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技术与国际贸易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贸易对技术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渠道的国际 技术溢出 ,并把研发和国际贸易作为技术 进步的发动机(Rivera,Batiz和 Romer ,1991 ;Grossman和 Helpman ,1991) 。
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在合著的《全球经 济中的创新与增长》一书中首次运用一般均衡 模型分析了开放经济中贸易、经济增长和技术 进步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中间产品贸易和最终 产品贸易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在他们的分 析框架下,技术通过中间产品的进口产生扩散, 即如果一国的 R&D活动产生新的中间产品与 现有的中间产品不同(水平差异产品)或比现 有的中间产品更好(垂直差异产品)。当这些 中间产品出口时,进口国的生产力就会通过其 贸易伙伴的研发效应和技术扩散得到提高,从 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三、南北贸易模型
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1979年发表了题为 《创新、技术转让和世界收入分成的模型》 (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的论文,结合 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研究,对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作了重要发展,率先建立了南北贸易中技术 转移的一般均衡模型。
R.Vernon(1966)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该理论将企业的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 期以及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 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择。
三阶段模型: 1、新产品创新阶段; 2、成熟阶段; 3、标准化阶段。
a. 贸易模式的变化 (动态模式)
出口
彩电
进口
中国
举例
韩国的许多化学、水泥、纸张和钢铁生 产厂商,大多数是通过交钥匙工程,后 经逆向工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
日本也是一个从消化、吸收进口商品技 术到自行开发出技术更先进的产品的典 型例子。
wenku.baidu.com、出口企业和客户的联系效应也产生了技 术外溢。
当一国出口本国产品时,外国购买者可 能会提供如何改善生产过程的建议,出 口企业可以从先进的产品、工序或市场 知识中“搭便车”,获取溢出的先进技 术,出口量越大,技术溢出的机会就越 多。
国际贸易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
国际贸易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既有直接的 作用,又有间接的作用。
一方面,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扩散和 技术溢出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所引致的国际分工 和国际竞争诱导了一国的技术创新,从 “干中学”中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人力 资本水平。
在通过进口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方面, 喻美辞、 喻春娇 (2006)选取中国和 G7 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在短期
1、国际贸易增加了中间产品和投入品的种 类,改进了投入品的质量,从而提高进 口国的生产率水平。
2、进口国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进口商品而获 得大量新的技术信息。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等手段,仿制生产创新者的 产品,进口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技术 溢出效应也越大。
定牌加工企业成侵权外商替罪羊
http://www.efu.com.cn/data/2010/2010-04-28/301813.shtml
目前中国大部分从事加工出口的企业,在接到 外商定牌加工订单后,未及时对涉及的知识产 权情况进行审查,因而要为侵权承担法律后果。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海关 货运渠道查获的1342批侵权嫌疑货物中,属于 国外客商向国内生产加工企业定牌加工的侵权 嫌疑货物有323批,占全部批次的24%。不少国 内加工企业,直到海关扣留了侵权货物还被蒙 在鼓里。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战后出现的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之一。虽然后来的实证研究表明,产并非 所有经济部门都以产品周期为动态特征,但是该 理论能够很好的诠释以高技术为特征的经济部门 的贸易模式。这一动态的贸易理论表明,在产品 的生命周期中,制造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比例会 发生变化,创新国的技术优势会逐渐丧失,贸易 的地理方向会产生转移,贸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为大量的实证研究所 证实。 Coe和Helpman(1995)基于 Grossman and Helpman(1991)的“创新驱动”增长理论模型,首
次实证考察了进口贸易对国际技术溢出和全要素 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他们使用双边进口 份额作为权重来构造国外 R&D 存量,分析贸易 伙伴国的R&D如何通过进口贸易这一国际技术外 溢渠道影响本国的技术进步。 Coe和 Helpman(1995) 采用 21个OECD 国家以及以色列
2010年3月初,广州海关属下番禺海关查获 涉嫌侵犯商标权的棉制男装长裤20000余条。 这批男裤出口至香港,申报价值61万余元, 涉及“D&GDOLCEGABBANA”、“LV图 型”、“LOUISVUITTON”、“GUCCI”等多 个知名国际品牌。货物查扣后,企业按海关 要求对货物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补充申报,
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
率的目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演进路
径表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策源地一般
为发达国家,接着向各种条件相近但又
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 然后又会转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评价
弗农(1974)通过引入寡头市场行为概 念提出“产品周期修正理论模型”。
Wells:发展中国家
举例
定牌生产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贴 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原指由采购方提供设备和技术,由 制造方提供人力和场地,采购方负责销售,制 造方负责生产的一种现代流行的生产方式。但 是,目前大多采用由采购方提供品牌和授权, 由制造方生产贴有该品牌产品的方式。
内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对促进中国的技
术进步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李小平、 朱钟棣(2006)通过6 种计算国际R&D 溢出回归方法就国际R&D 溢出对中国工 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 技术效率增长
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了实证分析, 发
现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 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
一、国际贸易是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的重 要渠道。
国际技术转移
主讲:陈勇兵
第三讲 技术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技术对贸易的影响
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技术 李嘉图模型
一、技术转移论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斋藤优在对技术创新在当代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提 出了“技术立国”的主张,强调了技术开发与技术 转移在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建议被日本政 府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国策。在政府的推动下, 日本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以技术转移为主到以技 术开发为主的技术进步过程。斋藤优的主要理论包 括技术转移周期论、需求与资源关系假说等,主要 在《技术转移论》和《技术开发论》等著作中进行 了阐述。
针对从事定牌加工的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产侵 权产品,海关提醒,目前海关可以帮助加工贸易企业 联系权利人,请权利人协助鉴定委托书的真实性,避 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贸易引致的国际化分工,使一国在干 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实现技术进步 和人力资本积累。
三、国际贸易引致的国际竞争诱导了出口 企业技术学习。
回顾:国际间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s)的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 商直接投资和基于信息交流、人员流动 等无形(直接)的技术外溢。
c.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阶段 1: 研发密集性产品
—科技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比如美国
阶段 2: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密集性产品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 如日本和德国
阶段 3: 劳动密集性产品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中国
跨国企业把自己的垄断优势与东道国的 区位优势相结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克鲁格曼使用了一种要素-劳动,考察了两个地 区-南和北,将众多产品分成了两类-新和旧, 从而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
假定北方国家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技术创新,而 南方国家则是缺乏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因此, 北方国家总是出口新的、高技术产品,而低工 资的南方国家总是生产和出口“旧”产品。而 南方国家能够生产过去由北方国家垄断生产的 产品是技术转移的结果。
北方国家把新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南方国 家的好处在于,一旦南方国家掌握了该 技术,他们就能用比前者低得多的生产 成本来生产出同样的产品。
生产成本上的差异产生了潜在的经济利 润,并刺激北方国家的厂商将产品的生 产转移到南方国家中去,同时刺激南方 国家的厂商模仿北方国家先进技术。
假定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对“新产品” 和“旧产品”都有需求,因而随着北方 国家的先进产品向南方国家的不断扩散 和转移,以及北方国家中“新”产品的 不断涌现,将形成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 出口“新”产品,同时又向南方国家进 口“旧”产品的国际贸易动态格局。
日本 美国
b.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要素密集性的 变化
新产品的技术周期 :
阶段 1: 创新
– (高技术; 研发成本: 研发密集性产品)
阶段 2: 技术扩散
– (技术的重要性下降– 标准化, 资本成本和熟 练工人: 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性产品)
阶段3: 技术停滞
– (技术内置于设备之中,操作变得简单,对 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降低:劳动密集性产品)
并提交了其香港客户提供的商标使用授权证 明。经海关联系权利人确认,授权证明系伪 造,涉案服装为侵权产品。
据广州海关介绍,当前境外下单中,有一些境外企业 使用无效的知识产权授权文件欺诈国内企业进行代加 工生产,其方式主要包括域外授权、逾期授权、伪造 授权书等。而国内多数企业在接单加工中对知识产权 保护意识不强,对于客商的贴牌要求不加审核,或无 审核的有效途径;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增加“知识产 权侵权免责条款”,遇到境外企业提供伪造或失效知 识产权文件时,侵权的非法利益为外商所攫取,但侵 权风险转嫁给国内企业承受。在此过程中,国内加工 企业为了微薄的加工费用而承担了侵权所带来的巨大 风险,成了外商的替罪羊。
前不久,汕头市某渔具公司应外国客户要求 生产一批渔线出口,并根据客户要求在货物 包装上使用“飞鱼牌及图形”商标,然而在 出口查验时却被海关查扣。原来,外商无法 提供合法使用上述商标的证明文件,根据我 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汕头海关最终作出了没 收上述侵权货物并对汕头市某渔具公司处以 奉的行政处罚。
在不同的产品周期阶段,由于各国具有
不同的技术优势,创新国跨国公司有对外投 资的动力,对外投资客观上又带来了技术的 扩散,从而使技术发明国丧失了在某种产品 生产上拥有的技术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移 给其他国家,导致贸易的地理方向产生转移, 即创新国从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模仿国从进 口国变为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从进口国变为 出口国,从而也带来了这些国家贸易结构的 变化。
克鲁格曼和多勒的南北贸易模型具有较强的
政策含义。首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为能够 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其领先的地位,它们就 必须不断地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其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 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技术水平以及人力 资源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中国家应该 积极引进外资,并通过技术引进等各种方式努 力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实现技术进步。
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化国家间的进口贸
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 投入能够显著地提升本国全要素生产率。
Coe,Helpman和(1997)在 Coe和Helpman(1995)模型 基础之上引入进口渗透率和人力资本变量,但没有 构建国内 R&D存量变量,采用 77个欠发达国家的 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对发 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发 展中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工业化的贸易伙伴国 的 R&D和来自工业化国家的机械设备的进口以及本 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力资 本较充裕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贸易也可以分享发 达国家的 R&D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