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培训教材
《重性精神病培训》PPT课件ppt
应对策略与支持体系
建立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提供专业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确保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重性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 和排斥,促进社会接纳和支持。
强化社区支持
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等力量,为患者提供生活 照顾、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等服务。
就业扶持
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治疗方案与药物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 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等。
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
通过谈话、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 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纠正不良认知和 行为,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
应的治疗技能,提高治疗效果。
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02
培训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庭沟通,促进团队协
作,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03
培训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加尊重患者,关
爱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1 2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通过培训,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分类
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
症状与表现
精神异常
情感障碍
行为异常
认知障碍
如幻觉、妄想、思维障 碍等。
如情绪低落、易怒、焦 虑等。
如孤僻、社交障碍、自 残等。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资料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资料重性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
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动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疾病。
重性精神病-常见的六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旧称早发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
病程多迁延,易复发,多次发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临床特点1.多起病于青壮年。
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为1:1.6.3.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遗传素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
4.起病可为急性和亚急性,也可为逐渐迟钝起病。
5.病症表现常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1性听幻觉,明显的思维障碍常表现言语无序,联想结构的松弛,思维过程的中断,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情感反应也有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适切、不协调、倒错以及矛盾情感。
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
其中尤以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6.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言、刻板举措,或木僵、违拗、缄默及蜡样愚昧,或表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
7.病程多迁延,很少有缓解完全的间歇期,与其他功能性精神病比较,预后不理想。
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别名心情障碍、情感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
这是一组情感(心情)显著改动——以情感高涨或低落(可伴或不伴焦虑)为特征的疾病。
(一)躁狂症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
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早。
重性精神病培训资料ppt课件
癫痫性精神障碍 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 障碍。
临床特点 精神运动性发作 发作时可出现复杂的意识障 碍,实质上是持续性放电所致的复杂行为和主 观异常体验。
1.癫痫引起的急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 又称短暂 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以紧张不安、不合作、 精神运动兴奋和幻觉妄想多见,意识清晰,可 持续数天或数周。 癫痫引起的慢性精神分裂 样精神病 又称慢性癫痫性精神病,主要表现 为慢性偏执状态,并有幻觉与强制性思维等思 维形式障碍,情绪不稳、易激惹、抑郁、恐惧 等,病情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无缓解倾向。
6
(一)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
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 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
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早。15岁以下,50岁
以上发病者少见。春末夏初时发病率较高,
少数患者有固定的好发季节 。起病多为急
性。可有头痛、无力、行动减少等先兆症状。
2.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喜悦、愉快和乐观,感
个方面。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性听幻觉,明显的思
维障碍常表现言语无序,联想结构的松弛,思维过程
的中断,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情感反应也有
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适切、不协调、倒错
以及矛盾情感。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其中尤以
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6.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
.
8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英文简称 SAP),是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 障碍同时并存,两组症状又同样 突出的一类精神病性障碍。其分 类归属尚未确定,我国分类暂臵 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大条目 下。据WHO统计,其患病比例占 精神分裂症13%;国内则为5.3%。
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培训课件模板-精神分裂症
可以涉及所有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觉、
本体感受器
1、幻听
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幻觉 幻听分为言语性的和非言语性的 言语性幻听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意义大
命令性幻听:常有危险性 评论性幻听:一个或几个声音议论患者
思维鸣响:幻听的内容是患者正在想或看、
或准备说的内容
如何检查幻听
一定要问:你是怎么觉得或者发现这一点的?
4、替身妄想、非血统妄想
注意替身妄想有两种表现形式
认为某个亲人被替换了(不在乎是谁替换的)
认为周围许多人都是某个人的化身
如果患者认定自己亲生父母另有某个具体的 人(或者是名人),属于非血统妄想
如发现患者在交谈中经常说诸如“养父母”、
“那两个人”之类的话(或态度上明显反常) ,要注意澄清事实,因为常隐含着非血统妄想
明确幻听的具体内容
以下问题均要求患者说明具体内容或举例 声音具体都说什么内容?
如答“不清楚”,则问“是说好话还是坏话?”
声音是否让你去做什么事情? 声音是否评价你正在做或者正在想的事情? 一个还是几个声音?
几个声音之间互相讨论或者争论吗?声音是否像跟着你一
样进行评论?
有没有声音直接把你的思想说出来?或者你想什么 声音就说什么?
确诊精神分裂症1年以上,目前基本缓解
目前仍存在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
阴性的,或者阳性的
目前符合抑郁发作的症状学标准
但不能排除精神分裂症
Crow的Ⅰ型和Ⅱ型
阳性症状为主
阴性症状为主
神经阻滞剂反应好
预后可能可逆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内容课件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 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提供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 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重性精神疾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
社会影响
01 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重
性精神疾病可能导致患
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生活质量下降。
02 家庭负担加重:患者需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内容课件
演讲人
重性精神疾病的 概述
重性精神疾病的 预防与康复
重性精神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的 社会影响与应对
重性精神疾病的概述
疾病定义
重性精神疾病是 指严重损害患者 社会功能、认知 功能、情感和行 为的精神疾病。
重性精神疾病包 括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焦虑症
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家
庭负担加重。
03 社会治安问题:重性精
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暴
力行为,对社会治安造
成影响。
04 社会歧视:重性精神疾
病患者可能受到社会歧
视,影响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加强社会宣传, 提高公众对重 性精神疾病的 认识和重视
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提高公 众的心理素质 和应对能力
强迫症 睡眠障碍
疾病特点
发病率高:重性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 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 会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长:重性精神疾病病程较长,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
复发率高: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高,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康复。
社会功能受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 会功能受损,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 能力。
重性精神疾病知识培训20160318
重性精神疾病知识培训一、概述1、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2、分类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评估1、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分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千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2、自知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程度作为判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完全:患者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并能透彻地分析哪些是病态表现,愿意配合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经过治疗,部分地承认有病,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在疾病状态下,通常都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
3、分类干预※病情稳定:危险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病情基本稳定: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面较差。
※病情不稳定: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三、重精患者管理适宜技术1、药物治疗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和镇静催眠药四类。
1)抗精神病药主要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症状2)抗抑郁药和情感稳定剂分别治疗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情感稳定剂还有防止双相障碍复发的作用3)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则1)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一般急性期治疗为期2个月左右2)小剂量开始: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高剂量时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重性精神疾病诊疗培训课件
思维奔逸、奇思妙想,创造力突发 意志增强,社交活动多,说话滔滔不绝 睡眠需要减少……
躁狂 发作
的 诊 断 标 准
8项中存在至少3项 随境转移 语量增多 思维奔逸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精力充沛 行为鲁莽、不计后果 睡眠需要减少 性欲亢进
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豁达乐观,精力旺 盛
思维奔逸、奇思妙想,创造力突发 意志增强,社交活动多,说话滔滔不绝 睡眠需要减少……
躁狂 发作
的 诊 断 标 准
8项中存在至少3项 随境转移 语量增多 思维奔逸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精力充沛 行为鲁莽、不计后果 睡眠需要减少 性欲亢进
心境障碍的分类——抑郁
轻性抑郁症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复发性抑郁症
心境障碍——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躁狂的:目前为 1轻,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有,
抑郁的: 目前为 1轻,2无, 3有,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
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抑郁 发作
的 诊 断 标 准
9项中存在4项以上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抑制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想死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早醒或睡的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
也称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 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主要表现,伴
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有躁狂和抑郁两种表现形式,可以单独发生,也
可以交替或混合(双相)。 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 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 可伴有精神病症状
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表现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教材(精选)共39页文档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教材(精选)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处置前准备
1、应急医疗处置组 2、其他参与人员 3、设备和设施
(三)、应急事件指征
1、 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 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 患者。 2 、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3、 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急 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 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4、 记录和报告
谁做了随访谁记录。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 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附件 2)、《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 表》(表1-5)、《重性精神疾病社区/乡镇基 础管理情况季度报表》(表1-6),表1-5、表 1-6上报县慢病站。
注意: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重点管理人群应首 先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随访, 先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随访,重性精神疾 病患者的管理率不应低于普通居民建档率。 病患者的管理率不应低于普通居民建档率。
5、 个案管理
是指对已经明确诊断的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根 据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社会功能特点 与需求,通过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害或者面临的 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阶段性治疗 方案,以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措施(又称“个 案管理计划”)并实施,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 持续治疗、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实 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的目的。
(七)、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 则
1、 暴力攻击行为
(1)、评估患者危险性。 (2)、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究技巧,必要时身体约束。 (3)、药物快速镇静。 (4)、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注意安全,讲
2 、自伤自杀行为
(1)、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 (2)、快速药物镇静。 (3)、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3 、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 急性不良反 应
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恶 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等。
(八)、处置记录和报告
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应填写《重性 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式二份(表 1-9),一份存档,另一份移交有关部门,精神 卫生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定期将《重性精神疾病 应急医疗处置季度报表》(表1-10)报县慢病 站。
(四)、应急事件报告
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 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 后,应及时报告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情况 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就近精 神卫生医疗机构报告。
(五)、处置方式
1、 现场临时性处置 2 、精神科门诊留观 3、 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乡镇卫生院:
1. 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开展村医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并对其 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2. 承担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 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 3. 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 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 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 4. 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4 、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
(1)、心理危机干预。 (2)、保护性约束。 (3)、快速药物镇静。如氟哌啶醇等,或加 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 (4)、持续性药物治疗。 (5)、其他治疗。
(六)、处置后患者管理
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 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 院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 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 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 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 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 开展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二)、 发现疑似患者
1、 排查来源 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门诊病人
2、 线索调查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使用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表11),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 填入《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表12),报县级精防机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 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 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 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 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 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 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 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 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 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 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 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 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 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四)、 登记确诊患者
由乡镇卫生院填写《居民个人健 康档案》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个人信息补充表》(附件 1)等相 关信息。
二、 患者的基础管理
(一) 参与精神疾病的管理机构有: 村卫生站、 社区卫生服务所、 乡镇卫生院、 精防机构(县慢病站)。
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
1. 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线 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 工作。 2. 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 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3. 定期随访患 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 患者按时复诊。 4. 参与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 识健康教育工作。
4 、精神专科诊断与诊断复核
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诊断复核必须由精神科 执业医师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 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精神状况检 查、既往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等进行。
(三)、 出院病例通知
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在征得患者本人,或监 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表1-3),应在 患者出院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 (表1-4)每月定期通知县慢病站。
(二)患者基础管理
1、 危重情况处置 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 等危 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 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
2、 分类干预
若无上述危重情况,应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 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 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 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
6 、资料信息管理
所有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管理治疗工作 的人员,在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将有关资料、 信息交资料管理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 不得丢失、自行销毁或拒绝归档。各级精防机 构应当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患者个案资料,不得 泄漏相关信息。
三、 应急医疗处置
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 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 (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危害社会行为、或 者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通过应 急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伤害和 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培训 教材
一、 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二、 患者的基础管理 三、 应急医疗处置
一、 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 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 科医院除外),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 的患者。
(一)、排查病种(六种)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 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 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 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 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主要前四个病种)
3 、患者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站和村卫生室,以及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 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发现有危及他人 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行为者为 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10”向当 地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务的人员 送往就近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 生医疗机构明确诊断。
(3)、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 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 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 随访。
服务流程
1
3 、其他要求
(1)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 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 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 助。 (2)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健康体检,可与随访相 结合。 (3)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次。 (4)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 家庭访视等方式。
(一)、处置原则
(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 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 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 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 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 公安机关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