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现状分析

作者:李堪

作者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ISSN:1006-656X

年:2012

卷:000

期:009

页码:176-176

页数:1

中图分类:G526.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

摘要:高等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使得高等教育的经费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有关措施及政策建议。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综述_丁学芳

第13卷第2期2008年4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RNAL OF X I N Y U C OLLEGE Vol .13,NO.2 Ap r .2008 —97  — 我国公立高等教育  经费来源研究综述  ●丁学芳,周 燕 (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62) 摘 要:对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形成、现状、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及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改革的思考作 一综述,并指出当前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相关研究的盲点。关键词: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综述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8)02-0097-03收稿日期:2008-03-08 第一作者简介:丁学芳(1979-),女,湖北恩施人,高等教育学专业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经费的来源日趋紧张。尽管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量逐年增长,但在高等教育运营成本上升的同时,国家财政占高教经费的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个瓶颈,高等教育经费问题也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大量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各种期刊、著作中,本文试图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所涉及的主题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关于主要名词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公立高等教育是指由国家和地方兴办和主管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而且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很少或者没有国家财政经费,而是采取举办者投入、境外捐款、收取学费、校办产业以及服务收入等方式,从社会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因此,在本文中将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公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 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也可称为公立高等教育投入来源(主要指资金来源),它表明公立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何处,怎样筹集。 二、关于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综述(一)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来源的组成及其分析 1.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演变 李云认为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经历了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变迁,他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其一为国家财政全额负担全部高等教育成本时期(1949~1985);其二为个人开始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国家财政全额负担局面被打破的过渡时期(1985~1992);其三为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大幅上升,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形成时期(1992年至今)。这些阶段的划分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发展和形成做了很好的描述[1]。帅相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组成按同样的历史分期做了详细的列表说明[2]。 2.关于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组成 对于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组成部分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三渠道说。如闵维方等认为,中国的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学校自己创收的收入和通过贯彻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收入[3];六渠道说,即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的“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杨周复和施建军等提出的九渠道说,即“在这几年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教育经费来源的新机制,这些渠道可以概括为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科(科研 经费)、贷(贷款)、息(银行利息)等九面[4] 。乔春华提出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十渠道说,即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包括财(财政拨款)、税(教育税)、费(教育收费)、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科(科研经费)、金(教育金融)、民 (民间教育资本)、其它(其它收入)[5] 。但是,各种经费来源在教育经费总量上应占什么样的份额及其主要的理论依据,仍是目前未解决的问题,并且在这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3.关于高等教育来源的结构分析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学术界基于不同的理论进行分析,形成了三种观点:即多元论、二元论和唯一论。 其一是关于高等教育来源的多元论:对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国内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在理论方面引入了约翰斯通最早在1984年提出的“谁受益谁付费”的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的成本支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既可以带来社会收益,也可以带来个人收益。按照“受益者付费”的原则,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机制就必然是多元的。陈良煜在1994年具体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多元化的结构、发展趋势及各个渠道发挥的作用和潜力。丁小浩、王善迈、李经天分别研究高等教育财政危机、成本补偿的模式、能力和意义[6],教育产品的属性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7] 。结合中国的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杂费。 第二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学校会计加强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各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经手人“两签”后,再报乡中心学校审批列支。各学校费用收支仍在中心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公用经费管理实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制度。年初,统筹管理的经费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报中心学校初审。统筹使用的经费由中心学校牵头,各

学校校长参与进行费用预算编制。后由中心学校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进行审核,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和财政局备案后执行。 各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应严格按计划执行。各学校要制定实施预算计划,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第七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2000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中心学校要监督所辖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按计划规范使用,不得挤占、截流所辖各学校经费,原则上由各校自行支配,但村小超过2000元支出项目须书面请示中心学校研究同意,方可实施。 各学校要对照年度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分析:1995——20xx年

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分析:1995——20xx年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对1995年——20xx年我国教育经费的数据梳理,对比OECD国家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长,其占GDP的比例逐渐提高,20xx年达到4.87%,与OECD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在一步步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据教育经费来源前三位,与OECD国家相比,财政性教育经费少15%左右;教育经费偏向于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从生均成本指数看,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指数都在降低,但是都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不断提高,但是低于OECD国家5%;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上,基本建设支出比例相对不足,事业性支出中,公用部分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政策建议是: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确保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教育经费的提供必须多元化,政府必须创造良好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民营教育的发展、社会捐赠等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教育经费应该进一步向初等教育倾斜,不断增加初等教育经费,逐渐减少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力度,改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事业性支出中用于个人部分的比例,降低公用部分比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经费;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民营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xx)03—0069—07 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自从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以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社会政策的核心环节,教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财政领域内的矛盾重点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再一次提出:到20xx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 GDP4%。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目标,4%的达成将标志着我国教育财政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继续提高,持续提高的经费需求和有限的经费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仍将是教育系统面临的长期问题。然而,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以及经费的使用效率将会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因此教育财政应该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教育系统内部,从教育经费总量、来源构成、分配模式以及使用去向上更加深入地研究教育体系内的财政与经济问题。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变化趋势,通过与OECD国家教育经费的比较,更好地理解我国教育财政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马上乡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杂费。 第二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学校会计加强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各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经手人“两签”后,再报乡中心学校审批列支。各学校费用收支仍在中心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公用经费管理实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制度。年初,统筹管理的经费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报中心学校初审。统筹使用的经费由中心学校牵头,各学校校长参与进行费用预算编制。后由中心学校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进行审核,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和财政局备案后执行。 各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应严格按计划执行。各学校要制定实施预算计划,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第七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

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的基本格局。多元化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由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两大块构成,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学杂费、社会捐资集资、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简称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我们小组查找了《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上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数据,现对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分析。 一、 财政性教育经费变化及原因分析 21世纪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投资,高等教育由此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然而,由图一可以看出,我国在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却趋于下降,自筹经费的比例逐年大幅度上涨。 等教育经费结构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数量上连年增长,且在2006和2007年其所占比例也是继2002年之后首次出现回升的趋势(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全部经费比例,自1993年的82.4%开始逐年降低,至2003年跌破50%,此后自2003年至2005年该部分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至2005年跌至46.02%,而后在2006年开始复苏)。经过分析,财政性教育经费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收入的分配向个人倾斜, 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比例在逐年减少。国民收入的分配明显由原来的“藏富于国”转向于“藏富于民”。而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教育经费来源中的政府预算比例却逐年减少,说明当时高校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很大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地方政府,教育事业由地方政府主管并负责经费筹措与分配。到了2010年,地方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95%左右,地方支出占了绝大多数。 二、学杂费收入变化及原因分析 由图二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学费收入现已成为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成本分担也越来越向个人倾斜,生均学费占我国居民 图一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构成比例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80.00%90.00%1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百分比

高校经费来源情况探索

高校经费来源情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办学标准包括基本办学条件和监测办学条件两种。基本办学条件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 监测高校办学条件包括生均宿舍面积、多媒体语音教室的座位数等1。这些指标的达标与否是衡量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为了满足上述各项指标的要求,高校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源。西部 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经费来源状况如何呢?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西部 地区地方普通高校反思其经费来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拓展经费 来源的渠道。 二、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本研究所指的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范围内以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管理和投资建设为主的高校,共约478所2-3。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中国教育经费总收入统计”的指标划分4,中国高校 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渠道:(1)政府财政性经费收入,主要 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 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2)民办学校 中举办者投入,即民办高校举办者对该校的资金投入。(3)社会捐赠 经费收入,指热心于教育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高校的资金投入。(4)事业收入,主要包括学杂费、餐饮费、住宿费等。(5)其他收入,即除上述所有收入以外的经费收入。 (二)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经费来源 状况,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比较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

教育经费和管理经验做法交流材料

如何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浅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投入,教育经费都在逐年提高,但是如何有效使用各项教育经费,成了现在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尤其是各项惠民经费管理使用,更是重中之重。下面,就对如何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做个简单的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精神,围绕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紧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这一关键,着重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我局财务管理,使我局各类经费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规范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 依法管理是做好财务工件的前提条件,以制度管钱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由于以前学校财务制度不健全具体操作性不强,有的财务制度明显过时脱节,面对急待规范的难题,紧贴学校实际,我局及时建立完善了一批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为此根据中央、省、州及县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我局完善了《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并将中央、省、州及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文件进行了汇编,印发了《财务管理制度文件汇编》,有效解决了有章可依、按

章办事的问题,强化了财务管理,提高了财务运行能力。 二、全面落实各项经费,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各项经费的拨付在我局审核后,县财政局直接拨到学校的账户上。每学期开学后我局召集学校的会计,核对学校的学生人数,经核对无误后各学校会计填写拨款单,我局汇总后报县财政局拨付;并且我局在核对经费时,对地处偏远的村学进行经费倾斜,尤其是拨付取暖费时,对学生少的村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保障了这些村学的取暖经费问题,有力保障了村学学校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我局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财务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请求县政府安排县审计部门每年对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校及时整改,有效了杜绝了学校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监管,明确学校党政“一岗双责”党委主体责任。 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国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的钱多了,如何管好、用好这些钱提到了教育局党委议事日程上,结合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县委、县政府根据教育实际,为教育系统各学校增派了党支部书记,严格执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组织管理模式,规定学校在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议事决策规范,实行“联签

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doc

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财经法规,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经费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或合作项目提供的横向科研研究经费;高校为各级政府部门纵向项目研究经费提供的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立的科研项目经费。 第三条高校必须将科研经费纳入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高校取得的科研经费,不论其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资金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资金预算,审核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规定使用经费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算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第五条对“973”、“863”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经费管理,应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2〕2号)和科技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研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技发财字〔2005〕462号)和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对部委、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科研项目管理经费按其规定办法执行。没有专门经费管理办法的项目按项目合同或协议执行。高校要针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及时纠正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重视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忽视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倾向。对在科研活动中损坏高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条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没有规定的,由学校予以规范,按照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分摊计入课题成本,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列支。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

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 郭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1) 原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评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研究文献,运用 1990-2001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构成及各构成要素变化的特点和可能的决定因素,附带分析不同财政隶属关系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构成的不同特点,由于资料分析能力的限制,未涉及区域差异和科类差异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公共政策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布鲁斯·约翰斯通(Bruce Johnstone )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改革已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注:布鲁斯·约翰斯通(陈运超沈红译)。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99,(6)。)。在财政方面主要表现为,用非政府收入弥补公共的或政府的收入不足,措施包括:一是在主要或全部由公共经费支持的高教系统中开始收取或提高学费;二是收取全部或接近全部的由学校提供的食宿费用(或者用贷款取代曾由政府提供的生活费和助学金);三是鼓励私立高等院校主要依靠学费和其他费用来运行;四是鼓励部分教师或部分大学从事企业性活动;五是鼓励慈善家的捐赠或直接参与院校管理,或提供奖学金。法国高等教育财政专家Chevallier和Eicher也提出,在90年代,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开始限制公共教育开支,尤其是高等教育开支。主要的政策表现是,降低成本和要求从教育和培训中受益的各方分担很大部分的教育成本。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公共经费的停滞或减少而不得不寻求那些过去被忽视的经费来源(注:Thierry Chevaillier and Jean-ClaudeEicher,Higher Education Funding:A Decade of Changes[J].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Vol.XVII,Nos.1-2.)。 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垄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在高等教育领域,院校自筹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加大。特别是1985年,政府允许高校招收少量自费生后,学校自筹收入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政府拨款依然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这种状况的真正突破来自于高等教育持续扩张和1988年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危机。当时在许多学校,来自政府的拨款仅能补偿大约三分之二的运行开支,从其他来源寻求收入成为高校应对财政危机必不可少的方式,这成为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注:Xin Wang.A Policy Analysis of th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in China:two decades reviewed[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 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 【正文】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1.教育的正外部性 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 2、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教学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教学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高校教学得到了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对于高校教学工作而言,教学经费是维持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对有效的教学经费进行合理使用和管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教学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教学经费经费管理对于高校本科教学而言,确保教学经费投入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以及管理的规范性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本科教育和教学评估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经费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一、高校教学经费管理现状 对于高校自身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经费的合理投入和使用,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前提和经济基础,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于整个高校的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随着重视程度的加深,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本科教学投入的教学经费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部分高校的教学经费占据学费收入的40%,而2012年则增至50%,教育事业的年增

长率为15%。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个院校对于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事业费用投入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和全民教育的推行,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也使得教学经费逐年增加,但是教学经费的投入与学生增加的幅度并没有实现同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经费投入标准,即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比例不低于25%。甚至部分学校对于教学事业费的投入低于教育部规定的20%的标准,使得教学业务、教学设备维护等基本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基本教学环境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设备费用分配不合理 一直以来,部分高校在对教学设备费用进行分配时,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使得有限的教学经费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资金浪费。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设备经费进行分配时,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目标性较差,完全凭借经验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各个部门缺乏整体意识,一味关注自身发展,在经费分配时进行争抢,分到相应的经费后,对于自身的实际需求不够了解,盲目进行设备采购,导致重要的大型设备缺乏购置资金,而一般性的设备却出现重复购置,也有部分设备在购置后长期闲置,没有得到合理应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3.教学经费管理不完善

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投入效益研究

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与投入效益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实现高职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与投入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并指出:政府财政拨款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根本,经费来源多元化是高职教育赖以发展的关键,投资效益最大化是高职教育赖以繁荣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费来源教育投入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一、高职教育投入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办学基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高职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大。但是,高职教育整体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1.招生规模的扩大与高职教育投入失衡。2004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本科院校为684所),2005年增长到1091所(本科院校为701所),2006年增长到1147所(本科院校为720所),2007年增长到1168所(本科院校为740所);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由2004年的447.34万人发展2007年的565.92万人,在校生人数由2004年的1333.50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1884.90万人,毕业生人数由2004年的239.12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447.79万人。①②③④其中高职(专科)招生规模由2001年的130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268万人(本科招生规模由2001年138万人发展到2005年236万人);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由2001年295万人发展到2005年743万人(本科在校生人数由2001年的424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849万人)。⑤从2002年起,高职(专科)院校招生规模就超过了本科院校,而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致使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逐渐接近于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高职(专科)院校从数量上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然而,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2006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呈增长趋势,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2004、2005两年呈明显的下降走势,如表1所示。⑥⑦⑧

高校资金投入绩效指标

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审计评价指标—资金投入绩效指标 (二)资金投入绩效 指标1. 教 学 绩 效 (1)师生比 教师人数(年平均数) 平均数) 学生人数(折合后的年 说明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间接反映办学效率。师生比越高,说明学校具有较 高的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越好。 (2)生均事 业费支出 平均数) 学生人数(折合后的年 科研支出 离退保障支出 其他支出 学生事务支出 后勤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业务辅助支出 教学支出+ + + + + + + 学校层次越高,实力越强,培养学生所需的经费就越多。但在同等条件下,忽略学生 培养质量上的差异不计,生均培养经费越少,反映学校的办学成本越低,提高办学效 益的状况越好。 (3)学生生 均设备费 平均数) 学生人数(折合后的年 其他支出设备费 学生事务支出设备费 后勤支出设备 行政管理支出设备费 业务辅助支出设备费 教学支出设备费+ + + + + 学校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对学校设备的投入,故本指标越大越好(4)教职工 人均获取经 费额 ) 教职工人数(年平均数 学校总经费收入 从平均量上说明教职工的事业发展能力,说明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随着学校事业的 发展,相应地人均获取经费的能力越强。 (5)教学活 动收入年增 长率 % 100 ? - 上年教育事业收入 上年教育事业收入 本年教育事业收入 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自筹资金方面的努力程度和状况,在横向上或 与其他院校相比较,可以反映学校教学活动的创收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 (6)人员经 费占总支出 的比重 学校支出总额 经营支出中的 科研支出中的 离退休保障支出 其他支出 学生事务支出 后勤支出中的 行政管理支出中的 业务辅助支出中的 教学支出中的+ + + + + + + + 在学校的全部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越高,公用经费比例就越低,真正用于事业 发展的的部分就越少。这一指标越低越好。 (二)资金投入绩效 指标2. 科 研 绩 效 (7)教师人 均科研经费 科研人员 教学人员 科研活动收入总额 + 反映学校科研能力和规模,也反映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与学校财务良性循环有较大关 联 (8)科研活 动收入年增 长率 % 100 ? - 上年科研活动收入总额 上年科研活动收入总额 本年科研活动收入总额 科研活动经费包括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事业收入,这一指标可以说明学校年度科研事业的增长状况。科研经费一般可按来源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类。纵向经费的增长反 映从各级政府或上级获取经费的状况;横向经费来源渠道则说明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 建设,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这是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说 明高校利用其科技力量服务于社会方面的能力。 科研经费增长率包含横向与纵向科研经费两部分。分析科研经费的年度增长比例,可以反映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加强账务管理,放活科研政策, 积极组织队伍,千方百计筹措科研资金的努力程度。 (9)科技人员人 均发表论文、成 果和获奖数 科技人员数 获奖数 课题成果数+ 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10)科技人 员科研成果 应用转化率 % 100 ? 科研成果总数 果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 该指标反映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 3. 自 (11)学校自 筹收入占总 % 100 ? 学校收入总额 学校自筹经费收入

关于高校经费支出结构的研究

摘要 国内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经费支撑。但是,我国高校经费资源存在使用上的浪费与总量上的不足等问题。利用有效的教育经费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各大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以公平与效率理论,并在对比分析中、美、日、韩等国高校经费支出结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高校经费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运营管理的资金利用率不够,人员经费开支过大等方面,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即通过兼顾管理与建设、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一步提升高校经费使用效率,并通过调整经费支出编制、完善市场经营管理理念等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 关键词:高校;经费支出;经费支出结构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domestic university enrollment needs a large amount of financial suppor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funds, the waste of funds and the shortage of funds. It is a big problem for universities to make use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funds to realize maximum benefi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i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college funds domestically, embodied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apital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too large, personnel expenditure and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suggestions, through both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s, and through adjusting the fund expenditure for, improve the market management concept to achieve maximum fairnes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enditure;Expenditure structure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教育对现代生产作用的程度,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经费是特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因此,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拓展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就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是一直备受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需要分析借鉴的对象。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是美国一直在世界的前端的理由。90年各国大力开展教育事业,教育国之本,第一名美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58 033亿美元;第二名日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30 522亿美元;第十名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3 878亿美元。2000年全世界gdp的排名第一名美国98 247亿美元;第二名日本47 661亿美元;第六名中国10 808亿美元;2012年全世界gdp排名情况第一名美国:15.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2%;第二名中国: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8%;第三名日本:5.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1.7%。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包括:(1)学杂费。近几年学杂费都有大幅度的上升,美国的学杂费主要包括公立学杂费和私立学杂费。具体是指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2)政府。美国高等教育政府投入来自于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在近十年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教育投入有大幅度的削减。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2000年下降到13.8%。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1999年下降到13.8%。在1996年州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2.1%在2000年下降到1.9%。在1996年地方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0.6%在2000年上升到0.7%。(3)捐赠收入。捐赠收入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重要的来源。(4)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教育活动收入,医院收入和铺助企业收入三部分。在美国,利用学校自身的有事,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大批量的人才,也解决了学生实习等问题。美国大力开展实验室,促进了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的结合,也为学校提供了学习的素材[1]。 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和学杂费,其他教育经费[2]。 1991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在1991年合计7 315 02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17 28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4 597 308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628 209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23 475万元,其他教育经费185 056万元。在1995年合计1 877 9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 115 233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0 283 930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203 671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628 414万元,学费和学杂费2 012 422万元,其他教育经费819 759万元。在1998年合计29 490 59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 324 52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 655 917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480 314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418 537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 697 474万元,其他教育经费3 569 741万元。在2000年合计38 490 80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5 626 055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 856 792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848 537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139 556万元,学费和学杂费5 948 304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