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铁道信号设备巡检系统中FRID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

铁道信号设备巡检系统中FRID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

铁道信号设备巡检系统中FRID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现代科技飞速发展,铁道运行设备的管理方式得到相应的更新,巡检人员在巡检中使用的主要技术是FRID和GPS技术,这两项技术的运用能够让铁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相应的保障。

使用这两大技术可以对铁道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测,对巡检人员的操作方法进行规范,让FRID和GPS的技术在铁道工程中得到最大化应用。

关键词:铁道信号;巡检系统;FRID;GPS引言:为了让客车信息管理水平得到相应提高,能够对客车进行动态追踪管理,能够在客车在线状态下实施动态监测,就应该对客车进行自动识别。

要想对客车进行自动识别,就应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

根据客车的电子标签进行设计,让客车能够在高速运行状态下自动进行识别,让客车的自动识别系统能够全面升级。

一、铁道信号设备巡检系统中FRID和GPS的技术(一)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铁道设备巡检系统中将FRID和GPS的技术运用其中,可以让电子巡检系统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巡检系统主要是由巡检仪、主机、射频卡等组成的。

一般情况下,巡检人员在履行巡检工作时,手中只有有巡检仪就可以全面做好巡检工作[1]。

按照GPS的指示路径行走,这样就可以通过巡检设备获取射频卡的信息。

然后按照指示出现的所有信号进行巡检并将其记录,CF具有较强的记录功能,可以将巡检记录全部传达给主机,主机再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其通过处理让其生成数据,巡检人员再运用相关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考察。

(二)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铁道现场电子巡检的电子结果中就可以发现,对巡检系统进行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下面几种。

第一,为铁道现场制作电子地图。

运用设备信号巡检系统为铁道站场设置一个电子地图,最好能为信号设备建立一个分布图。

运用GPS系统就可以获取信号设备的相关数据,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获取铁道线路的数据。

使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全面进行处理并将其和现场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一个铁道站场电子地图。

FRID射频识别技术PPT

FRID射频识别技术PPT
依据射频标签工作所需能量的供给方式
1 2 3
无源RFID 有源RFID 半有源RFID
根据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分类
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即标签是通过何种形式方法与读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据此RFID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
根据工作频率分类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即为读 头发送无线信号时所用的频 率,一般可以分为低频、高 频、超高频和微波。
主要区别
3.使用性不同:
射频识别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在条 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而且阅读速 度快。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商家、商品 名称、生产日期等许多信息
其他区别
03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下分类依据不一样,RFID系统的叫法不一样
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
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射频标签内部使用的存储器类型不一样可以分为可读写卡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卡worm和只读卡ro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04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癿运用生产环节储存环节rfid技术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应用于完成自劢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终成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癿识别与跟踪降低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企业效益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
子标签,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
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
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
构成
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 (Reader)、电子标签(Tag) 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构成
定义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并不复杂:标签进入阅读器 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 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 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 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 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 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 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 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 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 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

解读R F ID技术

解读R F ID技术
3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RFID系统可
以具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讲,可 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分类。

计算机系统
田1 RFID系统工作原理简圈
万方数据
研究·探讨l Research/Discussion
3.1.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分为——有源、 无源和半有源系统
有源系统的标签使用标签内的电池 来供电,系统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几十米 甚至上百米,但其寿命有限并且成本较 高,另外,由于标签带有电池,因此,有 源标签的体积较大,无法制成薄卡(比如 信用卡标签)。无源射频标签不含电池, 它把耦合的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能量作为 自己的能量,其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非 常长、成本低廉,并可制成各种各样的薄 卡或挂扣卡,但它的读写距离一般是几十 厘米到数十米,且需要有较大的发射功 率。半有源系统的标签带有电池,但是电 池只起到激活系统的作用,标签一旦被激 活,无须电池供电,即可进入无源标签工 作模式。 3.2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 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系统
1980年以来,低频RFID技术一直用 于近距离的门禁管理。由于其信噪比较 低,使识读距离受到很大限制。低频系统 防冲撞性能差,多标签同时识读慢,性能 也容易受其他电磁环境的影响。13.56MHz 高频RFID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多标签同 时识读,形势多样,价格合理,但是高频 RFID产品对可导媒介(如液体、高湿和 碳介质等)穿透性很差,由于其频率特 性,识别距离较短。860~960MHz超高
将来的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一 卡可以多用,比如作工作证、出入证、停 车卡、饭店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等,好 处是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安全。
5 RFID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RT]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
技术,在我国射频识别产品的市场潜力

浅谈 FRID 技术在轨道小车物流系统的应用

浅谈 FRID 技术在轨道小车物流系统的应用

浅谈 FRID 技术在轨道小车物流系统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FRID技术应用成熟、广泛、是众多行业智能化的基础技术之一,经济效益可观。

本文根据FRID技术、轨道小车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做了简单介绍,同时将这两种技术融合应用做了探究,提高人们对基于FRID的轨道小车物流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有更高的认知,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FRID技术;轨道小车物流系统;智能化控制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id technology is mature and widely used. It is one of the basic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 many industries, with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sition and principle of frid technology and rail car logistics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wo technologies, 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ail car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frid in hospital, and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s.Key words: frid technology; rail car logistics system; intelligent control1.FRID技术FR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FRID

FRID

RFID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

手持式rfid读写器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 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1]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于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

RFID电子标签的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在未来,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FRID原理及应用

FRID原理及应用

一.RFID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1.定义:RFID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取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常用的有低频(125~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2.系统组成: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

3.基本原理:利用射频信号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4.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标签一旦进入阅读器天线的作用区域将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被激活;激活标签将自身信息编码后经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该信息,经过解码后必要时送至后台网络;后台网络中主机鉴定标签身份的合法性,只对合法标签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向前端发送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

5.工作方式:1)全双工系统;2)半双工系统;3)时序系统。

6.系统分类:1)EAS系统;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3)物流控制系统;4)定位系统。

7.系统构架:根据选定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加上中间件、数据集成环境和上层的应用系统,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就构建好了。

8.注意问题:1)避免冲突;2)读识距离;3)安全要求。

9.发展势趋:1)系统的高频化;2)系统的网络化;3)系统的兼容性更好;4)系统的数据量更大。

10.性能指标:有效,可靠,适应,标准,经济,易维护性。

11.项目实施4阶段:1)起步;2)测试和验证;3)试点实施;4)实施。

逐渐实现平稳缓慢的过渡。

12.技术特点(优点):(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

13.技术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缺点):(1)标签成本问题;(2)标准制订问题;(3)公共服务体系问题;(4)产业链形成问题;(5)技术和安全问题。

FRID百科

FRID百科

FRID目录无线传感器网络FRID技术定义FRID标签的类别技术及性能参数应用定义射频识别即RFID(R adio F requency ID 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标签的类别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

被动式被动式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

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取器发出的。

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取器发出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

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

目前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一般而言,被动式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接收读取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 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

问题是,想要有最好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主动式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半主动式类似于被动式,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

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

比起被动式,半主动式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主动式与被动式和半被动式不同的是,主动式标签本身具有内部电源供应器,用以供应内部IC所需电源以产生对外的讯号。

一般来说,主动式标签拥有较长的读取距离和较大的内存容量可以用来储存读取器所传送来的一些附加讯息。

技术及性能参数技术大潮后的又一次大潮。

但是目前RFID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及欧洲,需要非常的努力方能赶上这次“新的浪潮”。

射频识别芯片植入人体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允许 VeriChip 公司把 RFID 芯片直接移植到人体内,让使用者没需携带卡片也可被识别。

FRID技术在无人值守称重系统中的应用

FRID技术在无人值守称重系统中的应用

FRID技术在无人值守称重系统中的应用摘要:针对矿山企业,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质流通需要汽车衡称量,这些需要称量的物质既有矿石,也有物资进厂的材料,称重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及称重过程简易快捷关系到矿山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

三山岛金矿此次无人值守称重系统的改造,主要采用了frid射频识别技术,改造后,对称重数据的准确性、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frid技术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前言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都在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三山岛金矿原先的称重系统,很多信息需要人工填写,容易造成混淆,且不方便校对和查找,出现错误无法追溯;由于单据为称量直接打印,无电脑记录,一旦打印单丢失将无法查找,历史记录查询困难,数据统计也很麻烦,且需要人24小时值班看守。

称重系统的此次无人值守改造,重点采用了frid识别技术,将车辆的信息写入标识卡,通过读卡器来识别称重车辆信息,无需人工操作。

改造前,我矿有称重操作人员12名,系统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节约了人力成本,大大减少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且改造后,称重过程迅速,车辆驾驶人员无需下车等待,大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rfid 技术作为把物理世界与现有的 it 系统联系起来的桥梁,可以将企业的生产,供应系统与企业的it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frid技术(1)frid技术概述fr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2)frid技术原理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

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者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FRID原理及应用

FRID原理及应用

FRID原理及应用
FRID(无源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自动
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支付系统、安全认证等领域。

本文将从FRID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FRID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物流管理、支付系统、安全认证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FRID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进程。

FRID射频识别技术

FRID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

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一、低频(从125KHz到134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1. 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 TI 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2. 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 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

7.感应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试析FR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

试析FR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

试析FR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摘要]FR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对实物的流动和运行信息能够清晰的输入和识别,能够准确的展现实物的流动过程,实现了现代物流对产品运输、货物仓储、调拨移库、库存盘点各环节的可视与可控。

本文主要是在分析FRID技术的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关键词]FRID 物联网物流管理中图分类号:TE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72-01正文一、FRID技术的基本概述1、RFID基本技�g状况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的跨越式发展,数据的传输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采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人工完成的数据输入的错误率也在逐步的提高,失去了原有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为了解决人们繁重且简单重复的劳动,更好的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的数据,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深入挖掘提高可靠地保证依据,产生了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属于众多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RFID标签可读可写、读写速度快、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使用寿命长、难以伪造、易于后续的数据挖掘处理等特点2、RFID系统组成RFID系统主要是由RFID标签、读写器、空中接口(天线)和管理系统组成。

在商业应用中,当RFID标签嵌入在物体上,在物体经过读写器的可识别范围时,RFID标签收到读写器发射的微波后,经过天线将自带的信息发送出去,阅读器经过天线以非接触的方式将RFID标签中存储的物体基本数据信息读取出来,这样就构成了RFID技术自动识别物体的功能(RFID系统组成结构)3、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第一,资料存储量大:RFID卷标存储容量是2的94次方以上(近万字),且每一种物体都可拥有独一无二的标识符第二,读写方便快速:RFID技术可在几毫秒内,在无光源情况下透过外包装,全方位、无接触地读取1.5M范围内运动着的标检数据第三,数据安全性高:RFID识别内码不可复制、更改,其数据可以加密,安全性能极高第四,存储方式优越:在数据的存储中可以反复的更改使用,使用寿命增加,适应于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中工作,温度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中的数据存储状态。

自动识别与FRID技术

自动识别与FRID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
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 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 虹膜是一样的。
物联网技术导论
磁卡识别技术:
磁卡是一种磁记录介质卡片,由高强度、高耐温的塑料或纸
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 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磁条记录信息的方法是变化磁的极 性,在磁性氧化的地方具有相反的极性,识别器才能够在磁 条内分辨到这种磁性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作磁变。一部解码 器可以识读到磁性变化,并将它们转换回字母或数字的形式, 以便由一部计算机来处理。磁卡技术能够在小范围内存储较 大数量的信息,在磁条上的信息可以被重写或更改。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上面剩余磁感应强度Br 在磁卡工作过程中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磁卡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装有线圈的工 作磁头,磁卡的的外部磁力线切割线圈,在线圈中产生 感应电动势,从而传输了被记录的信号。当然,也要求 在磁卡工作中被记录信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较小的失 真和较高的输出电平。 一根很细的金属直线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重放设 备。金属直线与磁卡紧贴,方向垂直于磁卡运行方向, 磁卡运行时,金属直线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动势的大小与切割的磁力线成正比。




IC卡识别原理:
采用射频技术电磁原理,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 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协振电 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 激励下,LC协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 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 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 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 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 据。

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摘要】FR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在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本文通过分析FRI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探讨了FR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FRID技术能够提高借书效率和图书管理水平,但也存在着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性等挑战。

总结了目前FR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存在的问题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的操作习惯等方面,我们建议加强系统的维护和培训,提高用户体验,以进一步推动FR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FRID技术、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图书馆、应用分析、原理、特点、设计、实现、优势、挑战、案例分析、总结、展望、问题、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借还书过程中的传统人工操作已经逐渐显得滞后。

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的出现,为图书馆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FRID技术可以实现对图书进行追踪和管理,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人工借还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读者的借还请求,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基于FRID技术的自助借还系统可以实现读者自助借还图书,极大地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率。

研究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图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而图书馆是知识的聚集地。

图书借还系统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借书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FRID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的引入将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借阅和归还图书。

frid技术的应用领域

frid技术的应用领域

马拉松竞赛的举办频
率及参加人数也在不 断的增加,这就对马拉 松赛事的举办及管理
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而传统的马拉松竞 赛管理方式也暴露出 了更多的缺陷;
RFID用于马拉松的精 确计时,运动员在鞋 带上系上RFID电子标 签,在起跑线和结尾 还有在线路中处放置 读写设备,当运动员 经过读写设备时,将 会读取鞋带上的RFID 电子标签的ID,软件 系统会处理和显示信 息。节省了人力资源, 也保证了竞赛的公平
物联网工程导论
FRID
FRID技术的应用领域 ———运动计时
射频识别标签应用于马拉松比赛的精确计时,还用于汽车 大奖赛上的精确计时。
——第7组
RFID系统可以处理高
密度的跑步者跟踪单
个开始时间的绝对要 求。 RFID系统包括一 个链接到数据库,存储 每个跑步者的唯一ID,
所以组织者可以在穿
过终点线的几秒钟内 识别跑步者。

性与精确的运动员成 果。
长期以来,体育运动
中的计时和定位都是
通过人工操作实现,不 仅数据量十分庞大,劳 动强度大,且容易出现 错误,也失去了实时的 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 题,人们研究和发展了
各种各样的自动识别
技术。
FRID计步手环
近日,美国国家橄榄球 联盟(NFL)在橄榄球运
动员的垫肩里加装了 射频识别技术(RFID) 标签。通过标签,观众
和裁判都可以了解运
动员的运动轨迹和运 动状态。事实,RFID标
签已经运用在多项运 动当中。
运动员垫肩里的RFID标签
球场内总共安装了25 个读写器,读写器的外 壳均装有符合NEMA 4规格的保护壳。每
个读写器通过八个复
用端口控制24个天线,

FRID技术的简介和所有资料最全

FRID技术的简介和所有资料最全

本节介绍一种利用RFID技术与单片机技术相结合,实现公交车站的自动识别与自动报站的方式。

最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城市公交车的治理方式也发生了专门大转变,许多城市都由原先靠售票人员售票、报站的方式改成实行无人售票和自动报站系统。

目前最经常使用的自动报站方式是由驾驶员操纵的报站系统。

通常的工作进程是:车辆进站前预报一次车站,车停稳开门时报一次车站,车辆起步后,报一次站,车辆离开车站再预报下一个车站,如此循环。

每次报站时都需要由驾驶员对报站器进行操作,而在车辆起动与进站时,往往是路面情形最复杂的时候,驾驶员既要对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启动或制动等操作,同时还要兼顾报站系统的操作,给行驶中的车辆带来必然的平安隐患。

为了解决那个问题,有人设计了一种自动报站的方式,用车辆的行驶特点,如起步后行驶的距离、开关门的信号、起步和进站打转向灯的方式综合起来判定车辆的起步、行驶、进站状态。

这种方式做到了必然程度上的自动报站,但这种方式要求驾驶员必然要按驾驶标准操作,若是驾驶员操作不标准或碰到特殊情形时紧急处置,例如半途停车等,就有可能引发报站错误。

同时,对行驶距离的判定需要加装额外的传感器或连接汽车原有的计程电路,技术安装比较复杂。

本节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公交车自动识别车站、自动报站的技术方案。

在识别车站、自动报站的进程中,完全不需要驾驶员进行操作,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增加了车辆运行的平安性。

1 系统硬件结构系统整体硬件结构如图所示。

(1)系统采纳单片机89C52作CPU,同时接收遥控接收模块解码RFID后的数字信号和车门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用软件实现车站的自动判定识别。

并依照识别的信息操纵报站装置自动报站,没必要人工操作。

车载机硬件原理如图所示。

89C52的P0口接PT2272解码器模块,P1口操纵扩音系统,P2口接数码显示,P3口接录音芯片。

还连接了常规的键盘、显示和串行EEPROM存储器AT24C01等。

FRID原理及应用

FRID原理及应用

一.RFID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1.定义:RFID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取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2.系统组成: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3.基本原理:利用射频信号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4.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标签一旦进入阅读器天线的作用区域将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被激活;激活标签将自身信息编码后经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该信息,经过解码后必要时送至后台网络;后台网络中主机鉴定标签身份的合法性,只对合法标签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向前端发送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5.工作方式:1〕全双工系统;2〕半双工系统;3〕时序系统.6.系统分类:1〕EAS系统;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3〕物流控制系统;4〕定位系统.7.系统构架:根据选定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加上中间件、数据集成环境和上层的应用系统,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就构建好了.8.注意问题:1〕避免冲突;2〕读识距离;3〕安全要求.9.发展势趋:1〕系统的高频化;2〕系统的网络化;3〕系统的兼容性更好;4〕系统的数据量更大.10.性能指标:有效,可靠,适应,标准,经济,易维护性.11.项目实施4阶段:1〕起步;2〕测试和验证;3〕试点实施;4〕实施.逐渐实现平稳缓慢的过渡.12.技术特点〔优点〕:〔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13.技术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缺点〕:〔1〕标签成本问题;〔2〕标准制订问题;〔3〕公共服务体系问题;〔4〕产业链形成问题;〔5〕技术和安全问题.14.RFID技术发展历程:1941~1950雷达催生RFID,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阶段;1951~1960技术理论得到发展,开始应用尝试;1961~1970处于大发展时期,各项测试技术得到加速发展;1971~1980商业应用阶段,封闭应用系统出现;1981~1990技术标准化,产品得到广泛采用;1991~2000产品种类更加丰富;2001至今,有源、无源和半有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二.RFID标准体系1RFID标准体系: RFID技术标准;RFID应用标准;RFID数据内容标准;RFID性能标准.2三大编码体系:UID泛在识别中心标准体系;EPCglobal标准体系;ISO/IEC标准体系.3物联网标准体系: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传输层.三.RFID安全分析1.安全攻击:RFID主要的安全攻击可以简单的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类型.应对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是认证技术,应对被动攻击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加密.2.安全风险:##性<最主要>;拒绝服务和伪造标签<常见>;位置##或跟踪.3.安全需求:〔1〕##性;〔2〕完整性;〔3〕可用性;〔4〕真实性;〔5〕隐私性.4.威胁方式:<1>物理环境,如电磁干扰、断电、设备故障等威胁.<2>人工威胁,如〔前〕管理者攻击、〔前〕用户攻击、外部人员攻击.四.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与其选择因素编码是RFID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二进制编码是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1.方法有:<1>反向不归零编码;<2>曼彻斯特编码;<3>单极性归零编码;<4>差动双相编码;<5>密勒编码;<6>变形密勒编码;<7>差动编码.2.编码方式的选择因素:要考虑电子标签<1>能量的来源;<2>检错的能力;<3>时钟的提取.3.反向不归零: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反之为0;曼彻斯特:从高到低的电压跳变表示1,反之为0;单极性归零:发出窄脉冲为1,不发送电流为0;差动双相:在半个位周期中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0,没有边沿跳变表示1;密勒:半个位周期任意边沿为1,下一个位周期电平不变为0;变形密勒:每个边沿都采用负脉冲代替;差动:每个零传输的二进制1都会引起信号电平的变化,对于二进制0,信号电平保持不变.五.天线1.定义:天线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天线是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和部件.2.作用: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必须通过天线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所以,阅读器上的天线所形成的电磁场范围就是阅读器的可读区域.3.分类:1〕按照波段分类: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等.2〕按照结构分类: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缝隙天线和微带天线等.线状天线是指线半径远小于线本身的长度和波长,且载有高频电流的金属导线.3〕按照用途分类:广播天线、通信天线、雷达天线、导航天线和RFID天线等.4.天线周围的场区根据观测点与天线的距离划分为三个区域:<1>无功近场区;<2>辐射近场区;<3>辐射远场区.六.电子标签1.定义:也称为智能标签,是指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和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2.组成:从功能上来说,一般由天线、调试器、编辑发生器、时钟、存储电路组成.3.分类:〔1〕按照标签获取能量分类:分为有源标签、半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2〕按照标签工作频率分类: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标签.〔3〕按照数据调制方式分类: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标签.〔4〕按照标签作用距离分类:分为密耦合、近耦合、疏耦合和远耦合四类.〔5〕按照标签封装材质分类:分为纸标签、塑料标签和玻璃标签〔6〕按照存储器类型的分类:分为只读标签、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和可读写标签.4.发展趋势:1〕作用距离更远;2〕无源可读写性能更加完善;3〕适合高速移动物体识别;4〕快速多标签读/写功能;5〕一致性更好;6〕强磁场下的自保护功能更完善;7〕智能性更强、加密特性更完善;8〕带有传感器功能的标签;9〕带有其他附属功能的标签;10〕具有杀死功能的标签;〔1〕新的生产工艺;12〕体积更小;13〕成本更低.5.电子标签天线的设计步骤:1〕选定应用的种类,确定电子标签天线需要的参数;2〕确定天线采用的材料;3〕确定电子标签天线的结构;4〕ASIC封装后,确定天线的阻抗;5〕综合优化天线参数,使天线参数满足技术指标;6〕用网络分析检测天线的各项指标.七.EPC电子产品代码1.原则:1.唯一性;2.永久性;3.简单性;4.可扩展性;5.##性与安全性;6.无含义.2.优点:1.无接触读取;2.远距离读取;3.动态读取;4.多数量、品种读取;5.标签无源;6.海量存储量等优势.这些都是条码无法比拟的.条码缺点:<1>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2>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人们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3>如果印有条码的横条被撕裂、污损或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4>传统一维条码是索引代码,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库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八.串联谐振回路1.特性:〔1〕谐振时,回路电抗X=0,阻抗Z=R为最小值,且为纯阻.〔2〕谐振时,回路电流最大,且与电压同相.〔3〕电感与电容两端电压的模值相等,且等于外加电压的Q倍.2.条件:X=ωL-1ωC导出回路产生串联谐振的角频率和频率分别为ω0=√LC , f0=2π√LC3.优点:在阅读器中,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激励可采用低内阻的恒压源,谐振时可获得最大的回路电流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适用于恒压源,即信号源内阻很小的情况.九.波特率、比特率和信道传输速率1.概念:码元,波特率,比特率1)在信息传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2)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表示.3)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位传输速率,简称比特率.比特率是数据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二进制位的位数.2.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M<如果一个码元的状态数可以用M个离散电平个数来表示>.3.信道传输速率:就是数据在传输介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s.十.读写器和RFID电子标签之间数据读取交换方式,传输原理1.交换方式: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1)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天线能量交换方式类似于变压器结构,称为负载调制.2)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反向散射调制.2.传输原理: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通过电磁波实现,按照通信距离可分为近场和远场.十一.电感耦合方式1.RFID系统的两种耦合方式:电感耦合〔磁耦合〕式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式.电感耦合方式依据是电磁感应定律,一般适用于高、低频率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依据是雷达原理,一般适用于超高频、微波工作频率的远距离RFID系统.2.两种耦合方式的异同异:使用的无线电射频的频率和作用距离的远近不同.同:都采用无线电射频技术.3.采用电感耦合方式时,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采用负载调制技术.在电感耦合方式的FRID系统中,负载调制有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4.电感耦合方式下阅读器向应答器提供能量的过程当时变磁场通过阅读器线圈时,在线圈上会产生感应电压,并在线圈中产生电流,当应答器进入阅读器产生的交变磁场时,应答器的电感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压.当距离足够近,应答器天线电路所截获的能量可以供应答器芯片正常工作时,阅读器和应答器才能进入信息交互阶段.十二.混频器1.定义:混频器是射频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的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2.作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混频器的典型应用是在射频的接收系统中,混频器可以将较高频率的射频输入信号变换为频率较低的中频输出信号,以便更容易对信号进行后续的调整和处理..十三.射频前端1.定义:实现射频能量和信息传输的电路称为射频前端电路,简称为射频前端.2.组成电路:串联、并联振谐回路,具有初级和次级线圈的耦合电路.3.射频前端采用了负载调制器或反向散射调制器等多种工作方式.4.射频前端〔模拟前端〕电路主要有电感耦合和微波电磁反向散射两种工作方式.5.RFID的射频前端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射频能量和信息传输.其中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常采用串联谐振电路,电子标签的射频前端常采用并联谐振电路.十四.差错控制在信息码元中加入监督码元被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或纠错编码.〔用途分类: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以检错为目的,不一定纠错;纠错码以纠错为目的,一定能检错.1.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2.常用的纠错编码是校检和法,包括奇偶校验、纵向冗余校验<LRC> 、循环冗余码校验<CRC>.3.奇偶校验:在传输的1个字节{8位}上附加一个校验位,形成9位数码的传输.十五.调制和解调调制: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通带中的过程.解调:将信道中的频带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的过程.目的:把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意味着要把信源的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非常高的带通信号.原因:1.工作频率越高宽带越大;2. 工作频率越高天线尺寸越小.RFID常用的信号调制方法:载波、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副载波调制.调幅是指载波的频率和相位不变,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有模拟和数字调幅两种.调频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信息,是对载波的频率进行键控.调相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号,是对载波的相位进行键控.十六.密码和加密1.常见的密码算法体制〔加密技术〕有对称密码体制<计算开销小,速度快>和非对称密码体制两种.区别:前者加密和解密密匙相同,后者加密和解密密匙不同.对称密码体制分为:分组密码〔分为DES和CES〕和序列密码.非对称密码体制有RSA算法.2.FRID加密机制:主要采用三种传输信息保护方式.〔1〕认证传输方式:不##,纠错.〔2〕加密传输方式:##,不纠错.〔3〕混合传输方式:##,纠错.十七.巴特沃斯滤波器如果滤波器在通带内的插入损耗随频率的变化是最平坦的,这种滤波器称为巴特沃斯滤波器,也称为最平坦滤波器.滤波器类型: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十八.多路存取法SDMA,FDMA,TDMA,CDMA在无线通信技术中,解决通信冲突问题的方法.基本上有4种不同的方法:空分多路法〔SDMA〕;频分多路法〔FDMA〕;时分多路法〔FDMA〕;码分多路法〔CDMA〕三大通信标准:频分多路法〔FDMA〕;时分多路法〔FDMA〕;码分多路法〔CDMA〕1.RFID采用的两种认证技术:相互对称认证和利用导出密钥的相互对称认证.2.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三种事件模型:以数据交换为目的事件模型,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3.移动通信中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和地表面波.4.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有哪些不同通信形式〔1〕无线广播式〔2〕多路存取通信〔3〕多个读写器同时给多个应答器发送数据5.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和性能指标数字通信的特点:〔1〕在传输中可实现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便于设备的集成的微型化〔4〕占用信道频带宽.性能指标:〔1〕数据传输速率〔2〕信道频带宽〔3〕误码率6.无源与有源无源射频标签当标签进入阅读器的工作范围内以后,标签收到阅读器发送的信号,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激活内部的电路,内部整流电路将射频能量转化为电能,将该能量存储在标签内部的大电容里,进而为其正常工作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工作所需的能量直接从射频电磁波束中获取,通过电磁场供电,标签功耗越大,读写距离越短,性能越差.有源射频标签只要标签处于阅读器的工作范围以内,就可以主动向阅读器发送信号.一般不利用读写器发出的射频能量,因而读写器能够以较小的发射能量取得较远的的通信距离.与有源射频识别系统相比,无源系统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

FRID技术

FRID技术

一、服装制造企业实施RFI D 技术的优势分析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大道识别目的的技术。

它是综合了无线电、芯片制造及计算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自动识别形式。

它的特点是实现非接触双向通信,无需接触便可自动完成识别过程,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

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解决了无源和非接触的难题,是自动识别领域的一大突破。

RFID是目前最佳的货物跟踪手段,它优于条码识别技术之处在于RFID技术可以动态地识别运动甚至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识别距离大,能适应恶劣环境。

由于RFID系统可以从技术上防止被仿冒、侵入、具备极高的安全防护能力。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RFID技术正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快速渗透,RFID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首先是在零售环节,然后逐步扩大到生产、仓储和物流环节,已显示其再服装行业的广阔应用前景。

1、电子标签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最简单的R FI D 自动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 T ag)、读写器( R ea de r )以及发送接收信号的天线(Ant e nna)部分组成.但实际应用中还应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

服装在生产过程中,被附上一个电子标签,服装每经过一个工序,工人在工位读写器上读取所附标签,系统即记录生产者、机器号、工序号、工时等信息,完工后进行标签回收,重复利用。

降低成本。

2、实现管理自动化和可视化。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利用读写器将单件服装的一些重要属性如:名称、等级、货号、型号、面料、里料、洗涤方式、执行标准、商品编号、检验员编号等写入对应的电子标签,并将该电子标签附着在服装上。

即可在不同工序,通过读写器读取标签数据,准确掌握服装信息,严格控制工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管理自动化和可视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

FR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共场所其他

FR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共场所其他

FR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共场所其他导读:具体仓库而言,目标为:1.在本解决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主要在于提高仓库管理正确性、管理精度及操作的方便性,减少数据误差及延迟;2.在RFID系统中应用货物包装、货位二种电子标签来辅助进行仓库管理,提高效率;3.按照包装单位管理,即存储的包装单位(板、件、箱)拥有唯一标示,为库存精细管理提供支持,库存实时可见,可追溯;(包装单位依照需要管理的包装粒度大小)一、目标1.规范化仓库管理、规范化基础数据、规范化仓库操作;2.强化物流与信息流的同步及精细化,提高物流信息的及时性、可视性。

具体仓库而言,目标为:1.在本解决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是重点追求的目标。

主要在于提高仓库管理正确性、管理精度及操作的方便性,减少数据误差及延迟;2.在RFID系统中应用货物包装、货位二种电子标签来辅助进行仓库管理,提高效率;3.按照包装单位管理,即存储的包装单位(板、件、箱)拥有唯一标示,为库存精细管理提供支持,库存实时可见,可追溯;(包装单位依照需要管理的包装粒度大小)4.记录货物接收、包装、入库上架、拣货、发货捆包的进出数量、位置等信息;通过仓位标签关联记录货物变动信息(种类、数量等),以跟踪仓库货物,提高入、出、存、移的正确率,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人的依赖性,降低人为失误;5.货物进出与货位标签对应,准确记录每种规格产品对应相应货位的库存,减少入库、拣货失误,提高货架利用率;能灵活利用货位;6.在库存盘点中,脱离单据提高盘点效率,不仅盘点库存数量而且盘点位置并保证货物与位置(仓位)对应得正确率,并能在平时随时进行区域盘点,在日常仓库工作中保证库存的正确,尤其可在入出正常的时候进行盘点工作;7.有效区分实物库存及列帐库存,有效管理票、物时间差,方便仓库与财务对帐。

二、业务需求(一)实施范围以中石油仓库作为实施对象,库存管理系统应用RFID作为信息载体,Rfid仓储管理系统与后台的物流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RFID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1.定义:RFID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取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常用的有低频(125~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微波等技术。

2.系统组成:由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构成。

3.基本原理:利用射频信号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4.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标签一旦进入阅读器天线的作用区域将产生感应电流,获得能量被激活;激活标签将自身信息编码后经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该信息,经过解码后必要时送至后台网络;后台网络中主机鉴定标签身份的合法性,只对合法标签进行相关处理,通过向前端发送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对标签的读写操作。

5.工作方式:1)全双工系统;2)半双工系统;3)时序系统。

6.系统分类:1)EAS系统;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3)物流控制系统;4)定位系统。

7.系统构架:根据选定的电子标签、读写器,加上中间件、数据集成环境和上层的应用系统,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就构建好了。

8.注意问题:1)避免冲突;2)读识距离;3)安全要求。

9.发展势趋:1)系统的高频化;2)系统的网络化;3)系统的兼容性更好;4)系统的数据量更大。

10.性能指标:有效,可靠,适应,标准,经济,易维护性。

11.项目实施4阶段:1)起步;2)测试和验证;3)试点实施;4)实施。

逐渐实现平稳缓慢的过渡。

12.技术特点(优点):(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

13.技术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缺点):(1)标签成本问题;(2)标准制订问题;(3)公共服务体系问题;(4)产业链形成问题;(5)技术和安全问题。

14.RFID技术发展历程:1941~1950雷达催生RFID,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阶段;1951~1960技术理论得到发展,开始应用尝试;1961~1970处于大发展时期,各项测试技术得到加速发展;1971~1980商业应用阶段,封闭应用系统出现;1981~1990技术标准化,产品得到广泛采用;1991~2000产品种类更加丰富;2001至今,有源、无源和半有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

二.RFID标准体系1RFID标准体系: RFID技术标准;RFID应用标准;RFID数据内容标准;RFID性能标准。

2三大编码体系:UID泛在识别中心标准体系;EPC global标准体系;ISO/IEC标准体系。

3物联网标准体系: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传输层。

三.RFID安全分析1.安全攻击:RFID主要的安全攻击可以简单的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类型。

应对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是认证技术,应对被动攻击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加密。

2.安全风险:保密性(最主要);拒绝服务和伪造标签(常见);位置保密或跟踪。

3.安全需求:(1)机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真实性;(5)隐私性。

4.威胁方式:(1)物理环境,如电磁干扰、断电、设备故障等威胁。

(2)人工威胁,如(前)管理者攻击、(前)用户攻击、外部人员攻击。

四.RFID常用的编码方法,及其选择因素编码是RFID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二进制编码是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

1.方法有:(1)反向不归零编码;(2)曼彻斯特编码;(3)单极性归零编码;(4)差动双相编码;(5)密勒编码;(6)变形密勒编码;(7)差动编码。

2.编码方式的选择因素:要考虑电子标签(1) 能量的来源;(2) 检错的能力;(3) 时钟的提取。

3.反向不归零: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反之为0;曼彻斯特:从高到低的电压跳变表示1,反之为0;单极性归零:发出窄脉冲为1,不发送电流为0;差动双相:在半个位周期中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0,没有边沿跳变表示1;密勒:半个位周期任意边沿为1,下一个位周期电平不变为0;变形密勒:每个边沿都采用负脉冲代替;差动:每个零传输的二进制1都会引起信号电平的变化,对于二进制0,信号电平保持不变。

五.天线1.定义:天线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的装置。

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天线是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和部件。

2.作用:在RFID系统中,阅读器必须通过天线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所以,阅读器上的天线所形成的电磁场范围就是阅读器的可读区域。

3.分类:1)按照波段分类: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等。

2)按照结构分类: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缝隙天线和微带天线等。

线状天线是指线半径远小于线本身的长度和波长,且载有高频电流的金属导线。

3)按照用途分类:广播天线、通信天线、雷达天线、导航天线和RFID天线等。

4.天线周围的场区根据观测点与天线的距离划分为三个区域:(1)无功近场区;(2)辐射近场区;(3)辐射远场区。

六.电子标签1.定义:也称为智能标签,是指由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和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

2.组成:从功能上来说,一般由天线、调试器、编辑发生器、时钟、存储电路组成。

3.分类:(1)按照标签获取能量分类:分为有源标签、半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2)按照标签工作频率分类: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标签。

(3)按照数据调制方式分类: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标签。

(4)按照标签作用距离分类:分为密耦合、近耦合、疏耦合和远耦合四类。

(5)按照标签封装材质分类:分为纸标签、塑料标签和玻璃标签(6)按照存储器类型的分类:分为只读标签、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标签和可读写标签。

4.发展趋势:1)作用距离更远;2)无源可读写性能更加完善;3)适合高速移动物体识别;4)快速多标签读/写功能;5)一致性更好;6)强磁场下的自保护功能更完善;7)智能性更强、加密特性更完善;8)带有传感器功能的标签;9)带有其他附属功能的标签;10)具有杀死功能的标签;(1)新的生产工艺;12)体积更小;13)成本更低。

5.电子标签天线的设计步骤:1)选定应用的种类,确定电子标签天线需要的参数;2)确定天线采用的材料;3)确定电子标签天线的结构;4)ASIC封装后,确定天线的阻抗;5)综合优化天线参数,使天线参数满足技术指标;6)用网络分析检测天线的各项指标。

七.EPC电子产品代码1.原则:1.唯一性;2.永久性;3.简单性;4.可扩展性;5.保密性与安全性;6.无含义。

2.优点:1.无接触读取;2.远距离读取;3.动态读取;4.多数量、品种读取;5.标签无源;6.海量存储量等优势。

这些都是条码无法比拟的。

条码缺点:(1)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

(2)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

人们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

(3)如果印有条码的横条被撕裂、污损或脱落,就无法扫描这些商品。

(4)传统一维条码是索引代码,必须实时和数据库联系,从数据库中寻找完整的描述数据。

八.串联谐振回路1.特性:(1)谐振时,回路电抗X=0,阻抗Z=R为最小值,且为纯阻。

(2)谐振时,回路电流最大,且与电压同相。

(3)电感与电容两端电压的模值相等,且等于外加电压的Q倍。

2.条件:X=ωL-1ωC导出回路产生串联谐振的角频率和频率分别为ω0=√LC , f0=2π√LC3.优点:在阅读器中,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激励可采用低内阻的恒压源,谐振时可获得最大的回路电流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

适用于恒压源,即信号源内阻很小的情况。

九.波特率、比特率和信道传输速率1.概念:码元,波特率,比特率1)在信息传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

2)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

波特率是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表示。

3)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位传输速率,简称比特率。

比特率是数据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二进制位的位数。

2.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M(如果一个码元的状态数可以用M个离散电平个数来表示)。

3.信道传输速率:就是数据在传输介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

单位是比特/秒,b/s。

十.读写器和RFID电子标签之间数据读取交换方式,传输原理1.交换方式: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

1)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天线能量交换方式类似于变压器结构,称为负载调制。

2)读写器和射频标签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反向散射调制。

2.传输原理: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通过电磁波实现,按照通信距离可分为近场和远场。

十一.电感耦合方式1.RFID系统的两种耦合方式:电感耦合(磁耦合)式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式。

电感耦合方式依据是电磁感应定律,一般适用于高、低频率工作的近距离RFID系统;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依据是雷达原理,一般适用于超高频、微波工作频率的远距离RFID系统。

2.两种耦合方式的异同异:使用的无线电射频的频率和作用距离的远近不同。

同:都采用无线电射频技术。

3.采用电感耦合方式时,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采用负载调制技术。

在电感耦合方式的FRID系统中,负载调制有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4.电感耦合方式下阅读器向应答器提供能量的过程当时变磁场通过阅读器线圈时,在线圈上会产生感应电压,并在线圈中产生电流,当应答器进入阅读器产生的交变磁场时,应答器的电感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压。

当距离足够近,应答器天线电路所截获的能量可以供应答器芯片正常工作时,阅读器和应答器才能进入信息交互阶段。

十二.混频器1.定义:混频器是射频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的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

2.作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原信号的特性。

混频器的典型应用是在射频的接收系统中,混频器可以将较高频率的射频输入信号变换为频率较低的中频输出信号,以便更容易对信号进行后续的调整和处理。

十三.射频前端1.定义:实现射频能量和信息传输的电路称为射频前端电路,简称为射频前端。

2.组成电路:串联、并联振谐回路,具有初级和次级线圈的耦合电路。

3.射频前端采用了负载调制器或反向散射调制器等多种工作方式。

4.射频前端(模拟前端)电路主要有电感耦合和微波电磁反向散射两种工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