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电子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节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性,探索放大镜的原理,以及了解放大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放大镜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性,发现放大镜的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放大镜的原理。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材料。
2.学具:放大镜、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放大镜的特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放大镜观察实验材料,验证放大镜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1.1 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1.1 放大镜》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定义、放大镜的种类、放大镜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定义、种类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应用。
2.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的种类和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放大镜使用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器材、幻灯片等。
2.学具: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放大镜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种类、特点和原理,同时展示放大镜的实物和图片。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放大镜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放大镜的知识,学生回答,互相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道有关放大镜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一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视频导入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放大镜》(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放大镜的基本概念。放大镜是一种简单的显微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放大镜在科学研究、医疗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放大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上的纹路,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邮票的设计和印刷技术。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放大镜的基本概念、构造和作用,掌握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能够识别和理解放大镜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3.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观察能力:实践→问题→答案
-小组讨论:主题→观点→交流→解决问题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示或图片来表示放大镜的构造和放大原理,增加视觉吸引力。
-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来解释放大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板书,如学生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课后作业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习了关于观察物体和显微镜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放大镜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放大镜的基本构造、放大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学会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科版六上《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
第三个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
三个活动看似紧密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容易将内容割裂教学,使得知识不连贯,不系统。
因此我将本课内容做了调整,如下图:重组后,将孩子熟悉的情境嵌入到对放大镜的学习与研究中,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研究,将活动一与活动二整合在一起,在鉴别放大镜活动中,学生有了持续对比观察的时间,并能在比较中自然地形成对放大镜的认识,让学习自然发生。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他们知道放大镜的功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而且对使用放大镜也是很随意的,因此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镜片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并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态度责任感受到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形成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和对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放大镜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第一组材料:玻璃片、直径相同不同倍数的放大镜5个、玻璃试管、凹透镜2个第二组材料:白色塑料袋、保鲜膜、烧杯、水、铁丝、滴管【教学过程】一、聚焦:怎么使用放大镜1、情景引入最近学校的八角金盘的叶子似乎生了病,在页面上老师看到了一些小白点,我猜测可能是某类害虫在做怪,为了对症下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小生物到底是什么,可是她们实在太小了,你们能给老师一点意见嘛?问题引导:1、我们应该怎么使用放大镜去观察八角金盘的叶子?2、在实际情况中哪种方法更适合观察虫害?理由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出放大镜的使用,很自然地引出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通过研讨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情境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优质课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
教材以放大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使用放大镜等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
2.难点:放大镜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放大镜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放大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特点和原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5.拓展:教师提出一些与放大镜相关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放大镜引入,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科学实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2.难点:放大镜放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放大镜的放大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物、投影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放大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如何调整放大倍数、如何观察物体等,并演示给学生们看。
3.操练(10分钟)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实物,如树叶、昆虫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放大镜原理的理解。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科学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放大镜的特性,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放大镜的使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放大镜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放大镜的原理和成像规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的使用心得。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放大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原理讲解PPT。
2.实验器材:放大镜、透明胶带、剪刀、镜片等。
3.放大镜使用场景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讲解放大镜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属于自己的放大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放大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总结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物体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使用放大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完成。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性,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教材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放大镜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
2.使学生掌握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放大镜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2.演示法:展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放大镜,进行观察和实践。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使用心得和观察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器材、PPT。
2.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实验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引入放大镜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如凸透镜、焦距等。
通过PPT展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成像原理。
3.操练(10分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调整焦距、如何观察物体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放大镜,进行观察和实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使用心得和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如医疗、科研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放大镜的使用等。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习制作简单的放大镜,并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是,对于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让学生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使用的心得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的PPT。
2.实验材料:放大镜、透明塑料袋、水、彩笔等。
3.放大镜的使用指导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的原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放大镜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放大镜的使用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简单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案(教案)科学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案(教案)科学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探索放大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放大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提升。
此外,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发现放大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
2.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实验。
3.发现放大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实验任务。
4.案例分析:分析放大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器材、课件等。
2.学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呈现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展示放大镜的种类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放大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内容包括:放大镜观察物体、放大镜放大文字等。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材以放大镜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难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放大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放大镜的原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实验材料。
2.学具:放大镜、实验材料、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为学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实验,观察放大镜在其他物体上的成像效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兴趣较浓。
但在观察方法、合作交流等方面还需加强。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接触过放大镜,但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样品:用于展示和讲解。
2.制作放大镜的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显微镜片等。
4.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放大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放大镜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
同时,展示制作放大镜的步骤,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制作的放大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片,让学生观察微小的物体,体会放大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放大镜》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难点:放大镜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放大镜的制作和原理。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和显微镜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怎么放大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展示实验材料,为学生动手实验做好准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放大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总结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放大镜的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新版)4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新版)4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之间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正确使用放大镜。
2.难点:放大镜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知识,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放大镜,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放大镜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展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PPT或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原理。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用放大镜观察硬币、树叶等物品,观察放大镜的放大效果;尝试用放大镜解决问题,如用放大镜找到书中的微小字迹。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1.1《放大镜》教学设计课题放大镜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
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放大镜图片。
1.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预测:这是放大镜,我们曾使用放大镜观察过蚂蚁、蜗牛等小动物,观察过植物的根茎叶。
2.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教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3.通过教科书聚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起什么作用?明确:(1)放大物体图像作用。
注意:不是放大物体,因物体不没变大。
回顾,交流回答观察,回答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
(2)聚光作用:聚太阳光点燃火柴或纸张。
4.怎么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
5.使用放大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明确: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防止灼伤或者对着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6.放大镜,顾名思义,具有放大功能。
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看视频回顾回答思考讲授新课一、探索(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步骤(1)首先给三种镜片编上号(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一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放大镜(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时放大镜【教学目标】1.增加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2.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滴管、载玻片、玻璃杯、烧杯、圆底烧瓶、水、塑料薄膜、铁丝。
教师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二、学单导学,自主观察1.观察比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这三种镜片观察大小相同的文字、指纹或皮肤上的毛孔,找一找哪一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随后,观察每一种镜片的结构特点,用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进行比较,找寻它们不同的特点。
观察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从侧面观察、比较三种镜片的形状,发现放大镜是中间凸出的。
2.交流研讨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不同放大镜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
我们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制作,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作用?【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用途——
工业、农业、公安等
农业科技人员
考古学家
老人读报
鉴定珠宝
公安人员
二、放大镜的用途
物证检验
精密仪器 修理工
观察现场找到 的纤维和指纹
公安人员
放大镜
玉石 检验
牙医
观察植物 的花或种子
农业科 技人员
观察土壤
目不动
镜动 物不动
观察方法二
•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大而清楚
目不动 镜不动
物动
用眼睛看书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 观察这幅照片。两次观察所得信息有什么不 同?我们还有什么发现?有哪些细节是用放 大镜后才看到的?
用肉眼看书 上的图片看不清 细节;用放大镜 看书上的图片能 看清细节:蝇的 复眼里有许多小 眼。
三、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 物体的图像?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 倍数比较大?
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 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思考与讨论
1.这些物品中哪些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2.能放大物体图像的物品有哪些特点? 3.怎样的物品放大倍数比较大?
• 下面的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说说自己的 理由,然后实际验证一下。
广口瓶
玻璃杯
烧瓶
烧杯
水滴
塑料袋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放大镜镜片
水滴
因为镜片的中央凸起,且 又是透明的。
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
放大镜(凸透镜)
镜片凸度大,放大倍数也大。
课堂小结
•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 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 到更多的细节。
古玩收藏
珠宝首饰 鉴定买卖
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 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 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 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 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一
•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 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 多方面。
•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 缘薄 (凸起)。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第一课放大镜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 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
镜,能看到更小物体。今天放大镜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 使用。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显微镜,
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 和细胞生存的世界。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