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期末资料整理(唐-宋)

古代文学期末资料整理(唐-宋)

唐代士风1.心态:自信与豪迈(国力强大、文化进步、入仕自主权)2.生活:(1)漫游之风(田园诗,山川神道,边塞诗,市井题材)(2)入幕—入仕—贬谪(3)读书山林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儒释道融合唐代文学风貌: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整体雍容浑厚;外向、抒情,富于理想色彩、浪漫情调;“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唐代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歌颂山水田园的宁静温馨,抒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边塞诗派高适、岑参,侧重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边塞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元白诗派白居易和元稹新乐府诗人,继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追求奇崛险怪的诗风,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

白话诗派唐代散文: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

唐代小说:唐传奇,即文言短篇小说,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唐人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

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

其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

唐五代词:词----曲子词的简称,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

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

唐代文人词的创作,始于中唐白居易等人。

到晚唐五代,词逐渐成熟。

有两大创作中心。

★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

初盛唐干时用世——慷慨激昂、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唐忧时拯世——面对社会危机的忧患意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晚唐愤世嫉俗——无力挽狂澜于既倒,用文学痛心国事、哀伤时局、讥刺政治,作最后的抗争。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4.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唐 poetry1. 李白: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杜甫: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王之涣: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孟浩然: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6. 骆宾王: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7. 元稹: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8. 刘禹锡: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二、唐 prose1. 韩愈: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柳宗元: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白居易: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颜真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三、唐 fiction1. 《红楼梦》: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2. 《长恨歌》: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玉簪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四、唐 drama1. 《长生殿》:作者、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启示2. 《汉宫秋》: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钟馗捉妖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五、唐诗词典故解析1. 李白《将进酒》: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2. 杜甫《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4. 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5. 孟浩然《登高》:作者生平,诗歌主题,诗歌手法六、宋词1. 李清照: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辛弃疾: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苏轼: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4. 杨万里: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5. 文天祥: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七、元曲1. 关汉卿: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2. 白朴: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3. 马致远:主题、作品特点、代表作品八、宋元戏曲1. 《西厢记》:作者、主题、作品特点2. 《庐山谣》:作者、主题、作品特点3. 《南柯太守传》:作者、主题、作品特点九、文艺理论1. 《文心雕龙》:作者、主要内容2. 《诗经》:主题、作品特点、影响3. 《红楼梦》:主题、作品特点、结尾的含义十、阅读理解题1. 《诗经》中,“庖丁解牛”的“牛”,代表什么?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古原草”与离别的主题关系如何?3.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中,对“游山西村”的描写,反映了什么?。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学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

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3.敦煌变文四类题材。

4.唐代的主要苦吟诗人。

5.古代诗歌“三元”创作高峰期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7.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

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

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

10.杜甫的“三吏”“三别”。

11.盛唐边塞诗人。

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

13.在反映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

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

17.白居易诗论作品。

18.白居易的《长恨歌》19.元稹的“新题乐府”。

20.元稹的代表作品21.韩柳的古文理论。

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

23.郊寒岛瘦。

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

25.花间词人。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

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

28.宋初在文艺理论上的复古主张。

29.晏殊的文学贡献。

30.张子野词的创新意义。

31.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

32.欧苏师承体系。

3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及其最擅长的散文体裁。

34.王安石“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

3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的针对性。

36.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

37.“梅妻鹤子”的林逋。

38.“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

39.“大晟词人”。

40.“诚斋体”的特点。

41.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42.格律诗派的主要诗人。

43.南宋初期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词派主要词人。

44.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的内涵。

45.在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作家。

46.宋词史上能够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的主要词人。

47.永嘉四灵诗歌的宗法与特点。

48.“江湖派”中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

中国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学史唐宋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1、⽂章四友:杜审⾔,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歌⾏体。

3、吴中四⼠: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有很⼤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作。

五律的定型是由⼆⼈最后完成的。

同时⼜与李杜等⼈成功的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于七⾔诗,完成了七⾔诗的定型,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唐代最早出现的⽐较成熟的古⽂---王勃《野望》6、初唐诗⼈的核⼼旗⼿,盛唐诗坛的奠基⼈和揭幕⼈—-陈⼦昂7、唐代第⼀本当代诗歌集—-殷璠《河岳英灵集》8、写意⼭⽔画的创始⼈---王维9、诗仙---李⽩,诗圣---杜甫,李杜---李⽩、杜甫,⼩李杜---李商隐、杜牧10、南宗诗史:后⼈对杜甫诗的评价11、⼤历⼗才⼦: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诗多写应景献酬,流连光景。

1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的合称13、郊岛:孟郊,贾岛的并称,“郊寒岛瘦”14、百代游记之祖---柳宗元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的合称。

两⼈长于乐府诗。

16、韦柳: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皆善于⼭⽔⽥园诗。

17、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雄,柳诗⾻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8、晚唐七律第⼀---李商隐19、唐传奇的开篇—-王度《古镜记》20、词---是合乐⽽歌的新体诗。

⼜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1、⼩令---58字以下,中调---58~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上阕最后⼀句---歇拍(过⽚),下⽚第⼀句---换头22、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词风。

23、词中之帝---李煜24、宋代初期词坛的领军⼈物---晏殊25、宋代以诗论诗的开⼭之作---欧阳修《六⼀诗话》26、总结江西诗派的创作---陈师道《后⼭诗话》27、诗话成就最⾼---严⽻《沧浪诗话》28、词学理论的代表作---张炎《词源》29、开词创作的先河的作品---李清照《词论》30、北宋词史的三座历程碑---柳永,苏轼,周邦彦31、北宋婉约词派的集⼤成者---周邦彦32、周姜: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XX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XX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

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

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与忧国忧时之思。

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简答和论述试述陈子昂诗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主张,一、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二、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三、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的结合,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风骨兴寄与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出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陈子昂所倡导的唐诗理论是什么?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与贡献。

唐宋古代文学期末复习

唐宋古代文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初唐诗人上官仪,作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即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声辞之美,代表了当时宫廷诗的最高水平,时人称其诗为“上官体”。

2、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3、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把雄壮、浑厚作为盛唐诗歌的主要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指盛唐诗歌不同于齐梁诗歌的萎靡、纤弱,而语言朴实、强劲有力。

浑厚:指作品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情感与唐代诗歌自然清新、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等艺术技巧的完美结合。

4、大历诗风:指中唐大历至贞元年间诗歌创作风貌,以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5、大历十才子:大历年间在创作中以抒写冷漠寂寥情怀为主的十个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的诗人。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离)、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6、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提出“不平则鸣”之说,在诗歌创作中积极创新,追求雄奇怪异之美,后人称之为韩孟诗派。

7、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

8、通江唱和:指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被贬后以诗歌相酬唱的现象,因他们的贬所一在通州,一在江州,所以其间的唱和被称作“通江唱和”。

9、花间词派:晚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个流派,其名源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此派在创作上主要描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表现男女之情,在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学期末复习资料古代⽂学期末复习⼀、绪论唐宋诗⽂⽐较宋代散⽂⽂体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注意吸收骈⽂在辞采、声调等⽅⾯的长处,以构筑古⽂的节奏韵律之美。

同时,借鉴古⽂⼿法,对骈⽂进⾏改造,创造出参⽤散体单⾏的四六和⽂赋。

还出现了笔记体,⽂体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古⽂⽂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散⽂的议论、抒情、叙事功能更加完善,使散⽂的实⽤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主要是朝着更加⾃然、更加贴近⽣活的⽅向发展;就美学价值⽽⾔,宋⽂与唐⽂并⽆⾼下之分。

从整个诗歌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唐开始,诗歌在题材和语⾔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常⽣活,⼊宋以后则发展成为诗坛的普遍风⽓。

宋诗在题材⽅⾯较为成功的开拓,便是向⽇常⽣活倾斜。

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润华美为特征,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

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在于思理。

⽩体宋初效法⽩居易作诗。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王禹偁更重视⽩居易的讽喻诗,总体风格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得名的,是以杨亿为⾸的17位宋初馆阁⽂⾂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中成就较⾼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多师法李商隐,⽚⾯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晏殊词及其艺术特征(⼀)晏殊的富贵⼈⽣及其⽂学中对“富贵态”的追求1、“太平宰相”与雍容典雅的审美情趣;2、诗歌追求“富贵态”,反对“乞⼉相”(表现在对富贵⽓象的追求,反对诗词中堆砌华丽的词藻);3、对“情”的认同及“情中有思”的词学观。

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背诵篇目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5.王维《渭川田家》《山居秋暝》6.李颀《古从军行》7.高适《燕歌行》8.岑参《走马川行》《白雪歌》9.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宣州》10.杜甫《春望》《月夜》《登高》《登岳阳楼》11.韩愈《山石》《听颖师弹琴》12.白居易《轻肥》《琵琶行》13.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秋来》14.李商隐《锦瑟》《马嵬》《无题》5篇唐宋文学唐诗的体制(形式特点)1、诗体的划分唐代的诗人从当时的角度来看,把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把唐以来的诗叫“近体诗”。

古典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另有三言、六言、九言和杂言。

(2)“近体诗”包括绝句(五、六、七言)、律诗(五、六、七言)、排律(五、七言)。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2、律诗的特点(1)整:形式整齐(2)俪:必须对仗(3)叶:声调和谐(4)韵:押韵唐诗的分期准备阶段(最初100年)——南北文风融合代表诗人:“初唐四杰”、沈宋全面繁荣(开元、永泰50年)——“盛唐气象”代表诗人:王孟,高参,李杜中兴再起(贞元、元和70年)——革新风气代表诗人:韩孟险怪、元白通俗、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中兴成梦(长庆以后70年)——“晚唐情殇”代表诗人:小李杜、温李第一章初唐诗人一、宫体诗(一)上官仪----上官体“上官体”:1.《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擅长写五言诗,多是应制、应诏、赠答之作,内容空洞,感情淡泊,但词采华美,对仗严整。

3.上官仪把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对仗的方法,归纳为“六对”、“八对”之说。

4.“上官体”对推动唐诗走向成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二)文章四友(五律):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三)沈宋体(五律定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填空题和名词解释)1.唐朝诗人的别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骨——陈子昂诗魔——白居易诗魂——杜牧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鬼——李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孤篇横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2.唐朝诗人的并称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体具有“琦错婉媚”的特点。

4.△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十人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5.山水田园诗派:继承魏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形成的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6.边塞诗派: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7.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唐宋)期末复习知识点

1.唐代诗歌的发展情况初唐:宫廷台阁--关山沙漠台阁重臣--普通士人妩媚、刚健--有风骨又明丽诗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盛唐: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王、孟、储边塞诗派--高、岑、王、李浪漫诗人--李白中唐:杜甫--深沉强烈大历诗人--寂寞情思。

韩孟--奇崛、险怪元白--关注现实,通俗晓畅晚唐:内敛、细腻李商隐--深情绵邈,朦胧华美杜牧--情思俊爽,辞采清丽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初唐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致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以王、骆成就最高。

他们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平之鸣,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2.边塞诗的特点和主要成就:A、从内容上看,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B、从作者人生观看,一般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C、从风格上说,总的倾向是雄奇激越,但个人的风格又不相同;D、从体裁形式看,最喜欢用七言歌行。

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然的整幅画卷,音节铿锵,决无陈词滥调。

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边塞诗派;沈宋;李杜;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这一说法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

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

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时期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备考资料)名词解释1、大唐精神:盛世造就了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

唐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即所谓的“唐风”。

2、初唐四杰:是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简称。

王杨善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他们四人官小才大,名高位卑,他们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转变唐代浮华诗风的关键人物。

3、上官体184:是初唐诗人上官仪的诗歌风格,上官仪所作多为应制诗,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显得很突出,他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为律诗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他的诗风“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4、边塞诗派209:是盛唐以边塞生活与战争为题材的一个诗歌流派。

除高适、岑参,还有王之涣、陶翰等。

其诗充满着清新刚健、慷慨绮丽之美,洋溢着昂扬奋发、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迈的大唐情怀。

内容上或写战争、或抒离愁,体裁上多用歌行体。

5、豪迈飘逸:是李白歌行体中呈现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诗歌中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点。

把个性融入诗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6、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音律的铿锵浏亮。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代表作家是钱起。

十才子共同特点是志高位卑,且兴趣不再政事,而且寄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复习资料(超全的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复习资料(超全的重点)

初唐:一、初唐四杰: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并称,活跃于高宗武后时期,才高位低,名大官卑。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审美追求一致,反对纤巧绮糜,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糜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二、陈子昂:A: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风雅兴寄与建安风骨相合(既有美刺比兴,又不乏慷慨,注重声律、辞采之美,提倡健康而瑰丽的文字)B:《感遇诗十八首》上承阮籍,下启张九龄;(十五):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C:《登幽州台歌》三、《春江花月夜》:A:张若虚(吴中四士之一)B:“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唐诗杂论》“以孤篇压全唐”C:诗歌意境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1、以月起题,以月结,使整首诗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2、予旧题以新意,融诗情、画意与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起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盛唐: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一、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中心,还有一批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羲、常建、丘为等人。

他们的创作受陶潜、谢灵运的影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比较接近:多偏重于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风格上偏于恬静、清淡,在诗体运用上,以五言为主,多用五古、五律、五绝几种形式。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结,为西蜀赵崇祚所编。

入选者多为西蜀词人,晚唐温庭钧被列为首位,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确立了词的文体特征及婉丽绮靡的传统风格,奠定了词体发展的基础。

2、江西诗派: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提出“江西诗社宗派”而得名,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为指导思想,诗派大部分成员都受黄庭坚指点,诗歌取材取向与风格都遵循黄庭坚的风格。

3、沉郁顿挫: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

所谓“沉郁”,是就其作品的思想感情而言,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是就其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4、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

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戛戛独造。

虽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

除韩、孟外,这一派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

5、荆公体:主要指王安石后期的诗歌体制风格,其后期诗歌,尤以绝句最高,往往继承杜甫“老于渐于诗律细”之精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着意锤炼,格律细密,且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摧刚为柔,寓悲壮于闲淡之中,既与唐诗一脉相承,又为初步形成宋诗特色作出贡献,对后来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影响颇大。

6、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7、元白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诗歌内容、精神继承了《诗经》、汉魏乐府民歌、杜诗的现实主义,形式语言则朝通俗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XXX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春江之美、花月之景为主题,展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中的“江流宛转”,“月照花林”,“花自飘零水自流”,“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红”等句,用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XXX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诗歌的整体结构紧凑有序,节奏流畅自然,体现了作者对于诗歌形式的精益求精和对于诗歌整体效果的追求。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在于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哲理思考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

春江花月夜》是南朝XXX创作的宫体诗,收录于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将诗情、画意和哲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以月光为主线,将群象融为一体,画面清新明丽。

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短暂和人情难圆的感伤。

整篇诗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为线索。

全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围绕春江花月夜展开,第二部分则写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将题目五字再一一收束。

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

XXX在这首诗中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XXX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许多准备。

首先,确定了南北文学的两大发展方向,南北文学相互研究、批评、促进。

其次,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和对仗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上官仪提出了“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

第三,诗歌题材得到了开拓,初唐四杰的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XXX大漠,XXX的诗歌反映了现实政治生活。

第四,XXX倡导“骨气”、“刚健”,XXX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提出了“风骨”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坤等诗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敢于面向生活,自觉地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的赋咏新题材,及运用新体写实事的乐府诗。

特点;1用新体,不用乐府旧题材,2写事实,不是借古讽今,而是直接反应事实。

3,不以入乐为否为标准。

2.元白,元和体:清浅通俗,开启了市民文学。

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1)讽喻诗特点:A一事一提,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以宫文奏折为主。

主题明确。

B.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形式上采用了三三七体C多用对比的手法,揭露深刻,夹叙夹议感情鲜明。

D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如上阳白发人讽喻诗的内容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

如《轻肥》《卖炭翁》.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闲适诗特点:独善其身,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如《问刘十九》感伤诗特点:《琵琶行》。

《长恨歌》古典叙事诗的顶峰。

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杂律诗特点:《忆江南》《花非花》长恨歌的艺术特色:(1)以乐景写哀。

官中之乐——贵妃之死——玄宗思念——蓬莱仙境2)整首诗歌善于掌握节奏,以变化的节奏连缀画面,造成不同的气氛(3)人物刻画形象韩愈“古文运动”: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次变革适应着时代的需要,总结了从先秦以来,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的进行了创作实践,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为推行新文体,不懈努力,广为宣传,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

而提出新文体的韩愈等人,与当时流行的骈体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革新叫古文运动。

韩愈在古文方面的作用:建立了古文的理论,“文以明道”“不平则鸣”。

内容充实,形式完美。

创新奇崛、平易流畅、陈言务去。

写了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政治、祭文、墓铭、状表组织了古文作者队伍。

韩愈诗歌特点:(1)气魄宏大,想象丰富,改变了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诗中采用汉赋的铺陈手法,用古文的章法(2)以文为诗。

以学问入诗,以议论入诗(3)着意追求语言和想象力的奇特,新颖,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喜欢用生僻的字,冷涩的词,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用丑恶的意象。

韩孟诗派:代表人,孟郊、贾岛、卢仝、李贺。

他们追求奇绝险怪主张不平则鸣,愤世嫉俗。

笔补造化、追求新奇。

韩,奇而豪,孟,奇而苦。

李,奇而丽,共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政治诗:反映藩镇割据的叛乱,抨击宦官专权乱政,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

咏怀诗:表现抱负、热情,个人身世。

《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诗:是他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名的诗,一部分截取首句前两个字的诗,题目与诗无关。

分为两部分,生命成长过程中社会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另是自在的矛盾冲突。

《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政治诗:反映藩镇割据的叛乱,抨击宦官专权乱政,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

咏怀诗:表现抱负、热情,个人身世。

《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诗:是他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名的诗,一部分截取首句前两个字的诗,题目与诗无关。

分为两部分,生命成长过程中社会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另是自在的矛盾冲突。

《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相对略去爱情生活的外在方面而着重刻画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创造性的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喜欢用典,语言工丽深细,音律和美婉转,他的爱情诗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肤浅。

晚唐五代词:起源:词是随着隋唐宴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即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型格律诗体。

诗歌+音乐=词。

词的特点:每首词都有音乐性的调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押韵的位置各词调不尽相同。

一首词为两阙最常见,长短句的句式,字声配合更为严密。

词的发展:最早来源于民间,发现最早的词是《敦煌曲子词》,到中唐文人参与创作,词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晚唐诗人温庭筠是文人词成熟的标志。

韦庄的词疏而浅。

五代时期花间词派,后经历南唐阶段,以李煜冯廷己为代表的时期。

花间词: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进行词的创作的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的名誉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500首词,18个作家,温诗66首,韦庄48首,内容上将视野转向白裙之分,花柳风月,男女情爱,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眼里,主张崇尚雕饰,追求婉媚,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词在文辞、风格、意境上的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的发展基础。

李煜词作:清而不浮,艳而不淫的清丽风格。

艺术成就:王国维称之是以血写书者也。

流传下来30多首,质量高,一流。

前期写宫中生活,后期写亡国之恨。

李煜词的特点:感情真,本色书写,多用口语白描,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恨,率真令人感动,(春花秋月何时了》...)不娇柔做作,语言生动,鲜明通俗,其词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京本通俗小说》是明代印宋人话本,保存了我国最早的一批白话小说。

宋代政治状况与文人的参政意识:送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统治王朝,文官是基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文人政治家官员三位一体,科举制度非常完备。

文人自觉的依附政权。

晏殊的《珠玉词》‘北宋倚声家初祖’被人这样称。

是送人给后人留下的第一部词集。

柳永在词史上的特殊贡献: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文人,使用新曲调,写许多长调词,开拓了词的题材,他讲都市风貌、市民生活。

示意文人的羁旅愁绪都带进了词的领域。

一反诗词多用比兴传统手法,创造性的运用赋体层层铺叙的手打来抒情写景,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以及在口语俗语上的创新。

宋初诗坛:白体:宋初效仿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徐铉,李昉,王禹偁,风格上追求浅近清雅,写闲适生活。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经常把他们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晚唐体。

诗歌意境清幽。

代表,林逋、魏野、寇准,潘。

《山园小梅》。

西昆体:走李商隐一路的诗歌风格,讲究用典辞藻,真宗时期,以杨仑、刘筠、钱唯演为首的一批馆阁诗人。

《西昆酬唱集》西昆体风靡一时,作于皇家图书馆。

他们的作品带有和平时期雍荣典盛的气势,区别于五代以来作品中的衰飒之感,追求华丽典雅,雕章丽句为创作主流。

西昆体的优长与不足:优:精致含蓄,丰赡开阔。

不足:只有形式,内容不生动,内涵性不强,堆砌典故,没有浑然一体之感。

有明显的娱乐性,与道统文学相抵触,贵族化的倾向。

张先:第一个创作慢词的人。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二人都是江西人,诗派中大多数人都受到黄庭坚的指点,所以在诗风、题材上相近,喜好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主要作家吕本中、曾几、陈与义。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永嘉四灵:四个都是永嘉人,徐照、徐玑、翁卷、江湖派诗人:宋初批评五代文风:柳开首倡韩柳古文“文道合一”欧阳修在北宋散文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倡古文,反对时文,扭转了当时文坛风气,主张文以致用,反对百事不关心、反对舍近求远。

主张文道结合,虽反对骈文,但只要合情理,就是好文章。

创立平易畅达的文风,对后世文坛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的诗歌主张:诗穷而后工。

欧阳修的诗歌特点:重视诗歌的趣味性,与现实人生相关联系。

但他反应现实的诗歌并不多,大多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抒发个人情怀。

以文为诗,即长诗,他的诗歌中有固体长诗,多发议论,铺排叙事,散文化。

重视诗歌的形式、语言、字句、音节的把握。

诗歌理智性,他的文章比诗写的好。

王安石:文章:直陈己见,简洁峻切,文笔犀利,逻辑性强,称精工体。

精工体:指在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

多以绝句为主,风格上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锻炼技巧。

特点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复归唐人清雅,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崎岖处,是江西诗派的先驱。

苏轼的诗: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清雄。

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始终吧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

清人赵翼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一大家也。

”5.苏轼对诗歌风格也主张兼收并蓄。

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相互渗透,互相调节。

12、苏轼的词词学观念:轼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从文体观念将词提高到了与词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现实与诗的相互通渗提供了理论依据。

2.“自是一家”他在《与鲜于了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刘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

提出词名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3.“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13、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苏轼的散文:肯定作者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哲学思考方面的作用。

散文写作方面重视以意为主。

反对拘泥崇尚自然。

黄庭坚的诗学观: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整个诗歌创作贯彻求新求变的精神,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才学为诗。

用典故古语翻陈出新。

“黄庭坚体”或“山谷体”:章法上回旋曲折,决不平铺直叙;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声律上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二是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的园熟的声调。

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

同时,也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易安体的内容:易安体其词与生活相激荡,音调清晰,格调高秀,前期写青春的憧憬,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期写孀居的清苦,同时融入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感。

易安体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语言独具特色,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经他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