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注射的解释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
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
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
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皮下注射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静脉输血名词解释护理学
静脉输血名词解释护理学
静脉输血是指通过静脉将输液或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血液循环中。
在护理学中,以下是与静脉输血相关的几个常见名词的解释:
1. 静脉通道:用于插管和注射药物的静脉血管。
通常选择手臂上的肘部静脉、桡动脉、尺动脉和桡侧静脉等较大且易于插入的血管。
2. 导管:插入静脉通道并用于输液或输血的管道。
可以是短期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也可以是长期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导管)。
3. 输液泵:用于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的装置。
输液泵可以根据医嘱设定流速,确保药物或液体以恒定且安全的速率进入患者体内。
4. 输液管路: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导管和连接器等的组合。
输液管路应保持洁净,并定期更换以防止感染。
5. 输血反应:静脉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患者不良反应。
可能的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6. 输血速度:输血过程中每单位时间内输注的血液量。
输血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来确定,并且需经过严密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注射法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静脉注射内容提要:一、静脉注射二、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三、微量注射泵使用一、静脉注射静脉注射(IV 或 iv)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的方法。
(一)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挥药效,尤其是治疗急重症患者时。
2.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输血或静脉营养治疗。
(二)操作程序1.护理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2)患者意识状态、对静脉注射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3)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及管壁弹性。
(4)部位选择)①四肢浅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在体表显而易见。
常选用的有:上肢浅静脉:肘部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腕部及手背部浅静脉;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部浅静脉。
②头静脉③股静脉(图12-18):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 0.5cm 处。
2.护理计划(1)患者准备患者了解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配合要点,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口罩。
(3)用物准备①治疗车上层:手消毒液、注射卡、注射盘内备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砂轮、弯盘、止血带、一次性注射器(规格视药量而定)、头皮针、无菌纱布、敷贴,遵医嘱备药液。
②治疗车下层:锐器回收盒、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4)环境准备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实施(表12-14)。
表 12-14 静脉注射法操作要点操作步骤说明◆四肢浅静脉注射1. 备药遵医嘱抽吸药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2. 核对(1)核对▲操作前查对(2)向患者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合作3. 选择静脉(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静脉(2)用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放小垫枕▲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以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4. 消毒(1)消毒皮肤,待干(2)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 处扎紧止血带,嘱患者握拳(3)再次消毒▲止血带末端向上,以免污染无菌区5. 核对排气(1)再次核对(2)调整针尖斜面向上,排尽空气▲操作中查对▲保证安全与正确用药6. 穿刺静脉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º~30º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再沿静脉走向进针少许▲使静脉充盈、显露,便于穿刺▲穿刺时应沉着,一旦出现局部血肿,应立即拔出针头,按压局部,另选静脉注射7. 推药(1)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固定针头(2)缓慢推注药液(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药速度)▲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用药的反应和局部情况▲若患者诉局部疼痛、肿胀、抽吸无回血时,提示针头已脱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8. 拔针按压(1)快速拔针,按压(2)再次核对▲防止引起渗血或皮下血肿▲操作后查对9. 整理记录(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2)清理用物,洗手,记录▲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记录注射时间,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股静脉注射1. 核对遵医嘱抽吸药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2. 安置体位(1)核对、解释,取得合作(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并暴露穿刺部位▲操作前查对▲股静脉穿刺时取仰卧位,下腿伸直并外展外旋▲常用股静脉,股静脉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 0.5cm 处3. 消毒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消毒范围直径大于 5cm4. 核对排气(1)再次查对(2)排气▲操作中查对5. 固定推药(1)操作者立于穿刺侧,戴无菌手套或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在已消毒的范围内摸到股动脉内侧 0.5cm 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 或45°刺入(2)见有暗红色回血,即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推注药液6. 拔针按压(1)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纱布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2)再次查对▲加压止血 3~5min ▲操作后查对7. 整理记录(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清理用物,洗手,记录▲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记录注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患者的反应等4. 护理评价1.患者理解注射目的,愿意积极配合静脉注射。
静脉输液的定义名词解释
静脉输液的定义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将药物或其他溶液直接注入人体的静脉血管,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水分和药物治疗等。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为患者提供了快速补充所需物质和药物的途径,以改善病情、促进康复。
1. 静脉输液的意义静脉输液对于病患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通过将治疗所需的物质直接输送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绕过肠胃系统,从而避免口服药物所带来的消化道问题,提高药物吸收效率。
同时,对于无法进食或吞咽药物的患者,静脉输液可以确保营养和药物的正常摄取,保证机体正常运作。
2. 静脉输液的适应症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情况下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 大量出血或休克患者:在这些情况下,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丧失的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稳定生命体征。
- 需要高浓度药物治疗的患者:有些药物需要高浓度才能发挥疗效,而通过肌肉注射或口服往往无法达到要求的药物浓度。
静脉输液可以确保药物高浓度的输送。
- 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比如一些手术后、胃肠道吸收能力削弱或无法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直接提供营养和药物。
3. 静脉输液的分类根据输注物质的性质不同,静脉输液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营养液输注:针对营养不良、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输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物质的营养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 补液输注:主要用于补充体液丢失、调节体液平衡。
如补充失水引起的体液不足、酸碱失衡等。
- 药物输注:将药物以溶液形式输注进入静脉血管,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起到治疗作用。
-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给失血的患者,以恢复血容量、改善供氧能力。
4. 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静脉输液的操作要求严格,一般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输液类型和目的,并准备好相应的输注物质。
- 随后,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一般常用手背、前臂或肩部的表浅静脉。
- 在消毒过后,医护人员会使用导管来穿刺并导入静脉,确保导管在血管内正确位置。
静脉注射技巧
A
B
C
D
注意进针角度
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层较厚,进针角度应 适当调整,以避免针头在脂肪层内打滑。
轻拍血管
与小儿静脉注射技巧相同,轻拍血管可使 血管更加明显。
05
静脉注射的护理与保养
注射后的护理
01
02
03
止血
注射完毕后,应使用无菌 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注射 部位,防止出血。
观察反应
留意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 、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
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保暖
在注射过程中,应注意给老年 人的肢体保暖,避免因寒冷导 致血管收缩,影响注射效果。
心理安慰
注射前,应向老年人解释注射 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
安慰,减轻其紧张情绪。
肥胖患者静脉注射技巧
适当抬高肢体
在注射前,可将肥胖患者的肢体抬高,使 血管充盈,便于注射。
寻找明显血管
肥胖患者的脂肪层较厚,难以找到 明显的血管,因此应仔细寻找血管 走向,选择较明显的血管进行注射
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适合的针头 长度,以确保能够扎入合适的血管深 度,同时避免刺穿血管。
正确的注射方法
扎好止血带,使血管充分暴露,选择合 适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较为粗直、易 于固定的血管。
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 签轻压注射部位,避免出血和淤血。
以适当的角度和力度扎入血管,缓慢推 注药液,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回血情 况。
快速有效地将药物送达到体内, 达到治疗疾病、适应症
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不能口服给药 的情况,如严重感染、休克、手术麻 醉等。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 障碍的患者,应避免进行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 皮内 皮下 肌肉 注射的区别
② 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 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适用于多种药物的注射,如抗生素。因为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生活中常称为“在屁股上打针”,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使用更大的针头和针管(皮注用1毫升针管,肌注用2~5毫升的针管),进针更深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
第四,有刺激性的药物漏入皮下时,一般可以向周围组织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以便稀释后易被吸收。漏出药物是氯化钙时,可注入适量10%的灭菌硫酸钠液,并在肿胀局部热敷,促进消散吸收。
步骤
彻底剪毛 选择动物静脉较粗且较易见的区域进行彻底剪毛,然后在近心端压迫血管,让其充分暴露,经过消毒后根据血管的“走向”把针头顺势刺入。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四)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5)若注药过程病人诉疼痛或局部隆起,回抽不见回血,表明针头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另换无菌针头重新注射。
医务人员在执行上述操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可定为医疗事故。
给药护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基础护理课件)
痛感。
一、静脉注射
7.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一)概念 (二)目的 (三)操作程序 (四)注意事项
(3)针头刺入较深,刺破对侧血管整:针尖斜面部 分在静脉内,部分在静脉外。表现为抽吸有同由 推注少量药液局部可无隆起,但因部分药液注入 静脉外,病人有疼痛感。 (4)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针头刺入过 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表现为抽吸无回血,药液
知识树 (护理程序)
练习、提问或作业
1.静脉注射不正确的步骤是 A.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 B.常规消毒皮肤后嘱患者握拳 C.针头与皮肤成20°角进针 D.见回血后即推注药液 E.注射后用干棉签按压拔针
练习、提问或作业
2.股静脉的穿刺部位在 A.股动脉外侧0.5cm B.股动脉内侧0.5cm C.股神经外侧0.5cm D.股神经内侧0.5cm E.股静脉
一、静脉注射
(三)操作程序 1.评估 2.计划 3.实施 4.评价
病人:理解操作的目的并主动配合。 护士: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动作轻巧。 护患沟通:有效,彼此需要得到满足。
一、静脉注射
(一)概念 (二)目的 (三)操作程序 (四)注意事项
1.对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为保护血管,应有计 划地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移位的顺序更换注射部 位。 2.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 0.9%氯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和头皮针,穿刺成功 后,先注人少量0.9%氯化钠溶液,证实针头在 静脉内后,再换上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推药. 以防药液注人血管外而致组织坏死。
一、肌内注射 连线法
(三)操作程序 1.评估 2.计划 3.实施 4.评价
一、静脉注射
(三)操作程序 1.评估 2.计划 3.实施 4.评价
注射法的名词解释
注射法的名词解释
注射法是一种把有效成分直接注入体内的药物给药方法。
它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形式,是传统口服药物的替代方法。
注射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使药物迅速达到目的组织,生物利用率高,将有效成分由肝脏少受干扰地直接进入血液中,较快地达到预期的药效。
它还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稳定,从而延长药效时间,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特殊疾病,或者对某些慢性疾病进行长期治疗。
注射法的缺点在于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因为频繁使用而造成药物残留,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注射法的实施方法有多种,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等。
其中,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但也有可能造成某些不良反应,因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减少皮肤反应,但是药物吸收不够快,而肌内注射虽然安全,但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而且需要把药物注射到具体的部位,所以也需要注意。
静脉注射
•准确控制注射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安全用药。
•妥善固定延长管,避免受压、打折,保证畅通。
•定时检查注射器残留量,评价实际推注速率与设置推注速率的 符合
程度,防止注射器固定不当或泵失灵造成的无效推注。
•密切监护患者用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当出现不同报警指示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妥 善处
理。当注射完毕报警时,按消音键停止指示信号,•更换注 射器
|_ .......................................................................................
注意事项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知识链接
•药液配置后,应在注射器上标示患者的床号、姓名、药物名称 浓度
或剂量及配置时间,以便查对和定时更换,确保安全、有 效用药。
穿破对侧血管壁:无回血,无隆起,主诉疼痛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
-微量注射泵是将小剂量药液持续
定量注入人体静脉的
注射装置。
•临床常用于:ICU或CCU的液体药剂连续低流量注射;连续注 射
麻酔剂、抗癌剂或抗凝剂;早产儿或新生儿营养注射等。
1| BATTlf
11H
或者拔针。
n
再换上抽有药液的注射器缓慢推药,以免药液外溢而 致组织坏
死
广
股V注射拔针后,应加压止血3〜5min,误入A,加压止
in,确认无出血后,在另一侧股静脉穿刺。 ■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脱出血管外:无回血,局部肿胀
史 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有回血,局部肿胀
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有回血,无明显肿胀
liWiEfilm®
患者意识状态、 对静脉注射的 认 识及合作程
护理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法
护理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法护理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法护理名词解释: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
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
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一、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二、常用溶液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溶液:1.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给电解质,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调节酸碱平衡,用5%碳酸氢钠,11.2% 乳酸钠溶液等。
4.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用各种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浆。
5.利尿脱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
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种营养液可由静脉输入,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其正氮平衡,并供给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液体,多用于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
三、用物(一)无菌物品无菌输液器有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可根据病情及输入溶液性质选择应用。
1.密闭式输液器输液橡胶管(或一次性输液器)一套,灭菌后供密闭式输液用,内有一条通气管连接粗径针头(插入护针套内),输液管一条包括粗径针头→短橡胶管→茂菲氏滴管→长橡胶管→接管→针头(插入护针套内)(图12-1)。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静脉,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针头扎入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② 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 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静脉输液操作方法解释
静脉输液操作方法解释
静脉输液是将药物、营养液等液体通过静脉注射管或针头注入人体静脉中以达到治疗、补液、营养支持等作用的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袋、输液管、针头、消毒液、棉签、手套等。
2.洗手并戴好手套,清洁输液部位,避免污染。
消毒皮肤后,等消毒液干燥。
3.将输液袋绑在输液支架上,并按照药物标签和医生的建议调整滴速。
4.将输液管连接到输液袋和针头上,并将针头插入静脉,确保输液管不松动。
5.观察滴速是否稳定,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整。
6.输液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7.输液结束后,及时关闭滴漏,并将输液管、针头等废弃物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消毒、去除气泡、避免空气进入输液管等问题,以保证输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其
他异常情况。
注射量的名词解释
注射量的名词解释注射量,作为一个医疗术语,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采用注射器将特定药物或物质注入体内的容量。
注射量通常以毫升(ml)为单位计量,旨在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正确剂量和有效分布。
1. 注射量的重要性注射量的准确掌握对于医疗过程中的疗效非常重要。
适当的注射量能够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治疗结果。
过高或过低的注射量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2. 不同类型注射量的应用2.1 静脉注射量静脉注射量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
这种注射方式能够快速将药物输送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迅速产生疗效。
静脉注射量的大小通常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以及治疗目的来确定。
2.2 肌肉注射量肌肉注射量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通过肌肉组织的血液供应来传递药物。
相对于静脉注射量,肌肉注射量的吸收速度较慢,但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肌肉注射量。
2.3 皮下注射量皮下注射量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间隙中。
由于皮下组织丰富的血液供应,药物能够迅速被吸收并传递到其他组织中。
通常情况下,皮下注射量较小,通常是1ml或更少。
3. 确定注射量的因素3.1 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身体状况是确定注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都会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3.2 药物的特性药物的特性对于确定注射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性、吸收特性、药性等都会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
不同的药物可能对应不同的注射量,以确保药物能够产生最佳的疗效。
4. 注射量的计算与掌握医生和医护人员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临床经验来确定注射量。
他们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年龄、体重、病史等因素,来安排适当的注射量。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常用的指南可供参考,以帮助医护人员准确计算注射量。
【总结】注射量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对于药物输送和疗效的确保至关重要。
注射的名词解释
注射的名词解释注射,是指将药物或其他液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直接注入体内,以达到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目的。
注射这一医疗操作方式,在现代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1. 注射的起源和发展注射作为一种药物管理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1540年,中国明朝时期的医学家、草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将药物注入体内的方法。
然而,直到19世纪末,注射才真正得到了有效的诊疗和治疗应用,主要得益于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的研究成果。
2. 注射的种类根据注射液体的性质和注射的部位,注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包括:皮下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以便慢慢吸收和发挥作用。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药剂量较小,且需要长效作用的药物。
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以便快速吸收和发挥作用。
大部分水溶性药物均可通过肌肉注射给予,其中包括一些抗生素、疫苗等。
静脉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入静脉血管中,通常采用注射针或静脉导管。
静脉注射药物可以迅速达到全身循环系统,因此在需要迅速效果或需要给予大剂量药物时经常使用。
3. 注射的目的注射作为一种药物管理方式,可以达到多种目的,主要包括:治疗:注射药物可以直接送达病灶部位,通过改变体内药物浓度,抑制病原微生物活性或修复受损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通过预防注射,人体可以接种疫苗、免疫血清等,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这在控制疫情、预防大流行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诊断:注射还可用于进行某些病例的诊断。
例如,运用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或尿道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4. 注射的注意事项尽管注射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但其操作过程仍需高度谨慎,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注射器使用:在注射过程中,应使用洁净的注射器,并保证注射器的针头完整、无损。
穿刺部位消毒:在注射前,应先使用消毒剂清洁注射部位的皮肤,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静脉注射常见问题与解答
静脉注射常见问题与解答
1、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此时还需要更换针头吗?
这和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后,拔针重扎一样,需要更换针头。
2、肌内注射进针后是否真的都需要回抽血液?
按照《基础护理学》注射给药法中注射原则第八条:
注药前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动、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物。
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3、做局麻时边注射边回抽,这样的操作是避免什么呢?
局麻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保持病人意识清醒,且并发症较少的麻醉方法,适用于部位较表浅、局限的手术。
根据麻醉药物作用部位不同,分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等,这种临床操作,也是一种注射。
边注药边回抽是为了预防局麻药误入血管,造成局麻药中毒。
如果局麻药物进入血液循坏,那么局麻效果肯定很差,达不到局部麻醉目的不说,还会造成局麻药中毒。
4、注射疫苗回抽时有血怎么办?
回抽时有血,立即拔出针,换位置重新注射。
注射疫苗多为皮下或肌内注射,按照目前的注射原则,需要回抽,以防直接注射到血液中。
5、原先这支有回血的药物还能用吗? 还是弃掉重新开药?
如果回抽见血,说明扎到血管,要拔出,更换位置重新注射。
如果药液未受污染,仍可使用。
但要跟患者做好解释和沟通,如果患者有异议,可弃用。
总之
沟通方法要灵活掌握,安全为上,尽量不发生医患纠纷。
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
(一)目的
1.不宜口服及肌内注射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迅速发挥药效。
2.通过静脉注入用于诊断性检查的药物。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血管状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4)选择患者合适的血管,紧止血带,按照无菌技术原则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缓慢注入药液。
(5)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和全身反应。
(6)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按压穿刺点。
3.指导患者:
(1)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对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应当保护血管,由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穿刺。
2.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3.静脉注射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当防止因药物外渗而发生组织坏死。
静脉注射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注射的一些解释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达到治疗及协助诊断的目的,静脉注射可分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7]743号
2007年12月06日发布
第二部分改变给药途径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
一、概述
改变给药途径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包括非注射制剂改为注射剂、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及其他注射途径之间的相互改变。
……(/WS01/CL0844/27058.html)
二、《全科医学临床药物学》
作者: 吴钟琪等主编(2001年)
第145页,静脉注射
(二)非消化道给药
1、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静脉推注常在抢救时用,平时多用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问题;可通过调节静脉注射速度来调节药物剂量;可用于注射大容量的药物;同时也较易发生不良反应。
油剂或不溶性药物不能静脉注射。
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作者: 吴永佩主编(2000年)
第35页,静脉注射
(二)注射
1.皮下注射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2ml)。
2.肌肉注射(肌注)吸收较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轻,用量<10ml。
3.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推注、静脉滴注,奏效迅速、用量较大。
4.其它动脉内、心内,硬膜内、鞘内、病灶内注射。
四、《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
作者: 李长喜等主编(1996年)
第1332页,静脉注射
…….常见的给药途径有:①胃肠道:口服、胃肠管灌药(昏迷者),直肠灌入或塞入(限直肠、结肠能吸收或局部起作用者)。
②呼吸道吸入:如亚硝酸戊酯(Amyl Nitrite)用于抢救心绞痛,全身麻醉药和平喘药。
③皮下注射及皮内注射:前者多用,后者少用。
④肌肉注射: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以及皮下注射时刺激性大,但又不能静脉注射时,可采用肌肉注射。
⑤静脉注射:包括高速静脉注射(抢救时)、一般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
⑥粘膜表面给药:在眼、耳、鼻、口腔、阴道、尿道等表面给药,主要是局部作用。
⑦皮肤表面给药。
皮肤病药和外科用药,也有吸收后全身起作用的。
五、《静脉输液护理指南》
作者: 杨莘主编(2009年)
第85页
(二)注射剂给药途径
⑴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静脉注射多为水溶液,油溶液或混悬液一般不能作静脉注射。
⑵肌内注射:包括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或乳剂,单次剂量一般在5ml以下。
⑶皮下注射:主要是水溶液,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单次剂量一般在2ml以下。
⑷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单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主要用于过敏试验。
六、《临床药学》
作者: 朱宣光李德华王国祥(1987年)
第176页,静脉注射
(三)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包括点滴与直接推注两种方法。
Rapp曾列表说明两性霉素乙、促
皮质激素、硫酸卡那霉素、盐酸甲基多巴、青霉素G钾盐、盐酸土霉素、硫酸多粘菌素等不宜直接推注,非推注不可时则必须稀释后才行;而环磷酸酰胺、氮芥等因极不稳定不宜静脉点滴;安定、苯妥英钠因溶媒改变可析出沉淀,也不宜点滴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