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长三角发展的特殊条件
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领先的区域之一。今后几十年,中国仍然会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作为首先发展起来的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块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回想一下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1、不可忽视的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必须承认该地区的确存在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运输成本,它不像传统农业经济、农业社会一样,只要有一块土地,有一汪水就能够养活一群人。比如在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即使没有交通也能实现自给自足。但是当农业社会脱离农业经济,进入到工业社会以后,人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服务生产的增长,生产和消费、生产和市场在地域上开始脱离,运输成本日益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人类最低廉的运输方式是水路。据统计,全世界70-80%的人口聚集在靠近沿海或者大江河的区域内。在最初农业的社会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人口开始迁移。因为沿海地区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成为生产和市场的所在地,成为交通比较方便和运费比较低廉的地区。就今后中国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不仅仅是中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人口的迁移过程,经济在地理空间分布将发生重大的改变。沿海地区在发展,内陆地区也在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就规模来讲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作为一个大内陆国家,只要人口能够流动,东西部地区差距最后是能够消除的。这种差距的消除不是在经济规模意义上消除,而是在人均收入意义上消除。沿海地区有较大的GDP规模,能够养活较多的人口,而内陆地区经济规模较小,能够养活的人口较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来养活更多的人口,同样是在对中国区域差距的缩小和中国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人口仍然在加速流动,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的民工正在进入沿海地区。城市化也将在整个中国发生,内陆地区的城市会有所发展,但是今后城市化和人口聚集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对该地区的考察不仅要涉及GDP指标,还要增加对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指标的考察。因此从历史的要求来看,东南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不仅要有更快的增长速度和更大的GDP的规模,同时还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2、沿海地区的国际化的传统
国际化传统,是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禀赋。这也是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过去国有企业比较多,上海在体制上并不具有优势,但是上海这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原因就是它国际化的传统。因此,东南沿海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优势,更充分的利用国际市场,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快地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快地发展。
3、沿海地区的体制优势
多数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优势是过去传统体制的包袱和计划经济的比重比较小,政府干预的程度比较少,这是沿海地区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东南沿海地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而东北等内陆地
区民营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长三角地区硬件条件比较优越,政府该做的事情是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把政府建设成小政府,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长三角内部的整合,要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起到为市场整合创造必要条件和扫清障碍的作用,而不是由政府主导长三角的整合。环渤海湾地区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最大的问题在于体制障碍。取消行政区划障碍并不是说要取消行政区划,变成一个大的区划,而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发展扫除障碍。
二、关于长三角城市化进程
1、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当中保持商务成本的低廉和劳动成本的低廉,不断保持经济的发展长三角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是城市化。中国过去2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是城市化,而是农村工业化,同时城镇也搞工业,农村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农村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乡镇企业力图分散化发展,这就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成本高。由于农村工业化的分散化发展,造成基础设施缺乏规模效益,产业不能积聚,运输成本和基础设施的成本很高。因此,产业城市化的一个优势就是通过产业集聚,来降低企业的基础设施成本和商务成本。第二、分散的发展道路使人口不能聚集,因此服务业就难以发展,难以创造就业和扩大市场。因此,上个世纪末我国的农村工业化的道路基本走到尽头,乡镇企业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开始向城镇聚集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发展。相对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两个方面的优点,第一、城市化通过产业和企业的聚集,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第二、城市化通过人口的聚集,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就业机会,扩大市场。因此,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化的目的就在于降低成本,而不是提高成本。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人为的提高商务成本,就会导致城市竞争力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当中应该保持商务成本的低廉和劳动成本的低廉,不断保持经济的发展。
2、正确认识城市化
通俗地讲城市化是农民进城,是原来不是城市的人进到城市来,原来不在城市里面的企业现在到城市里面。当然城市也要发展,原来居住在城市的人也确实要过更好的生活。城市化不是给城市贵族建好城市的过程,城市化是一个穷人进城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如果需要更多的外来人口,需要更多的农民工进城,那么就要看这个城市化有没有为穷人进城打下空间。进城的第一批人中更多的是穷人,以后也源源不断有穷人进城。城市要为他们提供生活的、工作的、交通的空间,且生活费用还不能太高。而现在有些城市包括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民工短缺,在全国劳动力这么充裕的情况下,出现了民工短缺,这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短缺的结果是要么劳动短缺,要么提高民工的工资。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就使得民工迁移到别处打工。而企业也得向比较便宜的地方迁移,这同现在日本的工厂迁到中国、韩国的工厂迁移到中国来是一样的道理。沿海地区发展一定会面临一个成本相对提高的问题,但目前商务成本、劳动成本提高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因素,是一个过于奢华的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规划的结果。搞花园城市提高了成本使许多企业进不去,很多奢华的不合目前的发展现实的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都在阻碍城市的发展。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企业和工人身上,如果城市财政自负盈亏,它就要破产。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对民工进城有个规划,然后才去思考奢华的规划项目。中国有这么丰富的民工,如果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搞高科技,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很难上去,所以目前的政策就是要让城市的各种成本不能提高的太多。上海是整个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其他城市不应该方方面面都跟上海看齐,很多大的奢华的项目基础设施,如歌剧院、飞机场都可以不用自己建设,交给上海建设,从而依托上海来实现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