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合集下载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下)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下)

2016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典练习题(下) 解 答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2016年5月20日六、 计算与证明(每题10分,共30分)(计算题中间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证明: 已知 ;⋯++⋯⋯++++=kA A A A AB 432。

)(0∞→→k A k证明:I A I ---1)(B =证明:I k A I A A A I A I A A A A I I B A A A A B k k k k ≈∞→-=+++++-++++++=++++++=)())(23232而(因此,我们得到I A I B A I I B --=∴-=+--11)()( 。

证毕。

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cja 、劳动报酬系数vja 、其它增加值系数mja ,试证:1=++m j vj cj a a a ),,2,1(n j =,并说明经济意义。

证明:1;;==++=++===∑∑jj jj j iij mj vj cj jj mj jj vj jiijcj X X X m V xa a a X m a X V a X xa证毕。

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

3.已知B =A +AB ,B =1)(--A I 存在;证明:B =1)(--A I -I 。

比较B 与1)(--A I 的区别并说明经济解释。

证明:已知:B =A +AB 有(I-A )B=A(I-A )B=A+I-I=I-(I-A );因为1)(--A I 存在。

所以:上式两边同乘以1)(--A I 有B=1)(--A I -I证毕。

上述证明过程表明,B 与B =1)(--A I 比较,B 的主对角线元素是在B的主对角元素上加1,其它元素完全相同。

4.已知一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610614181041081A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203050Y求总产出向量X ,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绘制简单实物(价值)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实验指导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实验指导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统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指导书(修改版)陈正伟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二○二0年一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 (3)第二章本课程实验的预备知识 (4)一、上机实验的目的 (4)二、上机实验前准备 (5)三、上机实验的步骤 (5)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5)五、实验内容及说明 (6)六、实验安排及说明 (8)第三章每个实验项目的指导书 (8)实验项目一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计算分析 (8)实验项目二RAS法的计算和应用分析 (17)第四章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 (21)《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统计专业本科)实验指导书投入产出分析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要求高。

为此,作为硕士研究生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本课程的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

为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应当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人设计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验以及开发的实验环境用于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和统计专业本科《投入产出技术》1课程的辅助教学,以期到达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之目的。

也可以作为实际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和专业训练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一、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课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服从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指定位置就座,不得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和整洁的环境。

二、根据课程教学中掌握的实验内容、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如有1教材参考:陈正伟编著《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第一版。

缺漏、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三、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操作,个个细心观察分析,如实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四、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严禁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严禁随意摆弄电器,如发生意外,要及时报告老师处理。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生)》试题解答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生)》试题解答

x44 。(1) x4
a cj
x
i
ij
证明:根据已知有:
Xj
; a vj
Vj Xj
ij i
; a mj
mj Xj Xj Xj 1
3、简述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 答: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如下: (1)根据计划期人口的增长情况、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数量和结构,确定计划期 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 (1) (2)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积累)总量。 (1) (3)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 (1)
1
1 n n bij n j 1 i 1
(i 1,2,...n) (2)
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 试证:
acj
、劳动报酬系数
avj
、其它增加值系数
a mj
0.3636 1.2121 0 (2) 1 B ( B I ) ( I A) 0.06926 1.1428 0.3636 0.24242 0 1.2727
b
j 1
n
ij
1 n n bij n j 1 i 1
(i 1,2,...n) 。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D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五、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衡模型的简化? 答: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 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2)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 ) 。 C 按列方向进行 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 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1)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 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1)同时,还省略了 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 B 工艺技术相同 E 只是物资生产部门。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陈正伟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二章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习题2解答1.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概念应体现那些特征。

-简答答:应该体现的特征有:①以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实现的实物运动为依据;②反映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过程最后的阶段的统一,即最终供给和最终需求的内涵;③把生产要素的供求作为商品和他务生产及实现的深层次决定因素来处理。

这些特征表现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指标上,就是以商品和服务为范围,以增加值为径的统计内容。

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模式有()。

-多选A 生产法B 分配法C 直接法D 间接法E 平衡法3.总供需统计的间接法模式的主要分析功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各自的构成变化和相互影响关系。

总供需统计的直接法模式的分析功能是:可以直接用来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填空4.在总供需间接法统计的实际计算中,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

52)计算总供需差率及各个总供需项目的比重;解:根据上述资料和间接法计算依据,有1)该地区总供给=86578.2亿元;总需求=88485亿元;见下表。

2)总供需差率为:R=(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0.0215%;各个6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名词7.结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点上,全部库存和储备结余的供给总量和人工培育资源增长量,如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分,牧业产值中总牲畜繁殖、增长、增重部分。

-名词8.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是指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

存量总供给减去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

-名词9.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投入产出分析题附答案

单选:1.抽入产出分析是由经济学家( B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A.瓦尔拉斯 B.列昂惕夫 C.萨缪尔森 D.索洛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及其来源B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及其使用去向C投入产出表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D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中间产品+中间投入=总产品3 .下面哪个不是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D )A同质性假定B比例性假定C相加性假定D消耗系数绝对稳定性假定4. 投入产出按资料范围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下列不属于宏观模型的是(C )A国家模型B地区模型 C 企业模型D部门模型5. 下列不属于经济要素的是( A )A企业B原料C价格D劳动力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马克思把国民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量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B费兰索。

魁奈提出“全部均衡理论”,把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考察C物质生产部门指那些能创造物质产品以及直接实现产品价值的部门。

D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7.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社会产品中,两大部类各自的总量及其价值构成。

其具体计算过程分为四个步骤:(B )(a)计算第二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b)计算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总量(c)计算各部门的部门消耗系数.劳动报酬系数和社会纯收入系数(d)计算第一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它们的正确排序为:A.abcdB.bcadC.cbadD.abdc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投入产出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D )A.分析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的比例关系B.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C.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D.分析国民经济大型项目建设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9.投入产出模型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作用为:(B )(a)为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b)能够成为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A.(a)B.(a)(b)C.(b)D.一个都不是n n n10.∑(vj+mj)/∑∑Xij是分析:(A )j=1 i=1 j=1A. 国民收入与物资消耗的比例B. 社会总产品与社会化成本的比例C. 消费数量与劳动报酬的比例D. 消费数量与社会总成本的比例11.下列不属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家计划的过程的是:(B )A. 确定计划期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B. 根据报告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C. 利用公式计算计划期各部门的总产量D.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费系数12.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B)个部门左右A、50B、100C、150D、20013.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D)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投入产出技术考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技术考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技术考题2006/6/14一、 已知纯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产出矩阵(制造矩阵)V ,试列出混合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计算公式及依据。

(其他数都不知道) 二、 对如下投入产出表:1、对本国产品的直耗系数矩阵D A 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D B 。

2、对进口产品直耗系数矩阵M A 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M B 。

三、 在上述投入产出表中用开模型方法计算1、各部门增加出口一个单位,对该国GDP 的影响和对工资额的影响,并列出计算公式。

2、 如果出口列向量为(12,20,0)T 时,试计算出口增加对各部门增加值和工资额,以及GDP 变动的影响。

四、 如果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产品中的税收提高α倍, 即 10Tj Tj a a α=(0Tj a 为j 部门原来的单位产品中的税收数额),并假设①不实行固定价格制,产品价格随成本提高而提高,②其它条件即利润、工资等均不变, 试计算税收变动对各部门价格的变动.(请在2006年7月3日前交到大楼434房间,每日上午有人;或送到大楼收发室54号信箱陈锡康收;或用Email 发送- Email Address: xkchen@ )答案一、i nj ij G V =∑=1(i=1,2,…,n )令jji ij GV c =, 1ˆ-=GV C T 又j ni ij Q V =∑=1,故j ni i ji Q G C =∑=1,即CG=Q令jij ij QV d =, D=V 1ˆ-Q商品工艺假定 U=A V T ,若b ij 表示j 部门单位总产出所投入的i 种产品的产值,则B 为产品×部门投入系数矩阵。

有1ˆ-=GU B 部门工艺假定 A =BD1)在市场份额基础上进行推算W=DU 而 1ˆ-=GW A 如采用的是商品工艺假定,则11ˆˆ--=G AV QV A T 而 G GV Q T 1ˆ-= 因为 G=(∑=n j j V 11,∑=n j j V 12,…,∑=nj nj V 1)T ,所以G ˆ=⎥⎥⎥⎥⎥⎥⎥⎥⎥⎥⎦⎤⎢⎢⎢⎢⎢⎢⎢⎢⎢⎢⎣⎡∑∑∑===nj njnj jnj j V V V 112111ˆ-G =⎥⎥⎥⎥⎥⎥⎥⎥⎥⎥⎥⎥⎥⎥⎦⎤⎢⎢⎢⎢⎢⎢⎢⎢⎢⎢⎢⎢⎢⎢⎣⎡∑∑∑===nj njnj jn j j V V V 11211111因Q=(∑=ni i V 11,∑=ni i V 12,…,∑=ni in V 1)T ,故=Q ˆ⎥⎥⎥⎥⎥⎥⎥⎥⎥⎥⎦⎤⎢⎢⎢⎢⎢⎢⎢⎢⎢⎢⎣⎡∑∑∑===ni inni i ni i V V V 112111ˆ-Q=⎥⎥⎥⎥⎥⎥⎥⎥⎥⎥⎥⎥⎥⎥⎦⎤⎢⎢⎢⎢⎢⎢⎢⎢⎢⎢⎢⎢⎢⎢⎣⎡∑∑∑===ni inni i n i i V V V 11211111如采用的是部门工艺假定,则1ˆ-GU D=A 所以 U=A GD ˆ1==A GV Q ˆˆ1- 因此11ˆˆ--=V Q A QV A2)在部门制造比例假定基础上进行推算U=CW所以 A C G CW GU ==--11ˆˆ 于是 11ˆ=-=GU C A 如采用商品工艺假定,则11ˆˆ--=GAVV G A TT )( 如采用部门工艺假定,则11ˆˆ--=V QA V G A T )(二、答案:1.对本国产品的直耗系数矩阵A DA D =⎥⎥⎥⎦⎤⎢⎢⎢⎣⎡=⎥⎥⎥⎥⎥⎥⎥⎦⎤⎢⎢⎢⎢⎢⎢⎢⎣⎡2.01.0003.01.04.002.0501010010100050010030100105020100010020 I -A D =⎥⎥⎥⎦⎤⎢⎢⎢⎣⎡---8.01.0007.01.04.000.8,(I -A D )-1=⎥⎥⎥⎦⎤⎢⎢⎢⎣⎡2613.11802.00225.00901.04414.11802.06306.00901.02613.1(在Excel2002中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D =(I -A D )-1-I=⎥⎥⎥⎦⎤⎢⎢⎢⎣⎡2613.01802.00225.00901.04414.01802.06306.00901.02613.0 2.对进口产品直耗系数矩阵A MA M =⎥⎥⎥⎦⎤⎢⎢⎢⎣⎡=⎥⎥⎥⎥⎥⎥⎥⎦⎤⎢⎢⎢⎢⎢⎢⎢⎣⎡1.00001.01.0001.050510001000500100101001050010******* I -A M =⎥⎥⎥⎦⎤⎢⎢⎢⎣⎡-9.00009.01.0000.9,(I -A M )-1=⎥⎥⎥⎦⎤⎢⎢⎢⎣⎡1111.10000.00000.00000.01111.11235.00000.00000.01111.1(在Excel2002中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M =(I -A M )-1-I=⎥⎥⎥⎦⎤⎢⎢⎢⎣⎡1111.00000.00000.00000.01111.01235.00000.00000.01111.0 三、答案:1. Y '=(61,61,31)T⎥⎥⎥⎦⎤⎢⎢⎢⎣⎡=⎥⎥⎥⎦⎤⎢⎢⎢⎣⎡⎥⎥⎥⎦⎤⎢⎢⎢⎣⎡='-='- 51.4640 101.7117 101.98203161612613.11802.00225.00901.04414.11802.06306.00901.02613.11Y A I X D )( 增加值率矩阵⎥⎥⎥⎦⎤⎢⎢⎢⎣⎡=⎥⎥⎥⎥⎥⎥⎥⎥⎦⎤⎢⎢⎢⎢⎢⎢⎢⎢⎣⎡=∑∑∑===6.04.03.0ˆ313312311i Di i Di i Di a a a C ⎥⎥⎥⎦⎤⎢⎢⎢⎣⎡=⎥⎥⎥⎦⎤⎢⎢⎢⎣⎡⎥⎥⎥⎦⎤⎢⎢⎢⎣⎡='-=' 20.5856 61.0270 71.3874 51.4640 101.7117 101.98204.06.07.0ˆX CI V )( ⎥⎥⎥⎦⎤⎢⎢⎢⎣⎡=⎥⎥⎥⎦⎤⎢⎢⎢⎣⎡-⎥⎥⎥⎦⎤⎢⎢⎢⎣⎡=-'=∆5856.50270.113874.21155050 20.5856 61.0270 71.3874V V V ∆GDP=21.3874+11.0270+5.5856=38对工资的直接投入系数矩阵为A W =⎥⎥⎥⎦⎤⎢⎢⎢⎣⎡=⎥⎥⎥⎥⎥⎥⎥⎦⎤⎢⎢⎢⎢⎢⎢⎢⎣⎡20.015.020.050101001510020⎥⎥⎥⎦⎤⎢⎢⎢⎣⎡=⎥⎥⎥⎦⎤⎢⎢⎢⎣⎡⎥⎥⎥⎦⎤⎢⎢⎢⎣⎡='=' 10.292815.2568 20.396451.4640 101.7117 101.982020.015.020.0X A W W⎥⎥⎥⎦⎤⎢⎢⎢⎣⎡=⎥⎥⎥⎦⎤⎢⎢⎢⎣⎡-⎥⎥⎥⎦⎤⎢⎢⎢⎣⎡=-'=∆2928.02568.03964.0101520 10.2928 15.256820.3964W W W 2. ∆E=TT T E E ),,(),,(),,(0520151002012=-=-'TT T E Y Y ),,(),,(),,(306562052306060=+=∆+='⎥⎥⎥⎦⎤⎢⎢⎢⎣⎡=⎥⎥⎥⎦⎤⎢⎢⎢⎣⎡⎥⎥⎥⎦⎤⎢⎢⎢⎣⎡='-='- 50.9459 107.5676 102.97303065622613.11802.00225.00901.04414.11802.06306.00901.02613.11Y A I X D )( ⎥⎥⎥⎦⎤⎢⎢⎢⎣⎡=⎥⎥⎥⎦⎤⎢⎢⎢⎣⎡⎥⎥⎥⎦⎤⎢⎢⎢⎣⎡='-=' 20.3784 64.5405 72.0811 50.9459 107.5676 102.97304.06.07.0ˆX CI V )( ⎥⎥⎥⎦⎤⎢⎢⎢⎣⎡=⎥⎥⎥⎦⎤⎢⎢⎢⎣⎡-⎥⎥⎥⎦⎤⎢⎢⎢⎣⎡=-'=∆3784.55405.140811.22155050 20.3784 64.5405 72.0811V V V ∆GDP=22.0811+14.5405+5.3784=42 ⎥⎥⎥⎦⎤⎢⎢⎢⎣⎡=⎥⎥⎥⎦⎤⎢⎢⎢⎣⎡⎥⎥⎥⎦⎤⎢⎢⎢⎣⎡='=' 10.1892 16.1351 20.5946 50.9459 107.5676 102.973020.015.020.0X A W W⎥⎥⎥⎦⎤⎢⎢⎢⎣⎡=⎥⎥⎥⎦⎤⎢⎢⎢⎣⎡-⎥⎥⎥⎦⎤⎢⎢⎢⎣⎡=-'=∆1892.01351.05946.0101520 10.1892 16.135120.5946W W W 四、以V 表示增加值,以P 表示价格,A 表示直耗系数矩阵,则V A I P T ∆-=∆-1)(当税收提高为原来的α倍时,00001)1(Tj Tj Tj Tj Tjj a a a a a V -=-=-=∆αα 故01)1(T T a A I P --=∆-α)(。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第三章第三章: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用于衡量经济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来评估经济的发展和效益。

本文将对投入产出法习题的答案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学工具。

1. 习题一: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为1000亿元,其中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2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系数和总需求系数。

答案:直接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0.2。

总需求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即(200+1000)/1000=1.2。

2. 习题二: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400亿元,其中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对农业部门的直接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0.25。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400)/400=1.25。

3. 习题三:某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显示,农业部门的总需求为500亿元,其中对其他部门的需求为100亿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农业部门的直接供给系数和总供给系数。

答案:直接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0.2。

总供给系数等于农业部门的总供给除以农业部门的总需求,即(100+500)/500=1.2。

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计算,我们可以看出直接需求系数和直接供给系数反映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直接需求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越大,反之则越小。

直接供给系数越高,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供给越多,反之则越少。

总需求系数和总供给系数则反映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总需求系数大于1表示总需求超过了总产出,说明经济处于扩张状态;总需求系数小于1表示总需求不足,说明经济处于萎缩状态。

2013年《投入产出技术》习题集-陈正伟

2013年《投入产出技术》习题集-陈正伟

2011年《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陈正伟 2011-10-10习题一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名词解释)2、国民经济:3、投入:(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多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多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多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该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单选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多选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单选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简述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

12、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多选A 投入来源B 使用去向C 棋盘式表D T型结构表E 上下结构表14、投入产出模型-名词解释、填空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为:();()。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多选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C 增加值=最终使用D 总产出=增加值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18、简述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多选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20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习题答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答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分为中间流量、最终使用、增加值三个象限。

第一, 象限采用复式记帐的矩阵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技术联系;第二、第三象限分别反映最终使用和增加值的构成。

三个象限实际上表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答2:(1) 行平衡关系: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i=1,2,,n niji i j xY X =+=∑ ()该平衡关系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产品的实物运动; (2) 列平衡关系: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nijj j j j j i=1x+D +V +T +M =X (j=1,2,,n)∑该平衡式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价值构成,即反映了产品的价值运动; (3) 其他平衡关系A. 同一部门的平衡关系――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同一部门的生产方程与分配方程相等:11nnkjk ik k j i xY x N ==+=+∑∑B. 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关系――全社会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也就是全社会的生产总值与使用总值相等。

11n ni ji j Y N===∑∑答3:基本的投入产出参数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引进投入产出参数的目的是在投入产出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最主要的投入产出参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增加值构成系数等。

其中直接消耗系数是最基本的系数,不仅是因为它可以直接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而且通过它才能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

解8:直接消耗系数0.034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4301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020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2287完全消耗系数0.0669 0.0749 0.0272 0.02990.7485 0.8898 0.6395 0.40600.0210 0.0155 0.0294 0.02790.2580 0.2938 0.2738 0.3657投入矩阵0.9655 -0.0367 0.0000 -0.0103 -0.3563 0.5699 -0.3033 -0.1554 -0.0115 -0.0047 0.9795 -0.0183 -0.1034 -0.1147 -0.1311 0.7713完全需求系数矩阵1.0669 0.0749 0.0272 0.0299 0.7485 1.8898 0.6395 0.4060 0.0210 0.0155 1.0294 0.0279 0.2580 0.2938 0.2738 1.3657 解9步骤1:由ij ij jx a X =得X 1=600步骤2:由ij ij j x a X =算出x i1和x i2 步骤3:由()1c X I A N -=-,得X 3=1200步骤4:由(30+60+16)+0.1X 4+164=X 4 ,解出X 4 。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

《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陈正伟《综合评价方法》习题集-3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一、名词解释1、逆向指标2、中性指标3、正向指标4、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二、单选题1、对于百元增加值能耗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距离倒数法C 名次定量化法D倒数法2、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名次转换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3、对于产品质量等级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距离倒数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4、均值化处理属于()。

A 定性指标无量纲化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 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5、对于我国小康进程的评价,为了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应当使用()。

A 相对化无量纲化类型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 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6、对于国民经济积累率指标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 绝对值倒数法B 名次转换法C 系数转换法D倒数法7、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成教的等级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A系数转换法 B 距离倒数法 C 绝对值倒数法D倒数法三、多选题1、综合评价指标按照其反映的作用趋向不同可以分为()。

A 正向指标B 逆向指标C 适度指标D 中性指标E 价值指标2、正向指标的正向化方法有()。

A 倒数法B 最小阈值法C 最大阈值法D 绝对值倒数法E 距离倒数法3、逆向指标正向化方法有()。

A 倒数法B 最小阈值法C 最大阈值法D 绝对值倒数法E 距离倒数法4、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的类型有()。

A 相对化无量纲化类型B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C折线性无量纲化方法D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E 倒数无量纲化方法四、填空题1、综合评价指标按照其反映的作用趋向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即:(、、)。

2、对于资金流转天数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2、对于库存保证天数指标进行正向化时,应当使用的方法为()。

【精品】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精品】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精品】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1. 假设某国有以下产业结构:计算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价值产品。

解答:平均劳动生产率 = 产值 / 就业人数平均价值产品 = 产值 / (就业人数 * 平均劳动生产率)农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100 / 200 = 0.5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300 / 400 = 0.75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600 / 800 = 0.75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 = (0.5 * 200 + 0.75 * 400 + 0.75 * 800) / (200 + 400 + 800) = 0.7农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100 / (200 * 0.7) ≈ 0.714工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300 / (400 * 0.7) ≈ 1.071服务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600 / (800 * 0.7) ≈ 1.071平均价值产品的加权平均 = (0.714 * 200 + 1.071 * 400 + 1.071 * 800) / (200 + 400 + 800) ≈ 0.929所以,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0.7,平均价值产品为0.929。

2. 某国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计算该国的总产出、总需求和产业结构指数。

解答:总产出 = 农业产出 + 工业产出 + 服务业产出 = 500 + 200 + 100 + 300 + 600 + 400 + 200 + 400 + 500 = 3100总需求 = 最终需求 + 内部需求 = 600 + 800 + 900 + 800 + 900 = 4000 产业结构指数 = 产业产出 / 总产出 * 1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500 / 3100 * 100 ≈ 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200 / 3100 * 100 ≈ 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100 / 3100 * 100 ≈ 3.23所以,该国的总产出为3100,总需求为40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3.23。

《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试题1、利用1997年6部门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若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加100亿元,各部门的总产出应分别增加多少?按照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加100亿元的调整量编制投入产出表。

2、归纳投入产出技术的分析特点。

3、简述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要点。

4、为在经济分析和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请说出你的想法。

5、读书笔记《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考试答案一、利用1997年6部门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若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加100亿元,各部门的总产出应分别增加多少?按照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加100亿元的调整量编制投入产出表。

答:1、农业部门增加46.89277亿元,工业部门增加299.1955亿元,建筑业增加1.32351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9.84386亿元,商业饮食业18.11723亿元,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15.49534亿元。

2、农业、工业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加100亿元后,调整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调整后的1997年基本流量表(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单位:万元二、简述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要点。

答:投入产出技术是解释国民经济中各经济部门之间联系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如果没有和别的相关产业的联系,某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是无法运行的。

产业是出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中的,而不能孤立的存在和运行。

投入产出技术通过投入产出表清晰的揭示了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投入产出技术是通过投入产出的各种模型来说明和解决问题的,投入产出模型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点:1、各部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满足如下平衡关系,即:第J个部门的总投入=第J个部门的总产出。

2、行平衡关系。

每一个部门,其产品的产出量都等于该部门产品的中间使用量与最终使用两之和,即:中间使用量+ 最终使用量= 总产出量。

3、列平衡关系。

每一个部门,其部门投入量等于该部门的中间投入量与增加制之和,即:中间投入量+ 增加值= 总投入量。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法习题答案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经济活动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它通过建立一个输入产出表,展示了各个产业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揭示了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答一些投入产出法的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分析工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表。

假设一个经济系统由两个产业组成:农业和制造业。

农业生产50单位的农产品,并将其中的40单位用于自身消费,剩下的10单位用于向制造业提供原材料。

制造业使用这10单位的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并生产出20单位的制成品。

制造业将其中的15单位用于自身消费,剩下的5单位用于出口。

根据这个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计算出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总消费和总出口。

首先,计算总产出。

农业的产出是50单位,制造业的产出是20单位,所以总产出是50 + 20 = 70单位。

接下来,计算总消费。

农业的自身消费是40单位,制造业的自身消费是15单位,所以总消费是40 + 15 = 55单位。

最后,计算总出口。

制造业的出口是5单位,所以总出口是5单位。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

它通过追踪不同产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一个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这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假设一个经济系统由三个产业组成: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农业生产100单位的农产品,并将其中的80单位用于自身消费,剩下的20单位用于向制造业提供原材料。

制造业使用这20单位的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并生产出40单位的制成品。

制造业将其中的30单位用于自身消费,剩下的10单位用于向服务业提供原材料。

服务业使用这10单位的制成品作为原材料,并提供出口服务20单位。

服务业将其中的15单位用于自身消费,剩下的5单位用于出口。

根据这个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计算出经济系统的总产出、总消费和总出口。

《投入产出分析》试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分析》试题及答案

《投入产出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什么是投入产出分析?2. 解释一下“直接效应”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含义。

3. 请解释“产业链”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作用。

4. 什么是“综合效应”?5. 请解释“乘数效应”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概念。

答案:1.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研究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 “直接效应”指的是一个经济活动对直接相关的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如就业、产值等。

3. “产业链”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指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业,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经济活动产生连锁反应。

4. “综合效应”是指投入产出分析中考虑了直接、间接和衍生的全部影响后所得到的总效应。

5. “乘数效应”指的是一个初始投入在经济体系中产生的间接和继续性的影响,导致总效应大于初始投入的数量。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产出指的是__________。

2.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最终需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总投入等于直接投入加上__________。

4. 投入产出分析中,经济体系内的产业之间通过__________关系相互联系。

5. 乘数效应是指一个初始投入在经济体系中产生的__________影响。

答案:1. 产出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的产出值。

2. 最终需求包括个人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和净出口。

3. 总投入等于直接投入加上间接投入。

4. 经济体系内的产业之间通过交易关系相互联系。

5. 乘数效应是指一个初始投入在经济体系中产生的间接和继续性的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以下哪项不是直接投入?A. 工资支出B. 原材料购买C. 税收D. 能源消耗答案:C2.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以下哪个是乘数效应的典型表现?A. 经济衰退B. 投资回报率C. 多重就业效应D. 通货膨胀答案:C3. 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效应是指:A. 初始投入对相关产业的直接影响B. 初始投入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C. 经济体系内部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D. 初始投入的间接影响答案:A4.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综合效应包括以下哪些效应?A. 直接效应B. 间接效应C. 乘数效应D. 衍生效应E. A、B、C均正确答案:E5.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哪种情况最能体现综合效应?A. 某产业的产值增加导致该产业的就业增加B. 某地区的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当地经济活动增加C. 某企业的利润增加导致雇佣更多员工D. 某国家的出口增加导致外部市场需求增加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以下哪些是直接投入的典型例子?(多选)A. 劳动力成本B. 原材料采购C. 水电费D. 税收答案:A、B2. 下列哪些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最终需求?(多选)A. 政府最终消费B. 净出口C. 企业投资D. 个人最终消费答案:A、B、D3. 经济体系内部的产业联系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多选)A. 资金流动B. 人力资源流动C. 产品和服务交换D. 政策调控答案:A、C4.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综合效应主要是指哪些影响?(多选)A. 直接效应B. 间接效应C. 衍生效应D. 乘数效应答案:A、B、C、D5.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乘数效应会导致以下哪些情况?(多选)A. 就业增加B. GDP增长C. 增加税收收入D. 减少贸易逆差答案:A、B、C五、判断题(5道题):1.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用于研究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联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八章-陈正伟

第八章通货膨胀统计分析习题八解答1.简述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

-简答答:西方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实用主义的通货膨胀定义表述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这个定义的具体内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只有当价格持续地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称之为通货膨胀。

2.简述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

-简答答:通货膨胀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主要区别是:(1)传统理论解释价格水平变化,现代理论注重通货膨胀过程本身的研究;(2)传统理论没有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讨论,现代理论则视通货膨胀预期为通货膨胀过程的核心。

3.现代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货币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结构学派。

-填空4.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多选A 货币学派B 新凯恩斯学派C 结构学派D 凯恩斯学派E 重商学派5.现代通货膨胀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是依据各自的命题创立的假说。

-填空6.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体系假设是货币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填空7.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通货膨胀的源泉,并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一个稳定的替代关系的结论。

-填空8.新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在非均衡经济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因素和实际供给因素出发阐述通货膨胀过程的理论。

-填空9.结构学派模型的假设是,经济活动可以总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先进”部门(工业),一个是“保守”部门(服务)。

-填空10.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定方法有:缺口测度方法和物价指数测度方法。

-填空11.我国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有()。

-多选A社会货币流通量测度法 B 货币购买力测度法 C 货币供求比较测度法。

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三)多项选择题
1. 产折旧
B.
C. 生产税净额
D.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E. 存货增加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CE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D. 以上说法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8.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
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_A__.
2
的数值为0.2864,
1
A. 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 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3. 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E A. 行标题是中间投入 B. 列标题是中间投入 C. 其含义可以从行向和列向两个方向解读 D. 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E.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新疆财经大学6
国民经济核算
4.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第Ⅰ象限第三行第二列的数据 显示 AD
A. 第三产业的产出为第二产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数量 B. 第二产业的产出为第三产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数量 C. 第三产业为实现总产出所消耗的第二产业产品的数量 D. 第二产业为实现总产出所消耗的第三产业产品的数量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投入产出表上的最终产品包括 BCDE
A. 进口
B. 出口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六章-陈正伟

第六章产业结构变动统计分析习题六解答1.简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成长特征。

-简答答:尽管产业结构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资源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条件各异的国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国别特色,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成长特征。

主要表现为:1)产业结构成长具有鲜明的规律性;2)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3)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成长的特征表现为()。

-多选A 产业结构成长具有鲜明的规律性B 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C 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D 产业结构的衰退性E 产业结构的优化性3.简述产业结构成长的规律性。

-简答答:第一产业在结构成长中起着基础的作用,随着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其缓慢增长使之相对重要性逐渐下降,在经济总体中落于次要地位。

第二产业经历了较长的持续增长时期,产业规模和内容的不断扩张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工业化倾向使之在较长时期内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工业化过程的结束而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内部的新旧产业更替不断涌现,同时伴随着第三产业的空前发展,并且第三产业上升至主体地位。

4.简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产业结构成长呈现阶段性。

-简答答: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要经历孕育、初生、兴起、高涨、停滞、衰退等不同时期,因此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成长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由于不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各时期的长短不尽相等,不同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各种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成长阶段以及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高度。

5.简述产业结构的成长可以调整。

-简答答: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相关产业与之协调发展。

新旧产业的更替、产业增长的差异往往使得产业结构非均衡成长,因而需要通过调整予以纠偏。

这种纠偏不仅仅局限于事后的调整,也可以是主动地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和在预见基础上的事先矫正。

67.某地区()。

单选A 农业阶段B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C 工业化阶段D 发达经济阶段8.简述配第一克拉克劳动力转移定理的含义。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生)》A试题解答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生)》A试题解答

A 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BHale Waihona Puke 分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 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D 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

E 分析价格波及效应
4、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 案”。
2、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列 则反映各部
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3、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三个,即:纯部门假设、 稳定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
4、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 ABC
)。
A 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
B 工艺技术相同
C 经济
用途相同
D 全部与国标相同
E 只是物资生产部门。
5、应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拟(结构)关系分
析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3、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
出为( A )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4、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
)。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
(2)
150.4762
第二象限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
产品的总量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GDP的最终使 用情况。(1)
第三象限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用来说明各部门增加值 的情况,并具体反映GDP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即如何分为工 资、利润和税金等部分。(1)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 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2016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典练习题(上)解答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 2016年5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4.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5.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6.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7.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8.最终产品矩阵:最终产品矩阵B 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记为B 是指由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构成的矩阵,即:B =1)(--A I 。

矩阵1)(--A I 中元素ijb 称为即最终产品系数矩阵为: ⎪⎪⎪⎪⎪⎭⎫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A I 2122221112111)(9.劳动报酬系数vj 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j j vj X v a = ),,2,1(n j =10.社会纯收入系数mj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其它增加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j jmj X m a = ),,2,1(n j =m 为社会纯收入。

11.纯部门是指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的一类产品的综合体。

12.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 种(部门)总产品时要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 种(部门)产品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 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名词解释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B 使用去向C 棋盘式表D T型结构表E 上下结构表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

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简答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C 增加值=最终使用D 总产出=增加值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

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20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 整体性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21、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简答(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

(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

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

(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

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

)22、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填空23、投入产出方法的创立者是()A 威廉·配第B 瓦尔拉斯C 列昂惕夫D 斯通24、投入产出方法产生时间是20世纪的()。

A 80年代B 90年代C 30年代 E 40年代25 列昂惕夫创立投入产出方法的第一篇代表性论文的名称是()。

A 《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B 《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C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D 《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26、以1936年他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为代表;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填空27、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填空28、列昂惕夫称:“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

-简答29、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填空第二章投入产出法原理(一)30、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名词解释31、根据计量单位划分投入产出表(模型)可以分为()。

A 实物模型B 价值模型C 实物-价值模型D 动态模型E 静态模型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32、根据计量单位不同划分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实物-价值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劳动投入产出表33、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全国投入产出表地区投入产出表34、 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 部门投入产出表企业投入产出表………报告期投入产出表35、 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计划期投入产出表静态投入产出表 36、 根据是否考虑时间变量划分动态投入产出表-简答、填空、单选、多选37、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

A 、总产出=总投入B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C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D 增加值=最终使用 38、实物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ij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 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 产品的数量。

填空38-1、价值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经济系数,一般用ija 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 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 产品的数量。

名词解释、填空39、实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jij ij Q q a =B iij ij Q q a =C jij ij x q a =D iij ij x q a =40、实物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jij ij Q q a =),,2,1,(n j i =。

-填空41、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 种(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 种(部门)产品的数量。

一般用ijb 来表示,用B 来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填空42、证明: 已知 ;⋯++⋯⋯++++=kA A A A AB 432。

)(0∞→→k A k证明:I A I ---1)(B =证明:I k A I A A A I A I A A A A I I B A A A A B k k k k ≈∞→-=+++++-++++++=++++++=)())(23232而(因此, 两边右乘1)(--A I ,我们得到I A I B A I I B --=∴-=+--11)()( 。

证毕。

43、最终产品系数: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

一般把矩阵1)(--A I 中的元素ij b 称为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

即最终产品系数为:-名词解释、简答⎪⎪⎪⎪⎪⎭⎫⎝⎛=--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A I2122221112111)(44、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解释:从列来看: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1>ij b ),这表明i 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 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 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

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

-简答从行来看:如果国民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分别增加,,,,21n y y y ∆∆∆ 那么第i 部门的总产量要增加),,2,1(2211n i y b y b y b n in i i =∆++∆+∆。

45、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与1)(--A I 的关系,还可以推导出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1)()(--=+=A I A B I B A B v v v v 或者是 (2·7)其中,v B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21vn v v v b b b B =; vA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行向量,),,,(00201n v a a a A =。

46、已知完全消耗系数1)(--A I 和直接劳动消耗系数),,,(00201n v a a a A =,则完全劳动消耗系数为( )。

A 1)(--=A I AB v v B v B =B 1)(--A IC v B =1)(--A I v AD v B =1)(--A I B47、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列则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填空48、简述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建立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