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谈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 口 , 工作质量直接关 系 其 到医院的信誉和形象 。随着医学模式 的转变 , 人们法 律意识和 自我 保护意识的提高 , 医疗服务质量 的要求 日益增 强。而 门诊具有服 对 务对象构成复杂 、 就诊高峰相对集 中, 服务场所点 多面广 、 工作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 、 就诊手续 繁琐等特 点和 问题 , 是护理差错 及护患纠 纷的易发环节_ l l 20 。自 0 9年来我院针对 门诊注射室发生的护理 纠纷 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 , 并采取针对性预 防措施 , 得一定效果 , 取 现报

般患者出现“ 反跳” 先兆后约 2 ~0分钟 , 04 才再度 出现中毒症
状, 故做到认真巡视病房 , 细心 观察病 情 , 及时发现 , 早报告 , 可使 就
患 者 得 到 及 早 的救 治 。
编辑, 杨倩
浅谈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 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凌 素 环 . 爱 萍 赖
( 东 省深 圳 市龙 岗 区大 鹏人 民 医 院 , 东 深 圳 5 82 ) 广 广 1 10
了胸闷 、 食欲不振 、 唾液明显增加的症状。巡视病房 的护士发现症状 后立即报告 医生 , 及时给予足量的阿托品及其他药物 , 治疗后患者再
度出现明显阿托 品化 , 维持治疗 , 3天后病情稳定 , 一周后痊愈出院。 例 2, 患者女 ,0岁 ,0 6年 因误服乐 果剂 10 , 4 20 0 ml敌敌畏 3 r , 0d i 2 0分钟后急诊入 院。患者大汗淋漓 , 口吐白沫 , 面色苍白, 轻度嗜 呈 睡状态 , 立即清水 (8 0 m ) 胃, 10 0 1洗 同时大量 阿托 品、 解磷定等药物治 疗, 患者出现躁动不安 , 颜面极度潮红 , L 瞳孑 散大至 05m, ,c 经过 2 % 0 甘露醇 2 0 静脉加压滴注 3 5 ml 0分钟后 , 患者病情稳定。第 3日患者 自觉食欲不振 , 唾液分泌增加 , 胸闷 , 精神萎靡不振 , 但能正确回答 问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首先,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1.沟通不畅: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的情绪不了解,或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不了解,沟通障碍增加,进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2.医患信任危机:患儿家属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医疗费用等问题缺乏信任,怀疑医生的诊疗意图,容易将矛盾情绪转移到医患关系上,最终引发纠纷。

3.护理过程问题:儿科护理涉及到患者家属的情感和日常护理等方面,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如态度冷漠、护理技术操作不当等,容易引起家属不满甚至纠纷。

4.医疗技术操作问题:儿科医疗操作技术要求高,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受伤、引发并发症等,容易引发纠纷。

其次,针对儿科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1.完善沟通机制:加强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增加医患间的互动和理解。

医生要耐心对待患者家属的问题和疑虑,为他们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

2.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能力,增加他们对患者家属情感关怀的培训。

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3.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医院管理层要加大对医患纠纷的调解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公益活动、宣传医院的荣誉等,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4.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医疗质量的安全性。

5.多渠道解决纠纷:建立儿科医患间的纠纷解决机制,设立专门的纠纷调解组织,提供法律援助等可行的解决途径,使患者家属对解决纠纷问题有信心。

综上所述,儿科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既涉及医患双方的沟通问题,也涉及到医疗技术操作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解决儿科护患纠纷,医院和医生要树立正确的医疗服务观念,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沟通,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

同时,医院管理层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纠纷调解组织,为患者家属提供多种解决纠纷的渠道,从而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发生。

小儿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小儿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小儿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

当疾病发生时,在门市过程中,家长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操作规程、依法执业等要求不断提高,若产生疑问得不到及时满意的答复,常会引起纠纷。

为防患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护理操作流程,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1.1 观念滞后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密切,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患者,有些护士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欠佳,此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家长希望了解和参与治疗过程但由于护士缺编少编,护士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时间较少,会引起家长对治疗过程存在有意无意的不满情节,而造成不理解或误解,出现纠纷。

1.2 专科技能不过硬由于我们服务于特殊的对象—儿童,患儿家长怀着焦急、期盼的心情来医院就诊,希望药到病除,护士技术高超,穿刺一次成功等。

如果在护士操作前没有充分的告知,易引起家属的不理解而误发纠纷。

1.3 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个别护士工作不认真,不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违反了护理操作规程,查对工作不认真,导致差错发生。

造成患儿家属不信任而引发纠纷。

1.4 医疗费用问题由于高新技术、新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产生矛盾。

一日清单发放不及时或出现错误,易造成误解,导致纠纷发生。

2.防护措施2.1 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态度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加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语言文明、服务周到,多与病人家属交流沟通,掌握其动态的心理变化,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增进护患间的信任杜绝纠纷的发生。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 图分类 号 】E1 中 9 7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 {0 — 4 42 l)z 0 —0 0 4 7 8 (0 o 一 0 o 06 1
锻炼等方 面进行简短的教育 ; 静脉化疗时 , 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讲解化疗 过程 中的注意 事项 , 关心病 人有何 不适感 。就 是通过这 些 “ 虽简短 但 有效 ”的交谈 , 拉近 了人与人之 间的距离 , 增加平 易近人性 , 从而减 少 病 人的负面情 绪 , 最终减 少纠纷隐 患。

1护理纠纷产 生的原 因分析
11 服务 意识淡薄 , . 护理工作不 到位 有 些护士缺乏责任感和 同情 心 , 认为 门诊护士 紧张繁忙 , 挂上输 液 瓶就是 完成任务 ; 而个 别护士 , 尤其是高年资护士 的素质和观念未跟上 时 代的发 展 , 仍停 留在病 人 “ 医” 的概念 中 ; 求 解答 病人疑 问态度 生 硬, 甚至 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 , 缺乏与病人沟通 以及缺乏以病人为 中心 的服 务意识 12 护理 人员 自身素质 差 . 有些护士不能冷静应 付众多争先恐后的患者 , 工作忙乱而 无头绪 , 技 术发挥不 出来 , 引起患者 的不满 。 13 法律 观念缺乏 . 个别护 士法制 观念淡 薄 , 注射 、治疗 的高峰 期 , 在 工作 比较忙 乱 时, 工作责任心不强 , 没有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 神 , 为节省时 阃 , 不 严格执 行三查七对一注意或减 少护理操作程序 , 违反护理操作规 程 , 对 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视而 不见 , 存在侥幸 心理 , 容易 出现差错而导 致
度。定 期进行各种急救 器械 的操 作培训 , 转进修学习 , 学到 的新 轮 并把 知 识 、新技 术带 回来传授给 大家 , 共同提 高抢救的应 急能力 。工作 中 还 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 的精神 , 静脉穿刺前 , 在 仔细观察 患者血 管的 分 布、走向 、深浅 、弹性 , 掌握好进针手法 、角度 、固定方式 , 力争 做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服务科室,主要承担着全院门诊患者的注射及输液工作任务,门诊注射室由于注射、输液患者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待过高,因此易发生护患纠纷。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38起护理纠纷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38起护患纠纷中主要因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有22起,其中由于护患双方交流不到位而引起的7起,因服务态度差而引起的4起,因护理技术而引起的4起,因患者方面的因素而引起16起。

原因分析1.工作责任心不强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询问患者病情,既彰显出护士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又使患者心里感觉到天使的温暖,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个别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未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未按要求巡视输液患者,未认真填写输液组数的执行时间,以致出现差错或患者及家属对输液组数存在疑虑,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或者由于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从而造成了护理差错或失误,从而引起护患纠纷。

2.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缺乏爱心。

门诊患者多以小儿患者居多。

那么,更需要护士充满爱心。

爱心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赢得家长、患儿信任与尊重的前提,只有把爱心渗透到每项护理工作中才会赢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

比如当患儿来院就诊时,护士要面带微笑,热情、友好、主动接待病人,使患儿有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在给患儿做任何护理操作时,可以给予关爱及安慰性的语言,取得患者的合作。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患者在提出合理要求时未及时给予处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语气生硬,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3.缺乏沟通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技术水平不足
医护人员在注射过程中,如技术不 熟练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增加患者 的痛苦,引发患者不满。
患者因素
期望值过高
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抱有过高期 望,一旦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
可能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
心理紧张
注射治疗对患者来说可能产生一 定的心理压力,如紧张、恐惧等 ,这些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对医护
人员产生误解和抱怨。
对护患纠纷原因和防范措施的总结
• 环境嘈杂:注射室环境嘈杂,影响医护人员工作 效率和患者体验,容易引发纠纷。
对护患纠纷原因和防范措施的总结
01
防范措施
02
03
04
加强沟通:医护人员应主动与 患者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注
意事项,减少患者误解。
减轻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医护 人员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影响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
医护人员应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的需求和 感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增强患者沟通和教育
充分告知注射相关事项
01
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注射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及注
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作出知情同意。
解答患者疑问
02
医护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对注射过程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
THANKS.
者教育、改善环境设备等,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
03
纷的防范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专业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应接受全面的注射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培训,确保他 们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并能妥善处理突发状况。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应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友善、耐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 ,减少因沟通不畅引发的纠纷。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 及防范措施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 • 防范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措
施 • 案例分析:成功防范门诊注射
室护患纠纷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持续改进,提升
门诊注射室护患关系质量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和准确,减 少因技术问题引发的纠纷。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 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增强 应对护患纠纷的能力。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确保各项工 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引入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
0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为门诊注射室提供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有
助于提升护患关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未来门诊注射室护患关系的展望和建议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效 果,减少误解和纠纷的发生。
提升服务态度
医护人员应保持友善、耐心的服务 态度,尊重患者权益,增强患者信 任感。
规范技术操作
加强患者沟通与教育
告知义务
向患者详细解释注射过程 、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 风险,确保患者充分了解 并同意接受治疗。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 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 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 性。
教育宣传
加强患者教育宣传,提高 患者对医疗知识和自身权 益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 意识。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案例一:提高护士素质,有效防范纠纷

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基层医院就诊。

而门诊注射室是基层医院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场所。

但是门诊注射室中护患纠纷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如果护患纠纷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就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1.重视护士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是直接影响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

因此,注射室管理者应该为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同时,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职责和工作环节,使得护理人员知道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避免因为职责和流程不清晰引发的护患纠纷。

2.规范管理门诊注射室门诊注射室是医院中比较敏感的一块,因此管理门诊注射室是关乎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

医院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求注射室的管理者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并监督执行,避免工作中的脱漏和疏忽,让患者对注射室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感到放心。

3.完善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机制即时处理和积极回应来自患者的投诉是给患者很好的信任和信心。

因此,注射室管理者应制定完善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机制,对投诉要积极处理和回复。

投诉和回复的记录也要完整保存,以供医疗机构和患者随时查阅。

4.文化宣传医疗服务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一份善意和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文化。

注射室管理者应该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加强患者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的培训。

患者在信任和理解医院的工作管理之后,可以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并且减少因为不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医疗常识引起的冲突和纷争。

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管理是关乎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要加强模式转换和实践的常态化培训,为服务的提高和患者的健康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除了以上建议,医院注射室的管理者们也需要持续地关注护士与患者关系的情况并不遗余力地加强改进,使得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更加的和谐与友善,实现预防护患纠纷的目标。

加强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标签:注射室;护患纠纷;防范措施我院门诊注射室工作量大,包括输血、化疗、成人和小儿的各种注射以及各种治疗等。

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年龄偏大,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环境嘈杂,患者多,病种多,青霉素批号更换频繁,容易发生差错,产生护患纠纷,针对这些问题,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制定出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执行制度不严和违反操作规程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护士长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重点抓好落实。

“三查七对”制度一定要落到实处,护士长经常到患者床前了解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及制度执行情况。

1.1实行首接负责制当护士接到患者递给的注射单和药物时,首先核对药物,再查对多种药物配伍中有无禁忌,查对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批号、皮试结果、与上次使用的间隔时间有无超过规定的期限(特别是青霉素类药物),同时查看患者当时的一般情况及疾病诊断,对特殊用药,如静脉注射西地兰、心律平等要严密观察。

1.2 实行输液、配药、换瓶签名制我们规定护士为患者输液时必须挂输液卡,在卡上相应液体组签名;每配一组药物前后均需进行常规查对,无误后在注射单相应的输液组签名;每接一组液体,需在输液卡相应的液体组签名,每瓶液体瓶上均以分数的形式标明总瓶数和该瓶数,如,3/4即表示共4瓶该瓶数为第3瓶,从而避免了换瓶拔针差错的发生。

2 重视高危因素,防止漏洞产生2.1 高危人群老人、小儿、有过敏史者均列为高危人群。

老人反应较慢,小儿语言表达不清,高度过敏体质对任何药物均有可能过敏,护士长应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其服务,密切注意用药前、中、后的反应,必要时护士长亲自做心理护理。

门诊注射室小儿输液较多,我们把他们作为重点护理对象,为其配备专用床,既方便操作又能防止坠床,输液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以防止液体外渗和反复穿刺,既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不满情绪,同时又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关键词】儿科门诊;护患纠纷;防范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23-0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逐步加强。

而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凝聚点,当发生病痛时,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其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门诊输液室工作特点往往是单位时间内病人集中输液多,而患儿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优先服务。

护患之间容易引起争执,导致护理纠纷,现分析如下。

1 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1.1 服务意识不强,语言不当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士服务已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求医”的年代已经过去,然而,有的护士服务观念未彻底转变,主动服务意识差,对患儿及家属接待不热情,态度生硬、冷落,缺乏同情心,未做到急病人家属之所急,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解释不周,缺乏耐心,从而失去患儿家属的信赖。

如恰逢护理过程中发生疏忽、差错,就会产生误解,以致引起家属强烈的愤怒和不满,满意度下降[1]。

儿童是家中的宝贝,一人生病,牵动全家,甚至几代人。

当他们怀着迫切求治的心情催促你时,却听到“你没看见我在忙”,使家长会怒火丛生,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护士综合素质欠佳,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前提。

要爱护和尊重患儿,切忌丝毫麻痹大意。

护士综合素质,决定提供怎样服务质量。

如操作程序简化,输液前配制液体未做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橡皮塞屑进入输液瓶中被病儿家属发现;工作责任心不强,如皮试时,错过看结果的时间而重做,引起患儿家属不满。

为了省事,更换液体时,该冲管的药不冲管,发生配伍禁忌。

输液渗出血管致皮肤肿胀,患儿疼痛呼叫时才发现,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坏死。

违反查对制度也是引发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不可凭估计和经验行事。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1.沟通不畅:儿科患者往往是年幼的儿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并且理解能力较弱。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

如果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误会和不满,从而产生护患纠纷。

防范对策: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水平。

在沟通过程中,要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2.医疗事故:儿科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和医疗差错,例如手术失败、感染、误诊、药物过敏等。

这些医疗事故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死亡,引发护患纠纷。

防范对策: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临床能力提升,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和标准。

同时,建立和完善医疗事故通报和处理机制,及时、公正、透明地处理医疗事故,追究责任。

3.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儿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

如果医务人员缺乏执业能力、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很容易造成医疗失误和纠纷。

防范对策: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能力培养,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医务人员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

4.医疗费用问题:儿科治疗费用较高,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庭来说,医疗费用可能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防范对策:建立健全医疗费用监管机制,合理规范医疗费用的制定和收取。

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庭,可以适当减免部分费用或提供必要的财务援助。

5.医患误解和误信: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足,容易出现对诊断和治疗的误解和误信。

一些医务人员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传递不畅的问题,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解和不信任。

防范对策: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向他们解释和介绍病情、诊断和治疗过程。

同时,加强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教育,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有沟通不畅、医疗事故、医务人员素质差、医疗费用问题、医患误解和误信等。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纠纷和诉讼。
02
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护士因素
01
02
03
专业技能不足
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操作不 当或技能不熟练,可能导 致患者疼痛或不适,引发 纠纷。
服务态度不佳
护士在接待患者时态度冷 漠、不耐烦或语言不当, 可能让患者产生不满情绪 。
沟通不畅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缺乏耐 心和理解,导致患者对治 疗过程和效果产生误解。
教育与引导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 医疗服务的认知和满意度。
改善医疗环境与设施
优化布局
合理布局注射室,确保空间宽敞、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设施完善
提供舒适的座椅、热水、消毒用品等,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严格消毒
加强注射室消毒工作,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护士操作失误引发的纠纷
失误。
沟通能力培训
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培 训,提高沟通效果,减少误解和纠 纷。
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 意识和责任心,增强患者信任感。
加强患者沟通与教育
告知义务
在注射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注射过程、可能的风险 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了解。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意见,理解患者的感受, 及时解答疑问。
患者因素
疼痛耐受对注射 疼痛的反应也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对 疼痛过于敏感,导致纠纷。
患者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情绪不稳定, 容易产生不满和冲突。
对医疗知识缺乏了解
患者对医疗知识和流程缺乏了解,对 治疗过程和效果期望过高,与实际结 果产生落差。
医疗环境因素
注射室环境不佳
05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1、护理纠纷的防范(1)全面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医疗纠纷防范预案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越来越多的政策、法规制约着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项医疗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等。

按《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只有违反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度与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才是构成医疗事故的前提。

因此,全面落实以上规章制度,各级医务人员切实执行各项操作规范,是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根本保障。

(2)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条例》的特点之一是赋予患者更多的权利,如复印病历权、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等。

因此,尊重病人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项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征得患者同意应贯穿于整个医疗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对机体有创伤的检查、处置、治疗以及贵重药品的使用均应事先告知患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另外,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加强护患间沟通,减少产生摩擦因素,从客观上有效地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3)规范护理文书,完整做好记录医疗护理文件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与护士最关键的证据。

规范的护理文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中的证据。

按《条例》规定病人有权查阅和要求复印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单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所以,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认真进行书写。

它为护理差错事故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具有法律效应。

不认真记录或漏记、错记等均可导致误诊、误治,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护士都要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提高书写质量。

(4)重视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法律保护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献血法》、新《刑法》等,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依法行事,把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纳入法律的“庇护”之下。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出频繁,病种复杂,工作量繁重的科室,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场所。

本院门诊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各科患者的输液、抢救等治疗工作,每天输液约200人次,其中1/3是婴幼儿。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针对其中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

1 临床资料根据本院护理部的护患纠纷记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共发生17起护患纠纷。

其中:静脉穿刺未一次成功5例,服务态度生硬解释欠详尽4例,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换错静滴液2例,观察不仔细致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3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房少发药1例。

2 原因分析2.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2.2 护理技术不够硬现在年轻护士多,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引起家属的不满。

2.3 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不遵守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换错静滴液,不经常巡视患者,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引起局部肿胀。

2.4 护患沟通欠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不及时、不明确,解释工作不到位,造成护患沟通障碍,引起患者误解。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导向的原因,造成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又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将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是护士的操作不当引起的,引起纠纷。

3 防范对策3.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重视患者需求,多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3.2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学习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是为了治疗儿童疾病而设置的特殊医疗场所,是家长和孩子们最关注的地方。

儿科病房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现在有必要来分析一下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医院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1. 沟通不畅在儿科病房,护士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儿童患者年龄小、语言能力有限,有时候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而有些家长也缺乏正确的医疗知识,对孩子的病情也难以正确理解。

护士需要借助适当的沟通技巧,耐心地为他们解释病情、治疗方案等,而沟通不畅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护理服务不到位儿科病房是一个需要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地方,但由于工作繁忙、人手不足等原因,有时候护理服务不到位,给药时间不准时、护理过程中疏忽大意等。

这些疏忽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也容易引发家长不满,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医患双方之间的沟通也是引发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

有时候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到位,有时候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疑虑,而医生没有及时进行解释沟通,这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4. 护理技术不熟练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给药、测量生命体征、护理婴幼儿等。

但是由于一些护士的技术不够熟练,容易造成病情恶化或者患儿不适,从而导致家长不满,引发护理纠纷。

二、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1.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针对儿科护士的工作特点,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沟通技巧培训,使其具备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鼓励护士主动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治疗方案和患儿情况,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减少因技术不熟练而引发的纠纷。

门诊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论文

门诊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论文

门诊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摘要】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复杂,护理纠纷也较多见。

尤其在我国法律逐渐健全的今天,公民对自己的权力维护变得越来越积极。

笔者从事多年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工作,对门诊室的纠纷案件有些一定的见解,本文从门诊小儿注射室纠纷案出发,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门诊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防范原因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输液患儿人数的增加和家长对护士一针见血的极高期望值,穿刺成功率和顺利完成输液就直接关系到患儿药物应用效果及护患关系,如何提高输液质量,降低护患纠纷,树立医务人员良好形象,是体现“三好一满意”的关键所在。

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复杂,护理纠纷也较多见,特别是现在儿童是家中的宝贝,一人生病,牵动全家,甚至几代人的当今社会。

尤其在我国法律逐渐健全的今天,公民对自己的权力维护变得越来越积极。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对防范护患之间的纠纷,或者解决护患间的纠纷事件,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常见纠纷事件的原因分析1.1 服务意识不强,语言不当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护士服务已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求医”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从一些护士的角度讲,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对患者或者家属的服务态度冷漠,没有尽到一些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当患儿提出一些要求时不能满足,这样对家属就在心理上产生不满,时间久了就在患者与家属心理上产生阴影,这些都将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有的护士工作马虎、草率,盲目的去实施一些错误的遗嘱,对于一些小的服务工作,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

皮试时,未看清药物名称,或错过看结果的时间而重做引起不满。

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甚至引起局部坏死。

不按照护理常规执行操作,更换液体时,该冲管的药不冲管,发生配伍禁忌。

未认真填写巡视卡,记录、签名不及时,致使患者家属对注射产生争议。

1.3 业务技术不过硬由于一些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收治者又都是些儿童,穿刺很多次才能成功,让儿童感到很大的疼痛。

门诊部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门诊部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门诊部医疗纠纷预防措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门诊部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医疗纠纷的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门诊部医疗纠纷的发生,门诊部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门诊部在预防医疗纠纷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疗操作规范:门诊部应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情况的医疗操作规范,明确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行为中应遵循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门诊部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医德医风意识。

定期组织开展临床技术操作培训、病例讨论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医护人员的学习和知识更新。

3.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门诊部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专家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披露1.改善等候环境:门诊部应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合理安排诊疗时间,尽量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

合理分流和预约挂号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人满为患的情况。

2.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

对于医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3.加强信息披露:门诊部应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关诊疗方案、病情进展、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对于医患之间的纠纷,门诊部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道歉。

三、建立健全纠纷处理机制1.设立医疗纠纷处理机构:门诊部应建立独立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负责处理和调解由医疗活动引发的纠纷。

该机构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调解能力,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医患之间的争议。

2.加强纠纷调解工作:门诊部可以与相关医疗保险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合作,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协商机制,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3.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门诊部应明确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依规对失职行为和责任人进行追责,从而提升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门诊注射室医疗纠纷预防

门诊注射室医疗纠纷预防

门诊注射室医疗纠纷预防完善就医流程和告知制度也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门诊注射室应设立清晰的就医指南,明确患者就诊流程,降低患者因不了解就诊流程而产生的不满。

同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告知就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同意接受相关治疗。

再者,强化医疗文书管理对于预防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注射治疗过程中,应认真记录病历,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规范使用医患沟通工具,如知情同意书、病情告知书等,确保医疗行为有据可查。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根本。

门诊注射室应注重提高诊疗环境的舒适度,优化服务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是预防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处理时限。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同时,医疗机构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纠纷。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关注医护人员的情感需求。

医疗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因此,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医护人员调整心态,减轻工作压力。

我曾参与过一次培训,其中包含了心理调适课程,医护人员通过学习压力管理技巧,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完善就医流程和告知制度也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门诊注射室应设立清晰的就医指南,明确患者就诊流程,降低患者因不了解就诊流程而产生的不满。

同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告知就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同意接受相关治疗。

在我工作的门诊注射室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告知制度的执行力度。

例如,在患者就诊前,医护人员会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预防措施的探讨
【摘要】通过对护患纠纷潜在因素的预防,找出并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加强护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关系、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以避免儿童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护患双方的利益,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预防;儿童注射室;护患纠纷;措施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门诊输液注射区是门诊治疗的一个重要窗口,我院是一所妇幼保健专科的儿童医院,小儿静脉输液是门诊最常应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由于输液室人群相对集中,患儿陪护多,流动性大。

病种多而复杂,用药种类多,输液过程涉及环节多,工作强度大,加上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凝聚点,从而使注射室易发生护患纠纷。

如何使护患情感沟通更完美、更贴切,达到护患利益最大化,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1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言行举止、改善服务态度
护士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接待患儿及家属时主动热情,面带微笑,态度诚恳,称呼适合,轻声细语,百问不厌,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规范化语言,保证患儿及家属在接受信息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通过制作各种宣传栏,发放各种宣传手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让患儿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收费标准,对接受治疗的患儿实施针对性指导,如告知药物作用、用法、注意事项,饮食等。

2加强学习,注重法制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做好“三查七对”特别是患儿姓名,由于注射室患儿的哭声大,环境嘈杂,当护士查对患儿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导致查对错误,所以注射前应再次核对患儿姓名,确保无误后方可注射。

注射前应做好患儿评估工作,如是否合作、有无药物过敏史,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等。

对于不合作患儿,护士告知其家属注射部位、方向、深度的重要性,指导其家属抱好患儿并固定好注射侧肢体。

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疤痕及皮肤病,如有异常应避开此部位并及时告知家属,以利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做好举证依据,如做皮试,应事先询问有无过敏史,告知患儿家属皮试症状,危险性,皮试后20分钟内坐在观察室不能远离护士观察视线,以防发生意外,并让家属签字。

在20分钟时,由2名护士察看皮试结果并记录好。

注射后告知患儿及家属每次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在观察室观察半小时,无药物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医院,再次让家属签字证明护士已告知以上内容。

从日常护理工作中,让护士知法、守法、执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观念,培养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1】。

3加强护患沟通,灵活运用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采用个性化、人性化、温馨化、亲情化的多样化服务。

护士应主
动问候,用心倾听、耐心解释、热心服务、精心护理。

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给患儿及家属一种安全和信任感。

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心情,尽量满足其需求,并主动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儿多赞扬或轻轻抚摸头部及拉拉小手,消除患儿的害怕、恐惧心理,这样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减少了误会和避免纠纷的发生。

4加强护理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正确与否的依据,是护理安全的法宝,又是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护患纠纷的准则。

由于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很强,在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潜在性法律问题【2】,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不断调整、补充、健全和完善护理工作环节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操作规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抓好了环节管理、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护患纠纷【3】。

综上所述,减少注射室护患纠纷发生,必须做到多方位查对,操作规范,工作细心、耐心、谨慎、有爱心、护士还应广博多学,具备多学科知识的积累,才能与患者交流,提高沟通技巧,确保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树立现代护理理念,提高主动服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注重护理安全,就能减少和避免儿童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差错,最终实现以周到、热情,高效的护理服务于患儿,用真诚善良之心去关心、理解、同情和尊重患
者,让患者放心,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护患双方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杜绝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能有效增加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忠诚度,亲和力,促使医院稳稳地占据并扩大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2]张沁莲、张宏玉护生法律意识培养方法探讨《家庭护士》2006、12、(4)72
[3]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护理学杂志》2002、17(5)3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