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合集下载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功能.............................................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分级.............................................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 .......................................................基本要求.............................................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绿道游径系统.........................................绿道绿化.............................................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1 总则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1 规划设计原则.....................................................................................................................................5.2 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6.1 基本要求.............................................................................................................................................6.2 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1 绿道游径系统.....................................................................................................................................7.2 绿道绿化.............................................................................................................................................7.3 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1 总则 (1)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4)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5)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7)附图 (19)附表 (22)1 总则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12目录1适用范围 (1)2 参考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4.1 确定任务 (2)4.2 调查、收集资料 (3)4.3 编制规划 (3)4.4 成果 (3)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5.3绿道网络构建 (5)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6 指南实施 (6)1适用范围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慢行道系统是指由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构成的通行系统。

3.5交通衔接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是指绿道与区域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

通过开辟绿道出入口、完善停车设施配套、设置交通换乘点等措施,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1 总则 (1)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4)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5)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7)附图 (19)附表 (22)1 总则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7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服务设施系统: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

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规章标识、警告标识等。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5.1 规划设计原则 ..........................................5.2 规划设计成果 .......................................... 6绿道选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XXX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

本导则由XXX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XXX 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第六章绿道选线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同时,本导则总结了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为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第二章术语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使用统一的术语。

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本章介绍了绿道的功能和组成,包括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交、交通等多种功能,以及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本章对绿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

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

第六章绿道选线本章对绿道选线进行了说明,包括选线原则、选线方法、选线评价等方面。

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章对绿道要素进行了规划设计要求的说明,包括绿道路线、景观、设施、管理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对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1.总则绿道是指一种以绿化景观为主要特色,沿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城市景观带、河道、湖泊、海岸线等城市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廊道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自然景观空间的线性公共空间系统。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1 绿道功能 (2)3.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5.1 规划设计原则 (5)5.2 规划设计成果 (5)6绿道选线 (8)6.1 基本要求 (8)6.2 分类选线 (9)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0)7.1 绿道游径系统 (10)7.2 绿道绿化 (13)7.3 绿道设施 (14)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19)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0)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5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 绿道功能与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绿道分级4.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1 总则 (1)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5)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6)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8)附图 (20)附表 (23)1 总则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教学文稿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教学文稿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

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 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 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 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 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 2011-2015 年。

1.04 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 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 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与定位。

《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依据、《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

参考本指引附件 2 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 3 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与镇街内的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相衔接,确定城镇交接面,与周边镇街相互连通,形成完整的镇街绿道网体系。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7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服务设施系统: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

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规章标识、警告标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

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1)规划目标与定位。

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

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与镇街内的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相衔接,确定城镇交接面,与周边镇街相互连通,形成完整的镇街绿道网体系。

(3)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参照本指引附件3的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因地制宜进行社区绿道服务设施布局。

(4)与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规划。

增强绿道可达性,绿道游径、服务设施应与轨道站点、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形成良好接驳,同时与镇街慢行交通系统相衔接。

(5)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

(6)分期建设规划。

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协调工程交叉项目,提出分期建设规划。

(7)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

(8)工程造价估算三、成果要求3.01社区绿道规划的成果包括说明书与图纸。

3.02规划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包括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2)规划目标与定位(3)社区绿道线网及城镇交接面规划(4)服务设施布局规划(5)绿道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规划(6)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7)分期建设规划(8)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9)工程造价估算3.03规划图纸主要包括:(1)区位图(2)城镇绿道网选线因子分析图(选线因子分析表达于一张图内)(3)城镇绿道网结构图(4)城镇绿道线网布局图(含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网、城镇交接面)(5)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6)绿道网与公共交通接驳规划图(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客运站场、停车场布局等)(7)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图(8)绿道分期建设规划图四、编制组织与规划审批4.01各镇(街道、园区)负责组织编制辖区内的社区绿道规划。

规划编制单位应已在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备案,具备城市规划编制乙级及以上资质、熟悉东莞情况、具有良好市场声誉。

4.02各镇(街道、园区)社区绿道规划应充分征询公众意见,并于2011年4月底编制完成。

4.03规划编制成果经镇(街道、园区)政府同意后,上报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

市绿道办依据镇(街道、园区)社区绿道规划进行检查、督导。

规划编制与审查流程附:附件1:相关概念附件2:社区绿道规划选线原则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指引附件1:相关概念一、绿道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休闲和交往空间。

二、绿道的分级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三、绿道的分类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3种类型。

(1)生态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溪谷、海岸及山脊线建设,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护和培育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旅行。

生态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2)郊野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郊野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3)都市型绿道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对绿道网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

都市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少于20米。

四、绿道的构成绿道主要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休闲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1)绿廊系统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2)人工系统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

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设施。

服务系统:包括休憩、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设施。

附件2:社区绿道规划选线原则一、社区绿道要本着与现有条件、公共空间、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二、与现有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

尽可能利用已有的城市林荫道、生活干道、滨水步道和公园游径等,串联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各功能组团等,通过沿线的环境整治、植树绿化等提升手段建设绿道。

三、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强化公共服务功能。

与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联结成网,连接社区中心、社区公园、小游园、广场和街头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

四、与绿色出行相结合,构建慢行网络系统。

社区绿道与绿色出行结合,通过与自行车、步行道等相关慢行系统的衔接,丰富市民生活出行方式,形成低碳绿色出行理念,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五、与公共交通相衔接,形成便捷的交通接驳。

与轨道站点、公交站点、站场等交通设施接驳,提高绿道的可达性,形成通达的绿道网络体系。

六、与相邻镇街相衔接,确保城镇之间互联互通。

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相衔接,形成完整的镇街绿道网体系。

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指引一、社区绿道游径1.1设计要点社区绿道应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连接成网;社区绿道应在镇区内形成网络,尽量贯穿镇中心区、各主要居民点,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社区绿道应尽量串联连接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社区绿道应考虑与社区公交系统良好对接;社区绿道应尽量利用有较好绿化基底的道路系统,以保证景观效果。

社区绿道应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

1.2设计要求最低要求:与车行道之间有1米绿化隔离带或树池,自行车道宽2米,人行道宽1.5米。

标准要求:与车行道之间有1.5米绿化隔离带,自行车道宽3米,人行道宽2米以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间有1米以上绿化隔离带。

要考虑自行车通畅要求,对游径中出现的高差做平滑处理。

1.3社区绿道类型根据自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关系可分为分离型、并行型、混行型三类。

(1)分离型:绿道实施场地8米以上,空间较为宽裕的可采用分离型。

(2)并行型:绿道实施场地6~8米,可采用并行型。

(3)混行型:绿道实施场地6米以下的,可以采用混行型。

二、社区绿道驿站社区驿站为小型服务站点,为市民提供信息咨询、休闲游憩、康体活动、自行车停放、管理维护等服务。

2.1布局密度社区驿站一般包括:管理维护中心、售卖点、信息咨询点、自行车停放及租赁点、卫生间、治安点等功能。

社区服务站点设置间距约3~5公里布置一个,建设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可利用原有建筑改造建成。

2.2服务设施包括游客中心、休憩设施、公交车站、自行车租售处、公共厕所、售卖点、公共直饮水机、咨询、治安等设施。

2.3布置原则(1)社区绿道原则上只设置一般性服务节点,可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建筑进行适当改造和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用共享;(2)相对集中的设置于绿道出入口、公交接驳点、景观节点等,以方便人群使用,提高使用效率;(3)鼓励利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建设可移动、可拆卸、非永久性的服务设施,如集装箱等;(4)社区绿道一般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一般性服务节点。

沿途可结合风景区、公园、观景台等布局兴趣点,适当设置休憩设施、观景平台,在危险地段必须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山体滑坡处、陡坡处、滨水地段等。

(5)社区绿道原则上不独立设置机动停车场,可结合临近的公交站台、城市广场、公园、重要兴趣点、街头绿地、公共设施处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三、植物配置3.1植物配置总则社区绿道的植物配置应以绿道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区域绿道与城市绿道的植物配置,实现绿道网内植物景观的自然过渡与变化统一。

由于社区绿道主要穿越镇中心区,绿化条件有限,因此要以经济,适用,美观为基本原则,尽量采取本地树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如穿越社区公园、绿地、广场和景区等公共休闲场所,社区绿道的植物配置要结合周边环境,如周边的植物景观较好,可直接利用,如周边的植物景观较差,应进行植物景观提升。

社区绿道主要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植物设计应以人为本,尽量利用原有的绿化基底,保证有行道树可以遮阴;与车行道之间应该有1-1.5米绿化隔离带或树池,满足社区绿道上行人的安全需求。

3.2植物配置要点(1)绿道绿化带应尽量保证最小3米以上,一般控制6-10米左右的绿化宽度,并应种植大冠幅常绿行道树,为游客提供良好遮阴效果。

(2)绿道植物树种以适合东莞地区生长的本土树种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