一架飞机在天空编队飞行时,领头的那架飞机上,驾驶员一拉操纵杆,机头
便骄傲地昂起来,准备接受检阅。
6.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
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开始了。
学习心得: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人民群众欢庆新中国的诞生的场面。
文章还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群众的语言来烘托气氛,如“人们不断地叫着、喊着,鼓着掌”“一个小学生跑上去抱住主席的脖子亲了一下,然后从兜里掏出小国旗挥动着”等。
文章在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那浓浓的爱国之情,作为后来人,我们也要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https://img.taocdn.com/s3/m/8d317b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b.png)
开国大典的文章大意
《开国大典》是记叙文,文章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限热爱之情。
文章首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布置和氛围。
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各个环节,包括毛泽东的讲话、升旗仪式、阅兵式等。
在描述这些环节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章还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反应和表现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最后,文章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祝福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开国大典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和祝福。
六年级上册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课文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4abf7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新我国成立的盛大仪式——开国大典。
这一课文挖掘了许多历史事件和细节,让我们对我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围绕《开国大典》展开全面评估与探讨,以此撰写一篇有价值、深度与广度并重的文章。
1. 仪式盛况开国大典是新我国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盛大仪式。
它在时间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大典的盛况,如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欢呼声响彻云霄等字眼无不显示出当时人们的热情和激动。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特殊意义。
2. 相关历史事件文章中还涉及了许多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二战结束后我国的形势、国共内战的结果等。
这些历史事件与开国大典相辅相成,使我们对于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3. 国旗、国徽、国歌文中还提到了新我国成立后制定的国旗、国徽和国歌等内容。
这些国家象征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独立和自主,也是对历史的延续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对这些国家象征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国家精神和价值观。
总结回顾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深度与广度的评估,我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不仅从盛况、历史事件、国家象征等方面对其展开了全面解读,同时也通过深入挖掘,使我们对我国新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国家,也使我们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我国国庆节的标志性事件,《开国大典》无疑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我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丰碑。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我们能够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发扬开国英雄们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不懈努力。
《开国大典》梗概【作文案例】200字
![《开国大典》梗概【作文案例】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7e5c25cf46527d3240ce036.png)
《开国大典》梗概_200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举行,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会场--天安门广场汇集了许多不同职业的人。
下午三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们就位,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奏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雄伟的宣布传到全国各地,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毛主席亲自按下电钮,中国的第一面旗升起来了。
随后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开始,海、陆、空三军接受了检阅。
阅兵式完毕时,已是傍晚,然后又举行了盛大的游行队伍。
晚上九点半,游行结束。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445b0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9.png)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这是一场全体中国人民的狂欢,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体现了全体中华人民无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展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附:《开国大典》的分段及段落大意
《开国大典》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
文章按时间顺序,以开国大典的流程顺序为基础,写了开国大典前开安门广场的情况、开国大典中的具体流程内容、开国大典后的情况。
1.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以及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场景.
2.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前三个流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奏国歌、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3.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出场顺序是海军两个排——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4.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群众流行的场景。
5.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退场的情景。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100字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fdf10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e.png)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100字
《开国大典》是中华民国国家成立后,举行的顶级典礼和重大节日,也是这个国家建立之初的最重要仪式。
一、开国大典的诞生
开国大典是由清朝帝国政权垮台,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先生主持举行的典礼。
1912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发布
了“以民为本的宪法大纲”,正式宣布中华民国的诞生,并宣称这个
国家的制度将由民主政体推行,政体由全国代表大会、行政院、司法机关和地方自治机构组成。
二、开国大典的活动内容
开国大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举行国会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队伍阅兵、毛泽东总统宣誓就职典礼、开国元勋授勋仪式、开国大典阅兵等。
另外,在开国大典活动中,总统还发表了开国讲话,内容概括了中华民国建国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表达了希望民国能够正大光明、兴旺发达的决心,进而向全国人民说明了民国新政府的方针和政策。
三、开国大典的精神
开国大典所谓的精神,旨在表达民主自由、团结友爱、自力更生、富强国家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愿景。
民国时期,希望民主自由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繁荣,从而使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实现民族的复兴。
此外,开国大典也表达了争取民国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实现全民自强的理念。
综上所述,《开国大典》是中华民国国家成立后举行的顶级典礼,
由孙中山先生发布“以民主为本的宪法大纲”,宣布中华民国的诞生,开国大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体现民主自由、团结友爱、自力更生、富强国家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愿景。
开国大典及其精神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为足思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开国大典的课文内容
![开国大典的课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fe3c7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8.png)
《开国大典》是一篇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课文,它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期待着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这个伟大的领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文中,描述了毛泽东宣告的时刻,人们的热烈反应。
广场上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人们挥舞着国旗,激动地泪水流淌。
这一刻,中国历经百年的屈辱和苦难终于结束,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时代来临了。
课文还描绘了阅兵式的盛况。
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雄壮的气势,让人们为之振奋。
他们是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者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这一幕,展示了新中国的力量和尊严。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
它让我们明白,新中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和捍卫。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我们要牢记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0e3a2b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d.png)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你想知道开国大典的详细内容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我是1949年3月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任卫士的。
半年后,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活动。
从10月1日早上6点多钟到10月2日早上8点多钟,我在主席身边值班,目睹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这段时间活动的全部情况。
我是28日接到通知的,领导指定卫士组的李银桥和我跟随毛主席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同时发给我们工作人员证和别在胸前的飘带。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开国大典这天的工作,领导给我们两名卫士进行明确分工。
李银桥是老卫士,让他搀扶毛主席;让我给毛主席做后勤,即携带随时吃、喝、用的东西。
10月1日这天,领导让我白天随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让马武义值白班,照顾家。
因为要参加开国大典,我起得比平时早。
早上,不到6点半的换班时间,我就来到卫士值班室,让上一班的李银桥早点休息。
快到下午1点了,我提醒马武义说:“要到点了。
”因为毛主席和李银桥约定这个点儿起床。
于是马武义马上用湿毛巾擦擦脸,沏了一杯浓茶端着朝毛主席卧室走去。
并对我说:“我去叫主席起床,电铃一响你就备饭。
”不一会儿电铃响了,我马上到厨房给毛主席备饭。
下午1点30分,我提着简单的饭菜来到北房的过厅,把饭菜摆好。
毛主席的生活规律和普通人不一样。
一般人夜间睡觉,白天工作,而他却夜间工作,白天睡觉。
我刚放好饭菜,毛主席在马武义陪同下走了过来。
我看仅仅躺了(但不一定睡着)几个小时的毛主席精神很好,因为这天是党和人民的重大节日,毛主席穿上了礼服。
这套礼服料是黄色的,美国出产的将校呢,是李银桥和我专门为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而请北京服装专家王子清给做的。
毛主席穿上这套新衣服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不过,我仔细一看,毛主席虽然外面套一身新礼服,而里面仍然是那件补了多次的衬衣。
毛主席吃饭以简单和快而出名。
文章开国大典5到10段概括
![文章开国大典5到10段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879ed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2.png)
文章开国大典5到10段概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开国大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也是整个国家的庄严盛事。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场人民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开国大典上,国际友人、各界代表、广大群众、军队官兵等出席了这一盛会。
人民解放军的代表队伍、青年学生方队、文工团、民航飞行员、大学生代表队等各个方面的代表和参与者都充分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和强大实力。
在大典上,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如升国旗、唱国歌、进行检阅等精彩环节紧密相连,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特别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嘹亮的旋律响彻天空,让人们感受到自豪和自信。
开国大典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人民群众在广场上挥舞着五星红旗,高呼口号,表达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让人动容,也让世界瞩目。
大典上,中央领导人和各界代表纷纷发表讲话,强调了国家的独立自主、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主题。
他们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展现了高瞻远瞩的领导智慧和坚定的决心。
开国大典不仅是一个庄严的国家仪式,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凝聚。
人们从中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希望的曙光,也激发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这种集体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
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国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盛会,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的伟大潜力和人民的无限可能,也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国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终将成为现实。
开国大典段意概括
![开国大典段意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c668b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8.png)
《开国大典》的段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1-4 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
第二部分(5-10 自然段):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第三部分(11-13 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四部分(14-15 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第五部分(16 自然段):写群众游行的盛况。
第六部分(17 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了1949 年10 月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开国大典的故事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的故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c48623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7.png)
开国大典的故事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盛大仪式,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正式成立。
本文将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
首先,开国大典的核心活动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读了宪法,并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举手宣誓仪式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国家的诞生。
接下来,开国大典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仪式和庆祝活动。
上午10时,全军解放
军部队接受阅兵检阅,国际友人代表致辞。
随后,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演出了歌舞表演、群众游行等,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
此外,开国大典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国旗降半旗。
在天安门广场,随
着开国大典的举行,国旗被降至一半,默哀一分钟,悼念为国家独立和解放献出生命的烈士,表达对逝去的先烈的敬意。
最后,开国大典的离场仪式标志着仪式的圆满结束。
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与国际友人一同庄重离场,这一仪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合作,共同建设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总的来说,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盛典。
通过这一仪式,
中国人民庄重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
开国大典将永远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让我们铭记并传承其中的精神。
《开国大典》课文简说
![《开国大典》课文简说](https://img.taocdn.com/s3/m/262acb13ccbff121dd3683c6.png)
《开国大典》课文简说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概括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简短
![概括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 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c2eaa6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d.png)
概括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简短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庆祝仪式。
主要内容包括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政府宴会。
这是一个仪式隆重、震撼人心的盛大场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实力和崭新形象。
开国大典不仅是国家庆典,更是彰显国家尊严和团结力量的重要活动。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新我国成立之际的盛况和豪情,展现了人民的自豪感和团结力量。
整个庆祝仪式向世界展示了新我国的国力和国威,同时也展现了人民的欢乐和自豪。
在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中,人们可以看到新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这对外彰显了我国的强大实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和平、稳定国家的决心和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除了阅兵仪式之外,群众游行也是开国大典的重要内容。
人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和五星红旗,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向全世界展示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
群众游行不仅是对国家成就的庆祝,更是人民对新生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体现了人民的热爱和拥护。
政府宴会更是开国大典的重要环节。
与各国使节在宴会上共商国是,共庆国庆,彰显出我国的外交风范和国家的独立自主。
政府宴会是国家交流的一个重要场合,也是国家形象的展示评台,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开国大典是一个庄严、隆重的国家盛典,展示了新我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国家实力。
这一重要场合不仅彰显了国家的崛起和强大,更凝聚了人民的力量和团结,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开国大典的举行,使世界看到了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我国,也让我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个人观点和理解:开国大典是新我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国家盛典之一,通过这样的庆典,不仅可以彰显国家的实力和崛起,更可以凝聚人民的团结和力量,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人们不仅要庆祝国家的成就,更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珍爱和平、珍爱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希望我们每一个我国人都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简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简说](https://img.taocdn.com/s3/m/8ba0293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6.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简说《开国大典》课文简说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文章大意
![开国大典文章大意](https://img.taocdn.com/s3/m/b3bb57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9.png)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通过对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的场景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
文章首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然后详细描述了大典的各个环节,包括升旗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
文章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言行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群众的欢呼和喜悦的描写,表现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感人的细节,展现了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和人民的喜悦之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开国大典》梗概_二年级作文
![《开国大典》梗概_二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341613b4daa58da0114a56.png)
《开国大典》梗概
1949年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总数达三十万。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的海洋。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三倒海的掌声,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紧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开头是个海军。
接着是步兵。
接着是炮兵接着是一个战车师。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
接着......
阅兵式完毕。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第1页共1页。
六年级7课开国大典笔记
![六年级7课开国大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29472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png)
《开国大典》课文笔记
一、课文简介
《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主要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隆重典礼。
二、生字生词
生字:典、度、制、司、义、播。
生词:典礼、制度、首都、宣告、电钮、瞻仰。
三、句子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信心,也是对历史的庄严宣告。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这句话通过具体的数字描述了升旗时的壮观场面,体现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国家领导人的尊敬。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四、段落分析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会前、会中、会后。
其中,会中部分最为重要,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的过程。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建议将注意力集中在描述会场、仪式、阅兵等方面的描写上。
五、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信心,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在学习过程中,应深入体会这些情感和精神,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开国大典主要内容]开国大典课文主要内容《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开国大典》课文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niǔ),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zhān)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niè)荣臻(zhēn)将军任阅兵总指挥。
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
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晚上9点30分,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课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 积累语言。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背诵第七自然段。
4.小练笔。
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一、复习导入,理请文脉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写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
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按着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会场,典礼,阅兵,游行)3.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了第一课时的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蓄势。
〕二、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一)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思维指向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画出主席与群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
〕三、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一)抓关键词品读交流,体会情感,揣摩写法1.好,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1)生: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
师:好,请你读一读这一句。
(2)生: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
师引导深入体会: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
(生结合第一段答)。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老师要采访一下:农民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
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
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抓住其中一个场面,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迫切心情。
而通过“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各类人物不约而同的举动体现出了人们对伟人的爱戴情怀。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真是仔细。
老师在和你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教师在这里指出了阅读的方法——通过重点词语领悟文本的内涵以及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一生随意汇报,然后读出感受。
师同步板书:“宣布”、“欢呼”、”欢跃”(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全场欢呼,举国欢跃,人民群众一齐把目光投向主席。
)(2)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谁来说一说?这时,学生虽然能够说出一些感受,但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单凭语言文字是很难体会得那么深刻的。
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皇都北京,将有圆明园洗劫一空后焚烧一尽;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制造了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工人、商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也让旧中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的、饿死荒野的不胜枚举……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出示: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的特点。
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那次开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兴奋的?——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
虽然语文学习是以学习语言为本位的,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光从语言形式上是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强烈共鸣的。
为了让学生亲近那个久远的时代,教者以“线条”式向学生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这些资料再现了一个旧中国近百年的苦难史——之所以以“线条”的式呈现,其主要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了解那段“苦难史”,又要防止将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这些资料的补充,拉近了学生的时代距离,引起了学生共鸣,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插图,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3)此时此刻,人民群众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和毛主席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和全国的人民群众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4)引读,(课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