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从容父母,从读懂孩子开始
十大方法引导家长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十大方法引导家长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读懂您的孩子,做明白的父母初中篇
读懂您的孩子,做明白的父母初中篇【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家长需要读懂孩子,做明白的父母。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同时要理解青春期带来的种种挑战,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最后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做明白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关爱、支持、理解是家长的重要使命,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读懂孩子、明白的父母、初中、沟通、自信心、青春期、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健康、快乐、关爱、支持、理解、使命、成长、陪伴、引导。
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读懂孩子在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许多家长都会发现,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困难。
孩子的世界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常常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不禁会问自己,为什么需要读懂孩子呢?读懂孩子意味着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只有透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去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才能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读懂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扰,家长如果能够读懂他们,就能更及时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重要的是,读懂孩子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读懂孩子,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与家人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们需要读懂孩子,因为这不仅是作为家长的责任,更是我们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共同成长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读懂孩子,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身边贴心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让他们在茁壮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单和彷徨。
读懂孩子行为密码,轻松做父母
读懂孩子行为密码,轻松做父母
1.了解孩子的复杂感受:认真聆听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
的复杂情绪,安慰他们的愤怒、担忧、沮丧、困惑等情绪,使他们有安全感。
2.明确孩子的需求:坚持给予孩子尊重、关心、分享、归属感,重视
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有被爱和被认可的感受,回应他们的需求,及时纠正
他们不良行为。
3.营造良好氛围:保持家庭和谐,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鼓
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不断培养孩子正能量,教会孩子正确行为应激能力,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抑郁,为孩子搭建一个安全幸福的环境。
4.拓宽孩子的视野:给予孩子充足的学习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视野,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学习把握自己的情绪,激励孩子去发现和勇敢去尝试。
5.形成条件反射:设定标准,给予一定惩罚,但要有比例,循序渐进,依据孩子的行为情况,实施和谐化管教,传达父母的期望,培养孩子的自律,培养惩罚的条件反射能力,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通用14篇)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懂孩子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篇1《读懂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看到书中对语文阅读提出的种种方法及途径时,使我顿时大悟,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
孩子的阅读水平预示着他们未来具备公民素质的高低,预示着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高低。
因此不但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中书提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养育策略,提到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我们班中就有这样一种现象,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数学的算术应用题相对较弱,因为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
从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考题中也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为众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将增大阅读的分量。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争取在小学中年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姿势。
阅读过后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积累的习惯。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阅读计划,并制定一张简单的“阅读完成表〃。
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笔记不在多,贵在有感而发,这种批注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每周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只有大脑进行充分的输入,当孩子写作时才能够有一定量的输出。
班中有这样一名女生,平常的语文成绩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爱读书而且积累了一本本的好词好句,每到期末考试中总是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阅读理解、习作成了重点。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己阅读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在书籍的类型上为学生把好关。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篇1)《读懂孩子》一书是知名家长教育专家萧斌臣与中、高考研究专家闰浩东联手合作推出的家长教育新作。
两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家长教育一线的专家,这部书稿中的80个话题以及涉及到的数百个案例大都直接来自于他们亲自经历的活动中。
由于时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在活跃在家长舞台上的这一代人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农耕时代代代相传的家教"法宝"现在已经失灵,而新的家教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
当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虽然普遍高于上一代人,但社会对家长本身的教育依然严重缺位,"无证上岗"导致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常常处在茫然、无助、无奈、尴尬、焦虑的状态,一些家庭家长与子女的交流非但不是一首和谐的亲情礼赞,反而演变成了一场场博弈甚至战争……为此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引领家长点破难题、穿越"误区",走出"迷局",进入家庭教育新境界。
并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孩子是一本书。
作为家长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首先必须先读懂孩子。
只有读懂孩子,家长才能拿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文化互喻时代,孩子要像家长学习,家长更要向孩子学习。
该书从孩子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开始,一直讲到孩子高考甚至对孩子一生的规划。
比如:家长们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别的孩子于是被迫孩子很小就开始学这学那;小孩爱说谎怎么办?孩子好动怎么办?孩子讨厌上学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想要买手机、买电脑家长如何处理?中考高考家长该做什么等等问题。
该书将现代家长面对的一系列常见的烦恼和问题进行了精心细致的描述,为我们家长朋友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篇2)记得有个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叫《爱的教育》,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做从容的父母读后感
做从容的父母读后感《<做从容的父母>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做从容的父母》。
这书可真让我感触良多啊!书里讲了好多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故事,就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家里的情况。
我就在想,为啥有的父母能那么淡定,那么从容,而我的爸妈有时候却会着急上火呢?就说有一个故事吧,一个小朋友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害怕回家被爸妈骂。
结果他的爸妈不仅没骂他,还跟他一起找原因,鼓励他下次努力。
这要是换做我爸妈,说不定早就大发雷霆啦!我忍不住问自己:“难道成绩就真的那么重要,比我的感受还重要吗?”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想学画画,可是爸妈觉得学画画没前途,非要让他学钢琴。
这孩子心里得多难受呀!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每次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爸妈也总会有各种理由不让我去做。
我真想大喊:“为什么就不能听听我的想法呢?”读着这本书,我好像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看到了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就像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有的父母却像暴风雨,把孩子吓得不知所措。
我把书里的故事讲给我的好朋友听,他也深有感触。
他说:“我爸妈也是,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都不让我出去玩。
”我无奈地说:“咱们的爸妈啥时候能像书里的那些从容的父母一样啊?”我觉得吧,做父母真的应该多学学书里的那些方法,别总是那么着急,那么焦虑。
孩子又不是机器,不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走。
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啊!就像种一棵小树苗,不能一下子就想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得给它时间,给它空间,让它慢慢长大,对吧?父母要是能多些耐心,多些理解,我们这些孩子肯定会更开心,更愿意和他们交流。
反正读完这本书,我是真心希望我的爸妈也能读一读,能变得从容一些,能多听听我的心声。
这样,我们的家一定会更温暖,更幸福!。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原文
《读懂孩子的心》摘抄
1. 家庭应该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2. 让孩子玩出名堂,不仅仅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还要把握好放手与引导的度。
3. 培养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
4. 今天的父母很累,因为他们没有把教育孩子当成一种事业来做。
5.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更加重要。
6.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7. 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
8. 让孩子自由飞翔,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9.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10. 家庭教育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11.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盲目攀比,而是要关注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12. 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低头,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1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14.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也需要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15.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有价值的人。
1/ 2
16.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17. 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18. 孩子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天赋和努力,更取决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
19. 父母的爱和尊重是孩子最渴望的礼物,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20. 在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不是你的孩子有多聪明,而是他们有多快乐。
2/ 2。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心得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心得1、认识教育规律。
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掌握和领悟一些技能。
而这一切建立在科学的家庭教育基础上,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发现这些规律。
一定要多学习。
2、认识孩子。
内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有不同的能量来源。
只有认识孩子的性格,才能对应相对正确的教育。
要静下心来以“我们看到的”、“孩子看到的”为出发点,多角度认识孩子。
3、多陪伴孩子。
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做出有利的教育。
4、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父亲说的话:男人是天,天很简单,只有太阳、月亮、白云;女人是地,地载万物,厚德才能载物,一个好的女人能兴3到7代家庭。
结合本章节,意识到父母在文化传承上有发挥关键作用,一些意识上蒙蒙胧的东西通过学习也在逐渐量化。
另外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也找到了一些教育的方法就是信任、自由和爱。
平时我一味地追求孩子“听话”,真是既鲁莽、专断又无知啊。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要做的就是信任、自由和爱,用自己的经验去引导孩子,发展天性。
5、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做一个作为的“防火墙”,不能让来自外部的伤害伤及孩子。
6、尊重孩子的天性。
一切“我认为的”,都不一定是对。
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不断与时俱进,同时俯下身子认真倾情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交朋友,而不是滥用父母权利的说教。
7、尝试翻转式教育。
教育孩子也要有长线思维,围绕“培养一个有思想、敢创新、勇于面对困难的孩子”这一长期教育目标,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试错机会。
控制自己的管控欲望和频繁的短期教育。
8、和而不同。
尊重孩子的天性,教育她能分清是非的前提是下,引导孩子做自己。
培养孩子既有思考的习惯,又有行动的能力。
9、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家庭教育一个重要的抓手是带领孩子认知更多的现象,在困难面前做个勇士;在大自然面前又接受自己渺小。
认识自己渺小,才有不断探索的动力,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能带来持续的价值感。
做从容的父母经典语录
做从容的父母经典语录
哎呀呀,咱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能做个从容的父母吧!你想想看,要是整天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那日子得多累呀!
就说孩子哭了这事吧,有的父母那叫一个紧张,哎呀,咋哭啦?是
不是饿啦?是不是不舒服啦?然后手忙脚乱的。
咱能不能从容点呀!
孩子哭一下咋啦,也许就是心情不好呗,就像咱大人有时候也会莫名
其妙心情不好想哭呀!咱别急着下结论,先观察观察嘛!
还有孩子学习的事儿,有的父母老是跟别人家孩子比,哎呀,人家
咋考那么好,咱孩子咋不行呢!这有啥好比的呀!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呀,就像花儿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呀!咱得从容
看待孩子的进步和不足,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呀!
再比如孩子交朋友,有的父母可操心啦,这个朋友好不好呀,会不
会带坏咱孩子呀!咱能不能别那么紧张呀!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力呀,他们在和朋友相处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呢!就像我们自己当年交朋友,也没让父母这么操心呀!
咱做父母的,要学会放松心态,别老是紧绷着神经。
孩子是咱生命
中的宝贝,但不是咱生活的全部呀!咱也得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乐
趣呀!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陪伴孩子成长呀!
总之,做从容的父母,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呀!咱别老是那么焦虑、着急,要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的呀!。
宽容的父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稿子
宽容的父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稿子宽容是指对他人的言行、思想和行为给予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宽容的父母往往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支持,培养出自信、独立、善良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宽容的父母能够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父母能够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错误和失败,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并从中吸取教训,那么孩子会更加自信,并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宽容的父母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宽容的父母不会过分干涉孩子的选择和决策,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和价值观。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们能够积极应对,迎难而上。
宽容的父母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
当孩子犯错或做错事时,宽容的父母会先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而不是急于指责和惩罚。
这样一来,孩子们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体会到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他们会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
宽容的父母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宽容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
这样一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和融洽,有利于孩子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起来,宽容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支持,培养出自信、独立、善良的优秀品质。
宽容的父母能够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样,我们的孩子将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之才。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8篇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8篇《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篇1很多自称父母的人来说,从过去讲究能成活,吃饱饭,吃喝拉撒睡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如同做任务一般都是在每天的忙碌中进行着。
现代人更多的是讲究科学育儿的方式,一直很期待,也一直在寻找科学方法来开导自己,想让我们的下一代获得更好的生活,所谓的幸福快乐从何而来。
首先了解我们的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当问题出现时,再去找出适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与过去相比较,现在讲究与时俱进,教育永远在不断地更新进行提升自我。
了解一个孩子的身心,助长孩子的成长健康,本书也是在帮助我们的家长,将孩子和老师和家长三者互相连接起来,以达到帮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
主张学习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让孩子更开心的接受学习这件事,进行有效的教育。
读懂孩子的问题,更多的家庭环境的影响,言传身教,让很多活在当下的人,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玩着手机对着孩子又是吼叫,完全失败的标榜。
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反省自己,这样的错误不能一再犯下去,要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像我们家这样原生态的`家庭,关于我们成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父母辈的爱的传递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当我们准备画这幅画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单纯善良的基地,播种之前也要让种子周围的环境变得和谐幸福才能健康成长。
孩子的爱是本能反应,对于这面镜子,孩子体现出来的行为举止,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家长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所在。
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还有孩子都有情绪的表达,系统地读懂这些情绪也是需要不断观察学习和反思的。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的,基本所求都会被满足,自然也就想要更高的需求,其实关于“爱与归属感”也是本书提到最多的地方。
心灵的灌溉需要爱不断地填充,其实这是每个人从小到老都会被需求的食物,不管是盲目的爱,还是成长中的爱,最后成熟的爱,都需要去学习提升自己,到底如何去爱?本书的生命五大法则有具体的介绍。
读懂孩子,也是属于个人的需求,乃至整个家族的需求。
家长必读:十大方法引导家长真正读懂孩子的心
家长必读:十大方法引导家长真正读懂孩子的心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微博)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2024年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13篇)
2024年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4年读懂孩子心得体会(精选13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家长的教育。
家庭是全家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园。
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长和潜能,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坚定做个有心人,孩子就一定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
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读懂自己的孩子。
第一,孩子都有依赖心理。
孩子对于抚育呵护他的人表现得非常依附与亲和,所以,家长在抚育呵护孩子的同时,应当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以防止养成过分依赖的心理。
第二,孩子都有好奇心理。
好奇心引起兴趣,兴趣是追求知识的动力,既要调动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要引导控制好奇心,防止孩子迷恋游戏和玩耍,防止孩子厌恶学习。
第三,孩子都有模仿性。
孩子的基本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习性、行为方式、信仰基础等,都是家长的示范和影响的结果。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第四,孩子都有可塑性。
孩子的天性难以改变,但是可以扬长补短,进行后天雕塑。
例如:对任性的孩子可以采取适当方法,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对怯懦的孩子可以引领他们多参加挑战极限的活动,增强其勇气。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上,总是表现得漫不经心,甚至根本不把孩子放在眼里,认为孩子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不就是个“小不点”嘛。
其实不然,孩子是一部厚厚的书,很难读懂,却又很需要读懂。
不知道孩子的天性、不了解孩子的行为特性、采取不恰当的培育方法,滋长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都是不合格父母的行为。
不懂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不管孩子,越严管越糟。
只有读懂孩子,才能因材施教,优化培养。
沟通,消弭代沟第一,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
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
做从容的父母
目录分析
第五章:如何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如 何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问 题等。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这一章将介绍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包括如何倾听孩子的想法、如何表达自 己的观点、如何处理冲突等。有效的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可以帮助父母 们更好地理解和孩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想法 和要求。我们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和实践策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与孩子 进行交流和沟通。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在当今社会,父母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需要处理各种育儿问题, 如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等。因此,许多父母感到焦虑和压力。本书旨在 帮助父母们应对这些挑战,以更从容的态度育儿。
目录分析
第一章:从容育儿的核心理念。这一章将介绍从容育儿的核心理念,包括如 何建立积极的育儿态度、如何提高自我认知、如何与孩子建立情感等。
精彩摘录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孩子学会探索,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开拓新的领域。
精彩摘录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孩子学会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获得更 好的发展。
精彩摘录
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孩子学会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 人合作完成任务。
精彩摘录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和精力,提高效率。
做从容的父母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从读懂孩子开始何妍观后感
一、概述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何进行好家庭教育成为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观看了何妍老师讲座后,我深有感触,感觉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二、读懂孩子1.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读懂。
何妍老师在讲座中深情地说:“孩子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不断去读懂。
”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
家长需要花时间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和想法。
2. 性格和兴趣是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3. 孩子的成长需要关爱和支持。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家庭教育的艺术1. 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何妍老师指出,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能够理解家长的期望和关心。
2. 学会引导而非指挥。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学会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挥。
孩子需要的是指引和启发,而不是强加的压力。
3.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能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孩子的意志。
四、培养孩子的品德1. 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何妍老师提出,培养孩子的品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会感恩和珍惜。
家长要教育孩子明智地去面对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不断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
3. 爱心是最好的教育。
何妍老师强调,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心。
爱心是激励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也是培养孩子品德的最好途径。
五、结语何妍老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用心去读懂孩子,用爱去培养孩子,用智慧去教育孩子。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迈向人生的旅程。
学习笔记读懂孩子做有温度的父母
学习笔记读懂孩子做有温度的父母话语里藏着温度,我的话语里有孩子的童年。
如何做有温度的父母1、多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直接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断,聆听是最好的沟通,要多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要求他们改变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2、多和孩子站在一个水平线上沟通,蹲下来四目相对,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发指令,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
3、多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事,更不能只顾自己娱乐而不愿多听孩子说十分钟的话,只有真正耐心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4、在教育的时候要学会控制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处理好每一个当下,而不是懊恼过去担心未来,让焦虑的心态影响到了正常的教育方式。
脾气和暴力展现的是父母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5、要学会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不要让夫妻矛盾,婆媳关系伤害到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才是建立良好教育环境的最好氛围。
6、要多学习育儿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让孩子成才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同样也需要有良好的辅助配合,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会面临问题,他们需要家长的引导带领他们走出迷雾,获得指引。
7、学会让孩子长成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孩子并不属于任何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只是经由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完成属于自己的梦想。
8、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自己的问题,修正自我行为,规范言行,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育儿中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源于家长,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9、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是家长第二次重新认识人生的机会,为了能够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10、父母越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够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凡是不能总考虑孩子的将来还要顾及他们的现在,站在他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去考虑问题。
11、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够逐渐完善育儿的理念,只有通过不断地修正行为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读懂孩子的心得体会「篇一」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个年轻的父母都担心如何让他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父母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网上案例、专家讲座、身边人的经历等。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也可能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案例。
也就是说,这些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做的事情往往让周围的人难以接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都做了很多努力。
近年来,许多家长已经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适合孩子,对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答案。
《读懂孩子》由周鼎文主编,书中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从一位辅导了数千个家庭的导师角色出发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在本书的七章中,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有多重要,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到过。
例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成长环境对其未来生活的影响。
但在《读懂孩子》一书中,这些理论对普通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提到家庭教育时,总是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这可以从这一章的标题中看出。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从婴儿开始的,在进入这个世界后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人类一般的生理和社会属性。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给出的金字塔图,清楚地看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只有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我们才有可能对儿童成长中的一些注意点进行理论解释。
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作者通过大量关于孩子的常见案例,探讨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直接影响。
可能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的紧张与否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有深远的影响,而许多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何正确处理好夫妻关系,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做题来解决任何问题,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给出了相应的练习,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根据练习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孩子心理学家之一,在20世纪,他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的理论主导了大半个世纪。
他通过孩子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并将传统的认知论改造成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他的一些非常有影响的研究都建立在对自己的三个孩子的观察研究基础上。
皮亚杰通过分析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揭示了孩子思维的本质,如客体永恒性、自我中心、包含问题、守恒概念,等等。
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
皮亚杰喜欢把孩子称为“小小科学家”,生来就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看一下皮亚杰对他十个月大的儿子进行的观察吧:
劳来特仰面躺着……他接连不断地抓起塑料天鹅、盒子等物品,他把胳膊伸开,让这些东西从手上掉下去。
他很明显地让掉的姿势不同。
有时,他竖直地伸出胳膊,有时,他斜着,搁在眼睛的前面或后面。
当物体落到了一个新的位置,他会让这个东西在同一位置再落两三次,仿佛在研究空间关系;然后,他又进行调整。
在某一时候,天鹅落到他的最旁边,他没有吮吸(尽管这个东西本来是这样用的),而是把它又扔三次,而他的嘴巴仅仅象征性地张张。
孩子总是忙着探索,想通过积极地探索来了解所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他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发现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性质和行为特征。
可是他只是偶然触摸,但接着他会像科学家一样追根究底,用不同的方式来探索一个新事物,探究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发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大不相同,这是皮亚杰最大的天才之处。
可有些父母,如果看到孩子扔东西,然后习惯性地以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制止。
却不料,在阻止孩子做出扔的动作的同时,也阻止了孩子的“科学”探索。
而且,还会发现,越阻止孩子扔得越来劲,因为他找到了这个动作带给他的比“科学研究”更大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像皮亚杰一样,转变思维方式,静静地在一旁观察孩子,那么孩子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探索的机会。
不要跟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扔我就要打你了”等等不必要的负性的话。
客体永恒性——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
如果给孩子一些吸引人的玩具,就在他们要够着的时候,用布盖上玩具,挡住不让他们看见。
小一点的婴儿会立刻停止够玩具的动作,把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大一点的婴儿在玩具被遮挡时,会继续找玩具,他们会盯着布,用手把布掀掉,寻找布下的玩具。
这就是经典的藏猫猫游戏。
皮亚杰和三个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并对很多孩子做了类似的实验。
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婴儿看世界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东西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对他们的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增加——大概要1岁以后——孩子才慢慢意识到事物是客观持续存在的。
说到客体永恒性,不能不提一下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大约在9个月到1岁开始,慢慢开始习得客体永恒的概念。
但是在这之前,孩子的逻辑是非常决绝的:你在眼前,你就在。
你不在眼前,你就不在。
所以,对孩子来说,每一次分别,几乎都像是场悲壮的“生别离”。
所以妈妈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是妈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有些孩子夜里睡不安稳,需要妈妈在身边才能睡踏实。
从出生开始,孩子的概念里,自己就是和妈妈一体的。
等到自我意识萌芽后,发现妈妈是会离开的,则又开始随时担心被抛弃。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每两个月就会得一次湿疹。
全家人都着急上火。
问到我,我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病,这是孩子情绪上出了问题。
因为我这个朋友非常忙,每隔两个月就会出一次远差,持续一周以上。
于是对孩子而言,每一次和妈妈的分离,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孩子会觉得恐慌,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周期性消失。
中医讲,忧伤肺,肺主皮毛。
所以皮肤上就有了变化!不要小看宝宝的情绪杀伤力,越快乐的宝宝,身体就会越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妈妈要短暂离开孩子,必须要让孩子知晓,并且在承诺给孩子的时间范围内回到孩子身边。
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要他了,由此引发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同时,我们建议,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宝宝3岁前,每次与他的分离时间不要超过4天。
皮亚杰还认为,客体永恒性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中建构起来的,就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样,并不是在生命之初就具有。
所以为了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还可以
多和他做藏猫猫的游戏,给他制造理解客体永恒性的机会。
比如把爸爸或者妈
妈的脸用布蒙起来,再拿掉等。
自我中心——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孩子天生认识不到别人的观点可能和自己不同,他们完全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
这就是皮亚杰的“孩子自我中心”。
皮亚杰用经典的三山实验来解释这个术语。
在孩子座位前摆着三座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山的模型,再出示给他们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的山的照片,要求他们找出与他们看到的相同的照片。
然后,在山模型的另一端放一个娃娃,要求孩子从相片中找出与娃娃所看到的相一致的一张。
大部分学龄前的孩子会再一次指那张与自己看到的一样的照片。
皮亚杰得出结论:这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现——他们不能离开自己的角度,认
识到别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样的景色。
皮亚杰提出的这个术语并没有贬义,只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跟自私无关。
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膨胀、自私自利。
经常会看到一些爸妈,在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时责怪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的时期,不肯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是捍卫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把玩具留给它的主人,并为新来的孩子寻找其他替代物。
万物有灵——对孩子做生命教育
皮亚杰还研究了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比如问孩子“如果我把这个纽扣扯下来,它会有什么感受?”“太阳知道他会发光吗?”“椅子会介意被人坐吗?”“当有云并
下雨的时候,太阳做什么?”通过孩子的回答,他得出结论:学龄前的孩子还不
能清楚地辨别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
最初,任何物体都被孩子看成是潜在的有意识的,比如一块石头,他“知道”自己被移动。
后来孩子认为只有动着的物体是活着的,比如自行车或被风吹的叶子。
而生命也就局限到河流、风等自发运动的东西。
最后,孩子认识到生命仅仅在动物和人类中存在,自然界中有生命和物生命的区别有根本不同。
拿类似问题去问问你的孩子吧。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认为万物有灵年龄段,完全可以借此来给孩子做一些生命教育。
比如教孩子珍惜生命,爱护大自然,关爱小猫小狗等动物。
认知发展是阶段性的吗?
皮亚杰的观察使他相信,孩子理解世界的发展过程是一系列的阶段性的,而不是一条连续的线。
他将孩子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分为4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都代表认识方式的本质上的不同。
并且认为,在每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思维上的重新组合调整,而且虽然孩子达到这些关键阶段的年龄各不相同,但是发展的次序却是不变的,不能跨越。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尚不能再头脑中再现世界。
客体永恒性就出现在这个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能使用符号思维、语言、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世界。
假扮游戏出现,孩子能够清楚地辨别出现实和幻想的不同。
思维是自我中心的,一直到这个阶段的后期,孩子才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
如,多重分类、逆向、序列以及守恒。
逻辑思维在这个时候出现,但仍主要与具体事件而不是与抽象概念想联系。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在这个时期,能够进行包括纯粹抽象和假设的概念进行推理。
他们不必经过实际操作就能想出大量解决方案,并有能力在完全假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思考越来越建立在想法而不是具体事物的基础上。
不过,现在很多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皮亚杰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成功完成任务的年龄要比皮亚杰早很多。
在阶段性上也有很多质疑,大量的证据显示,认知功能的转变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进的,而且也不像皮亚杰认为的那样,认知的各个方面会全盘皆变。
然而,不管是阶段性明不明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认知发展能力出现的顺序不会变化,只是会因孩子的个体特征而不同。
了解了这些先后顺序,我们至少可以更能明白,孩子在某个阶段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并非真正的问题,只是孩子内在发展的需求而已。
做从容的父母,从读懂孩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