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道路微波交通信息采集方案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新方案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新方案

市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新方案余稳1、徐代艮2、朱晓光3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上海慧昌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3、安徽省智能交通(ITS)工程研究中心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市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新方案,该方案基于新型微波雷达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已有资源—电子警察系统安装支架和信号灯安装支架,所检测到的交通信息既能用于交通信息采集与行车诱导发布系统,还能用于超速抓拍系统、治安卡口系统以及路口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是一种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方案。

关键词交通信息采集微波雷达智能红绿灯控制超速抓拍、治安卡口所有智能交通系统(ITS)都需要基于道路实时交通信息检测。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

目前已有多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在实际中应用,比如地感线圈、微波雷达、视频监控、机动车GPS定位、超声波与红外等,通过这些技术采集到的交通信息主要包括各车道的车流量、车道占有率,车速、车型、车头时距等。

最先开始发展的是接触式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其主要代表是环行线圈探测。

这些采集装置都有共同特点,就是埋藏在路面之下,当汽车经过采集装置上方时会引起相应的压力、电场或磁场的变化,最后采集装置将这些力和场的变化转换为所需要的交通信息。

经过多年发展,路面接触式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已经很成熟,其测量精度高,易于掌握,一直在交通信息采集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

但是这种路面接触式的交通采集装置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

首先是安装维护困难,必须中断交通、破坏路面;其次随着车辆增多,车辆对道路的压力导致这类装置的使用寿命也越来越短;现在道路扩张很快,各种环境下的道路日益增多,而路基下沉、盐碱和冰冻等条件将严重影响路面接触式交通信息采集装置的使用。

另外,对隧道、桥梁等环境,路面破坏性的安装方式存在更多的困难与不便。

所有这些都带来了其使用成本的上升。

新近发展起来的路面非接触式交通信息采集装置不存在安装维护困难、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主要有微波探测和视频探测两大类。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交通的拥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的采集需要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数据源。

例如,红绿灯的信号、停车场的使用情况、公交车的定位、车辆的速度和构成等等。

这些数据在通过无线通讯或设备联网后,就可以形成数据网络。

交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样的网络掌握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传感器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传感器有以下几种:1. 呼吸传感器呼吸传感器通常被用于测量车辆的尾气排放量,具有超高精度和可靠性。

2. 智能摄像头智能摄像头能够识别车牌,识别出过路车辆的信息,并能够获取路况信息。

3. 地磁传感器地磁传感器主要被用于检测道路上停车位的使用情况。

它可以采集停车场车位的实时状态,为车主寻找停车位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城市交通信息处理技术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只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方面。

通常,城市交通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

1.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负责将采集的数据存储起来,并且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数据的存储包括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

物理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物理介质中,例如硬盘、内存和闪存。

逻辑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字典等方式实现逻辑数据结构。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城市交通信息处理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人们可以尽早地发现交通状况的异常情况。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风险分析、时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3. 数据应用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如路况预测、实时指导、车速控制和智能停车管理等。

其中智能停车管理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应用方向。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流量的管理和调查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解决交通流量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原理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是一种基于微波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具有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微波接收器和发送器之间的回波来分析车辆的运行速度、方向、密度等信息。

具体来说,微波探测器安装在道路上,向车辆发送微波信号,然后接收回波。

通过微波信号的频率和回波时间差的测量,可以确定通过探测器的车辆的速度与方向。

同时,根据通过探测器的车辆数量和密度,可以推断出交通流量等信息。

二、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应用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在交通管理以及交通建设、规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为具体应用场景:1. 实时交通状况监测:可以通过微波探测器不间断地获取当地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速度等信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2. 交通流量调查:可以通过微波探测器对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进行统计,从而为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交通信号控制:通过对车辆的信号的分析,可以掌握路口交通状况,为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4. 车辆计费系统:可以使用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计量,从而为车辆计费和管理提供保障。

三、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优势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案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精度高: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速度、方向、密度等信息,精度达到高级别。

2. 能力强:通过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可以对道路上的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查,能够访问大量数据。

3. 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交通流量调查方式,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技术具有低成本、低维护成本和低实施成本的优点。

4.易于安装: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设备小巧轻便,可方便地安装在道路上,对现有道路的影响小。

城市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城市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专业课课程论文题目城市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学院机械交通学院专业交通工程班级101姓名艾克来木江.斯迪克学号083734121 指导教师何春光职称助教2014年10 月25 日城市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摘要: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采集信息的支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革新为交通信息处理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交通数据资源。

本文总结目前动态交通采集信息流行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分析总结多种采集技术的组合应用方案,对于面向交通信息利用的交通信息采集、预处理技术方法提供参考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移动通信引言:在ITS的发展过程中,“3S”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数据和交通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理论和技术支持。

动态交通信息传统的采集手段主要有感应线圈、视频、微波、超声波、红外及激光雷达等车辆检测器。

近年以来,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基于低空遥感平台的大范围交通信息高精度快速获取成为一种有效地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方法。

1、动态交通信息动态交通信息主要是指道路上所有移动物体所具有的特定信息,这些信息根据实际的交通状况时刻变化,主要包括交通流信息和交通事件信息。

交通流信息包括交通量、平均车速、占有率和车型等;事件信息包括事件或拥堵的类型和位置等。

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有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之分。

历史数据主要是离线应用,用于对历史交通状况的统计分析;实时数据时在线应用,用于实时交通状况的分析与控制,绝大多数的交通管理的功能都是依靠实时数据。

2、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获取目前,GPS车载设备和GPS指挥调度系统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公交交通、商务车运营、危险品运输、物流管理和防盗报警等多个行业。

因此,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获取在我国具有应用基础。

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包括:(1)海量浮动车数据预处理与质量控制剔除错误数据和不可用数据,对缺失数据进行修补,对数据精度作以评价等,旨在得到干净、高质量的交通数据。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及要求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及要求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方案及要求
3.1采集系统概述
建设XX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结合高清视频监控、卡口等手段,实时掌握XX 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车速、占有率等交通运行状态参数,为片区交通规划和改善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交通采集手段主要有下述三种:
这三种优缺点比较如下:
3.2系统建设内容要求
共规划建设9个地磁建设断面,其中:一期涉及7个断面:
●XX与外界的分界点,4个;
●XX片区连接道路交通流量和速度监测点,3个;
●XX区内交通核查线断面,2个。

其中,一期14条道路上涉及7个断面。

图 XX交通信息采集点分布图
3.3系统技术要求
1)无线频率:2.4GHz;
2)检测方式:磁阻方式;
3)安装方式:地埋,检测器上表面低于路面2cm以上;
4)通讯模式:点对点;
5)通道数:12;
6)接收/传输速率:250kbps;
7)天线类型:全向天线;
8)天线范围:360°;
9)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5000小时;
10)接收灵敏度:-98dBm;
11)检测模式:存在/通过;
12)设备支持无线设置及重启;
13)检测分辨率:120 μGauss;
14)检测灵敏度:0-15可调;
15)环境温度-40℃~+80℃;相对湿度:0到93%;
3.4系统费用要求
以一个双向10车道的道路断面为例,该断面地磁监测费用估算如下:。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三、掌握雷达测速仪应用
(2)雷达测速原理:
把雷达波发射到一个移动的物体上,根据反射回来的与 目标速度成比例的雷达信号,由测速仪内部的线圈将该信号 进行处理,得到一个频率变化,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
后,得到目标的速度。
三、掌握雷达测速仪应用
(3)雷达测速仪的发射频率 根据国际航空通讯法令的规范,主要分为 以下几个波段: S波段:2.445GHz X波段:10.525GHz K波段:24.150GHz Ka波段:33.40-36.00GHz
4)可判别交通异常、车辆违章、车牌号等 缺点:
1)大型车辆会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 2)阴影、积水反射或昼夜转换可造成检测误差;
7、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 应用实例:局部增强对比
7、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 应用实例:违法检测
判断车辆右/左转、逆向行驶、压线、跨线、违反禁止线等违法行为。
应用实例:车速测量
●探测器必须放在正确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前挡风玻璃贴了金属防暴隔热膜(或自带防暴功能)的车子将
会影响探测器反应距离;
●严禁两台探测器共同使用; ●市区杂波干扰。
三、掌握雷达测速仪应用
2)电子狗
●接收无线信号后,发出警告。 ●属于非法产品。 ●价格便宜,250~500元。
原理:生产电子狗的厂家,在有电子眼的地方,偷藏了一个无
视频检测
1、大型车辆会遮挡随行的小型车辆; 2、阴影、积水反射或昼夜转换可造成检测 误差; 3、检测精度较低。
微波检测
1、侧向方式速度检测不够准确; 2、拥堵时流量检测不够准确。
超声波检测
1、必须顶置,安装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 2、易受风速影响。
1、检测精度较低; 2、易受到灰尘、冰、雾的影响。

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重,人们出行难度加大。

因此,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实时采集、分析街面交通信息,得出交通状况、路况等情况,并向交通部门和驾驶员提供实时、有效的交通信息,为优化城市交通、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市面上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方式多样,包括视频、卫星定位系统、毫米波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视频需要大量存储和计算资源,移动设备难以实时处理、毫米波雷达成本高等,不利于普及。

为此,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通过大范围覆盖和微波特性可穿透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无需对画面做出特殊要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本课题将基于微波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通过合理的系统架构和算法优化,提高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效率与准确度,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选题意义1. 可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优化: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大,而传统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缺陷已经逐渐暴露。

因此,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促进交通管理的优化。

2. 增强对城市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能力: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特性微波可以穿透恶劣天气等优点,可有效避免传统设备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这样,系统能够提高对城市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能力。

3. 可优化城市交通行驶效率: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采集路况,同时也可以分析车流量、道路拥堵情况等交通数据,并提供可行的路线、帮助城市交通从各个方面优化行程。

三、项目研究内容1. 基于微波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调研和分析。

2. 对微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出一种高效的处理算法。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引言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信息化平台,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广大出行群众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帮助人们高效地规划出行路线,提高城市路网的运行效率和通行速度。

本文将就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的需求分析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需要实时采集城市交通状况信息,另一方面则需要对这些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出行建议。

1. 采集数据:城市交通数据的采集需要借助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摄像头、GPS等,这些设备可以用于实时监控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记录并传输各种路况信息。

同时,还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分析,以得到夹杂在复杂趋势中并对出行建议产生重要影响的数据点,并将这些数据点进行有效计算,以推导出行路线、计算预计到达时间等重要信息。

二、系统架构设计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需要采取合理的架构设计才能保证数据采集、传输以及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1. 采集层:这是整个系统中最底层的命令控制层,它需要收集城市不同交通路段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分析处理层。

2. 传输层:收集到数据后,需要采用一定的协议和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分析处理层。

3. 分析处理层:这个层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交通信息和出行建议。

4. 用户端:用户通过这个端口获得系统的服务,他们可以查询路况信息、规划出行路线等等。

三、技术方案实现城市交通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技术实现离不开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等。

1. 数据库技术:城市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存储离不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能够为系统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和访问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疼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前景。

第一部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技术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是实现交通智能化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交通摄像头、交通流量传感器和车辆定位系统等。

交通摄像头通过实时拍摄道路交通情况,可以获取交通流量、车辆密度等信息。

交通流量传感器则通过感应车辆通过的时间和车辆数目,来判断道路上的交通情况。

车辆定位系统则通过GPS等技术,实时追踪车辆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然而,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交通摄像头的布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其次,交通流量传感器对道路的安装和维护也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车辆定位系统虽然可以实时追踪车辆位置,但对于大规模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来说,其精度和实时性仍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处理方法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处理是将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目前,常见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交通流量预测、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拥堵识别等。

交通流量预测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交通事故分析则通过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拥堵识别则通过分析交通数据中的车辆速度、密度等信息,识别出道路上的拥堵情况,并提供相应的交通调度建议。

然而,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恶劣天气、突发事件等)的预测能力较弱。

其次,交通事故分析仍缺乏深入的原因分析,导致对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不够精准。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施工方案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施工方案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施工方案1. 系统概述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分析交通流量、道路条件和交通事件数据的系统。

该系统由一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平台组成,可以实时获取交通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本文档将介绍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施工方案。

2. 系统组成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传感器:采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包括车辆探测器、摄像头、气象观测设备等,用于收集交通数据和道路条件信息。

•数据采集设备:通过与传感器连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提取和转换,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处理平台。

•数据处理平台: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存储,以生成交通信息报告。

3. 施工步骤3.1 传感器部署在系统施工前,需要根据实际道路情况和监测需求,合理布置传感器。

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道路上、交通路口、高架桥等位置,以收集车辆数量、速度、流量等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设置气象观测设备来采集天气条件数据,如温度、湿度等。

3.2 数据采集设备配置在传感器部署完成后,需要配置数据采集设备与传感器的连接。

根据传感器类型和接口要求,配置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方式,确保传感器的数据能够准确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

3.3 数据处理平台搭建为了能够正确地接收、处理和存储从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数据,需要搭建一个数据处理平台。

该平台可以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具备高可靠性、高并发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

数据处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数据接收:负责从数据采集设备接收原始数据,并进行解析和提取。

•数据处理: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清洗和处理,以获取目标数据。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分布式文件系统中,以供后续查询和分析使用。

•报告生成:根据存储的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生成交通信息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个人使用。

3.4 系统测试与调优在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完成搭建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交通运输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在 104 通讯机后端,我们配备了壹级 D-LINK 工业路由器,能够很好的适配无线、有线等 多种通讯方式,同时,其强大的安全功能能够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可靠。
C、多 DSC 传输和多协议传输 本方案中,为了满足用户对多 DSC 传输和多种数据格式传输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 接下来马上会进行的部标通讯协议修改(已出讨论稿),我们在通讯机软件上采取了如下措 施。
协议实现进程订阅汇总数据,且按照指定的通讯协议向指定 DSC 发送。
通过这个结构,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实现多 DSC 传输,多协议传输,如下图所示:
在本图中,我们使用了三个协议实现进程,很显然,协议 1 和协议 2 能够指向不同的 DSC,而且使用不同的统计周期,而协议 3 则能够直接向 DSC 传输实时车辆数据。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 ITS)是最近 10 年来提出的新 概念,其含义是综合运用先进的通讯信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 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壹个 智能化的、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 ITS 研究的广泛开展,其研 究也日益得到重视。
通常,壹个全自动交通流量观测站包括如下设备:检测器、通讯、供电等。下面我们将 分别介绍。
2.2.1 检测器:
根据上面所述的原理,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制造出车辆检测器。车辆检测器 作为全自动交通流量观测站的核心,负责检测通过监测断面的车辆类型、数量、速度、占有 率、车头距等参数,供交通流量调查分析使用。
2.1.1 基本原理对比:
设备类型
基本原理
车型识别原理
车速识别原理
地埋线圈 (常规)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在当今社会,交通的高效运行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而要实现交通的科学管理和优化,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就像是一双“慧眼”,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交通状况的关键数据。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涵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谈谈环形线圈检测技术。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依然有效的方法。

在道路上埋设环形线圈,当车辆通过时,会引起线圈电感量的变化,从而检测到车辆的存在和通过信息。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准确性较高,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车辆流量、速度等数据。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而且一旦安装完成,位置就相对固定,难以灵活调整。

视频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道路上方或路边安装摄像头,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度,还可以进行车型识别、车牌识别等更复杂的任务。

它的优点是直观、可视性强,能够提供丰富的交通信息。

但同时,它也容易受到天气、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可能会不稳定,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微波检测技术则是利用雷达原理,向道路发射微波波束,通过接收反射波来检测车辆。

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同时检测多个车辆,不受天气和光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不过,它对于车辆速度的测量精度可能不如一些其他技术,而且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还有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例如,利用车载的 GPS 设备,将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从而获取整个路网的交通状态。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大范围、实时的交通信息,但需要大量车辆配备相关设备,并且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是单独使用某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通过不同技术的互补,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取交通信息。

比如,在城市主干道上,可以同时采用环形线圈检测和视频检测,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高速公路上,微波检测和卫星定位技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长距离、快速交通的监测需求。

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交通数据采集技术城市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

地下线圈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道路上,通过检测车辆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来实现车流量的统计。

此外,雷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也可以用于车辆的检测和测速。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数据,但是在安装和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是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数据。

例如,采用电子标签技术的电子收费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通信息的传输。

此外,移动通信网络也可以通过车辆定位系统来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和速度。

这些无线通信技术为城市交通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更快捷、简便的方式。

最后是图像识别技术。

利用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时获取交通数据。

例如,车牌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车辆的识别和跟踪;行人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行人的统计和分析。

这些技术在交通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城市交通数据处理技术城市交通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模型建立技术和实时预测技术。

首先是数据挖掘技术。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挖掘,可以发现其中潜在的规律和关联。

例如,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研究车流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关联分析可以研究不同道路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挖掘技术为城市交通数据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是模型建立技术。

建立交通流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并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

例如,通过建立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车流量,从而合理规划交通路网;通过建立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可以提高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

模型建立技术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交通信采集系统解决方案日期:2015/9/15期//第一部分:车辆的检测利用无线地磁车辆检测器,检测车辆通过;检测器由电池、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检测器埋设于道路,电池寿命10 块组成;检测器埋设于道路电池寿命10年;车辆检测准确率99%,占用率检测准确率95%,测速精度95%;无线传感器第一部分:车辆的检测地磁检测器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检测车辆通过的变化,检测车辆通过。

通过检测X/Y/Z轴向的磁场变化,有效检测各种车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

X 轴变化小型车通过Y 轴变化Z 轴变化大型车通过第一部分:车辆的检测车辆连续通过时,检测器能够有效检测车辆空隙。

(下图连续通过3辆车,车辆空隙清晰可见)⏹检测器的的检测频率是128Hz,能够检测的车辆最小空隙7.8~200ms(可调)。

⏹车辆检测的阀值可自由设置,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消除干扰,有效检测车辆空隙。

车辆1车辆2车辆3车辆连续通过第一部分:车辆的检测当邻近车道通过大型车辆时,有时会对地磁检测有干扰。

邻近车道的干扰车辆通过检测器检测X轴和Z轴的检测检测X轴和Z轴的变化,判断是否车辆通过;通过设置阀值,可有效过滤干扰。

邻近车道大型车辆造成的干扰第二部分:现场设备部署每条车道布设2个地磁检测器,支持测量速度、检测器支持测量速度车辆间距、车辆密度等交通信息通信息。

路边安装数据接收机和接口适配器。

下行无线通道双检测器测速双检测器测速(数据采集软件附带WEB站点文件,在IIS(数据采集软件附带WEB站点文件在IIS中配置使用。

)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局域网数据库服务器安全接入平台数据库服务器注:配置“安全接入平台”,开放“数据库服务器”的监听服务端口。

第六部分:现场安装检测器可在地面开孔安装;⏹在地面割直径10CM,深7.5CM的圆孔;⏹将孔烘干;⏹使用快干胶灌封2/3深度;⏹将检测器(含安装支架)放入孔洞;⏹使用快干胶灌封,10分钟固化,20分钟通车;开孔检测器的安装方式1放入检测器完成灌封快干胶第六部分:现场安装⏹接收机(AP)具有IP67防护等级,⏹AP与适配器安装同一立柱;⏹使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安装高度>5米,尽可能更高;安装高度米,尽可能更高;专用安装支架AP 的安装AP 立柱安装第六部分:现场安装⏹中继器(RP)具有IP65防护等级,适合室外安装;⏹当检测器与接收机距离超过51米时使用;⏹RP由电池供电,可自由选择安装位置;可安装在标志牌立杆、路灯杆、树木等立柱;专用安装支架⏹使用专用安装支架,安装RP;RP外观RP的安装RP安装第六部分:现场安装⏹适配器安装在设备箱中;⏹设备箱中同时安装有开关电源;⏹设备箱中可选配安装漏电保护器、避雷器、通用插座、空气开关等配件;⏹GSM天线安装在设备箱外;适配器的安装。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解决方案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是一种使用微波技术来测量交通流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交通流中的传播速度变化,从而推断出交通流的密度和速度。

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实时高效地获取交通流量信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面将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旨在克服这些挑战。

首先,为了提高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多点布设的方法。

传统的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通常只在一个点进行测量,容易因为交通流量的波动和不均匀分布而产生误差。

通过在道路上布设多个微波式交通流量检测器,可以实时获取不同位置的交通流量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交通节点和主干道上布设多个检测器来实现。

其次,还可以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来辅助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集成微波式交通流量检测器和其他交通设备,如摄像头和车辆识别设备,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获取交通流量信息。

通过分析和处理不同设备获取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流量的变化和特征。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提供交通流量预测和优化交通管理的功能,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第三,为了提高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的实时性,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传统的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通常需要有线连接来传输数据,受到布设位置的限制,无法实现实时监测。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与中心控制系统的远程通信,而不受位置限制。

这样,交通流量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和处理,从而及时地了解交通状况。

最后,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应采取相关的措施。

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需要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如车辆类型和速度,这可能涉及到用户隐私的问题。

在设计和使用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法律措施,保护用户隐私。

此外,还应加强对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综上所述,微波式交通流量调查是一种实时高效获取交通流量信息的方法。

通过采用多点布设、智能交通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和安全措施等解决方案,可以克服其在准确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交通管理和规划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微波雷达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方案
一、微波雷达应用领域
微波雷达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广泛,作为车辆检测传感器,微波雷达可以应用于以下系统中:
1、交通信息采集与行车诱导服务系统
2、超速抓拍系统
3、治安卡口系统
4、大车占用小车车道抓拍系统
5、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

在以上这些系统中,雷达主要起着车辆存在、速度、道路占有率以及车辆类型等参数检测作用。

虽然这些系统可以独立建设与运行,但是有不少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超速抓拍系统和治安卡口系统就可以兼具交通信息采集功能,也可以具有大车占用小车车道检测功能,因此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来说,如果在设计规划阶段能综合统一考虑,则系统建设成本就节省不少。

二、基于微波雷达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案
城市道路的特点是各种各样的道路环境都有,如环线、高架路、主干道以及支路等,针对不同路况,下面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基于微波雷达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案。

1、卡口系统(兼具流量采集、超速抓拍功能)
基于微波雷达的卡口系统主要有三种安装方案。

方案一:在隔离带中间架设“Y”型(或者“T”型)支架,将正向雷达、摄像机和闪光灯等安装于支架臂上,如图1所示。

图1 方案一
该方案优点:
最好的也是最经济的卡口系统和交通行车诱导系统综合方案,既能非常准确的检测车流量、车速、车型以及占有率等交通信息,又能用于超速抓拍和卡口系统,成本很低;特别适合于双向四车道路况,这样每个方向只需要一个高清摄像机就可以了,将大大节约成本;
缺点:
只适应于中间隔离带很窄的路况(对于隔离带很宽的路况,可以采取在隔离带两边或者道路外沿两侧分别架设“F”杆的方式);
方案二:架设横跨双向多车道(如6~8车道)的龙门架,将正向安装雷达(如MPR-U1)、摄像机、闪光灯等集成安装于龙门架一面(另一面安装诱导牌之类的)。

如图2所示。

该方案的优点:1)龙门架既用于诱导牌安装,也用于卡口系统和交通行车诱导系统;
2)双向卡口位于同一位置,便于信息传输和维护;
3)能充分利用已有龙门架资源,不再需要增加支架成本;
缺点:如果在该检测位置不需要安装诱导牌之类的,则该方案成本偏高;
图2 方案二
方案三:架设横跨单向多车道(如2~3车道)的龙门架,将正向安装雷达(如MPR-U1)、摄像机、闪光灯等集成安装于龙门架一侧,另一侧安装诱导牌之类的;在龙门架的一端侧壁
上安装侧向微波雷达(如MPR-2)以检测另一方向多车道的交通流信息,如图3所示。

在相距400~500m的地方再安装一个龙门架在相反方向的车道上方,如图4所示。

该方案优点:1)两个龙门架组合在一起(如图4),既解决了双向卡口问题,相对于方案二来说也减少了成本(因为这种组合解决了2个检测断面的交通信息检测问题,对于方案二,还需要在400~500m处再增加一个交通流检测断面);
2)龙门架既用于诱导牌等的安装,也用于卡口和交通行车诱导系统;
3)能充分利用已有龙门架资源,不再需要增加支架成本;
缺点:如果在该检测位置不需要安装诱导牌之类的,则该方案成本偏高;
图3 方案三
图4 组合方式
2、交通信息采集(纯粹用于交通行车诱导系统)
前面阐述的用于卡口系统的三种方案均可同时用于交通信息采集,此外还具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微波交通信息采集雷达安装模式:
1)双向车道之间没有隔离带或者隔离绿化带很低(低于1.5米)
对于该环境,在道路一侧距离第一车道超过1米远的地方埋设7米左右高度的立杆,在立杆上安装MPR-2雷达用于检测双向各车道的交通信息,安装方案(方案四)如图5所示。

图5 方案四
该模式优点:最经济的交通信息检测方式,单一雷达能同时检测双向多车道交通信息;
缺点:只能提供平均速度和平均占有率,且难以区分车型;
2)双向隔离绿化带高(高于1.5米)、中间或者两边存在防撞防噪屏
此时无法用单一雷达同时检测2个方向的车道。

解决办法是在隔离带中央埋设6米高的立杆,在同一杆上相背安装2个MPR-2,2个雷达共用一根立杆和一个控制箱,安装方案(方案五)如图6所示。

图6 方案五
该模式优点:1)单一雷达同时检测单向多车道交通信息,费用较低;
2)2个雷达共用1根立杆和1个控制箱,成本得到了很大降低缺点:只能提供平均速度和平均占有率且难以区分车型;
3)辅导很窄或者没有(如桥梁和高架路)
桥梁和高架路的特点是辅道和中间隔离带很窄或者没有。

由于辅道很窄,侧向安装微波雷达由于需要侧置距离(大于1米)而难以胜任,只能采用正向安装模式。

如果存在龙门架,则可以直接将MPR-U1安装于架上,否则宜采用如图1所示方案一。

4)隧道
隧道环境具有不便于甚至不容许对路面进行破坏、顶置设备安装简单等特点,因而在该环境下MPR-U1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安装方案(方案六)如图7所示。

图7 方案六
三、方案综合原则
前面提出了六种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以下原则进行方案综合。

1、 充分利用已有龙门架
对于已有的龙门架,可根据龙门架是否跨越双向车道而选择方案二或者方案三。

在这些位置安装卡口系统(如果龙门架在上下匝道附近)或者超速抓拍系统(如果龙门架离上下匝道很远)
2、 在需要安装诱导牌的地方新架设龙门架
可根据新建龙门架是否跨越双向车道而选择方案二或者方案三。

在这些位置安装卡口系统(如果龙门架在上下匝道附近)或者超速抓拍系统(如果龙门架离上下匝道很远);
3、 在上下匝道口附近安装卡口系统(兼具交通信息检测与超速抓拍功能)
上下匝道口是车辆驶入驶出环线的通道,因此卡口系统应该安装在匝道口附近。

如果已有或者新建了龙门架则采用方案二或者上案三,否则宜采用方案一;
4、 每3~5km 安装一个超速抓拍断面(兼具交通信息检测功能)
按照每3~5km 安装一个超速抓拍点的原则,在考虑了已有卡口点(因为卡口兼具超速抓拍功能)的情况下,采用方案一布设超速抓拍点;
5、每400~500m 安装一个交通信息检测断面
按照每400~500m 安装一个交通信息检测断面的原则,在考虑了已有卡口和超速抓拍点(因为它们均具有超速抓拍功能)的情况下,采用方案四(或者方案五)与方案一交替布设的方式设置交通信息采集点,对于关键路段,宜全部采用方案一布设,因为方案一能获得非常准确的实时车速,并且其占有率、车型分类也比方案四和方案五准确得多。

图8 方案二在上海外环线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四、微波雷达应用于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
在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中,微波雷达主要在3个检测点起作用,第一个点在停车线或者信号灯立杆附近,对车辆的存在进行检测;第二个点在离停车线约40m 处,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检测;第三个点在离停车线80m 以远处(具体距离根据系统软件算法需求确定)。

第一个检测点雷达可以有正向和侧向安装两种模式。

对于正向安装,雷达(MPR-U )安装于架设信号灯或者闯红灯抓拍摄像机的横梁上,如图9所示。

对第一检测点,若检测停车线附近的车辆存在,则将雷达朝向停车线方向安装,若检测信号灯立杆附近车辆是否存在,则雷达朝下安装。

对于侧向安装,则在相应检测点位置,按照图5所示方案进行安装即可,MPR-2 MPR-U
对于信号灯控制,检测一个方向的车道就可以了。

图9 正向安装示意图
图10 利用已有闯红灯抓拍系统支架安装雷达实景
第二检测点一般在离停车线约40m 处。

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侧向安装方案,但是这样成本较高,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9所示的方案,即将正向雷达安装在信号灯杆或者闯红灯抓拍系统立杆横梁上,将雷达波束射向车辆行驶的反方向,对于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来说,一般检测1~2个车道的速度就可以了,不必每个车道都检测。

第三检测点则在离停车线较远(一般大于80米)的地方,雷达采用侧装方式,检测一定区域内(如9m*7m ,覆盖2个车道宽度)的车辆存在性,检测信息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方式传回到信号机。

由于只需要检测该区域是否有车辆存在,应用于该检测点处的雷达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根据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软件需求,可以有多种雷达组合方案,最经济的方案应该是:利用正向安装雷达检测红绿灯立杆处的车辆存在和第二检测点处的车辆速度,利用侧向雷达检测第三检测点处的车辆存在性。

因为这样第一、第二检测点均第一检测点 第一检测点
第二检测点
不再需要另行架设安装支架,而正向雷达价格低廉;第三检测点处由于只检测一定区域内的车辆存在性,因而雷达成本也很低,加上雷达采用侧向安装方式,安装和维护成本都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