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合集下载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一、总则
本规范与原规范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 性。针对新探测系统的特点同时结合了世界 气象组织的技术要求,在总体测量准确度、 探测数据处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传输、 技术维护和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
• 环境要求:遮挡仰角不得高于5 (下风方向 120内不得高于2。 ) • 高空气象探测站要建立基准位置标识, 作为位 置测量的基点。 • 探测系统的设备要有良好的雷电防护设施。 • 定时高空气象探测时次是指北京时02时、08时、 14时、20时,正点施放时间分别是北京时01时 15分、07时15分、13时15分、19时15分。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试行)
2003版
一、总则
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 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 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 展,电子探空仪—L 波段二次测风雷达、 GPS高空气象探测系 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 用。为了更好地发挥 新系统的作用,特制 订本规范。
–选取温湿特性层 温湿特性层是指温度或湿度层结曲线的显 著转折点。 选择条件:地面层;施放终止层;对流层顶; 对流层顶以下厚度大于400米的等温层的起始 点和终止点;对流层顶以下温差大于1度的逆 温层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温(或湿、压)缺 测层起、止点,中间再任选一层;云底和云 顶 ;在110-100hPa之间,如果没有温湿特性 层,则应在此范围内加选一层;
注:重放球在正点施放时间后75分钟内进行,若 超过时限,可不进行重放球。例如7:15分放球,若 8:30前出现上述情况,则重放球,超过8:30, 则不再重放球。近地层出现高空风缺测,指晴空或云高 3KM以上时,记录未达3KM(距地)等。当高海拔 地区台站进行观测时,若数据达已500毫巴但纪录不足10 分钟,也必须进行重放球。关于5500米的要求,适用于 选择大风的情况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A 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B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C 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D 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十四五高空气象观测标准

十四五高空气象观测标准

十四五高空气象观测标准一、观测方法与技术在十四五期间,高空气象观测方法与技术需要遵循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率。

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1. 采用先进的雷达、探空气球、激光雷达等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

3. 针对不同气象要素和观测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策略和方案,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观测设备与系统高空气象观测设备与系统是实现高质量观测的关键,需要具备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要求包括:1. 选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的高空气象观测设备,确保设备性能和功能满足观测要求。

2.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检修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开发和完善观测系统,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观测,提高观测效率和质量。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高空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获取准确气象信息的关键环节,需要做到科学、准确和及时。

具体要求包括:1. 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

2. 加强数据的校验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气象信息,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观测质量管理高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是保证观测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到全面、系统和有效。

具体要求包括: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观测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2. 对观测数据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观测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提高观测质量管理水平。

五、观测人员素质要求高空气象观测人员的素质是保证观测质量的基础,需要具备专业、敬业和团队的精神。

具体要求包括:1. 具备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空气象观测工作。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附件 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 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 , 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 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 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 A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 B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 C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 D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高空作业中的气象监测措施

高空作业中的气象监测措施

高空作业中的气象监测措施在高空作业中,气象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它能够为高空作业提供必要的气象信息,并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介绍高空作业中常用的气象监测措施,以及其在保障高空作业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气象监测设备的选择为了进行高空作业的气象监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气象监测设备。

常用的气象监测设备包括气象传感器、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雷达等。

其中,气象传感器用于采集气象数据,气象观测仪器用于测量大气条件,而气象雷达则可以监测降水情况。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高空环境的特殊性,确保设备能够适应高空作业需要。

二、气象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高空作业中,通过对气象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这样一来,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进行。

常见的气象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气象条件是否适宜进行高空作业,并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三、天气预警的发布与响应在高空作业中,天气预警的发布和及时响应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气象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一旦接收到天气预警,高空作业人员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中止作业、寻找安全避难点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此外,高空作业人员还应定期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高空作业。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为了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情况,在高空作业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对各种恶劣天气情况的措施,如强风、雷暴、大雾等。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方的应急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紧急疏散措施和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行动。

五、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在高空作业中,除了采取必要的气象监测措施外,还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

培训内容应包括气象知识的学习、气象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气象数据的分析等。

学习通高空气象资料包括哪些

学习通高空气象资料包括哪些

学习通高空气象资料包括哪些
(1)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
①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②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2)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

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气象资料调查要求见表
3-10。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规章制度(2008版)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规章制度(2008版)

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规章制度(2008版)1. 第一章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1. 第一节 值班制度1.严格执行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规范和相关技术规定,认真做好施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准确完成本班各项任务。

2.值班时严守岗位,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工作,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不私自代班、调班;保持值班室整洁;无关人员严禁随意进入值班室。

3.每次探测须2人以上值班。

遇大风、大雾、雷雨等异常天气,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人员协助放球。

计算班(主班)应在规定放球时间前1小时到班,校对班(副班)应在规定放球前半小时到岗。

4.根据施放瞬间的风向,适时选择放球场地,保证在各种恶劣天气下能放出气球,雷达、经纬仪能在一分钟内抓到气球,气球过顶时不丢球,全程不丢失记录。

5.数据采集、雷达操作、经纬仪观测要集中精力,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取准取全第一性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6.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记录处理准确、及时;班内必须互校,按时发报。

7.值班前要对计时设备对时、校正,对备份设备(包括701雷达系统、L波段备份接收系统、经纬仪等)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遇有特殊情况能随时开机和正常工作。

8.认真填写纸质和电子文档值班工作日志及相关表薄,注意观测和积累本地的天气变化特征。

9.站(组)长和机务人员要坚持参加一定量的业务值班,遇有重要任务和复杂天气时做好组织、指挥和保障工作。

10.严禁在业务用机上运行非业务软件。

1.2. 第二节 交接班制度1.接班员在班前注意休息,严禁酗酒,按时到岗,认真做好值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交班员要将观测使用的设备、消耗器材等情况向接班员交待清楚,值班日志上应填写本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下一班继续完成的任务及注意事项。

2. 第二章 业务学习制度1.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集体学习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2.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业务工作实际,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达到“四懂得”、“两熟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要求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要求规范

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8.1 施放探空仪8.1.1 施放时间定时常规高空气象观测应在正点进行,不得提前施放。

如在正点后75分钟内无法放球,该时次观测停止进行。

8.1.2 施放地点根据天气和环境情况,施放地点应选在便于自动跟踪、不易丢球的位置。

为避免近地层记录出现不连续或丢失部分资料,施放时探空仪高度与本站气压表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差不大于4米),高度差≥1米时,必须订正;施放时探空仪与瞬间观测的仪器应处于同一环境,两者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100米。

施放瞬间放球点作为高空风计算坐标的原点。

8.1.3 海拔高度探空(压、温、湿)海拔高度以测站水银槽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测风海拔高度以定向天线光电轴中心或经纬仪镜筒的海拔高度为基准;卫星导航定位测风系统的海拔高度以天线接收信号天线平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

8.1.4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获取应在施放前后5分钟内进行施放瞬间压、温、湿、风向风速及云状、云量、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通过高空气象观测站施放环境的观测仪器获取。

8.2 观测期间监控探空仪施放后应密切注视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获取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

8.3 观测终止遇球炸、探空仪故障(超出表2规定的时间)、雷达故障等情况时可终止观测。

8.4 重放球8.4.1 当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未达500hPa,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重放球。

8.4.2 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已达500hPa,但时间不足10分钟,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重放球。

8.4.3 遇有压、温、湿数据连续缺测或可信度差的时间超过规定要求(见表2)的,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8.4.4 遇有近地层高空风失测(海拔高度≤5500米),应在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用经纬仪测风(小球)的方法补测,确因天气原因无法补测的,按失测处理。

当进行经纬仪测风(小球)时,事先做好经纬仪架设,并进行水平、焦距、方位调整。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共61页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共61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要求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要求规范

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8.1 施放探空仪8.1.1 施放时间定时常规高空气象观测应在正点进行,不得提前施放。

如在正点后75分钟无法放球,该时次观测停止进行。

8.1.2 施放地点根据天气和环境情况,施放地点应选在便于自动跟踪、不易丢球的位置。

为避免近地层记录出现不连续或丢失部分资料,施放时探空仪高度与本站气压表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差不大于4米),高度差≥1米时,必须订正;施放时探空仪与瞬间观测的仪器应处于同一环境,两者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100米。

施放瞬间放球点作为高空风计算坐标的原点。

8.1.3 海拔高度探空(压、温、湿)海拔高度以测站水银槽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测风海拔高度以定向天线光电轴中心或经纬仪镜筒的海拔高度为基准;卫星导航定位测风系统的海拔高度以天线接收信号天线平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

8.1.4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获取应在施放前后5分钟进行施放瞬间压、温、湿、风向风速及云状、云量、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通过高空气象观测站施放环境的观测仪器获取。

8.2 观测期间监控探空仪施放后应密切注视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获取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

8.3 观测终止遇球炸、探空仪故障(超出表2规定的时间)、雷达故障等情况时可终止观测。

8.4 重放球8.4.1 当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未达500hPa,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重放球。

8.4.2 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已达500hPa,但时间不足10分钟,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重放球。

8.4.3 遇有压、温、湿数据连续缺测或可信度差的时间超过规定要求(见表2)的,应在规定时间重放球。

8.4.4 遇有近地层高空风失测(海拔高度≤5500米),应在正点放球后75分钟用经纬仪测风(小球)的方法补测,确因天气原因无法补测的,按失测处理。

当进行经纬仪测风(小球)时,事先做好经纬仪架设,并进行水平、焦距、方位调整。

{业务管理}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附件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1第三章观测装备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4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7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一五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一五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16附件A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一八附件B数据文件命名规则34附件C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38附件D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第一篇: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删节版(xiexiebang推荐)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8.1 施放探空仪 8.1.1 施放时间定时常规高空气象观测应在正点进行,不得提前施放。

如在正点后75分钟内无法放球,该时次观测停止进行。

8.1.2 施放地点根据天气和环境情况,施放地点应选在便于自动跟踪、不易丢球的位置。

为避免近地层记录出现不连续或丢失部分资料,施放时探空仪高度与本站气压表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差不大于4米),高度差≥1米时,必须订正;施放时探空仪与瞬间观测的仪器应处于同一环境,两者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100米。

施放瞬间放球点作为高空风计算坐标的原点。

8.1.3 海拔高度探空(压、温、湿)海拔高度以测站水银槽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测风海拔高度以定向天线光电轴中心或经纬仪镜筒的海拔高度为基准;卫星导航定位测风系统的海拔高度以天线接收信号天线平面的海拔高度为基准。

8.1.4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获取应在施放前后5分钟内进行施放瞬间压、温、湿、风向风速及云状、云量、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通过高空气象观测站施放环境的观测仪器获取。

8.2 观测期间监控探空仪施放后应密切注视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获取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

8.3 观测终止遇球炸、探空仪故障(超出表2规定的时间)、雷达故障等情况时可终止观测。

8.4 重放球8.4.1 当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未达500hPa,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重放球。

8.4.2 观测获取的可用数据已达500hPa,但时间不足10分钟,应在规定时间(正点放球后75分钟)内重放球。

8.4.3 遇有压、温、湿数据连续缺测或可信度差的时间超过规定要求(见表2)的,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高空探测技术

高空探测技术

绪论复习题填空题1、高空气象探测按探测内容可分为直接探测和间接探测两种。

2、我国进行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台站应用过GPS测风-探空系统、雷达测风-探空系统、罗兰导航测风-探空系统、无线电经纬仪测风-探空系统几种不同的探测系统。

3、测风气球按探测手段可分为和。

升速为200米/分左右的测风气球通常与配合进行探测。

4、高空气象探测按探测时间可分为和两种。

5、高空气象的任务是探测高空以下大气中、、和随的垂直分布规律。

6、按照上级气象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探测称为,分为两次探测和三次探测,时间分别是、,分别在时间进行。

7、综合探测是利用跟踪具有一定升速的气球,在探测过程中,由定位后根据气球的运行轨迹得到的垂直分布情况,同时又不断接收由气球携带的将感应到的要素通过转换后的电信号,再经过反演后得到高空温、压、湿的分布情况。

8、单独测风是利用跟踪具有一定升速的气球,探测过程中,只根据定位确定气球的运行轨迹得到的垂直分布情况。

9、高空气象探测按探测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10、探空气球携带和,地面跟踪工具是;测风气球只携带,地面跟踪工具是;11、全世界的气象高空站都统一在世界时(北京时间)进行高空探测。

12、全球高空探测站可以分为、、。

13、全球高空探测系统从测风技术上主要有、、、。

14、我国常规高空站共有个(不含港台和军方),主要是在北京时间时与时进行观测,其中个站参加全球资料交换,14个全球交换的资料交换站,个站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探空站( GCOS站),分别是、、、、、、,此外西藏、新疆还共有个小球测风站,主要是在北京时间时进行观测。

15、GPS是美国第二代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它在气象探测领域主要用于。

16、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业务将大气探测分为、、、。

17、高空规范规定综合探测的时间是每天的。

18、规范规定单测风的放球时间为每天的。

19、GTSI型探空仪和配合,用来探测测站上空范围内的高空、、、的分布情况。

20、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是苏联莫哈诺夫设计的。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 优化数据 ➢ 建立准确、优化基本数据文件 ➢ 计算规定输出数据
➢ 规定等压面为:1000,925,850,700,600, 500,400,300,250,200,150,100,70,50, 40,30,20,15,10,7,5hPa。 (当某规定 等压面在测站拔海高度以下时,不计算。)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八、实时探测数据处理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 B) 在150hPa-40hPa之间选第二对流层顶: • 情况一:如果不存在第一对流层顶
温度垂直递减率≤2℃/km的最低高度,假 如此高度以上2km及以内的任何高度与此高度间 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也都≤2℃/ km ,则此 最低高度应选为第二对流层顶。
生产许可证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四、设备维护检测
➢ 严格按装备维护说明或维修手册规定进行定期 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 L波段雷达的定期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季度维 护、年维护三种。
➢ 雷达的标定也是维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包括: 水平、方位角、仰角零度、光电机械轴一致性 等内容,一般为每月进行1次。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机械式探空仪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电子探空仪
电子探空仪传感器介绍: (1)热敏电阻(或电容):
由阻容和其他器件组成槽路,压、 温、湿变化引起阻抗的变化。
(2)湿敏电阻(或电容): 槽路电参数随之变化,测量电参 数值变化,从而得到要素值。
(3)硅晶体(镍铬钛空盒)。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如果存在第一对流层顶在第一对流层顶以上存在一个厚度至少达1km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3km的过渡层在此过渡层以上又出现温度垂直递减率2km的最低高度假如此高度以上2km及以内的任何高度与此高度间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也都2km则此最低高度也应选为第二对流层顶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docx

附件 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国气象局2010年5月前言59型探空仪— 701二次测风雷达观测系统已工作了近五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等新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陆续投入业务使用 , 结合世界气象组织《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 年)的技术要求,及时总结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规范执行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在《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版)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与《高空气象观测规范》( 1977年)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 2003年)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在历时近三年的编制过程中,多次多层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先后几易其稿,最终完成本规范编写。

本规范对高空气象观测的基本任务、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记录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规定。

各类观测系统的具体安装、操作和维护及软件使用方法由相应的使用手册进行规定,并作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李伟、许正旭、陈永清、马舒庆、刘凤琴、张宇、陈益玲、吴桂根、夏峰、郭启云、赵培涛等同志参加编写。

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高空气象观测站. (1)第三章观测装备. (3)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5)第五章高空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5)第六章高空压、温、湿、风观测 (5)第七章观测前准备工作. (6)第八章探空仪施放及观测. (6)第九章观测数据实时处理. (8)第十章报告电码编制及传输. (14)第十一章月报表编制. (15)第十二章测站质量保证. (16)第十三章高空气象观测网质量保证. (16)第十四章资料管理 (17)附件 A高空观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8)附件 B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4)附件 C探空系统秒级观测资料上传文件格式 (38)附件 D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 (51)第一章总则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2002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 1 ) 第三章探测装备……………………………………………………………………( 2 )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 4 )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 4 )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 5 ) 第八章数据处理……………………………………………………………………( 6 ) 第九章编制月报表…………………………………………………………………( 13 ) 第十章台站质量控制………………………………………………………………( 13 ) 第十一章高空气象探测网质量保证体系……………………………………………( 14 ) 第十二章资料传送和管理……………………………………………………………( 14 ) 附录一:高空探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6 )附录二:存盘数据文件名及内容与格式……………………………………………( 26 )第一章总则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1.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2002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 1 ) 第三章探测装备……………………………………………………………………( 2 )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 4 )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 4 )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 5 ) 第八章数据处理……………………………………………………………………( 6 ) 第九章编制月报表…………………………………………………………………( 13 ) 第十章台站质量控制………………………………………………………………( 13 ) 第十一章高空气象探测网质量保证体系……………………………………………( 14 ) 第十二章资料传送和管理……………………………………………………………( 14 ) 附录一:高空探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6 )附录二:存盘数据文件名及内容与格式……………………………………………( 26 )第一章总则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1.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1.2本规范适用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及其他新开发研制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1.3本规范涉及高空气象探测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管理、资料处理、通信及质量监控。

1.4本规范与原规范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针对新探测系统的特点同时结合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技术要求,在总体测量准确度、探测数据处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传输、技术维护和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

1.5编写本规范的主要依据:《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世界气象组织,1996年)《高空气象观测规范》(中央气象局,1977年4月)1.6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2.1高空气象探测站环境要求2.1.1高空气象探测站四周应开阔,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5°,特别是测站盛行风下风方向120°内的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2°。

在半径50米范围内要求平坦空旷,无架空电线、建筑、林木等障碍物。

2.1.2由国家无线电频率管理部门审定的探空系统所使用的无线电频段,不允许其他人非法使用或占用。

2.1.3应有符合国家供电标准的电源。

2.1.4雷达天线的架设应保证从地面开始连续跟踪探空仪,并尽可能架设在平地上。

GPS探空系统的天线架设以不受其他物体遮挡为前提,可架设在较高的地方。

2.2高空气象探测站要建立基准位置标识, 作为位置测量的基点。

2.3高空气象探测站值班工作室应符合探测设备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2.4仪器设备要按照设备技术手册要求安装。

2.5探测系统的设备要有良好的雷电防护设施。

2.6氢气房和氢气2.6.1氢气房必须与其他建筑相距50米以上,要求通风良好,严禁烟火,室外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健全的安全措施。

化学制氢用的苛性钠、矽铁粉必须分别存放。

2.6.2按照易燃易爆物设施防雷标准设计安装雷电防护设施。

2.6.3氢气生产、运输和使用要特别注意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7 在放球场地上建有探空仪待放亭和获取地面气象要素的设备。

待放亭应四周通风,能遮挡阳光直射和雨淋。

获取地面气象要素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2.8探测时次2.8.1定时高空气象探测时次是指北京时02时、08时、14时、20时,正点施放时间分别是北京时01时15分、07时15分、13时15分、19时15分。

各高空气象探测站具体进行探测的时次及项目由中国气象局规定。

2.8.2需临时增加高空气象探测时,须经省、市、自治区以上气象局批准。

2.9要建立必要的台站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

第三章探测装备3.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设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测量准确度应当满足气象业务的需求。

根据当前生产技术水平及发展的趋势,提出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见表一。

表一: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测量误差(绝对值)气象要素基本要求(Ⅰ级) WMO要求(Ⅱ级)测量范围≤0.5℃≤0.5℃地面—100hpa温度≤2.0℃≤1.0℃ 100hpa以上—5hpa≤5%RH 第一个对流层顶及以下湿度≤10%RH ≤5%RH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上≤2hpa 地面—500hpa气压≤1hpa≤1hpa500hpa以上—5hpa≤5°≤2.5°地面—100hpa风速≤10m/s风速>10m/s≤5° 100hpa以上—5hpa风向≤5°≤10°风速>25m/S风速≤25m/S地面—100hpa≤1m/s≤2m/s 100hpa以上—5hpa风速≤1m/s ≤10% 风速≤10m/s 风速>10m/s3.2.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列装条件3.2.1.产品必须通过设计定型或者具有同等效力的技术鉴定。

3.2.2.生产工艺健全,计量检测手段齐全并符合计量法规、规范要求,有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

3.2.3.符合国家的有关工业标准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3.2.4.软件符合气象软件规范和气象信息格式标准及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3.2.5.具有可提供用方的实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设备技术图纸,技术和性能说明,安装调试说明,维护检测说明及使用说明。

3.2.6.零配件供应有保证,有健全的售后服务。

3.2.7.生产厂必须持有效的生产许可证。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4.1.探测系统装备应严格按系统装备维护说明或维修手册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以使探测系统装备时刻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2.探测系统的检测、校准仪器、仪表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其附件保持完整和齐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3.凡用于测量的标准器、仪表、设备及器具必须严格按计量法规、规范执行保养和计量校准。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5.1.必须具有职业道德和规定的学历。

5.2.掌握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高空气象探测专业基础理论和探测方法。

5.3.熟练掌握实际业务运行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装备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检测、维护、校准方法。

5.4.必须持有气象主管部门考核颁发的高空气象探测岗位证书。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6.1设备准备检查供电电源,按操作手册规定的方法接通地面接收设备及计算机电源,检查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6.2探空仪的准备6.2.1探空仪信号检查探空仪在施放之前要进行发射信号检查,通过地面设备检查探空仪温度、湿度和气压值是否正常,对于雷达系统还要检查应答信号是否正常。

6.2.2探空仪基值测定基值测定环境要稳定,避免阳光直射。

探空仪和标准仪表都要在基值测定环境中充分感应,对探空数据进行平均的时间要与标准仪表的时间响应特性相对应。

探空仪测得的气压、温度、湿度值与标准仪表值比较,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合格的探空仪不得施放。

6.2.3 探空仪的装配探空仪各部件及电池按规定装配。

为避免探空仪实测数据与施放瞬间标准仪表数据间出现较大差值,应将待施放的探空仪放置在待放亭中。

6.3 准备气球气球升速应符合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要求,平均升速应控制在约每分钟400米。

6.4 探空仪与气球等的连结探空仪与气球间的距离应为30±1米。

大风天放球应使用放绳器。

夜间放球如附带照明装置,不应使用明显发热的光源。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7.1施放探空仪7.1.1施放时间定时常规高空气象探测应在正点进行,不得提前施放。

如在正点后75分钟内放不出球,该次探测停止进行。

7.1.2施放地点根据天气情况,施放地点应选在放球场内便于自动跟踪、不易丢球的位置。

为避免近地层记录出现不连续或丢失部分资料,施放时探空仪高度与本站气压表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差不超过4米;与瞬间观测的仪器应在同一位置,两者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0米。

7.1.3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获取。

施放瞬间压、温、湿、风、云状、云量及天气现象数据用地面气象仪器获取,并应在施放前后5分钟内进行。

7.2探测期间监控施放后应密切注视探测系统工作情况,尽量取得完整、高质量记录。

遇到信号不好、干扰严重、丢球、记录反常等情况时,按规范和操作方法做相应处理。

7.3探测终止遇以下情况,终止探测:1、球炸;2、探空信号消失。

7.4重放球7.4.1 可用数据未达500hPa或不足10分钟,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7.4.2遇到压温湿数据其中之一连续缺测或可信度低达到表二中的重放球规定时,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7.4.3 遇有近地层高空风失测,应在规定时间内补测。

第八章实时探测数据处理8.1 地面层要素值施放瞬间值作为地面层要素值。

在气温低于-10℃时,取探空仪测得的湿度值为湿度瞬间值。

8.2 探测原始数据的处理探测原始数据是指地面接收设备直接接收到的未经任何人工或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的来自升空仪器的压温湿及测风数据。

8.2.1 探测原始数据存储探测原始数据必须实时存储,存储的数据包括施放前5分钟的探空和测风数据。

8.2.2探测原始数据的存储格式由厂家提供,经中国气象局审定。

8.2.3将探测原始数据转换成气象要素值,并与台站基本参数、基值测定和瞬间地面气象要素值一并存储成一个基础数据文件,其内容与格式见附录2。

8.3数据的质量控制8.3.1自动质量控制根据曲线的正常趋势,剔除明显错误值,并对曲线进行适度光滑。

8.2.3 人工质量控制当接收信号不好,原始数据很乱时,自动质量控制结果可能明显有问题。

操作员可以在自动质量控制后或在自动质量控制前,启动人工质量控制模块,删除野值点。

8.4 探测系统测量误差订正探测系统的测量误差必须进行订正,订正方法由厂家提供,经中国气象局审定。

8.5计算项目8.5.1用气压、温度、湿度计算位势高度(正算)计算公式见附录一。

8.5.2用位势高度、温度、湿度计算气压(反算)计算公式见附录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