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气象探测第六章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 1 - 第二节地质灾害.......................................................................................................... - 7 - 第三节防灾减灾........................................................................................................ - 13 -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9 - 第六章测评 ................................................................................................................... - 26 -第一节气象灾害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据此完成2~3题。
2.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3.我国山洪频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2题,山洪是由局部地区强降水及径流迅速汇集造成的。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2021年5月14日晚19时前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出现异常极端大风,硕大的漏斗云疯狂旋转,风声震耳欲聋;“漏斗”所到之处电光闪烁,外围碎屑飞舞。
截止到15日5时排查搜救结束,经统计,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19人轻伤、130人轻微伤;受损农户84户,受损面积1500平方米;受损企业17户,受损面积13000平方米。
苏州其他地区未发生灾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描述,江苏盛泽镇此次遭遇的极端天气是( )A.台风B.反气旋C.龙卷风D.冷锋(2)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该地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②温度高,湿度大,对流强③该地多山地丘陵,对气流抬升作用强④该地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此类气象灾害目前难以进行准确监测预报的原因是( )①属于小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气象台站不够密集难以准确捕捉②属于大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技术手段难以精细监测③移动速度慢,影响时间长,难以提前监测预报④生消过程短暂,形成环境复杂,监测预报难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10月29—30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
下图为2019年10月30日8时—31日8时全国雨区及霜冻线(0℃等温线)预报图。
图中丙地此季节会有长时间连绵细雨,被称为华西秋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霜冻线分布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地形、寒潮B.寒潮、纬度C.经度、纬度D.地形、海陆位置(2)华西秋雨对丙地的影响是( )A.利于缓解冬季旱灾B.易造成洪涝灾害C.来年农业收成减少D.来年病虫害减少3.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4.2019年春季,西南5省区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六章 第1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 含答案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记者谭红报道:2020年7月14日,记者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根据各地上报,截至14日11时统计, 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有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等10个设区市和赣江新区共99个县(市、区,含功能区)635.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4.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83.4千公顷,绝收108.6千公顷,倒塌房屋656户1477间,严重损坏房屋1258户2729间,一般损坏房屋4401户7896间,直接经济损失112.9亿元,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师:同学们,新闻中提到的洪涝灾害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呢?生:气象灾害。
[新课教学]:(板书)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板书)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危害巨大。
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高一物理必修二_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_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类问题:涉及重力加速度“g ”的问题解题思路:天体表面重力(或"轨道重力” )等于万有引力,即mg =G MmR【题型一】两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较1、一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4倍,这颗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多少倍?解:忽略天体自转的影响,则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有【题型二】轨道重力加速度的计算【题型三】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 T i 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iB.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C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 T 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R 2D.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 V 和运行周期T 34、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对地球:M地m金mg 地二G2……①R 对行星: M 行m mg行=G2……②R 行因此:Mm mg =G-R^,则由②/①可得,2g行 M 行 R地—= -------- *—Σ g 地 M 地 R 行I 2 422、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0 ,则离地高度为h 处的重力加速度是(h 2g ° (R h)2R 2g ° (R h)2Rg o 2(R h)hg ° 2(R h)3、已知下面的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M 的是(引力常数G 是已知的)(已知其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A.GT2B. C. D.3GT24二GT2第二类问题:圆周运动类的问题【题型四】求天体的质量或密度5、继神秘的火星之后,今年土星也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经过近7年35.2亿公里在太空中风尘仆仆的穿行后,美航空航天局和欧航空航天局合作研究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北京时间7月1日)抵达预定轨道,开始“拜访”土星及其卫星家族。
大气探测复习题
第五章、温度
1、试述液体玻璃、热电偶、金属、热敏电阻温度表测温原理。 2、酒精和水银温度计的优缺点。 3、试述最高最低温度表测温原理。 4、说明温度热滞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特性。 5、一支热滞系数为 100S 的温度表,温度 30℃时,观测环境 20℃的 空气温度,精度要求为 0.1 ℃,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观测? 6、气温测量中一般采用哪些方法预防辐射误差?
第十一章、高空风的探测
1、测定高空风有哪几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 2、测风气球的总举力和净举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要保持净举力不随 气球的上升而改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测风气球的理论升速与实际升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4、由气球的升速公式讨论影响气球升速的诸因素。 5、试述单经纬仪测风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单经纬仪测风中风向、风 速是如何确定的。 6、双经纬仪测风原理和单经纬仪有何不同?它有什么优点?
3、激光云高仪基本原理和结构
激光器测云高 激光器发射光束到云体,反射回来被接收所用的时间为 t,光速为 c,
则
激光云高仪原理:发射低功率的激光束遇到云层将往下反射或者散射 回波,检测发射激光与回波信号的时间差 △t ,即可得到检测云层的 高度 h = c△t/2 (c 为光速)
第三章、能见度 1、气象光学视程、白天能见度,有效水平能见 度的定义?
积雪和冻土
1、何谓积雪,气象站积雪的观测项目有那些? 2、常用来观测积雪的仪器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何谓冻土,用于冻土观测的仪器是什么,有何特点? 4、何谓电线积冰,气象站电线积冰的观测项目有哪些? 5、何谓一次积冰过程,一次积冰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 6、用于电线积冰观测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7、影响电线积冰重量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提高探测精度难题
1、提高温度观测中防辐射设备的反射率和通风 2、增加湿度元件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的灵敏度 3、降低高空风测量的测风仰角下限
高空气象探测基础知识试题和标准答案
高空气象探测基础知识试题和标准答案1、基测时观测的本站气压是指________。
( C )A、探空仪所在高度的气压B、观测场所在高度的气压C、气压表水银槽所在高度的气压2、500百帕以下,温度连续漏收,可疑时间4.7分应________。
( C )A、重放球B、连实线,记录照常整理C、连虚线,供计算厚度用,记录作失测处理3、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达________时,定为台风。
( D )A、9级或9级以上B、10级或10级以上C 、11级或11级以上 D、12级或12级以上4、雷达与经纬仪同步对比观测是为了________。
( B )A、检查雷达的测距精度B、检查雷达的测角精度C、检查雷达的测距和测角精度5、记录500mb以下,哪种情况记录做失测处理。
( B )A、气压15~19.5分钟缺测B、温度9~11.5分钟缺测C、湿度8~13.2分钟缺测,且此段温度低于0℃6、如果测风记录39~41分钟漏收,应如何处理?( A )A、记录照常整理B、记录做失测处理7、某次探测,调入的探空仪参数文件数据与厂家配发的纸质所列参数不一致,以________为准。
( C ) A:以调入计算机的参数为准 B:以配发的纸质为准C:不存在以谁为准,应立即更换探空仪8、GTS1型数字探空仪由________、智能转换器(含气压传感器)、________等部分构成。
( A B C D )A:温度传感器 B:湿度传感器 C:发射机D:电池 E:放球器9、GFE(L)1雷达采用了________工作体制,实现了角度的自动跟踪、自动测距、自动数据处理、近距离抓球与近距离测距。
( C ) A:一次雷达 B:二次雷达 C:加单脉冲二次雷达10、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规定在110—100hpa之间,如果没有温湿特性层,应_______处理。
( B )A:不做处理 b:加选一层 C:加选两层 D:加选100hpa为特性层。
人教版(2019)必修1《第6章 自然灾害》训练卷(1)(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2019)必修1《第6章自然灾害》训练卷(1)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遥感图象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象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象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
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象。
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据此回答2~4题。
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象对应正确的是()A. ①-丙②-乙③-甲B. ①-乙②-丙③-甲C. ①-丙②-甲③-乙D. ①-乙②-甲③-丙2.遥感图象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象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象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
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象。
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据此回答2~4题。
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A. 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B.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C.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D. 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3.遥感图象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象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象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
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象。
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据此回答2~4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A. 分析旱灾损失B. 判断人口分布C. 监测滑坡灾害D. 确定环境污染类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4.我国是洪灾多发国家。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千米。
(1)据图归纳我国雨涝灾害频率的分布特点。
(2)比较黑龙江省与广东省雨涝发生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单选题1.“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的部分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 假设“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 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速度逐渐变小B. “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月球的引力对其做负功C.若已知“嫦娥三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半径、周期和引力常量, 则可计算出月球的密度D. “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圆形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2.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 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的密度为( )A.B.C.D.3.“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实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 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动, 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 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B. “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C. 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西运动D. 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因其局限性而没有存在的价值B. 物理学的发展, 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 是对经典力学的全盘否定D. 经典力学对处理高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5.设在地球上和某天体上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的最大高度比为k(均不计阻力), 且已知地球与该天体的半径之比也为k, 则地球与此天体的质量之比为( )A. 1B.k2C.kD.6.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同一平面内的同方向绕行的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r1=2.3×1011m,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2=1.5×1011m, 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识, 估算出火星与地球相邻两次距离最小的时间间隔约为( )A. 1年B. 2年C. 3年D. 4年7.2012年10月1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已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龙”飞船运抵了许多货物, 包括实验器材、备件、空间站宇航员所需的衣服和食品以及一个冰箱, 冰箱里还装有冰激凌, 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龙”飞船的发射速度, 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龙”飞船欲实现对接, 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伺机喷气减速变轨, 实现对接C.“龙”飞船喷气加速前, “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8.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0, 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为( )A. 1B.C.D.9.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B.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C.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D.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在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提出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情况, 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不学C. 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 他既没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也没有利用牛顿第三定律, 只利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D.第谷通过自己的观测, 发现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 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二、多选题11.(多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动机关闭, 轨道控制结束, 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图中MN 之间的一段曲线表示转移轨道的一部分, P是轨道上的一点, 直线AB过P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在此段轨道上, 动能不变B. 卫星经过P点时动能最小C. 卫星经过P点时速度方向由P指向BD. 卫星经过P点时加速度为012.(多选)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 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 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 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 物体就不会再落回地球上13.(多选)宇宙中, 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 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 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 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P、Q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若PO>OQ, 则( )A. 星球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B. 星球P的线速度一定大于Q的线速度C. 双星间距离一定, 双星的质量越大, 其转动周期越大D. 双星的质量一定, 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 其转动周期越大14.(多选)有a, b, c, d四颗地球卫星, a还未发射, 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 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c是地球同步卫星, d是高空探测卫星, 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则有( )A.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 c在4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D. 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15.(多选)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B.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三、计算题16.经过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 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 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 其中每个星体的大小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 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 可以当作孤立系统来处理(即其它星体对双星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 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1)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1.(2)若实际中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2,T2与T1并不是相同的, 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 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它均匀地充满整个宇宙, 因此对双星运动的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简化模型, 我们假定在如图所示的球体内(直径看作L)均匀分布的这种暗物质才对双星有引力的作用, 不考虑其他暗物质对双星的影响, 已知这种暗物质的密度为ρ, 求T1∶T2.17.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 需要知道太阳目前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 地球质量m =6.0×1024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1年约为3.2×107s, 试估算太阳目前的质量M.18.假设在半径为R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它贴近该天体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1)则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2)若这颗卫星距该天体表面的高度为h, 测得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 则该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四、填空题19.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阔的领域, 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地球赤道上的物体A, 近地卫星B(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同步卫星C, 若用TA.TB.TC;vA.vB.vC;分别表示三者周期, 线速度, 则满足________, ________.21.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 将一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v0水平抛出, 测出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位移为s, 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___.22.两行星A和B各有一颗卫星a和b, 卫星的圆轨道接近各自行星表面, 如果两行星质量之比MA∶MB=2∶1, 两行星半径之比RA∶RB=1∶2, 则两个卫星周期之比Ta∶Tb=________,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23.已知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星体的轨道半径r, 运动周期为T,(1)中心天体的质量M=____;(2)若中心天体的半径为R, 则其平均密度ρ=____;(3)若星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其平均密度ρ=___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月球对卫星的引力做正功, 动能增大, 则速度增大, 故A.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有G =m , 得M=, 据此可知若已知“嫦娥三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半径、周期和引力常量, 可求出月球的质量, 但月球的体积未知, 不能求出月球的密度, 故C错误;对于“嫦娥三号”, 有G =ma, a=, 在P点, M和r 相同, 则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圆形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故D正确. 2.【答案】B【解析】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题.物体在地球的两极时: mg0=G ;物体在赤道上时mg+m2R=G.以上两式联立, 解得地球的密度ρ=.故选项B正确, 选项A、C、D错误.3.【答案】A【解析】由v同步=, v空间站=, 则B错. 再结合v=ωr, 可知ω空间站>ω地球, 所以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C错. 空间站的宇航员只受万有引力, 受力不平衡, 所以D错.4.【答案】B【解析】牛顿运动定律能够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在生产、生活及科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解决问题时虽然有一定误差, 但误差极其微小, 可以忽略不计;故经典力学仍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虽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更加深入科学地认识自然规律, 它是科学的进步, 但并不表示对经典力学的否定, 故选项B正确. A.C错误;经典力学不能用于处理高速运行的物体;故D错误.5.【答案】C【解析】在地球上: h=某天体上;h′=因为=k所以=k根据G =mg, G =mg′可知=又因为=k联立得: =k6.【答案】B【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解得=≈, 因为T地=1年, 所以T火≈1.9年, 火星与地球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时, 相邻再次相距最近, 故有( -)t=2π, 解得t≈2.1, 近似为2年, 故B正确.7.【答案】D【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所以“龙”飞船的发射速度介于7.9 km/s与11.2 km/s之间, 故A错误;“龙”飞船欲实现对接, 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伺机喷气加速做离心运动, 可以实现对接, 故B错误;“龙”飞船喷气加速前, 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根据a =得“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不相等, 故C错误;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只受重力,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故D正确.8.【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心高4R处的加速度均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 所以有:地面上: G=mg0①离地心4R处: G=mg②由①②两式得=( )2=, 故D正确.9.【答案】A【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A对, B错;根据G =m 得v =, 可见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 C.D错.10.【答案】A【解析】A项是伽利略在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 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或者是静止不动, 或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B错误;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 他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 C错误;开普勒在第谷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错误.11.【答案】BCD12.【答案】CD【解析】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故A错误;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故B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故C正确;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 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故D正确;故选C.D.13.【答案】B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1ωr1=m2ωr2, r1>r2, 所以m1<m2, 即P的质量一定小于Q的质量, 故A错误. 双星系统角速度相等, 根据v=ωr, 且PO>OQ, P的线速度大于Q的线速度, 故B正确. 设两星体间距为L, O点到P的距离为r1, 到Q的距离为r2,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1 r1=m2 r2, 解得周期T=2π, 由此可知双星的距离一定时, 质量越大周期越小, 故C错误;总质量一定, 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 转动周期越大, 故D正确. 故选B.D.14.【答案】BCD【解析】a受到万有引力和地面支持力, 由于支持力等于重力, 与万有引力大小接近, 所以向心加速度远小于重力加速度, 选项A错误;由v=知b的线速度最大, 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选项B正确;c为同步卫星, 周期Tc=24 h, 在4 h内转过的圆心角=·2π=, 选项C正确;由T=知d的周期最大, 所以Td>Tc=24 h, 则d的周期可能是30 h, 选项D正确.15.【答案】B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 (H+R),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R, A错;根据G =m , 可得卫星的运行速度v=, 而第一宇宙速度为, 故B对;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Fn=G , C错;根据G =man, 可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an=G , 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G , D 对.16.【答案】(1)T1=2π(2)T1∶T2=∶1【解析】(1)两星的角速度相同, 故F=mr1ω;F=mr2ω而F=G可得r1=r2①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 则=m··ω解得ω1=②所以T1===2π③(2)由于暗物质的存在, 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 则G+G=m·L·ω2④M为暗物质质量, M=ρV=ρ·π( )3⑤联立④⑤式得: ω=⑥T2==⑦联立③⑦式解得: T1∶T2=∶1⑧.17.【答案】1.90×1030kg【解析】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 =mr ①对地球表面附近质量为m′的物体有G=m′g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M=≈1.90×1030kg.18.【答案】(1)(2)【解析】(1)设卫星的质量为m, 天体的质量为M, 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有G =m R, M=.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天体的体积为V=πR3, 故该天体的密度为ρ===.(2)卫星距天体表面距离为h时, 忽略自转有:G=m(R+h)M=ρ===.19.【答案】宏观低速弱引力【解析】略20.【答案】TA=TC>TB v B>v C>v A【解析】卫星A为同步卫星, 周期与C物体周期相等, 根据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周期T=2π, 所以TA=TC>TB;AC比较, 角速度相等, 由v=ωr, 可知vA<vC;BC比较, 同为卫星, 由人造卫星的速度公式v=, 可知vB>vC,故TA=TC>TB, vB>vC>vA.21.【答案】(1)(2)【解析】(1)设该星球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在该星球表面做平抛运动则: 水平方向: s=v0t, 竖直方向: h=gt2, 联立得: g=.(2)该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 , 该星球的质量为:M=ρ·πR3, 联立得:ρ=22.【答案】1∶48∶1【解析】卫星做圆周运动时, 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有: G=mR, 得T=2π.故=·=, 由G=ma, 得a=G,故=·=.23.【答案】(1)(2)(3)【解析】(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 =mr , 可得中心天体的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ρ===.(3)当星体在中心天体附近匀速圆周运动时有r=R, 所以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ρ=.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六章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则有( ) A.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大,第一宇宙速度越大B.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小,第一宇宙速度越大C.第一宇宙速度与被发射物体的质量无关D.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有关2.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可以发现地面上边长仅为0.36m的方形物体,它距离地面高度仅有16km,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卫星离地面越近,它的分辨率就越高,那么分辨率越高的卫星( )A.向心加速度一定越大B.角速度一定越小C.周期一定越大D.线速度一定越大3.卫星在到达预定的圆周轨道之前,运载火箭的最后一节火箭仍和卫星连接在一起(卫星在前,火箭在后),先在大气层外某一轨道a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启动脱离装置,使卫星加速并实现星箭脱离,最后卫星到达预定轨道b,关于星箭脱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定轨道b比某一轨道a离地面更高,卫星速度比脱离前大B.预定轨道b比某一轨道a离地面更低,卫星的运行周期变小C.预定轨道b比某一轨道a离地面更高,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小D.卫星和火箭仍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卫星的速度比火箭大4.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 A.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5.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目.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1,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则T1和T2之比为( )A.qp3B.1pq3C.pq3D.q3p6.把火星和地球都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地球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由这些数据可推算出( )A.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5∶1B.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0∶1C.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5∶1D.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0∶17.有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分别是r A、r B,且r A=r B/4,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周期之比T A∶T B=1∶4 B.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 A∶v B=8∶1 C.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F A∶F B=8∶1 D.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A∶ωB=8∶1 8.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在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的半径为R,若在该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物体,则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物体所受的其他力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相比较可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A.该行星的密度B.该行星的自转周期C.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该行星附近运行的卫星的最小周期9.2009年2月11日,一颗美国商业卫星与一颗俄罗斯废弃的军用通信卫星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北部上空790km处发生碰撞,两颗卫星的质量分别为450kg和560kg,若近似认为这两颗卫星的轨道为匀速圆周运动轨道,且相撞前两颗卫星都在各自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则关于这两颗卫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均为地球同步卫星B.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均大于7.9km/sC.这两颗卫星的运行周期是相同的D.这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10.图1如图1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某时刻三颗卫星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B经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位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然在同一条直线上B.卫星A位置超前于B,卫星C位置滞后于BC.卫星A位置滞后于B,卫星C位置超前于BD.由于缺少条件,无法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题1234567891011.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忽略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人到火星上去,则此人在火星表面的质量是________kg,所受的重力是________N;在火星表面上由于火星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在地球表面上可举起60 kg杠铃的人,到火星上用同样的力可举起质量是________kg 的杠铃.(g取9.8 m/s2)12.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只脚印,迈出了人类征服月球的一大步.在月球上,如果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用弹簧秤称量出质量为m的仪器的重力为F;而另一位宇航员科林斯驾驶指令舱,在月球表面附近飞行一周,记下时间为T,根据这些数据写出月球质量的表达式M=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4分)13.(10分)2008年10月我国发射的“月球探测轨道器”LRO,每天在距月球表面50km的高空穿越月球两极上空10次.若以T表示LRO在离月球表面高h处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以R表示月球的轨道半径,求:(1)LRO运行时的加速度a;(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4.(10分)已知一只静止在赤道上空的热气球(不计气球离地高度)绕地心运动的角速度为ω0,在距地面h高处圆形轨道上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热气球的质量为m,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为m1.根据上述条件,有一位同学列出了以下两个式子:对热气球有:G Mm R2=mω20R 对人造地球卫星有:GMm 1R +h2=m 1ω2(R +h )进而求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ω.你认为这个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若认为正确,请求出结果;若认为不正确,请补充一 个条件后,再求出ω.15.(12分)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船进入轨道运行若干圈后成功实施变轨进入圆轨道运行,经过了近5天的运行后,飞船的返回舱顺利降落在预定地点.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n 圈所用的时间为t ,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求: (1)飞船的圆轨道离地面的高度; (2)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16.(12分)A 、B 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 ,A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R ,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则: (1)A 、B 两卫星周期之比T A ∶T B 是多少?(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通过地面同一点的正上方,则A 卫星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1.CD [第一宇宙速度v =GMR与地球质量M 有关,与被发射物体的质量无关.] 2.AD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 2r =ma n ,可得a n =GM r2,r 越小,a n 越大,A 正确;v =GMr ,r 越小,v 越大,D 正确;ω=GMr 3,r 越小,ω越大,B 错误;T =4π2r3GM,r 越小,T 越小,C 错误.]3.C [火箭与卫星脱离时,使卫星加速,此时G Mm r 2<m v 2r,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到达比a更高的预定轨道;由G Mmr 2=ma n 得a n =GM r2,即r 越大,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越小.]4.AC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 r 2=m (2πT )2r ,即T 2=4π2r 3GM,知选项A 是正确的;同理可得v 2=GM r ,知选项C 是正确的;由ω=2πT 知选项B 是错误的;由a n =F 万m =GMm r 2m =GM r2,可知选项D 是错误的.]5.D [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当航天器在星球表面飞行时,由G Mm R2=m (2πT)2R和M =ρV =ρ·43πR 3解得ρ=3πGT2,即T =3πρG∝1ρ,又因为ρ=M V =M 43πR 3∝MR 3,所以T ∝R 3M .代入数据得T 1T 2=q 3p.选项D 正确.] 6.C [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火星质量为M ′,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 Mm R 2=mg ,G M ′m ′R ′2=m ′g ′,g g ′=MR ′2M ′R 2=52, 又G Mm R 2=mv 2R,v =GMR,同理有v ′=GM ′R ′,vv ′=MR ′M ′R=5,故选C.] 7.D [由G Mm r 2=ma n =m v 2r =mω2r =m 4π2T2r 知D 对.]8.ACD [由题意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v 202H ,而g =G M R 2,所以M =v 20R22GH,密度ρ=M43πR 3=3v 28πGHR ,A 对.第一宇宙速度v =gR =v 20R2H =v 0R2H,C 对.行星附近卫星的最小周期T =2πrv=2πR g =2πv 02RH ,D 对.] 9.CD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北部在北半球,经过其上空的卫星是非同步卫星,A 错;因其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故运行速度均小于7.9 km/s ,B 错;因轨道半径相同,所以它们的周期是相同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相同,C 、D 正确.]10.B [由G Mm r 2=m 4π2T2r 得T =2πr 3GM,因r A <r B <r C ,故T A <T B <T C ,B 对.] 11.60 235.2 3.92 150解析 人在地球上质量为60kg ,到火星上质量仍为60kg.忽略自转时,火星(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就是物体在火星(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则人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为mg 火=G M 火m R 2火=G 110M 地m14R 2地==25mg 地=235.2N火星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火=25g 地=3.92m/s 2人在地球表面和在火星表面用同样的力举起物体的重力相等,设在火星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为m ′,则有mg 地=m ′g 火,m ′=g 地g 火m =9.83.92×60kg=150kg 12.T 4F 316π4Gm3 解析 在月球表面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近似等于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设月球的半径为R ,则由F =GMmR2,得R =GMm F① 设指令舱的质量为m ′,指令舱在月球表面飞行,其轨道半径等于月球半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则有GMm ′R 2=m ′(2πT)2R ② 由①②得M =T 4F 316π4Gm3.13.(1)(R +h )4π2T2 (2)4π2R +h 3T 2R 2解析 (1)LRO 运行时的加速度 a =(R +h )ω2=(R +h )4π2T2.①(2)设月球的质量为M ,LRO 的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有G Mm R +h2=ma ②在月球表面附近的物体m ′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G Mm ′R 2=m ′g ③ 由①②③式得g =4π2R +h 3T 2R2.14.见解析解析 不正确.热气球不同于人造卫星,热气球静止在空中是因为浮力与重力平衡,它绕地心运动的角速度应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若补充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可以认为热气球受到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其重力,则有G Mm R2=mg与第二个等式联立可得ω=R R +hgR +h.(2)若补充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 ,有:GMm ′R +H2=m ′ω20(R +H )与第二个等式联立可得ω=ω032R H R h15.(1)3gR 2t 24π2n 2-R (2)32πngR 2t解析 (1)飞船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运动的周期T =tn,设飞船做圆周运动距地面的高度为h ,飞船的质量为m ,万有引力提供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m R +h2=m4π2R +hT 2,而地球表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m ′R 2=m ′g ,联立解得h =3gR 2t 24π2n2-R . (2)飞船运行的速度v =2πR +hT ,所以v =32πngR 2t. 16.(1)1∶2 2 (2)0.77 解析 (1)由T =4π2r3GM得T A =4π22R3GM,T B =4π24R3GM,所以T A ∶T B =1∶2 2.(2)设经过时间t 两卫星相距最远,则t T A =t T B +12即t T A =t 22T A +12,所以t =4+27T A ≈0.77T A ,故A 卫星至少经过0.77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
大气探测作业参考答案(1-12章)
《综合气象观测》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
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
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
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
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
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
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第二章云的观测8. 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9. 我国现行规范对云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10. 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答: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形成云的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水汽凝结核;②要有水汽过饱和。
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一般不缺凝结核,因此,水汽过饱和是关键。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设备维修手册试题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设备维护维修手册试题一、选择题1、无线电在空间传播的速度相当于光速,即(30万)公里/秒。
2、测距是否精确取决于(计时)是否精确。
3、GFE(L)型雷达无线跟踪即测角采用的是(假单脉冲)体制。
4、GFE(L)1型雷达室外部分称为天线装置,它由(撑脚)(天线座)(立柱)(俯仰减速箱)(天线阵)(和差箱)(近程发射机)(摄像机)等组成。
室内部分由(主控箱)(驱动箱)(示波器)(微机)(UPS 电源)等组成。
5、GFE(L)1型雷达有十个分系统,分别是(天馈线分系统)(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测距分系统)(测角分系统)主(天控分系统)(终端分系统)(自检/译码分系统)(发射/显示控制分系统)(电源分系统)。
6、GFE(L)1型雷达的作用距离,最大(200)公里,最小(100)米。
7、GFE(L)1型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为(600)Hz。
8、GFE(L)1型雷达天线的任务将传输线送来的(射频电磁能)集中成束地向空中定向辐射。
9、馈线由(可调移相器)(和差环)(调制环)(高频旋转关节)(环行器)(限幅器)等组成。
10、馈线中的和差环、调制环的作用是从任意方向为的射频信号中分离同(方位差)(俯仰差)及(和信号)。
11、发射分系统由(固态调制器)(超高频振荡)(交流电源)等组成。
12、在测距分系统中的计数脉冲的频率为(37.477)MHz,这样每个脉冲代表的距离就是(4)米。
13、天控分系统的两种工作方式为(自动)和(手动)。
14、发射/显示控制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角度跟踪显示)(距离跟踪显示)。
15、发射/显示控制分系统由三部发组成(40MHz双踪示波器)(X/Y 轴信号处理板)(亮度控制盒)。
16、电源分系统中输出的+15V和-15V直流主要为(模拟电路)供电,+5V主要为(数字电路)供电,+12V为(摄像头)和(近程发射机)供电。
17、GFE(L)1型雷达天线架设地周围360°范围内不要有仰角高于(5°)的地物。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习题答案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台风预报技术大幅提高,台风预报准确率逐年稳步提升。
下图为某次台风的卫星云图。
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发回的卫星云图主要运用了()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技术2.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①台风中心的位置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③台风造成的降水强度④台风的移动方向⑤台风的登陆地区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3.森林发生火灾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交通导航B.绘制地图C.灾情跟踪D.通信联络4.救灾物资空投,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了()A.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劳动效率B.提高空投精确度,让救灾物资尽快投入使用C.缩短空投距离D.减少人员伤亡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完成5~6题。
5.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D.计算洪灾损失6.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B.了解灾情状况C.分析地震危害D.计算灾害损失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据此完成7~8题。
7.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地质灾害8.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丁D.甲、乙、丁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1年5月7日,“雪龙2”号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
B《高空》试卷
第 2 页 共 2页第2页 共2 页《高空气象探测》期末考试试卷(B)一、填空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填入答卷中,本题共34小题,每空1分,共60分。
1、某站拔海高度是1518米,地面层与850hpa 层的厚度为36米,850hpa 层与700hpa 层的厚度为1573米,则700hpa 层的拔海高度为 。
2、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 以上 以下。
3、GTS1型探空仪的A/D 转换电路分辨率为 。
4、放球前输入 时,不要开启基测开关。
5、L 波段探测系统组合软件主要由 、 、 和若干工具软件组成6、GTS1型探空仪与 测风雷达配合,可综合探测到 至 范围内不同高度的 、 、 、 。
7、高空规范规定,记录未达 和不足 时应重放球。
8、TD2-A 型探空仪比对时当︱T1-T2︱ 、︱P1-P2︱ 、︱U1-U2︱ 时合格。
9、L 波段系统软件安装时要求显示器的最低分辨率为 ,颜色数 。
10、GEZ10型基测箱前面板 R 键显示的是 。
11、TD2-A 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的载波中心频率为 。
12、GEZ10型基测箱的基测瓶中的相对湿度达到 。
13、对流层顶是 和 的过渡层,它的显著特征是从对流层顶向上温度垂直递减率 或 ,对流层顶对 的气流有很大的阻挡作用。
14、镁电池的工作时间为 分钟。
15、探空仪的温度测量量程为 。
16、77是 的指示码。
17、台站设置发报参数时对于参加国内交换的高空报文,在标志一栏中输入 。
18、通风干湿表由 、 、 组成。
19、当基测箱前面板的温度选择开关位于 T 档时,显示窗口显示的是 ;开关位于 T0 档时,显示窗口显示的是 。
20、文件夹datbak 存放的是 数据文件。
第 2 页 共 2页第2页 共2 页21、删除下沉记录操作前应在 软件中先进行 时间的调整。
22、52983测站在2007年12月25日早上07点15分放球,则产生的探测数据文件名为 。
23、放球过程中对球坐标曲线、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应在 状态下进行。
高空气象探测绪论习题
绪论习题1、高空气象探测的定义。
2、高空气象探测的内容和作用。
3、高空气象探测的方法和分类4、台站高空气象探测时间规定以及定时观测、不定时观测、综合探测、单测风的含义。
5、目前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站主要应用的两种探测系统:6、我国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发展与展望。
7、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在气象业务中的地位和应用。
答案1、高空气象探测的含义:采用特殊的平台和设备进行探测,或通过遥感方法进行间接探测大气中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要素的垂直分布。
另外有些无线电探空随同大气成分,如臭氧浓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感应系统一起飞升进行臭氧浓度探测,也属于高空探测的范畴。
2、高空气象探测的任务和作用(1)任务—探测高空0—35Km以下大气中温度、气压、湿度和风随高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随纬度、季节的变化情况,研究云的宏观和微观结构、降水过程、冷暖锋面以及台风等。
(2)作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和情报,不仅能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等提供重要资料,同时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空军飞行作战,高炮、火箭、导弹、卫星的发射,舰艇出航、民航、运输、人工影响天气、防止大气污染、救助灾区等与高空天气变化有关的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高空气象探测分类。
高空气象探测可分为高空风探测和高空温、压、湿探测两部分。
高空气象站进行高空气象探测按时间可分为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两种。
4、定时观测、不定时观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时观测:指按照上级气象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探测,为天气预报和研究天气演变规律提供必要的情报和资料。
不定时观测:根据有关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临时需要进行的探测,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数,主要是为各相关部门提供临时所需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5、综合探测、单独测风的含义,放球时间如何规定?综合探测:利用测风雷达跟踪具有一定升速的探空气球,在探测过程中,由雷达定位后根据气球的运动轨迹得到高空风的垂直分布情况,同时又不断接收由气球携带的回答器将探空仪感应到的温、压、湿要素通过转换后的电信号,再经过反演后得到高空温、压、湿的垂直分布情况。
航空气象习题集
《航空气象》练习题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其运动1. 构成大气的基本成分有哪些?二氧化碳和臭氧有什么作用?2. 什么叫气温垂直递减率,什么是等温层和逆温层?3.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可分为哪几层?4. 对流层和平流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对飞行有什么影响?5. 什么是标准大气?标准大气有什么作用?6. 引起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叫气温的绝热变化?7. 气压随高度是怎样变化的,影响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因子是什么?8. 什么是本站气压、场面气压、标准海平面气压和修正海平面气压?各有什么用处?9. 气压水平分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如何根据等压线的分布来判断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10. 空气湿度指什么?常用的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哪些?11. 基本气象要素如何影响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12.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含水汽量多的气块与含水汽量少的气块哪个重些?13. 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寒”这句谚语。
14. 说明γ、γ、dγ、mγ的物理含意。
15. 地面气温为18℃,一空气块干绝热上升到2 000 m高度时,其温度是多少?再下降到800m高度,其温度又是多少?16. 地面气温为t0,一架飞机上升到离地Z m高,同时地面一未饱和空气块也上升到此高度,求:飞机温度表示度和气块温度的差值。
17. 飞机按气压式高度表指示的一定高度飞行,在飞向高压区时,其实际高度如何变化?飞向低压区时情况又如何?18. 试比较下面两块体积相同的空气块,哪块水汽含量多,哪块饱和程度大?习题18图19. 地面一空气块温度为25︒C,露点17︒C,该空气块需上升多少高度才会饱和?20. 解释:冬季夜间停放在地面的飞机,有时机体表面会结霜;停放在地面过夜的飞机,如油箱未加满油,可能会引起油箱积水。
21. 什么叫风,气象风的风向、风速是如何表示的?22. 形成风的力有哪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如何?23. 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是如何表述的,区别在哪里?24. 摩擦层中风的变化方式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25. 自由大气中风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什么是热成风?26. 山谷风和海陆风是如何形成的?27. 什么是焚风?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28. 风是如何影响飞行的?29. 空气垂直运动的形式有哪些?30. 什么是对流,对流的发展需要什么条件?31. 什么是对流冲击力,可分为哪两类?32. 什么是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大气稳定度?33. 画图说明在北半球自由大气中,航线通过低压槽和高压脊时的风向变化情况。
航空气象练习6
什么可以使平流雾消散或抬升为低的层云? CA 逆温层B 温度降低C 风或地面辐射增强上坡雾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BA 碧空、小或无风,并且相对湿度为100%B 湿的、稳定的空气被风吹向山坡C 层云降水或10-25海里/小时的风使降水抬升在下风处的湖面有什么天气会产生? AA 暖空气流到冷湖面产生雾B 冷空气流到暖湖面产生平流雾C 暖空气流到冷湖面可能产生阵雨容易生成辐射雾的地区是 CA 湖面上B 海面上C 陆上潮湿的谷地关于平流雾,下面何种说法正确 AA 无论在昼间或夜间都能突然出现B 平流雾的形成几乎都在晚上或黎明之前C 不稳定空气被绝热冷却时形成平流雾最容易出现平流雾的地区是 BA 盆地和平原地区B 沿海岸地区C 山谷中的洼地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形成辐射雾 AA 晴空、微风的夜晚,相对湿度大B 在温度较高的水面上有冷空气移动C 在海岸外的冷水面上有潮湿的热带气团移动当暖风吹到一个冷的湖面上,在湖的下风边会出现什么天气现象 BA 烟幕B 雾C 阵雨在高空逆温层下,能见度也常常变差,除了云之外,还可碰上的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AA 霾B 雾C 烟幕水汽充沛的近地逆温层容易产生什么天气? CA 晴天B 结露C 低能见度当热带风暴加强为台风时,将出现哪种天气条件? CA 最高风速11级以上B 形成台风眼C 维持风速12级以上在雷暴的积云阶段常常伴随什么特征? CA 降水开始出现在地面B 频繁的闪电C 持续的上升气流为什么下沉气流在雷暴的成熟阶段是危险的? CA 下沉气流冲击地面后汇集于雷暴云底的中心B 下沉气流变得比周围大气更暖,并在到达地面之前转变成上升气流C 下沉气流由于降水使其更冷而使得下沉速度加大飑线最常常发生在哪里? BA 在锢囚锋里B 冷锋前C 静止锋之后热雷暴与天气系统雷暴有什么不同? BA 热雷暴产生的降水在上升气流之外B 热雷暴的下沉气流和降水妨碍并阻止上升气流C 天气系统雷暴依赖于局地地面加热什么类型的雷暴常常产生漏斗云或龙卷? AA 冷锋或飑线雷暴B 气团雷暴C 伴随积冰和过冷却水的雷暴什么类型的云伴随剧烈的颠簸并可能产生漏斗云? CA 标准的荚状卷云B 层积云C 悬球状积雨云强烈雷暴的特点是哪一个?CA 50海里/小时或以上和/或降直径1/2英尺以上的雹B 45海里/小时或以和/或降直径1英尺以上的雹C 50英里/小时或以上和/或降直径3/4英尺以上的雹由于雷暴造成的气压最低的时间是在 AA 当雷暴来临前B 下沉气流和强阵雨期C 阵雨结束后立即出现隐藏在层状云中的对流云能产生哪一种威胁仪表飞行的天气现象?BA 冻雨B 隐藏雷暴C 晴空颠簸什么术语是指“隐藏雷暴”? BA 隐藏在飑线中的强烈雷暴B 积雨云隐藏在其它云层中C 稳定气团中将要发生的雷暴当飞越强烈雷暴的顶部,至少高于云顶 AA 500米B 2500米C 1000米形成雷暴的基本条件是A 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和足够的冲击力 AB 充足的水汽和上升气流C 不稳定的大气和地形抬升在雷暴的发展阶段,其云中温度 BA 与周围大气的温度相同B 高于同高度上四周空气的温度C 低于同高度上四周空气的温度下面何种天气现象仅出现在强烈雷暴云中 CA 阵雨B 雷电C 冰雹多单体风暴是一种大而强的风暴群体,其结构是 CA 多个雷暴单体随机发生,互相干扰B 在出现下降气流的同时,上升气流将减弱C 由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雷暴单体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积雨云单体产生的微下击暴流生存期一般是多长?AA 从它到达地面到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B 2分钟,最大风速持续大约1分钟C 一个微下击暴流可能持续2到4个小时之久什么是“严重风切变”的定义? BA 任何迅速变化的水平风切变超过25KT;垂直风切变除外B 任何风向和风速的迅速变化导致空速变化超过15KT或垂直速度变化超过500FT/MINC 任何空速变化超过20KT,并持续超过20秒,或垂直速度变化超过100FT/MIN当逆风切变变为静风,飞机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CA 指示空速降低,飞机上抛,并且高度降低B 指示空速增加,飞机掉高,并且高度增加C 指示空速降低,飞机掉高,并且高度降低下面那种情况导致指示空速和高度增加,并且下沉率降低? CA 逆风突然减小B 顺风风速突然增加C 逆风突然增加当顺风变为静风,飞机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AA 高度和指示空速都增加B 高度增加,指示空速降低C 高度和指示空速都降低哪一种风切变条件导致空速下降? BA 逆风增加或顺风B 逆风减小和顺风增加C 逆风增加和顺风减小哪一种风切变条件导致空速增加? AA 顺风减小和逆风增加B 顺风增加和逆风减小C 顺风增加和逆风当在起飞过程中遭遇强度增强的顺风切变时,飞机可能出现的状态? AA 失去或减小空速B 起飞距离缩短C 起飞后爬升性能立即增加风切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BA 主要指伴随雷暴产生的侧面旋涡B 风矢量变化达到一定强度C 它常常只存在于雷暴附近,但也可能出现在强的逆温层附近雷暴型风切变在哪个地方造成的危害最大? BA 在滚轴状云或阵风的前面和砧状云下B 在雷暴云体的周边和下面C 在雷暴云体(砧体边)前面和西南侧哪一个是低空逆温层风切变出现的必要条件? AA 地面附近为微风或静风,而在逆温层上的风相对强B 冷暖空气的温差至少10℃C 逆温层上下的风向差异达至少30℃在微下击暴流时,可能遭遇的最大下沉气流可达 CA 8000ft/minB 7000ft/minC 6000ft/min飞机从逆风进入顺风时所遇到的风切变是 BA 逆风切变B 顺风切变C 侧风切变飞机从大顺风进入小顺风时所遇到的风切变时 BA 顺风切变B 逆风切变C 低空风切变根据气象台的观测,跑道南头的风为西风,跑道北头的风为西南风,这种风切变应是 AA 水平风的水平切变B 水平风的垂直切变C 逆风切变若飞机进入雷暴云下的下冲气流中,将会碰上 AA 垂直风切变B 飞机乱流C 水平风的垂直切变下述何种征兆预示飞机已遭遇到强的风切变 BA 无线电通讯干扰严重B 俯仰角指示突然改变超过5°C 能见度急剧下降,降水增强在下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晴空乱流 CA 强烈雷暴云B 暖气团不稳定的冷锋C 高空急流航线飞行时,当飞机可能积冰时哪种措施是可取的? AA 不要继续在积冰条件下飞行B 在爬升到较高高度后,继续飞往原来的目的机场C 在防除冰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继续飞往原来的目的机场当雪附着在飞机的机翼上时,在起飞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CA 扫去尽量多的雪,并将残余物磨光B 比正常的VR增加15kt,以便雪被吹掉C 确保飞机上的雪都被清除过冷却水滴的特性是什么? AA 水滴通过碰撞升华为冰粒B 水滴与物体碰撞而凝结C 水滴的温度在与飞机发生碰撞前保持在0℃,然后明冰才积累在飞行中产生积冰,大气中必须具有以下何种的水? CA 水蒸汽B 冰晶C 过冷却水滴什么类型的降水表明存在过冷却水滴? BA 湿雪B 冻雨C 冰粒当在飞行中降水的类型为湿雪时,表明什么温度条件? AA 飞行高度层的温度高于冻结点B 在更高的高度上的温度高于冻结点C 有下面为冷空气的逆温层什么条件导致白霜的形成? BA 地面的温度在冻结点或以下,并且有小的湿性微粒落下B 地面温度和露点都低于冻结点C 因为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所以地面温度接近露点,然后冻结什么时候在飞机的表面会有白霜形成?A 伴随冻毛毛雨的阴天的夜晚 CB 伴随对流活动和小的温度/露点接近的晴朗的夜晚C 晴朗、稳定少风的夜晚各类飞机积冰中,对飞行影响最大的是 AA 明冰和毛冰B 雾凇和毛冰C 毛冰和霜当飞机低速穿过温度为-20℃左右云滴较小的云中时,常形成 CA 明冰B 毛冰C 雾凇当飞机低速穿过温度略低于0℃和水滴半径较大的过冷云或冻雨时,常常形成 CA 雾凇B 毛冰C 明冰。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第4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四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40分钟总分:65分(知识点1:遥感技术;知识点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知识点3:地理信息系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17年9月25日下午5时开始,微信的启动界面换了。
原先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布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Blue Marble),替换原图片的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中国“风云四号”的关键装置是( )A.航天器B.传感器C.胶片质量D.磁带质量2.中国“风云四号”观测的优点有( )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成本低,效益高④不受地面条件限制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能够拍摄遥感图像,关键装置是传感器;航天器指的是飞行器,是传感器的载体;拍摄遥感图像,不需要胶片、磁带。
第2题,中国“风云四号”属于航天遥感,观测的优点有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特点;卫星的研制、发射等对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知识点2]2014年11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2020年,我国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据此完成第3~4题。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 )①指挥交通②搜索营救③灾害评估④导弹发射⑤作物估产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南海捕鱼的渔民提供的服务是( )①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②实时监测台风的影响范围③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服务④测定鱼群的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A 4.C【解析】第3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物体的三维坐标和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可以用来指挥交通、搜索营救、发射导弹,但不可用于灾害评估和作物估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GFE(L)1型测风雷达
1、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用途、功能、特点、整机组成。
2、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室内与室外连接要求、天线装置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测距测角原理。
3、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主要性能指标。
4、L波段测风雷达的标定项目有哪些?雷达三轴一致是指哪三轴,定义如何?
5、L波段雷达开机及检查步骤如何:
6、简述实现L波段雷达对探空仪信号的调整及自动跟踪检查方法。
7、L波段雷达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主要按钮的作用如何?
8、利用放球软件施放气球前、放球瞬间应做好哪些准备?为了获得近地面层的资料,在大风时保证施放气球成功,值班人员应做好哪些工作?
9、L波段雷达定期维护的种类和基本任务以及雷达精度标定检查的时间规定如何?
10、雷达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1、L波段雷达小发射机、高压、全高压按钮的作用。
答案
1、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整机组成。
由天线装置、主控箱、驱动箱、计算机、示波器、UPS电源等。
2、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的测距、测角原理。
测距原理是:雷达发射的“询问”脉冲被回答器的天线所接收,回答器就发射一个“回答”脉冲被雷达所接收。
由于雷达对探空仪发射与接收采用同一通道,即询问和回答采用大致相同的频率,所以当雷达发射的询问脉冲被探空仪接收后,加到高频振荡器,此时在询问脉冲作用下使超再生作用加强,即“超杂波”的幅度稍稍增大即产生“鼓包”,在询问脉冲作用后的一段很短的时间内超再生振荡停止即“缺口”,这个“鼓包”与“缺口”就是探空仪对雷达询问脉冲的回答信号,测定回答信号相对雷达主波的延时,即可测定探空仪与雷达间的斜距。
测角原理是:当目标偏离雷达时,接收机将经放大、解调后得到的且受角误差调制的800KHz副载波送至天线控制分系统,在那里,角误差被解调出来经放大后去控制驱动电机,使天线对准目标。
此时天线的方位俯仰位置通过同步发送机把位置信息变成电信号送到测角分系统的轴角变换电路,把模拟量变成为数字量并实时地送到数据终端,从而完成了角度的测量。
3、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范围:1675±6MHz,距离:100m—200km;断电保护:确保断电20分钟内探空记录不中断。
4、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架设场地的选择。
⑴场地周围360°范围内(特别是高空风的下风方向)不要有仰角高于5°的地物(如山包等)。
在半径为500米的场地内无高大的建筑物(如楼房、铁塔、高压线等)。
如在山区难以找到上述架设场地时,则在高空风的主要下风方向最好能满足上述要求。
⑵天线应尽可能架设在一高坡上,当雷达的天线架设在地面上时,在半径30-50米范围内的地面要平坦,天线的位置不应放在工作室的上风方向,架设的地周围必须有良好的霹雷装置,远离其他微波信号源,有良好的接地措施,天线装置的金属外壳对地电阻小于5Ω。
⑶在发挥雷达性能的情况下,应照顾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如:水源、市电、通信联络等问题。
5、GFE(L)1型高空气象探测雷达开机及检查步骤。
⑴打开UPS主控箱电源开关,其面板上和各指示灯显示都应正常。
⑵开启微机电源后,系统软件应能正常运行。
即,仰角30°,方位角60°。
⑶开启驱动箱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在天控手动状态下,推动内控盒上操纵杆,雷达天线应能转动自如。
⑷按动接收软件界面上的“高压”开关,“电源”指示表应有指示(若是刚开机,则大约等待3分钟)。
⑸打开示波器,应能看到四个亮点。
置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的“增益手/自动”按钮于“自动”状态,能在示波器上看四条亮线(噪声)。
⑹点击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的摄像机图标,应能看到摄像机所摄入的画面。
⑺检查中,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断电,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
6、简述实现L波段雷达对探空仪信号的调整及自动跟踪检查
⑴准备好一个工作正常的探空仪。
⑵将探空仪固定在离雷达天线30m外,高度5m以上的位置。
⑶根据摄像画面将雷达天线粗略地对准探空仪,并将系统接收的软件界面上的“基测”开关打开。
⑷将“增益手/自动”按钮置为手动,点击增益调整按钮,使示波器上的四
条亮线调整在2—3V。
⑸将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的“频率手/自动”按钮置手动状态,点击频率调整按钮,将信号调整为幅度最大,此时界面上频率显示值就是探空仪的载波频率值。
若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无法进行上述调整,请更换探空仪。
⑹将“增益手/自动”按钮置为“自动”状态,在系统接收软件界面的左下角处的“气象脉冲指示!”框中有脉冲波形行进,表示探空码已被接收软件正常接收。
然后将基测开关关掉,此时示波器上将看到四条竖线。
⑺先将内控盒设置为手动状态,扳动内控盒上的操纵杆,使天线往任意方向偏离中心2°左右,观察示波器上四条亮线的变化;再将界面上的“天控手/自动”按钮设为“自动”,此时天线应能回到指向探空仪的方向,而且示波器上的四条亮线回复两两平齐。
⑻打开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的“小发射机”按钮,将显示方式切换为距离显示,此时应能在示波器上看到距离答标志“凹口”,若此标志不清晰或很浅,可向下微调接收机频率,如信号没有改善,则更换探空仪。
然后调整距离控制按钮,使斜距显示为最小值,按下“距离自动”按钮后,距离上应能自动跟踪到固定的探空仪目标,此时显示的斜距值即为探空仪目标离开雷达的实际距离。
7、L波段雷达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主要按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增益”控制按钮的作用:用于接收机增益的“手动/自动”转换控制。
在“手动”状态时,点击增益‘增加’或‘减少’图标,可实现对接收机增益的调整,增益指示表头应有相应指示。
“频率”控制按钮的作用:用于接收机频率的“手动/自动”转换控制。
在“手动”状态时,点击频率“增加”或“减少”图标,可实现对接收机频率的调整,频率指示表头应有相应的指示。
“小发射机”按钮的作用:用于开启小发射机,以实现近距离测距,小发射机在目标斜距达到1Km时被自动关闭。
“高压”按钮的作用:用于开启大发射机,以实现远距离测距。
大发射机在目标斜距达到1Km时自动开启。
“全高压”按钮的作用:用于将大发射机的高压加至额定值,它在目标斜距达到10Km时被自动开启。
“基测”按钮的作用:在进行探空仪作基测时,打开此按钮,即可关断天线
波瓣扫描,确保探空码正常进机。
8、气球的施放时,应做哪些工作?
①接通雷达电源,使用对讲机,以便放球联络。
试收探空仪信号,调整雷达接收的增益、频率,直到探空码正常进机,且基测合格为止。
②将雷达天线转向探空仪,以便于起始抓球,增益、天控均置自动状态,打开小发射机,此时,基测开关一定要关掉。
③在放球瞬间,点击系统接收软件界面上或手控盒上的“放球”键,即可使系统的时间复零。
放球时,一般需要三人协同工作,一人负责手持探空仪,另一人负责数据接收和雷达工作的监视,在放球瞬间按下“放球”键,第三人在天线座附近观察雷达天线角跟踪是否良好。
在正常情况下,数据接收、距离跟踪及角跟踪均为自动化,不需人工干预。
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仍需注意观察。
在大风时,一旦雷达没跟踪上探空仪,第三个人负责进行引导指挥,并用对讲机通知室内操作员立即将雷达天线转入手动跟踪,跟踪上以后再转入自动跟踪。
9、遇有大风天放球时,须做好哪些工作?
(1)掌握当地近地面层中风向、风速的大致规律,对气球施放后的初始运动轨迹心中有底;气球施放地点应尽量在下风方向,距天线30m以上,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气球施放点尽量远离雷达天线。
(2)假定向比真定向的系统威力大为缩短,角度上会有8°以上的差异。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数据终端会根据雷达测高和气压反算高度的差异发出警告,可点击“搜索”按钮,使雷达天线主瓣自动跟踪对准探空仪。
(3)在气球施放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人在天线座处密切注视雷达跟踪状况。
10、雷达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推动天线操纵杠时,不要用力过猛,速度要均匀。
仰角接近0°或90°时,速度要慢,转到两个极限(0°或90°)后,不准再继续向极限方向推动操纵杠,以免损坏内轴等元件。
(2)推动操纵杠时,若感到突然加重或有意外声音时,应立即停止转动,进行检查。
(3)由于该雷达天线高度较低,在转动时容易碰及人员或物体,因此在维
护或维修时应多加注意,以免伤及人员或损坏天线。
(4)使用观测中,因某种特殊原因电源中断时,必须将各电源开关关掉,待重新供电后,再按开机步骤开机,严禁各开关在开的位置,等待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