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

合集下载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

放射技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放射技师需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便正确选择拍摄位置和参数,并理解影像上的解剖结构。

2. 生理学: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点,例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助于理解各种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

3. 病理学:学习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影像表现,有助于准确判断影像所见是否与疾病相关。

4. 医学影像学原理: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二、医学影像学技术1. X射线摄影技术:掌握X射线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了解常见X射线摄影检查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CT技术:了解CT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CT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能够正确选择扫描参数并操作设备进行CT检查。

3. MRI技术:了解MRI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MRI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能够正确选择扫描参数并操作设备进行MRI检查。

4. 超声技术:了解超声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超声影像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变表现。

三、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1. 医学伦理: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保守和正确使用医学影像等。

2. 医学法律:了解医学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包括医疗事故的处理、医疗责任的认定、患者权益的保护等。

四、放射保护知识1. 放射危害和防护:了解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控制辐射剂量、避免辐射污染等。

2. 放射安全管理:了解放射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掌握辐射事故的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

五、医学影像学质控1. 影像质量控制:了解医学影像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掌握常见影像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辐射剂量监测:了解辐射剂量监测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准确测量和记录辐射剂量的技巧。

综上所述,放射技师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既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也涉及医学伦理、法律、放射保护和影像质控等方面。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DSA检查技术)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DSA检查技术)

第十六章DSA检查技术第一节检查前准备考点一、DSA适应证与禁忌证(掌握)表16-1 DSA适应证与禁忌证考点二、术前准备(掌握)表16-2 术前准备第二节DSA的常用器械表16-3 DSA的常用器械(了解)第三节头颈部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4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动脉造影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并置放4~5F动脉鞘,以导引钢丝作向导将导管送入颈总动脉。

当导管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时,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确认颈内、外动脉的开口,然后分别插入颈内、颈外动脉,再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为靶血管后即可造影。

2.左椎动脉插管,导管插入后,经少量对比剂推注证实为椎动脉便可造影。

第四节胸部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5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肺动脉造影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端可置于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分支,或右室流出道。

2.支气管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到第5、6胸椎水平,在透视下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确定支气管动脉显示,并没有与脊髓动脉共干后开始注射对比剂造影。

3.上腔静脉造影可应用穿刺法,穿刺头臂静脉或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第五节心脏大血管与冠状动脉考点一、血管解剖(掌握)表16-6 血管解剖考点二、造影技术(掌握)1.手术操作选择性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造影,是经股静脉穿刺插入5~7F右心造影导管,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则是经股动脉、桡动脉或脓动脉等处,穿刺并插入“猪尾形”导管进行造影。

2.造影常用体位有:正位、侧位、长轴斜位、四腔位(肝锁位)、半坐位、延长右前斜位等。

第六节腹部与盆腔表16-7 腹部与盆腔血管解剖(掌握)第七节四肢考点一、四肢血管解剖(掌握)表16-8 四肢血管解剖。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人体影像解剖)【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人体影像解剖)【圣才出品】

第五章人体影像解剖(熟练掌握)
注意:以下内容均需熟练掌握,需结合教材中相关图进行记忆。

第一节头部
表5-1 头颅
可能考点
1.头部横断层常用基线有:
(1)听眦线:眼外眦与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听眶线(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至同侧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又称为人类学基线。

(3)连合间线: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现作为标准影像扫描基线。

2.半卵圆中心的髓质三种纤维: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

3.乙状窦:颅内血液回流的主要途径。

4.大脑大静脉池、松果体池、四叠体池;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

第二节颈部
表5-2 颈部
可能考点
1.声门裂: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2.声门裂黏膜:喉癌的好发部位。

第三节胸部
表5-3 胸部
可能考点
1.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

2.后纵隔内: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胸导管。

第四节腹部
表5-4 腹部
可能考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合成肝门静脉;小网膜左部(肝胃韧带)位于静脉韧带裂内。

第五节男性盆部和会阴
表5-5 男性盆部和会阴
可能考点
1.直肠膀胱陷凹,男性直立时腹膜腔的最低点。

2.前列腺断层解剖测值:前后径为(2.54±0.57)cm,横径为(3.38±0.72)cm。

第六节女性盆部和会阴。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考试》的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考试》的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MR检查技术第一节MR检查准备表15-1MR检查的检查部位、适应证与禁忌证、特点以及检查前准备(熟练掌握)第二节MR特殊检查技术表15-2MR特殊检查技术(掌握)可能考点:1.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2.流出效应: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相反,高速流动的流体也可产生流出效应,流出效应使流体的信号丢失,称为流空或黑血。

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血流速度、层面厚度。

3.相位漂移产生两种效应:空间效应、时间效应。

4.梯度磁场是MR成像中相位相关流动效应的直接原因。

5.流动自旋质子发生相位移位,决定了几个因素:(1)梯度的强度与梯度脉冲的持续时间积分;(2)双极梯度正反两叶之间的间距时间;(3)高切变率流速所致的相位弥散。

6.提高TOF-MRA流动静止对比的方法:减少激励角度、减小激发容积厚度、多块容积激发、背景信号抑制、信号等量分配技术。

表15-3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可能考点:1.目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

2.临床应用MRA与其他一些临床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相比,MRA优点:(1)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技术;(2)病人无需注射对比剂,特别适用于静脉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障碍的老人;(3)可作三维空间成像,也能以不同角度成像,360°旋转观察;(4)可部分替代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检查,相比之下MRA费用低;(5)不足表现为对于垂直大血管走行的分支血管容易产生假象,特别是颈动脉分叉部血管最明显;(6)在头颈部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和大血管闭塞的诊断。

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考点一、颅脑(掌握)表15-4颅脑表15-5鞍区表15-6颞叶与海马表15-7脑桥小脑角表15-8颅脑MRA3D-TOF-FLASH[3D-TOF-MRA]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序列3D-TOF-FLASH快速梯度回。

第十六章 MR检查技术

第十六章 MR检查技术

第十六章 MR检查技术第十六章、MR检查技术第一节概述一、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症: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髓、外周血管等。

MRI适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等。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

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珠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均优于CT。

对后颅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MRI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和流入增强效应,可清晰显示咽、喉、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血管及颈部肌肉。

对颈部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对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特别的价值。

但对肺内病变如钙化及小病灶的检出不如CT。

MRI根据心脏具有周期性搏动的特点,运用心电门控触发技术,可对心肌、心腔、心包病变、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作出准确诊断,且可对心脏功能作定量分析。

MRI的流空效应,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患。

MRI多参数技术及快速和超快速序列在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不需用造影剂即可通过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直接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通过水成像技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不需用造影剂即可达到造影目的,对胆囊、胆道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肾与其周围脂肪囊在MR图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肾实质与肾盂内尿液形成良好对比。

MRI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不需造影剂即可直接显示尿液造影图像(MRU),对输尿管狭窄、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胰腺周围脂肪衬托,MRI可显示出胰腺及胰腺导管,MRCP对胰腺疾病亦有一定的帮助,在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中CT与MRI两者具有互补性。

MRI多方位、大视野成像可清晰地显示盆腔的解剖结构。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MR检查技术)【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MR检查技术第一节MR检查准备表15-1 MR检查的检查部位、适应证与禁忌证、特点以及检查前准备(熟练掌握)第二节MR特殊检查技术表15-2 MR特殊检查技术(掌握)可能考点:1.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2.流出效应: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相反,高速流动的流体也可产生流出效应,流出效应使流体的信号丢失,称为流空或黑血。

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血流速度、层面厚度。

3.相位漂移产生两种效应:空间效应、时间效应。

4.梯度磁场是MR成像中相位相关流动效应的直接原因。

5.流动自旋质子发生相位移位,决定了几个因素:(1)梯度的强度与梯度脉冲的持续时间积分;(2)双极梯度正反两叶之间的间距时间;(3)高切变率流速所致的相位弥散。

6.提高TOF-MRA流动静止对比的方法:减少激励角度、减小激发容积厚度、多块容积激发、背景信号抑制、信号等量分配技术。

表15-3 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可能考点:1.目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

2.临床应用MRA与其他一些临床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相比,MRA优点:(1)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技术;(2)病人无需注射对比剂,特别适用于静脉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障碍的老人;(3)可作三维空间成像,也能以不同角度成像,360°旋转观察;(4)可部分替代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检查,相比之下MRA费用低;(5)不足表现为对于垂直大血管走行的分支血管容易产生假象,特别是颈动脉分叉部血管最明显;(6)在头颈部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和大血管闭塞的诊断。

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考点一、颅脑(掌握)表15-4 颅脑表15-5 鞍区表15-6 颞叶与海马。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X线物理与防护)【圣才出品】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X线物理与防护)【圣才出品】

第三章X线物理与防护第一节X线的产生考点一、X线的发现(熟练掌握)表3-1 X线的发现考点二、X线的产生(熟练掌握)表3-2 X线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原理可能考点:阳极的作用: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考点三、连续X线与特征X线(熟练掌握)表3-3 连续X线与特征X线考点四、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熟练掌握)表3-4 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可能考点:医用X线主要使用的是连续辐射,但在物质结构的光谱分析中使用的是特征辐射。

考点五、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熟练掌握)表3-5 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第二节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考点一、X线的本质与特性(熟练掌握)1.X线的本质表3-6 X线的本质可能考点:X线光子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

2.X线的特性表3-7 X线的特性考点二、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发生概率(熟练掌握)表3-8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发生概率第三节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考点一、X线的波长与管电压(熟练掌握)1.最大强度对应的波长值称为最强波长(λmax),λmax=1.5λmin。

2.连续X线的平均能量,一般为最大能量的1/3~1/2,λmean=2.5λmin。

考点二、X线强度(熟练掌握)X线强度是垂直于X线束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乘积的总和。

即X线束中的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

考点三、X线质(熟练掌握)表3-9 X线质考点四、X线量(熟练掌握)影响X线量的因素:X线量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诊断能量范围);与管电流及曝光时间成正比。

第四节X线的吸收与衰减X线在其传播过程中强度的衰减,包括距离和物质所致衰减两个方面。

考点一、距离的衰减(熟练掌握)1.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法则:距离增加1倍,则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1/4。

2.平方反比法则在真空中是成立的,在空气中是不成立的,因为空气对X线有少量衰减。

但在一般X线摄影时,空气对X线的衰减可忽略不计。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

第十二章对比剂与心电门控技术第一节X线对比剂(掌握)理想对比剂具备的条件:①与人体组织的密度对比相差较大,显影效果好;②无味、无毒性及刺激性和不良反应小,具有水溶性;③黏稠度低,无生物活性,易排泄;④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价廉方便。

表12-1 对比剂的分类及其理化特性第二节MR对比剂考点一、磁共振对比剂(掌握)磁共振对比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组织MR特征性参数,缩短T1和(或)T2弛豫时间。

MRI对比剂可分为T1弛豫对比剂和T2弛豫对比剂。

根据作用的不同和磁化率的强弱分为抗磁性、顺磁性、超顺磁性和铁磁性对比剂。

根据MRI对比剂在体内的分布,对比剂特异性所针对的组织等标准分为细胞内外对比剂和组织特异性对比剂。

表12-2 我国现常用MRI对比剂适应证及用量考点二、对比剂作用机制(掌握)Gd-DTPA是一种顺磁性物质,使邻近质子的T1、T2弛豫时间缩短,引起质子弛豫增强,其结果造成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

临床主要应用T1效应。

影响顺磁性对比剂缩短T1或T2弛豫时间的因素:顺磁性物质的浓度;顺磁性物质的磁矩;顺磁性物质结合水的分子数。

考点三、对比剂临床应用(熟练掌握)表12-3 对比剂临床应用第三节心电门控技术考点一、心电图显示机制(掌握)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复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T波。

考点二、心电图的各种导联与正常波形(掌握)表12-4 体表电极名称及安放位置表12-5 心电图导联的分组图示表12-6 正常心电图波形考点三、异常心率的采集方法(掌握)1.移动触发位置可以通过移动R波的触发位置,然后放在需要的位置,心率会根据触发位置移动的情况自动重新重组图像。

【放射技师考试】第十五章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上)

【放射技师考试】第十五章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上)

第十五章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上)一、颅脑(一)颅脑常规MRI【线圈】头颅正交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中心对眉间连线中点及线圈中心。

【平扫】常规组合序列:横断位T2WI、T1WI、T2WI-FLAIR,加矢状位或冠状位T2WI或T1WI。

1.横轴位:T2WI、T1WI、T2WI-FLAIR序列。

扫描基线在矢状面像上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AC-PC线),在冠状面像上平行于两侧脑底连线。

范围包含全脑(枕骨大孔至大脑顶)。

2.矢状面或冠状面:T2WI或T1WI。

扫描基线矢状面平行于大脑矢状裂,范围包含两侧颞叶或以覆盖病变区域为主,冠状面平行于脑干及延髓纵轴,范围包含病变兴趣区或覆盖全脑。

3.附加序列(1)颅脑两侧壁病变如硬膜外出血、脑膜瘤等,平扫可行冠状位扫描替换矢状位。

(2)拟增强扫描时,平扫矢状位/冠状位T2WI替换为T1WI序列。

(3)平扫T1WI像有高信号病灶时,加T1WI-脂肪抑制序列(T1WI-fs)。

(4)早期脑梗死或肿瘤病变或诊断需要时可加弥散加权序列。

(5)早期出血、细小出血点可加磁敏感序列。

【增强扫描】1.序列:T1WI或T1WI+脂肪抑制(T1WI-fs)。

2.方位:横轴位为必选,外加矢状面或冠状面,或三个方位均选;层位置、层厚及层间隔均与平扫一致。

或者,选3D-T1WI序列作横轴面各向同性分辨率扫描,原始图像经后处理MPR重建获取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

3.方法:手推静脉注射MR钆对比剂后开始增强序列扫描,剂量0.2ml/kg体重(0.1mmol/kg体重)或遵药品使用说明书。

【扫描参数】1.几何参数:2D序列层厚5~6mm,层间隔≈20%×层厚,FOV200~250mm,矩阵约等于或大于256×192。

空间分辨率像素≤1×1。

激励次数≥1。

3D序列层厚0.5~2mm,层间隔0,FOV240×240mm,矩阵320×320。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的考点手册(第十一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

202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的考点手册(第十一章 常规X线检查技术)

第十一章常规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考点一、头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1 头部X线摄影
考点二、胸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2 胸部X线摄影
考点三、腹部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3 腹部X线摄影
考点四、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4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考点五、四肢X线摄影(熟练掌握)
表11-5 四肢X线摄影
第二节X线造影技术
考点一、静脉肾盂造影(熟练掌握)
静脉肾盂造影又叫静脉尿路造影,是将对比剂注入静脉后经肾脏排泄至尿路而显影。

表11-6 静脉肾盂造影
考点二、子宫输卵管造影(掌握)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利用专用器械从了宫颈口注入对比剂,以显示子宫腔及两侧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通畅与否的方法。

目前仍为妇科所常用。

表11-7 子宫输卵管造影
第三节乳腺摄影与口腔X线摄影检查表11-8 乳腺摄影和口腔X线摄影(掌握)。

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

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

CT/MR影像诊断基础一、颅脑(一)病变的基本CT表现1、脑实质密度改变与正常脑组织相比,病灶的密度变化分为:(1)高密度灶:指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钙化、血肿、肿瘤等。

(2)等密度灶:指密度类似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

通常根据脑室、脑池的移位和变形或在周围水肿带的衬托下,可以判断等密度病灶的存在。

(3)低密度灶:指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部分脑肿瘤、囊肿、脑梗死、陈旧性出血、脑水肿或脑脓肿等。

(4)混杂密度灶: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的病灶,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和畸胎瘤等。

2、结构、形态改变发现病灶后,还应该注意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病灶周围有无水肿、中线结构是否有移位、脑室和脑池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等。

3、对比增强改变根据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血供情况的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会产生相应的密度改变,从而能更好地显示病灶。

(二)颅脑常见疾病的CT表现1、颅脑损伤(头皮软组织伤、颅骨损伤、脑实质损伤)(1)颅骨骨折①颅盖骨折:多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骨折片陷入颅腔,压迫脑组织;位于大静脉窦部的骨折。

②颅底骨折: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性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CT表现:CT是颅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骨折的连续性中断、移位,还可见颅缝增宽分离;并能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氛围和周围的脑水肿,以及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等情况。

颅底骨折常累及颅底孔道,从而损伤通过的神经血管,并可发生鼻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前中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筛板骨折易造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鼻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

(2)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CT表现:①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其大小从几厘米至全脑,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白质区明显。

约有1/3为多发病灶。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四、消化系统(一)肝胆脾MRI技术1、相关准备检查前空腹6—8小时,训练病人屏气。

如采用呼吸门控技术采集,需将呼吸门控感应器安放在上腹正中,加腹带压力适中。

2、线圈体部相控阵体部线圈、体线圈。

3、扫描技术(1)常规扫描方位与序列推荐 Cor-HASTE(True FISP)多层屏气-T2W;Tra-2D-FLASH多层屏气-T1W;Tra-2D-FLASH-in-phase-opposited-T1W;Tra-HASTE(True FISP)多层屏气-T2W;Tra-TIR-T2W-FS(2)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常用于MR平扫检查不能定性者、鉴别诊断及患者对碘剂过敏而不能用CT增强检查者。

腹部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动态增强扫描。

采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等,剂量为0.1~0.2mmol/kg。

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射。

注射时间与扫描时间相配合好,当对比剂注射结束后开始扫描,一般连续采集4~6次,中间间隔5~9ms,让病人换气。

如病变需要,亦可延迟扫描。

此检查可动态观察病变的强化过程,以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成像序列为2D-FLASH-FS。

(二)胰腺、胃肠和腹膜后1、相关准备及线圈同肝、胆、脾MRI。

2、扫描技术要点(1)胰腺扫描需要薄层、无间隔扫描。

常规采用:Cor-HASTE(True FISP)多层薄层屏气-T2W;Cor-2D-FLASH多层薄层屏气-FS-T1W;Tra-2D-FLASH多层薄层屏气-FS-T1W;Tra-HASTE(True FISP)多层薄层屏气-T2W。

(2)肠胃MRI因胃肠蠕动而明显受到影响,其诊断价值有限,但对组织较固定的直肠很有诊断价值,可以多方位观察直肠病变。

常规做轴位T1W和T2W、矢状位或冠状位T1W扫描。

矢状位有助于判断直肠前壁肿瘤或后壁肿瘤对邻近结构的侵犯。

(3)腹膜后由于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脂肪组织较多。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数字X线成像基础)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数字X线成像基础)

第四章数字X线成像基础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考点一、模拟与数字(熟练掌握)表4-1 模拟与数字考点二、矩阵与像素(熟练掌握)表4-2 矩阵与像素考点三、数字图像术语(熟练掌握)表4-3 数字图像术语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熟练掌握)可能考点:1.数字X线影像的形成过程:信息采集、量化、转换和图像显示。

2.采样(1)将收集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与此同时并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小单元;(2)采样间隔越小,图像的像素数越多;(3)采样间隔>采样点大小,采样点排列不连续,图像噪声增加。

采样间隔<采样点大小,图像噪声特性得以改善,模糊度增加。

3.量化(1)是指将连续变化的灰度等模拟信息转化成离散的数字信息;(2)指在振幅方向上用适当的间隔将被样本化的信息分配到邻近规定值中的过程;(3)量化的级数越多,数字化过程带来的误差越小,信号表现能力越高,但图像数据量增加;(4)量化的级数越少,数字化过程的误差越大,可出现伪轮廓状伪影。

4.图像的转换(1)采样过程决定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量化过程决定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2)采样与量化都需要借助模/数转换器完成;(3)模/数转换器是实现图像数字化的核心部件。

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考点一、窗口技术(熟练掌握)表4-4 窗口技术可能考点:窗口技术使用恰当不仅对观片者视觉感受有影响,也会直接影响病变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

考点二、组织均衡技术(熟练掌握)表4-5 组织均衡技术考点三、多平面重组(熟练掌握)表4-6 多平面重组考点四、表面阴影显示(熟练掌握)表4-7 表面阴影显示考点五、最大强度投影(熟练掌握)表4-8 最大强度投影考点六、容积再现(熟练掌握)表4-9 容积再现考点七、仿真内镜(熟练掌握)表4-10 仿真内镜第四节数字图像评价数字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综合评价。

表4-11 数字图像评价(掌握)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表4-12 CAD(了解)。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图像质量控制)

202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图像质量控制)

第九章图像质量控制第一节图像质量管理考点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表9-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考点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掌握)表9-2 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标可能考点:1.通过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并组织实施,应达到以下目的:(1)改善影像诊断信息,确保影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标准;(2)在达到医学诊断目的的情况下,确保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达到规定的最低水平;(3)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医疗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确保有关影像技术质量管理及放射防护的各项法令、法规严格执行。

2.实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

包括:(1)科室全体人员参与,根据岗位责任制的内容,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分工及职责和权限;(2)对各类诊断设备及其附件必须实行质量控制,包括质量参数的选定及参数的评价标准、测试方法和频率、使用测试工具和记录表格等;(3)购买新设备的程序及验收要求;(4)对设备使用期间的检测和维修计划;(5)技术资料档案的保存和各种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规定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6)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及采取的行动;(7)制定相关影像质量标准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限值;(8)对质量保证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效果的最终评价。

考点三、主观、客观和综合评价法(掌握)表9-3 主观、客观和综合评价法可能考点:量子检出效率:与空间频率相关的信息探测效率。

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控制考点一、数字放射学制定标准遵循的原则(掌握)1.高影像质量(包括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探测能力,动态范围);2.低辐射剂量(即对X线量子具备较高的敏感性);3.方便快速处理(即具备较高的检查频率);4.和现有摄影室及检查流程相配套;5.合理的价格/效益比率。

可能考点:1.数字放射学的主要步骤:数据采集和图像生成;图像处理和图像显示。

2.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分类:物理学评价;心理学评价;诊断者功能评价。

3.放射学质量评价6级标准为:技术水平;诊断水平;诊断效果;治疗效果;患者结局;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最佳利用率)。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四、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作为一种无创的血管造影技术,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

目前,临床常用的MRA 技术有三种:时间飞跃法MRA(TOF-MRA)、相位对比MRA(PC-MRA)及对比增强MRA(CE-MRA)。

(一)MRI中流体效应及影响因素在MRI中,流体具有多种多样的流动特性,流动特性是MR影像对比度的一种决定因素。

在各种不同成像序列或相同序列不同参数下,不同流动特性的流体组织MR影像呈现不同的信号强度,并且与周围静止组织之间产生不同对比度的现象,就是所谓流动效应。

以层流来分析流体的信号表现。

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1、饱和效应(1)流入相关增强(FRE):所谓流入相关增强效应是指高速流动的自旋流进被饱和的激发容积内而产生比静态组织高的MR信号,也称流入效应或时间飞跃效应(TOF)。

成像容积内的静态组织经多次激励,而处于饱和状态。

成像容积外的流体未受到短TR脉冲序列的反复激励而保持高幅度的纵向磁化,在下一次脉冲激励时,产生很高的MR信号,因而流体与静态组织形成高对比信号图像。

流入相关增强信号的强弱与脉冲序列的TR、成像容积的厚度及流体的速度密切相关。

当流速V =层厚/TR时,流体的信号强度最大。

(2)流出效应: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相反,高速流动的流体也可产生流出效应,流出效应使流体的信号丢失,称为流空或黑血。

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血流速度、层面厚度。

在SE序列中,流出效应与流速及TE成正比,与层厚D成反比。

当流速=2D/TE 时,流体信号为0,此时称为流空或黑血。

2、相位效应(1)相位变化:在梯度磁场中,运动自旋都会产生相位变化,包括相位位移,流动效应及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等。

这种单个自旋在梯度磁场中的相位改变,称相位漂移(phase shift)效应。

相位漂移产生两种效应:①空间效应,它是由于质子群的质子磁化的相位位于管腔内不同半径位置所致。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图像质量控制.doc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图像质量控制.doc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知识MR检查技术图像质量控制一、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优质的图像必须能如实地反映人体的解剖结构,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

通过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使用的技术参数和程序。

这些参数能在客观上评价影像质量。

MR图像上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依赖于组织的特定参数(内在的)和操作者选择的参数(外在的)。

内在的参数主要包括质子密度N (H)、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T2)、化学位移、血流和脑脊液流动、分子扩散和组织灌注特性等。

而外在的参数是脉冲序列参数,主要是指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和梯度回波中的翻转角。

(-)MR图像特征参数及评价方法1、MR图像特征参数对MR图像质量的评价,有很多客观指标,但有些指标并非反映图像本身的质量,而是通过图像质量的变化反映机器性能及状态。

MR图像质量指标包括: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

(1)噪声指图像视野的随机信号,是图像信号的统计学差异。

其主要来源为样体分子的热运动及系统的电子电路的电阻,是MR成像中应尽量避免的信号。

(2) 信噪比是指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

信噪比是衡量图像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磁场强度、像素大小、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反转时间、层厚、FOV 大小、矩阵、信号平均次数等。

(3) 对比度是指不同兴趣区域的相对信号强度差,在不影响图像整体质量条件下,应尽量追求好的对比度。

(4) 分辨率是图像对样体细节结构的分辨能力。

包括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

(5) 伪影是指除噪声外的非样体结构影像及样体结构的影像异位。

其表现多种多样,是MR成像中应尽量避免的现象。

2、特征参数评价(1) 噪声与信噪比MR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热噪声,它是由线圈电阻及物体“黑体”辐射所致。

信号强度与体素的大小及平均自旋密度成正比。

MR图像上信号及噪声的测量,首先利用统计学功能,选定一个信号最均匀、信号强度较高的区域作为兴趣区,并记录该兴趣区信号的平均值M。

2020年放射技术士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放射技术士考试真题及答案

关于X射线管焦点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焦点越大,图像分辨率越高。

B. 焦点大小与管电压无关。

C. 焦点是电子束撞击靶面形成的区域。

D. 焦点大小不影响图像质量。

答案: C下列哪项不是CT扫描的优点?A. 高密度分辨率。

B. 无电离辐射。

C. 可重建任意层面图像。

D. 扫描速度快。

答案: B放射诊断中,以下哪项是描述骨折愈合的征象?A. 骨折线模糊。

B. 骨折线清晰。

C. 骨皮质中断。

D. 骨质破坏。

答案: A胸部X线平片中,肺门主要由哪些结构组成?A.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

B.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

C. 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

D.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肺门淋巴结。

答案: A多层螺旋CT的主要改进器件是?A. 滑环。

B. 准直器。

C. 探测器。

D. A/D转换器。

E. D/A转换器。

答案: C关于电源电阻的解释,正确的是?A. 自耦变压器内阻和电源线电阻之和。

B. 变压器的内阻。

C. 变压器的内阻和电源线电阻之和。

D. 自耦变压器内阻。

E. 自耦变压器内阻和变压器的内阻之和。

简答题简述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差异,通过X射线照射人体后,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使得透过的X射线在强度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黑白对比度的影像。

简述CT扫描的主要应用。

CT扫描的主要应用包括诊断颅脑疾病、胸部疾病、腹部疾病、脊柱和四肢疾病等。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述MRI成像的优点。

MRI成像的优点包括无电离辐射、多参数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可进行多方向、多层面成像、可反映组织的功能信息等。

描述一下数字X线摄影(DR)相比传统X线摄影的优势。

数字X线摄影(DR)相比传统X线摄影的优势包括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动态范围广、可进行后处理和分析、易于存储和传输等。

简述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MR检查技术
第一节MR检查准备
表15-1 MR检查的检查部位、适应证与禁忌证、特点以及检查前准备(熟练掌握)
第二节MR特殊检查技术
表15-2 MR特殊检查技术(掌握)
可能考点:
1.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2.流出效应: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相反,高速流动的流体也可产生流出效应,流出效应使流体的信号丢失,称为流空或黑血。

程度取决于脉冲序列、血流速度、层面厚度。

3.相位漂移产生两种效应:空间效应、时间效应。

4.梯度磁场是MR成像中相位相关流动效应的直接原因。

5.流动自旋质子发生相位移位,决定了几个因素:
(1)梯度的强度与梯度脉冲的持续时间积分;
(2)双极梯度正反两叶之间的间距时间;
(3)高切变率流速所致的相位弥散。

6.提高TOF-MRA流动静止对比的方法:减少激励角度、减小激发容积厚度、多块容积激发、背景信号抑制、信号等量分配技术。

表15-3 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
可能考点:
1.目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

2.临床应用MRA与其他一些临床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相比,MRA优点:
(1)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技术;
(2)病人无需注射对比剂,特别适用于静脉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障碍的老人;
(3)可作三维空间成像,也能以不同角度成像,360°旋转观察;
(4)可部分替代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检查,相比之下MRA费用低;
(5)不足表现为对于垂直大血管走行的分支血管容易产生假象,特别是颈动脉分叉部血管最明显;
(6)在头颈部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血管狭窄和大血管闭塞的诊断。

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
考点一、颅脑(掌握)
表15-4 颅脑
表15-5 鞍区
表15-6 颞叶与海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