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分析小组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分析小组总结高考物理实验分析活动小组经过2017-2018年第一学期的实践,我们引导学生按高考物理实验考试说明的要求与高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实验探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进行的探究活动既符合高考物理实验的要求又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总结如下:1.活动及时,活动小组初具规模。
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在活动之前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并在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规定的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后每个实验小组提交实验报告,作为实验作业。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知识。
2.在内容安排方面,本学期主要以高考考试说明中的高中物理力学实验部分为基础,在符合高中学生实验要求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拓展和创新。
学生既学到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增加了学生动手制作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在“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后,我们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水火箭,提高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3.及时对实验的高考试题进行考点分析;我们在每个实验探究后,教师收集并打印历年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与上次实验探究活动有关的材料,并和学生一起对高考物理实验的考点进行分析后,进行定使的训练。
既让学生理解高考实验的考查方向,又巩固力学实验基础知识。
4.及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在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表现出来很高的积极性,从实验的准备到现场场地的布置都给予老师很大的帮助。
很多学生对我们演示的实验和展出的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总的来说,高考物理实验分析小组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成功。
虽然有不足有遗憾,但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获得更大的进步。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考察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高考物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仪器与设备类实验1. 来回摆动实验:通过测量摆动次数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得出电流强度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借助鞍形磁铁和直流电流,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平抛实验:通过测量平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度,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压和电流值,得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 能量守恒实验:通过物体在匀加速度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动能、势能、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二、光学类实验1.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透镜的像的关系。
2. 物体在凹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凹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凹透镜的像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像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实验:借助折射板或者折射器,观察光通过折射板或折射器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斑点实验(杨氏实验):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一条单缝形成的干涉条纹,研究衍射和干涉的原理。
6. 玻璃棒全反射实验:借助玻璃棒和光源,观察光通过玻璃棒时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
三、电学类实验1. 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通过实际测量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电阻值,验证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公式。
【总结】2018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关键字】总结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3-3)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三、专题突破: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做的比较多了,要点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里只强调两点:1.不要上来就用公式,要先验证一下是不是匀变速,即△s 是否都相等;2.本题可能涉及到牛顿力学,不要漏知识点。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朱亚军[摘要]首先统计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查情况。
然后阐述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4个主要特征:点面结合,全面考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三会”,关注细节;侧重设计,重视探究。
最后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统计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0-03一、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情况统计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省市高考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全国1、2或3卷,自主命题的省市很少,只有北京、天津和江苏地区。
海南省采用半自主命题的方式,该省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学科采用全国卷,物理等其他学科自主命题。
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新高考探索。
本文的统计不包含浙江和上海的高考实验试题。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统计如下:由上表可见,2018年7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均设计了2道实验题,力学、电学各一题,分值可能是12分、15分、18分或24分。
二、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特征1.点面结合,全面考查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仅借鉴或迁移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明确必考的8个学生实验,而且推陈出新。
同时还考查了教材中“做一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如全国3卷第22题“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北京卷第19题“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
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从而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8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地发挥正常水平。
2018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和总结

2018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和总结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中物理实验分类,希望大家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验证性实验⑴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 主要测量:a. 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 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2. 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题赏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实验题赏析近日,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公布,其中的物理实验题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
这道实验题出题新颖独特,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难度适中,使考生既能考察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江苏省物理试卷的一大亮点。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道实验题。
这道实验题的题目是:“根据相同温度下的物体的质量和水分蒸发情况进行实验和研究”。
考生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的蒸发速度是否不同,其次需要了解实验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基本物理概念和实验器材。
在这道实验题中,考生需要用到的主要实验器材是天平、电热板以及不同材料的空满两个烧杯。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热力学实验,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材料烧杯中的水分蒸发情况,进而得出结论。
在进行实验之前,考生首先需要做的是准备实验器材,并且校准天平,确保其准确度。
然后挑选不同材料的烧杯,其中一个烧杯空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作为实验组。
接下来,将两个烧杯放在相同温度下的电热板上,以确保条件一致。
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后,通过天平测量两个烧杯的质量变化,计算出水分蒸发量。
将两者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在实验完成后,考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可以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如温度、表面积、水分蒸发速率等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考生可以通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特性,比如材料的导热性、吸湿性等因素,来分析不同材料的蒸发速度是否不同。
这样既能考察考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能锻炼其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是一道既考察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实践能力的优秀题目。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能够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同时,这道实验题也能够培养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这道实验题的深入探讨,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2018-2019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全解析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单位(m/s)
v1
v2
v3
v4
v5
v6
0.412 0.364 0.314 0.264 0.215 0.165
解析:(1)所作的图象如图所示. (2)所作的v-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所 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v-t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为 求直线的斜率可在直线上取两个距离较远 的点,如(0.2,0.364)、(0.6,0.165),根据图 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有:a=k= 0.165-0.364 m/s2=-0.50 m/s2,负号表示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0.6-0.2
(1)他们已计算出小车在通过计数点1、2、3、4、5、6的瞬时速度,并填 入了下表,以0点为计时起点,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在图丙中作出小车 的v-t图象.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单位(m/s)
v1
v2
v3
v4
v5
v6
0.412 0.364 0.314 0.264 0.215 0.165
(2)由所作的v-t图象可判断出小车做 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 “匀变速直线运动”或“不能判断”) (3)根据图象可求得钩码落地后小车的 加速度a=________m/s2; (4)若小车的质量m=1kg,则小车与木 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g= 10 m/s2).
(3)图线纵截距为0.15 m/s,此截距的物理意义为0时刻打点计时器打A点 时滑块的速度为0.15 m/s; (4)该图线的斜率即滑块运行的加速度,a= m/s2.
答案 (1)1.38 (3)0.15 2.64 3.90 (2)如解析图所示
4.5-2.0 Δv = m/s2=12.5 Δt 0.35-0.15
2018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2018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大全1、长度的测量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⑵利用“逐差法”求a:⑶利用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1、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利用右图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
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
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
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
(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因此只需验证:m1OM+m2OP=m1OM'+m2OP'。
2018a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2018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实验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扎实开展实验,现将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确定实验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展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把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索性试验,把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为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获取结论。
使教学内容将课内有机的与课外结合并适度延伸,做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
组建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组建专门的物理兴趣实验组,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开拓实验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并及时的练习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中收获,在创新实验中具有成就感,掌握更好的物理研究方法。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同样多物理实验也嫌麻烦,不能完成实验探索和获取实验结论。
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也相对来说较为懒散,进入实验室有观望,看热闹的思想,因此不能投入到实验的探究和思索当中,这就大大影响了实验目的和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广度,将物理更好的与生活和科学实际相联系,是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
物理实验室。
【参考文档】2018广东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复习讲义-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广东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复习讲义抱着高考希望的人,总是心怀高考的目标和理想,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复习讲义,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复习讲义(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统计分析及启示作者:朱亚军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8年第09期[摘要]首先统计分析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考查情况。
然后阐述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4个主要特征:点面结合,全面考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三会”,关注细节;侧重设计,重视探究。
最后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统计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0-03一、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情况统计2018年全国高考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省市高考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全国1、2或3卷,自主命题的省市很少,只有北京、天津和江苏地区。
海南省采用半自主命题的方式,该省高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等3门学科采用全国卷,物理等其他学科自主命题。
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进行新高考探索。
本文的统计不包含浙江和上海的高考实验试题。
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统计如下:由上表可见,2018年7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均设计了2道实验题,力学、电学各一题,分值可能是12分、15分、18分或24分。
二、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要特征1.点面结合,全面考查2018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仅借鉴或迁移考查了《考试说明》中明确必考的8个学生实验,而且推陈出新。
同时还考查了教材中“做一做”的课后探究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如全国3卷第22题“测学生的反应时间”、北京卷第19题“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等。
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促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教材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还要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从而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方面的潜在价值。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18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几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子”,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地发挥正常水平。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并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四个部分。
一、力学实验结论总结1. 杆的平衡实验:- 在杆的中点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杆保持平衡时,重力对杆的作用力与支持力的力矩相等。
- 杆以一定角度斜置时,对杆的支持力分解为垂直于杆的分力和平行于杆的分力,重力与平行分力构成力矩对杆的作用。
2. 斜面实验:- 物体沿斜面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 斜面倾角越大,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光滑,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小。
3. 弹簧实验:- 动力学定律:弹簧拉伸或压缩的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二、光学实验结论总结1. 平面镜实验:- 光线垂直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等角度。
- 光线斜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相交于同一点。
2. 凸透镜实验:-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 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2倍焦距时,成虚像。
三、热学实验结论总结1. 温度测量实验:- 热平衡定律: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 热传导定律: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导遵循传导定律,热能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
2. 热膨胀实验:- 线膨胀:物体的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线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长度的增加量。
- 体膨胀:物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体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体积的增加量。
四、电学实验结论总结1. 电流测量实验:- 安培定律:通过导体截面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的方向与电势降低的方向相同。
2. 串联电路实验:- 串联电阻总电阻: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
(完整版)2018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力学实验(含三年真题及部分答案)-Word版

高考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附参照答案 ) 一、考纲剖析考点考点解读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研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考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实验四:考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研究动能定理实验六: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实验七:研究单摆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快度(选)实验八:考证动量守恒定律考纲领求:旨在考察学生实验与研究能力。
能独立达成实验,能明的确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察看、剖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办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剖析和评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拟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办理问题,包含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考纲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偏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认识偏差的概念,知道系统偏差和有时偏差;知道用多次丈量取均匀值的方法减少有时偏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剖析偏差的主要根源;不要求计算偏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看法,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丈量的结果。
间接丈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二、实验分类8 个力学实验实验内容丈量性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研究性实验研究动能定理研究单摆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快度考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考证牛顿运动定律考证性实验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要求刻度尺的使用丈量原理、实验方法纸带办理数据的方法:表格、图象理解实验原理(是选择实验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控制实验条件、数据办理,偏差剖析等的依照)实验方法:装换,考证和等效思想;偏差剖析(产生原由及减小举措)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实验是力学实验的要点实验,是力学实验的基础,经过娴熟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为考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能定理、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必需的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2018高考物理分析

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和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规律。
34
选做
考查光的折射定律。考查机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速、波长间的关系。
波动图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
运动学中v-t图像。
运动图像和牛顿第二定律、功和功率。
20
考查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以及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叠加。
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
21
考查静电场的电势、电势能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匀强电场的场强、电场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间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2
实验
考查仪器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测Hale Waihona Puke 反应时间。23实验
考查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试验。
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实验。
测量电阻的设计性实验
24
计算
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和竖直上抛运动。
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在磁场中的运动。
25
2018全国卷Ⅰ、Ⅱ、Ⅲ理综卷(物理部分)考点分析
题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14
依托高铁运动的情景,考察动量、动能、运动学公式及动能定理等基本知识。
动能定理、摩檫力做功。
核反应方程
15
考查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图像等知识。
动量定理、自由落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
16
考查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叠加。
物理实验题高考真题

物理实验题高考真题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
【实验名称】:声速的测定
【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音叉、直尺、计时器等
【实验目的】:通过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测量声速。
【实验原理】:声速的测定是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时间,结合声波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声速。
【实验步骤】:
1. 设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产生与音叉频率相同的声波信号。
2. 在空气中,测量声波由音叉到接受器的传播时间,记录下初次时
间t1。
3. 将接受器浸入水中,测量声波由音叉到接受器的传播时间,记录
下初次时间t2。
4. 循环进行3次以上测量,并计算平均时间。
5. 利用声波在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声速。
【实验数据】:
t1(空气中传播时间)= 0.05s
t2(水中传播时间)= 0.01s
【实验结果】:
声速v = (水中距离 / t2) - (空气中距离 / t1)
声速v = (340m/s / 0.01s) - (340m/s / 0.05s)
声速v = 6800 m/s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的声速为6800 m/s,与实际声速相差不大。
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源头来自计时器的误差、传感器位置不准确等。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量声波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成功测定出声速。
实验中注意准确测量时间、保持仪器稳定等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
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速的认识,同时掌握实验的操作技巧。
以上就是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声速的测定”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8-2018高考物理实验题做题技巧总结

2018-2018高考物理实验题做题技巧总结
物理在整个理综中所占权重最大,占300分中的120分,如果将这个骨头丢掉了就太可惜了。
下面是高考物理实验题做题技巧,请考生查看。
(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
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切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历来都是考察的重点。
切记:选择题有8-10分是送你的,但你可能拿不到(单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保留几位、坐标原点等)。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3)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
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
在设计电学实验时,要把安全性【所谓的安全不是对人来说,而是对仪器来说的】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误差从偶然和系统两个方面考虑,系统免不了,偶然可减小】,避免出现大量程测量小数值的情况。
2016-2017高考物理实验题做题技巧总结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会持续为考生公布消息。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物理重点结论强记

2018年高考物理重点结论强记
考前指导之重点结论强记
1、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V的方向一致;不论加速度是正是负,是增大还是减小,只要加速度和速度同向,物体就加速。
反之,则减速。
加速度增大,速度不一定增大;加速度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且无论加速还是减速,恒有该段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质点若先在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出发,后又在反向的恒力作用下经过相等的时间恰返回原处,则,
4、解追及问题时要牢记(1)两个物体相遇时必定处于同一位置;(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
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3)若被追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之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
5、两个靠在一起的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和m,放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当甲受到水平推力F作用后,甲对乙的作用力为,若平面不光滑,但甲、乙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上述结论仍成立;若将平面改为斜
面,只要推力F与斜面平行,两物体一起运动时,上述结论仍成立。
6、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是绳改为杆后,则均可,
杆在最高点的速度时,杆拉物体;时杆支持物体;时杆的作用力为零。
7、地球的质量M、半径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与万有引力恒量G间的关系式为。
【最新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图文并茂,重点突出)38790

2018年高考专题: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一共有55页,物理实验总结大全,包括高中所有必考的实验啦!是目前最完整的啦!!)★知识结构:1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究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1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 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 ,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2018年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2018年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课标对实验能力的要求①能独立地完成必考和选考内容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一常用测量仪器1.游标卡尺【仪器构造】如图所示,由主尺、游标尺、内测量爪、外测量爪、深度尺、紧固螺丝等组成。
(顺序可窜)【设计原理】在主尺和游标尺上分成不同的等份,利用它们每一等份长度的差异,来读出较精确的测量数据。
如将主尺上9 mm分成10等份作为游标尺的刻度,则游标尺刻度的每一等份是0.9 mm,与主尺的每一等份相差0.1 mm。
在实验室中还有20或50分度的游标尺,游标尺的长度分别为19 mm和49 mm,游标尺上每格的长度分别是0.95 mm和0.98 mm,与主尺上每毫米格分别相差0.05 mm和0.02mm。
游标卡尺的准确度可用下列方法计算:准确度=主尺分度值游标尺格数。
如游标尺为10分度的准确度为1mm0.1 mm10=,游标尺为20分度的准确度为0.05 mm,游标尺为50分度的准确度为0.02 mm。
用途:用来较精确地测量长度。
【注意事项】1.测量前要先看清游标卡尺的准确度,通常有0.1 mm、0.05 mm、0.02 mm三种。
2.确定零误差及其正、负,以便测量后修正测量值。
3.测量时应使测量爪轻轻卡住被测物体,不要卡得太紧。
4.测长度时,应使管(假如被测物体是长管)的轴线与主尺平行。
测外径时,应使管的轴线与主尺垂直。
测内径时,应使内测量爪刀口所在平面与管的直径重合。
5.若以mm为单位,1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一位数字;2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两位数字,末位是O或5,且末位的O不能省略;5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小数点后是两位数字,且末位是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三、专题突破: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做的比较多了,要点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里只强调两点:1.不要上来就用公式,要先验证一下是不是匀变速,即△s是否都相等;2.本题可能涉及到牛顿力学,不要漏知识点。
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理论基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若v 2-v 1=v 3-v 2=v 4-v 3=…,则说明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该物体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1t v t v a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工作条件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00v 交流电(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了时间和位移)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设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为S 1、S 2、S 3…(1)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3.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和速度(1)逐差法如图实-1-1所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6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根据△s=aT 22122334143)()()(aT s s s s s s s s =-+-+-=-同理如236253aT s s s s =-=-即为所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求各点的瞬时速度v v t =2(2)V-t 图象法根据: v v t =2,求出各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 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垫片等.四、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如图实-1-2所示,把原来放于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垫起,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被垫起的那一端,连接好电路.让平整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2.用手按住小车,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
再放开小车.小车在拖着纸带运动的同时,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每隔四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S× 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依次标为B、C、D、E…叫做计数点.4.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出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S1、S2、S3、S4、S、5S6并填入下表中。
5.比较各段的加速度是否相等,得出结论,即小车沿斜面的下滑是否可以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
6.根据实验原理中所讲的方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或根据 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3.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要多测几组,尽量减小误差.六、误差分析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2.根据位移计算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计算的加速度有误差.4.用作图法作出的v-t 图线并非是一条直线.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高考真题1.(2013广东)(1)研究小车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 )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 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 )所示,七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② 图16(b )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③ 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 。
④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2.(2011广东)(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
① OD 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
②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 2图线(s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O B C D E A ••••••132cm 14图1. DCBA 0.1 s (S4+S5)/0.2 m/s a= [(S4+S5+S6)-(S1+S2+S3)]/0.09 m/s22.(1)① 2.20 ②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0.923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本题的考点是:连线,对图线物理意义的理解。
尤其是直线的斜率、截距、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交点的物理意义。
可以类比v-t 图的物理意义背记。
一、实验目的I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3.养成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习惯.二、实验原理1.如图实-2-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 ,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 ,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 cms /22/s t 0.10.20.3+++++15图四、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2.如图实-2-2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L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4.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5.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6.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斜率K)的物理意义.五、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六、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3.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带来误差.高考真题34.(2012广东)(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x g16代表符号L0L x L1L2L3L4L5L6数值(cm)25.35 27.35 29.35 31.30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
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1”)。
④由图可知弹簧和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