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中心版本变更记录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第四条.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第五条.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第一节运行维护组织第六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

作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分支机构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第七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生产操作层面.1、在管理层面,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全行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

等保三-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等保三-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xx系统信息变更流程,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系统变更范围第二条由于当前系统功能、性能及安全等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可提出进行变更。

以下情况属于变更范畴:a) IT设备的维护、升级和更换b) 操作系统的升级或更换c) 应用系统的升级或更换d) 各类操作流程的变更e) 数据库变更第三条运维管理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变更分类表》,明确xx系统变更事项的分类,变更类别分日常、一般和重大三种类别。

只有重大类别须严格遵循变更申请、变更测试与风险评估、变更批准、变更上线执行等环节填写相关表单,对日常和一般两个级别的变更只保留变更记录即可。

根据紧急程度分为正常变更和紧急变更。

第三章系统变更流程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信息技术处和需求方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技术处。

信息技术处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处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信息技术处审批。

系统上线方案

系统上线方案

***系统上线计划(V1.0)目录1上线的总体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需要考虑的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上线方式 (5)2上线单位网点上线主要指标 (5)2.1系统功能范围 (7)2.2性能指标 (11)3上线过程 (11)3.1关键环节(按操作顺序) (11)3.1.1概述 (11)3.1.2环境搭建及版本管理 (12)3.1.3系统基础数据迁移 (12)3.1.4网点柜员权限数据维护 (13)3.1.5账户数据迁移 (13)3.1.6中心库存初始化 (13)3.1.7实施网点数据初始化 (13)3.1.8实时营业数据迁移 (13)3.1.9数据库备份 (13)3.1.10系统测试(测试卡) (14)3.1.11数据库恢复 (14)4上线工作关键时间安排 (7)5上线组织结构 (5)6上线后的问题处理流程 (14)6.1设计的出发点 (14)6.2 网点问题的分类 (14)6.3 不涉及改源码的问题处理 (14)6.4 涉及改源码的问题处理 (14)6.4.1 紧急问题的处理 (14)6.4.2 非紧急问题的处理 (15)7附件 (15)7.1卡系统网点技术问题解决记录表 (15)7.2卡系统网点技术问题解决跟踪统计表 (16)7.3卡系统问题修改情况跟踪表 (17)1概述为了保证**市卡一期系统能够顺利在试点网点从**卡系统切换,确保上线后卡系统的正常运行,现就各项相关准备工作和上线事宜明确如下。

IT信息系统变更管理程序

IT信息系统变更管理程序

IT信息系统变更管理程序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IT经理审批。

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范本

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范本

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范本一、制度目的为确保信息系统日常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二、运维管理职责1. IT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 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b. 软件系统的安装、升级、维护和故障排查;c. 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和优化;d. 网络设备的配置、监控和故障处理;e. 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安全事件响应。

2. IT部门负责编制并更新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并确保员工正确理解并遵守该制度。

三、日常运维管理制度1. 工作流程a. 收集用户的问题反馈,并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分类;b. 根据问题分类进行优先级排序,制定相应的故障处理计划;c. 进行故障排查,解决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或网络设备的故障;d. 及时告知用户故障处理进展情况,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2. 工作要求a. 运维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b. 运维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处理问题的效率和质量;c. 运维人员应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和问题的具体情况;d. 运维人员应及时记录问题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并做好相关的文件和数据备份。

3. 安全措施a. 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漏洞扫描、日志分析等;b. 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权限控制和加密措施;c. 修复系统安全漏洞,更新安全补丁,保持系统的最新状态;d. 及时响应和处置安全事件,保护系统免受攻击及病毒侵害。

四、相关记录范本1. 工作日志日志编号:用户姓名:日期:故障描述: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下一步计划:处理人员签名:操作时间:2. 硬件设备维护记录设备型号:设备编号: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签名:维护时间:3. 软件系统更新记录系统名称:版本号:更新日期:更新内容:更新人员签名:更新时间:4. 数据库备份记录数据库名称:备份日期:备份类型:备份人员签名:备份时间:5. 网络设备配置记录设备名称:配置日期:配置内容:配置人员签名:配置时间:以上为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范本,仅供参考使用。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使系统配置和变更等工作能顺利实施,保证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标准2.1 信息系统的定义: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以及数据。

2.2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的范围2.2.1核心设备的配置和变更,包括服务器硬件变更、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变更、各级交换机的配置和变更。

2.2.2业务数据库的配置和变更。

2.2.3应用软件的配置、变更和发布。

2.2.4终端计算机的配置和变更。

2.3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2.3.1计划和申请2.3.1.1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配置和实施计划,确保系统能顺利投入使用。

2.3.1.2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因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变更的,应调研变更的涉及范围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需填写《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并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2.3.1.3对于在用的软件业务系统,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要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缺陷修改或功能完善的,须填写《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2.3.2审批2.3.2.1涉及面小且影响轻微的或必须立刻实施的信息系统变更,可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

2.3.2.2 涉及面广且影响较大的信息系统变更,先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再上报主管院长审批。

2.3.2.3 对于科室提交的软件系统功能的修改变更,先由所属的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再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如涉及开发费用的需由主管院长审批。

2.4实施和发布2.4.1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按照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实施。

2.4.2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科需细化实施方案,必要时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通知本次变更所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再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变更实施。

2.4.3 软件系统的发布,按照《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变更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1. 引言配置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软件或系统配置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配置信息,并提供配置变更跟踪和版本控制的功能。

配置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软件配置的一致性、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配置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探讨其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配置管理系统的概念配置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配置信息的软件工具。

配置信息包括软件源代码、文档、配置文件、库文件等。

配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这些配置信息,并提供版本控制、变更管理、配置发布和文档管理等功能。

配置管理系统通常基于版本控制系统(Version Control System,简称VCS),通过记录和追踪配置文件的版本变化来管理配置信息。

常见的配置管理系统包括Git、Subversion和Mercurial等。

3. 配置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系列功能,用于管理配置信息和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

主要功能如下:3.1 版本控制配置管理系统可以追踪配置文件的版本变化,并提供版本控制的功能。

每次修改配置文件时,配置管理系统都会创建一个新的版本,并记录每个版本之间的变化。

这样可以方便地回滚到之前的版本,并查看每个版本的变更历史。

3.2 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系统可以跟踪和管理配置文件的变更。

当有新的变更提交时,配置管理系统会记录相关的变更信息,包括变更的时间、作者和描述等。

这样可以方便地查看和追溯每个变更的来源和目的。

3.3 配置发布配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组织管理和发布配置文件的版本。

通过配置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将配置文件发布到特定的环境中,并确保发布的配置文件与开发环境中的配置文件保持一致。

3.4 文档管理配置管理系统可以用于管理软件文档。

开发人员可以将软件文档与配置文件关联起来,并通过配置管理系统来管理和更新文档。

这样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访问软件文档,并与配置文件进行同步更新。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规定(3篇)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等。

第三条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变更管理过程应遵循统一的流程和规范;2. 安全性:确保变更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稳定;3. 可追溯性:对变更过程进行记录,便于跟踪和审计;4. 及时性:合理控制变更时间,确保业务连续性;5. 风险可控:对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第二章变更类型及分类第四条信息系统变更分为以下类型:1. 重大变更:涉及核心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流程、关键数据等的变更;2. 一般变更:不涉及核心业务系统、关键业务流程、关键数据等的变更;3. 运维变更:日常运维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的调整和优化。

第五条信息系统变更按变更内容分为以下分类:1. 软件变更:包括新增功能、修改功能、删除功能、性能优化等;2. 硬件变更:包括增加硬件设备、更换硬件设备、升级硬件设备等;3. 网络变更:包括增加网络设备、更换网络设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等;4. 数据库变更:包括数据结构变更、数据迁移、数据备份与恢复等;5. 系统配置变更:包括系统参数调整、系统环境配置等。

第三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六条变更管理流程分为以下步骤:1. 变更申请:提出变更需求的部门或个人填写《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至IT部门;2. 变更评估:IT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变更影响、风险分析、资源需求等;3. 变更审批:根据变更类型和内容,由相应级别的领导进行审批;4. 变更实施:IT部门根据审批意见,制定变更计划,组织实施变更;5. 变更验证:变更完成后,由IT部门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符合预期效果;6. 变更归档:将变更过程及结果记录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和审计。

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

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制度及相关记录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硬、软件稳定、安全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制度包括信息机房管理、服务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一、信息机房管理1、硬件配备及巡检1。

1、各单位信息机房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地板、UPS、恒温设备、温湿度感应器、消防设备、防鼠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

1。

2、各单位机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机房硬件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以保证其有效性。

1.3、各单位机房应建立相关的出入登记、设备机历登记、设备巡检、重大故障等记录,并认真填写。

2、出入管理2。

1、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特殊情况需经信息中心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2.2、进入机房人员应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更换专用工作鞋.2。

3、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3、安全管理3.1、操作人员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3。

2、未经批准,不得在机房设备上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3。

3、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必须按规定详细记入相关记录,并对各类记录和档案整理存档。

3.4、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信息资料与数据。

3。

5、机房内严禁吸烟、喝水、吃食物、嬉戏和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机房安静。

3。

6、严禁在机房计算机设备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玩游戏),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

3.7、机房严禁乱拉接电源,应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烟雾报警、恒温设备进行检查,保障机房安全. 4、操作管理4。

1、机房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脱岗,遇特殊情况离开时,需经机房负责人同意方可离开.4.2、机房工作人员在有公务离开岗位时,必须关闭显示器;离开岗位1小时以上,必须关闭主机及供电电源.4.3、每周对机房环境进行清洁,以保持机房整洁;每季度进行一次大清扫,对机器设备检查与除尘。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5篇)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5篇)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机房信息系统变更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应用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应用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系统变更工作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是指对应用系统的版本进行更新,或因业务管理需要新增功能。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软件开发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需求提交和接受、需求实现、需求验收和程序下发正式上线。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交系统变更需求,需求内容过多可整理成文档以附件形式一起上报,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提交给信息部门系统负责人。

第五条如属于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的系统变更需求,系统负责人审核变更内容无误后,可直接将需求提交至开发人员进行处理;如要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需经信息1经理同意。

若变更牵涉到多业务部门的工作,并影响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执行,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方可进行变更处理。

第六条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变更的需求实现过程,应遵循与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反复测试和正式验收后才能提交系统负责人。

第七条系统负责人要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变更内容进行测试及验收,并撰写《用户测试、验收报告》,提交需求部门负责人或信息系统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将程序上线应用。

系统负责人每月要针对系统变更申请及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记录在《软件需求及修改报告》中以备查。

第八条系统负责人要对系统最终用户,进行系统变更内容的培训和应用指导,并留存培训记录。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1. 版本号管理1.1 每个软件系统的发行版本均应有唯一的版本号,用以标识软件的不同版本。

1.2 版本号的命名规则应符合统一的命名标准,例如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版本号。

1.3 版本号的变更应在变更记录中进行记录,并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

2. 变更请求的提交和审批2.1 所有的软件变更请求均应通过统一的变更请求系统进行提交。

2.2 变更请求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如变更描述、原因、涉及的模块和功能等。

2.3 变更请求应由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审批,并在变更请求系统中进行记录。

3. 变更评估和分析3.1 变更请求提交后,应由专门的变更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3.2 变更评估和分析应包括对变更的影响分析、风险评估和测试计划的编制等。

4. 变更实施和验证4.1 变更实施应在经过评估和分析,并得到批准后进行。

4.2 变更实施的过程应进行记录,包括变更的实施时间、实施人员和实施结果等。

4.3 变更实施后,应进行相应的验证和测试,并记录验证结果。

5. 变更的通知和培训5.1 对于重要的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5.2 变更通知应包括变更的目的、内容和影响等。

5.3 变更培训应确保相关人员能够顺利适应新的软件系统。

6. 变更管理的监督和评估6.1 变更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6.2 变更管理的效果应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为后续的变更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

7. 变更管理的记录和文档管理7.1 变更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应进行适当的记录,包括变更请求、评估和实施的记录等。

7.2 变更管理的相关文档应进行合理的管理,包括变更请求、评估和实施的文档等。

以上是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的范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范文(二)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管理。

69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

69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

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查和定期维护记录为了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硬、软件稳定、安全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制度包括信息机房服务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

一、信息机房管理1、硬件配备及巡检1.1、信息机房按规定配备消防设备、防鼠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

1.2、机房管理人员应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机房硬件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以保证其有效性。

1.3、各单位机房应建立相关的设备机历登记、设备巡检、重大故障等记录,并认真填写。

2、出入管理2.1、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特殊情况需经信息中心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

2.2、进入机房人员应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更换专用工作鞋。

2.3、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

3、安全管理3.1、操作人员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3.2、未经批准,不得在机房设备上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3.3、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必须按规定详细记入相关记录,并对各类记录和档案整理存档。

3.4、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信息资料与数据。

3.5、机房内严禁吸烟、喝水、吃食物、嬉戏和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机房安静。

3.6、严禁在机房计算机设备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玩游戏),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

3.7、机房严禁乱拉接电源,应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烟雾报警、恒温设备进行检查,保障机房安全。

4、操作管理4.1、机房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脱岗,遇特殊情况离开时,需经机房负责人同意方可离开。

4.2、机房工作人员在有公务离开岗位时,必须关闭显示器;离开岗位1小时以上,必须关闭主机及供电电源。

4.3、每周对机房环境进行清洁,以保持机房整洁;每季度进行一次大清扫,对机器设备检查与除尘。

变更控制规程(最全版本)

变更控制规程(最全版本)

变更控制规程(最全版本)1. 引言这份变更控制规程为了确保组织内的变更管理能够系统化和规范化而制定。

变更控制是为了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

2. 定义和术语- 变更:指对组织内环境、流程、产品或服务的任何修改或调整。

- 变更管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变更能够被识别、记录、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

- 变更管理员:负责协调和管理变更过程的人员。

- 变更请求:组织成员提交的变更提议。

- 变更评估:对变更的潜在影响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 变更批准:变更请求得到相关权限人员的批准。

- 变更实施:将批准的变更应用于组织内的相关部门或系统。

- 变更验证:确保变更实施后符合预期结果和要求的过程。

3. 变更控制流程3.1 提交变更请求- 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指定的渠道提交变更请求,包括书面形式、电子邮件或变更管理工具。

- 变更请求必须包含变更的详细描述、原因和预期影响等信息。

3.2 变更评估与分析- 变更管理员会对每个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变更的潜在影响、可行性和紧急程度等。

- 变更管理员可以组织会议或与相关部门协商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评估结果。

3.3 变更批准- 变更管理员将评估结果和建议提交给相关权限人员进行批准。

- 批准者会根据评估结果、风险分析和业务需求来判断是否批准变更。

3.4 变更实施- 一旦变更得到批准,变更管理员将与相关部门或系统管理员一起安排变更的实施计划。

- 实施计划应包括变更的时间、资源和责任人等信息。

3.5 变更验证- 变更实施后,需要进行变更验证以确保变更符合预期结果和要求。

- 变更管理员会协调相关部门或系统管理员进行验证,并记录验证结果。

4. 变更控制规程的监督与改进- 变更控制规程需要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 监督和评估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计和持续改进等方式完成。

5. 引用- 相关政策、法规或标准的引用应按照组织的文件管理规定进行,确保引用内容准确可靠。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产品白皮书【产品管理中心】■密级完全公开■文档编号NSF-PROC-SAS-V5.6-产品白皮书-V2.5■版本编号V2.5 ■日期2013-6-25■撰写人刘敏■批准人王伟© 2022 绿盟科技■版权声明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绿盟科技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绿盟科技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版本变更记录时间版本说明修改人2011-11-9 V2.0 套用模板,根据V5.6.6修改部分内容刘敏2011-11-10 V2.1 调整产品特点的内容,增加用户管理和IPv6特刘敏性说明2012-10-8 V2.4 根据V5.6.7版本特性,更新内容刘敏2013-6-28 V2.5 根据V5.6.8版本特性,更新内容刘敏目录一. 前言 (1)二. 为什么需要安全审计系统 (1)2.1安全审计的必要性 (2)2.2安全审计系统特点 (3)三. 如何评价安全审计系统 (3)四.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 (4)4.1体系架构 (4)4.2产品功能 (5)4.3产品特点 (7)4.3.1 智能化协议识别与分析 (7)4.3.2 网络事件“零遗漏”审计 (7)4.3.3 全面支持IPv6/IPv4双协议栈 (7)4.3.4 智能身份关联与认证用户审计 (7)4.3.5 智能URL分类与WEB信誉管理 (9)4.3.6 无线热点发现与移动应用审计 (9)4.3.7 全程数据库操作审计 (9)4.3.8 业界首创“网站内容安全”主动审计 (10)4.3.9 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 (11)4.3.10 审计信息“零管理” (13)4.3.11 方便灵活的可扩展性 (13)4.3.12 高可靠的自身安全性 (14)4.4典型部署 (14)4.5解决方案 (15)4.5.1 小型网络之精细审计方案 (15)4.5.2 中型网络之集中审计方案 (15)4.5.3 大型网络之分级审计方案 (16)五. 结论 (17)插图索引图 2.1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2)图 4.1 绿盟安全审计体系结构 (5)图 4.2 绿盟安全审计系统功能 (6)图 4.3 智能身份关联 (8)图 4.4 基于用户的全程审计 (9)图 4.5 绿盟SAS数据库审计 (10)图 4.6 主动审计 (11)图 4.7 单级管理 (11)图 4.8 主辅管理 (12)图 4.9 多级管理 (12)图 4.10 绿盟SAS典型部署 (14)图 4.11 小型网络之精细审计方案 (15)图 4.12 中型网络之集中审计方案 (16)图 4.13 大型网络之分级审计方案 (17)一.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层次正在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政府、企业用户的网络应用也逐渐增多。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与配置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变更与配置管理规程

石家庄**有限公司文件目的:本管理规程是确定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各部门计算机化系统的变更与配置管理,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将系统恢复到其当前配置。

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计算机化系统,包括(不限于)以下: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系统,PMS在线粒子监测系统, WMS仓储管理系统。

责任:本制度由信息中心负责起草,信息中心经理、质量保证部经理、动力车间主任、装备部经理审核,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公司各部门和生产车间负责实施。

1定义及缩略语1.1定义: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化系统由软硬件、网络组件以及控制功能和相关文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由单个或多个组件和相关外围输入输出设备构成的功能单元和相关软件,使用所有或部分程序的公用存储,也适合程序执行所必需的所有或部分数据;执行用户编写或用户指定的程序;实施用户指定的数据操作,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能够执行其执行期间修改自身的程序。

配置管理(CM):安排、确定、控制和检验服务范围内配置项目(CI)、记录其状态和支持变更管理的流程。

2 职责2.1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识别和管理相关软件版本和硬件型、维护系统文件,必要时提供手册和帮助文件、对于配置审核和补丁管理提供支持、管理和维护系统,确保符合业务要求。

2.2 E-Compliant 经理审核和批准配置和相关文件2.3现场基础设施经理2.3.1与GIS团队合作,确保GIS配置文件和手册或帮助文件得到适当管理、维护本地网络拓扑图、管理当前正在使用的物理和虚拟设备列表、识别和管理 GIS 相关软件版本和硬件型号、对于 GIS 配置审核和补丁管理提供支持3 配置程序本流程与变更控制结合,因此需将配置的任何变更输入配置记录中。

3.1采购方案中的配置管理对于本地采购的GMP相关计算机订制系统解决方案,必须进行供应商评估,确保结构和代码得到很好控制3.2基础设施的配置管理对于本地业务应用相关的IT基础设施系统,本地 SIM(基础设施经理)应与 GIS 团队合作,确保相关的配置文件记录所有基础设施组件的当前配置。

SVN版本管理

SVN版本管理

Merge:分支用来维护独立开发分支,在一定时 间开发者需要将分支上的修改合并到主线中或 者需要将主干最新修改合并到分支,可以通过 merge功能进行合并操作。 合并是需要将两个版本先进行比较,再将区别 内容应用到本地工作区。这个命令包括三个参 数:


初始版本树 最终版本树 接收区别的工作区
公司级SVN目录按 类型划分,每个分 类下面按照各系统 名称命名
每个系统下面会 随之创建标准规 范目录结构
项目级主要存放 各项目组过程代 码,具体目录结 构按照各项目组 自身特点进行创 建。我们提供单 独资源库供项目 组存放
TortoiseSVN是Subversion版本控制系统的一个免 费开源客户端,可以通过客户端对SVN服务器中 的文件进行操作。 目前最新的客户端安装文件版本为:1.6.12 安装文件存放URL:
Switch:切换不同的workspace,当创建分支版
本后需要同时在主干版本及分支版本操作时, 通过switch功能切换不同工作区进行操作。切 换之前一定要将本地未提交的文件提交后再进 行切换,否则切换完成后会自动将之前工作区 未提交的文件与新工作区的文件混合 Revert:撤销对本地workspace中文件的操作, 如已提交服务器端则无法撤销只能修改或删除 Relocate:迁移资源库 如需要将资源库整体进行迁移可以通过 relocate完成
Check
for modifications:查看选中文件夹在服务器 中发生哪些变更 Repo-browser:浏览服务器端目录结构 Cleanup:本地出现异常用此功能清理错误轨迹
cleanup
Show
log:显示选中文件所有历史操作轨迹,可 以是文件或者文件夹

系统变更管理方案办法

系统变更管理方案办法

系统更正管理方法( V1.0 )文档编号更正管理方法文档敏感性敏感项目监理文档编写编写日期文档审察审察日期公开范围1.目录1.2.3.4.5.6.7. 目录...........................................................................................................................................目的...........................................................................................................................................范围...........................................................................................................................................更正流程...................................................................................................................................更正方案的拟订........................................................................................................................紧迫更正流程............................................................................................................................权责分别...................................................................................................................................2333455第 2 页 /共 8 页2.目的为规范软件更正与保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更正与保护管理流程,特拟订本管理方法。

系统变更管理规定_cmmt

系统变更管理规定_cmmt

变更管理规定流程编制:________________培训:__________(Y/N)审批:姓名 职位 签名 日期目录1.文件概述2.制订目标3.适用范围4.修改记录5.定义6.职责7.管理细则8.附件内容1文件概述本制度规定了对修改系统配置选项、补丁升级、数据库后台操作、变更批处理任务、修改源程序、更换服务器等公司基础硬件架构的、系统软件、应用程序等变更的管理流程。

2制订目标为了建立对变更的合理有效的控制管理,要求对当前正式的变更进行深思熟虑,仔细的检测和深入的评估,以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IT服务。

3适用范围修改系统配置选项、补丁升级、数据库后台操作、变更批处理任务、修改源程序、更换服务器等基础硬件架构服务器网络等基础硬件的更换、系统配置变更、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补丁升级、应用程序变更(包括所有由IT部程序小组负责的程序开发和变更以及外包应用程序的变更)等内容。

4修改记录无5定义5.1. 回退计划:制定当变更失败时可以恢复到变更之前状态的方法。

5.2. 紧急变更:系统发生了紧急的故障,不立即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先通过相关系统拥有者(请参见附录7.6的《系统拥有者定义》)及IT总监领导口头批准执行变更。

6管理细则6.1. 变更申请6.1.1. 在执行系统变更之前,需要经过正式的申请审批程序。

触发变更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最终用户组、IT部门或者外部供应商等。

另外,现存的运行环境的缺陷也可能会导致变更申请。

6.1.2. 申请人须根据需要填写变更申请单,说明注明变更原因,并详细描述变更内容,经系统所有者部门主任审批后,交由IT部门部审核批准。

6.1.3. 对于需要IT部门进行操作的系统变更,IT部门应主任根据申请人的变更描述情况,及判断变更类型:补丁升级、配置变更、硬件更换和程序变更。

初步估计变更的影响范围,并根据附录7.5的《风险等级定义》,来判断变更的风险等级,从而确定变更实施的优先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管理中心一、版本变更记录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二、变更历史
变更版本:3.1.0.1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发现的bug。

变更版本:3.1.0.2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发现bug。

变更版本:3.1.0.3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导入新的功能编码和公用字典。

变更版本:5.1.0.4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调整系统参数维护功能。

变更版本:3.1.0.5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变更版本:3.1.0.6
✓新增与优化
1、添加通用组件发布包,区分设备旧表、新表。

变更版本:3.1.0.9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框架,添加jar包。

2、修改部门权限无法显示的问题。

变更版本:3.1.0.10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1.0.0.4,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变更版本:3.1.1.0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1.0.0.5,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2、修改脚本,扩充T_SYS_FUNC表中n_id,im0,im1,im2四个字段的长度。

变更版本:3.1.1.1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1.0.0.6,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变更版本:3.1.1.3
✓新增与优化
2、更新frame1.0.0.8,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变更版本:3.1.1.4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1.0.0.9,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2、优化设备权限树加载效率慢的问题。

变更版本:3.1.1.5
✓新增与优化
1、更新frame1.0.0.12,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2、新增“子系统信息维护”模块。

3、修改数据库脚本,增加了T_SYS_MENU表。

4、数据库脚本中增加子系统信息维护模块的按钮菜单数据变更版本:3.1.1.6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新增与优化
1、修改测试出现的bug。

变更版本:3.1.2.0
✓新增与优化
1、扩充T_SYS_LOG表中event字段长度为V ARCHAR2(3000),解决设备系统一次删除较多数据时,日志无法插入的问题。

2、扩充T_SYS_CODETYPE表中bz字段长度为V ARCHAR2(1000)
3、修改数据库脚本,新增AppShell系统用初始化数据。

4、人员姓名增加唯一性校验。

5、修改用户与人员为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人员只允许建立一个用户。

6、修改按系统类型查询子系统信息维护数据只返回第一页数据的bug。

7、修改编辑子系统信息时报系统指令无效的bug。

8、修改未展开节点无法保存权限的bug。

9、优化设备权限树加载效率,每次最多加载500条,可多次加载。

10、修改密码时,用户名隐藏不予显示。

11、从appshell访问系统管理中心,系统管理中心首页去掉“退出”链接变更版本:3.1.2.1
✓新增与优化
在t_sys_func表中增加字段isComfunction(是否常用),供appshell使用变更版本:3.1.4.0
✓新增与优化
1、在t_sys_menu表中增加设备管理4、大型活动、特勤、指挥调度系统的系统菜单;
2、更新施工占道系统的权限编码为056,交通管制系统的权限编码为057;
3、字典子表维护,新建字典保存,提示失败;
4、分配数据权限,在没有运维表的情况下添加数据权限,有弹窗提示导致数据权限不能添加成功,从而导致用户登录后不显示机构等信息
5、子系统信息维护模块,新增界面无“系统编号”输入项
变更版本:5.1.4.0
✓新增与优化
变更版本号
变更版本:5.1.4.1
✓新增与优化
1、修改优化设备权限查询效率。

2、增加获取系统管理中心权限Webservice接口。

变更版本:5.1.6.0
✓新增与优化
1、统一UI样式,包括head、left。

2、Webservice接口增加修改人员信息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