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古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分析

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分析

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与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分析作者:于凡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2期摘要:巴洛克是一种文学风格,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涵盖了诸多领域,例如文学、绘画、雕塑和音乐等。

巴洛克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流派,促使着俄罗斯文化走向现代化。

本文就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和波洛茨基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产生;波洛茨基;创作特色;分析巴洛克文学风格是一种统一的风格类型,仅仅存在于理论当中,起源于欧洲。

巴洛克风格在各个民族文学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既包括各个民族的本土特色,又包括欧洲文化的同质性特征。

巴洛克文学风格于公元17世纪的下半叶流入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具有文学启蒙的性质,承担着文艺复兴的重要功能,是俄罗斯文学的现代化开端。

西梅翁·波洛茨基是俄罗斯该时期的巴克利文学风格的杰出代表,他将诗的技艺进行革新,并由此发展,创立了音节诗作诗法体系,成为了俄罗斯的宝贵文学财富[1]。

一、俄罗斯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产生俄罗斯所处的古代文学时期是公元1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之间,在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文学形式多与编年史、讽刺小品和民间口头创作有关,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宗教领域,且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风格。

直到公元17世纪,俄罗斯正处于过渡时期,社会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此时俄罗斯的文学发展才渐渐地脱离于宗教领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巴洛克文学风格于17世纪下半叶传入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学流派,这才保障了俄罗斯文学进程中并未出现新旧交替的断裂[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洛克文学风格其实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结合体。

随着“死亡之舞”和末世论主题的重新复活,人们越发关注神秘主义,而东斯拉夫民族并未经历文艺复兴,对于他们来说,中世纪文化并没有成为过去,而巴洛克文学风格的出现,伴随着诸多的世纪元素,也正因如此,才促进了东斯拉夫民族对巴洛克风格的吸收和内化。

俄罗斯的《诗经》翻译与研究

俄罗斯的《诗经》翻译与研究

俄罗斯的《诗经》翻译与研究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杰作。

它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作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虽然《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也受到关注,但这部著作却是鲜为人知的,直到20世纪才有了较多的研究。

20世纪,《诗经》被翻译成英语、俄语等不同语言,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

在俄罗斯,《诗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杰作,引起了俄罗斯学者的极大兴趣,希望能够将之翻译出来,便于西方学者阅读、研究。

1925年,俄国学者安汀特林(Antonin Terentiev)翻译了《诗经》的古文部分,并发表了《古诗词》一书,它是当时对古典作品翻译的杰作,树立了当时对古代中国文学的认识。

同年,克里斯托夫·卡里亚科夫
(K.K.Kariakov)翻译了《诗经》的现代汉语部分,不仅提供了古代文学的认识,而且提供了现代理解的新视角。

此外,俄国学者还积极开展对《诗经》长期的研究,深入分析它的文学特点,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断发表文章和著作,加深西方学者对古典作品的了解,丰富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研究。

《诗经》在俄罗斯的翻译研究,不仅使西方学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古典作品,而且使西方学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开拓了中西文化传统的对话和交流。

;。

俄罗斯文学分类

俄罗斯文学分类

俄罗斯文学分类
(1)民间文学-人民的口头创作:这是俄罗斯古代意识形态取向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其作品表达了俄罗斯最普遍的理想。

它包括诸如童话、谚语、民间说唱、民歌、成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2)桦树皮文献-9-12世纪:这些是诺夫哥罗德市民日常生活的“档案”,是私人信件,由普通市民撰写,写在桦树皮或书写棒上。

(3)基督教书籍:基督教在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中间国家”接受其他国家文化(主要是拜占庭),满足了新兴封建国家的需求,促进了俄罗斯原创文学的出现。

随着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基督教文本和翻译也被引入,使俄罗斯能够快速获得各种文学体裁。

主要类型包括:
1.诗篇-这是一些宗教歌曲和赞美诗的集合。

2.伪经-这些是关于圣经人物的故事,情节与圣经不同。

3.传记-例如“亚历山大的生平”,和圣徒传记。

(4)教会文学-根据基督教意识形态编写的编年史:这是一部根据基督教意识形态编写的编年史,如约翰·马雷巴斯和乔治·阿摩丹的编年史。

(5)世俗文学-约瑟夫·弗拉维乌斯的《犹太战争史》作者:这可能指的是非宗教文学作品。

(6)自然科学著作-《六日》的作者讲述了上帝六日创造世界和人类的故事。

这可能指的是具有宗教主题的自然科学著作。

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表现

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表现

代表作品
2.
与古軾!统治
时期(13世纪-15世纪)
第二发展 「封建割据与
蒙古!治时期”位于13世纪到 15世纪。13世纪初期,基普罗斯 体;13世纪中期,由 吉思汗的子 孙拔都所管辖的帐汉占领梁 赞等 随后又占领基 自此俄
罗斯进入 古人的 治时期;14世 纪末,莫斯科公 日益强大,在 米 里大公的带领下 古军队在
纪实性的文学著作,将时俄
罗斯人的人生观、 观
观 的记录下来,并 岀一
事 的形
展是 的
意这一 观
4•有一定文本差异
因古代俄罗斯没有岀现
刷术,古代文学作品的流传
人工抄写,拥有抄写文学作品资格
的人 是文学
的神职人
员 神职人员在开展文学作品抄
工作时,会
时社会的实
要、个人
,抄文学作品
时在 文的
一人

识,
一文学作品
斯为强化中央集权,伊凡四世实施
一镇
对大 所享有
的权实施权
集权治与
对集权 治 的 自此开
集权与 对集权 16世纪文
化生活的重要 受时
治 的影响,该时期所产生的文
学著作要以论文
《伊凡 与 斯基信集》
等。17世纪俄 西

法上
自此俄罗斯
文学 步开始 中世纪的
产生一 具有
思想的
世 故事
二•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宗教特
中,岀现“恶孽深重的某某”等形式
的名字岀现,这一现象是古代俄罗
斯神职人员宗教态度的重要表性。
3•拥有极强纪实性
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所产生的
文学作品并不是虚拟构造的,而是
具有一定真实性、客观性的事,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一:“奇异的爱情”------读《祖国》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

1837年初,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奠基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惨遭杀害,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狰狞面目震惊、震怒了莱蒙托夫。

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俄国诗歌中最有力的诗(高尔基语)”《诗人之死》这一不朽名篇。

诗人把自己公开摆在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敌对位置上。

因而一方面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和放逐,而另一方面却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当时整个俄国文坛公认他为普希金的继承人,认为他是继承和发展普希金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杰出代表。

1840年,他再度被流放,次年在决斗中被阴谋杀害,年仅27岁。

也就在他死时的这一年,他写的《祖国》发表于《祖国纪事》杂志上。

他在诗歌里十分诚挚而热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了沙皇统治集团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祖国》创作的具体动机是1839年诗人霍米亚克夫发表了一首《祖国》的诗,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诚。

而诗人借对俄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像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夜色,像灯火、马队、打谷场、草房、舞蹈等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崇高的、纯洁的、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最本质的、“不知为什么”的热爱。

由此可见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与沙皇政府宣传、称榜的“正统”的爱国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是截然相反的。

这是一种真爱。

诗中诗人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考研背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考研背诵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背诵第一部分:古代文学1.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是以众神之王宙斯为代表的家族神系,他们居住在俄林波斯山上,所以被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这一神系以宙斯为中心,包括其妻子、兄妹、子女,主要有海神波赛冬,冥神哈得斯,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神使赫尔墨斯,火与铁匠之神赫淮斯托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狄忒,月神阿耳忒弥斯等,统领着神、人、自然和冥界。

这一神系不仅反映出古希腊神话的发达,而且还反映出古希腊神话在人类远古神话中独一无二的完整体系。

同时,它还折射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人伦关系,打下了氏族社会由母权制发展到父权制的社会烙印。

2. 潘多拉的盒子:宙斯为惩罚人类而派潘多拉送来装满灾难与不幸的盒子。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触怒了宙斯,宙斯为降灾难于人类,命赫准斯托斯和泥掺水,提出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赐名潘多拉,意为“被授予切优点的人”。

宙斯请众神赐予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不幸、恶习和罪恶。

人间的伊比米修斯受潘多拉的吸引,打开礼盒,虽然立即盖上了盒子,但所有不幸、恶习和罪恶已经遍布人间,唯独“希望”留存盒里。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对于灾难的记忆和解释,后人常用“潘多拉的盒子”来比喻灾难的根源或罪恶的来源。

3.斯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带着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提出的谜语。

她把守在山崖路口向路人提出一个谜语要求回答,回答错误即被吃掉,而如果回答正确,她自己则从山崖上跳下摔死。

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俄底浦斯王揭开她的谜底是人,她也因羞愧投崖而死。

斯芬克斯之谜其实就是人自身之谜,人的生命和人的本质之谜。

后来斯芬克斯这个名字常被用来比喻难以猜度、让人琢磨不透的人或事物。

4. 特洛伊木马:源于希腊神话,阿开亚人用来隐藏士兵潜伏进特洛伊城的木马。

特洛伊战争相持十年之久,迟迟无法攻下,为此古希腊联军中的奥德修斯献计制造了一只高二丈的木马,让士兵藏匿于且大的木马中,然后军队佯装撤退并将木马摒弃于特洛伊城下。

俄罗斯当代文学概述

俄罗斯当代文学概述

俄罗斯当代文学(一)第一章“白银时代”(1895-1925年)一.社会历史背景1.俄罗斯文学史的分期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分期法是按历史学的分期来划分的。

当然,文学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这一почва或основа紧密相连。

不过,文学自有它本身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

比如,划时代的文艺流派或叫文学思潮(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течение и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направление),如古典主义(классицизм)、浪漫主义(рамантизм)、现实主义(реализм)、现代主义(модернизм)等,就是文学或文艺在它本身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фон),对当时生产关系的一种反映。

古典主义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巩固,浪漫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早期的个人主义的张扬,现实主义相对于资产阶级在建立和巩固后暴露出来的背离早期理想的一切丑恶,而现代主义则相对于后期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时期或现代化时期)。

至于俄罗斯文学史的分期,除了有同于世界文学或欧洲文学的共性之外,还有的独特之处。

俄罗斯的历史自公元六世纪才开始,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在欧洲是东罗马拜Византия占庭时期。

因为在典籍上首次出现了“罗斯”(русь)和“罗斯人”的记载。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大公(князь)符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夫把基督教(христианство)——希腊东正教(православие)引入俄罗斯,并将它定为国教,俄罗斯才开始出现书面文学。

此时,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初年。

这首先是英雄史诗(героический эпос, поэма)的年代,产生了《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由此,直到十七世纪末,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古代时期,也就是古代文学。

(天主教католичество)十八世纪,随着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找到了出海口,找到了走向世界的通道,开始和欧洲文化融合。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荷马式的比喻”荷马史诗中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

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以喻人,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希腊民间口头流传的动物寓言故事,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这些寓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谴责专制暴虐、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狼和小羊》、《农夫与蛇》、《说大话的人》和《龟兔赛跑》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名篇。

《伊索寓言》富含哲理,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开创了欧洲寓言的先河。

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

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

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突出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反专制、反压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取材于英雄传说,写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

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对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但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

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

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对俄罗斯文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俄罗斯文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生思 考 , 展开 与不同思想 的对话 , 最终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 间,
使他们对人 生的理解趋 于成熟 , 到完善 自我的 目的。强学课 不可忽视 的定位原 则 , 也成为 改进 教学的突破点 。 俄罗斯文学不仅 是俄罗斯 民族 的骄傲 , 是世界文化 的瑰 也 宝 。俄 罗斯 古代文学缔造 了俄罗斯 民族精 神 , 使其 成为世界基 督教文 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 。群星璀璨 的十九世纪 , 众多文学家 同时也 是思想的 巨人 , 其探索构成 了世界丰 富的精 神资源 。托 尔斯泰 、 陀思妥耶夫斯 基创 下 的文学高 峰迄 今仍令 人瞩 目, 吸
学 的 目的并不直观鲜 明 , 而是 复杂 含混 和 隐蔽 幽深 的。“ 文学
是一种用 复杂 的方式对 世界进行 的道德探 索 。( ”詹姆斯 ・ 安格 尔 20 :) 社会 建 构 意义 上 看 , 学 肩负 着 崇 高 的精 神 使 084从 文
命 :它是社会批 判和评论 ” 同上) 它能 比政治 和历史 提供更 “ ( ,
20 0 9年 5月 第 2 卷 第 2期 8
中国俄语 教学
20n 09
p C砌 a

BI ̄ A I E GT
T_ 8 N 2 Q2
对 俄 罗 斯 文 学 课 程 定 位 与 教 学 方 法 思 的 考
厦门 大学、 京外国 北 语大学 后 博士 流动站 张 变革
识 。但从提高 大学 生文化修养与综合素 质 , 培养其深 入思考问 题 的能力 , 激发其创造性潜 力 的角度讲 , 文学有 着其 它学科 不
可取代的优势。它兼容知识性、 综合性、 审美性和创造性于一
身, 为学生 深入 了解 社会 、 理解 人生 、 确立 价值取 向、 掘 自身 挖

[俄罗斯语,文化发展,宗教]浅谈宗教在俄罗斯语言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俄罗斯语,文化发展,宗教]浅谈宗教在俄罗斯语言文化发展中的影响

浅谈宗教在俄罗斯语言文化发展中的影响一、前言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笃信宗教的民族,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宗教语言与民族的融合是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正教是俄罗斯信奉人数最多、最大的教派,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对俄罗斯各方面发展影响最大的宗教。

在公元988年,东正教被立为俄罗斯的国教,为俄罗斯开启了历史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东正教的教义、教规等对俄罗斯的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民族风俗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赋予了俄罗斯文化独特的历史特点,不了解俄罗斯宗教就不能深刻、全面地认识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文化,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就必须从俄罗斯所信奉的宗教入手。

二、宗教对俄语发展的影响在俄罗斯古代文学的影响下,俄罗斯文学不断向前发展,十八至二十世纪是俄罗斯民族艺术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

俄罗斯文化道德理念崇高,在道德完善的基础上对人有着极其深厚的信仰,俄罗斯民族坚信词语可以改变人的内心;此外,在俄罗斯文化中,无论是对俄罗斯大地还是俄罗斯这一祖国,俄罗斯民众都怀着无限的爱国主义精神,俄罗斯民族认为善良终究会战胜邪恶,全人类必须统一起来,战胜万恶的分裂思想。

只有全面了解俄罗斯的文学史,才能理解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创作深度、创造精神、道德探索和哲学深度,才能真正理解未来主义作家们对俄罗斯词语的探索。

[1]其中,宗教对俄罗斯文学的体裁、形式及其内容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俄罗斯文学的宗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俄罗斯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宗教色彩。

在古代时期的俄罗斯,俄罗斯文献的保藏和抄写人员大多是修道院里面的神职人员和修士,导致很多流传下来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虽然,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俄罗斯文学中出现了一些比较世俗的文学作品,但由于某些原因,大多已经失传,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具有宗教性。

(2)俄罗斯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大多没有作者姓名。

俄国史

俄国史

俄国史作业姓名:***专业:历史学年级:2016级一、名词解释1.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一个882年至1240年,以基辅为首都,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国家。

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时被毁灭。

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是维京人的后裔。

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根据史学史的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前身。

2.《往年纪事》:又译《编年纪事》或《最初编年史》。

从基辅罗斯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编年史。

大体上按照年代顺序记述了东斯拉夫人和古罗斯国家的历史,从传说时代起写到1110年。

它的编纂者一般认为是基辅彼舍拉修道院僧侣涅斯托尔,资料来源主要是拜占廷编年史、斯拉夫人历史著述、某些罗斯编年史手稿、王公贵族档案以及民间传说等。

3.《罗斯法典》:《罗斯法典》约在11~12世纪编成,基辅罗斯及封建割据时期古罗斯的法令汇编。

《罗斯法典》提供了研究古罗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真实材料,包括“简编”和“详编”两部分。

4.《伊戈尔远征记》:《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

成书于1185~1187年,著者不详。

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

《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一部为我们阐明古代俄罗斯文化和在古代罗斯发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誉为英雄主义史诗。

5.开明专制:开明专制也称为开明绝对主义,或仁慈的专制主义,是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的一种形式,由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

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

[来源请求]支持并使用的君主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和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6.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以突厥民族为主,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因占统治地位的蒙古人人数很少,所以不久当地蒙古完全突厥化。

俄罗斯文学选讲

俄罗斯文学选讲

俄罗斯⽂学选讲《俄罗斯⽂学选讲》教学⼤纲本课程共⼗五讲,阐述了俄罗斯⽂学近20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选取了近⼆⼗位伟⼤的俄罗斯作家进⾏详细介绍。

第⼀讲“俄罗斯理念”⼀、俄罗斯简史俄罗斯古称“罗斯”,来源有两种说法:北来说(外来说)——九世纪时,来⾃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斯拉夫语称为“⽡利亚基⼈”,芬兰语称为“罗斯⼈”即“北⽅来的⼈”);南来说(国内说)——古代第涅伯河有条⽀流叫“罗斯河”,所以这⼀带的⼈就叫“罗斯⼈”。

俄罗斯历史⼤概可以分为六个时期:1、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年):988年“罗斯受洗”,东正教被定为国教。

《往年纪事》(涅斯托尔修⼠编,俄罗斯第⼀部完整的历史著作)和英雄史诗《伊⼽尔远征记》(12世纪末成书)。

2、鞑靼压迫时期(1240-1480年):1240年,蒙古的建⽴了⾦帐汗国征服了基辅,罗斯全国覆灭。

3、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1480-17世纪末):1497年,伊凡三世确⽴了农奴制;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恺撒”的俄语读⾳);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开始,直⾄1917年⼗⽉⾰命。

1564年,俄罗斯第⼀本印刷书籍《使徒⾏传》出版。

4、彼得堡的俄罗斯(1682-1917年):1698年,彼得⼤帝改⾰;1703年,兴建彼得堡。

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

1825年“⼗⼆⽉党⼈”起义失败。

1861年废除农奴制等改⾰,1881年,沙皇亚历⼭⼤⼆世被炸死。

5、苏维埃时期(1917-1991):共产党执政。

由⼗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6、资本主义时期(1991年解体以后):进⼊多元化时代,期待复兴。

⼆、“俄罗斯理念”索洛维约夫提出,俄罗斯传统思想具有独特的沉郁、虔敬、博爱、羞涩和崇敬苦难的⽓质【刘⼩枫《⾛向⼗字架上的真》第⼀章】。

“俄罗斯理念”,指的是俄罗斯独特的思想、精神,在⽂学作品中体现为:1、虔敬的宗教感:博爱、苦难、宽恕、聚合性(在整体中的个性⾃由);2、厚重的道德感:负疚感、追问⽣命的意义、真理;3、神圣的民族命运感:民族弥赛亚意识、“神圣的罗斯”、斯拉夫派和西欧派。

俄罗斯 17 世纪巴洛克式文风浅析

俄罗斯 17 世纪巴洛克式文风浅析

俄罗斯17世纪巴洛克式文风浅析王彬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摘要:巴洛克艺术风格普遍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介于文艺复兴之后和新古典主义艺术兴起之前的一种过渡性艺术形式,并伴随着彼得大帝的改革在17世纪中后期传入俄罗斯。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认为,就17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文学风格而言,重要的既不是对西方学者更为关注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段特点的分析研究,也不是对艺术派别和艺术类型归类掌握,而是这种艺术形式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其对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学术论文中从该角度审视17世纪俄罗斯的巴洛克文学风格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其诗学特征和文本分析为主线来对巴洛克式文学进行阐释。

因此,本文旨在从巴洛克式文学风格在俄罗斯的起源与传播特点、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彼得一世与以巴洛克文学为代表的俄罗斯近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以便厘清这种短暂的、过渡性的文风对俄罗斯文学进程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巴洛克文学;俄罗斯文学;德米特里·利哈乔夫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55-03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27一、前言巴洛克式艺术起源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是介于文艺复兴之后和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之前的一种过渡性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及手法极为复杂多样,很难对其文学和艺术风格做出准确的界定。

巴洛克式文学则是在文艺复兴的结束后,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

随着彼得大帝的改革,这种纷繁复杂的艺术在17世纪中后期传入俄罗斯。

美国比较文学之父雷纳·韦勒克在其著作《批评的诸种概念》中对欧洲各国巴洛克文学表现形式及影响进行梳理和研究后指出,巴洛克文学最重要的体现特征就是修辞手段,而这种修辞手段却又有可能适用于任何阶段和时期,[1]这可以看出对巴洛克文学做出准确的界定是十分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中央集权国家时期的文学
(16——17世纪)。
• 1、政论作品: • 1480年伊凡三世彻底战胜蒙古侵略者之后,逐渐 崛起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 全国性的文学代替了分散的地区性文学,并具有 鲜明的政论色彩,主要反映进步小贵族同反动领 主之间的斗争,代表作为伊.彼列斯维托夫的文 章、伊凡四世(1530~1584)同库尔勃斯基公 (1528~1583)的通信。
俄罗斯文学史
• 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发展过程,可分 为古代、18世纪和19世纪三个阶段。古代 俄罗斯文学(11世纪末至17世纪) 可分为四 个时期:基辅罗斯时期文学(11世纪中 期——12世纪30年代)、封建割据时期的 文学(12世纪40年代——13世纪上半期)、 蒙古人统治时期及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期 的文学(13世纪下半期——15世纪末)、 中央集权国家时期的文学(16——17世 纪)。
• 2、世俗故事: • 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 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 盛。17世纪下半叶,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 文化交流的开展,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 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 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对新 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如《不幸和 厄运的故事》、《萨瓦.格鲁德岑的故事》、 《弗罗尔.斯科别耶夫的故事》;或揭露和讽刺 社会弊端,如《舍米亚卡法庭的故事》(又名 《不公正的审判》)。
二节 封建割据时期的文学
(12世纪40年代——13世纪上半期)
• 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佚名作者的 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12世纪末)。全 诗描写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公伊 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 悲剧,并通过这一教训来呼吁诸侯团结御 侮,是世界叙事史诗作品的奇葩,对后世 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第一节 基辅罗斯时期文学
(11世纪中期——12世纪30年代)
• 主要的体裁有:描述重大事件的历史故事、使徒 行传及“训诲”体裁。 • 最古的编年史《往年故事》一名《俄罗斯编年序 史》,约作于1113年,书中追溯俄罗斯国家的起 源,记载历代王公的生平和重大历史事件,文笔 颇为生动。是基辅修道院神甫涅斯托尔所编撰。 • 使徒行传最著名的是《鲍利斯与格列勃的传说》, 选取他们生活中遭兄长谋杀的片断,以无辜受难 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的文化精神。 “训诲”有基辅都主教伊拉里昂的《法与恩惠 说》、莫诺马赫的《家训》是俄罗斯大公的遗言。
• 3:宗教文学:
• 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分裂派领袖、 司祭长阿瓦库姆(1620或1621~1682)的《行传》 (1672~1675)讲述他同推行教会改革的尼康大教 长之间的冲突,和受迫害、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经 过,书中充满反强暴的精神和心理描写,是俄罗 斯古代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为中心而又广泛涉及 社会生活的著作,文字朴素生动,受到后世作家 的推崇。拥护尼康改革的宫廷诗人西梅翁.波洛 茨基(1629~1680),为俄罗斯文学增添了新的体 裁──音节体诗和诗剧。
• • • • •
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特点: 一、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作品具有多个版本。 三、文学作品基本上没有作者的名字。 四、文学作品多与哲学、伦理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具有政论色彩,纯文学作品不多。 • 五、初期受民间口头创作和拜占廷文化影响很大, 用古斯拉夫文撰写,往往同宗教、历史等著作融 为一体,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内容多与国 家命运密切相关,偏重纪实。
第三节 蒙古人统治时期及中央集权国家 形成时期的文学(13世纪下半期——15世纪末)、
从1240年起,蒙古人入主罗斯近两个半世纪之久,使罗 斯的经济、文化遭到巨大破坏。这一时期留下的作品不多, 比较重要的有《卡尔卡河上的战役》 《拔都攻占梁赞的 故事》、 《 俄罗斯大地覆灭记》 、 《 亚历山大.涅夫 斯基行传》(13世纪70年代),以及索封尼记述1380年莫斯 科大公德米特里大败蒙古军事迹的《顿河彼岸之战》(14 世纪末)等。 • 游记《 三海旅行记》,伊凡四世(1530~1584)同库尔勃斯 基公(1528~1583)的通信,《治家格言》 《教堂历书大集 成》 《彼得和费芙洛妮娅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