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合集下载

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

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

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舞蹈编创是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它是舞蹈作品成型的关键阶段。

舞蹈编创过程中,创作者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舞蹈经验,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有三大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分别是:创意的挖掘和塑造、舞蹈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选择。

本文将从这三个要点出发,对舞蹈编创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舞蹈编创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创意的挖掘和塑造舞蹈编创的第一要点是创意的挖掘和塑造。

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创意的挖掘和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创意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是舞蹈作品得以生发和发展的源泉。

创作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意的挖掘,可以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也可以是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启发,还可以是从自身情感和体验中迸发出来。

创意的挖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舞者不断地进行思考、观察和积累,需要不断地给自己灌输新的知识和技能。

创意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过程,需要舞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中,逐渐完善和提炼创意。

创作者还需要注重对创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片段和碎片。

二、舞蹈语言的运用舞蹈编创的第二要点是舞蹈语言的运用。

舞蹈语言是舞蹈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舞蹈动作、动作的组合和编排、舞蹈的节奏和音乐、舞蹈的空间和形态等等。

舞者需要善于利用舞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通过舞蹈语言的细腻和精妙,使自己的创意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舞蹈语言的运用需要舞者具备扎实的舞蹈技巧和丰富的舞蹈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舞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积累丰富的表现经验,打磨和完善自己的表现手法。

舞者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对舞蹈语言的研究和思考,试图寻找出一种更加精准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言,使创作的作品真正具有个性和深度。

三、表现手法的选择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舞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情感,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琢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舞蹈,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对观众的影响。

一、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艺术家经历的一个心灵之旅。

首先,艺术家需要找到灵感的源泉。

他们可能通过观察自然、感受人情或是从内心的冲动中汲取灵感。

灵感的源泉可以是一种声音、一幅景色甚至是一段对话。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灵感来源,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

接下来,艺术家会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例如,绘画艺术家会通过画笔和颜料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音乐家则通过乐器和音符来传达内在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运用自己的技巧和创造力,选择恰当的元素和手法来呈现作品的核心内容。

最后,艺术家会进行作品的整理和完善。

他们会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艺术家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绘画到雕塑,从音乐到舞蹈,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魅力。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画笔和颜料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绘画作品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它们通过线条、色彩和形状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同时,绘画作品也带有一定的主题性,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对社会、人类和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乐器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作品可以是悲剧的、欢快的、浪漫的等等,它们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调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音乐的美在于它无需借助文字,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的共鸣。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艺术形式,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舞蹈编排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舞蹈作品可以是优雅的、动感的、有力的等等,它们通过舞者的动作、节奏和舞台效果来打动观众的眼睛和心灵。

舞蹈的美在于它能用身体语言去传达特定的意义,无需借助文字和语言。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例子
艺术创作通常分为三个过程:生活累积、艺术构思和艺术展现。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生活累积阶段:艺术家深入观察、感受和思考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观察力和灵感。

例如,作家会通过观察人们的生活、语言和行为来积累写作素材。

2. 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并萌发创作的欲望和动机。

例如,画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时,可能会灵感涌现,构思出画作的主题和风格。

3. 艺术展现阶段:艺术家通过特定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例如,作家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描绘人物,画家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画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艺术展示 展示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果

艺术展示 展示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果

艺术展示展示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果艺术展示——展示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果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展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既能展现艺术家的才华与创作成果,又能提供观众们欣赏艺术品的机会。

本文将以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成果为主题,介绍艺术展示的相关内容。

一、创作过程的呈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是艺术家融入情感与灵感的过程,展示出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观察。

为了能够准确地向观众们展示创作过程,艺术展示往往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 初衷与构思:艺术家创作作品通常源于对于某个主题的思考与感悟,艺术展示会通过文字或叙述片段的方式,让观众了解艺术家最初的创作初衷以及从中得到的灵感。

2. 素材搜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需要搜集各种素材,如照片、图片、文字等等。

艺术展示可以通过展示这些素材的方式,为观众们展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选择。

3. 实践与筹备: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进行实践与筹备工作,如调色、拼贴、设计布局等。

艺术展示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践的材料或者练习作品,让观众们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将构思变成实际作品的。

4. 创作技巧与特色: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各异,艺术展示可通过展示一些创作技巧或者特殊的工艺过程,让观众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特点。

二、成果的展示与互动艺术展示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的展示,更是其创作成果的展示。

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的魅力,艺术展示通常会采取一些展示形式与媒介:1. 作品展示:艺术展示会以展示作品为核心,将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在观众面前。

无论是绘画、摄影、雕塑还是装置艺术,展示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

通过精心的布局与悬挂,观众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的细节与艺术效果。

2. 多媒体展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在艺术展示中越来越普遍。

艺术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作品的创作过程或者背后的故事展示给观众。

这种形式的展示,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3. 互动参与:艺术展示也可以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充满创意、独特而富有表达力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艺术家都经历着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他们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经历灵感的激发、构思创作主题、选择艺术形式、实施创作和最终呈现作品的过程。

首先,艺术创作的过程始于灵感的激发。

灵感可以来自于艺术家个人的经历、观察和感悟,也可以来自于外部的刺激。

它是艺术家思绪的起点,是艺术作品的源泉。

灵感的激发常常是意外的,艺术家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接下来,艺术家需要构思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表达。

艺术家需要沉思和反思,从中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确定一个能够完整展现这个思想的主题。

创作主题的选取需要深入的思考和透彻的洞察力,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给予观众真正有厚度和深度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是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创作主题。

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和语言。

艺术家需要根据创作主题和自身的特长,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式,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将内心世界和观众连接起来,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

然后,艺术家开始实施创作。

这个过程通常是艰苦而充满挑战的。

艺术家需要将自己的创意和意图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它需要耐心、毅力和技巧的结合。

艺术家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试验各种材料和技巧,甚至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和调整。

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艺术家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最后,艺术作品通过展览、表演或出版等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作品,艺术家与观众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对话。

观众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与作品进行互动。

观众的欣赏和理解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过程,它源自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艺术元素的组合,寄托情感、启迪灵感、传递思想,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郑板桥为《竹》题画的这一过程,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灵感的获得、表达的选择、和谐的构图,以及对于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其次,艺术创作的表达选择是决定于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技艺。

在《竹》这幅画中,郑板桥以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竹子的形态,体现了他对题材的熟悉和技巧的运用。

简约的画风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纯粹和明快,同时也凸显了竹子所具有的力量和美感。

可以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选择了最适合表达主题的手法和技艺,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效地传递了他对竹的情感和观念。

另外,艺术创作中的构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竹》这幅画中,郑板桥运用了对比和对称的构图手法,将竹子置于画面的中央,并巧妙地与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和对称的构图方式,不仅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同时也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和谐和平衡。

构图的选择可以说是艺术家对于作品整体效果的掌控和把握,通过合理安排和组合各个元素,使作品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最后,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郑板桥为《竹》题画,不仅仅是对竹的表达和描绘,更是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和体悟,艺术家能够产生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并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些思考和认识展现给观者。

这种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深沉,也使得艺术家与观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沟通和共鸣。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是一种充满魅力和神秘的过程。

郑板桥为《竹》题画的创作过程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灵感的获得、表达的选择、和谐的构图,以及对于自我与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这些环节相互交织、互为依托,使得艺术创作成为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方式,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在这三阶段中,“艺术灵感”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生活积累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

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

在这一“灵感”突发的瞬间,具体作品的创作目标得到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愿望立即在心中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便是创作的内部动机。

创作构思阶段: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

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

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地创作过程。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重要的阶段。

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精辟论述过的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从“眼中有竹”----艺术体验;到“胸中有竹”-----艺术构思,“手中有竹”------艺术表现。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发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

好的艺术作品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都是经过艺术家对艺术的审美经验积累的,也是通过生活体验引发的。

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

电影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电影都是出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即使是科幻片,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感悟而得来的。

例如,《2012》,是一部关于灾难的科幻片,讲的是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所发生的事。

虽然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个预言并不是真的,但是还是被拍成了电影。

作者就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体验而创作的。

现在,地球多变的气候,多发的地震灾害,海啸,泥石流等。

确实有点印证了玛雅预言。

所以把它拍成电影,来警示人们,要好好保护地球。

这就是艺术的体验。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引导下,通过艺术思维,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加工,虚构创作出来的。

构思,就是即兴诗,即兴画,即兴乐曲等。

而这些都是可以再短时间内完成的。

而像一些长篇巨作的构思,情况就复杂多了。

还是拿电影举例。

电影巨作《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历时14年的巨作。

他选取了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人物为主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理想化。

它需要在构思时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这就是艺术的构思。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态,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第六章 艺术创作

第六章 艺术创作

第六章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活动需要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包括艺术创作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等等。

一、艺术创作的过程由于艺术创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作活动,对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可能说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样的。

很难找到一种共同的模式,然而,从总体上讲,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个方面或者阶段。

郑板桥在描述画竹的过程可以用来作为例证。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三个阶段。

所谓“眼中之竹”就是指艺术家应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者酝酿阶段,也是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胸中之竹”是指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开始了在头脑中的艺术创作,形成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俗话说就是打腹稿,也就是艺术活动的构思活动。

所谓“手中之竹”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或者艺术语言,将审美意象物态化为可以供观赏的艺术形象,形成艺术作品。

也就是艺术传达活动。

如上所述,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这三个阶段,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事实上这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在艺术传达过程中,艺术家仍然在不断地补充或者修正原来的艺术构思,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则已经开始考虑到了艺术传达和艺术表现的问题了,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才分开来加以了解。

(一)艺术体验活动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

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每一个艺术品都经历了一个特定的流程。

然而,尽管每个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和风格,艺术创作可以被概括为三个基本步骤:灵感、构思和实现。

第一步:灵感艺术创作的起点通常是灵感的闪现。

这种灵感可以来自身边的环境、个人经历或其他艺术作品。

无论是一幅画面、一段音乐还是一个情节,灵感都是艺术家获得创作动力的源泉。

艺术家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汲取灵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启发。

对于灵感的捕捉和把握需要艺术家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和思维的开放性。

第二步:构思在获得灵感后,艺术家接下来需要进行构思。

这个步骤是将灵感转化为具体作品的关键。

艺术家需要进行思考和策划,决定如何最好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在构思阶段,艺术家可能会进行创意的融合、背景的设计、角色的塑造等等。

通过这一过程,艺术家逐渐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清晰的概念,并为创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

第三步:实现实现是艺术创作的最终步骤。

在这一阶段,艺术家开始付诸实际行动,利用各种媒介和技术将构思转化为可视、可听或可触的形式。

对于绘画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涂画和调色;对于音乐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演奏和录音;对于作家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撰写和编辑。

实现阶段需要艺术家对自己的技术和工具有充分的掌握,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完成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可能还需要不断地做出修改和调整,以使作品更加完美。

总结艺术创作的三个步骤:灵感、构思和实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创作的完整过程。

虽然每个艺术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偏重和方法,但这三个基本步骤是无法回避的。

通过灵感的触发、构思的整理以及实现的完成,艺术家最终呈现出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展现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自己还是观众来说,艺术创作的这三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艺术来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

艺术创作课件

艺术创作课件

➢意象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
人物形象的最终结局不是作家可以控制的:新版《红楼梦》 与老版《红楼梦》
诠释学:指在对文本进行解释时,理解者根据文本细节来
理解其整体,又根据文本的整体来理解其细节的不断循 环过程。德国施莱尔马赫正式提出这一概念。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论语》
艺术家与艺术发现,构成了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 两个要素。
创作是这两个要素的深刻遇合。
PPT学习交流
6
3、创作动机的生成
创作动机是艺术家在积累审美经验、进 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伴随着审美发 现而萌动的。
有的直接产生于生活体验中,有的由于 客观事物的刺激,触动了审美经验中 的敏感点。
PPT学习交流
7
• 动机指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动力,即导致行为发 生的主观意图。
40
想象的作用:
在艺术触发的刺激下调动生活积累,形成未来作 品的胚胎。
托尔斯泰说:
• 思考,反反复复思考拟定中非常庞大的作品里要 写的人物、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考虑从百万种 可能的组合中择取一种,即百万分之一,困难得 可怕!
PPT学习交流
41
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也是一种想象。 联想主要分为: 接近联想:空间与时间 类比联想:相似性 对立联想:矛盾关系 因果联想:因果关系
PPT学习交流
25
三、艺术传达
艺术传达是艺术创造的最后阶段。它是 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 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 在构思中已经基本酝酿成熟的审美意 象转换为艺术符号,表达成具体的物 态化形态。
PPT学习交流
26
1、意念转化 2、技巧运用 3、艺术意蕴的提升
PPT学习交流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试论艺术创作的过程-读郑板桥为《竹》题画有感
竹,一个充满着节奏感的词,传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气息。

竹子以其脆弱和坚韧并存的特点,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坚韧,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在创作《竹》这幅画的过程中,郑板桥以他精湛的画技,将竹子的美丽与清新淡雅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

他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竹子细腻的节奏感,以及竹叶的细致与细腻,竹枝的曲折与细节,以及竹子的坚韧。

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将观者带入一个深远的美丽世界。

此外,郑板桥还采用了精致清新的色彩,给画面带来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气息,使得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以极高的艺术修养,将竹子的美丽与清新淡雅的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观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竹子的魅力。

总之,郑板桥在创作《竹》这幅画的过程中,以他精湛的画技和极高的艺术修养,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将竹子的美丽与清新淡雅的气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观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竹子的魅力。

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需要艺术家的灵感、技巧和毅力。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从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创作动力,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材料实现创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艺术创作的过程。

第一步:灵感的产生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灵感的产生。

灵感可能来自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观察、思考、阅读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艺术家需要从这些来源中寻找灵感,以便找到一个创作的主题或理念。

第二步:主题或理念的选择在找到灵感之后,艺术家需要选择一个主题或理念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选择需要考虑到创作的目的、受众和艺术家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步:构思与设计在确定了主题或理念之后,艺术家需要开始构思和设计作品。

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形式、颜色、材料、技术和风格等方面。

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和修改,以确保最终作品能够完美呈现艺术家的创意。

第四步:材料的选择和准备艺术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构思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将其准备好。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颜色和用途等方面。

第五步:创作的实施在准备好材料之后,艺术家需要开始实施创作。

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的技巧和经验,以及艺术家对创作的热情和毅力。

艺术家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思考和修改,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完成度。

第六步:作品的评估和调整在完成作品之后,艺术家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个过程需要艺术家的客观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深入理解。

艺术家需要对作品的结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作品能够完美呈现自己的创意。

总之,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挑战的过程。

艺术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断尝试和探索,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论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论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论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艺术创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體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的创造性活动,换句话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总结。

艺术创作要经历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过程,与此同时,艺术家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艺术门类不同,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过程。

因此本文主要以平面设计中艺术创作过程来展开论述。

标签:艺术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1 艺术创作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

艺术创作的范围广泛,我们不能一一说明,因此拿我们最熟悉的图形为例,每个图形的存在都有它自身的意义,图形也可以是一种沟通的工具,通常称作它叫做图形语言,因为它不单单是一个图形,它也会传达给人们重要的信息。

为了更好的进行图形创意,可以直接到生活中去发现图形,感受图形,收集与图形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归类。

因为图形的题材是广泛的,可以不限材料、不限空间。

因此,在整理图形的时候,也可以获得思路,拓宽创作思维。

2 艺术创作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在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意境是艺术家对某一特定创作动机的艺术表现。

在这一动机的指导下,艺术家通过艺术思维总结、提炼、加工和构思了生命中的创作素材。

在艺术家的大脑中对主客体的融合,从而完成整个艺术意象的过程。

通过对生活中不成条理的生活素材的加工,这就构成了艺术家独特而又满意的艺术意象。

艺术构思的本质就是艺术家通过对社会信息和社会现实的审美认知活动。

而在图形创意中,当我们明确了设计任务以及设计要求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创作图形的主题进行的思考。

设计师在图形创意构思形成所想创作的艺术意象是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而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要从生活中体验到美的发现。

论绘画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论绘画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论绘画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本文要探讨的是绘画艺术创作构思的性质和形式,这个问题是古人相当重视而今人相对漠视的一个学术问题。

在今天的绘画活动中,关于创作构思状态的研究、使用和描述,已是少有人谈及。

剩下的只有技法、笔法。

就连水墨丹青是怎样完成了由想象到意象、由意象到形象这个连续变轨的制作过程,似乎也不太有人关注。

有质无形的构思过程艺术创作的构思,肇始于想象。

想象的本质是“无中生有〞,往往是一句话、一个题目、一缕情感、一个物象甚或是什么都没有,都可能成为“想象〞的动力源。

而想象一旦依据某种“暗示〞活动起来,就马上进入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

想象的飞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到达千年之前。

万里之外。

其速度和质量完全是随心所欲,纵横六合。

如果没有想象。

就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震人心魄的诗句了。

这种想象运用到创作构思上,要受“情〞和“志〞的统辖。

“情〞是感觉。

是创作者的个性。

“志〞是心志,是思想。

想象要受思想的统辖,才能够使想象在主题的范围内飞腾,不是胡思乱想。

想象必受了个性的影响,因而形成创作者个人的风格。

想象既然要受个性及思想的统辖,那么把想象运用到构思和创作上去。

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的、有主题、有轨迹的一个过程,因而是有质的。

文学与绘画,道之同源,多可互通。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这样描述构思活动:“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平?故思理为妙,与物游。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章?)构思的奇妙,使得精神能与外物相交接。

而外物那么是靠耳目来接触,是有形有质的存在,而构思本身却是有质无形的一种活动过程。

说它有质,是因为它能够根据想象去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思维过程,并使之转化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艺术作品。

说它无形,是因为这种构思活动只是一种潜意识活动,是毫无形体可以临摹的。

“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

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

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

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

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

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

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

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

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

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

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

“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

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

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

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

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

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

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

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

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由于艺术的“躯体”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所以,物质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面貌和风格。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差不多都与采用新的物质材料有关。

原始时代的陶器,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等,材料的不同,对艺术的风格面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的物质材料和作为艺术形象基础的感性材料,对艺术的形式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仅艺术的内容可以反映时代的生活,艺术的形式本身也在同样反映着时代的生活。

彩陶、青铜器及画像砖、画像石这样的以不同物质为基础的独特形式,现在看来竟成了不同的时代标志。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创作过程的一体性“建造”。

如果说艺术作品是一个“生命”,那么,那些按照一定秩序建造构成这生命的“生命物质”,可谓是生命信息的“载体”。

所谓艺术的灵魂,艺术的思想内容只有通过这些“载体”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内容与形式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只有表现为彻底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个活生生的细胞。

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

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

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

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

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

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读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竹》“题画”的一段话:“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段话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生动、凝炼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之前老师在课上提到了三种竹,下面我具体来谈谈创作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是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看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郑板桥的园中之竹,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事物。

如自然界的高山飞瀑、日月之霞、苍松翠柏等;社会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亲情的行为、情境,还有品格高尚具有美德、受人崇敬的众多人物,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记忆、尤其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为生活所扣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潮起伏,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主题产生的根源。

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

”即便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虚构最初也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表象就是现实中机敏灵巧的猴子和某些最富有智慧、最能随机应变的聪明人这样两个表象的重新组合。

如果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则无法展开连续性的具体的艺术想象。

二是从胸中之竹看艺术的想象和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思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它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将现实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过程。

在园中之竹、眼中之竹的激发下,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出要创作出一个以此为素材的作品,这就是艺术胚胎,最后在进行反复地推敲、艰辛探索和想象的基础上,使艺术胚胎越来越发育成熟,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郑板桥的“胸中之竹”。

它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这个过程表现出由浅入深、由粗略的轮廓到具体鲜明、由笼统模糊到细致具体、由反复推敲到忽然“柳暗花明”的特点。

当然,这种经过进一步深思熟虑地构想出来的艺术形象,特别是长篇巨著的艺术意象是不知经过多少次“山穷水尽”的艰辛探索和艺术想象,方能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意象的成熟。

三是从手中之竹看艺术创作的结晶。

郑板桥的“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

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

于是“手中之竹”的美比起园中之竹的美,更为鲜明和完满,因此,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美。

艺术家将艺术构思阶段内心形成的艺术意象变成物态化的、可以感受到的艺术作品,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称为意象物化。

不将头脑中已经构思出来的艺术意象物化成艺术作品是谈不上真正的艺术创作的。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最后总是要拿出饱含着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表现的供人鉴赏的艺术作品。

没有这个过程,作者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再生动、再鲜明也是无法感染、打动和影响人的。

在艺术创作中,无疑这三个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缺一不可的。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艺术创作都将是失败的,或者是谈不上艺术创作。

在三个阶段中,我认为艺术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

它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像一江取之不尽的清水,可以使人不断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

脱离了这一前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为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

而艺术想象和构思则是这一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飞跃,它产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

意象物化则是第二次的飞跃。

如果没有这次的飞跃,就等于前功尽弃,取消了艺术创作。

这两次飞跃都是建立在第一个基础之上的。

没有基础,飞跃就无从谈起了。

在现代大量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虽然可以发现大量的、优秀的、感人的、令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作品,但也可以看到很多枯燥的、乏味的、生命力不强的作品。

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完全深入了生活,是不是真正的生活体验。

已故的曲艺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表演的小品在连续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为什么都能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除了她的表演功底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她所表演的作品都是真正地深入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打假》、《追星族》等等。

所以这些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让人百看不厌的。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也是由于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有感而发分不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