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冷却器的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一前言
1列管式换热器的种类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填料涵式换热器
U型管换热器
2换热器的特点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材广泛,清洗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在一起,这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管外清洗困难,宜处理两流体温差小于50℃且壳方流体较清洁及不易结垢的物料。
带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其膨胀节的弹性变形可减小温差应力,这种补偿方法适用于两流体温差小于70℃且壳方流体压强不高于600Kpa的情况。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板有一个不与外壳连接,该端被称为浮头,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
浮头式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拉出,便于清洗和检修,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各种物料的换热,应用极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涵式换热器:填料涵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与浮头式换热器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壳程流体有外漏的可能性,因此壳程不能处理易燃,易爆的流体。
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的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子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与其他管子机壳体无关。
这种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重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但管清洗比较困难且管板利用率较差。
几种换热器的结构
3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
提高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
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器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
所以,这些年来,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最近,随着工艺装置的大型化和高效率化,换热器也趋于大型化,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力损失设计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其一方面要求成本适宜,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度的设计技术。
当今换热器技术的发展以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化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换热器开发等形成了一个高技术体系。
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强化传热元件的开发,使得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与换热工况设计制造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新型换热器,并已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制冷、空分及制药各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 吨/年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
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自来水
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水压力为0.3MPa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三设计方案
1换热器的类型
浮头式换热器如右图所示,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壳固定连接,该端称为浮头。
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管子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
浮头式换热器不但可以补偿热膨胀,而且固定端的管板是以法兰与壳体相连接的,因此管束可以从壳体抽出,便于清洗和检修,故浮头式换热器应用比较普
遍。
2材料的选择
换热器: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换热器各种零、部件的材料,应根据设备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流体的腐蚀性能以及对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等的要求来选取。
当然,最后还要考虑材料的经济合理性。
一般为了满足设备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即从设备的强度或刚度的角度来考虑,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时往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这方面考虑不周,选材不妥,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
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是与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换热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钢和不锈钢。
①碳钢:价格低,强度较高,对碱性介质的化学腐蚀比较稳定,很容易被酸腐蚀,在无耐腐蚀性要求的环境中应用是合理的。
如一般换热器用的普通无缝
钢管,其常用的材料为10号和20号碳钢。
②不锈钢:奥氏体系不锈钢以1Cr
18Ni
9
Ti
为代表,它是标准的18-8奥氏体不锈钢,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冷加工性能。
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同心圆排列用于小壳径换热器、外圆管布管均匀、结构更为紧凑。
我国换热器系列中,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管板: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
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胀接或焊接。
胀接法是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胀,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紧固的目的。
胀接法一般用在管子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超过4 MPa,设计温度不超过350℃的场合。
封头和管箱: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①封头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
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换热器管流体进出口的空间称为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
由于清洗、检修管子时需拆下管箱,因此管箱结构应便于装拆。
③分程隔板当需要的换热面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
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
管程多者可达16程,常用的有2、4、6程。
在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程流体与
壳程流体成逆流布置,以增强传热,同时应严防分程隔板的泄漏,以防止流体的短路
3流动空间的确定
换热器冷热流体通道的选择:
a 不洁或易结垢的物料应走易于清洗的一侧,如冷却水走管;
b 需提高流速以增大传热膜系数的流体应走管,因管程比壳程易增加流速;
c 有腐蚀性或高压流体多走管,以减少设备腐蚀或降低壳体受压;
d 饱和蒸汽一般走壳程,因蒸汽较清洁,且冷凝液排出方便;
e 被冷却流体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
f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对于刚性结构的换热器,宜将传热膜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以减少温差应力;
>100即可达到湍流。
g 流量小而温差大的液体一般走壳程为宜,因在壳程R
e
但这并不是绝对,若流动阻力允许,将该种流体通入管并采用多管程结构,反而能得到更高的传热膜系数。
煤油没有腐蚀性,碳钢的价格低,强度较高所以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碳钢。
由于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比较大,且易结垢,故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煤油走壳程
4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的沉积的可能,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动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
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核算才能确定。
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要考虑结构上的要求。
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但管子度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下降。
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考虑的问题。
下表列出了常用的流速适用围,供设计时参考。
所选流速,应尽可能避免处于层流状态。
流速/(m/s)管程0.5~3 >1 5~30 壳程0.2~1.5 >0.5 3~15
液体粘度/mpa·s
>150
1500
~500
500~
100
100
~35
35~
1
<1
最大流速0.6 0.75 1.1 1.5 1.8 2.4 5管子规格和排列方法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该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围。
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
我国目前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仅有*
Ф25mm2.5mm及*
19mm2mm两种规格的管子。
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
一般出厂的标准管长为6m,合理的换热器管长为1.5m、2m、3m和6m。
系列标准中也采用这四种管长。
如前所述,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
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此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壳程可排列更多的管子。
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外观的外壁,适用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形排列时低。
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与直排列相比,对流传热系数可适当提高。
(A)(B)(C)
(D)(E)图 1-4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A) 正方形直列(B)正方形错列 (C) 三角形直列
(D )三角形错列 (E )同心圆排列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t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
通常,胀管法取t =(1.3~1.5)0d ,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 ,即t ≥(0d +6)。
焊接法取t =1.250d 。
6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要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
为了提高管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是管程数过多,导致管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的可利用面积减小。
设计师应考虑这个问题。
管壳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
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
管程数m 可按下式计算,即
m u u ='
式中 u ——管程流体的是以速度,m/s ;
u '——单管程时管流体的实际速度,m/s ;
当温度校正系数t ϕ∆低于0.8时,可采用壳方多程。
但由于壳程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般不采用壳方多程。
7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流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最常用的是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为外侨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度不利于传热。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 为外径的0.2~1倍。
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 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600mm 三种;浮头室的有150、200、300、480和600mm 五种。
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
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
8 外壳直径的确定
对于斧浮头式换热器而言,换热器的壳体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官办的直径。
根据计算出的实际管数、管径、管中心距及管子的排列方法等,可作图法确定壳体的径。
一般在初步设计中,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要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
待全部设计完后,仍应用作图法画出管子排列图。
为了使管子排列均匀,防止流体走“短流”,可适当增减一些管子。
另外,初步设计也可以用下式计算壳体径,即
(1)2c D t n b '=-+
式中 D ——壳体径,m ;
t ——管中心距,m :
c n ——横穿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b '——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壁的距离,一般取b '
=(1~1.5)0d ,m 。
c n 值可由下面公式估算,即
管子正三角形排列
c n =
管子按正方形排列
c n = 式中n 为换热器的总管数。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壳径应圆整,标准尺寸见下表
9 主要附件
(1)封头 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一般小于400mm )的壳体,圆形用于大直径的壳体.
(2)缓冲挡板 为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可在进料管口装设缓冲挡板。
(3)导流筒 壳程流体的进、出口和管板间必存在有一段不能流动的空间(死角),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常在管束外增设导流筒,使流体进、出壳程时必经过这个空间。
(4)放气孔、排液孔 换热器的壳体上常按有放气孔和排液孔,以排出不凝气体和冷凝液等。
(5)接管 换热器流体的进、出口的接管的直径按下式计算,即
d =式中 s V ——流体的体积流量,3/m s ;
u ——流体在接管中的流速,/m s 。
流速u 的经验值可取为
对液体 u =1.5~2/m s
对蒸汽 u =20~50/m s
对气体 u =(0.15~0.2)/P ρ (P 为压强,Kpa; ρ为气体密度,Kg/3m )。
四工艺计算及结构设计
定性温度下流体物性
1试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1热量衡算
3
12
3
21
80000000
10101/
33024
10101 2.310(14040)
()645342.3
3600
645342.3
55486.8/
() 4.18710(4030)
h
h ph
c
pc
W Kg h
Q W c T T W
Q
W Kg h
c t t
==
⨯
⨯⨯⨯-
=-==
===
-⨯⨯-
1.2计算量流体的平均温差。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进行计算。
逆流时平均温差为
21
2
1
(14040)(4030)
39.1
14040
4030
m
t t
t C
t
In
In
t
∆-∆---
'
∆===
∆-
-
∆
其中
121
t T t
∆=-
212
t T t
∆=-
而21
11
4030
0.09
14030
t t
P
T t
--
===
--
,12
21
14040
10
4030
T T
R
t t
--
===
--
由图查得;0.85
t
ϕ
∆
=。
所以
0.8539.133.24
m t m
t t C
ϕ
∆
'
∆=⨯∆=⨯=
图六——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1.3初选换热器规格。
根据两流体的情况,假设K=330 W·m-2·℃-1,故
2
645342.3
58.8
33033.24
m
Q
S m
K t
===
∆⨯
由于0
140404030
5550
22
m m
T t C
++
-=-=>,因此需考虑热补偿。
据此,由换热器系列标准中选定F500Ⅱ—2.5—58型换热器,有关数据参见下表。
壳径/m m 工程压强/MPa
工程面积2m 管程数
500 2.5 58 2
管子尺寸/m m
管长/m 管子总数 管子排列方法
252.5 6 124 正方形斜转
045
实际传热面积20124 3.140.025(60.1)57.4S n dL m π==⨯⨯⨯-= 若选择该型号的换热器,则需要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20100645342.3
33857.433.24
m Q K W m C S t --=
==⋅⋅∆⨯ 2核算压强降
2.1管程压强降
1
2
()i
t
p
P P P F N
∆=∆+∆∑
其中t F =1.4 ,p N =2. 管程流通面积2221240.020.01944
42
i i p n A d m N π
π=
⨯⨯
=⨯⨯= 3
55486.8
0.80/36009940.01940.020.80994Re 218570.72710
s i i i i i V u m s A d u ρ
μ
-=
==⨯⨯⨯⨯=
==⨯
设管壁粗糙度0.1mm ε=,0.1
0.00520
i
d ε
=
=,由λ—Re 关系图查得λ=0.034,所以
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相对粗糙度间的关系
22
169940.800.034324420.022
i i u L P Pa d ρλ⨯∆==⨯⨯= 2
229940.803395422
i u P Pa ρ⨯∆==⨯=
则 12()(3244954) 1.4211754i t p P P P F N Pa ∆=∆+∆=+⨯⨯=∑ 2.2壳程压强降
1
2
()s
s
P P P F N
''∆=∆+∆∑
其中, 1.15s F = 1s N =
2
010(1)
2
c B u P Ff n N ρ'∆=+
2
022(3.5)2
B u h P N D ρ'∆=-
管子为正方形斜转045排列,F=0.4。
13c n ==≈ 取折流挡板间距h=0.15m 。
611390.15
B L N h =
-=-= 壳程流通面积A 200()0.15(0.5130.025)0.02625c h D n d m =-=-⨯=
00003
0.0280.2280010101
0.13/36008100.02625
0.0250.13810Re 29365000.91105.0Re 5.023960.81
u m s
d u f ρμ---=
=⨯⨯'⨯⨯===>'⨯==⨯= 所以 2
18100.130.40.8113(391)11532
P Pa ⨯'∆=⨯⨯⨯+⨯
= 2
220.158100.1339(3.5)7740.52
P Pa ⨯⨯'∆=⨯-⨯=
(1153774) 1.15 2.2P KPa ∆=+⨯=∑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3核算总传热系数
3.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 α
Re 21857i =
33
0.80.40.80.4201
4.187100.72710Pr 4.86
0.626
0.626
0.023Re Pr 0.02321857 4.8640140.02
Pc i c c i i i i
c W m C
d μλλα---⨯⨯⨯=====⨯⨯⨯=⋅⋅
3.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0α
0.551/30.14
000.36()()()()ph h e e h w
c d u d μλρμαμλμ'''='
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t=32mm 。
则流体通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为
2000.025(1)0.150.5(1)0.01640.032
10101
0.21/36008100.0164
s d A hD m t V u m s
A =-=⨯⨯-='=
=
=⨯⨯
222200003
33
04()
4(0.0320.025)
440.0270.0250.0270.21810Re 5047
0.91102.3100.9110Pr 16.1
0.13e e ph h t d d m
d d u c π
π
ππρμμλ---
-
⨯=
==⨯'⨯⨯==='⨯'⨯⨯⨯===
壳程中煤油被冷却,取0.14
(
)0.95w
μμ'=。
所以 0.551/320100.13
0.36504716.10.954520.027
W m C α--=⨯
⨯⨯⨯=⋅⋅ 3.3污垢热阻
参考附录,管、管外污垢热阻分别取为
2010.0002si R m C W -=⋅⋅ 2010.00017so R m C W -=⋅⋅
3.4总传热系数0K
管壁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0K 为
00001
1
so si i i i K d d
R R d d αα=
+++
20101
34012525
0.000170.000245220401420
K W m C --=
=⋅⋅++⨯+⨯
由前面可知,选用该型号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338201W m C --⋅⋅,在规定的流动条件下,计算的0K 为201340W m C --⋅⋅,故选择的换热器是合适的。
3.5安全系数为
0000340338
1000.6338
-⨯= 4壁厚的确定
由GB151-99得圆筒厚度为:10mm
5封头的选择
封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用于直径小(一般小于400mm )的壳体,圆形用于大直径的壳体。
壳径为500mm ,选用椭圆形封头,其厚度与圆筒厚度相等,即10mm 。
6拉杆和定距管
为了使折流板能牢固地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通常采用拉杆和定距管。
所选择的拉杆直径为12mm ,拉杆数量为4,定距管25 2.5mm φ⨯。
7计算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接管:
已知煤油的密度3810Kg m ρ-=⋅,设煤油的流速为1.5m/s 则煤油接管径为:
54.2d mm =
== 取标准管径为,50mm 管程流体进出接管:
已知水的密度为9943Kg m -⋅,接管循环水流速2.0m/s 则接管径为:
4455486
99.4
3600994 3.142
s
V
d mm
u
π
⨯
===
⨯⨯⨯
取标准管径为:100mm
五工艺设计一览表
表1冷热流体物性数据表
物料名
称
污垢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流体密度粘度201
m C W-
⋅⋅101
W m C
--
⋅⋅101
KJ Kg C
--
⋅⋅3
Kg m-
⋅
水0.0002 0.626 4.187 994 0.000727
煤
油
0.00017 0.13 2.3 810 0.00091
表2管程、壳程计算数据表
名
称
流
量
流
速
传
热量
总传热
系数
对流传热
系数
程数使用材
料
管
程
55486 0.80
645.3 340
4014 2 无缝钢管
壳
程
10101 0.21 452 1 无缝钢管
表3 工艺设备尺寸表
换热器型式换热
面积
管子
规格
管
数
管
长
管间
距
排列
方式
折流板
间距
切口
高度
壳体
径固定管板式58 124 6000 32
转角
正方
形
0.15 25% 500
表3管口表
符号尺寸用途连接
a DN50 煤油入口凹凸面
b DN50 煤油出口凹凸面
c DN100 水入口凹凸面
d DN100 水出口凹凸面
六对本设计的评述
通过做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对换热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使我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了化工程序设计的初步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了我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此外,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提高了我们以下方面的能力:①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索有关数据。
正确选用公式。
当缺乏必要数据时,尚需要自己通过实验测定或到生产现场实际查定。
②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得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③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用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④用精炼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的计算结果。
七参考文献
[1] 化工原理(上、下册),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著,化工, 1998 .
[2] 刁玉玮,王立业,喻健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六版)[M].:理工大学,
2006.
[3] 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1996.
[4] 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2002.
[5] 物性数据的计算与图表,王莲琴编,化工, 1992 .
[6] 夏清,玉英,常贵,等. 化工原理 [M]. 天津:天津大学,2001.
[7] 魏崇光,晓梅.化工工程制图[M]. 北京:化学工业,1998.
八 主要符号说明
h W ——煤油的质量流量,
m t ∆——平均温差,C 0
Q —— 传热量,
0d ——列管外径 ,
C W ——水的质量流量,
i d ——列管径,
0S ——换热面积, i α——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0K ——总传热系数,
0α——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ρ——水的密度,3Kg m -⋅ c λ——水的导热系数,101W m C --⋅⋅
ρ'——煤油的密度,
3Kg m -⋅ h λ——煤油的导热系数,101W m C --⋅⋅ μ——水的粘度,
ph c ——煤油的比热容,1
01KJ Kg C --⋅⋅ μ'——煤油的粘度,
pc c ——水的比热容,1
01KJ Kg C --⋅⋅
i u ——管程流速, i A ——管程流通面积,
0u ——壳程流速,
0A ——壳程流通面积,
'
s V ——煤油的体积流量,s m ⋅3 s V ——水的体积流量,s m ⋅3
九 附图
十附表
附表一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参数
附表二:列管式换热器中K值大致围
因此取K其中平衡值100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