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汇总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重点)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汉: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开办学校,经学魏晋:道家思想崛起并与黄老思想结合形成玄学,外来佛教开始确定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1、建安:汉献帝年号。
文学史上的“建安”: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曹植死为止)。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第一首纯粹写景的山水诗)。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一韵到底(缺少变化):押韵不成熟的标志。
4、《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
5、曹丕的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
6、王粲创作主题:(1)去国怀乡;(2)怀才不遇。
7、蔡琰(蔡文姬)《悲愤诗》:自传体——诗史价值——场面描写——心理倾诉二、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真是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
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三、建安风骨形成因素:(1)时代因素:天下纷乱,生灵涂炭;群雄角逐,各骋才智。
(2)思想因素:儒学定于一尊的地位趋于动摇,道家和刑名之学兴起。
(3)文人因素:生命意识,悯时情怀,理想张扬,个性风发。
(4)文学因素:汉乐府的健朗风格,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幽怨情调。
四、曹操诗特点: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文特点:清峻通脱,自开风气文学上的突出成就:(1)四言诗,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五言诗“借旧乐写时事”,堪称“汉末实录”,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诗歌传统;(2)散文创作方面,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五、曹植——前期多抒写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战乱萧条的社会现实以及游荡宴乐的公子生活,洋溢着青春气息,体现济世精神;后期诗文以抒写身世之感为主,自伤不遇,复痛心于亲友离散的遭遇,艺术上多深于寄托,语悲而调爽。
魏晋南北朝级唐代古文史复习资料(核心考点)
二、魏晋南北朝1、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
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
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
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阮籍所作。
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
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学元明清文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1.诗歌②陶渊明与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闲情赋》《归去来兮辞》“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萧统“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1.诗歌③谢灵运与山水诗大小谢:(1)谢灵运、谢朓[tiǎo];(2)谢灵运、谢惠连“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辞赋①曹植——《洛神赋》②王粲——《登楼赋》③左思——《三都赋》3.小说①《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干宝搜集)《干将莫邪(gān jiāng mòyé)》、《董永》《吴王小女》、《李寄斩蛇》②《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刘义庆编撰)望梅止渴、七步成诗、咏絮之才、东床坦腹巩固练习1.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句,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A.曹丕B.曹操C.曹植D.王粲2.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
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是()。
A.《岳阳楼记》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归园田居》知识梳理中国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说在课前】这次是文学常识的第三节课。
幼儿翻到251页,小学在233页,中学在242页。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解析】本节课讲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三部分内容,比较少。
【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包括诗歌、辞赋、小说,诗歌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发展为三个流派,首先讲解诗歌中的第一个流派建安诗歌。
1.诗歌①建安诗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空陈王,需软硬留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之杰)【解析】建安诗歌:建安是一个年号,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他只是个傀儡,大权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就是汉献帝,这一时期诗歌特点慷慨、悲凉、刚健有力、渴望建功立业。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汇总
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
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
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
《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魏晋风度”: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至唐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至唐重点整理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
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2.(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3.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4.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 )5.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晋宋之际 )6.下列南朝作家中,属于最优秀骈赋家的是( 江淹 )7.《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8.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9.《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念)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11.具有清丽流转风格的民歌是(南朝乐府民歌)12.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陶渊明)13.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14.“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汉末到魏初的文学)15.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曹操)16.《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18.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曹植)19.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20.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21.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燕歌行》)22.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白马篇》)23.《登楼赋》的作者是(王粲)24.《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25.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26.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正始诗风)27.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咏怀》82首)28.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29.西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思)30.《三都赋》的作者是(左思)31.《咏史》八首的作者是(左思)32.左思《咏史》中的名句是(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33.《悼亡诗》的作者是(潘岳)34.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郭璞)3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36.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陶渊明)37.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咏荆轲》)38.《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39.《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彭泽挂冠之时)40.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41.鲍照的《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广陵)42.《别赋》的作者是(江淹)43.《恨赋》的作者是(江淹)44.《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45.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西洲曲》)46.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为(《木兰诗》)47.“吴歌”主要产生于(建业一带的江南地带)48.“西曲”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汉水两岸)49.“宫体诗”盛行于(梁陈之际)50.《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51.《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52.杨衒之的作品是(《洛阳伽蓝记》)5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5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搜神记》)55.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人是(曹丕)56.《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57.《文赋》的作者是(陆机)58.《诗品》的作者是(钟嵘)59.我国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是(《文心雕龙》)60.《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二、填空题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汉献帝年号。
曹操奉汉献帝刘協,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断招贤纳士,在北方形成文化中心。
建安年代以及魏朝前期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风骨2.建安代表人物兼备)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女诗人蔡琰注:曹丕《典论·论文》称七位为建安七子。
3、建安文学兴盛原因:①、社会动荡;②思想解放;③、统治者提倡;④、文学发展规律4、刘勰《文心雕龙》最早有“建安风骨”概念,锺嵘《诗品》最早提出。
第二节三曹一、曹操余存的诗均为“乐府诗”,其创作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内容与写作方法与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致。
《短歌行》:求贤若渴、宽广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形象,表现博大胸怀。
Q:乐府对曹诗的影响?1、形式上:曹操现存诗歌全是乐府歌辞,开创了“拟乐府”全盛局面。
甚至有体式上完全模仿汉乐府。
如:《陌上桑·驾虹霓》,体现了学习,借鉴。
2、民歌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3、语言风格:保留了汉乐府质朴无华的特色。
如:《苦寒行》与汉乐府不仅语言风格相近,感情基调也相似。
4音乐放面:所做的乐府诗与音乐紧密相关。
5、思想内容:继承了乐府诗借诗游仙以抒情的传统。
二、曹丕,字“子桓”《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门性论著。
曹丕——邺下文人的唱和活动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丕诗的种类:1、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2、抒情言志之作:《黎阳作诗》三首,《煌煌京洛行》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由此,七言得以在四言五言为主的诗坛上占一堂皇位置。
)Q:曹丕的新变?1、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是乱世英雄,所舒之情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
/曹丕注重个人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时期,时代背景是从晋朝开始征服三国时期到隋朝统一大陆的过程。
由于当时国家政治的动荡和日趋衰败,文学的主体和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是几个重难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文学特点:1.白话文逐渐兴起,诗歌严格格律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诗句用意鲜明,意象贴近生活。
2.散文以杂文为主,多为小品文。
散文追求情感真挚,或俏皮幽默,或痛快淋漓,或感恩戴德。
3.文艺表现倾向于表现悲壮、磨难、溺爱和富家子弟反叛的故事情节。
4.文艺特色为凝炼、含蓄,属于一种高古文学范式。
5.文学的广泛传播和讨论在个人的友情和诗文情趣之间找到了一个公共空间,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独特景象。
二、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是著名文化人、难得文学家萧统为训练士人的口语的散文作品,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2.《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力及影响力最广,最长久的一部文集,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3.《燕子笺》及其它飞花集,是代表魏晋时期文学精华、代表文学形式和艺术价值的一部文集。
它选用了从各地隐士,散文家、诗歌家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文学代表性和社会历史价值。
三、难点考点1.《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情节,对于魏晋文学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内涵有很好的反映,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魏晋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祖托之登跋涉者”之故事即是一种宣扬尊劳重贤的思想倾向。
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些故事的情节,进一步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内涵。
3.古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主要表现为小说、诗歌和散文。
其中,散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既有东周的豪放、幽默、活泼的风格,也有楚韵、旷达、优美的笔触,体现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文化气质。
而这种文化气质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有所感悟和理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两汉乐府汉乐府: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诗歌来源于民间。
反映了人民的悲苦,征战徭役之苦,爱情,婚姻和家庭,表达了乐生恶死的愿望乐府: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演变: 本是秦汉朝廷设置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魏晋六朝,也称乐府,由两汉机关名称演变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唐朝,撇开乐府的音乐特色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乐府演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新乐府乐府的分类与保存主要保存在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记录了两汉至唐五代的乐府诗,也兼集先秦歌谣全书一百卷,最完备的乐府诗集。
分类郊庙歌辞由文人创作专供朝廷祭祀,宴享用的乐歌。
鼓吹歌辞汉初传入北狄乐北方民族的新声,用于朝会。
相和歌辞有丝竹相和之意,以楚声为主,多处于民间,流行于南方。
杂曲歌辞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杂有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依据汉乐府诗歌的内容分析主要内容和诗歌特色主要内容1 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2 反映征战徭役之苦3 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4 表现乐生恶死的愿望5 舞台诗诗歌艺术特色1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生活2 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3 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4 善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5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以杂言为主,渐趋于五言,有口语特点。
乐府诗的地位以及影响1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2 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形成3 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诗。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诗体是五言诗。
文人五言诗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杂言诗战国末秦朝《孺子歌》民间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五言诗两汉时期乐府民歌,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发展西汉时期未出现独立成篇的文人五言诗,但已有痕迹。
东汉时期成熟的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最早的五言诗秦嘉的《赠妇诗》东汉文人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至唐复习资料.
曹操的诗歌创作,今存诗20余首。
兼有四言、五言与杂言,且全用乐府古题。
诗作反映内容:①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
如《蒿里行》。
②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和深刻的思想矛盾。
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艺术特色:①其重要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
②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苍劲有力,兼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③境界开阔,气象雄浑,表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心胸与气魄。
④曹操创造性地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曹丕: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以五言、七言成就为高。
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主要分为三类:A 宴游诗B 抒情言志之作。
C 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
与曹操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的变化:(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陈思王植子建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前期内容:A反映战争和动乱,情调悲凉B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
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白马篇》后期诗歌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平:1、抒发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2、传统的闺怨题材,借思妇、弃妇的怨叹,表白自己的心迹【七哀诗】3、直抒胸臆,述怀言志《杂诗》其五4、游仙诗代表作:《仙人篇》、《五游篇》、《游仙篇》、《远游篇》、《升天行》等。
艺术成就:1.对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开拓,艺术上注重声色的描绘和技巧的琢磨,富于创造,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2.散文抒情言志文辞剀切,叙事论理简练有序,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引经据典,仿佛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四、曹植诗作受推崇的的主要原因:1. 曹植文采富丽2. 曹植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笔记
建安文学:建安(196—220)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当是指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风格而言,是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风格上的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等特点。
“建安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
七子中王粲、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唐初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的正始时期,指的是240年到司马氏以晋代魏这一时期。
其时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各自网罗党羽,扩大势力,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残酷。
尤其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政权以后大肆诛杀曹魏集团,造成中古史上“名士少有全者”的最黑暗恐怖的时期。
充满阴谋和篡夺的险恶斗争,恐怖政治的压力,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使正始诗歌的内容与风格呈现出与建安诗歌迥然不同的面貌。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太康文学(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公元264年)到“元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
左思风力: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和唐五代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材料绪论时间跨度: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隋文帝统一中国(公元589年)终,共393年。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1)文学地位的独立。
(2)文体辨析的细化。
(3)审美特性的追求。
(二)文学的繁荣一、文体的发展:诗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永明体诗;骈文;骈赋;散文;小说。
二、诗歌创作: 1.建安文学 2.正始文学 3.太康文学 4.东晋文学 5.南朝宋谢灵运之山水诗6.晋宋之交陶渊明之田园诗7.南朝齐之永明体诗8.南朝梁陈之宫体诗(三)文学的个性化三曹(操之古直悲凉;丕之便娟婉约;植之骨气与词采兼备);七子(王粲的情深悲慨;刘桢的俊逸豪健;陈琳的苍劲悲凉等);阮籍(隐晦遥深);嵇康(清刚峻切);陆机(繁缛华丽);谢灵运(富丽精工);陶渊明(平淡自然)。
(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
(五)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主题:1.生死主题;2.游仙主题;3.隐逸主题。
(六)门阀制度与寒士文学(1)寒士文学(2)文学家族、文学集团大量出现三曹、二陆、三张、两潘、阮瑀及其子阮籍、嵇康及其子嵇绍、南朝谢氏家族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竟陵八友;以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以萧衍、萧统为中心的;以萧纲为中心的,等。
(七)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汉末(公元196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公元589年)①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超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②西晋末年,在士族清淡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更助长了他的发展,以致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数十年之久。
③齐梁两代两个文学现象:其一,诗体发生了重大变革,周颙(yong)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并与谢脁、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其二,皇帝和太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形成三个文学集团,分别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和萧纲为中心。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晋南北朝体:“体”是指南朝齐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约、眺。
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
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
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绰、许询。
《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容。
“晋风度”:乃、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涵: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三、文学自觉性的表现: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1、文学学科的独立。
2、文学体裁的探索与丰富。
骈文、骈赋、小说、七古、乐府歌行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文学的抒情性更为突出;发掘了新的文学题材;开拓了语言的表现力;绚丽多彩文学风格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4、文学理论水平大为提高。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文笔之辩、文体之分、风骨说等四、魏晋南北朝文学进程:1、诗歌:创作主流建安: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西晋:分为正始、太康、永嘉三阶段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山水诗、宫体诗;永明体北朝:庾信南北朝民歌:柔媚婉转与质朴刚健2、文:骈文的兴盛3、小说: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曹魏文学: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太康文学\永嘉文学东晋文学陶渊明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第一节建安文学概说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述当世文人,特别标举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称为“七子”。
除孔融外其余六人都依附于曹操。
3、蔡琰(生卒不详,蔡邕之女)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点:“建安风骨” 美学典范的提出1、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伤感情调。
2、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曹氏父子一、曹操1、诗歌的主要内容: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汉末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如《蒿里行》。
表现作者理想抱负与进取精神,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游仙诗。
3、散文创作: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二、曹丕《燕歌行》二首为我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而又成熟的七言诗。
诗文开婉约纤丽一路,兼有情美、景美、辞美、韵美的艺术特点《典论·论文》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重要观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精选文档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
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
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
《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文化常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一、建安诗歌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 196 年至 220 年。
建安诗歌是指以这一时期为中心的汉末魏初的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
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简练刚健的特点,文风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成就突出的是曹操、曹植。
建安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五言古诗蓬勃发展的时代。
二、田园诗与山水诗(一)田园诗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时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 40 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2.陶渊明代表作(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二)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三、南北朝民歌现存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其内容基本健康,多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坚贞爱情。
南朝民歌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大多数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对形式。
北朝民歌包括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创作,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同南朝民歌迥异其趣,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不用隐语;风格刚健豪放;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都用。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至隋唐期末必考重点
【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概念“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
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二、建安风骨的内涵和特征1、功业意识和慷慨文风。
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2、生命意识和悲凉文风。
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美学范畴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曹操】1、.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曹操也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
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
1、曹操乐府诗概述(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纪事、述志、游仙、咏史)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短歌行》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全诗熔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
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
【曹丕】曹丕在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的文学组织工作二是他的文学批评工作:《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
三是他的文学创作【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和思妇别愁。
游子行役和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魏晋南北朝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
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
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
《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魏晋风度”: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年间的文学。
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
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之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用了建安文学慷慨分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的消极反抗思想,三位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之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游仙诗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宫体诗(或徐庾体)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唐代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
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上官体: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
上官仪诗歌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
词藻华丽,“绮错婉媚”。
时人多仿效。
上官体的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
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初唐体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在创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高岑诗派”。
唐代各民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盛唐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描写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
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夹到、姚合、卢仝等人。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又称“险怪诗派”。
(主张“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新乐府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新乐府自创新题,抒写时事,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
元和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
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
《旧唐书元稹传》:“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
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
其中也有元稹的艳体诗。
)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初唐到盛唐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
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的目的。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终于确立了古文的统治地位。
(文风文体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古文:文体名,是散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用文言写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而言。
【韩愈提出】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他俩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
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
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
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内容大都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
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
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孟郊、贾岛诗歌风格的概括。
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内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
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
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
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宛转流畅,典丽清峻。
唐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
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简答及论述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