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的潘刚时代
伊利公司基本情况
伊利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一、基本结构情况首席执行官:潘刚董事长:潘刚(4)经营者与股东1 投票权的行使:一股一票。
2 全体股东都要参加股东大会。
3股东购买公司的股票:更倾向于股利收入。
4 经营者对股东负责: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的框架下,恪尽职守,规范运作,使伊利资产保值增值,使股东利润最大化。
5股东对经营者:(1)监督,股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经营者的行为.(2)激励,股东可以通过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来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股东会同时采取这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互相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方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5)公司与债权人1公司存在公开交易的债务。
2最大的债权人:中国银行3公司的信用等级:高质量检查32 条风险信息记录、合格率97.4 %,行政处罚1 条风险信息记录、良好率98.1 %,媒体评价信息7 条风险信息记录、良好率50.0 %,,市场实名反馈有1 条投诉信息、好评率0.0 %。
4资产负债率:51.58%5长短期负债比率:长期0%,短期暂缺。
6保护性条款: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7冲突解决:提高优惠条件,例如提高利率,同时通过抵押、担保贷款等等来消除债权人的限制性条款,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6)公司与金融市场1市场如何得到公司信息:财务审计。
2多少分析人员:暂缺3股票数量与交易价:发行1715万股,每股5.95元。
(7)公司与社会1社会责任与社会形象:伊利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并秉承“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法则,坚持“健康中国”计划,围绕“社区、青少年、环境”三大核心目标的健康发展。
形成并且践行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健康中国责任体系”。
伊利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浅析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坊的的地方小厂,经过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
目前伊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乳制品行业的一艘巨型航母,2010年世界乳制品中伊利排名第17位,目前伊利是国内乳制品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
伊利在短短的发展的时期中,创造出了属于每一个伊利人的传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细细思索下来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一.强占优质奶源,确保产品质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倒下了不仅仅是一个乳制品的巨头,同时也使整个乳制品整个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各大中小乳制品企业无一在这一事件中独善其身,使每一个企业的老总的深深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控制奶制品的质量就要从源头做起。
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同样处于世界经济寒流的大潮中,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坚挺前行。
伊利集团在2005年的时刻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率先开展了织网计划,抢先一步抢占了中国三大黄金奶源基地。
同时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在生产经营上伊利集团拥有着优质的奶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会进行质量监控,把好每一道关卡,与联想服务器一起打造放心奶。
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
控制奶源,并且对奶源基地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为伊利冲击全国市场,提供坚强的后盾,国际的先进的设备为伊利乳制品的质量保驾护航,这是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伊利采取的公司+奶牛战略,也极大的削弱的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进一步降低伊利乳制品的山品生产成本,页脚内容1进而使伊利在对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潘刚简介
潘刚简介1970年,潘刚出生于内蒙古;1992年7月,潘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伊利集团,曾先后担任伊利集团冷冻食品公司质检部部长、生产部部长;1994年11月至1999年,潘刚任伊利集团兼职团委书记;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潘刚任伊利集团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1999年,潘刚成为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后任肇东市伊利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肇东市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头市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2年7月,潘刚任职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2004年12月17日,伊利爆发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名人员被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
35岁的潘刚临危受命,11个月后上演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乾坤大逆转;2005年6月股东大会上,潘刚得到流通股代表的全票支持,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
2005年伊利销售业绩突破100个亿,稳坐中国乳业老大的位置;2005年11月16日起,伊利集团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独家乳制品赞助商。
根据2006年财报显示:伊利主营业务收入163.39亿,同期稳健、快速增长34.2%,持续全面领跑中国乳业;伊利为此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包括“伊利产品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饮用乳制品”、“2006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福布斯》2006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2006卓越表现奖之年度企业公民”、“中国十大贡献企业”、“2006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奖”、“CCTV年度最佳雇主”等。
潘刚本人也因其出色成就,获得一系列荣誉,包括:达沃斯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奖”、“2006年具价值经理人”、“2006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十大人物”、“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金奖”、“最受关注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领袖性格之“担当”
领袖性格之“担当”——潘刚:临危不乱、一肩扛起一、案例陈述:2004年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伊利公司个别高管人员的经济问题正式进行立案调查。
因涉嫌挪用公款,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以及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被刑事拘留。
伊利集团突然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公司接连发生“独董风波”与“高管事件”。
有人惊呼:“伊利大厦将倾!”甚至有传言称伊利将被竞争对手收购。
伊利股份2004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当时在伊利任总裁的潘刚以全票当选董事长,潘刚开始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头脑清醒“接到郑总等人被刑事拘留的消息时,我正在北京开会。
”潘刚表示:“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我必须赶紧回呼市,尽快控制局面。
”危机发生后,伊利处在风口浪尖,潘刚个人也是如此。
有好心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让我一定要压住、捂住此事,否则伊利就完了。
潘刚说,自己当时的判断是:不能着急;理清思路;把问题想到最坏的程度,但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与伊利所有相关者都要面对面,而最关键最首要的就是“公开透明”。
高管危机之后,全国各路媒体记者齐聚呼市。
潘刚敞开大门,安排专门负责人接待记者,记者想去看工厂就去看工厂,想去看基地就去看基地,想去看市场就去看市场。
最终的事实证明,坦诚的伊利赢得了大多数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
”◆稳定内部当时员工的情绪波动很大,伊利人心浮躁不安守岗位,面对着这样的局势,潘刚首要解决的就是要将员工的精力从这件事本身的关注上拉回到企业运转上来。
于是公司连续召开员工大会、党员干部大会、各事业部员工大会,向员工通报企业情况,与他们直接沟通。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潘刚亲自准备好讲解方案,组织两批高层对全国各地员工轮番做思想工作,向员工讲述政府的支持、集团的远景规划等等。
这一系列举措最终使得员工的心态迅速稳定下来。
此时潘刚又做出一重大决策: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员工必须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包括对高管的意见,而且这意见必须达到一定的条数。
《伊利独董风波》课件
加强监管的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独董的职责 和权利
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
建立独立董事考 核评价机制,提 高独董履职能力
加强监管机构对 独董履职情况的 监督和检查
提高独董独立性的建议
建立独立的薪酬体系,避免利益 冲突
完善独董的选聘机制,确保独立 性和公正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独董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 业素养
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独董 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事件结果
伊利股份股价下 跌
独立董事辞职
监管部门介入调 查
伊利股份发布声 明,表示将积极 配合调查,并采 取措施维护公司 利益和股东权益。
伊利公司的反应
发布公告:澄清 事实,维护公司 形象
召开股东大会: 讨论事件对公司 的影响和应对措 施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公司治理水 平,防范类似事 件再次发生
积极与监管部门 沟通:配合调查, 争示支持公司管理层的决定 股东大会:部分股东表示反对,认为管理层决策不当 监管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要求公司提供相关材料 媒体:报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监管机构的反应
证监会:对伊利股份进行调查, 要求公司说明情况
深交所:对伊利股份进行问询, 要求公司说明情况
对投资者的影响
股价波动:风波可能导致股价 波动,影响投资者收益
投资信心:风波可能影响投资 者对伊利的投资信心
风险评估:投资者需要重新评 估伊利的投资风险
投资策略:投资者可能需要调 整投资策略,以应对风波带来 的不确定性
完善独董制度的建议
明确独董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加强独董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建立独董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其履职尽责 完善独董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伊利股份巨量跌停事出有因?(附原文)【6】
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伊利股份巨量跌停事出有因?(附原文)【6】权钱交易,巩固个人地位。
自潘刚执掌伊利以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大搞权钱交易,笼络各种关系,编制人脉网络,寻求保护伞。
2003年前后潘刚结识了内蒙古自治区原委书记的儿子储惠斌(已携巨资外逃),此后成为储家的常客,并认储父为干爹。
2005年上半年潘靠儲的力量成为伊利董事长。
随后便将伊利的证券业务交给了储惠斌掌控。
潘刚在2006年实行的伊利股权激励,就是在储惠斌一手操纵下完成的。
按照有关规定,伊利的股权激励方案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
但他们弄虚作假,由储惠斌上下疏通促成此事。
潘刚用企业的钱为自己获得了4330万股伊利股份,金额高达16亿多元。
储惠斌等人也从中获得了巨额的收益。
潘还在2005年至2006年从伊利给储惠斌挪用二个亿资金供其在内蒙古收购企业使用。
储惠斌外逃后,他在赤峰和乌海的矿业由潘刚继续秘密经营。
伊利每年的广告费都交给有关领导的子弟去承办,为他们提供业务来源和相对更高的收益,潘刚也就顺势借用或盗用他们的名义作为自己的保护伞。
现在伊利同一时段的广告费用比蒙牛等同行企业高出20%以上。
潘刚在伊利常年设立了产品招待部门,大肆送礼搞交易。
每年送礼人数达数千人,金额达数千万元。
背后的秘密交易数额更是惊人。
在企业证劵、大宗原辅材料的招标和基建工程项目等相关业务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看到潘刚亲属参与其中。
还有其他一些管理人员也借机以他们亲属的名义投资包装等企业,产品由企业包销,变相从企业洗钱。
或借小企业退出的机会低价变卖,侵吞企业资产。
穷尽一切手段侵吞企业和国有资产几年来潘刚利用其把持的权利,采取多种手段,大肆侵吞国有和企业资产。
1、伊利集团每年几十亿的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在潘刚的安排下,由他的亲信刘春海(现任伊利集团副总裁)和靳彪(现任伊利集团副总裁)一手把持,进行暗箱操作,提取大量的回扣。
据初步统计,几年来的回扣多达数亿元。
案例探讨:伊利集团:攘外必先安内
在距离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48天的时候,《》记者采访了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伊利大厦大厅正前方的倒计时表,让记者对这一天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安内:五个指头和一个拳头伊利是个拥有3万多员工,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63亿元的上市公司。
企业大了,人员多了,机构设置不合理、多重领导等“大企业病”的发生概率就越高。
对于每年都要新增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伊利来讲,预防重于治疗。
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潘刚似乎并不用费太大的力气,“要想防范和杜绝”大企业病“,需要对企业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伊利靠的是制度,一个是人性化的管理,再一个是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提高员工凝聚力。
毕竟,这么大的企业绝对不能光靠人治,一定是靠法治、靠制度;最后就是依靠企业建立完善的流程制度和合理的授权。
”潘刚所说的“授权”是在“放权”的前提之下。
伊利拥有五大事业部:液态奶、奶粉、冷饮、酸奶四大产品事业部和原奶事业部,原奶事业部为前面四个事业部提供原料保障,在管理上相对分散。
“五个手指再有力量,也不如拳头更有力量。
”潘刚喜欢将这五个部门形容为五个手指头,话是这么说,要把五个指头变成一个拳头,是需要大脑的控制和引导的。
2005年,潘刚开始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事业部的资源,进行更好地配合和整合。
毕竟,企业参与竞争,是整个产品链和供应链的竞争,而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需要产供销、研发、技术、基地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力,在相互配合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整合,说起来好听,但是,不小心就会形成“一股独大”或权力相对集中的结果。
潘刚对此早有准备,“我并不是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董事长、总裁这里,而是分散到各个职能部门,再实行集中的精确管理。
例如,伊利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就要把五个事业部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进行人才的整体调配,把每一个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在技术研发部门,要把五个事业部的技术研发力量整合起来,去推动,进行协调配置,使得各个事业部达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化。
以学习促成长 “快乐生产力” 访伊利董事长潘刚
以学习促成长以快乐求生存——访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潘刚: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年在中欧工商国际管理学院EMBA毕业。
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回民奶食品厂(伊利集团前身)工作,从质验员到质检部部长,到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生产部部长、伊利集团矿泉饮料公司董事长、集团总裁助理。
2002年7月开始担任伊利集团董事、总裁,并兼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
2005年6月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
1992年,伊利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街道工厂,而那时的潘刚也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下到基层的大学生,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晚上他常常要睡在化验室里。
作为当时厂里唯一一个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他无怨无悔,始终坚持着,用他执着的热情融化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所有困难。
七年后,潘刚的执着得到了回报,他被任命为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总裁助理。
他从销售网络建设、品牌建设、生产基地规划、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带领大家开拓中国乳制品领域。
2002年7月潘刚凭借其出众的能力与业绩,担任起了伊利集团董事、总裁,2005年6月又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成为了中国商界最耀眼的企业领袖之一。
如今,潘刚正在用“学习”和“文化”改造伊利,将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个人奋斗目标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目标,并着力打造一只坚强的、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系统培训构建“学习型”企业每个星期六中午,液态奶事业部办公楼门口就会涌出一群上完课的职工。
公关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员培训每年每人都是有时限的,达不到则不能晋升,而且在公司里是集团公司负责事业部中层以上干部的培训,事业部组织专业培训……当这种全员培训的“学习型”企业模式在国内企业界还是谈资之时,潘刚就已经在伊利把它付诸实施了。
潘刚认为,“学习型”企业并不仅仅指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各自学习,更重要的是指以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共同学习,是一种团队中员工之间有充分的互相交流、能产生可持续性绩效的学习,它是能使个人和企业取得快速回报的学习。
伊利VS蒙牛—揭示针锋相对的成长之路
两大乳业巨头的诞生
幕 乳 业 德 比 战 就 此 拉 开 帷 呈 纷 彩 精 场 一 , 牛 蒙 和 …… 的 利 伊
1993年,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体改委批准,伊利集团的前身— 年 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体改委批准,伊利集团的前身 —呼和浩特市回民奶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转而成立“内蒙古伊利 呼和浩特市回民奶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呼和浩特市回民奶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 转而成立“ 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伊利开始在中国乳业市场上攻城略地, 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伊利开始在中国乳业市场上攻城略地, 以席卷之势占据国内奶业市场江山。 以席卷之势占据国内奶业市场江山。 目前, 目前,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 业之一,并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成为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 业之一,并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成为国家 家重点工业企 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是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北京2008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 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 北京 年奥运会唯一一家乳制品赞助商 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 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 1999年7月,同样在呼和浩特,蒙牛乳业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 年 月 同样在呼和浩特, 起设立方式成立,短短六年时间,蒙牛集团增长了200多倍,以 多倍, 起设立方式成立,短短六年时间,蒙牛集团增长了 多倍 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 “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其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 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 位,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 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位上升至第2位 创造了在诞生 余天里 位上升至第 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荣列“ 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 力第一名” 力第一名”。 2002年10月19日,“第五届成长企业 第五届成长企业CEO峰会”在北京人民 峰会” 年 月 日 峰会 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 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 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 业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单首位。 业中,蒙牛乳业以 的成长速度名列榜单首位。 的成长速度名列榜单首位
伊利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浅析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坊的的地方小厂,经过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
目前伊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乳制品行业的一艘巨型航母,2010年世界乳制品中伊利排名第17位,目前伊利是国内乳制品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
伊利在短短的发展的时期中,创造出了属于每一个伊利人的传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细细思索下来可以归结以下几点。
一.强占优质奶源,确保产品质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倒下了不仅仅是一个乳制品的巨头,同时也使整个乳制品整个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各大中小乳制品企业无一在这一事件中独善其身,使每一个企业的老总的深深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控制奶制品的质量就要从源头做起。
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同样处于世界经济寒流的大潮中,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坚挺前行。
伊利集团在2005年的时刻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率先开展了织网计划,抢先一步抢占了中国三大黄金奶源基地。
同时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
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在生产经营上伊利集团拥有着优质的奶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会进行质量监控,把好每一道关卡,与联想服务器一起打造放心奶。
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
控制奶源,并且对奶源基地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为伊利冲击全国市场,提供坚强的后盾,国际的先进的设备为伊利乳制品的质量保驾护航,这是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伊利采取的公司+奶牛战略,也极大的削弱的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进一步降低伊利乳制品的山品生产成本,进而使伊利在对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伊利-沉稳者大赢
伊利:沉稳者大赢正是那种沉稳内敛、温和儒雅以及强抗压能力的性格,让潘刚领导着伊利这艘大船一直稳健地航行着,即使连续几次身处“险境”,却总能扭转乾坤化危为机,获得大赢。
在今天,沉稳者潘刚造就了位处行业第一的伊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拯救者”潘刚让伊利很好;“战略家”潘刚让伊利自信;“养竹人”潘刚则让伊利更加坚强……你无法不惊叹于伊利业绩的“美丽”。
尽管在过去的2008年9月,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任大危机,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在2009年连续三个季度跑赢全行业,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利润增速都高居行业第一的位置。
根据伊利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1~9月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6.64亿元。
净利润累计5.51亿,同比增加636.6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累计5.26亿元,同比增加581.82%。
而此前的伊利2009年半年财报业绩同样是令业界为之折服:对比2009年8月份,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老三家乳企伊利、蒙牛与光明则相继发布的半年财报,伊利的营业收入、营收同比增幅、利润同比增幅以及液体乳业务同比增幅等四项指标都是高居行业榜首,并且后三项增幅比例均为正数,成为行业首家全面大幅度正增长的乳企,并全面领跑整个行业的增长。
其中,伊利实现主营收入12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57%,遥遥领先行业同行。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以连续三个季度的优秀业绩表现,伊利稳坐中国乳业冠军的位置已经毫无悬念。
而这一切都与伊利董事长潘刚潜心缔造出来的“伊利式竞争力”密不可分。
而这种竞争力的内核也正是带有潘刚鲜明性格烙印:沉稳内敛、温和儒雅以及强抗压能力,正是这种性格让潘刚领导着伊利这艘大船一直稳健地航行着,即使连续几次身处“险境”,却总能扭转乾坤化危为机,获得大赢。
而在今天,沉稳者潘刚造就了位处行业第一的伊利,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潘刚伊利的创业故事
潘刚:伊利的创业故事潘刚:伊利的创业故事潘刚,1992年7月进入伊利集团,先后担任伊利集团冷冻食品公司质检部部长、生产部部长;1996年11月至1999年12月,任伊利集团矿泉饮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12年完成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到企业董事长的转变——他是职场英雄;将液态奶从营养品变成日用消费品,开创多个“行业第一”——他是技术英雄;在集团颓势难抵之时临危授命,并让企业迅速振作——他是管理英雄;在其他企业都在潜心探索赢利之道时,他却依旧相信品质第一,倡导绿色领导力——他坚持要做品牌英雄。
潘刚认为,作为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行业龙头,伊利的终极目标是企业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和1970年代生的人似乎不大相称,37岁的潘刚,在百亿级企业的老总中间,年轻得似乎无法将他和他的身份结合起来。
但事实上,管理一个数万人企业的潘刚,因为智慧和勇气,早已恬淡自知,宠辱不惊,游刃有余地面对伊利要今天面对的一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潘刚都摆脱不了他所处时代的中国特色;而到目前为止,这类人的成长轨迹犹如他们企业的成长一样:光鲜却充满曲折。
这里面既有大起大落,也有分分合合,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把企业带到哪里?这是一个在中国最大乳品企业已经做了五年总裁、三年董事长、年仅37岁的“年轻人”。
他眉宇间有几分联想杨元庆的貌相,但我们更愿意把他与长虹赵勇放到一起:伴随经历剧烈变革的国有企业一起成长,并从问题前任那里接过教鞭。
尽管潘刚说“长虹的震动可能在意料之中,而伊利是突然一下子被置于死地”,但他们的成长经历无疑都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特色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所以,年轻对于“潘刚们”来说既是雄厚的资本,也是稍纵即逝的经历。
与众不同的是,潘刚对于大型企业二次创业问题的接套可能更具有风向标意义:他不需要像赵勇那样在一个渐显夕阳之势的行业里困斗,也没有像杨元庆那样通过国际化来定位自己的新空间——伊利依然身处一个朝阳行业,这显然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大好时机。
乳业榜首伊利强者恒强,金领冠奶粉继续领跑
乳业榜首伊利强者恒强,金领冠奶粉继续领跑2018年1月1日,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办理过渡期完毕,“奶粉配方注册制”正式落地,在这个商场从头整合的重要节点,我国乳业龙头伊利持续带领国产奶粉兴起、伊利“金领冠”领跑国产婴幼儿奶粉品牌的气势更是越发显着。
据威望商场研讨组织尼尔森数据计算,在刚刚曩昔的2017年,凭仗金领冠婴儿奶粉母乳研讨的品牌差异化优势,伊利奶粉商场份额稳居国产品牌榜首。
金领冠奉献伊利婴幼奶粉增加额九成作为亚洲榜首乳企,伊利已经是我国乳业一张响当当的手刺,伊利旗下的金领冠则已成为我国婴幼儿奶粉商场上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金领冠奶粉近年来不断移风易俗,稳固其职业位置。
例如,2011年推出的金领冠珍护就成为了细分商场中的领导者,2017年推出的金领冠睿护也出售火爆。
伊利在2017年半年报中指出,在大洋洲出产基地出产下线的金领冠睿护婴幼儿配方奶粉完美交融了新西兰的资源优势和我国母乳数据库十余年的研讨效果,倍受顾客喜爱。
金领冠等要点产品坚持高速增加气势,是推进伊利成绩增加的重要驱动力。
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最新计算,2017年1月至11月,金领冠奉献了伊利婴幼儿奶粉出售增加额的90%,完全是一个挑大梁的人物。
2017上半年,伊利完成净利润33.64亿元,是业界第二名的近3倍,而金领冠等要点产品系列是拉动伊利出售收入增加的主力军。
2017年前三季度,伊利完成净利润49.39亿元。
关于伊利的全年净利润,32家组织的猜测的平均数为64.39亿元。
西南证券日前发布研讨陈述指出,现在乳制品需求微弱,伊利作为职业龙头,引领消费晋级,带动职业复苏,市占率及盈余才干稳步提高。
国信证券则在研报中猜测,2018年,在二胎效应闪现及奶粉注册制腾出母婴途径空间的支撑下,伊利的奶粉事务有望连续高增速。
安全规范晋级,国产奶粉兴起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办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方针,依照其规则,我国对奶粉配方的办理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自2018年1月1日起,未取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将不得在境内出售。
潘刚 乱世杀出黑马少帅
蔡指 数 : ★★ ★ ★
个 更 偏 远 地 区 收 赡 了 一 家 倒 的 工 厂 , 定 筹 建矿 泉 水 饮 j 决
20 年 , 业 1 02 革 0年的潘刚 . 为伊 剃集团最年轻 的总裁。 成 } = 后.与岁奇 潘目 临危授命 , j 勺 9 全票 当选 为伊利集 西董 事长 , 兼
任 、 公 司董事长 、 理 、 裁 , 直做 到董事长 。 分 经 总 一
从 基 层 到 中层 ,从 中 层 到 高 层 ,从 液 态 受挑 战 , 多年 的累积
使他成为最熟悉伊利的人。
而 在 伊 利 生 死 存 亡 的 关键 时 刻 ,正 是 多年 累 积 树 立 的威 望 , 潘 刚 临 危 授 命 。 有 大 将 风 范 的 让 颇 他 带 领 班 子 迅 速 控 制 住 了危 局 。 而 仅 仅 1 的 时 年
其 主 持 通 过 的 一 揽 子 十 多亿 元 的 投 资 计 划 更 是 令 业 内外 惊 叹 不 已 , 领 导 公 司进 入 了 又一 轮 发 展 的黄 金 他
时代 。最 终 , 机 顺 利 平 息 , 随 后 的股 东 大 会 董 事候 危 在
选 人 表 决 中 , 刚 以 罕 见 的 全 票 当选 董 事 , 而 全 票 潘 进
源 整 合 力 度 , 化 信 息 披 露 透 明 制 度 , 度 重 视 赢 利 强 高
能 力 , 动 承 担 社 会 责 任 , 速 增 强 了 公 司 员 工 、 资 主 迅 投
者 与舆 论 的 向 心 力 , 领 伊 利 集 团 在 前 三 季 度 销 售 收 率
入 已经 超 越 2 0 0 4年 全 年 水 平 , 利能 力 大 幅 提 升 ; 赢 而
心惶惶 . 社会各界谣言 起 , 雨满城 。 风
伊利法则铸就乳业先锋
! 城 城 l
伊利有机奶的生产,意味着我国奶业高端市场将快速发展,这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避免市场恶性价格战,促进整个行业的良国发展市场经济到今天, 各行各业都 J 自身 “ 好 又. 发展, 义 _ 陕” 同时又带动整个乳 品 f得珍惜。 伊利的这些理 念, 我们将其总结为 进入了激烈 的竞争中, 品行业 的竞争显得 f行业的进步? 乳 尤为明显。 近年来 , 随着各路资本 的进入和 I “ 伊利法则”. . 进行产品结构 的调整 是伊利集 团率先
量身定做 ”了奥运公益计划 : 潘刚曾感言, 这既是荣誉, 是责任, 也是压力, 2 0 奥运会 “ 08 1将以专项资金支持 的形式 , 团中央 “ 对 中国 有关 业 内人 士认 为, 作为北 京2 0 年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 力计划研 究生支教团” 08
场下沉 和精确管 理战略, 很快带 动了二、I 二
位参加 E 京奥组委谈判的官员称,
将从奥 运 口号、 奥运概念产品、 一旦加入 到这个 l奥运力作 , 2 0 年 , 利集 团通 过 向二 、 ‘ 市 奥运 的准入 门坎非常严格, 05 伊 _级
奥运公益活动等多方面完美诠释奥运企业 “ 国际精英俱 乐部” 对单个企业、 别是中 I , 特
衔接, 均影响着企业在行业 当中的地位与趋 国国民收入的增加 增长。 未来高附加值的 之后, 成功地摆脱 中国乳 业过度依赖液 态 向——业 内专家这样 描述 目前 国内奶业竞 。牛奶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争环 境 。
奶发展的不利局面. 并走向全面均 衡的和谐
2 0 年 , 利全面启 动了有机 奶的生 07 伊 程中包括奶 牛生长环境的水质 、 空气 、 饲草
业 内专家指出, 利有机奶的生产, 伊 意 发展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痛陈实体经济发展症结创新能力不足 综合成本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痛陈实体经济发展症结
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成本上升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目前向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0多个,收费项目有60多项。
”作为我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一见到记者就吐起“苦水”。
他建议采取措施解决我国实体企业面临的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成本持续上升问题。
【总页数】2页(P2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2
【相关文献】
1.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对话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构建“全球智慧链”助力“一带一路” [J], 侯隽
2.伊利的潘刚时代——记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J], 里风
3.尹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J], 牧言;
4.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J], 牧言
5.伊利不会倒——访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J], 武轶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利的潘刚时代在雄鹰还没有睥睨天下之前,它一定被壮阔神秘的天空所吸引。
十几年前,潘刚只身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的时候,身后留下的是锡林郭勒草原真正的天然牧场,正是在孩提时代躺在草原上,听着悠扬牧歌,舒舒服服地品尝当时只有内蒙人才能享用的天然牛奶时,他就被草原天然的赐予所感动。
这只日后纵情翱翔于中国乳业高空中的雄鹰,渐渐在未来职业轨迹的探测中触摸到了自己心灵的律动。
一、大厦将倾中国乳业实在不缺大腕,伊利、蒙牛、光明、三鹿、三元……以至于提到伊利,总会想起宋人评价秦少游之语:只可惜三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一部伊利“十五”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中国乳业“十五”发展的缩影。
这5年也是中国乳业崛起的5年。
“十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十五”营养发展纲要、“学生饮用奶计划”、“奶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乳业的快速增长。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奶产品产量达到1100万吨,人均奶类产品占有量为9公斤。
2004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2368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达18.2千克;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2001年翻了3倍。
尤其是液态奶以67%的同比增长速度占据了奶类产品增长首位。
2001年,光明、伊利、三元是当仁不让的乳业“第一梯队”,加之“第二梯队”的三鹿、完达山,几乎占有全国乳业产值的半壁江山。
但2002年底,这个座次发生了变化。
前3位分别是光明、伊利和三鹿,而1999年才创建的蒙牛已经超过三元跻身第4位。
到了2003年,伊利则坐上了“第一梯队”的头把交椅,之后是光明、蒙牛。
2004年,“第一梯队”座次几乎没什么变化,但受伊利高管风波影响,这一年“第一梯队”差距是非常小的。
2005年,随着一系列牛奶丑闻的曝光,光明这个老牌队员则被“第一梯队”边缘化,只剩下伊利、蒙牛两分天下。
而第二梯队则被三元、新希望、夏进等品牌占据。
伊利在2001年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风光———主营业务收入27亿元,当时仅在华南、华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广东、福建两省也不过30%。
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怀俊曾预言说,到2005年左右,中国乳品市场将被基本分割完毕,如果在这轮分割中不能占到大份额,以后就很难挤入中国乳品业前列。
在此观点的指导下,伊利这个乳业元老开始在乳品市场上演扩张兼并、整合重组的跑马圈地运动。
2002年通过借力资本市场,伊利增发5000万A 股筹集资金8.25亿元,全部用于乳业投资。
2003年1月,伊利又与鄂尔多斯达成协议,获得首期投资2000万元,兴建日产600 吨乳制品加工项目。
在产品品质锻造上,伊利突出优质奶源,其拥有的液态奶部、冷饮部、奶粉部均通过ISO900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各类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液态奶事业部、北京乳品厂还通过了国际HACCP 认证,向世界同行看齐。
2002年6月,伊利股份凭借优良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市场表现,名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第5位。
2003年5月,入选中联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度经营业绩100强魁首。
同年12月,在入选上证30 指数样本股和上证180 指数样本股之后,再次入选上证50 指数样本股。
在2003年底举办的次年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众多乳品企业异军突起,最后伊利以2.14亿折桂。
让人在感受到乳业崛起的同时,也预感到了竞争的激烈。
也正是那一年,伊利坐上了“第一梯队”的头把交椅。
摆在伊利面前的似乎是一个乳业的全盛时代。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正当伊利沉醉于乳业全盛时代迷梦的时候,一场灾祸已经不期而至。
风起于青萍之末。
2004年6月的独董风波,伊利已露败相,公告当日,伊利股份跌停。
6月26日,证监会组成核查小组进驻伊利。
2004年12月17日,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将被伊利人永远铭记。
因为这一天,伊利爆发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而且危机出现在公司最高层,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 名人员被检察院以涉嫌挪用公款为由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
一时间,公司上下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社会上谣言四起,风雨满城。
据伊利2004年报显示,伊利股份全年净利润3.79亿元,每股收益为0.61元,但第四季度贡献的分别仅为4200 多万元和0.08元,业绩下滑明显。
宝康消费品、广发稳健增长、德盛稳健等5家位列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基金机构在第四季度消失。
同益基金、长盛成长价值基金等3 家机构减持了该股。
与此同时,一场更大的乳业危机也悄然而至。
先是2004年阜阳“毒奶粉”事件,然后是2005年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回产奶”、“早产奶”风波,哈根达斯“黑作坊”丑闻,三鹿超前标注生产日期……。
国内外多家乳业知名品牌先后“触礁”食品安全,乳业公信力一落千丈。
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全行业40%以上的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行业的平均利润不到5%,伊利、蒙牛、光明等一线品牌的销售业绩增长幅度同比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奶品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44%的消费者已经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
当时的伊利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全国各地纷涌而至的投资者和媒体记者大有围剿伊利之势,让上至奶农、供应商,下至消费者、经销商以及广大职工和投资者惊惶不安。
有人甚至据此预言:中国乳业的伊利时代就此结束,蒙古牛将取代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的又一个大佬。
二、临危受命危机时刻,一个年轻人走上了前台。
潘刚,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
潘刚高高的个头,壮实而匀称的身材,戴着细细的金丝边眼镜,身着白衬衣、深色长裤,表情温和甚至带有些许腼腆,看来像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
潘刚大学时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学生:“行为举止温和,做事却锋芒毕露”。
温和是所有和潘刚打过交道的人说起他时最容易总结出的特点,但锋芒毕露却只有和潘刚一起工作过的人才能够有点感受。
出生在教师之家的潘刚,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的一个县里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
因为学的是食品专业,1992年7月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伊利集团;从一线工人到集团董事长潘刚用了12年的时间。
潘刚从1999年起任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被业内外誉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液态奶已经取代奶粉成为目前中国乳业最重要的产品。
在潘刚主导下,伊利集团率先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将液态奶的保质期延长了20 多倍,突破了此前只能囿于本地的销售半径,从而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引发了全行业的跟进,现在液态奶事业部每年给伊利集团贡献65%以上的销售收入,中国液态奶产销量占到了行业总量的50%以上。
他还大胆地提出了“质量零缺陷”的口号,建立了事业部的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在严格实行ISO9002 体系认证管理的基础上,引进国际食品行业专用的GMP 标准,并全面实施HACCP( 危害分析和生产关键点控制) 体系。
通过国际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查,伊利成为全国食品行业第一家通过HACCP 认证的企业。
2001年,他们率先向香港卫生署提出进港销售检验的申请。
香港卫生署以欧洲的卫生标准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检验,伊利集团成为首家进入香港的国内乳品企业。
2002年7月,潘刚任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2004年12月20日晚,伊利集团公司在呼和浩特市的十几位董事和监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公司董事会工作由副董事长李云卿女士主持,集团公司日常经营工作继续由公司总裁潘刚负责。
2005年6月股东大会上,潘刚得到流通股代表的全票支持,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
对于伊利这样一个有着国有控股背景,员工上万的乳业巨头,在原董事长及多名高层被刑拘的情况下,一名35岁的当家人挑起这副担子,足以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潘刚能带领伊利走出危机重塑辉煌吗?三、力挽狂澜人们的担心不能说没有理由,但事实胜于雄辩,潘刚继任以来,不仅带领伊利彻底走出危机的阴霾,而且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
上任之初,潘刚走了一步最直接又最有效的棋子:坦诚布公、毫不隐瞒。
潘刚亲自到奶农家里做客,消除奶农的疑虑;打电话给一些大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让他们了解伊利更确切的情况”;包括之前被拒之门外的媒体,潘刚亦力排众议,“把伊利的厂门打开,让媒体随意参观”;面对全国各地投资人对“伊利是否有更大黑洞”的质疑,潘刚的回答诚恳:“据我目前了解是没有,但我还需要继续了解。
而且我会及时把我了解的情况告诉大家。
”这句话给刚刚走到台前的潘刚赢得了不少印象分。
潘刚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在主持工作以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说话,“我当时每天都疲于应付,每天都在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媒体,每天在重复同样的话,回答同样的问题”。
也许是多年兼职团委书记的经历,使潘刚养成了非常注重沟通的习惯。
潘刚相信坦诚的沟通是消除误解最好的途径。
在处理2004年的企业危机时,为消除员工中各种猜测和疑虑,“我那几天连续开了很多会,党员干部大会、各事业部员工大会等,把企业的情况向全体员工进行通报,与他们进行直接沟通。
我只有坦诚相待,寻求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面对,正面引导大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继续开展。
”潘刚与伊利多年的同城“冤家”牛根生主动沟通,邀请牛根生回“娘家”参观,尽管这无法改变两家依然是激烈竞争对手的现实,但化解了两家企业剑拔弩张的阵势,有助于伊利争取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潘刚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削藩”。
潘刚认为,伊利的“藩”就是各事业部,在伊利,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人、财、物相对独立的实体,从经营到管理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在伊利高层,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在高管出事后,企业还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就是伊利实行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事业部制。
在潘刚就任公司董事长前,伊利的组织架构是:潘刚为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此外还设一位副总裁职位,主要承担接待任务;这样的组织架构根本没法对各事业部进行有效管理,而集团职能部门更是如同虚设。
潘刚相信,五个手指再有力量,也不如拳头更有力量,长期担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潘刚深知其中利害,“各事业部之间不能协同,片面追求各自利益,带来的问题是机构重叠、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难以共享、品牌形象混乱等等弊端。
”潘刚主政后,将事业部的部分权限收回集团。
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等控制权由各事业部向总部集中,同时调整流程、改变审批权限、规范制度等。
先收后分,收权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分权,以保证集团总部对业务的有力支持,潘刚将过去一直集中于总裁的一些权限,如一些投资项目、合同审批权、财务审批权等开始由集团向下属的各职能部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