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喀什,位于中国新疆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喀什民俗文化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和喜爱。
然而,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喀什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焦点。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喀什市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旅游产品单市场定位不明确、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不平衡,导致一些宝贵的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和传承。
市场定位不明确: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导致目标游客群体不明确,制约了旅游市场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明确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产品开发单一:目前,喀什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观光、民族表演等方面,缺乏深度和特色。
为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应注重开发体验式、互动式旅游产品,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宣传推广不足: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有影响力的宣传平台和合作渠道。
因此,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机构、媒体的合作,提高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和趋势,未来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可预测如下:多元化发展: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包括观光、文化体验、还将拓展至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领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专业化提升: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将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喀什民俗文化旅游的专业化程度。
品牌化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喀什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品牌营销和推广,使更多游客了解和认识喀什的民俗文化旅游。
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一、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旅游潜力。
针对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有积极的作用。
二、背景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西安的古建筑、历史文物和民俗文化等都是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的资源。
但目前,西安的旅游产品主要以古城墙、大雁塔等传统景点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
因此,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当前的发展需求。
三、开发思路在开发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建筑、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等。
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些资源,开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古建筑参观、历史文物展览和民俗文化体验等。
2.融入当地特色: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
可以通过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文化旅游产品中,如西北特色美食、音乐表演和手工艺品等,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特色。
3.创新旅游体验:传统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游览,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
可以通过引入互动体验、参与性活动和主题展览等,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4.组织文化活动:除了景点观光,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来开发旅游产品。
如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文化艺术演出和传统技艺展示等,以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娱乐性。
5.发展特色旅游路线:可以开发一些特色的旅游路线,如历史文化游、美食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通过组织相关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四、市场前景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有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尤其是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因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通过旅游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因此,开发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民俗旅游研究内容
民俗旅游研究内容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其研究内容。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民俗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特定群体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表演,是民族、地域、乃至家族的独特标识。
民俗旅游将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将其呈现给游客。
三、民俗旅游的特点1. 文化性:民俗旅游是一种强调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旅游形式,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2. 互动性:民俗旅游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与当地居民互动,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风俗。
3. 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民俗旅游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四、民俗旅游研究内容1. 民俗资源调查与分析:研究者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民俗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传统节日、民俗表演、民俗手工艺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在民俗旅游中平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
3.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游客对民俗旅游的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评估民俗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等方面。
5. 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者可以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和发展民俗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6. 跨学科研究:民俗旅游研究涉及到文化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者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
论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以清明上河园为例
论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以清明上河园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性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并以清明上河园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运用民俗文化的策略与实践。
本文将概述民俗文化资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阐述其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通过对清明上河园的深入剖析,揭示其如何将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本文还将分析清明上河园在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做法,探讨其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对民俗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民俗文化资源概述民俗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
它涵盖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故事、歌谣、舞蹈、手工艺、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民俗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民俗文化资源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这些资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当地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俗文化资源成为了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以清明上河园为例,这座以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就充分运用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园内不仅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现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还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表演、手工艺展示和节庆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宋代的民俗文化魅力。
这种将历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深度体验和参与,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传,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可以通过体验和展示的方式,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保护民俗文化。
2.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4. 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5.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挖掘特色民俗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时,要深入挖掘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俗饮食等,发掘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资源。
2.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民俗体验游、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如民俗文化展览、宣传片、民俗艺术表演等,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特色旅游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俗餐饮、住宿设施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品质。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三河古镇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小镇。
三河古镇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如何保护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古镇民俗文化资源概述三河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小镇。
古镇内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建筑、雕刻和文物,如龙泉寺、南长街等古建筑群。
古镇还有众多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民俗节庆等。
这些文化资源构成了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二、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一方面,古镇的传统建筑、文物和民俗文化受到了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如古建筑的老化、文物的丢失等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面临边缘化和淡化的风险,这对于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三、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重要性针对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保护性旅游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
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有效地保护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同时还可以为古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扶贫作出积极的贡献。
开展保护性旅游开发,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四、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1.加强保护性规划对古镇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开展规划,制定出专门的保护性开发规划,明确古镇的资源保护范围、开发建设目标等。
2.加大保护力度加大对古镇传统建筑、文物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古建筑修缮等工作,保护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
3.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对古镇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古镇自身的文化魅力。
4.科学开展旅游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旅游开发,规划开发一些民俗文化街区、民俗文化体验项目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
[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 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 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
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
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
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
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人文地理、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新兴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的角度来探讨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通过体验、参与民俗活动,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
在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二、研究内容1. 民俗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工艺品制作、民居建筑等。
例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舞蹈,北方的冰雪节和灯会,以及南方的水上民俗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民俗旅游产品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民俗村落开始推出民俗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选择参加传统婚礼、制作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等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3.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国内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力度,投资建设了许多民俗文化村和旅游景区。
同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进行民俗旅游的研究和调查。
4. 民俗旅游的挑战虽然民俗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还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
其次,一些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缺乏真正的民俗特色,使得游客体验不够真实和深入。
此外,一些民俗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方法研究民俗旅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体验感受。
同时,还可以与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和看法。
四、研究价值研究民俗旅游的意义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民俗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提升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二是加强对游客需求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三是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分析报告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分析报告一、引言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结合了游客体验当地风情和了解当地文化传统的旅游方式。
它将民间艺术、民俗习俗、传统工艺等元素融入旅游行程中,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人文风貌。
本报告旨在分析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特点、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为旅游从业者提供合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划。
二、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特点1. 打造独特的地方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强调以当地民间艺术、传统习俗和工艺品为核心,通过活动、展览、表演等形式,让游客亲身感受和参与当地文化。
2. 强调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为了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风情,民俗风情旅游产品通常会组织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活动,如学习当地手工艺、参加传统节日活动等。
3.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一般会选择保护完好、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开发,同时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需求分析1. 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通过旅行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人文风情,而不仅仅停留在景点的表面。
2. 寻求与人的互动与交流的游客:在面对智能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情味。
3. 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
四、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1. 民宿结合民俗文化:越来越多的民宿开始融入当地的民俗元素,提供给游客更真实的当地生活体验。
这种产品形式不仅可以让游客近距离了解当地风情,还能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
2. 与非遗项目结合:非遗项目是传承和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将非遗项目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通过推广非遗项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
3. 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和预订旅游产品。
同时,线下活动结合线上宣传也可以帮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参与民俗风情旅游。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首先,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
以往的旅游可能更多侧重于自然风光或人造景观,而民俗文化的融入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使旅游不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一次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之旅。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亲身体验独特的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但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开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一些地方盲目地扩大旅游规模,过度商业化运作,导致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
比如,某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为了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采用机器批量生产,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另外,保护意识的淡薄也给民俗文化带来了威胁。
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还有一些游客在参观游览时,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对民俗文化造成了破坏。
为了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同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式。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三河古镇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古镇。
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古建筑、手工艺品、民间文化等,是一处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河古镇的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保护困境,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与开发。
本文旨在对三河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价值1.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三河古镇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依恋。
通过节日活动,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对于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三河古镇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舞龙舞狮、土戏、木偶戏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3. 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在三河古镇,还保存着许多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竹编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这些手工艺品,可以促进当地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纪念品。
1.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针对三河古镇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开展一系列传统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表演、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游行等。
可以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承教育,推动当地学校、社区等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使传统节日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扶持民间艺术团体,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为了保护和传承三河古镇的民间艺术,可以通过政府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扶持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鼓励他们开展表演、展示等活动。
浅议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湘西凤凰古城为例)
浅议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湘西凤凰古城为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旅游业增加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湘西凤凰古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下面就对其开发和利用进行一些浅析。
一、整合资源,丰富产品凤凰古城的民俗文化遗产丰富,如凤凰古城的风雨桥、靖德古巷、凤凰山、天后宫等。
根据这些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开发出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可以推出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如“凤凰民俗文化游”、“清静大自然之美—凤凰山慢行”等,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独特表演,增添活力民俗表演是凤凰古城的一大特色。
夜间的“十二巷惊魂节”、“沈万三庙会”等民俗活动很受欢迎。
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计不同的民俗表演,比如推出集体婚礼、传统婚礼、传统乐器表演等等,来增添旅游的互动性和活力。
三、差异化服务,提高体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凤凰古城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体验来增加它的竞争力,如推出体验式民俗宴、传统非遗手工艺品制作等等,来为游客提供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四、节庆活动,营造节日氛围节日是旅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节日来增加游客的数量。
可以通过推出“龙船水炮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等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
总之,凤凰古城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其不可或缺的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凤凰古城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打造出更加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民俗文化资源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以成吉思汗陵为例的开题报告
民俗文化资源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以成吉思汗陵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
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受游客们的喜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填补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空白,挖掘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潜力,充分整合民俗文化资源,成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名片和旅游胜地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资源之一。
成吉思汗陵既有历史文化的价值,又有民俗文化的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和利用价值。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加速当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本文将以成吉思汗陵为例,分析民俗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成吉思汗陵旅游业开发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发展水平,为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分析民俗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4)探究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发展。
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图书、论文、统计数据等文献资料,分析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在实地考察成吉思汗陵的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游客的购物需求、文化需求等信息。
(3)通过访问当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人士,获取有关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等意见和建议。
三、预期结果通过对成吉思汗陵旅游业开发的研究,本文预期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成吉思汗陵旅游业的发展。
预期结果包括:(1)分析民俗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现状,展示成吉思汗陵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三河古镇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三河古镇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民间美食等,这些资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业兴起的今天,如何有效保护三河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并通过旅游开发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传统手工艺三河古镇以木雕、石雕、铁艺、漆艺、刺绣等传统工艺闻名。
这些手工艺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广,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困难,很多技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2. 节庆活动三河古镇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传统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灯会、中秋赏月、庙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由于节庆活动的过度商业化和现代化冲击,很多原本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节庆活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3. 民间美食三河古镇的土特产和民间美食品种丰富,包括三河大酥饼、丁家炒肝、刀削面、驴肉火烧等。
这些美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三河古镇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快餐的流行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些传统美食面临着市场消失的风险。
二、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1. 保护传统手工艺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旅游开发中,可以设置展示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场所,吸引游客了解和学习这些传统技艺。
还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对传统手工艺进行认定和保护,确保其得到合理的收益。
2. 传统节庆活动的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主导对传统节庆活动进行保护和挖掘,并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调动当地居民和游客参与。
可以举办传统民俗文化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当地的传统节庆文化。
3. 传统美食的传承保护三河古镇的传统美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规定,保护当地的美食文化和传统特色,在旅游开发中引导游客品尝当地的美食。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类型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中,民俗文化旅游深受游客喜爱,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旅游指的是借助当地的传统文化、节庆习俗、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资源,以体验、观赏、互动为核心的旅游方式。
该旅游类型的特点在于它既能满足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自然风光的欣赏,也能让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并且通过互动促进文化交流。
二、民俗文化旅游与旅游产业的关系1. 民俗文化是旅游产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体现,能够成为旅游产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2.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障民俗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地区已经逐渐消失,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传承民俗文化,可以有效地维护、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艺术。
3. 民俗文化旅游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一方面,民俗文化旅游能够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游客和收入,增加地方人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为民俗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何实现为了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地方文化艺术保护意识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地方民俗文化艺术的保护。
这可以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旅游业和民俗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2.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各地应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传统技艺、农村乡土文化等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
3. 创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宣传渠道旅游企业要不断创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从丰富的形式、特色、套餐、服务等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的方法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的方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提升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方法。
一、开展传统民俗文化展览活动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通过展览活动,游客能够了解并体验到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
展览活动可以包括传统服饰展示、手工艺品展销、民间艺术表演等,通过展示传统的民间收藏品,让游客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二、策划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传统节日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策划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包括民俗游园会、庙会、花灯节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和体验。
在庆典活动中,组织民俗游戏、民族舞蹈、曲艺等表演,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开设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通过开设手工艺体验课程,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课程可以包括陶艺、剪纸、刺绣等,让游客在制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打造传统民俗文化街区传统民俗文化街区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设施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打造,街区中可以设立民俗文化展馆、传统民间工艺品店、特色餐饮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游客在街区中可以欣赏传统民俗表演,品尝地道的民间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开展传统民俗文化培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传统民间乐器演奏、传统舞蹈、传统工艺制作等,通过传授和培训,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和丰富度。
培训活动可以针对民俗文化从业人员、志愿者以及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开展。
六、推广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化定制旅游线路、特色民宿、传统手工艺品等形式进行推广。
旅游和民俗文化研究
旅游和民俗文化研究旅游与民俗文化研究旅游是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在中国尤其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的品质和收益。
旅游业的不断扩张也推动了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民俗文化是指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和民族风貌的文化表现形式。
它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反映了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旅游活动中,民俗文化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各地的节日庆典、风俗习惯、手工艺品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旅游业的兴起为民俗文化的保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为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地的民俗文化差异性和特色性也成为了旅游资源的重要来源。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成为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旅游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些民间传统活动以旅游为契机得以传承,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民间舞蹈等,成为了旅游体验的一种新方式。
然而,旅游业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也不尽完全是正面的。
一些被商业化的民俗活动失去了其文化价值和真实性,成为了人为制造的旅游景点而失去了原本的传统含义。
此外,一些旅游目的地也遭受文化消解和破坏,原本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被冲淡甚至消失的风险。
因此,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
旅游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民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应该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强旅游社会责任教育,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运营管理,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和保护意识,共同推动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良性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
[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
[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
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
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
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
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
[10,11]1.2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中主要的开发模式有建设民俗旅游地,民俗活动事项,构造文化景观,节庆旅游,主题旅游节,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表演节目,特色饮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服务。
[5]杨艳的南京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主要模式有民俗村街,民俗园,节庆集会,民俗博物馆。
[11]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中,开发模式分为三种,静态开发模式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动态开发模式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民俗活动,节庆活动为主;主题附会模式是将民俗文化与一定功能的旅游设施结合开发,例如餐厅,美食街,接待服务等加入民俗文化元素。
[4]王萍对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中,民俗产品开发模式有“前台、帷幕、后台”,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村或者天然民俗村寨模式,节庆模式,实景主题模式。
[12]1.3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类型。
曾亚玲等在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产品化类型中,节庆民俗旅游,民俗博物馆旅游,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婚俗旅游,民俗饮食文化,渔家乐,农家乐旅游。
[13]韩巍对内蒙古民俗旅游产品进行分类,有观赏型民俗旅游产品,度假型民俗旅游产品,参与型民俗旅游产品,移植型民俗旅游产品,民俗纪念品型民俗旅游产品。
[14]1.4现状分析。
李军,聂小荣对江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分析中,江西的民俗文化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初步形成了具有民俗特殊色的景观。
民俗文化旅游已经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5]邝桃林对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现状分析是初步开发已经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总体开发水平较低,特色餐饮没有成体系开发,开发产品较少,没有竞争力。
[16]大部分地区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问题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创意性不够;在开发过程中缺少保护,存在破坏现象,保护和开发的协调关系;资金支持不够等问题。
1.5 开发对策研究。
针对民俗文化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情况。
研究学者都提出了一定的开发策略。
李晶、韩雪根据分析河南民俗文化资源的类型,提出的开发策略是创建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模式,制定保护规划,项目开发和商品开发同等重视。
[17] 陈芳分析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中,分析资源类型及特色,在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前景分析中提到要提高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加强宗教产品的开发,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创新民俗商品,优化产品组合等。
[18]陈青在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核心分析中,根据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模式,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民俗文化的竞争力,充分认识病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设计游客参与性地体验环节,结合动态表演和静态展示多感官体验过程。
[19] 总体来说开发策略是:做好规划,文化保护,政府主导,游客参与。
2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特色及其研究现状2.1渝东南民俗文化资源(1)建筑以吊角楼为代表的建筑工艺、历史文化名镇,名人故居,土家族、苗族传统古寨重多,如龚滩古镇、江口古镇等。
[20]渝东南土家族一般以群居为主,多居住在山区,地面潮湿,创建了吊脚楼这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独特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无论从单体建筑还是街巷空间,都展现了丰富的建筑装饰艺术,行成土家族独有的居住文化。
[21,23](2)服饰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有苗族的头饰、土家族的服饰。
其中以土家族的服饰最为显著,土家族妇女服饰颇为讲究,自头顶到脚下,即有老、壮、青之分,又有四季之别,女孩子喜欢穿鲜艳的服饰,而且未婚姑娘和已婚的妇女在穿衣上也有所区别。
土家族人头上一般包长达三米的白帕,男子穿青蓝色对襟衣盘脚裤给人以精神焕发的感觉。
[23,24](3)民间歌舞戏曲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土家族民歌以情歌为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舞蹈以摆手舞为代表,对巴人的踢踏戏有直接的继承。
还有“花鼓”、“花灯”、“阳戏”等文化资源,是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23,25] (4)婚俗渝东南土家族婚俗有着不同的婚俗习惯即哭嫁,而且婚姻缔结的礼仪程序复杂,要先访亲、求亲、订婚,最后才能到结婚,结婚仪式更为复杂,有十一道程序。
[25,26](5)饮食受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的影响,土家族吸食酸、辣、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是酸酢肉、阴米茶、斑鸠叶豆腐等。
[24](6)传统手工艺土锦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锦之一,又名“西兰卡善”,是土家妇女智慧的结晶,锦上花纹富有想象力。
土家族女性的挑花特色明显,图案简洁明快,细致大方。
[24,25](7)白虎图腾崇拜土家族崇拜白虎,以之为精神信仰的支柱—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在日常的祭祀和敬仰中。
[24,25]2.2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特点渝东南民俗文化有着以下的特点,种类全,民俗文化多样;乐群性,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使本地区的人民在生存发展中形成了乐观的态度,赋予了民俗资源通俗多样的大众性和乐群性;传承性和独特性,各种民俗,手工艺等都是土家族独有的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和山水相映成趣,渝东南地区自然环境、土家风情和历史文化三大特色资源相融合,游览价值高。
[21,23]2.3渝东南地区民俗文化开发条件优势:渝东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自然环境神奇秀美,资源组合度好,长期以来,市政府等都都关心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发展具有政策上的优势。
[21,26]劣势: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
民族民俗资源汉化严重,当地的土家族和苗族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较大的汉化演变。
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文化舞台化、商品化严重,同时经济落后,利用发展的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21,23,27]2.4 渝东南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对策树立品牌,展开历史文化研究,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景区建设;加强与周围飞文化资源的融合,突出民俗生态主题,建立多重要素相结合的专项旅游产品;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组建专门的机构,建设土家民俗数据库;建立体验型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度。
[21, 22, 25,2 6]参考文献:[1] 张雪婷.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质量要素体系构建研究——以凤凰为例[J].旅游论坛,2009,(04):497-503.[2] 池渤然,王慧元.河北省旅游资源产品化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11-112.[3] 李娜.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浅析——以永陵满族民俗文化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28-29.[4] 郑岩.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04):74-77.[5] 赵建军.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07:18-21.[6] 吴莹. 南宁市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03.[7]刘祝.内蒙古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经济论坛,2012,(12):26-28.[8] 邓清南,许虹,文全治等.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中国商贸,2010,(12):131-132.[9] 卢璐.湖南瑶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规划研究[J].民族论坛,2007,(08):23-25.[10]周金泉. 海南高端民俗旅游与开发模式[A].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论文集(下)[C].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4.[11] 杨艳,黄震方. 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5):198.[12] 王萍.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33-35.[13] 曾亚玲,柏雪.山东省民俗旅游的产品类型及特点分析[J].家教世界,2013,(02):232-233.[14] 韩巍.内蒙古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研究[J].前沿,2009,(13):74-76.[15] 李军,聂小荣.江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5):104-107.[16] 邝桃林.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09):116-117.[17] 李晶,韩雪.略论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J].焦作大学学报,2007,(04):25-26,35.[18] 陈芳.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54-59.[19] 陈青.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2,(22):186-187.[20]杨江民,唐世刚.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4:93-97.[21]王毅品,何永祥等.渝东南民俗旅游资源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6-4708.[22]曹银庭.谈重庆土家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J].生态环境保护,2012,2:66-67.[23]郑宇.重庆市石柱土家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2009,保定:河北大学.[24]邓晓.渝东南土家族特色民俗文化刍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1-106.[25]白明跃.渝东南土家族民俗文化及其产业开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27-30.[26]刘容.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路径探讨—发展民族民俗游[J].商业研究,2009,2: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